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圆圆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与人际关系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09-4-2 22:2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圆圆圆 于 09-4-2 21:23 发表
别的好像也没什么啦
不过,谢谢啦
我以后会注意的

开始的时候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和同事好好处处关系,多帮忙,多容忍,不计较。到哪都应该这样,有问题其实也不适合提,等混开了再提也不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9-4-3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我会谨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9-4-3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同事是我的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9-4-3 11:20:57 | 只看该作者
想了想
对上司我只说一些我工作里遇到的问题,待解决的
其他就是,没生意的时候,几个柜台一起聊天的时候,聊些7788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9-4-3 11:22:18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现在也已经尽量控制自己别去凑热闹了
以前过去的已经没办法挽回了
当是我可以从现在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12:51 | 只看该作者
职场潜规则?
不知道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同事都是如何类型的人。也许曾经我同样遇到了你现在的问题,也寻求过所谓的职场潜规则。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规则,对于一个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是毫无意义的,而那些朋友也不会在乎一些忽悠的事情。如果你想要你的生活轻松自在和有许多知心朋友,完全以诚相待就好,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得失,也没有必要去用什么所谓的手段,对待朋友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别人是会感受得到的。而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你可以避免深交,也可以将计就计。
职场潜规则
〔字体:大 中 小〕
这些看似平常的案例,蕴藏著职场中不得不遵守的一些潜规则,或许有些规则看起来本末倒置,让人无法接受,但这毕竟是一些经验之谈,对於职场拼搏的职员来说,是应该了解的……
潜规则一——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案例:孙小明刚进公司做计画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赵平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赵平天天坐在公司裏,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麼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於是孙小明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赵平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孙小明每月才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赵平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於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赵平的手机费是怎麼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赵平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孙小明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赵平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场外提示: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像,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相关阅读:职场VS牌场 透视潜规则
潜规则二——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一种叫做“同事”的人际关系,阻碍了职场裏的资金往来。
案例:客户主任SUNNY就曾当了一次尴尬的杨白劳!那次时值月底,正是她这种月光女神最难捱的痛苦时光,偏偏又赶上交房租,囊中羞涩的SUNNY只好向同事LILY求助,第一次开口借钱,LILY自然不好拒绝,很痛快地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可是3000块钱也不是一时就能还清的,拮据的SUNNY只好一次次厚著脸皮请人家宽限,最后一次,LILY回答SUNNY说不著急,前几天给女儿交学琴费倒是用钱,不过我已经想了办法。SUNNY没心没肺地连声道谢,过后就被“好事者”指出其实人家是在暗示你还钱呢,再说了,你满身名牌会还不起这3000块钱?谁信?话裏话外都在影射SUNNY的赖账。SUNNY心裏别提多麼不舒服了,第二天马上找到同学拆墙补洞,才算暂把这一层羞给遮住,至於日后是否留下不良口碑,SUNNY却是想也不敢想了。
场外提示:的确,谁让这年头时兴本末倒置,欠账的是爷,赊账的是孙子呢!“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著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相关阅读:影响同事关系的五种言行
潜规则三——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案例:总公司的市场经理MONICA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部门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一位刚刚离职的副总王琳,入职不久的LINDA说王琳脾气不好,很难相处。MONICA说是吗,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心情不好?LINDA说我看不是,三十多岁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没结婚也没男朋友,老处女都是这样心理变态。
闻听此言,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因为,除了LINDA,那些在座的老员工可都知道:MONICA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元同事及时扭转话题,才抹去MONICA隐隐的难堪,而事后得知真相的LINDA则为这句话悔青了肠子。
场外提示: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物件说了一句涉及到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动态:人才流失,起因所谓潜规则
潜规则四——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案例:原以为外企公司的人各个精明强干,谁知过关斩将的魏莹拿到门票进来一看,哈哈!不过如此:前台秘书整天忙著搞时装秀,销售部的小张天天晚来早走,3个月了也没见他拿回一个单子,还有统计员秀秀,整个一个吃闲饭的,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统计全厂203个员工的午餐成本。天!魏莹惊叹:没想到进入了E时代,竟还有如此的闲云野鹤。
那天去行政部找阿玲领文具,小张陪著秀秀也来领,最后就剩了一个档夹,魏莹笑著抢过说先来先得。秀秀可不高兴了,她说你刚来哪有那麼多的档要放?魏莹不服气,“你有?每天做一张报表就啥也不干了,你又有什麼档?”一听这话秀秀立即拉长了脸,阿玲连忙打圆场,从魏莹怀裏抢过文件夹递给了秀秀。
魏莹气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张端著一杯茶悠闲地进来:“怎麼了MEIMEI,有什麼不服气的?我要是告诉你秀秀她小姨每年给咱们公司500万的生意……”然后打著呵欠走了。
下午,阿玲给魏莹送来一个新的档夹,一个劲儿向魏莹道歉,她说她得罪不起秀秀,那是老总眼裏的红人,也不敢得罪小张,因为他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不少部门都得请他帮忙呢,况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两个政府大单。魏莹说那你就得罪我呗,阿玲吓得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在这裏我谁也得罪不起呀。魏莹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场外提示:其实稍动脑筋魏莹就会明白: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著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潜规则五——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升职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靠真实才干获得,潜规则却说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要想著分给上司一半,莫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案例:人力资源专员袁晓敏入职3年,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佳,但奇怪的是尽管工作出色,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倒是那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
没错,她袁晓敏是能干,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为什麼?在小节上从不顾及上司感受:比如每次开会老板都指定袁晓敏做会议记录,袁晓敏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直接主管李虹过目就直接上交老板,因为老板夸她有生花的文案整理功夫呀;她帮其他的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李虹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就自行接下,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麼隐患,所以她是得到了好口碑,李虹倒显得有些小气。部门要买个投影仪,李虹让她询价做性价比,然后准备购买一台,袁晓敏拿到供应商资料后多方比较,自作主张就订了货,还对李虹说出一大串理由,好像她做事是多麼的圆满。
在看到又一个同事加薪升职后,袁晓敏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场外提示:其实上司一点也不瞎,人家心裏亮堂著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上司并不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发挥他的指导,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什麼的词挂?,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算剑走偏锋的一招。相处之道:与上司的距离应该保持多远
潜规则六——用脑子听话
关键句:显规则告诉我们要用耳朵听话,用嘴巴沟通,潜规则却说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案例:刘婷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徐副总和王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徐副总同意的事,王副总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那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王副总让刘婷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过两天徐副总问刘婷有没有什麼格式,刘婷就把给王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王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麼,却冷冷地把刘婷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刘婷一头雾水。后经资深高人点化,才知原来二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徐副总的话没错,王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刘婷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
赵丽丽是王副总的小表妹,那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一个价值8000元的机头,当著徐副总的面,王副总皱著眉头严厉地对刘婷说:要查,要按公司规定罚款,决不能敷衍了事。刘婷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块,当然比不上8000元的机头钱。刘婷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赵丽丽把机头弄坏的时候,可是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麼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刘婷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王副总也追问刘婷的解决方案,还打著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刘婷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王副总没再说话,挥挥手让刘婷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和刘婷说话的时候总是那麼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
场外提示:潜规则暗示了公司的一种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往往只有老员工们才能深刻领会。如果对此尚不了解,那麼不妨多请教资深同事,同时记住: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当回事,也不能把他们的话真正当回事,执行起来也得有弹性,有时你的确需要装糊涂。人物访谈:盛莹——沟通对我的重要性
与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不同,职场潜规则恰如摆不上桌面的小菜,从不会大鸣大放地写在告示板上,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13:57 | 只看该作者

