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ann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颜文伟医生的有关帖子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5:43 | 只看该作者
医院用药分析:五“重磅炸弹”着陆精神科
发布: 2009-8-28 08:48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04次

  在我国,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五大品种的销售额已占国内抗精神病处方药物市场的95%。
  目前,抗精神病用药的“非典型化”日趋明显,截至2008年,全球共有13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市,其中有7只已在中国上市,分别是已上市多年的氯氮平和新近上市的帕潘立酮,以及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后5大品种在2008年均跨入“重磅炸弹”级别,2008年全球年销售额分别达46.9亿、34.4亿、44.5亿、21.5亿和10.1亿美元。在国内,5大品种样本医院销售总额也达到2.876亿元,占抗精神病药市场的96.6%,而5大品种2008年73.6%的年增长率也成为抗精神病药物高速增长的首要因素。
  不过,尽管药物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但现有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很难根治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对于重度精神疾病药物效果欠佳、停药容易复发等等,因此,业界期待精神病药物新剂型、新靶点等的研究能有更大的突破。
  利培酮:最具影响力的药物
  如果评选20世纪最后10年十大影响人类生活的创新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绝对在候选品种之列。理由是由于利培酮的上市,使抗精神病药与严重不良反应划等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利培酮与传统药物相比,抗精神病作用更强,尤其是治疗阴性症状效果优越。更为关键的是,利培酮在常规剂量下出现EPS和催乳素增高的几率大幅降低,且几乎没有传统药物常见的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是美国强生公司研制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商品名为“维斯通”,1993年在加拿大和英国上市,1994年获得FDA批准。与典型精神病药物单纯拮抗多巴胺D2受体不同,利培酮具有强大的对5-HT2A和多巴胺D2受体的中枢阻滞作用,并且对前者的拮抗作用强于后者,这是利培酮EPS和催乳素增高较少的关键原因,此外,利培酮对a1也有较强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利培酮是一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不良反应和疗效上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利培酮在全球市场一直处于领导地位,2001年即成为“重磅炸弹”级品种,当年销售额达18.45亿美元,2007年更达到46.97亿美元。不过随着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陆续上市及利培酮专利到期,2008年,利培酮销量下降到34.35亿美元,位居抗精神病药物的第3位。
  在国内,利培酮于1997年由西安杨森公司引进上市,上市后长期位居国内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排名前两位,2008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7075万元,其中原研药合计销售额达6218万元。2005年国产利培酮上市销售,目前国内已有山东齐鲁、天津药物研究院等6家企业生产的利培酮上市销售,但销量远低于原研厂家。
  奥氮平:老药创新的典范
  氯氮平(Olanzapine)是第一只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然而由于安全性问题,尤其是有1%的患者使用氯氮平后会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故限制了其应用。
  礼来公司研制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是氯氮平的衍生物,于1996年在美国和欧盟上市,商品名为“再普乐”。奥氮平保留了氯氮平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优点,同时没有血液毒性,因此上市后迅速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
  奥氮平的作用机理与利培酮不同,奥氮平能特异性地阻滞包括5-HT2A、D2、M1、H1、5-HT2C、a1、D1、D3在内的多个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由于对5-HT等多个受体的阻滞作用,奥氮平几乎不会出现传统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即便与利培酮相比,EPS等的发生概率也显著降低。奥氮平的适应症为急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此外,也可以用于迟发型运动障碍和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然而,使用奥氮平尽管不会造成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也几乎不会出现催乳素增高和EPS,但嗜睡和体重增加很常见,尤其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奥氮平会造成代谢异常使血糖增高,这阻碍了奥氮平用于维持治疗。
  由于比利培酮安全性更高,奥氮平因此临床使用迅速增加,其高昂的药价也令奥氮平迅速取代利培酮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抗精神病药物——2008年再普乐全球销售额高达46.91亿美元。奥氮平于1999年由礼来公司引入中国,2006年超过利培酮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抗精神病药;2008年样本医院奥氮平的销售额为1.218亿元,其中原研药为9276万元,江苏豪森的“欧兰宁”为2184万元。
  喹硫平:大类排行“老二”
  喹硫平(Quetiapine)和奥氮平同属多受体作用药,药理实验显示喹硫平对5-HT2A、a1和D2等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中在脑部喹硫平对对5-HT2A的亲和力高于对D2的亲和力。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喹硫平对多巴胺的影响最小,因此EPS和催乳素增高的几率极小,
  喹硫平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于1998年获得FDA批准,商品名为“思瑞康”,适应症为急性精神分裂症,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喹硫平也有一定效果。此外,喹硫平特别适用于容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由于服用抗帕金森症药物出现精神障碍患者。最新研究则认为,喹硫平适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喹硫平是全球第二大畅销的抗精神病药物,2002年迈入“重磅炸弹”行列,2008年全球销售额为44.5亿美元。喹硫平于2001年进口我国,近年来增速较快,2008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6929万元,其中原研药“思瑞康”为4981万元,湖南洞庭药业的“启维”为1612万元,居第2位。
  齐拉西酮:双重拮抗的回归
  多受体药物尽管在防止EPS等有一系列优势,然而,多受体药物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新的副反应,如体重增加、代谢异常等等。2001年获得FDA批准的齐拉西酮(Ziprasidone)又将思路回归到利培酮的5-HT2A和D2双重拮抗,并且由于对前者的拮抗作用远强于后者,故EPS的发生概率相对利培酮进一步降低。此外,由于齐拉西酮对组胺等受体作用不明显,因此没有多受体药物常见的体重增加和代谢异常,齐拉西酮是惟一一个不影响体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齐拉西酮对于5-HT1A有较强的激动作用,有抗焦虑抑郁的作用。
  不过,正当齐拉西酮表现出作为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所具有的安全性和疗效时,研究发现,齐拉西酮会延长患者的QTc间歇期,具有心脏毒性。
  齐拉西酮由辉瑞公司研制,最早于1988年在瑞典上市,商品名为“卓乐定”,适应症为急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齐拉西酮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及焦虑抑郁症状均有效并能有效防止病情复发,对于伴有情感性精神障碍、酒精依赖、焦虑障碍有确切效果,并且可以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和躁狂状态。但由于其心脏毒性,故用药需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齐拉西酮由于心脏毒性的原因,市场使用有所限制,不过2008年也已迈入“重磅炸弹”药物行列,全球销售额为10.07亿美元。在国内,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较晚,2005年重庆圣华曦药业首仿成功,商品名为“力复君安”,2008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337万元,大连辉瑞的原研药为494万元,其他厂家份额较低。
  阿立哌唑:增速居首位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是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通过激动D2受体,提高额叶区不足的多巴胺功能,改善阴性症状,并且减低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过高的多巴胺功能以改善阳性症状。该药另一药理作用是具有5HT2A受体阻断作用和5HT1A部分激动作用,可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感症状。由于药物对中脑——黑质纹状多巴胺通路及中脑-垂体漏斗结节多巴胺通路无明显影响,加上药物对5HT2A的受体阻断作用,因而很少引发EPS,并且不会影响催乳素水平。
  阿立哌唑是日本大冢和百时美施贵宝(BMS)共同开发的抗精神病药物,2002年获得FDA批准,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疗效。此外,阿立哌唑已经获批治疗双向情感障碍和难治性抑郁。阿立哌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无常见严重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全球由大冢和BMS共同销售,2008年的全球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增速位居抗精神病药物首位。国内成都康弘率先首仿成功,商品名为“博思清”,2008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1109万元。原研药由大冢于2007年引进上市,商品名为“安律凡”,2008年样本销售额为312万元。此外,中西药业的“奥派”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为246万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6:16 | 只看该作者
颜文伟:抗精神病药
发布: 2009-8-27 11:01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24次

