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音乐] 精彩电影推荐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09:4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南京!》港版海报 慰安妇成主体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45分钟前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关注度 249
导  读

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将于16日在北京超前点映,昨天影片公布了首款香港海报,海报上出现大量慰安妇的照片,并且宣传语是:“直到最后,我们从未低过头”。


南京!南京!》港版海报。 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将于16日在北京超前点映,昨天影片公布了首款香港海报海报上出现大量慰安妇的照片,并且宣传语是:“直到最后,我们从未低过头”。
首次揭秘慰安妇真实境况
慰安妇情节在《南京!南京!》中占有很大比例,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展现慰安妇的命运和揭露慰安妇的秘密。导演陆川表示,这些情节都是他经过大量的历史考据和考证而设定的。不论是江一燕扮演的妓女,还是姚笛扮演的小妹,都充当了慰安妇,一个是被蹂躏致死,一个是被日本人打死。最后这些死去的慰安妇都被赤身裸体地扔出来,交叉层叠的像牲口般地被扔上车。对于这段处理,陆川说:“当时我们对慰安妇结局的场面有两种设定,一种是身体上布满伤疤和血污,写实展现这些女子受辱之后的凄惨、污秽,极其触目惊心;一种是现在影片中这样子——尸体清洁、洁白,用长镜头和油画式画面来呈现。我实在不忍心第一种样子,就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体现出一种‘残酷的诗意’。”
日本慰安妇揭示日本人本性
影片中不仅表现了大量中国慰安妇的场面,其中还有一位日本慰安妇百合子,与日本军官角川,产生一段模糊朦胧的感情,但角川对于百合子的命运无力相助,最后眼睁睁看着她饱受摧残而死。日本慰安妇的凄惨命运,同样也在影片中被直面揭露。对此陆川表示这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当时有很多日本妇女自愿随军,日本用一种口号式的东西欺骗了一批日本妇女,来自愿慰藉参战士兵,她们每天也要接待100—200名士兵,下场命运都很残酷。”
女大学生自愿当群众演员
影片中妓女小江第一个举手,跟随日本兵去做慰安妇的那一个片段,给人强烈震撼。扮演者江一燕回忆说,拍慰安妇死亡被扔上车那场戏的群众演员大部分是来自高校大学的女学生,她们在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仅要全裸出镜,甚至连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但就是出于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情怀和对于陆川导演的信任,她们都毫不犹豫地走到了镜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0:3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给日本人公正 《拉贝》给中国人公正http://www.insun.com.cn  Meeya  发布于14分钟前  腾讯娱乐  关注度 39
导  读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我们究竟在哪里才可以得到最贴近真实的还原?我们可以从只言片语的历史课本里揣测,可以从搜索引擎提供的纷杂信息里拼凑,可以从张纯如呕心沥血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里跟随笔者调查与重访,也可以从众多以此为噱头的影像作品里追寻。