职场潜规则之顺势处理人际关系

  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
  自从吴思的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面世以来,“潜规则”一词逐渐流行。“潜规则”是指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至可意会,无需言传。有一种现象,现在是、以前是,并且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那就是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有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认知思想,从根本上不承认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价值,这种思想下的企业内部运行,无异于在一团漆黑的世界中阔步行进,其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在职场中运行的潜规则
  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潜规则主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职场潜规则是企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运行规则,它引导甚至制约企业员工的言行和价值判断。
  调查发现,75.5%的人表示“企业不会允许夫妻在同一公司工作”,63.1%的人认为“销售是公司最强势的部门,销售的意见和要求最受到重视”。
  职场中,最主流的潜规则是“老板说了算”,97.3%的人表示“企业里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老板的喜恶而不是业绩”。90.2%的受访者说“公司里只可暗斗,恩怨不能放在台面上”。88.3%的人说“企业里完全不存在人人平等,同等职位男性比女性收入高”,85.1%的人表示“企业里面有派系,站对队伍比做好事情重要得多”……
  近80%的人对潜规则不够了解
  在职场中,员工常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的方向,却又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调查显示,没有人声称对企业潜规则百分之百地了解,游刃有余地运用,只有20%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企业的潜规则,能适应企业的潜规则,近80%的人认为自己对潜规则不够了解。其中,45.8%的人认为对潜规则一知半解,27.1%的人对企业潜规则知之甚少,无法猜透,7.6%的人对企业潜规则毫不了解,无从把握。
职场潜规则不可回避
  职业顾问指出,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些潜规则因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日韩企业相对偏重员工的合作和忍让,欧美企业鼓励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相互竞争。还有一些潜规则是职场中约定俗成的,比如越级汇报的下属在哪里都不会被容忍,员工加班后休假的安排必须以不影响工作任务为前提。
  潜规则的最大特性是不稳定,它主要伴随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特性而形成。如果老板对成本控制比较敏感,那么公司就会以“成本优先”作为管理和考核标准;如果老板喜欢独断,那么公司内部就比较崇尚遵从。所以对企业而言,需通过持续有效力的管理制度,使潜规则帮助完善现有的沉稳制度,使之逐步转变为显性规则,而作为员工,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背景下的潜规则,同时避免那些和社会法律伦理相悖的“灰色规则”,减少职业风险,学会善用潜规则,为自己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潜规则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是系统推进机制的功能性损耗,是系统自然衍生并不断提高的熵值体现,无论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何等的不同,也无论在不同的企业中潜规则的内容有何区别,但,它的客观性不会改变。
  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背景,做为企业这个社会性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不同思想,所看到的潜规则是不同的。而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处理好了,它就成了你奋然前行和升华的平台,处理的糟糕就成了你马失前蹄的泥潭!
  职场风格决定你的作为
  小张某民营企业工作已经2年了,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时间把领导安排的事情尽量按时按质完成,下了班就象个隐居的贤人,一头扎进自己的魔幻的游戏世界。平时他也很少和上司沟通,也很少提意见,既不攻击谁,也不争斗什么,安然世外的超然一度让他活的很是自在。当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交给他一份辞退交接通知时,他一时间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没犯什么错误啊,凭什么开除我?”,他失控的大喊道!
  至于小张为何为形成这样的个性,是性格造成的还是遇到过职场的挫折变动愚钝起来我们暂时不去探讨。单单就他这种性格为何会失败我们分析一下,我相信象小张这样生活的年轻人一定为数不少。人在职场不管你的情商和智商如何,都应该有个做事的原则和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要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前提,否则只有不断的失败和碰壁。所以说你的职场风格不能空白,你应该积极的搭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谭一平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狐狸信条和穿山甲法则》,曾经在职场引起极大的轰动,笔者也是热衷的读者之一,其很多观点值得借鉴和反思。
  谭先生的观点很有见地:一个人如果象穿山甲只知道埋头打洞,外面世界很少管的话,那就注定他会一事无成。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既不动脑子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会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认为是愚钝和不敬业,这样的员工即使不被炒鱿鱼,也只能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而已。无论是被领导认为是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还是没有激情都是致命的空挡,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可能他和刺猬相比会有些优势,因为刺猬更是无所作为,只知道用那种悲观的方式负隅顽抗的保护自己,甚至下山都是不争气的滚着走。
  相反如果人在职场学的是狐狸似的生存哲学,那和穿山甲走向失败的结局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整天不踏踏实实工作,只是挖空心思苦心钻营,总是妄图找到一个肥缺和捷径,结果是做事浮夸善于走形式,也难以在企业立足,所以说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职场专家建议我们,人在职场既要学会穿山甲的踏实肯干、善于积累、立足现实的精神;也要反应敏捷、洞察全局、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我建议学习雄鹰的风格,兼容高空翱翔和低空捕物的本领。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一览众山小的技能,同时更具有低空甚至陆地厮杀捕物的绝招,所以使得他成了除了蜗牛唯一能上金字塔顶端的英雄,其气概让我们为止折服,所以形容人窝囊和猥琐的没有用雄鹰做比喻的,让我们学习雄鹰,看的更高,做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14:49 | 只看该作者
详解职场潜规则 顺势处理人际关系  
  自从吴思的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面世以来,“潜规则”一词逐渐流行。“潜规则”是指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至可意会,无需言传。有一种现象,现在是、以前是,并且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那就是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有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认知思想,从根本上不承认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价值,这种思想下的企业内部运行,无异于在一团漆黑的世界中阔步行进,其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在职场中运行的潜规则

  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潜规则主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职场潜规则是企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运行规则,它引导甚至制约企业员工的言行和价值判断。

  调查发现,75.5%的人表示“企业不会允许夫妻在同一公司工作”,63.1%的人认为“销售是公司最强势的部门,销售的意见和要求最受到重视”。

  职场中,最主流的潜规则是“老板说了算”,97.3%的人表示“企业里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老板的喜恶而不是业绩”。90.2%的受访者说“公司里只可暗斗,恩怨不能放在台面上”。88.3%的人说“企业里完全不存在人人平等,同等职位男性比女性收入高”,85.1%的人表示“企业里面有派系,站对队伍比做好事情重要得多”……

  近80%的人对潜规则不够了解

  在职场中,员工常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的方向,却又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调查显示,没有人声称对企业潜规则百分之百地了解,游刃有余地运用,只有20%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企业的潜规则,能适应企业的潜规则,近80%的人认为自己对潜规则不够了解。其中,45.8%的人认为对潜规则一知半解,27.1%的人对企业潜规则知之甚少,无法猜透,7.6%的人对企业潜规则毫不了解,无从把握。

  职场潜规则不可回避

    职业顾问指出,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些潜规则因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日韩企业相对偏重员工的合作和忍让,欧美企业鼓励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相互竞争。还有一些潜规则是职场中约定俗成的,比如越级汇报的下属在哪里都不会被容忍,员工加班后休假的安排必须以不影响工作任务为前提。

潜规则的最大特性是不稳定,它主要伴随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特性而形成。如果老板对成本控制比较敏感,那么公司就会以“成本优先”作为管理和考核标准;如果老板喜欢独断,那么公司内部就比较崇尚遵从。所以对企业而言,需通过持续有效力的管理制度,使潜规则帮助完善现有的沉稳制度,使之逐步转变为显性规则,而作为员工,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背景下的潜规则,同时避免那些和社会法律伦理相悖的“灰色规则”,减少职业风险,学会善用潜规则,为自己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潜规则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是系统推进机制的功能性损耗,是系统自然衍生并不断提高的熵值体现,无论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何等的不同,也无论在不同的企业中潜规则的内容有何区别,但,它的客观性不会改变。

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背景,做为企业这个社会性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不同思想,所看到的潜规则是不同的。而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处理好了,它就成了你奋然前行和升华的平台,处理的糟糕就成了你马失前蹄的泥潭!