我很同意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的分析。他们把抗精神病药分成两档:

1)一档是确实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好的,那是:氨磺必利、氯氮平、奥氮平。他们确实比氟哌啶醇(每天12mg)、或氯丙嗪(每天600mg)疗效更好。

2)另一档是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差不了多少,或者反而较差的,那是: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也就是说,他们的疗效比不上氟哌啶醇或氯丙嗪。
我在这里不带偏见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介绍一下:

氨磺必利:是舒必利的后代。NIMH分析后认为它疗效较好。国内还没有这种产品。我在门诊见到二位从国外来的病例,认为吃药后,与舒必利一样,引起停经,满脸座疮,疗效不见得很好,还是换了奥氮平解决问题;把一大包氨磺必利丢给我,不要了。

氯氮平:我们在利培酮上市之前,几乎70%病例都用氯氮平治疗。疗效的确不错。虽然锥外副反应不明显,但是其他副作用不少。服药初期必须按期化验血象,以防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这是可能致命的严重问题。嗜睡严重,但可逐渐适应。体重增加比氯丙嗪多得多,堪称第一。还有流口水,虽然对身体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是每晚枕头发臭。如果没有这些副反应,也需逐步加量,慢慢适应,才能加到治疗量(300到500mg)。奏效后逐渐减量,一般维持量至少75到100mg。应用时间较久后,往往会诱发强迫症,估计至少在15%以上。少数病例在应用过程中猝死,原因未明。

奥氮平:是氯氮平的改进产品。对白细胞没有不良影响。对心脏没有不良影响。不流口水。没有明显的帕金森症样锥外副反应,但有时可能产生静坐不能。对月经影响较小。大剂量应用时,也有诱发强迫症可能,但较氯氮平少得多。有效治疗量为10到30mg。维持量2.5到5mg。长期应用时,体重增加较多,也有增加血糖可能。

利培酮:是把氟哌啶醇与另一种能够阻断5HT受体的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实际疗效不如当初宣传得那么好。开始上市时,推荐应用6mg,结果锥外副反应严重,只得改为4mg,疗效一般。但是价格适中,病家尚能承受,医院又能靠它‘以药养医’,因此得以广泛应用,几乎取代了以往氯氮平的地位。大量应用的结果,证明其治疗结果往往不够彻底,往往不能达到痊愈地步,与氯氮平、奥氮平不能相比。长期应用,较多可能导致抑郁或强迫。也有相当程度的体重增加。特别成问题的是女孩子应用后,十之八九会月经紊乱,甚至停经。并且,已有多例TD发生。

喹硫平:当初标榜的是没有副作用。实际应用结果,的确副作用较少。但是疗效也较差,于是,药厂把推荐的治疗剂量从400mg加到800mg。那么,嗜睡和体重增加就明显增多,而疗效仍不能与氯氮平相比,甚至与利培酮也不能相比。

齐拉西酮:药厂宣传突出的一点是体重不会增加。实际应用结果,的确如此,但是锥外副反应相当明显,应用没有几年,已见TD出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药会延长心脏内的传导,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c延长,甚至出现心律紊乱。因此美国FDA规定在说明书上必须用黑体字标明,以提醒医生和病家重视。疗效并不见得有突出之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的甲硫哒嗪就因为QTc延长这一点,最后被世人弃用。

阿立哌唑:突出的特点是副作用较少,但是疗效也一般。看来可以选用作为维持药。

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氯丙嗪仍在应用,优点是全国到处有售,镇静作用好,服药后有助睡眠,疗效一般,治疗量400到600mg,维持量100mg。久服后,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奋乃静,这个名称并不符合实际,它没有多少镇静作用,服药后不会使‘兴奋’转为‘安静’,不会入睡。优点是对肝功能的影响没有氯丙嗪大。疗效一般。氟哌啶醇的锥外副反应较重,所以已很少应用。舒必利除闭经外副反应不多,所以往往被随便滥用,就像‘百搭’。其实,它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其有效治疗量为1000mg,维持量为300mg,优点是不会诱发强迫症。五氟利多,我已多作介绍。以往被大剂量一次服用,于是产生静坐不能副作用,坏了名声。我改进了服药方法,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是缓慢吸收,缓慢起作用,所以很难用它来治疗急性病情。看来五氟利多比较适用于维持、以防复发。突出优点是不会增加体重、不会诱发强迫、不会增加血糖、无色无味,适合长期服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6:35 | 只看该作者
颜文伟: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发布: 2009-8-27 10:54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48次

