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3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玛丽和马克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1-25 07: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忠于我心 于 09-11-25 07:29 编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NjE4MTU2.html
马克思是一个Aspei,当然他原来并不知道。。。。。
很感人的一部动画片,推荐大家看看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my warts and all,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however,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Hazelhof also said the everyone’s lives and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like mine,have cracks,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
  我年轻时想变成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
  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
  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9-11-25 07:20:35 | 只看该作者
剧情简介 · · · · · ·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贝丝妮•惠特摩尔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笔友关系从1976年维持到1994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玛丽(托妮•科莱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终于来到纽约看望马克思……
  本片获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展开全部)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贝丝妮•惠特摩尔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笔友关系从1976年维持到1994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玛丽(托妮•科莱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终于来到纽约看望马克思……
  本片获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9-11-25 07:24:26 | 只看该作者
我們宅的不是寂寞,是境界
2009-10-10 03:39:40   来自: 小斑

  電影結束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法國美眉哭了,而我這個看電影哭點很低的人連鼻子都沒有酸一下。不難過,平靜死去的Max表情安詳,他胸前掛著那本用來辨識人的表情的小冊子,是為了準備見他人生中唯一的朋友。他等的人來了,為他流下了眼淚,這一切不是很好嗎?如果Max見到了Mary,也許他又會焦慮又要緊張,也許他的生活軌跡從此就會變得不一樣,對Max來說最好的結局就是這樣了,帶著因期待而喜悅的心情平和的離開這個世界。他雖然只有一個朋友,但很多人雖然身邊熱鬧,卻未必能在臨終前等到這樣一個用十幾年時間積蓄只為了飛越重洋來看你一眼,為了你一次生氣而甘愿放棄錦繡前程的人。
  
  造物主對Max很好。對Mary也很好。她嫁給了從小喜歡的人,雖然那個人最後到新西蘭跟伊筆友去爬斷背山了,但有多少有機會能嫁給自己所愛的人,又有多少在因為自己酗酒而導致婚姻破裂之後還能聽到前夫說“我愛你”——沒有用過去式,儘管下一句接的是“但我更愛他”,而且她還有一個十幾年來都想去的人,最後也見到了。
  
  Love yourself firtst,我們每個人都有病,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某個角落,一定還是會有另外一個人欣賞你的古怪,和你一樣喜歡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悅,分擔你的痛苦,將你的眼睛抹在臉頰上腦中卻在微笑,只要打開一扇門,沒有的話,就多開一扇——再開一扇。
  Mary讓我想起我們小時候,那一群鑰匙兒,而 Max毫無疑問將會是老年版的宅男宅女們,當然他有asperger,宅,是天生的;我們沒有asperger也沒有孤獨症,宅,是強生的。Max和 Marry的年代,asperger還沒有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在我們這個年代,宅民從非主流眼看快要變成主流。歡迎宅民移步這個貼子,必有一款適合你。
  
  這部片子不知道为什么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非主流動畫,因為是很明顯的粘土風格,所以应该是捷克出品,片名似乎就叫做《捷克惊魂夜》,非常推荐。当然这部澳大利亚出品的在视觉上比较体谅观众,至少鼻子还是鼻子,眼睛还是眼睛。至于D问到说Mary和Max之间的感情,我觉得那根本没什么疑问,不就是爱吗?不然还能是什么呢?——爱有很多种,就像Mary和Max也是很多种人当中比较特别的那一种,他们的爱也是很多种爱里面比较稀奇的那一种,所谓“相爱”并不是恒等于“接吻上床结婚然后生很多很多baby,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如果这样去局限这个词,人类的爱未免太少太单调了。反正在我的公式里爱之恒等式不是这样写的。爱没爱到,心里知道,如果看电影的人觉得那是爱,那就是爱。Mary是Max帽上的小红花,Max是Mary点不掉的朱砂痣。就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9-11-25 11:01:27 | 只看该作者
光是看介绍就很感动了。。。。
——谢谢推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6-30 19:5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吹尘 于 10-7-1 09:18 编辑

刚看完,orionid推荐的链接,很温暖。

当mary不远万里从墨尔本来到纽约看max,敲门没有回音,推开门走进去的时候,我想象着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却绝对没想到是这样的阴阳永隔。但是,其实,也许,这才是最美的结局。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Let's hug each other closely to keep us warmer in this cold world.

Every time I think of you, I feel not lonely.

you make me nervous, you make me happy.