职场风格决定你的作为

小张某民营企业工作已经2年了,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时间把领导安排的事情尽量按时按质完成,下了班就象个隐居的贤人,一头扎进自己的魔幻的游戏世界。平时他也很少和上司沟通,也很少提意见,既不攻击谁,也不争斗什么,安然世外的超然一度让他活的很是自在。当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交给他一份辞退交接通知时,他一时间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没犯什么错误啊,凭什么开除我?”,他失控的大喊道!

至于小张为何为形成这样的个性,是性格造成的还是遇到过职场的挫折变动愚钝起来我们暂时不去探讨。单单就他这种性格为何会失败我们分析一下,我相信象小张这样生活的年轻人一定为数不少。人在职场不管你的情商和智商如何,都应该有个做事的原则和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要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前提,否则只有不断的失败和碰壁。所以说你的职场风格不能空白,你应该积极的搭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谭一平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狐狸信条和穿山甲法则》,曾经在职场引起极大的轰动,笔者也是热衷的读者之一,其很多观点值得借鉴和反思。

谭先生的观点很有见地:一个人如果象穿山甲只知道埋头打洞,外面世界很少管的话,那就注定他会一事无成。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既不动脑子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会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认为是愚钝和不敬业,这样的员工即使不被炒鱿鱼,也只能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而已。无论是被领导认为是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还是没有激情都是致命的空挡,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可能他和刺猬相比会有些优势,因为刺猬更是无所作为,只知道用那种悲观的方式负隅顽抗的保护自己,甚至下山都是不争气的滚着走。

 相反如果人在职场学的是狐狸似的生存哲学,那和穿山甲走向失败的结局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整天不踏踏实实工作,只是挖空心思苦心钻营,总是妄图找到一个肥缺和捷径,结果是做事浮夸善于走形式,也难以在企业立足,所以说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职场专家建议我们,人在职场既要学会穿山甲的踏实肯干、善于积累、立足现实的精神;也要反应敏捷、洞察全局、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我建议学习雄鹰的风格,兼容高空翱翔和低空捕物的本领。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一览众山小的技能,同时更具有低空甚至陆地厮杀捕物的绝招,所以使得他成了除了蜗牛唯一能上金字塔顶端的英雄,其气概让我们为止折服,所以形容人窝囊和猥琐的没有用雄鹰做比喻的,让我们学习雄鹰,看的更高,做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17:02 | 只看该作者
5招让你在09年卖个好价钱
2009/2/11/08:33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中晋升较快的那个,能够主动并善于进行职业能力储备,增加职业生涯的本钱。在本期,资深的人资管理专家、104人力银行人资学院事业处副总经理陈志钰先生就“如何储备能量,增加职业生涯的本钱”与读者进行分享。

    什么是你的职涯“本钱”

    所谓职业生涯的本钱,简单来说,必须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的储备等;二是态度,即工作态度及风格是否契合你所希望就职公司的文化,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的心胸、善于学习及适应改变的能力,都会为你的职场加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三是诚信,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表示“诚信,这是我们的最高价值,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确立并保持诚信等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能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希望及能够从事的职业方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时刻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使职业生涯呈现上升的态势。

    如何在职场做加法

    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职涯规划中不断做加法?如何让自己随着时间、经验的累积变得更有价值,更加抢手?陈先生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5个方面:

    自我剖析———认识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并据此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例如在考大学时,很多人会根据目前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来报读,而不是想想做什么更符合自己的兴趣,结果在就业时就会发现自己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一旦盲从、缺少目标、随遇而安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常态,不断的自我加分必然会成为空谈。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估自己的优势,并分析怎样的职业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降低劣势。自我认识及评估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可以通过参加网上提供的职业测评,或者经常与老师、朋友、家人、主管等进行讨论来完成。

    作时间的主人———善用时间

    上帝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聪明的善用时间安排,让这24小时发挥出最大功效,就成为个人“与众不同”的关键。

    时间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首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每一秒可利用的时间来自我增值。在日本的地铁上,常常能够看到的一幕就是人手一本书,或是专业书籍,或是管理类书籍,利用每段空闲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其次是合理安排,制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计划。例如如果每天能够早起一会,提前到公司,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安排一天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因为完不成工作而总在加班。

    敢于承担责任———多做多问

    古话有云: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职场,多去承担责任,并在实际运用中充实自己,对于个人的职涯发展是很重要的。这里必须谈到很多人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自我增值就是多参加培训,多拿证书。但事实是.

    陈先生表示,在他多年从事HR管理的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在简历中写得很漂亮,但当他用行为面谈法进行面试时,却发现这些求职者往往答非所问,缺少实际导入执行的经验,常常以为在讲座上听到或者在书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知识,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可见,HR更青睐的是个人实务操作和运用的能力,即使通过培训而了解到某项技能,也只有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检验才能转化成自我能力。所以建议职场人士应该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敢于尝试,对于不懂的勇于询问,积累实务操作经验。

    做自己的假想敌———不要和别人比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过多的和别人比较,常常会使得自己处于不平衡的心态中,而受到这种不愉快心情的影响,不仅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使自己缺少成就感,也会局限和阻碍个人的发展。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自己比较:设定目标,然后评估自己有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规划,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进步,明天会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直面挑战———拒绝频繁跳槽

    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量的积淀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没有2-3年的积累,很难对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频繁的跳槽不仅让你缺少职业储备,也会成为HR心中的“扣分”项。

    那该如何区分有益的和无益的跳槽呢?陈先生表示,关键还在于跳槽的动机———不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好、不顺心就决定跳槽,而是看有没有一份更好的机会在等待你。

    工作没有100%的如意,如果因为不好就换、就逃避,只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和经验的沉淀。只有主动面对职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学会适应环境,克服困难,才能最终做到待价而沽,积累跳槽的本钱。

    相关链接1:

    详解职场潜规则,顺势处理人际关系

    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

    自从吴思的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面世以来,“潜规则”一词逐渐流行。“潜规则”是指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至可意会,无需言传。有一种现象,现在是、以前是,并且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那就是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有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认知思想,从根本上不承认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价值,这种思想下的企业内部运行,无异于在一团漆黑的世界中阔步行进,其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在职场中运行的潜规则

    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潜规则主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职场潜规则是企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运行规则,它引导甚至制约企业员工的言行和价值判断。

    调查发现,75.5%的人表示“企业不会允许夫妻在同一公司工作”,63.1%的人认为“销售是公司最强势的部门,销售的意见和要求最受到重视”。
职场中,最主流的潜规则是“老板说了算”,97.3%的人表示“企业里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老板的喜恶而不是业绩”。90.2%的受访者说“公司里只可暗斗,恩怨不能放在台面上”。88.3%的人说“企业里完全不存在人人平等,同等职位男性比女性收入高”,85.1%的人表示“企业里面有派系,站对队伍比做好事情重要得多”……

    近80%的人对潜规则不够了解

    在职场中,员工常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的方向,却又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调查显示,没有人声称对企业潜规则百分之百地了解,游刃有余地运用,只有20%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企业的潜规则,能适应企业的潜规则,近80%的人认为自己对潜规则不够了解。其中,45.8%的人认为对潜规则一知半解,27.1%的人对企业潜规则知之甚少,无法猜透,7.6%的人对企业潜规则毫不了解,无从把握。

    职场潜规则不可回避

    职业顾问指出,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些潜规则因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日韩企业相对偏重员工的合作和忍让,欧美企业鼓励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相互竞争。还有一些潜规则是职场中约定俗成的,比如越级汇报的下属在哪里都不会被容忍,员工加班后休假的安排必须以不影响工作任务为前提。

    潜规则的最大特性是不稳定,它主要伴随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特性而形成。如果老板对成本控制比较敏感,那么公司就会以“成本优先”作为管理和考核标准;如果老板喜欢独断,那么公司内部就比较崇尚遵从。所以对企业而言,需通过持续有效力的管理制度,使潜规则帮助完善现有的沉稳制度,使之逐步转变为显性规则,而作为员工,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背景下的潜规则,同时避免那些和社会法律伦理相悖的“灰色规则”,减少职业风险,学会善用潜规则,为自己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潜规则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是系统推进机制的功能性损耗,是系统自然衍生并不断提高的熵值体现,无论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何等的不同,也无论在不同的企业中潜规则的内容有何区别,但,它的客观性不会改变。

    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背景,做为企业这个社会性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不同思想,所看到的潜规则是不同的。而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处理好了,它就成了你奋然前行和升华的平台,处理的糟糕就成了你马失前蹄的泥潭!

