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派之争
如老觉悟所说,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主要派系如下:
1、中科派。以中科心理所为中心,集合数量众多培训认证机构,势力最大。
2、中德派。以接受德国精神分析培训者为中心,以学术权威自居,挺能卖弄。
3、学院派。以心理学会、大学心理院系学究们为中心,人数众多却力量分散。
4、医院派。以心理卫生协会、精神科医生为中心,极力维护心理治疗传统市场。
5、森田派。以不强调治疗技术的拿来改良主义者组成,很能钻患者的心理空子。
这些年来笔者遇到的主要争论有两个:
1,药物治疗在心理行业的价值。
2,现象学和人格心理学哪个更重要?
不同的从业人员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面与生活经历有关,一方面带有浓厚的自恋色彩。笔者的西安遇到的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权威人士认为心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而心理咨询绝对禁止用药。而笔者遇到的绝大多数精神科医生认为抗抑郁药物对于一切形式的抑郁都有效果。对于一个因为婚恋问题情绪恶劣的来访者,心理系的教授会觉得药物治疗是荒诞离奇的,精神科医生会认为药物治疗是天经地义的,不吃药是危险的。那么,究竟谁有道理呢?心理系教授遇到的抑郁大多是心因性抑郁,而且很可能遇到过正规用了N种抗抑郁药物无效的来访者,自然会对药物反感。精神科医生见到的过很多抑郁症患者,不吃药是要自杀的,医生建议病人不吃药很可能会被告个“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自然会有意无意扩大药物治疗的适用范围。所以这样的分歧是由于经验和角色所致。另外一方面,心理学的教授一般是没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一般是不会做复杂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所以心理学教授喜欢贬低药物的作用,精神科医生喜欢夸大药物的作用,这种争论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自恋性争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想象学和人格心理学哪个更重要?在有中德班以前,医院里的医生都是讲“现象学”“单一诊断‘的,而精神分析学派把若干轴一诊断都看成是症状,诊断主要是关于人格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诊断的。笔者的感觉是长期在精神科重病房同重性精神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倾向于接受”现象学“”单一诊断“的观点;看心理咨询门诊效果比较好的医生倾向于接受”多轴诊断““人格心理学”的做法。出现这种分歧首先是由于样本不同,其次也有医生自恋或者思维定势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