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碗写得太好了。‘我的爱情是无法人工繁育的,只能任其自然生长。所以我现在既不打定主意独身也不着急相亲嫁人,一切顺其自然,那个人出现了就结婚,没遇到就一个人,不再委屈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再为了符合那个身份而去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
其实,即使是因为爱上了才结婚的婚姻,也不一定就能长久。我们班好几对儿在学校时就爱得天翻地覆,一毕业就结婚生孩子的,现在除了一对儿没孩子的,都离婚了。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可以没完没了地讨论下去。
但是我想对木碗说的是,亲亲的情况和你还不太一样。尽管从表面上看很相似,但深层的原因有所不同。你的发育肯定是正常的,你在青春期看到男孩子一定是有感觉的,现在你和男人们的关系也是正常的,只是没有遇上让你动心的男人。亲亲不是这样的,她心理上的发育滞后很多,而且这不是她自己能左右的,不是做一般的心理调整就可以搞定的。生理上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心理上她还是个小女孩,她想长大但是没有办法做到。
昨天在老黄的博客里看到一段,觉得也许有道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2b7370100dsl4.html
三、范伦特的观点
自我心理家范伦特把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大类:(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也称自恋性防御机制,是精神病人和婴儿所采用的防御机制;(2)不成熟防御机制,是人格障碍者和儿童所采用的防御机制;(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是神经症患者和青少年所采用的防御机制;(4)成熟防御机制,是正常成人所采用的防御机制。
按照范伦特的观点,精神病人的心态相当于婴儿,人格障碍者的心态相当于儿童,神经症患者的心态相当于青少年。换句话说,刚出的婴儿是精神病人,后来变成了人格障碍者,再后来变成了神经症患者,最后成为正常人。心理的发展就是从精神病到正常的过程。
在罗杰斯看来,通过成熟防御机制所达到的正常并不是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该是没有任何心理防御,也就是“心灵不设防”。罗杰斯称之为“超心理健康”。
我觉得亲亲应当学会接受自己,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个性去满足社会期待,要敢于与众不同,走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不过我知道,说是这么说,做起来谈何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