被屠杀,还是被拯救……
拉贝日记》——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我们究竟在哪里才可以得到最贴近真实的还原?我们可以从只言片语的历史课本里揣测,可以从搜索引擎提供的纷杂信息里拼凑,可以从张纯如呕心沥血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里跟随笔者调查与重访,也可以从众多以此为噱头的影像作品里追寻。
只是,究竟哪个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究竟这个城市在1937年惨况如何,究竟中国人在之中受了怎样的苦难……只有历史才清楚细节,作为后人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尽量还原,再用还原去怀念、追思和质问。电影人 掌握了最完美的工具,也只有大银幕才可以立体的重现那段惨绝人寰的事实。
历史从未被忘记,于是今年我们有幸看到《拉贝日记》,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曾说这部电影客观的反映了事件中的中国人;而与剧中主人公约翰?拉贝同为德国人的导演傅瑞安?加伦伯特则称电影是在“矛盾中还原历史”。其实,不管是何种说辞,他们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拉贝日记》在用一种丝毫不加掩饰的方式将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一面纳粹的大旗 救护突陷水火之中的南京民众
电影刚刚交待日本军侵略南京的时候,有一幕颇为震撼人心。拉贝和厂区的民众受到空袭,生命危在旦夕,拉贝急中生智冒着战火从汽车后备箱取出一面大旗,将难民招呼到大旗之下,才避免了空袭灾难。讽刺的是,这面大旗上面是一个巨大的纳粹标志。
没错,拉贝正是一个“穿着魔鬼外衣的天使”—— 他追随希特勒,有着极其严重的民族主义情节,即便是在挽救中国人生命的时刻,他依然认为这是纳粹精神的发扬光大;但是客观上,他以及他的朋友们的确挽救了近25万中国人民的性命。对此,王中磊概括称其为黑色天使,“他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信奉纳粹。但是当真正灾难来的时候,他表现出来人性的转变。所以,我们觉得他就是黑色天使,他的人生可能只有这20多天最辉煌。”南京大屠杀的题材相比其它战争题材来的沉重而敏感,世界上与其有关的纪录片、电影、专题多不胜数,然而,以第三者的客观角度去讲述这段历史的电影,《拉贝日记》还是第一部。
同题材影片中 《拉贝日记》最接近史实
由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写的《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于拉贝回国后就遭到了德国盖世太保的监禁和迫害,他所写的《拉贝日记》一直尘封于历史的尘埃中,直至在十几年前才重见天日并震惊世界
鉴于《拉贝日记》的客观和真实性,电影《拉贝日记》并没有对日记进行的改动和调整,而是完全按照日记中的内容还原真实现场。“比如拉贝通过篱笆看到自己的司机被砍头,这一幕相当真实。”男主角图库尔如是说。
追求原汁原味 启用香川照之
除了剧本对历史的尊重,电影《拉贝日记》也力求通过对演员的选择来更完美的展示历史。而在这其中,日本著名演员香川照之就显得尤为突出,其在片中饰演片中的朝香宫鸠彦亲王是当时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对南京大屠杀负有重大责任。
因出演《暖》和《鬼子来了》等中国影片而被中国观众熟知的香川照之是日本国内的影帝级明星而此次出演《拉贝日记》却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对此,香川照之表示自己出演也是看中了影片所反映出的真实历史:“我们原本以为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原来真的发生了。这个角色虽然会招致很多人的批评,但我用我的生命去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德国人的电影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
拉贝日记》的制作团队来自德国,而德国在二战期间是同日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而德国同样在欧洲大陆屠杀犹太人。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欧洲出现了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在南京则出现了中国版的辛德勒,他就是约翰?拉贝。六十年前,身为纳粹分子的拉贝用仁道的国际主义精神,从死神面前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而如今,战败国的后裔们,难能可贵的站在对历史公允的角度上用一部电影《拉贝日记》重塑昔日血雨腥风的南京城。
如果说,陆川的《南京!南京! 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为敌国开脱,那么《拉贝日记》却是德国人站在中国立场上的诚意之作。正因为《拉贝日记》毫不避讳的直视日本人的罪行,所以日本果断的禁映了这部影片,相反《南京!南京!》却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毕竟曾经拿过东京电影节拿过最佳导演的陆川是不会轻易放弃日本市场的。而在即将开幕的大学生电影节上,《拉贝日记》也成功PK掉《南京!南京!》成为开幕影片,也通过注重人文气息的学府派,再次印证了《拉贝日记》更具魅力。
总结:
相对于《南京!南京!》的简单粗暴,《拉贝日记》更具文艺气息,它不仅直面真实的历史,也将一场屠杀升华到拯救的人性高度。《南京!南京!》融合了大量的史实,可以说是陆川对整合资料的再认知,而《拉贝日记》重述了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拉贝的遭遇,比《南京!南京!》更加纯粹。《南京!南京!》描述了一场暴行,而《拉贝日记》讲述的是暴行中的拯救,两者结合可以还原出一个更接近史实的南京大屠杀。因此,两部电影都不容错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1:08 | 只看该作者
《拉贝日记》:超越国界的大爱http://www.insun.com.cn  longlong  发布于1小时前  腾讯娱乐  关注度 19
导  读

当日军的铁蹄践踏到当时的中国首度南京,人间顿时沦为了地域,这是一段异常沉痛的历史,但我们国人和许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外国人,都必须要面对。