Your laugh is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in the garden and your eyes are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sky.

I can feel the softness and warmth from your hand even if I am gone.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in the heaven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also many many chocolates.

But remember to love yourself first and be happy each day till that time com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6-30 20:12:04 | 只看该作者
光是看介绍就很感动了。。。。
——谢谢推介;
夏秋 发表于 09-11-25 11:01


你发的那个“亚斯伯格人的电影《亚当》”后面回复当中就提到了这部粘土动画,这么久了还没看啊?很不错的,很多细节部分意味深长,最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慢慢去看,记得备好纸巾哦,反正我是哭了好几次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6-30 20:12:5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那部《海洋天堂》也是同一题材,看预告片感觉不错。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6-30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有空去看看 7# 木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7-1 16:11:46 | 只看该作者
ps:附上从豆瓣找到的一篇观后感。

今年最后一篇评论,给我今年最爱的《玛丽和马克思》。
  
   一
  
   我觉得每个人的各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一部标签式的电影,也许很多年之后翻过来看的时候是可笑而滑稽的,但那的确是当时的的状态,等哪天想回忆什么的时候,就找出来看看,让电影里的演员上演自己的回忆。人生就好像一个碟包,有些好看,有些难看,有些印着世界名牌,价值不菲,有些可能就是几张塑料薄膜,这是天生所有的,改变不了的,而里面的碟片是自己往里面放的,能放多少张,放什么样的电影,那就是取决于后天的获取和拥有了。然后贴上标签,列个目录,一次次的增添,最后就是完整的人生。《玛丽和马克思》应该是很多人都会收集的,因为每个人都曾孤独过。
   玛丽和马克思天生就没有一个好的碟包,尤其是玛丽还被难看的胎记所困扰,本来就普通,还多了一块污点,使得其比普通更差了一点。因为天生而无法改变,玛丽从就开始了自己的孤独生活。本来就已经因为天生条件而被孤立却不去改变,宁愿沉沦其中,被更多的人孤立,让自己局促在狭小的空间,越来越走不出去。其实玛丽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去喜欢自己,那她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赢得别人的爱,她怨天尤人,从不考虑自己本身的问题并不是那点虚荣心,走不出去的是自己该去交涉的心,把全部东西闷在自己内心,不去跟别人说又说别人不理解,没有人天生就有自己所想要的那种感应力,从一开始真的可以称为是错误,而后将错就错,然后一错再错。
   压抑在心中的东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交流的人,更没想到的是那个人也是这样的孤独,甚至比自己更孤独,自己好歹起码有个目标,而地球另一边的人连个目标都没有,两颗孤独的心碰到一起,好像有个共同测磁场,可以相互倾诉苦衷,可谓同病相怜,我以为孤独的人只有我一个,没想到还有孤独的人,孤独的人该与孤独的人在一起,然后我们因为有了对方就不孤独了。
   玛丽可以问很多的问题,因为这个人是无防备的,他们没见过,除了几个字,甚至都不知道照片是不是真的,我们只是遥远的地方的陌生人,你再远的望远镜也看不到我南半球的孤单,只是我希望你知道我的孤单是什么样子,也希望你知道那种孤单的滋味,因为你也曾感受过,所以当我说起,你就能够分担,我也就真的可以倾诉了。因为人的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她想的太多事情也只能想,她也许不是天生悲观,但放在她包里的第一部电影已经是上半部的《丑小鸭》,又如何走出去,她一直希望能改变,不是不能,是不敢。自卑是她潜意识里给自己的第一定位,总觉得自己不如眼前能见到的人,也不敢去表达什么。真的很可悲,明明可以表达,却不敢去表达,不敢迈出第一步,就好像玛丽的那个邻居,对外界无限的害怕,而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是自己的编造。玛丽也一样,面对这自己喜欢的人,说不出口。她们对未知的事情表现的都太悲观,想到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到一定能成功,但就是一直没等到。
   而亲爱的马克思,他的孤独已经无可救药,玛丽只是不敢与人交流,而马克思已经是恐惧的状态,他的生活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规律,好像输入电脑里面的程式,若不是按照那个方式进行下来就是一次失败的人生,他的世界最后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了,因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碟包一样,每个人的人生程式也一样不同,不能强加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不能是他认为的就一定要全部去做,不能让地球整天围绕着马克思来转。可马克思坚信自己是对的,一种很偏执的倔强是他能一直生存的习惯,直到已经转变为性格,马克思也终究成了孤独的,孤独到只能去幻想一个朋友,独自面对着它说话。他碟包里一直有这么一部戏,幻想一个人存在,好像《闪灵》,却其实是部独角戏。
   可其实每个人都会孤独,只能说马克思是玛丽无防备的对象而已。而他们孤独的又是这样相似,他们都爱吃巧克力,他们都没有朋友,他们曾被人欺负,他们爱同样的卡通片……从她或者他一下子已经可以成为是他们,因为他们是同类,命运终于开始转变,其实这样说不对,更应该说是命运终于可以按照他们希望的路线开始发展了。
   谁脱了衣服身上还没有几道伤疤,玛丽和马克思的来信一直穿插在电影之中,每一封都是一段人生的解读,那是玛丽的未知和马克思的解读,玛丽和马克思两个人的两段人生,加起来就好像一个孤独的人一样,玛丽看到的是年轻时候的样子,而年老了就成了马克思。但也因为有马克思在,玛丽没有成为马克思,而是有了新的生活,追求到了新的生活。也就是说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那一步。而这一切真的可以归功于素未谋面的马克思。
   玛丽有个问题是,你小时候被人欺负过么?马克思听完立马又陷入焦虑状态,碟包被打开,不停的被翻,找出一部电影,立马就在脑海里上演。几十年后的马克思再去想小时候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懂得如何解决,撕开自己的伤疤,然后跟别人说怎么疗伤。他是玛丽的朋友,他应该让自己的朋友不去重复自己的路,即使不是错的路,可也不是什么好的路,尤其是玛丽是多么渴望能走到那条路上。马克思说虽然我不喜欢谎言,但在那种情况下,是管用的,因为得到了想要的,玛丽开心的笑了,她手指上的心情戒指也变成了红色,马克思说别担心不笑的问题,我嘴上不笑不代表我心里不笑,而玛丽终于嘴上笑了,心里也笑了,而代表玛丽心情的戒指,也一直亮起了红色。
  