    职场风格决定你的作为

    小张某民营企业工作已经2年了,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时间把领导安排的事情尽量按时按质完成,下了班就象个隐居的贤人,一头扎进自己的魔幻的游戏世界。平时他也很少和上司沟通,也很少提意见,既不攻击谁,也不争斗什么,安然世外的超然一度让他活的很是自在。当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交给他一份辞退交接通知时,他一时间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没犯什么错误啊,凭什么开除我?”,他失控的大喊道!

    至于小张为何为形成这样的个性,是性格造成的还是遇到过职场的挫折变动愚钝起来我们暂时不去探讨。

单单就他这种性格为何会失败我们分析一下,我相信象小张这样生活的年轻人一定为数不少。人在职场不管你的情商和智商如何,都应该有个做事的原则和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要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前提,否则只有不断的失败和碰壁。所以说你的职场风格不能空白,你应该积极的搭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谭一平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狐狸信条和穿山甲法则》,曾经在职场引起极大的轰动,笔者也是热衷的读者之一,其很多观点值得借鉴和反思。

    谭先生的观点很有见地:一个人如果象穿山甲只知道埋头打洞,外面世界很少管的话,那就注定他会一事无成。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既不动脑子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会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认为是愚钝和不敬业,这样的员工即使不被炒鱿鱼,也只能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而已。无论是被领导认为是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还是没有激情都是致命的空挡,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可能他和刺猬相比会有些优势,因为刺猬更是无所作为,只知道用那种悲观的方式负隅顽抗的保护自己,甚至下山都是不争气的滚着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17:4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网友因为上班时面对领导的疑问说了真话,惹得领导满脸不高兴。这位网友就提出疑问:职场上到底该不该说真话?没想到,这个关于真话的讨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
   

  不少人认为职场难说真话

   

  帖子一发就引起不少人的同感。

   

  网友“精灵白羽毛”说,早上在电话里帮兄弟单位解决了一些业务问题,领导来问,他就如实汇报。结果下午,领导就来提醒他:“有时间当人家老师,不如再多管管自己单位的事情。”

   

  网友“红素手玲”说,自己就是因为称赞领导“穿了新衣服显得年轻很多”,结果领导认为是在讽刺她年纪老,于是到处被“穿小鞋”,最终落得辞职的下场。

   

  网友“左眼”则抱怨,自己进单位四五年了,但就因为最开始做新人时手脚麻利,结果现在“隔壁新进的研究生都没什么事做,反而有事领导老找我”。而且“多做还不好,因为多做多错,有时候总会犯点小错的,所以挨批的也是我”。

   

  “现在企业是看结果,不看效率。”网友“vengirl”感叹道:你要是做得快了,他就觉得你的工作量小了,就会再给你加量的。我以前也是那样的,不过现在聪明了,报告的时候就说没有做完,只完成了多少,然后用空余时间多看看资料,充充电。

  

  说实话让领导不高兴了

   

  网友“念念123”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因为领导的一句话他想问:职场上到底能不能说真话?

   

  “念念123”在单位坐的位置正对着门口,每天在做什么,领导进进出出都能看得到。因为工作比较麻利,很多事情他在一两个小时内就做完了。所以领导经常会问:“没事情做吗?”“念念123”说,自己一开始都是笑笑说:“事情都做好了,休息一下。”结果,就看到领导的脸色晴转多云了。

   

  为了让领导满意,他改变了工作方式,“现在,我努力把一个我可以1个小时做好的事情用一天做完”。

   

  应站在别人立场考虑事情

   

  贯能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中心主任陈伟认为,如何在职场上说话,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从组织的角度看,企业期望其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能自动自发地和同事建立彼此合作关系,高效快速地完成企业必须完成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赢得客户满意度和合理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的人际关系,就是赢得合作的关系。

   

  从个人的角度看,善于处理职场中的棘手问题、维护并保持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是职场成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是自我管理和双赢思维。自我管理包括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双赢思维则要求能够随时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量事情,以协调合作的态度完成既定的目标。从具体的方法上看,用建言代替直言,提问题代替批评,顾及他人自尊,诉求共同利益往往在实践中比较行之有效。     

  也有专家建议,职场上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一定要摆正好与坏的界线。同事接触,说话做事,都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区别。有的人敢于说真话,并不问对方能不能接受。有的人就像薛宝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真话的,当时并不一定好;说鬼话的,也许能得人喜欢。对此,职场人士自己一定要有识别能力,分别对待。

2.

职场风云变幻莫测,其间玄机自然也是层峦叠嶂不可一言蔽之,在一套表面的规则之下,还涌动着潜规则,如何来应对这难以言及的规则呢?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1、建立人际联盟

  

  在公司中,多跟不同部门、不同阶层的同事建立起亲密而友善的关系。从总机的接线员到总经理秘书,从总务到财务都可以有你的朋友,这些“自己人”不仅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愉快,还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助你一臂之力。怎么做,才能建立人际联盟呢?

  

  □对别人的工作表示真诚的兴趣

  

  了解他的工作状况及甘苦,表示你的同情心并注意倾听。

  

  □寻求忠告

  

  另一做法,则是开口寻求建议。“这事有些困扰我,而我一直认为你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呢?”多方请教总是好事,并且能巧妙地传达自己对于对方的欣赏重视之意。

  

  □帮助别人,不求立即回报

  

  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帮助同事,是累积人际资产的双赢方法。有位企业人士说得好:“欠我的人愈多,日后帮我的人也愈多。”所以,下回有同事需要找人帮忙时,别忘了挺身相助!

  

  □即使不是朋友,也不要变成敌人

  

  请记住重点在于发展人际联盟,而非树敌。因此,即使不能令对方做自己的朋友,也千万别变成死对头,保持基本礼貌是优雅的表现。

  

  2、避免政治性错误的举止

  

  有些举动绝对有害于你的政治表现,请提醒自己千万别误踩以下政治地雷:

  

  □对你的上司轻视傲慢

  

  不论是私底下,或是在公开场合,对你的上司表现傲慢轻视的态度,只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打断老板的笑话,公开纠正他的错误,以及质疑他的决心等等,都是标准的不智之举。

  

  □越级报告:

  

  有些企管专家认为越级报告是有效的“向上管理”策略。然而,多数证据显示,这样很可能会跟顶头上司结下梁子。所以先行报告,得到上司的谅解后,再与高层主管沟通,恐怕是更正确的政治动作。

  

  □公开挑战公司的信仰

  

  每个公司都有一些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及信念,如果你公开批评这些信念,很容易被贴上“不忠诚”的标识。

  

  □接受不应得的功劳

  