侵华战争,南京沦陷,拉贝日记
  当日军的铁蹄践踏到当时的中国首度南京,人间顿时沦为了地域,这是一段异常沉痛的历史,但我们国人和许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外国人,都必须要面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当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地区总裁的约翰·拉贝,见证了这一段生灵涂炭的历史。电影《拉贝日记》主要就是叙述拉贝如何与他的朋友们一起,救助和保护南京平民的事迹。这是一部由德国人主导的电影,主创和演员大部分都是德国人,这其中其实也包含了一个很大的感情转折,因为拉贝在抗战时期的身份还是纳粹党徒,但那时的德国,加入纳粹党是一种时髦,拉贝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意能越做越好,所以才加入了纳粹党,但是这个身份让他后来极为尴尬和落魄。
  从拉贝的视角切入,我们看到了一个德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我们在他眼中看到了怜悯与悲愤,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拉贝对中国军民怀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特殊感情。日军贡献了南京,中国人的生命一下子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这里每天都会发展屠杀、强奸、抢劫……种种暴行罄竹难书。当时拉贝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8年,战争降临中国,拉贝不想一走了之。
  电影没有单纯的从来拉贝的角度反映战争,这样也会显得过于单薄,导演还是分成了三个角度来叙述故事:一方是以张静初饰演的女大学生为代表的中方视角;另一方是以几名日本军官为代表的日军视角;最后则是以拉贝为代表的欧美视角。这三方视角中,片中最主要反映的就是拉贝那一方的欧美视角。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场劫难而言,之前我们大多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历史视角来看待这段沉痛的历史,但其实拉贝是那段历史中非常有资格发言的人,因为他是那段历史亲身经历过的人,也是在中方和日方之间不断斡旋的人,他对全局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那所写的那本日记也成为了世人对南京大屠杀有了详解的一本珍贵史料。这次通过他的这本日记来改编成电影,可以说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南京大屠杀,让世人和国人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救助”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战争往往会让人性毕现,勇敢的人在此时会更加坚强,懦怯之人会提前龟缩一旁。南京沦陷以后,绝大部分外国人和政府的达官显贵已经速速撤离了南京,南京城留下的只是一些守兵和数十万的平民。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让南京城很快落入敌手,几十万的军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这是一段带着血泪的历史,回忆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哽咽。拉贝留在了南京,他看到日军的暴行而寝食难安,他最开始只是将自己的工厂大门打开,让少部分难民得到庇护,因为他是纳粹党员,日军看到他举起的纳粹党旗而放过了他。之后,因为他的特殊身份,留在南京城的欧美人士一致推举他作为安全区的主席,至少日本人还会给纳粹党一点面子,虽然这些欧美人士也极为反感纳粹党,但非常时期只能如此。通过拉贝和他伙伴们的努力,南京城中成立了一处可以容纳30万人的安全区,虽然难民们不断向安全区内涌入,但南京城内的屠杀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日军已经进入了一种毫无人性可言的状态。
  影片中表现中方的角度比较少,张静初饰演的女大学生显然是编导虚构的一个人物,通过她来带出中国平民的戏份。张静初的表演极为卖力,每次出场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些细节过于生拉硬套,让人觉得张静初饰演的这个人物的遭遇过于奇特。比如张静初深夜遭遇鬼子兵的暴行,危难之际,她的弟弟用枪杀死了两名鬼子兵。之后张静初穿上日本军官的军服竟然在安然走过重重关卡,这显然是为了增加喜剧情节的杜撰行为了,虽然不可信,但是还算有些看点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全新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拉贝日记》为我们国人对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资料,这部影片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2:2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南京!》:雄性血性值得尊敬(图)http://www.insun.com.cn  longlong  发布于22小时前  新浪网  关注度 184
导  读