  
   二
  
   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张心电图,只有高低起伏才代表活着,而成了平线之后,就代表死亡了。所以只有起起伏伏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过于平静的人生,是没有生趣的。经过了一次顶峰之后,肯定会下落。谁都希望有了朋友的两个人都变好,可命运也总会开几次不怀好意的玩笑。
   不过也都是有所获得,他们的人生之中又可以放进一些别的电影,玛丽与心爱之人牵手走进了教堂,每天都可以笑的开心,开始专攻于学习,享受性福,回到了真实而自我的生活里,出版了学术著作,成了畅销书作家,以及去掉了胎记,更重要的是她在母亲的葬礼上,扔掉了那枚戒指。
   连天生的胎记都可以改变,还有什么无法改变的?
   有些事情其实本没有那么坏,也就是因为看到了一些兆头,所以才会越想越坏,当然反之的话会越来越好,但大部分的人宁愿相信的是坏的,却不会去相信好的,认为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好的大多是偶然的事情。扔掉了戒指也终于算是扔掉了一枚枷锁,可以真正的开始自己的生活,可以不用在意外物所传递出来的东西。
   而马克思实现了自己三个愿望中的两个,面对着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的时候,我会发笑的想这些东西会过期,但反过来想,所有的东西都过期,就像金城武那句保鲜纸也会过期,感情在时间面前总会显得脆弱。就不想过期的事情了,马克思能拥有这些想要的东西,应该就是可以说是幸福的人。
   而只剩下的最后的一个愿望只能和玛丽有关了。
   在高潮之后,就开始伤感。玛丽和马克思一起又伤感了起来,甚至更糟,他们回到了孤独的状态,他们突然又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对方。友情在电影里面被无限次的放大出来,什么都可以抛弃了,但友情是不可以的。这看起来有点可笑的。不过在玛丽和马克思两人看来,那不仅仅是友情,是最想要得到的东西。若换成这样来看待,自然什么都可以抛弃了。在孤独中生活了很久的两人期待的自然就是朋友了,否则马克思也不可能当作自己的愿望。
   每个人都是一个纸杯,放在地上,而当有线穿过的时候,他们就不再是单单的一个杯,他们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电话,因为有了联系,所以才可以交流,因为交流而成为朋友,联系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被子就会越来越重要,甚至都可以成为总机。而若只有一个杯子放在地上的时候,我们也只能说这是一个杯具了。
   以及,当杯子的线断掉之后,就又成为杯具了。
   玛丽的整个生活被彻底打翻,她像母亲一样醉生梦死,也许这是骨子里就有的性格,在某个生活没有了追求的时候,就会引出来。撕掉了著作不等于能焚毁从前的生活,在收到打印机的M按键的时候,等于掰掉了从前的幸福。她是这样的依赖在马克思的生活里,他们的朋友关系在这一刻得到了真正的“铁”的印证。而逼走了丈夫,更是把生活打回了原型。丈夫去新西兰搞断背山之前,留下的话,我爱你,但更爱他。她是比失去还更多了一些失去,她让幸福在眼前溜走。逼走了丈夫找另一个女人也好,甚至自己已经都不如一个男人给他的幸福让他开心。当然啊,若做另一种解读,丈夫本身就喜欢男人但却跟她在一起的话,那一样是可悲,反正结局只有一个玛丽再次孤独了。
   马克思还执着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已经成为习惯,如同他依旧愤恨扔烟头这件事。他的活了几十年的性格,要改变很难。可玛丽也真的占据了马克思的生活很多年,这么多年若他所说向她知无不言,玛丽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伙伴,就好像打字的时候缺不了M键一样,他已经离不开玛丽。
   在玛丽那里他实现了三个愿望,他有属于他的人生,他的需要也是她的给予。就好像恋人分手之后,难过的肯定不只有接受分手的人,提出分手的人也一样会难过。这么多年来,他们依旧没有见,关于玛丽所有的形象都是来自马克思自己的想象和拼凑。好像玛丽给他寄了很多的泥,他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些泥塑成一个人,可那个人可能并不是玛丽。
   想的越好,可能跟现实的差距就更大,就好像飞的越高,同样摔的就越疼。
   他时钟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生活里,当他想象的朋友从窗口跳出之后,他又想象出了一个另一个朋友那就是玛丽。