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常见的有:
1)嗜睡:一般以氯氮平最重,其次是氯丙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而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较轻。五氟利多,在服用后缓慢吸收,所以显不出嗜睡,一般几乎没有。嗜睡副反应,一般在连续服用几天后会逐步适应。嗜睡副反应往往因人而异。
2)直立性低血压: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腿部血管放松。此时,如果突然站起,血管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倒。所以在服药初期应该注意直立性低血压这个可能;服药久了,就会适应。
3)锥外副反应及TD:已经另作详述,请参阅有关文章。
4)抑郁: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诱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可能。请参阅已发表的文章。
5)强迫: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的问题较为严重。氟哌啶醇、舒必利、五氟利多,未见此项问题。请参阅有关文章。
6)催乳素增多:所有抗精神病药都会阻断多巴胺受体。阻断了有关精神症状部位的多巴胺受体,精神症状得以好转。阻断了有关协调肌肉活动部位的多巴胺受体,便出现锥外副反应。阻断了脑垂体有关内分泌部位的多巴胺受体,脑垂体就停止或减弱指挥卵巢的周期变化,子宫内膜就没有周期性生长和萎缩,就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催乳素的升高,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引起了一系列雌激素缺乏的后果。催乳素的升高,会促使乳腺生长和乳汁分泌。在所有各种抗精神病药中,这种作用以利培酮最大,舒必利第二。几乎80-90%的女性在服用这两种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其他品种抗精神病药,这种副作用都很轻,只在较大剂量时才有些表现,剂量减少后就会自行消失。出现这种月经问题后,随你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利培酮等药物的抑制作用没有办法得到解除。中药,没有解除多巴胺受体被抑制的本领。用黄体酮,可以人为地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以及突然停药后出现的‘撤药性’子宫内膜萎缩,于是从阴道流出血液;这是人为地制造的阴道流血,并不是真正的月经,卵巢并没有恢复周期变化;又有什么意义!况且,黄体酮的摄入,更会反馈地进一步抑制那个已被抑制了的脑垂体,又有什么好处?!所以,奉劝病家,如果应用利培酮或舒必利,出现了闭经这种副反应,应该及早换药。如果应用其他品种(如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出现的,不用着急,等病情好转、剂量减少后,月经问题会自行恢复正常,不必担忧!男性病例,有的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偶会出现乳房增大,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出现性欲减退,也是。我见到不少病例,换用五氟利多维持治疗后,性欲就恢复了。
7)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抑制精神活动的作用,于是,显得‘没有精神、懒、什么都不想做’;这是正常的反应,并不是异常,并不是抑郁症(如果是抑郁症,患者回向家长诉述)。病家不必过于紧张!不必处理,只要予以谅解,就行!
8)往往在精神病情严重时,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显不出来。一旦病情好转后,副反应就明显了。病家不必紧张,这些并不是病情恶化。我教你们一个秘诀:如果是病情恶化,患者不会向你诉说,不会要求治疗。如果是患者向你诉述的、或祈求你或医生解决的,都是药物的副反应。
9)抗精神病药偶尔会引发药源性肝功能变化,总数不多,但应于重视;所以,有必要定期检查。以氯丙嗪最多些,其次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奥氮平往往是一过性的,会自行复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其他品种也有发生,究竟多少,尚待统计。
10)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往往会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猝死。研究发现,它与药物导致QTc(简单地说,就是心脏内的传导时间)延长有关。QTc延长过度,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从目前资料看来,齐拉西酮的这种不良反应最重,奥氮平几乎没有影响。
11)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多少,会涉及‘饥饱’的感觉:增加多巴胺,就感觉饱了,就没有胃口了,食欲就减退,于是体重就可以减轻,这就是减肥药的奥秘(为什么减肥药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作,也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多巴胺,从而产生增加食欲、增加体重的作用。从所有抗精神病药看来,都有这种作用,只是程度轻重而已。看来,增加体重的副作用,以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和五氟利多较少。据说,同时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对于减少这种副反应,有一定好处。
12)至于对血液白细胞的影响,主要见于氯氮平。大概千分之一的病例会出现这种可能,往往出现在半到一年之内,所以在初次应用时,必须按期检查。如果应用一年以上,一般说就没有问题了。如果白细胞不是十分低,可以加用小量碳酸锂(每天50到100mg,会促使骨髓释放出白细胞),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
13)所有抗精神病药都偶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如果偶尔发作一次,不必立即应用抗癫痫药。可以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加强观察。如果不再发作,便不必处理。如果再次发作,宜请神经科医生处理。要注意的是,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的病例,脑电图本身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所谓‘不正常’,必须对脑电图医生说明,以免误会。
附带说明一下:从药物的角度考虑,有治疗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有我们不需要的‘副作用’。从人体角度看来,人体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反应’:对治疗作用的反应,称为‘治疗效应’,对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反应,称为‘副反应’。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7:07 | 只看该作者
颜文伟:提请大家重视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发布: 2009-8-23 11:22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55次

      有一位病人在服用齐拉西酮后,出现手指不自主扭动的现象,去问当地一位精神科主任,他居然回答说,“不是TD;TD的表现是嘴唇的扭动” 。有一次,我问一位年轻医生,“锥体细胞是什么?”他回答不出。所以我想,应该在这里重新讲一讲这些基本问题。

      锥体细胞是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负责发动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细胞,个儿比较大,连细胞、带上它众多的树状突(dendrites),样子就像“雪松”,顶端小、底盘大,呈锥体状,故名。它们的轴索(axon),就组合成运动神经,交叉到对侧,作为脊髓的主要部分(锥体束)支配全身骨骼肌肉;称为“锥体系统”。我们如果想要弯曲自己的右手肘关节,就要由左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发出命令,指示右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有锥体外系统的配合。所谓“锥体外系统”、位在大脑较深处的“黒质-纹状体”。由它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放松;否则肘关节便无法活动,手臂就显得僵硬。在锥体外系统的神经细胞之间,信息是靠多巴胺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协调配合)传递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被阻断,信息难以下传,精神症状就此好转;但锥体外系统的信息也难下传,就出现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

1.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不久,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扭转痉挛(全身向一侧扭转)、角弓反张(全身向后反仰)、动眼危象(两眼向上翻)和斜颈等等。常见于肌注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或齐拉西酮)后。患者感到十分痛苦,家属十分紧张,只要肌注东莨菪碱,便能立即好转。[但是,为什么肌注东莨菪碱就能好转?至今还原理不明,可以说,还是一个谜。同样是肌张力障碍,迟发的TD,肌注东莨菪碱就没有任何效果,为什么?不知道。]