在中国现有的电影体制下,去谈拍摄一部杰作是奢侈的。一种说法是,限制往往催化出经典,就如同苦难造就杰作一样。

  一
  在中国现有的电影体制下,去谈拍摄一部杰作是奢侈的。一种说法是,限制往往催化出经典,就如同苦难造就杰作一样。但问题是,那种限制只是外在条件的,既使是题材上限制,也是明确的,而中国电影人遇到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什么该拍,因为掌握生杀大权的规章是由形容词组成的,而每个人都知道,形容词是一个弹力无限好的弹簧,它的随机性与机动性,让审查者能随意地把审查制度他想要的任何模样。
  权力的跋扈,只会盛产投机者。一个对着官方意志点头哈腰,他们有门路大方地挥霍纳税人的钱,拍一个东西,观众只有那个冰冷的片库。然有一种是跟权力唱对台,这是些看起来相对高贵的狗屎,他们把东西送到电影节或者别的地方,理想主义或者良心成为最时髦的商品,成为一种搔手弄姿的卖弄。
  商业与权力的媾和,是艺术所能遇到的最坏的情况,如果有艺术这回事存在的话。商业是以最大多数的趣味为圭臬的,而权力永远都有着向一小撮人集中的诉求,大众最劣质的趣味和权力最虚伪的面目的勾搭成奸,那么,那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外表清纯内里淫荡的货色。
  每一个中国导演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拍一部好的电影,和拍一部能找到投资和能通过的电影。这两者,在中国已有的事例来看是对立的,如果一部公映的电影还能保持几分真实与真诚,那就该谢天谢地了。
  所以,对中国电影的评论,是很难拿捏的。因为,有时你不知道这是导演、主创的原意,还是委曲求全跪地求和的产物,明面上的剪刀好说,而长期威摄下造成的中国导演思想的阳萎就无法量化了。从某种程度,中国所谓最好的电影,也是个受惊吓过度自我矮化的盆景,他们真正最好的,还没有拍出,或者已经拍出了,只能在电影节,或者私下的沙龙似的场合,被匆匆放映,就像没放过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川的《南京南京》更值得赞赏。它既不是那种先行自我阉割的软蛋,也不是那种被金钱圈养然后完全丧失责任感的玩物。它并不能达到经典的程度,但我们能从中看出一个导演的热血和担当。它是一个年轻导演,用他的野心和斗志去啃的一块硬骨头,它确实有话有讲,有感情要倾述,而且重要的是,它讲出来了,虽然在某种程度还有缺陷和显得单薄。
  在这个时代,不是为了迎合权力也不纯粹迎合观众趣味去拍电影,已很难得。电影公映了,却也没丢掉那种生猛的生命力,更加不易。
  二
  作为一部历史电影,陆川风格化地重现了历史,而且并不让我们觉得假。这,在中国已经很牛B。
  黑白两色的画面如纯刀一样冷且硬,建筑如残肢一样在地上矗立,被战争浓烟笼罩的天空灰得总像黄昏,满是瓦砾的街道上找不到人影,一群日本兵在废墟里如狼犬一样搜寻着,一个老头麻木地在街上走,然后被士兵一枪毙命,像一捆枯草摔倒。陆川拍出了真实的死亡,硬梆梆的,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死了就是死了,就像一件器物损坏了那样不容质疑。
  那场废墟上的阻击战,足以让中国的战争戏站到与好莱坞同一的起跑线上。那种迫近的质感与令人窒息的节奏,那种炮弹在身边炸响、子弹瞬间击中脑袋的真实感,都拍得很到位,既使拿到国际上去看,也不丢人。值得一说的是,不同于《集结号》启用韩国技术人员承包战争场面,《南京南京》是陆川和他的主创土法炼钢搞出来的,是纯粹的国货。
  陆川拍出那种战争的味儿,那种冷冽与残忍。这是一场大悲剧,任何透露着小资情调和欧巴桑倾向的煽情和感伤都会让这种沉痛蒙受羞辱。
  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数不胜数,最近最典型的当属陈可辛的《投名状》,在苏州杀降那一段,过度的煽情,让本来张力十足的悲剧变成了一场夸张的舞台剧,它的真实在那几位主角过于用力的脸部肌肉线条中损失殆尽,留下的是一个香港导演一相情愿的想像。过多的眼泪与挣扎,实际只是让深沉的感情速朽的方法。
  所幸《南京》掌握好了这种分寸,影片中大屠杀场景,陆川处理得极其冷静。几个日本人像游戏一样在地上跑圈,镜头下摇,地上露出的是几个人头,他们把人活埋了然后用脚在夯实地面。冲入医院的日本人向病床上的伤者开枪,一个头部被绷带固定的伤者死了仍保持着活着时的模样。在大面积的人像麦子一样沉默的倒下,这种无声比哀嚎遍野更可怖。
  克制与内心激情的反差赋予了影片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在陆川的强力压抑与引导之下变得更加滚烫。最美的与最丑的东西并置,温暖的一刻倾刻之间被最冷的死亡淹没。姜淑云,在连救六人之后被发现,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日本兵的污辱,她对角川说了“杀了我”,一声枪响,她飞扬起的发丝,让周边的整个世界显得更加肮脏。那个妓女,为救同胞自愿去当慰安妇,那支手圣洁得如同火种,但下一刻,她就成了扔在板车上被成堆拖走的一具裸体死尸。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把自己出城的机会给了另一个人,他洗清了自己的罪恶,然后被日本兵枪毙,一枪没死掉,军官上去非常职业地补了一枪。
  比较过火的部分在刘烨饰演的军官陆剑雄和一群士兵,他们在临死之前喊出的“中国不会亡”,却让影片一下子子泄了元阳,这种口号性的话确实很爽口,但他一下子冲淡了影片沉默里透出的肃杀气息,他们死亡所带来的复杂感受被引导到一种格式化的情感中。
  三
  如果说这部戏与中国之前抗日或者南京大屠杀电影真正不同的地方,那在于陆川抓住了战争荒谬的尾巴,战争不仅是个邪恶或者正义的概念,在这部戏里,它终于有了那种非人性无意义的灰色。
  影片开头,是陆剑雄和他的士兵手挽手组成人墙,想阻止溃逃的士兵出城,但势单力薄的他们很快就被冲散了,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是极强的战斗力,一些人被活活地踩死了,不是在战场上。
  这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关于战争的叙述,它还原了一场战败之后的真实境况,那就是混乱,恐惧,以及两者催生的惨剧。
  日本兵角川和山上他们在南京废墟里搜寻的那场戏,同样具有华语电影之前没有的品质。他们的无力与慌张不再是漫画似丑角似的夸张,那也是由血肉组成的躯体。当他们走进一个荒废的教堂时,那个看似无人教堂挤满了逃难的人,上千人如沙袋一样挤在屋里,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后来士兵慌乱之下朝柜子射击恫吓,又有几个人从里面摔出来,死了。战争的怪诞,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整部影片最好的是日本占领南京后举行的那场祭祀,招魂幡在南京城的废墟上飘动,鼓声响起,日本军人步调一致像木偶一样跳起呆板的舞蹈,角川,整个大屠杀的参与者、见证者、良心受遣责者,也随着舞动。一切是那么诡异,那么不自然。在这一刻,这群日本人变成了一个整体,他们面目无比清晰,又无比模糊,他们严肃而亢奋,但神态又不属于自己。这是关于疯狂与荒诞,绝望与诡异的精确化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3:03 | 只看该作者
《拉贝日记》打造中国版辛德勒 揭震撼史实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4秒前  网易娱乐  关注度 243
导  读