  不管怎么说,抢功就是不对。领导抢属下的功,会扼杀员工士气;抢同事的功,明摆着要树敌;而抢上司的功,则是找死。更何况,这动作一点都不优雅。

  

  □随意“真情告白”

  

  有些人一点话都藏不住,见到人就大吐苦水(“我在这个部门真是倒霉……”),要不就是背后批评(“我们那个经理啊,真是糟透了……”),如此不挑对象的“真情告白”,只会让自己的形象受损,更可能因遇人不淑,而送给他人一个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

  

  3、给人帮助,要恰到好处

  

  有些管理专家建议,如果你想要发挥人际互惠的最大效益,在给人帮助或好处时,可以掌握一些原则:不轻给(让对方觉得来之不易)、不乱给(要选择对象)、不吝给(既然要给,就宁可大方地给)。

  

  4、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请别忘了,在争取及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妥协往往是必需的。如果你事事都要占先,那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求一时胜利,甚至策略性的“小事求败,大事求胜”,都会是聪明的政治动作。因为,求败可以隐藏实力,以备更重要的时机之用。但也别不战而败,否则会引起不满和怀疑。

  

  5、实力才是最坚固的权力基础

  

  最后要提醒你,累积权力的基本功夫,是累积专业实力。否则,再花哨的政治艺术,也帮不上草包的忙。只要能发挥智慧,在办公室的政治游戏中,你一定能优雅地来去自如,成为真正的职场明星。

3.不要苛求公平

潜规则1: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孙小明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赵平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赵平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孙小明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赵平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孙小明每月才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赵平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赵平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赵平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孙小明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赵平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场外提示: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潜规则2: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

      一种叫做“同事”的人际关系,阻碍了职场里的资金往来。

      客户主任Sunny就曾当了一次尴尬的杨白劳!那次时值月底,正是她这种月光女神最难捱的痛苦时光,偏偏又赶上交房租,囊中羞涩的Sunny只好向同事Lily求助,第一次开口借钱,Lily自然不好拒绝,很痛快地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可是3000块钱也不是一时就能还清的,拮据的Sunny只好一次次厚着脸皮请人家宽限,最后一次,Lily回答Sunny说不着急,前几天给女儿交学琴费倒是用钱,不过我已经想了办法。Sunny没心没肺地连声道谢,过后就被“好事者”指出其实人家是在暗示你还钱呢,再说了,你满身名牌会还不起这3000块钱?谁信?话里话外都在影射Sunny的赖账。Sunny心里别提多么不舒服了,第二天马上找到同学拆墙补洞,才算暂把这一层羞给遮住,至于日后是否留下不良口碑,Sunny却是想也不敢想了。

      场外提示:

      的确,谁让这年头时兴本末倒置,欠账的是爷,赊账的是孙子呢!“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

      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

      潜规则3: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总公司的市场经理Monica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部门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一位刚刚离职的副总王琳,入职不久的Linda说王琳脾气不好,很难相处。

      Monica说是吗,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心情不好?Linda说我看不是,三十多岁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没结婚也没男朋友,老处女都是这样心理变态。

      闻听此言,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因为,除了Linda,那些在座的老员工可都知道:Monica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同事及时扭转话题,才抹去Monica隐隐的难堪,而事后得知真相的Linda则为这句话悔青了肠子。

      场外提示:

      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涉及到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

      潜规则4: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原以为外企公司的人各个精明强干,谁知过关斩将的魏莹拿到门票进来一看,哈哈!不过如此:前台秘书整天忙着搞时装秀,销售部的小张天天晚来早走,3个月了也没见他拿回一个单子,还有统计员秀秀,整个一个吃闲饭的,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统计全厂203个员工的午餐成本。天!魏莹惊叹:没想到进入了E时代,竟还有如此的闲云野鹤。

      那天去行政部找阿玲领文具,小张陪着秀秀也来领,最后就剩了一个文件夹,魏莹笑着抢过说先来先得。秀秀可不高兴了,她说你刚来哪有那么多的文件要放?魏莹不服气,“你有?每天做一张报表就啥也不干了,你又有什么文件?”一听这话秀秀立即拉长了脸,阿玲连忙打圆场,从魏莹怀里抢过文件夹递给了秀秀。

      魏莹气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张端着一杯茶悠闲地进来:“怎么了,有什么不服气的?我要是告诉你秀秀她小姨每年给咱们公司500万的生意……”然后打着呵欠走了。 

      下午,阿玲给魏莹送来一个新的文件夹,一个劲儿向魏莹道歉,她说她得罪不起秀秀,那是老总眼里的红人,也不敢得罪小张,因为他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不少部门都得请他帮忙呢,况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两个政府大单。魏莹说那你就得罪我呗,阿玲吓得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在这里我谁也得罪不起呀。

      魏莹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场外提示:

      其实稍动脑筋魏莹就会明白: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潜规则5: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显规则告诉我们升职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靠真实才干获得,潜规则却说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要想着分给上司一半,莫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人力资源专员袁晓敏入职3年,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佳,但奇怪的是尽管工作出色,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倒是那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

      没错,她袁晓敏是能干,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为什么?在小节上从不顾及上司感受:比如每次开会老板都指定袁晓敏做会议记录,袁晓敏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直接主管李虹过目就直接上交老板,因为老板夸她有生花的文案整理功夫呀;她帮其他的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李虹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就自行接下,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所以她是得到了好口碑,李虹倒显得有些小气。部门要买个投影仪,李虹让她询价做性价比,然后准备购买一台,袁晓敏拿到供应商资料后多方比较,自作主张就订了货,还对李虹说出一大串理由,好像她做事是多么的圆满。

      在看到又一个同事加薪升职后,袁晓敏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场外提示:

      其实上司一点也不瞎,人家心里亮堂着呢。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上司并不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发挥他的指导,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什么的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算剑走偏锋的一招。

     潜规则6:用脑子听话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用耳朵听话,用嘴巴沟通,潜规则却说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刘婷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徐副总和王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徐副总同意的事,王副总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那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王副总让刘婷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过两天徐副总问刘婷有没有什么格式,刘婷就把给王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王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刘婷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刘婷一头雾水。后经资深高人点化,才知原来二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徐副总的话没错,王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刘婷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

     赵丽丽是王副总的小表妹,那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一个价值8000元的机头,当着徐副总的面,王副总皱着眉头严厉地对刘婷说:要查,要按公司规定罚款,决不能敷衍了事。刘婷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块,当然比不上8000元的机头钱。刘婷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赵丽丽把机头弄坏的时候,可是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刘婷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王副总也追问刘婷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刘婷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王副总没再说话,挥挥手让刘婷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和刘婷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

     场外提示:

     潜规则暗示了公司的一种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往往只有老员工们才能深刻领会。如果对此尚不了解,那么不妨多请教资深同事,同时记住: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当回事,也不能把他们的话真正当回事,执行起来也得有弹性,有时你的确需要装糊涂。

在打电话时,由于你的姿态、笑容、动作表情,对方完全看不见。因此,你的善意、亲切、好感,完全依靠你的语言和声音来传达。学会打电话也可以让你给老板、同事和客户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




(一)第一声很重要

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XX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与否,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我代表企业形象”的意识。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也会被你欢快的语调所感染,对你留下极佳的印象。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是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三)端正自己的坐姿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作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四)迅速准确地接听

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电话铃声响一声大约3秒种,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对你的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而附近也没有其他人时,听到电话铃声后,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五)认真清楚地记录

随时牢记5W1H技巧。所谓5W1H是指:When(何时)、Who(何人)、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什么)和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这有赖于5W1H技巧。

(六)了解来电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也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地问清事由,避免误事。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即便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不但可以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七)挂电话前的礼貌

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再挂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6,电邮事项

电子邮件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职场礼仪方面的新问题。我们都应当讲究有关电子邮件的礼节,别让电子邮件出笑话。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在今天的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




  1)标题要提纲挈领,切忌使用含义不清、胡乱浪漫的标题,例如:“嘿!”或是“收着!”