   当显示终于不再按照他想的方式进行的时候,他就真的恐慌了。所以,马克思也开始又一次的孤独。
   当玛丽给马克思发来I'M SORRY的时候,即使马克思想打个YOU ARE WELCOME回应,缺了M键,也打不出来了。再者,玛丽的形象已经被马克思撕毁,这么多年他相信的都是自己想的,这一刻都已经没法想象,若她之前的都是谎言,同样的字迹,就算换成I'M SORRY,也可能是同样的谎言,也只有真正的看到时,才可能去相信可能是真的。
   在现代的生活里面,我们大多的人都在对着电脑聊天,习惯了这样的方式,经常会说哈哈,呵呵,但打字的人真的笑了么?这个哈哈或者呵呵是开心还是尴尬还是无言以对,未知的事情太多,眼睛好像被蒙住了一样。曾有人做过调查,一般打哈哈的人很少有人在笑,大多是习惯性的打上。
   就更不要说马克思,一个嘴上不笑,不代表心里不笑的人。
   在他遇到乞丐,听到乞丐说SORRY,从乞丐的眼里看到真正的SORRY的时候,马克思一直都是在要求别人做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想象的那个人。
   自闭的马克思,原谅自己,也原谅了玛丽。
   可玛丽没有原谅自己,她的原谅依然需要马克思来给予。她沉溺在过去之中无法自拔,酗酒沉睡,日复一日的消耗自己的生活,终于消耗的没有什么可以消耗的时候,她也无法面对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只是一切都昏暗了,她失去了了不该失去的,失去到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留在身边,爸爸,妈妈,丈夫,以及马克思,所有曾经出现在电影里的人好像一个瞬间都离开了。她比从前更加的孤独。
   但命运其实又是很有意思的,从前有个人与她同样不敢面对生活,后来她出来了而那个人依旧,而当她又回去了,那个人却走出来了。电影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孤独,但也时时刻刻让一些美好存在着。生活总需要面对才能继续,而继续发展才会更加的美好,躲避永远只能是消耗时光,而白白的消耗只是左看日出日落,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自己要的生活就是最深刻的信仰,一直都知道,也一定要敢去做。
   玛丽再收到马克思的来信的时候,振作了起来,这是大家都想看的结局。马克思把自己所有的NOBLET也送给了玛丽,说作为原谅你的信号。当玛丽的SORRY让马克思无法去相信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个证明。而当他也想证明自己真的原谅了她的时候,他拿出了证明。因为马克思懂得玛丽,他知道这需要一个证明。就好像原谅一个人也用不着永远说YOU ARE WELCOME,也可以说NOTHING SERIOUS。生活给了人很多的路可以走,不一定偏执的走那样一条,马克思转过了自己偏执的弯子,虽然他不知道这一封信重要的足够拯救她朋友的一生,他最好的朋友,他唯一的朋友。这一刻他挽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朋友,还有他自己的梦想。
   原谅自己,玛丽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朋友的梦想破灭,因为你很重要,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因为你是我线另一端的杯子,因为是“我们”,因为你我才有自己。
   马克思最后送出了自己的所有NOBLET,可能是因为玛丽的所有NOBLET都是自己做的伪造品,但可能更因为马克思已经不再想象NOBLET中的生活,他羡慕NOBLET里所有人纪律分明的生活,他觉得那是最和谐。可那不是现实的生活,现实是另外一个他不想的样子,却偏偏去强求,最后只能活在自己捏造的和谐社会。真正的人生不是他眼中的动画片,太多的期待可能只是空想,是不能实现的。放弃那些本来就不可能的事情,让自己过的更实在而开心,世界那么大,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但人却要改变自己的孤独,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是关键。马克思列了三个目标,那三个目标能实现他就开心,所以马克思最终追求的还是开心的生活,抱歉在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因为自己同样也不完美。
  