他是一名德国商人,同时也是一名纳粹党的成员。作为商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建立起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使超过25万的中国平民不至于饿死街头;作为德国纳粹党的成员,他却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下救出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


他是一名德国商人,同时也是一名纳粹党的成员。作为商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建立起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使超过25万的中国平民不至于饿死街头;作为德国纳粹党的成员,他却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下救出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
1938年2月,一份没有被泯灭的良知,促使他写信给阿道夫·希特勒呼吁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却因此而遭受不公,潦倒中凄然而逝。4月28日即将上映的战争史诗大片《拉贝日记》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
《拉贝日记》还原南京历史 还拉贝公正
尽管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不过相比于辛德勒事迹的广为流传,拉贝的义举并没有受到过应有的关注。也或许正因如此,当第一部以国际化视角客观还原拉贝、还原那段历史的电影《拉贝日记》面世时才会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响——由于正面反映了南京大屠杀史实,日本甚至禁止了该片的上映。
4月28日,这部被誉为“南京第一片”、“中国版辛德勒”的2000万美元巨制的战争史诗大片——《拉贝日记》将在中国观众面前揭开震撼的南京真相。
拉贝,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对中国,对南京数十万幸存的同胞到底都做过些什么,关乎我们对历史的客观、公正态度。
“拉贝安全区” 堪比“辛德勒名单”
1911年,拉贝进入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西门子分公司工作,并于1931年被任命为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经理。1937年,日本人攻入南京后,拉贝并没有离开南京,反而和其他几个同生活在南京的外国朋友一起,建立起一个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来保护被日军残害的中国老百姓。他因此而挽救了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在此期间,拉贝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
1938年2月,拉贝返回柏林。在他给阿道夫·希特勒写的信中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指正后,盖世太保将拉贝逮捕入狱。他们毁坏了他在大屠杀期间拍摄的影片和照片。战争结束后, 拉贝要脱离纳粹党的请求起初在英国被否决,但是基于他的人道主义行为,最后请求得到了批准。出于感激,中国政府每年都会支付他一部分养老金。1950年1月5日,饥寒交迫的拉贝在柏林去世。1997年,中国政府将拉贝的骨灰移至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从拉贝的经历中很容易看出,拉贝与辛德勒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国人;两人都是以商人的身份进行的各种人道主义援救并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在战争结束后,两人命运多舛,最终都在潦倒中去世……然而略有不同的是,辛德勒因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成为全世界犹太人感激的对象和二战中典型的民间英雄;然而,拉贝的事迹却迟迟没有一部影片去还原记录。
正如《纽约时报》称其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执导该片的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通过一本引人入胜的日记制作出了一部引人深思,感人至深的巨作。拉贝直到现在都深受中国人尊崇,却从没有人对他一生的勇气进行赞扬。
《拉贝日记》 德国人眼中的南京
由中德法合拍的电影《拉贝日记》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这本战时的日记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的连续不断、时刻发生的真实但令人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杀真相。据悉,《拉贝日记》是惟一一部受到中国政府及拉贝家族授权拍摄的影片——这在当今众多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电影中还是第一次。
该片此前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就曾被西方媒体盛赞其“感人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景象,以其动人心魄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而另据了解,影片全长将超过两个小时,画面表现真实,尤其是片中日军大规模空袭南京的战争场面更是令人震撼。
除了真实的还原历史,《拉贝日记》的主创阵容和2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堪称国际化大片水准,目前该片更是在素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劳拉奖评选中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重量级奖项的提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拉贝日记》是第一部以国际化视角,国际化主创团队客观还原拉贝,还原拉贝日记,还原那段历史的精良影片。
如果说《拉贝日记》这部电影是将某些历史细节化了,那么影片也是对拉贝这个人物的本质及1937年12月南京这场历史性恐怖事件的阐述——是一部感人至深、令人深思的影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4:0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南京!》:野心与矛盾之间http://www.insun.com.cn  jaingnai  发布于29分钟前  互联网  关注度 58
导  读