2.静坐不能(akathas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有的会出现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等情况。有时,患者会诉述,似乎有‘蚂蚁’在身体里‘爬’那样难受;有的说是,心脏或骨头‘发痒’。有些医生还会把它们误认为是躯体幻觉。在发生静坐不能时,应用苯海索或普萘洛尔,就可以立即好转。

3.类帕金森症(parkinsonian syndrome)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有可能出现像帕金森症那样的症状表现,或可称为药源性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有三:

(1)      运动不能(akines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想动、却动不了”的情况,往往因此呆坐一旁,出现‘什么事情也不做’的局面;脸面毫无表情,似乎戴了个面具一样。一般都被家属误认为“懒”、“抑郁”。有些医生护士也会把它们当作“阴性症状”,为此增加药量,结果反而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在服用利培酮时很常见,但往往都被忽视。

(2)      肌张力增加(hypertonia) 在给患者检查关节活动时,检查者会感到阻力,可称为“肌强直”;有时,关节活动会表现为咬合得不好的齿轮那样,被称为‘齿轮样强直’。

(3)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在这里,先对震颤稍作一些说明。震颤(tremor),一般可以分为三类:① 姿势性震颤 让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出现细小、快速的震颤。检查者可让患者手臂向前平伸,手指分开,就会出现以中指为轴心的震颤动作。如果在他的手上平铺一张纸,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纸边出现‘放大’了的震颤。常见于甲亢或服用碳酸锂之后。 ② 意向性震颤 在用手或手指进行有目的的动作时,会出现细小的震颤,往往每秒8 ~ 12次。常见于老年人,俗称为‘哆哆嗦嗦’。 ③ 静止性震颤:在不做自主动作或自己不注意时,肢体或其他部位出现频率较慢(每秒4 ~ 8次)、振幅较大的震颤;一旦加以注意,便见减轻或消失。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类帕金森症的震颤,就是这种情况。

此外类帕金森症还有前冲样的步态,吞咽困难等等。

实际上,还有第4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就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包括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ardive dystonia,TDt)]。如今,往往把它另提出来、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并列,因为它们的表现与EPS不同、病因不同、治疗也不相同。

所谓“迟发性”,就是说,并非发生于刚刚开始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而是发生在用药较久以后。从症状表现看,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震颤,都是“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亦称“不随意运动”,是指病人意识清楚时却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常见属于锥体系统的,如: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等;属于锥体外系统的,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运动等。属于锥体系统的,通常见于神经病变或癫痫,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所有属于锥体外系统的不自主运动的特点是:①“不随意”,也就是不受意志支配;②在受到注意或在进行自主动作时,会减轻或消失;③睡眠时消失。前面提到的静止性震颤就是如此,在不注意时会表现得比较严重。我常常提醒护士,在精神病人吃饭时,不要和他们讲什么问题,否则他们会不注意自己端着的饭碗,就有可能发生静止性震颤,以至泼翻了饭菜。

震颤是反复的、有规则的、节律性的不自主运动。震颤不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表现。可以这么说,除了震颤之外的不自主运动,都可能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表现。按种类分,有:①扭转痉挛 是指颈、躯干或肢体近端大关节的缓慢的、扭转性的不自主动作。②角弓反张 指躯干呈现背屈性(向后)痉挛。③斜颈 指头颈不规则地、不自主地向一侧扭转。④手足徐动(指划样动作) 指肢体远端小关节的、缓慢的、不规则的蠕动。⑤舞蹈样运动 指肢体近端大关节的,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有点像舞蹈那样。⑥投掷运动 比舞蹈样运动的幅度更大,像投掷手榴弹那样。从表现的部位看,可能涉及肢体、头、面、舌等肌肉,往往是综合了以上各种运动性质而表现出来。

实际上,运动障碍(dyskinesia)本来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症状表现,应该属于神经科的范畴;由于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才与我们精神科挂了钩。说个趣事。夏老还在世时,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嘴像在嚼什么东西,心想“夏老也挺时髦,还吃口香糖呢”。不一会儿,他讲话了,并没有口香糖么!实际上,这是相当多老年人具有的“自发性运动障碍”:咀嚼样动作、舌头舔牙齿、嘟嘴、噘嘴。据说有人统计、多达19%!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那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其早期表现就与之类似,称为“口-唇-舌三联征”。有的人,在这方面并不明显,却表现为手指扭动(手足徐动)或手臂挥动(舞蹈样动作)。有个女青年,应用利培酮的维持量,每天1mg。3年后,有一天,在考试时,右手正在写字,左手指却向上升起、扭动。老师还以为她在举手、有什么问题。她这才发现自己出现了TD。就这样,虽然停了利培酮,换用氯氮平,迟发性运动障碍还持续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仍然没有好转。有的人,综合了“扭动”和“舞蹈”,表现为脸面的“怪动作”;以前不了解,有人就在书上把它描述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装相(mannerism)”。记得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们医院里有一个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缓解得还好,可以在医院内自由活动,但是头颈严重后仰,走路时必须自己用手把头往前弯,否则看不到前面。我们还以为这是慢性病人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们给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后果——TD。另一个女病人,脸面和手指都有不规则的扭动,上级医生还示教说,“这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表现”。这个慢性病人早已不吃抗精神病药了,所以大家都没有考虑把她的表现与药物挂钩。实际上她也正是TD患者,停了药也好不了!