  
   三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很多人很想成为别人,除了自己,就好像玛丽脸上的胎记,他们天生就带着出来,天生就是一个并不太好的碟包,都希望自己没有这个,没有那个,那些缺点最好不存在,我们必须去适应它,有些可能会改变,也好像玛丽脸上的胎记,他们也会消失,一切并没有那么的可怕,躲避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而生活里更多的缺点需要别人的填补,每个人都像一块拼图,有自己凹陷的部分也有突起的部分,找到合适的人填补别人或者别人填补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何必要求别人去做一些什么。最开心的是因为你进入了我的生命,填补了我的空缺,也许还会漏风,但至少有那么一个人在,它不是空虚的。
   而这之前,LOVE YOURSELF FIRST。
   电影整体颜色一直是冷色,中间只有两点是红色,一只是那枚戒指偶尔变红,另外就是一直戴在马克思头上的红色线球,若俺戒指的说明书来说,红色是代表开心的,所以玛丽给马克思送去的就是开心,而马克思一直都戴在头上,也因为有了玛丽,自己也很满足。
   最后玛丽见到了马克思,也没见到马克思,虽然见到了真正的人,但马克思也依旧还是那个心中的马克思,那个信中的马克思。马克思最后仰着头,死在自己的家中。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许若是马克思还会醒着,那才是真的是把梦给叫醒,一切都会打破,打回了现实的原型,甚至可能都无法面对,也甚至就再站到凳子上,又回到从前的恐慌之中。
   电影在中间有个伏笔,马克思说他会把每封信熨好,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当玛丽扬起头的时候,她的眼泪就掉了出来,整个天花板都是她的字迹,所有的信都贴在上面。直到马克思闭上眼的那一刻看的都是她的信,整个的世界都是她。因为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在离去的时候,他终于不是孤独的。
  
  
   四
  
   此刻我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的打着字,我的周围甚至都不像马克思,起码还有只鱼,还有只猫。可我真的很庆幸,我的杯子连着很多的线。我可以随时的扯上其中一根,我就不是孤独的。
   看完电影之后,就想到了李志的《梵高先生》。他唱着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PS:
  
   《梵高先生》唱完之后,电脑又跳到了一首《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而马克思离开了玛丽,从此谁跟玛丽说话?
  
   PPS:
  
   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7-1 16:12:22 | 只看该作者
pps:再附上另一篇。

《玛丽和马克思》可能是我今年看过制作最简陋的动画电影了,泥土捏制的人物造型让我径直想到了10年前的新裤子。但这部没有惊心动魄的视觉特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的偏独立电影所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却多过任何一部3D大片,初看这部电影或许会略感沉闷,但不要紧,请沉淀下你浮躁的心情,平心静气的看下去吧,这部电影足够缓慢的拧干你的心脏,直切你神经末梢以为被隐藏的完好的疮疤,良药总是苦口,如果说《UP》是一部脱俗的成人童话,这部电影就是剖析我们精神世界的手术刀。
  
  马克思最后说:“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这段对白我反反复复的重复看了很多遍,几乎已经背过。
  