《南京!南京》的黑白影像是它震撼的源泉,灰暗的天空,完全写实的细节,屠杀的血腥场景,特别是对慰安妇的描写,让这部电影有了超越《屠城血证》《南京1937》的影像效果,在对历史的还原上,《南京!南京》做得很优秀,把日本战争机器的残暴、无人性暴露得很彻底。


  《南京!南京》是陆川的野心之作,也是一言难尽的一部作品,既动人魂魄,也引人诘问,在野心与矛盾之间摇摆翻覆。看之前,对这段民族痛史,我抱持“准备挨一针”的心态。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惨绝人寰屠城故事,国人其实早就从无数文字、影像中深切感知,我知道自己再看就是“挨针”,必会痛,但期待陆川设计的角度,想知道他会把痛苦从何处注入,又何时蔓延开来。两个多小时之内,我感觉到痛苦的蔓延,但穴位好像并不是我预想的。也就是说,这一针让我还感受到除痛之外的一些东西,它让我思绪有些乱。
  《南京!南京》的黑白影像是它震撼的源泉,灰暗的天空,完全写实的细节,屠杀的血腥场景,特别是对慰安妇的描写,让这部电影有了超越《屠城血证》《南京1937》的影像效果,在对历史的还原上,《南京!南京》做得很优秀,把日本战争机器的残暴、无人性暴露得很彻底。要说以前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简单、粗暴,仍是根植于意识的桎梏,比如日本军人脸谱化,不太敢深入触及“慰安妇”话题等等,《南京!南京》在这些方面都有突破,比较客观地还原了历史,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在细节捕捉,人物造型,服饰,道具,语言等方面,《南京!南京!》都很精心,纪实风格基本统一。故事情节的发展演进也有史可据,不突兀不矫情不造作,前后衔接得比较自然。
  但是很多人在《南京!南京!》里依然只感受到中国人的“窝囊”与“无力”,这种“窝囊”感其实是陆川试图在影片里颠覆的,他用了以陆健雄、小豆子为代表的抵抗军作“自我挽救”的代表,并试图消弭“拉贝是唯一拯救者”的“偏门”舆论,不过这种颠覆力度有限,难以给观众持续、深刻印象,压倒一切的还是侵略者的嚣张。《南京!南京》虽然在技术、观念环节有进步,但在表现国民党军抵抗方面分量还嫌轻,1:9,抵抗是很小一部分,导致全片的震撼路向跟过去基本同质。描写了,仅是点缀,这或许便是历史真相,但军人的精气神对比,让人痛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虽哀其不幸,亦怒其不争。我可以作以下大胆设想,如果抵抗军在被俘后的反抗更剧烈,更壮烈,军人与平民在面对暴力时的极端反差应对,将使观众的观感跟前面几部明显区隔开,这会增强《南京!南京》感染力,抬高观众印象分。
  全片以日本士兵角川为主叙事角度以及最后十几分钟的戏,是《南京!南京》最大争议之处。坦白说,我支持陆川的尝试,也钦佩他的勇气,他试图站在一个尽可能中立的角度看待这场屠杀。但矛盾在于陆川大胆采用的这种跨文化“互释”(即站在异质文化立场进行客观阐释),面对的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这两种貌似接近内核却差别巨大的对象。方式合适,对象不合适。换言之,中国导演陆川站在日本某个厌战个体的角度进行阐释,其实永远也接触不到日本文化的本质。同理,片尾的日本式祭祀乃至角川开枪自尽也并不能合理解释日军残暴的来由,反因陌生而突兀。
  二战以降中日文化间的难于互释,其实在世界上能找到另两个样本,即当年的犹太文化和德意志文化,现在的阿拉伯文化和犹太文化。陆川的这种角度转换,设身处地甚至处心积虑的解画,决不可能打穿中日之间那一堵又高又厚的墙,甚至可能因子弹“反弹”自伤。中国跟越南、韩国可以“互释”,尽管也发生过战争,但毕竟晚近都被奴役被侵略,有共同语言,中日之间的强行“互释”会因落差巨大而显得不伦不类。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一直觉得战争的残暴跟民族性无本质联系,大和民族的那些让人罄竹难书的恶行,好几百年前铁木真们也曾干过,把民族图腾符号化显得吊诡,把这些比较量化也并无意义。
  《南京!南京!》在这样追求享乐跟物质的时代,还是值得所有中国人发自内心尊敬。这一长段黑白影像,凝聚了那么多台前幕后人员的心血,因此,我并不想通过这篇小文来引导大家陷入跟我一样的复杂思绪中。看惯了彩色照片的斑斓,花两个多小时沉浸在那段不该忘却的痛史里,是每个国人该上的一课,何况,这些斑驳的胶片是那么地来之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南京!南京!》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http://www.insun.com.cn  jaingnai  发布于2周前  本站原创  关注度 156
导  读