大概是1985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与我们合作调查我院住院病人的TD患病率,由我与另一位医生负责。美国来的那位高(Gao)医生是毕业刚4年、一直在实验室工作、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医生。他把典型的静止性震颤都看作TD,我与他有了争论;结果只得请夏老一个个病例进行复核。我们调查的结果是9% ~ 10%的患病率。当时,我们没有给患者停药,患病率可能低了一些,因为抗精神病药有可能会掩盖TD症状。据说,后来北京某医院分期分批给病人停药2周以上,然后调查TD,发现患病率竟高达50%!夏老就此告诉我们一件往事:刚有氯丙嗪的时候,把氯丙嗪等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品称为major tranquilizer,就是夏老定的中文名称“强镇定剂”;把现在称为抗焦虑药的苯二氮卓类药等称为minor tranquilizer“弱镇定剂”。这种叫法,有很大问题。两种药,似乎只是镇定作用强弱之分,实际上它们的药理作用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应该把小剂量的“强镇定剂”当作“弱镇定剂”或安眠药来应用。氯丙嗪等“强镇定剂”有可能引起TD,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建议废除“镇定剂”这个名称,并曾经给全美国内外各科医生发了几百万封信(当时还没有email),提请注意“不要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以免引起TD”。TD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无关,与它用药时间的长短有关。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出现了TD,那是偶然意外,如能及早停药,或许可以好转;如果实在不能好转,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出现了TD,那就是罪过!当年受过夏老教诲的我们这一代精神科医生,对于这一点都很重视,都不随便乱用抗精神病药,从来不把它们当作安眠药来应用。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某些精神科医生不知道或不重视这个问题。有一个药,叫“黛力新”,如今在内外科、神经科,用得很普遍,据说可以治疗神经症、抑郁症。这是把一种与氯丙嗪同样年龄的老抗精神病药三氟噻吨、加上一种三环抗抑郁药四甲蒽丙胺的“混合品”。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为它是不合理处方,至今不同意上市;特别是,认为它的应用违反了前述“不要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以免引起TD”的原则。事实证明,国内已经有了3例“黛力新”引发的TD。我看到的1例是在某医学院心理科用“黛力新”治疗焦虑症3年之久,出现了斜颈和角弓反张,还不认识,说要再加大剂量。她到我院门诊,请我院一位中医副院长诊治,才转到我处。那时候已经到了全身扭动、无法独自行走的地步。看来,这个老问题必须提请大家重视了。

再重复一遍:除了精神分裂症之外,提请大家不要随便把抗精神病药(不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当作镇静剂或安眠药,应用于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包括抑郁症或焦虑症病人),以免产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D)。因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看来,迟发性运动障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往往延续终身。用夏老的话来说:“那是罪过”!

【本文即将刊登于《上海精神医学》杂志,主要提请内外各科医生不要随便乱用抗精神病药;现在提前在这里发表,请内外各科医生看一看,也可以给病家增加一些认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8:33 | 只看该作者
症状消失后为什么要坚持长期服药
发布: 2009-4-15 10:36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366次

   精神病与其他慢性复发性疾病很相似,如糖尿病、结核,是反复发作的疾病,其中精神病复发率居首位,约80%的病人痊愈后又会再度复发,出院后二年内复发危险机率最大,情感性疾病复发率大约40-60%。如果停药,复发率会成倍增加,如果1-5年内坚持服药未复发,5年后复发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所以疾病即使痊愈,感觉良好,依然需服3-5年的维持剂量,这如同糖尿病,几乎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治疗,对疾病状况进行监控,如放松警惕,将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复发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差,留有精神残疾越重,复发后新开始治疗的剂量要加大,所以重在坚持服药,才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疾病命运的主人。

                           来源: 西部健康咨询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0:58:52 | 只看该作者
颜文伟: 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发布: 2009-4-25 10:51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37次

     大脑顶叶有个运动区,在那里有很多比较大的神经细胞,样子像‘雪松’(上面小、下面大的圆锥体)那样的锥体,所以叫做‘锥体神经元’。他们的功用是:启动某种动作。举个例:我们想弯曲右侧肘关节,那就要大脑左侧顶叶的运动区、负责肱二头肌(上臂前侧的肌肉)的锥体细胞(神经元)发出命令,由神经纤维传达到肱二头肌,让它收缩。但是,与此同时,必须由锥体外系的神经元(在左侧黒质—纹状体部位)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上臂后侧的肌肉)放松,否则弯曲右侧肘关节的动作就没法完成。‘锥体外系’起的是动作协调作用,负责传送这种信息的、是多巴胺神经递质。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之一,可能就在于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太多。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可以看作‘信箱’)被阻断,多巴胺发挥不了作用,精神症状就会好转。在精神病态好转的同时,负责动作协调作用的‘锥体外系’的功用,也被阻断。于是,患者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显得比较僵硬呆滞。走路时,两手不会自由摆动,就像得了帕金森症那样。可以称之为药源性帕金森症,也可称为‘锥体外系副反应(EPS)’。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锥体外系副反应的问题所在,是由于多巴胺系统的水平下降、相对地显得乙酰胆碱水平过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苯海索(安坦)降低乙酰胆碱水平,达到新的平衡。苯海索本身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和视力模糊(由于瞳孔暂时放大),但不严重,停药就好,没有不良后遗。有人说,长期应用苯海索,有可能影响记忆,看来还没有十分可靠的依据,一般不必理会。轻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话,可以不予处理;但是显得呆滞、不太好看。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进食,那就必须处理了。

     另一个有关的副反应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可能的机制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机体对多巴胺的过敏。历来的调查研究发现,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但与应用的长期与否有关,与药物的品种也有关系。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以氟哌啶醇最多,其次是氯丙嗪。1980年代的调查,发现在长期应用这些药物的长期住院精神病病人中,至少有9-25%出现TD的症状。在应用氯氮平的病例中,从来没有过TD的报道。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以利培酮最多,也有发生于喹硫平等药的;最近我见到的一例,是齐拉西酮所致。在应用奥氮平的病例中,却没有过TD的报道。就因为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所以,一般不主张把抗精神病药作为安眠镇静之用。早在197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会就曾给美国医学会其他科医生发了几百万封公开信,呼吁不要随便应用抗精神病药,以免产生TD,因为TD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也就因为这个道理,美国FDA没有批准‘黛立新’上市,因为它含有小量抗精神病药,有可能在长期应用后出现TD。事实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在我院门诊就见到一例。TD的早期表现是唇舌的蠕动,例如噘嘴、咀嚼样动作等等;有的表现为手指的扭动;有的表现为斜颈;甚至更为奇特的躯体扭转。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动作’,其特点是,不受意识控制;出现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不注意的肢体;在睡眠时完全消失。有称可以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进行治疗,但无明确例证。近年,对于斜颈,神经科有应用‘肉毒素’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的确也有明显好转的病例。由于对TD、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只能采取及早停药的方法。如果发现得早,一般有望在停药几月后自行消失;否则,便无治愈希望。至于泰必利等药,只是掩盖症状而已。这与应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可以掩盖症状一样,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锥体外系副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发布: 2009-4-28 08:59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21次

