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hail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复制链接]
purekite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
发表于 10-1-6 01:13: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0-1-6 08:10:2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0-1-6 08:13:41 | 只看该作者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

1、对来访者负责

  对我国的治疗者来说,这一条特别值得注意。这也是有关治疗与咨询成败的问题。在我国,很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人说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靠谈话来实现的,也是要改变人的观点、行为等。

  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有时也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尽管情况的确如此,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仍然是两码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0-1-6 08:20:41 | 只看该作者
  一次一位同志问笔者:“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这一点不好掌握,因为其所在大学领导要求是“培养四化合格人才”,这里面有冲突。
  她举了一个例子:她所在大学有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在某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他为主搞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现在快毕业了,某一公司以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学校则希望他留校。

  这个研究生找到咨询者,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求得帮助以便作出何去何从的决策。
  因此,帮助对方分清去与留的利弊,对其经济、研究发展前途等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帮助他作出关键时期的最佳选择,这才是咨询者应尽全力工作的方面。
  
  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政工人员与咨询者的不同,政工人员的立场是先定的,咨询者的立场是客观的。
  在此例子中,政工人员即使同情对方也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无法以为对方着想的角度出发,客观地提出建议。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0-1-6 08:25:19 | 只看该作者
  2、帮助的根本目标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对求助者的帮助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促进求助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目标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都能够接受的,但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

  许多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认为,当来访者面临关键问题的决择时,治疗者不应以权威面目出现,指示来访者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而应该帮助来访者分析清楚其自身对此事的感受,从来访者角度出发,分清每一种决择的利弊和其可能承受的后果,由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事物作出最终的选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10-1-6 08:28:42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
(1)治疗者认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来访者未见得是最好的;
(2)问题是来访者遇到的,只有来访者自己去解决,因为这是来访者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生活。任何一种解决办法,其后果都必须由来访者自身来承受;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促使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来访者只有在分析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解剖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应付、处理问题,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才能真正学会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0-1-6 16:22:27 | 只看该作者
  3、保密原则

治疗者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
这不仅要求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严格保密,予以保密,亦要求治疗者不得在治疗室以外的地方随便谈论来访者的事情,更不能把来访者的事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

在专业工作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采用来访者的案例必须以不暴露来访者个人为前提。
某些可能会暴露出来访者的信息,应当隐去,如来访者的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0-1-6 16:26:43 | 只看该作者
三、对治疗者和咨询者个人的要求

曾文星先生等在谈到作为心理治疗者的条件时指出,成功的治疗者需具下述条件:

(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
(2)要有敏锐的感觉和了解心理的能力。
(3)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
(4)要有丰富的经验。
(5)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
(6)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态度。

在这6条当中,第(3)条是属于知识方面的,可能通过学习得来,第(4)条需要临床实践与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经验,第(5)条也可以通过学习及实践不断完善。

唯有第(1)、(2)、(6)条所提出的条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而后才有改进可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10-1-6 16:39:59 | 只看该作者
除了需具有助人之心、敏感性及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态度之外,

作为心理治疗者或咨询者仍须注意下列问题:

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这种认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提高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指对自己作为一个人有何长处,有何短处,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何类事物最为敏感,对何种事物感觉较为迟钝,对何种人易产生反向移情或刻板印象等等。

治疗者对自己个人的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其对来访者提更为有效的帮助,从而尽可能避免因治疗者的个人因素而导致的治疗阻力的产生。

第二个方面,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界限。

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在这一点上,治疗者可以首先假设,如果自己作为一个来访者会对治疗者抱有什么样的希望。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作为治疗者应时刻想到这一点,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来访者。
即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待人,才能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在这方面要注意两个问题:
(1)当对方有很严重的问题,有很大的毛病时,也要平等待人,不要鄙视对方。
(2)切忌“板起面孔”教训来访者,尤其是年长的治疗者,面对年轻的来访者时,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就以此为资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0-1-6 16:45:15 | 只看该作者
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帮助过程,不能等同于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或是亲人的肺腑之言。

有的治疗者对来访者满腔热情,但忘记了治疗所要求的客观性,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向对方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就非常可能违背来访者的愿望,并影响自己进一步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受这种客观性的制约,亦为了达到帮助来访者的中心目的,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不得以任何口实,使这一过程服务于自己个人的目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0-1-6 16:53:12 | 只看该作者
  在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为使治疗者对自己的咨询或治疗尽心尽力,或出于感激之情,甚至由于积极的移情的产生,很愿意为治疗者做些事情以表心意。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者不应利用来访者的这种心情而为自己谋取个人私利。
  治疗者一旦这样做了,必然会影响其对来访者的治疗,因为治疗者此时难以保持其对来访者问题的客观的判断和分析。
  这不仅会影响来访者的利益,也会使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名誉因此而受到损害。

  因此,专业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做任何有损于来访者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的事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0-1-6 17:06:52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第一章):

1、Pietrofesa,J. J ., A.Hoffman, H.H. Splete and D.V.Pinto, Counsel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1978.
2, Stone, E. M.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Glossary, 6th edition,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88.

3. 杰罗姆 弗兰克“何谓心理治疗”,见悉尼 布洛克著,刘平等译《心理治疗讲座》,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版。

4、陈仲庚主编《心理治疗与咨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陈仲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84-186
6、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版。

7、钟友彬“心理治疗的今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1):21-24。
8、钟友彬“中国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概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38-40
9、彭凯平《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黄嘉音《儿童心理病态防治案例》,作家出版社?,1951年版。

11、李崇培,李心天,陈仲庾,张伯源等,“神经衰弱的快速治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58,2(5):351-356
12、李崇培,许又新,耿镇美,王明德“神经衰弱的某些病因学问题及快速综合治疗的初步探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59,3(5):304-307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5-8-14 02:30: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留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