《南京!南京!》中大量的象征性构图及人物正面特写,可谓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影片中最为优秀的!目前放出的剧照,一律黑白对比,极具视觉冲击。

  《南京!南京!》的拍摄总算落下了帷幕,也开了好几场试映会,反响颇为热烈。作为第一次执导投资高达一个亿,题材如此沉重的大制作的导演,陆川显得极为自信“品质好的孩子能走得比想象中的远”。
  《南京!南京!》中大量的象征性构图及人物正面特写,可谓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影片中最为优秀的!目前放出的剧照,一律黑白对比,极具视觉冲击。
  我们痛恨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却绝不能忘却。唯有忆苦才能思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09-4-18 10:16:4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南京!》:清晰了历史中的中国人http://www.insun.com.cn  cyousen  发布于5小时前  南方都市报  关注度 30
导  读

陆川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过去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没有中国人,而他要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抵抗。说当时的南京是一个抵抗之城有些简单化。但我非常认同他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想法。


  
    《南京!南京!》片名挺怪的,让人担心内容会简单化,所以我此前对陆川这个新作没什么期待。最近看了他一些访谈,觉得他在对待这个历史事件上颇有见解,假如电影拍得真的像说的那么好,甚至比说的还好,那一定很有价值。
  陆川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过去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没有中国人,而他要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抵抗。说当时的南京是一个抵抗之城有些简单化。但我非常认同他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想法。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痛的历史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是罪恶的战争,受难者是不幸的中国人尤其是当时的南京人。那是一个生动的城市,有无数鲜活的生命,并不为成为历史符号而生存。但在此前的影片中,他们多少都有些被符号化。当事者被尽可能地缩小了,通过这个符号所要强调的观念被不恰当地放大了。
  我猜想陆川说的主要是美国导演朗恩·乔瑟夫拍的《南京梦魇》。那部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了若干外国人在那场悲剧中的人道主义援助,应该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影片,强调了西方人观念中的普世人道关怀,对当下中国人很有启迪意义。其中一个救助过很多中国人的德国人说:“我恨日本人吗?不,我恨他们的政策和对待中国人的方式。如果有机会,我也会那样帮助日本人。”影片中也反省了中国人被日本人在观念中非人化以及日本人自己的异化问题,比如讲到1937年12月的一天,日本士兵给中国孩子发糖,旁边就有强奸妇女的事情发生,发糖者竟视若无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人。让人很有些不舒服地想,被屠杀的中国人是否成了人道主义观念展示的道具?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记录历史的角度,或是由于外国人的资源所限的话,那么在此前一些电影中,尽管有无数中国人,但角色都是非常观念化的,等于取消了历史中的个体形象。这比《南京梦魇》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而且我们不一定能觉察到。更不要说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宣传片了,即便是1995年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力图加入温暖的人性,但过分强调中国人的国际主义友谊了。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拍摄,整个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电影中,我们都看不到历史中的人。30年前的电影让我以为那时的中国人不是红军战士,就是叛徒汉奸。现在的情况改变了,但个个都是谷子地了。电视剧更是商业化地包装历史,完全按观念演绎战争。这种观念可能不同于以往,但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中国人的形象再一次模糊了。
  怎样再现日本人的侵略和中国人的抵抗?陆川说,他不是用民族主义的方式来展现,而用更高的的价值观来重新反思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要拍出日本人的人性变异,估计相对容易一些。不幸的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仍然难以想象那些画面,所以对影片充满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09-5-1 05:50:2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类电影,提供给喜欢音乐又喜欢电影的朋友!