  电影的开始如同《天使爱美丽》一样介绍了两个人的概况,色调一明一暗,故事便顺着这两抹色彩发展开来。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一个生活在墨尔本一个生活在美国,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通信,他们很相似,爱吃巧克力,喜欢noble动画,都住在城市孤独的角落,极度缺爱,都没有什么朋友,鲜有笑容,在旁人眼里他们古怪难以接触,玛丽因额头的胎记而生性自卑,马克思患有精神病终日与虚构的朋友和金鱼相伴。跨越了地域局限在虚拟世界的相遇让他们找到了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们不停的通过信件倾诉着自己对于社会、爱情、友情、性和精神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并不断的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喜好和经历,诉说着自己平时无法说出口的一切并且互相安慰,一段真挚的友谊就这样的升温,等对方的信成了两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信一封又一封,在倾斜寒冷的世界里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成为了彼此世界里最忠诚的依靠。马克思的经历要丰富一些,毕竟已经44岁了,所以当玛丽提到一些敏感词的时候,马克思就如同被击碎一般,嘴巴像被订书器钉上一般说不出话,“你有被戏弄过么?”,“你有过爱么?做过爱么?”,这一句句带着天真的疑问像刀子一般把隐藏在马克思记忆深处的痛苦挖了出来,让马克思焦虑的同时不得不再次重新面对自己,他仿佛在玛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自己蠢到不行的青春期悸动。而在马克思的心像被放进洗衣机被绞烂的时候,屏幕前的你又是否有所触动呢,玛丽的疑问你能解答么?你是否也感同身受?脱下你的西装,是否也有几道伤疤?成年人都有一座自以为坚固的堡垒,成熟世故已然攻其不破,唯有纯真才能令其轰然倒塌。年幼的玛丽暗恋邻居,渴望爱情,渴望“做爱”,但却一次次被爱所伤,她对马克思说“我知道爱情让我痛苦不堪所有我不想尝试了,我想爱情并不是为我而准备的”,她的一生充满了变故,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爱人,最后险些连马克思这个朋友都失去了。但最后马克思还是原谅了他,因为马克思坚信他没有选错这个朋友,他也只有这么一个朋友,而就在玛丽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时刻,也正是这个老朋友的原谅,让她重新站了起来,原来这匆匆而过的20年,两个人的友谊早已被打磨的坚不可摧,这甚至胜过了玛丽所拥有的爱情甚至亲情。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整部影片最煽情的一幕,多年后玛丽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找马克思,可进屋才发现马克思已经安详的坐在沙发上离开了这喧嚣的尘世。马克思的身上,正是用来辨识表情的小册子,看来他已经做好迎接这位老朋友的准备了。马克思在房间的屋顶上贴满了来自玛丽这么多年以来的信件,他们工整并且完好无损的晾在那里,一目了然,就像时间从面前静静走过一般,而那架古老的打字机也永远的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象征,坐落在窗口的阳光下。此时玛丽看着这一切,泪流满面。我想在两个人惺惺相惜的交流心事过程中,他们早已明白什么是爱,并且实践的比一般人更加伟大,更刻骨铭心。
  
  我们一生都在探讨友情的价值,有些人说友情是最持久不变的,有些人说友情是脆弱不堪的,爱情友情亲情总是作为选择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其实在相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句话是说“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你必须自己先做到完全的能敞开心扉,才能换取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这也许有些冒险,但这也是这场生活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这场电影里,玛丽根本不知道信的另一头是什么人,却把最真实的自己交了出来,于是,她得到了对方等同的对待,得到了真正的友谊。现代人都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总是在追求所谓的完美,总是会给自己设定许多所谓的择友标准,不轻易的交出真心,而家长也会时常站出来说“谁谁谁不是好孩子,别跟他一块玩儿”,这些都是病态的想法,像一堵墙阻碍了心和心的通道,“这种刺猬,连谁曾待我好,都会带来伤势”。我们交朋友不是贪图一时享乐,也不是为了博取利益,更不必去追求所谓的“平等”,我们需要的是最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我们需要的朋友不是每天陪你吃喝玩乐却在你失去一切时弃你而不顾的人,而是能在你犯错的时候给你一巴掌、在你被砍的时候为你挡刀、在你最迷茫的时候陪你走过一条长街,不说话却能完全明瞭你内心所想的人。
  
  友情其实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
  
  只想说这么多,天气冷,手直哆嗦,打字不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7-1 16:13:14 | 只看该作者
ppps:最后一篇。