  添加邮件主题是电子邮件和信笺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主题栏里用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整个邮件的内容,便于收件人权衡邮件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尤其是回复的信件,要重新添加、更换邮件主题是要格外注意的环节,最好写上来自**公司的邮件,年、月、日以便对方一目了然又便于保留。




  2)电子邮件的文体格式应该类似于书面交谈式的风格,开头要有问候语,但问候语的选择比较自由,像“你好”、“Hi”,或者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结尾也可随意一些,比如“以后再谈”、“祝你愉快”等;也可什么都不写,直接注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如果你写的是一封较为正式的邮件,还是要用和正式的信笺一样的文体。开头要用“尊敬的”或者是“先生/女士,您好!”结尾要有祝福语,并使用“此致/敬礼!”这样的格式。




  3)内容简明扼要,针对需要回复及转寄的电子邮件,要小心写在电子邮件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因为现在法律规定电子邮件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是合法的,所以发电子邮件时要小心,如果对公司不利的,千万不要写上,如报价等。发邮件时一定要慎重,还要定期重新审查你发过的电子邮件,评估其对商业往来所产生的影响……




  4)一定要清理回复的内容。在美国加州有一位传播学专家摩根女士曾举例说:我最近收到一份电子邮件,其中包括了辗转收送的十二个人之姓名,我实在没有必要知道这些讯息。有一个妙方就是寄信时采匿名附件收信者(BC)取代附件收信者(CC)方式,或是在转寄之前删除一切无关紧要或重复的内容,例如:原件中摘要(memo to) 部分之主题、地址及日期等。注意回答问题的技巧。当回件答复问题的时候,最好只把相关的问题抄到回件,然后附上答案。不要用自动应答键,那样会把来件所有内容都包括到回件中﹔但也不要仅以「是的」二字回复,那样太生硬了,而且让读的人摸不着头脑。




  5)合宜地称呼收件者,并且在信尾签名。虽然电子邮件本身已标明了邮自哪方,寄与何人,但在邮件中注明收信者及寄件者大名乃是必须的礼节,包括在信件开头尊称收信者的姓名,在信尾也注明寄件者的姓名以及通讯地址、电话,以方便收信者未来与你的联系。越是在大型的公司,你越是要注意在自己的邮件地址中注上自己的姓名,同时在邮件的结尾添加个人签名栏。人们通常会把邮件转发给过多的人,打开邮件箱你可能发现有一半的邮件是与你无关的,删除它们费时费力,所以在转发前要做一下整理,把邮件的数量控制在最小。条件允许的话要每天检查自己的邮箱,及早回复邮件。重要邮件发出后要电话确认。另外,重要的机密和敏感的话题不要使用电子邮件,因为它不能保证严守机密。




        6)切忌全文使用英文大写字母。这样写成的邮件太强势,甚至暗示寄件人懒得使用正确的文法。毕竟,这仍是种文字沟通方式,遵守标准的文书规范是一种职业礼貌。




        7)慎用“共享”


初入职场的小李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封flash贺卡邮件,图文音乐并茂,于是她将这封邮件“all sharing”,当然包括老板在内。首先小李的这种做法就很失礼仪,工作时间转发这种与工作无关的邮件,还没心没肺的“all sharing”,这不是不打自招么。如果邮件的内容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老板龙颜大悦可能也就与民同乐了,最要命的是这个flash的最后一段写着:请把此邮件转发给18个人,不然的话……老板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转发这种东西,从此小李在老板心中的形象可就一时半会难以扭转了。

7,NO手机成闹钟

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放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如澳大利亚电讯的各营业厅就采取了向顾客提供“手机礼节”宣传册的方式,宣传手机礼仪。那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不要在并没使用的时候放在手里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边、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




2. 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像是业务很忙,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则显示出你缺少修养。




3. 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她)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在给对方打手机时,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音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其实,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所以,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还是尽量不打对方手机好些。




    4、手机铃声不可随心所欲,现在各种各样的手机铃声是花样翻新。也许你正在聚精会神地构思一个方案时,旁边就响起了机器猫的声音;或是当大家都在开会听老板发言时,突兀的一个手机铃声让大伙都吓了一跳。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手机的彩铃,可能给你打电话的朋友会听到一段音乐,也可能是懒洋洋的小强的一段油滑的自白,朋友听听当然无妨,但如果是老板听了,如“你一定是问我借钱的吧!”不知老板将作何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09-4-21 10:27:06 | 只看该作者
职场人际关系  职场人际关系,是指在职工作人员之间各类关系的总汇。
  现代人都很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的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人际关系如何,取决于个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具体来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处理法则:
  一、换位思考
  善解人意人们观察问题时都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愿望、情绪,一厢情愿地想当然,因此,常常很难了解他人,很难和别人沟通。现实生活中,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各讲各的、各忙各的,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大到两个集团、两个民族之间也是如此。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
  二、平等待人
  不强求别人这个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这是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古往今来都适用的平等精神。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都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不懂这一点,那就会有那么多的一厢情愿,就会有那么多的无理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语讲得很有道理。无论是对同事、部下、朋友、合作伙伴、恋人,都该遵循。这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我们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规则。
  三、学会分享
  推及于人当你把快乐和别人分享时,你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当你把你的点子和别人分享是,就会有更多思想的火花。同样,对于渴望也可以共同来满足。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想到他人也可能渴望。当你渴望安全感时,就要理解他人对安全感的需要,甚至帮助他人实现安全感。你渴望被理解、被关切和爱,就要知道如何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理解、关切和爱。给予他人理解与关切,会在高水平上调整融洽彼此的关系,也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个好状态既来自于对方的回报,也是自己“给予”的结果。善待别人,同时就善待了自己。每个人不妨将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态度一条条写下来,扪心自问,而后便会想到别人同样有这些希望。在这些条款上对他人慷慨大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正确态度。
  四、欣赏他人
  鼓励他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欣赏与鼓励,得到欣赏与鼓励能给人以生活与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的欣赏会使我们积极兴奋地上进发展,老师的欣赏会使学生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进入社会后,领导和同事的欣赏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善于欣赏他人,就是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也是最成熟的人格。如果得到的欣赏太稀缺,天才也会枯萎。我们同样也需要欣赏与鼓励,那么为何不先给予他人欣赏与鼓励呢?
  五、乐于付出
  付出才有回报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你的所得总是与你的付出成正比的。人们并不愿意给不相干的人提供免费午餐,然而,事情反过来轮到自己时,他就不明白道理了。别人有成就了,就想也分享一点。别人有钱了,也想沾一点光。别人有名声有地位,似乎都应该瓜分一点。孰不知无功受禄、不劳而获古往今来都令人厌恶。如果心中生出求取免费午餐的念头,常令人生萎缩、心灵低劣,长期这样是不会有出息的。有的人即使没有索取免费午餐的行为,但同样的心理活动连绵不断。整天嫉妒别人,心理总是摆不平,这样使他备受折磨。放下索取免费午餐之心,就多了清静和坦然,也多了自信与奋进之心。学着慷慨的对别人付出,在你困难的时候,会有许多真诚的回报的
  六、待人以诚
  守信为本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首要原则。诚信待人在别人那里造成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塑造自己的美德与品牌。质朴自然由真心流露的诚信,本身就是生活的需求。在诚信待人的状态中,我们找到安详和思维的流淌通畅。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可以使我们理直气壮,正气凛然,心胸开阔,心无挂碍。诚信不仅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质量。诚信不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目的。一个人能够诚信地生活,是因为他有着智慧,有着状态,有着条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七、宽容待人
  和气生财古人讲就和气生财。不仅在商业中,在方方面面,和气的性格都是成功的要素。两个商家卖同样的东西,一家拉长着脸,不给人好脸色,一家满脸和气,显然后者的生意做得好得多。这样看来,买一份货,外搭一份和气,要远比买一份货,还得搭一张长脸合算得多。可见,和气也是有含金量的,是有增值的,和气也是商品。和气待人,宽容待人,同样是一种境界。当我们和气宽仁地对待所有人时,就相当完整地和气宽容地对待整个世界了,我们的身心也就愉悦了,心胸也就开阔了。如果你原本待人不和气、不宽容,那不要紧,不需要强扭硬拽,从现在开始改变,你会在每一次对别人的和气宽容中体会心态的放松和开阔。于是,一个良性循环就渐渐改变了你,也就改善了你原本的生活。
  八、持之以恒
  长期培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讨好一切人,应酬好一切关系。这是拙劣低下的表现、是一种虚假。这可能奏效一时,但难以维持长久,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一种应付和差事。按照正确的原则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我们自然的流露,是我们长期的准则。相信别人总会理解和信任自己。即使有不理解不信任,也无所谓。这就是持之以恒的境界,终究你会收获成功的。
  九、雪中送炭
  予人温暖这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要尽力去帮助。患难见真情,患难出真交。每个人都在内心了深深的记住那些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过自己的人。相反,那些在他人得势时如同跟帮的人,到后来都不知到哪儿去了,正所谓“人走茶凉”。那我们是不是要雪中送炭,予人温暖呢?
  十、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在生活中,有些人有恩于你,有些人因伤害过你而有冤仇于你,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德和怨?以德报德,是没有疑义的。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自然要回报人家,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对于怨呢?一种方式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别人伤害了我,我要同等报复他,这未免显得睚眦必报,显得我们和那些人一样低劣了。另一种态度是“以德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反过来还要给他笑脸和各种利益关照。这样反显得我们虚假,我们心里也不舒服。《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是孔子的回答。翻译过来就是,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德呢?所以,孔子的结论是,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别人有恩德于我们时,自然要回报恩德。当别人伤害侵犯了我们,既不以怨报怨,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平,与别人的错误做法对等混战;我们也不以德报怨,因为那会使得这个世界没有是非,甚至可能助长罪恶。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怨恨。以直报怨,这里包含着道义的谴责,包含着不降低自己水准与对方混战的尊严,包含着既正义凛然又克制的沉默,还包含着一如既往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体系”就这样完备地建立了。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那这对我们是不是有启发呢?度体系”就这样完备地建立了。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那这对我们是不是有启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09-4-21 17:56:28 | 只看该作者
从百度抑郁症贴吧看到一篇关于人际交往深层思考的文章,先转发到这里,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有空的时候多去贴吧介绍宣传我们论坛):
---------------------------------------------
   2006年夏,大学毕业。我进了一所中学。两年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感触很多。对人际关系的本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对人生有了初步的体验,本文试着写下来,仅供参考。