作者:颜文伟

    大脑顶叶有个运动区,在那里有很多比较大的神经细胞,样子像‘雪松’(上面小、下面大的圆锥体)那样的锥体,所以叫做‘锥体神经元’。他们的功用是:启动某种动作。举个例:我们想弯曲右侧肘关节,那就要大脑左侧顶叶的运动区、负责肱二头肌(上臂前侧的肌肉)的锥体细胞(神经元)发出命令,由神经纤维传达到肱二头肌,让它收缩。但是,与此同时,必须由锥体外系的神经元(在左侧黒质—纹状体部位)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上臂后侧的肌肉)放松,否则弯曲右侧肘关节的动作就没法完成。‘锥体外系’起的是动作协调作用,负责传送这种信息的、是多巴胺神经递质。 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之一,可能就在于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太多。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可以看作‘信箱’)被阻断,多巴胺发挥不了作用,精神症状就会好转。在精神病态好转的同时,负责动作协调作用的‘锥体外系’的功用,也被阻断。于是,患者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显得比较僵硬呆滞。走路时,两手不会自由摆动,就像得了帕金森症那样。可以称之为药源性帕金森症,也可称为‘锥体外系副反应(EPS)’。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锥体外系副反应的问题所在,是由于多巴胺系统的水平下降、相对地显得乙酰胆碱水平过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苯海索(安坦)降低乙酰胆碱水平,达到新的平衡。苯海索本身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和视力模糊(由于瞳孔暂时放大),但不严重,停药就好,没有不良后遗。有人说,长期应用苯海索,有可能影响记忆,看来还没有十分可靠的依据,一般不必理会。轻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话,可以不予处理;但是显得呆滞、不太好看。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进食,那就必须处理了。

    另一个有关的副反应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可能的机制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机体对多巴胺的过敏。历来的调查研究发现,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但与应用的长期与否有关,与药物的品种也有关系。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以氟哌啶醇最多,其次是氯丙嗪。1980年代的调查,发现在长期应用这些药物的长期住院精神病病人中,至少有9-25%出现TD的症状。在应用氯氮平的病例中,从来没有过TD的报道。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以利培酮最多,也有发生于喹硫平等药的;最近我见到的一例,是齐拉西酮所致。在应用奥氮平的病例中,却没有过TD的报道。就因为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所以,一般不主张把抗精神病药作为安眠镇静之用。早在197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会就曾给美国医学会其他科医生发了几百万封公开信,呼吁不要随便应用抗精神病药,以免产生TD,因为TD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也就因为这个道理,美国FDA没有批准‘黛立新’上市,因为它含有小量抗精神病药,有可能在长期应用后出现TD。事实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在我院门诊就见到一例。TD的早期表现是唇舌的蠕动,例如噘嘴、咀嚼样动作等等;有的表现为手指的扭动;有的表现为斜颈;甚至更为奇特的躯体扭转。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动作’,其特点是,不受意识控制;出现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不注意的肢体;在睡眠时完全消失。有称可以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进行治疗,但无明确例证。近年,对于斜颈,神经科有应用‘肉毒素’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的确也有明显好转的病例。由于对TD、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只能采取及早停药的方法。如果发现得早,一般有望在停药几月后自行消失;否则,便无治愈希望。至于泰必利等药,只是掩盖症状而已。这与应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可以掩盖症状一样,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01:05 | 只看该作者
2009-5-19 10:34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02次

颜文伟

      我们以前在“抑郁症是怎么一回事”一文里所讨论的、只是‘原发性抑郁症’。有一部分抑郁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称为‘继发性抑郁症’。例如中风患者,就有三分之一伴有抑郁。有人以为是患中风后心情不好所致。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有的瘫痪严重,却很乐观;有的几乎已经康复,却很悲观。实际上是器质性疾病诱发了抑郁。癌症、甲亢、肝炎、甚至流感,都有可能伴发抑郁。      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说‘药源性抑郁’,也就是药物引起的抑郁。最常见的药源性抑郁,是高血压病人在服用利血平之后出现的。利血平会把神经末梢内囊泡里的神经递质全都赶出来破坏掉;这种‘釜底抽薪’的方法,可以治疗高血压,但也可以导致其他病态,例如抑郁。除了各种复方利血平片(包括珍菊降压片等)外,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如安达血平、新降片、降压静、脉舒静等,都有如此问题。其他降压药如胍乙啶、肼苯哒嗪、心得宁、心得安、美加明、甲基多巴等,以及其他药物,如抗厌氧菌药甲硝唑(灭滴灵),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帕金森症药、以及口服避孕药等,也会有不同程度地引起抑郁的可能。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抗精神病药会引起药源性抑郁”的问题。早在1960年代,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应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后,居然出现了抑郁。当时,称之为‘精神病后抑郁’,.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心理原因,患者在患病后感到有心理压力;二是药物所致抑郁。这些年来,很明确地可以说,不是前者,而是药源性的问题。事实上,不论是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氯氮平、舒必利、或五氟利多,都有引起药源性抑郁的可能;总的说来,这种机会并不太多,所以,一般医生还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第二代抗抑郁药也不例外,不论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还是阿立哌唑,也都有这种可能。看来,越是能够阻断5HT受体的药物,就越有这个诱发抑郁症的可能。目前,在全国广泛大量地应用利培酮的情况下,事实证明,利培酮引起的抑郁症,就十分常见了。


      但是,由于各家药厂的干扰,把原本很清楚的事情搞糊涂了。本来有可能引起药源性抑郁的药物,竟然被说成‘能够治疗抑郁症’;更有甚者,最近竟把它们说成‘能够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特殊功能的药物’了!“既会引起抑郁症、又能治疗抑郁症”,这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在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的所谓能够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却被他们天花乱垂地说成了抗抑郁良药了。实际上,他们的所谓‘论文’上的‘难治性抑郁症’,本来就不是抑郁症,而是误诊成了抑郁症的精神分裂症!有的人把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说成是‘妄想型抑郁症’(注:抑郁症如果有妄想,都是‘自罪’,不可能是‘被害’,有被害妄想的必然是精神分裂症);把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说成是‘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当然给这些病例应用利培酮或奥氮平,当然就能治好!