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花费大量时间努力成为somebody else。
  一个别的什么人。一个标准的人。
  因此你得学会憎恨自己,焦虑感冉冉而生,每日三省吾身,免得成为坏孩子或变态
  因为我们心中的somebody else——那几乎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光明的大道,照亮航程的灯塔。
  要么你就是有病的,如果你不符合所谓“健康”的症候,那你就是有病的。
  崎岖小道可够你受的。如果不够富裕也不好看,天生反应慢,那可真够受的。所以从小就得担心自己的衣服扣子,头发,提问时的语速,走路的姿势,甚至包括喜欢的饭菜,钟爱的颜色……
  
  不然你就被边缘化了,被放逐于世界的每个角落里,由于不正常失去了交往的机会和能力,胆战心惊,每天憎恨自己,毫无安全感,画地为牢。
  不想这样,你就得隐藏起来,像个正常人那样有追求,保持健康脸色和谈吐,出门的时候穿上别人喜欢的衣服,挂上别人喜欢的微笑,战战兢兢地保持警惕,不肯泄露自己,以免显得像个精神病。
  脆弱的人。
  霍尼写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她论述了神经症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性,只不过有的人压抑得深,藏的好。有的人则被翻腾出来了,被命名了,环境加自己,内外合力,风火互动,就成真了。问题是:怎样才算个正常人?
  
  无解的问题。
  love your self,说得太轻松。但是这个是心灵鸡汤,常常没病幻想出病,再没药幻想出药来治。
  世界上每个角落中的人,少数族裔,罪犯后代,自闭症患者,磕巴,强迫症,忧郁症,穷人,瘾君子……
  如果世界都允许他们爱他们自己。那what a wonderful world!
  换句话说,他们,或我们想爱自己,也没人拦着。只是刀锋是难以逾越的。心结难解。
  因此也许我们需要个朋友,帮我们在关键时刻挥起斧头,砍断缰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0-7-1 16:14:0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某位同志对结局的评价。

2009-11-18 23:14:24 小优♥  本片结局是十分完美的
      歌颂脱离肉体的,触不到身体的纯精神往来。
      观众和玛丽都松了一口气。作为写信对象,死人比活人更容易面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0-7-1 16:22:21 | 只看该作者
 幕后花絮


·从最初的构想到影片拍摄完毕,一共花了艾略特5年时间。真正进入黏土动画的拍摄时间是57周。整个拍摄团队只有50位工作人员,影片全长92分钟。计算下来这些人平均每周可以制作出2分半钟的动画成品。按照6位工作人员一小组计算,他们平均每天创造4秒钟的动画成品。
  
    ·整部动画片是由大约132480张独立的画面制作而成,剧组一共用了6台佳能数码相机拍摄这些静止的画面。
  
    ·一共有10个动画制作组和7个拍摄组同时工作。
  
    ·亚当·艾略特不仅是本片的编剧和导演,也是影片中所有形象的设计者。他表示是纽约摄影师戴安·阿伯斯(Diane Arbus)拍摄的与众不同的黑白肖像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且影片中有一个角色就是按照阿伯斯的形象设计的。
  
    ·影片中的所有文字——那些出现在街角商店橱窗里的文字、招牌上的文字、包装上的文字、啤酒瓶上的文字、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书信上的文字——统统是亚当·艾略特亲自书写。
  
    ·剧组里的那些美工,发明了一种叫做“Square i”的工作方法。他们花费大把的时间去模拟拍摄的角度并研究透视效果,在他们确认无误后,黏土动画师和摄影师才会真正开始工作。
  
    ·影片的设置过程中一种使用了212个黏土人,这些黏土人由黏土、复合材料、木棍和金属制作而成。每一个黏土人身上的各个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摄制组特别为影片的两个主角制作了十几个拷贝。
  
    ·影片一共拍摄了133个场景。并且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纽约和澳洲,分别是灰色和褐色。对于黏土动画而言,要拍摄这样的场景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荒岛到巧克力商店都要被精心制作。对于摄制组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捏造”出纽约的地平线了。同时这也是整个电影中耗时最多的场景。整个美工组的20人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才完成它。
  
