|
本帖最后由 fgy2422 于 09-12-31 23:35 编辑
我为自己的情绪失控感到不安,看了大家的回帖,我其实挺不好意思的。
我发现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别人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是为什么总是让我抓狂、让我降低对他人的敬意呢?
有一个原因,不知道你们是否是这样觉得的,但是我的感触很深:很多人说话喜欢用“你应该”开头。我真受不了。
我不愿意被别人要求,但是他们总想让我变的和他们一样,总是想“设置”我。我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身边经常有人针对我“一个人可以呆着很久”表示很惊讶。但是我表示:我不是“闲呆着”。可是在外人的眼里,我是一个问题青年,我需要被关爱、被拯救、被变得很阳光。可是我不喜欢那么的阳光。这又面对一个尴尬的处境,我不喜欢那种大大咧咧的“乐天派”,我很喜欢自己的这种所谓的“不阳光”。罗素把那种喜欢自己病病怏怏的状态的人成为“拜伦式的忧郁”,我曾经很怀疑自己也是这样。但是《道德经》里面提到过这样的想法:一件事情,当你不去过多的关注甚至不去关注它时,它恰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我回想我自己,当我独处的时候,我会关心很多的客观事物、关心很多书籍,唯独很少想到自己的不阳光、很少自叹自怜。可是一旦与人接触,我会变得极其敏感、恐慌、回避、重度悲观。结论是:远离人群,我会关注客观事物和书籍,我会感觉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接近人群,我满脑子都是叔本华,真的乐不起来。别人“设置”我的方式就是不停的说“乐观点,自信点吧,否则我们都要看你的脸色行事了”。这事真的让我很赌气。
关于自信我也有不理解的地方,人为什么要自信?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不是哲学专业的,碰到自己的启蒙老师也很晚,所以有那么多的哲学书籍都没有看,目前为止甚至还没接触过尼采呢!!!!!!!多么可怕的事实。我真的想象不出有什么好自信的,奇怪。说的好听了,是“谦卑”。说的难听了,是“贪多求快”。总是跟自信没有关系。
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如果别人劝我“在求职和追求地球上适龄的异性个体时,自信会有效的提高成功的概率”,我可以接受。但是我听到的往往是“总之就是要自信!!”——这是多么荒谬的论调。面对着这么不讲理的观点,我只好说“我就是不自信”。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使我更加不愿意与人沟通了。
听说古时有个鲁仲连,帮人忙之后不求报酬,被看做洒脱至极。我不愿意与人接触的另一个原因也在此。我把“工作性质的帮忙”和“熟人之间的帮忙”分的很开。在帮助所谓的“熟人”后,我不愿意留下吃饭。原因很多:不好意思、不愿意麻烦别人、不想欠下人情债、吃饭的场合使我恐慌。但是别人却觉得我“不识抬举”。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大龄女青年慨叹,自己更喜欢在一个“人情味淡一些”的城市生活,这样有诸多好处。我倒觉得她挺洒脱的。
有个电影我挺喜欢——《深海长眠》。讲述了一个在病床上躺了28年的全身瘫痪的人,争取安乐死的故事。面对着那些来劝他要“阳光的生活下去”的人时,他选择愤怒的把对方赶跑。最后有一个女人爱上了他,他的答复是:爱我,就帮我去死。
我现在又没去想死,所以别再“设置”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