    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平时交往的多是友好,人际接触面不甚广,因此对人际交往没有深刻的了解,处在一种自发,无意识的状态,此次经历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思想,对人际、人生有了十分理性的认识。作为教师,接触最多的是学生。而一个班的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各种人都有,有好有差有中等,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因为这是我初次从事教育工作,对如何管好学生没什么经验。尽管当初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特别强调对学生要先严后宽,刚柔相济,但我只是表面上理解了,并没真地领会其重要性,落实到行动上。结果从一开始我对学生就比较“友善”,“放松”(后来才知道那是伪善,放纵),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那些素质好的如能照顾别人感受的学生表现当然没话说,能自然地遵守纪律,积极配合,而那些少数素质不太好,只顾自己,特别顽皮的学生则喜欢“趁鼻子往脸上爬”,专好起哄,捣乱,害人。虽然我基本能控制教学秩序,但每节课总要花一点无谓的时间管他们,多少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时候则非常过分,尽管我课下多方请教,想了很多方法,花了不少精力来批评教育他们,但“气候已成”,情况总得不到完全改观,时常令我气恼心烦头痛不已。直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观察,体会,思索到人际关系的道理才有所好转。据我亲身观察,那些与人关系好的学生成绩未必都好,因为智力发展有快有慢,原先基础有好有坏,但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大多在人品上也非常好,善于体贴他人,有整体意识。为人和成绩实际上有一种正比关系,与人相处和谐,心中了无挂碍,学习或做事就不会分心,自然高效。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长乃至事业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学校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无所不有,有些学生表现非常优秀,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融洽,作为对比,有一些学生则志趣不同,爱当反面教材,用一位同事的话说,“一天到晚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敢做,除了破坏之外什么都不会”,虽然有点夸张,不为无故,我就常常在校看和听到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口吐脏言,寻衅闹事,有时候还跟老师对着来,至于暗地抽烟喝酒打牌不影响他人还算表现好的。这样的学生,有时冲着你来,真让人痛恨,有时好好想一想也让人同情,我想他们之所以那么做,不一定很快乐,宣泄而已,也许不过是受到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身不由己,而那些从小潜移默化一味打骂或纵容他们的父母我想也是从小受到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身不由己吧?最后怪谁呢?怪上帝?“人总喜欢埋怨上帝的不公,而上帝从不埋怨人的愚蠢”。那么,人(包括我自己)到底愚蠢在哪里呢?我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冲突逐渐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冲突,不同的是有的人能轻易化解,使冲突化于无形之中,从而使冲突越来越少,关系和谐,有的人则似乎与冲突有化解不开的缘分,总是冲突不断,不是他人冲突自己,就是自己冲突他人,一团混乱。这两类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无数原形,以学生为例,有的学生也许是无意识的非常善于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几乎很少与人冲突,受到好坏学生一致欢迎,有的则相反,爱骂人,爱挑剔,喜欢害人,也总是被人害,冲突不断,升级不断。那么这一好一坏,其中的道理何在?我想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我反复思考,最后从商店买东西得到了启发。因为学校处于偏远的旅游山区,周围有不少餐馆,商店,都是当地人开的。有个别的商店服务态度不大好,对人比较冷淡,所以我去了一次就很少去了,相反有的店主对人非常友善,和气,耐心,给人宾至于归之感,每次买东西我无论怎么对商品的质量有什么偏激的看法,她(他)们都微笑温和真诚地解答和建议,因此我经常对某一样想买却有点顾虑的东西稍为挑剔一番后就在他们友好态度的回应下义无反顾地买了。试想,如果我对他们的商品挑剔的时候,他们以同样不满的口气和态度回应我,说我爱鸡蛋里挑骨头,鼠目寸光,愚蠢可笑,小气可怜,神经兮兮,买就买不买就滚蛋等等难听的话,那么恐怕我以后宁愿走远路买贵货也不到那店去了。由此可推想到,许多的冲突或埋怨都是单方面偶然挑起的,另外一方,只有两种解决办法:如果以怨报怨则只能使冲突升级,扩大,以致不断恶意相害,一不小心快意恩仇,惨绝人寰,亡命天涯,悔之已晚,最终至少在心理上两败俱伤,无聊可笑;如果以德报怨,则可使冲突降级,软着陆,缩小,直到彻底消失,走上“投桃报李”,互惠双赢的道路。前者以怨报怨,可以说是对人不对事,恶性循环;后者,以德报怨,则是对事不对人,良性循环。古人早言:和气生财,与人相处何不然呢?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店的主人,这个道理明白了,经本人的反复体验,我认为还需要自然地作到,不能刻意地去做,如果刻意地去做,比如别人骂了我,侮辱了我,我还忍着怒气,以德报怨,强迫自己不生气,强迫自己装笑脸,还要虚伪地对别人好,那么这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了,对方若知我是假的,也觉受伤,更憎恨我了。因此,可先使自己冷静下来,让心中的愤怒消失,使它不捣乱。只要愤怒消失了,心平静下来,就能比较理智全面地看待问题,“知己知彼”,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关键是愤怒有时很难消失,甚至会在心中生根,跟着一辈子,带来无尽的苦恼和遗憾。如何让愤怒立刻彻底地消失?不是刻意地强迫它消失,或者消极地等待时间来解决,而是让它在当下自然地消失?