    ·影片一共制作了475个微缩的道具,从酒杯到打字机,都是工作人员一点一点用黏土捏出来的。特别是影片中出现的那台老式打字机,工作人员花了9周时间设计和制作。
  
    ·为了能让主角面部活动起来,并且能做出各种表情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一张能动的嘴和能动的眉毛——在每一定格中,工作人员都会给人物换一张不同的嘴。全片一共用了1026张不同的嘴,每一张嘴都是一张由橡皮泥包裹着钢丝的模型。为了让马克斯说话时动起来,剧组为他制作了30张嘴。
  
    ·影片使用了886只含有电线制作的骨骼的由塑料做成的手。
  
    ·剧组制作了394个瞳孔,每一个瞳孔和一个小瓢虫差不多大小。完全由技师手工制作,每个瞳孔制作出来之后,都被画上了一个闪亮的小白点。
  
    ·剧组一共有2位服装设师和147位裁缝,他们包办了影片中所有服装的设计和制作。玛丽的结婚礼服是按照戴已故的安娜王妃的结婚礼服设计的。艾维(Ivy)的连体衣取材于摄影师安妮·蕾伯维茨(Annie Liebowitz)母亲的连体衣。
  
    ·影片中一共使用了38个灯泡。这些灯泡也是由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用黏土搓出来的。并且还在灯泡后面拉上了电线。
  
    ·808个Early Grey牌的泡茶袋在影片中出现,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几乎剧组里的所有人——从导演到美工,从制片人到服装服装设计师——都参与了泡茶袋的制作
  
    ·要创造出数量巨大的人物、场景和道具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模具支持,所以剧组一共制造并使用了632个黏土模具。这些模具的涵盖范围之广令人称奇,从人物的眼球到地板上的缝隙都是他们的“功劳”。
  
    ·一共有73公斤的塑料被用来制作人物的嘴、手和原始的骨架。每一批塑料模具都需要被漆成同样的颜色,并且按照相同的原料比例混合,以便有相同的质地、纹理、密度和熔点。
  
    ·12升润滑剂在影片中被用作流体。从杯子里的水到眼泪再到丛林中流淌的小河都是由这些润滑剂制造出来的。
  
    ·拍摄期间,整个剧组吃掉了260公斤西红柿、280公斤咖啡豆,喝掉了2600升牛奶,并且消耗掉了7800块松饼——其中有5236块是被导演吃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0-7-1 16:25:49 | 只看该作者
小细节:

Max楼下站街女是模仿蒂凡尼早餐里面的奥黛丽赫本?
  我看了半天,越看越像。
  有没有人跟我感觉一样的?

 里面的小细节很多的,比如对《2001太空漫游》里面电脑HAL名字由来的重新解释(口臭的缩写)

 还有那个门牌号96 ——>99
  模仿的是虎口脱险

max读的那个书也蛮有意思,有一本是I,Asimov,很明显在向阿西莫夫的I,Robot致敬嘛

没觉得玛丽老公跟放羊的跑了是断臂山的篇章么。
  --------------------------------
  哈哈哈 exactly

 max的邻居ivy太太的坟旁是导演adam elliot的墓。。。

玛丽说psss
  马克思说ppps

MARY的S,和Y,笔划顺序是颠倒的

Little Mary是用左手写字的,写字母的时候还是从下往上写~
  但是长大以后就用右手了...


我看到的有意思的是Max那个想象revioli的朋友每次看的书题目都不一样,第一本是:I' m ok you are ok;第二本是Toxic love第三本是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tial people;正好代表了他三个阶段的心情呢。


楼下要饭的人边上放的牌子每次也都不一样~而且每次都好搞笑……
  
  max抬头看着满天花板的信然后die peacefully,被那个场景彻底震惊到了

 还有一个细节,当说到US out of ink时,报纸上写"UN Intervenes" 很搞笑。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电击治疗、陪审团、开除出army等,导演很有想象力和对现实的洞察力

乞丐变了。以前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financial advice 50c”要收50分,后来是“keep your money,I want change”给我零头就好了。


 电影刚开始“mary and max”的片名出现的时候,mary是mary的手写体,max是max打字机的字体

 黑白颜色是max黑白色调的人生,昏黄旧照片的颜色是突出mary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绝望

  max帽子后上面的貌似小布绒花的东西和mary的发卡是一个颜色 都是很暖的橘色 在最后一个场景两人都仰头的时候这两个本来处在各自色调中有点突兀的小色块呼应到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0-7-1 16:27:50 | 只看该作者
ok,打住,再发就有灌水嫌疑了。

再推荐个动画短片,不长,八分钟不到,很好看,也很容易让你流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OTA5Nj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