      然而,经过他们这样炮制,大量的真正的抑郁症病人就遭殃了,被乱用这些药物,而因此雪上加霜。 所以,我奉劝病家注意,勿被这些庸医和药厂的宣传所迷惑、所影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01:52 | 只看该作者
颜文伟:什么叫‘静坐不能’
发布: 2009-7-28 09:49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99次

      什么叫‘静坐不能’?这种锥外副反应的表现,并不是简单的‘走来走去’。有的病家认为患者没有目的地走来走去,就是静坐不能。错了!这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症状表现。如果是药物的副反应,患者有自知,他会主诉自己焦虑不安,站也不好、坐也不好,心里似乎有‘十八个吊桶、七上八下’,横也不好、竖也不对。有时,站在那里,像‘踏步踏’那样,左脚、右脚,轮流不停。有时诉说‘心里痒’、‘骨头痒’。或者躺在那里,翻来翻去,总不能安心。最关键的是患者自己有自知,会诉述,那才是药物的‘静坐不能’副反应,不是没有目的的‘走来走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03:04 | 只看该作者
治疗精神病良药----利培酮
发布: 2008-6-10 12:33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267次



治疗精神病良药----利培酮

自从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改变了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态度,减少了对精神病病人的封锁和约束,成为精神疾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抗精神病药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人们又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然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几乎无效,且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会加重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随着精神药理学的不断进展,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断问世,使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大为改观,利培酮就是其中的一个。它具有以下特点:

  1.理想的药理机制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是中枢多巴胺拮抗剂,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D2,属D2拮抗剂,其临床治疗精神病的效价与其阻断D2受体的效价呈正相关。利培酮属于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较理想的对5-羟色胺(5-HT2)和多巴胺D2的平衡拮抗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有较为理想的治疗作用。

2.良好的治疗效果传统抗精神病药是通过拮抗中枢边缘系统D2受体,达到治疗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的目的,对阳性症状明显者疗效好。但精神分裂症不仅有阳性症状,而且有阴性症状,两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病情的演变和病程的进展,阳性症状越来越少,阴性症状日益突出。传统抗精神病药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利培酮则对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对一些难治病人也有效。

  3.不良反应轻微利培酮有较好的耐受性,常见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治疗剂量时锥体外反应少,不会引起肝酶改变,无粒细胞缺乏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小,对体重和血脂的影响低于其他抗精神病药。

  4.治疗依从性好由于利培酮对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安全性好,副反应轻微,用药剂量小,维持量每日仅2~4mg,易于被病人接受,治疗依从性较好。

  5.远期复发率低回顾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利培酮维持治疗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服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且时间越长,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明显。

6.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利培酮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7.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躁狂症患者对日剂量6mg以下的利培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反应。Chengappa等(1999)综合9项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利培酮并用心境稳定剂对躁狂症的总体有效率达70%,比氯氮平有更好的耐受性利安全性。治疗剂量范围2-4mg/d,分次口服或顿服。常见不良反应有与剂量相关的锥体外系症状,血催乳素水平增高,镇静,头晕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03:24 | 只看该作者
长期服药会不会使精神病人变傻
发布: 2009-4-04 10:10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424次

    有些精神病人(如慢性精神分裂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和时间的推移,显得反应越来越迟钝,越来越缺乏兴趣,有的甚至连个人日常卫生都懒得料理,话也很少。面对这种现象,有人怀疑是长期服药引起的,认为长期服药会使精神病人变傻,其实,这种观点毫无科学根据。


    所谓精神病人“变傻”,其实是一种精神活动衰退的表现,它是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演变所导致的后果。如果病人不服药、不治疗,任其发展,这种后果出现得就更快。相反,如能及时治疗,坚持长期、合理地服药,却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延缓这种后果的出现。不可否认,有些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在产生抗精神病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某些抑制精神活动的作用,如使病人活动减少、睡眠过多等等,但这些并不说明病人变傻了,一旦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减少服药剂量,这些表现就会消失。另外,如用药过程中能够合理地掌握剂量,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也能有效地减轻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正常精神活动的抑制作用。当然,真正有效的预防精神活动衰退的方法并不仅仅是长期服药,只有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才会收到肯定的效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4:32 | 只看该作者
安全使用精神药物
发布: 2009-4-01 08:02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37次

  常用的精神药物类型较多,如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失眠药等。由于80%的精神疾病患者都在社区或家庭中治疗,为此,精神药物的安全服用应该引起家庭的关注。本文所指的安全不是各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是指患者在家庭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管理及服药后注意事项等。
  
  服药监护:多数精神病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有偏见,或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不高,在服药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如服药不规律,藏药,吐药,漏服等。这些在住院的患者中也时有发生,精神病病人在医护人员注视下都能瞒天过海达到漏服、拒服的目的,而在家庭或在缺乏监护的情况下服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有些家属反映,没停药为何疾病还会复发,其中的奥妙不是剂量不足,就是没有服进去。这就要求患者家属作好服药时监护,除按医嘱剂量拿给病人并亲自监督服下,必要时还要检查患者两腮及舌下。这样既能保障有效服药,还能避免患者有意漏服、少服或一次性大量吞服而发生意外。
  

  管理:因临床中常常见到精神药物误服中毒事件,精神药物的家庭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把药物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或锁起来,这不仅对患者有益,对其他人尤其是儿童也有益。管好精神药物不仅患者家属要做好,医生和药店也要各负其责,避免精神药物滥用或出售给心理不健康及另有企图者。
  

  服药后注意事项:
  避免劳累:服抗精神病药多有肌肉紧张或协调运动不良,血压降低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抗焦虑催眠药多有松弛神经肌肉作用,导致头昏、肌无力等,如劳动量过大可加重药物副反应,诱发肌肉拉伤、摔伤、心律失常等意外。
  避免高空或仪表电器机械等操作。因精神药物可影响病人头脑清晰度和反应能力,如从事这些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或意外。
  避免饮酒少吸烟:饮酒可加重药物对机体的抑制,吸烟可降低精神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治疗和早日康复。
  不可随意大幅度增减剂量:药物剂量的增减都是由小剂量循序渐进的,这样能保持血药浓度不大幅度波动,机体能够耐受和适应。如剂量突然增大或减少,不仅会出现药物反应,还会诱发癫痫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
  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要补钾:长期服药除按照各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好防范外,如作心电、脑电、血液、血药浓度的监测等,还要注意补充钾离子,以防肌无力、肌麻痹、心律失常。
  药物依赖:多见于抗焦虑抗失眠药使用者。一旦停服可出现失眠、心神不安、压抑沮丧、乏力、不思饮食等,服药后又很快缓解,不服则持续存在或加重。为避免药物依赖,要定期调换药物品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4:57 | 只看该作者
长期维持服药应该注意的问题
发布: 2009-4-06 09:02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433次