    理解自己的愤怒,尊重它的存在,善待它,了解它,它自己会消失。先看看愤怒是怎么回事,它只是一种自然而自动的反应,具体地说是因先入为主所得或应得之物被后入为主者剥夺后感觉受伤害本能产生一种下意识想伤害甚至毁灭对方的机械情绪,从想占有某物的一瞬间它就产生并潜伏在体内等候时机随时出来表演一番,虽然机械,也很有趣,因为受伤--愤,即以量子速度产生反伤--怒,愤中含怒,怒中含愤,相反相成。虽然所有负面情绪都可一以贯之--程度不同的“愤怒”,但每次情绪都如每局游戏有其独自的个性,不能以空道理压之,压抑的本质是以对方为敌,自己即成敌之敌,只有负效果--恶性盲目互残延长双方痛苦。物质上的敌人有被毁灭的可能,思维上的敌人则是永恒相反同在除非战场(身体)不存在了,任何刻意让对方消失“别再烦我”的想法,都只能增进敌意,加深彼此的痛苦,求也没有用,那只是伪装的恨,实际上这时候大脑面对自造的敌人(痛苦),已经黔驴计穷,所想到的无非是暴力镇压,或者假意安抚--“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滚蛋”,因此大脑此刻无论“想”什么主意都是有害的,无论“想”做和不做什么都是无效的,那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成为任由对方宰割的羔羊?其实只要反过来看一看,“我”千方百计想克服铲除的敌人--痛苦,它同样是以我为敌,对我同样恨之入骨,我在它的眼中也是彼此彼此--痛苦,也千方百计想将它的敌人(我)“谋杀”于摇篮之中,所想到的无非也是暴力镇压或者假意安抚,也是黔驴计穷,一筹莫展,以致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只有疯狂盲目的一招--“杀”!!!!!!这不可笑么?原来对方也很可怜,原来我们都一样,原来我们都是受害者又是伤害者。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玩一个彼此相击互乐游戏的时候不小心“乐令智昏”竟将游戏当真(执著),将一个活游戏执死了,双方都陷入死游戏中不计代价你死我活制造一波又一波的痛苦和夹杂在其中用对方的鲜血染就的杀戮的快感,这也是一种“相击互乐”游戏,不过代价未免太大了!摧残只有一次的生命换取只有一时的快感,也算悲壮。人类的全部不幸历史就是这么悲壮的一幕幕游戏!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明白了自己和对方心同心,本是一样人,那么就没有再奋击的必要了。彼此“相抱拥泣”,细诉衷肠。不带任何谴责或者主观意图没有任何“想”法什么都不做地简单纯粹直接倾听心灵的受伤反应,包括种种委屈不平气愤甚至“狂暴”的心声,从而释放出所有受阻的能量终止一切心伤。“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一片新鲜”,所有负面情绪全部消失后,心无一物,对万物之美感苏醒,处处清新可观,无不悦目赏心,景物幻变无限而心如如不动,心理上超然独立,无得无失,即可跳出“贪惧痴怒暴(死)暴怒痴惧贪”残忍受虐死旧恶戏圈,心开始不受伤就能避免进一步受伤,这样的心才可以“从容漫步人生路”,欣赏天地之美,体察人情之妙,不负此生,同时也只有这样的心有充沛的能量关爱他人和可爱美丽不幸的小动物。生存上,自然可以明智地对包括身体(心之旅舍)在内所有无新半死随逝却又必要之物,都抱为而不有的态度,拿得起随时又放得下,多多固善,少少无伤,对所处无常不测之环境,不必改变,或可改变,进退两可,随取最佳,“左右逢圆”,无不如意,对偶然心伤,能适时自我调节,宣泄,恢复无执自如随佳之心,这样与人发生误会(冲突)时,自然能给对方大度得体理性的回应。反之,心中有怨气不与和解消失反而一味抗拒压抑逃避,使之更加激化,这时候心犹如一颗失控的炸弹,说出的话做出的行动往往很不理智,充满了火药味,易引发连锁爆炸,使冲突加剧或扎根,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结果除了耗损损耗耗损自己短暂的生命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生命是很短暂的,随时会如风而逝。如前所提,我们都是这个店的主人。总而结之,如何当好这个店的主人呢?自己的各种知识,素质和能力相当于商品的质量,这个无庸多言,活着必须吃饭,尽力即可;个人的品德,气质和修养则相当于商店的服务态度,这意味着要有一颗非常单纯善良同情的心,对光临这个店的所有人不论贵贱都不怀偏见,真诚关心,一视同仁,然后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做到委婉间接温和自然地帮助别人认识到或许并非错的错,且不论别人改不改错,买不买自己的帐,仍然无偏见,买卖不在情谊在,一如继往地如朋友一样。一言之,以德报怨,对事不对人。
                               
     是很简单的,做到才是真理。什么样的人最能轻松做到以德报怨呢?我想只有一颗对一切都极少占有的心,对一切都敏感的心,对一切都非常欣赏的心,对一切都有同情的单纯的心,总之一颗对生命万物都充满着爱心的人才能不知不觉地毫不费力地自然地达到那个境界。

     写了这么多,看似有点玄乎,有点深奥,有点高不可攀,这种“高尚”的品质岂是一般凡人所能及?事实上至少在交往层面,每个人大体上都可以轻松做到,所谓的“以德报怨”,只是外在表象,人心真正存在的只有两种状态,以怨报怨和以德报德。心中的怨气果真先被彻底倾泻掉了,这时候心中无怨,也就无敌可言,只是一种纯粹之无--所谓的至善,仿佛让人一见就暂时忘了一切烦恼的美丽图片,以无报怨,以美(没)报怨,对方若感受到这一点,一瞬间发现--对手没有了!。。。怎么会跟没有过不去呢?怨气自然如黑暗见了光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对方一时执迷不悟,我在心理上也不会受伤(不再重复受伤和伤人的傻瓜游戏),这是对人,对事则“或”可改变,无限的调节,变通,适应,随时发现新的契合点,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与人发生冲突时,不管用什么办法,无论如何先将心中的气完全消掉,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其他的都天遂人意,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只是要全然做到,不是大体上,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及了,那要看个人的运气和造化了。
                                
                                打油小记:
                                一念生二敌,他物和自己。
                                有执即有敌,我即敌之敌。
                                本是同根生,相苦又何必?
                                放下无事轻,无处不完美。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1 17: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9-4-22 21:25:11 | 只看该作者
打油小记:
                                一念生二敌,他物和自己。
                                有执即有敌,我即敌之敌。
                                本是同根生,相苦又何必?
                                放下无事轻,无处不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09-4-23 15:2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圆圆圆 于 09-3-28 14:11 发表
不管怎么样,我是会干下去的
现在金融危机,找工作不容易啊
现在的我和你的心情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09-4-23 15:23: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圆圆圆 于 09-4-3 11:22 发表
不过,我现在也已经尽量控制自己别去凑热闹了
以前过去的已经没办法挽回了
当是我可以从现在做起
少说话多做事总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2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