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可见有许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抑郁的困饶,所以我们不能对其产生过分的恐惧,只要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进行科学的治疗,是会很快康复的。
一,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
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不要先给自己扣上一顶“抑郁症”的帽子,要先进行身体的检查,因为引起人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在确定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后才考虑是否有心理障碍的原因。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谈到精神疾病往往等同于“精神分裂症”,因而有许多的抑郁患者不敢踏进精神科的门槛,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虽然,传统的精神病学把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同属于“内源性精神病”,但从临床证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本质的区别。抑郁症患者中绝大部分的轻、中度患者,他们的认知清晰,外表没有异常,尽管内心有强烈的抑郁心理体验,但常常主动求医,有良好的自知力,严格的讲应属于一种心理障碍,是一个很普通的疾病,所以没有必要对其产生过分的恐惧。
我们常说:既来之,则安之。在患了抑郁症后就要面对它,接受它的存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那样只会凭空增加你的心理负担,要勇于踏进精神科的大门,去接受科学的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是很快的痊愈、康复。
二、正确的接受治疗,科学地增加、减少和停止用药
抑郁症在经过科学、系统地治疗后是很快能够康复,而且是预后良好,但也确实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或治疗失败,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药不科学”引起的。
1、操之过急
抗抑郁药物的显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是在2—4周才逐渐产生作用,部分患者往往在没有等到药物起到一定作用时,便对该药物失去了信心,于是频繁的更换药物。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一般都是相同的,由于患者间存在着差异性,身体药物页有选择性,服用一种药物在两个月以上没有效果时,才考虑药物的更换,所以希望抑郁患者朋友,在刚服用一种药物的时要耐心的等待它的作用的到来。
2、自作主张
药物的增、减或停止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些患者服用药物后,在病情得到控制时,便自认为已经康复,于是自行的减少药物的剂量或停止药物的服用,这往往导致了病情的复发或加重。严格地讲,抑郁症的首次发作,需足量用药6—12周,也就是常说的一个疗程,然后是维持阶段,一般需要6—9个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在才考虑减药,一般需要1—6个月的时间,期间药物的数量增减必须有严格地控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
3、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抗由于药尤其是三环类药物的负作用比较明显,由于患者难以承受药物的负作用以及害怕药物对自身脏器的损害,而停止或拒绝用药,这使得中断了治疗,导致病情的加重,抗抑郁药物有这样的特点,在1—2周内抗抑郁效果还没有出来时,其负作用已经表现出来,而这些负作用加大了病人的恐惧,这时需要的是坚持对药物的信念,随着时间的进行,你会逐渐的适应,在疗效到来时,你会拥有一份不错的心情。至于对脏器的损伤,一般这样负作用很小,只要经常的进行体检,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一些药物,会避免损伤的发生或把损伤降低到最小。
三、结合心理治疗,彻底的告别抑郁
抑郁症的发生有其很复杂的原因,单纯的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且往往容易复发,因为药物往往掩盖的是抑郁的症状,没有真正的消除其潜在的根源,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配合一定心理治疗会起到提高和巩固药物疗效的效果,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抑郁症的发病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期,这时主要进行药物的治疗。
(二)、缓解期,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并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治疗。
(三)、康复期,这期间主要进行心理治并配合科学的药物治疗。
适合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
1、支持性心理治疗:该方法对于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急性发作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心理因素不明显和病情持久的就效果欠佳。
2、认知疗法:是可以用于大多数的抑郁病情。
3、人际关系治疗。 4、行为治疗。 5、家庭治疗
不管选择什么心理治疗方法,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方法,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进行,所以一般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希望我以上说的能够对于徘徊在抑郁的阴影里的患者一点小小的帮助,早日进行科学的治疗,早日走出那片阴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