     大多数精神病都是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控制病情和预防疾病复发。在服药期间,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很有讲究,多服和少服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怎么服药、服多少剂量,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安排,家属和病人都不能擅自改动。

    2.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精神科药物有时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肢体僵硬、流口水、便秘、乏力、肺脏损害、心脏功能异常等,因此,服药期间通常每l一2月就应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妥善地处理因服药而导致的问题。

    3.服用药物后不要快速起立或做剧烈运动  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血压影响较明显,服用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快速站立或剧烈运动,以防发生体位性虚脱(表现脸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晕厥、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生,可让病人去枕平卧,喂饮糖水,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4.服用氯丙嗪等药物的病人不宜晒太阳  病人在服药期间如皮肤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很有可能出现面部、手臂等处皮肤红肿、剥脱,此为过敏性皮炎,与日光照射有关,一般避免阳光照射数日后即可消失。

    5.注意饮食合理服用精神科药物的病人不可饮酒(包括啤酒),也不能饮浓茶和咖啡,通常医生也不主张给精神病人服用各种各样的补品,以免影响治疗。对于少数服药后吞咽较困难的病人,应当给予软食。多食疏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对任何精神病人都是有益的。

    总之,精神科药物的种类较多,病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以上提到的只是一些共性问题。对具体的病人来讲,最好还是找精神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5:17 | 只看该作者
用药期间需禁烟
发布: 2009-4-14 08:27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11次

秦红群 刊发时间:2009-04-13 07:58:43 光明日报


  在日常生活中,吸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即使患病服药期间也照吸不误,在他们的心目中烟草对药物没有多少影响。其实,烟草中的主要成份是尼古丁,可影响药物代谢,而多环芳香烃也是很强的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药物的代谢。吸烟可影响以下药物的疗效:

  平喘药服用茶碱、氨茶碱后吸烟,其
破坏与排泄速度比不吸烟者快3倍,从而使药效降低。

  降血糖药吸烟同时口服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均会降低疗效,通常胰岛素要相应增加15%~30%的用量,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胃病药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如泰胃美、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胃、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常因吸烟而使血管收缩,延迟胃部的排空时间,减慢药物在小肠内吸收速度,使溃疡愈合减慢。这样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使胃病复发率增高。

  镇静药烟草中的烟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可拮抗安定、利眠宁的镇静作用。

  利尿药吸烟可降低速尿等利尿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减弱其利尿效果。

  气雾剂长期吸烟者,可在气管内膜形成一层烟焦油,影响平喘气雾剂在气管内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等,若服用后吸烟,其代谢速度加快,疗效会显著下降,仅为不吸烟时的10%。

  止痛与麻醉药服止痛药后吸烟,不仅疗效降低,而且其代谢产物无法迅速排出,容易积致中毒。此外,局部麻醉止痛药利多卡因,会使吸烟者拔牙时的疗痛发生率增加。

  抗心绞痛药如心痛定、阿替洛尔等,服药后吸烟,会使药品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且排泄率增加,从而影响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吸烟可影响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据报道对90例吸烟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氮平剂量、血浓度、疗效等作相关性研究,发现吸烟者氯氮平剂量显著高于非吸烟者,而血浓度前者显著低于后者,疗效后者优于前者。接受氯氮平治疗期间应禁止吸烟。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服药期间别吸烟,最好能戒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5:33 | 只看该作者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治疗
发布: 2009-3-29 10:27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95次

锥体外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EPSEs)


(1) 巴金森氏症候群(Pseudo-parkinsonism):
约五分之一病人会经验此副作用,最常见。通常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会有颤抖(tremor)、动作慢(bradykinesia)、僵硬(rigidity)、口水外流(sialorrhea)等类似巴金森氏症候群的反应,治疗方法有:降低抗精神病药的用量,使用抗巴金森氏症的药物( trihexyphenidyl ,benztropine )、diphenhydramine ( 亦有anticholinergic的作用,且最具sedative )


(2) 急性肌张力不全(Acute Dystonia)
好发于年轻个案,男性多于女性。在开始用药或调高剂量的第一个星期出现,症状为横纹肌不正常地收缩,尤以头颈部肌肉更常见,如眼球上吊、舌头外吐、卷舌、吞舌、牙关紧闭、下巴斜一边、颈部后仰或歪斜,甚至躯干扭曲等无法自主的动作,严重者甚至影响吞咽及呼吸。可用Benztropine 1~2mg or diphenhydramine 25~50mg, IM or IV.等来治疗,另可口服anticholinergics 两周来预防此种症状再发生。


(3) 静坐困难(Akathisia)
是否属于EPSs仍有争议,成因了解最少,可能跟adrenergic system有关。于用药后数天至数周发生,病人主观的觉得非常焦躁不安,精神要崩溃的感觉,而且会坐立难安,一直动个不停。治疗可用Beta-blocker (propranolol 30~120mg/day)、Benzodiazepines ( lorazepam,clonazepam ),停用或降低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也可改善。


(4) 迟发性不自主运动(Tardive Dyskinesia, TD)
年纪大、女性较易发生,通常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半年以后发生,甚至数年后才出现,但也有3~4个月就出现此副作用者。属于不规则之不自主动作,最常见于咀嚼肌肉﹝舌、唇及咀嚼相关脸部肌肉﹞,也可呈现不住眨眼,躯干扭曲或手脚不规则动作。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停用抗精神病药也不太能改善此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恶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
少见,但极为严重,24~72小时内急剧恶化,死亡率可达15-30%。出现发烧(41°C)、严重EPS、肌肉僵硬,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现象:大量盗汗、呼吸、心跳、血压不稳定,意识也会有障碍。会有Creatine kinase (CK)、WBC count increase的现象,但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须停止抗精神病药物,采用支持疗法,给予较强的骨骼肌松弛剂 (例:dantrolene),近年发现给予dopamine agonists (amantadine, bromocriptine ) 亦有帮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5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