01-翠堤春晓
02-她比烟花寂寞(狂恋大提琴)
03-钢琴课
04-海上钢琴师
05-和你在一起
06-莫扎特传
07-复制贝多芬
08-绝代妖姬
09-音乐之声
10-红色小提琴
11-翻乐谱的女孩(琴谜变奏曲)
12-放牛班的春天
13-闪亮的风采(Shine)
14-钢琴师
15-歌剧魅影
16-弦动我心
17-生命因你而动听(霍兰先生的乐章)
18-黑暗中的舞者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327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09-5-1 05:51:32 | 只看该作者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描述: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英文名:Mr. Holland's Opus
中文译名:霍兰先生的乐章 /霍兰德先生的乐章 / 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981157-141487778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09-5-1 05:55:3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影片《霍兰德先生的乐章》(春风化雨1996/霍兰先生的乐章/生命因你而动听Mr. Holland's Opus) ,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赞颂教师职业的影片,片中男主角理查德·德莱弗斯的出色演出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里面有一段师生恋,很美好的一段,最后这段恋情的结局很现实,而且让人感动。  

  【剧情】格伦·霍兰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曾梦想要创作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但生活改变了他的道路,他在肯尼迪极不情愿地做着一名音乐教师。但后来,霍兰先生渐渐地有了改变。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灌输给了学生们,与学生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热爱。他开始成为一名学生们热爱和尊敬的教师。  

  然而霍兰先生又面临着生活的新挑战。他的孩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的弱听,而学校又因为财政困难宣布取消了音乐课,他不得不放弃从事了多年的职业。然而霍兰先生仍然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霍兰先生不由得感叹万分,其实,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上的一个音符。他们一起构成了“霍兰先生的乐章”,而这一乐章也正是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  

  【影评】《霍兰先生的乐章》创作初衷即是表达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但影片没有采用正面的赞美,而是采用了一个有意栽花无心插柳式的故事,表现了教师职业的强大磁场,最后才将教师事业的伟大和人们对他们的敬意突出到了前台,这样也使得人物的心理历程也显得真实可信,并且整个故事感人至深。  

  影片在表现教师职业的同时,作者也试图诠释人生的真谛,在这个时代,像霍兰先生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少见,影片在霍兰先生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过程中设置了种种坎坷,使得故事充满曲折和可视性。  

  影片中的音乐教师霍兰先生由美国知名演员理查德·德莱弗斯扮演。他的表演年龄跨度很大,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直演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表现得十分出色,尤其是到了老年,将一位步态蹒跚,性格执拗又充满责任感的老人表演得丝丝入扣,让人不由得不相信这是一名真正的老教师,理查德·德莱弗斯的出色演出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09-5-1 05:57:26 | 只看该作者
[视频]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兴化语文网 搜集发布
http://www.xhyww.com

2008年9月




【影片信息】

    英文名:Mr. Holland's Opus
    中文译名:霍兰(德)先生的乐章 / 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
  导演:斯蒂芬·赫瑞克
  主演:理查德·德莱弗斯 格莱恩·亨德利 威廉·梅西 奥林匹·杜卡基斯 巴萨扎·盖提
  类型:剧情 音乐
  上映:1996年01月18日
  地区:美国  


【剧情简介】

   格伦-霍兰德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曾梦想要创作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在音乐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生活改变了他的道路,使他的梦想落空,渐渐地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霍兰德极不情愿地在肯尼迪做了一名音乐教师。起初,他并不安于教学工作,也惹来了学生们的种种非议。但后来,霍兰德先生渐渐地有了改变。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灌输给了学生们,并且引导他们的想象力,与学生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热爱。他教授的范围包括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各个领域。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霍兰德先生告诉他的学生们,音乐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音乐在你的脑中,在你的指尖上,在你的心中。他开始成为一名学生们热爱和尊敬的教师。他的成就得到了朋友和同事的肯定。

  多年过去了,霍兰德先生已经从一位对自己梦想耿耿于怀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一个热爱和鼓舞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行为, 影响了几百个学生的一生。 岁月流逝中,霍兰德先生突然意识到,他曾帮助和教育过的学生们才是他最大的成功。但在此时,霍兰德先生却面临着生活的新挑战。他的孩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的弱听,而学校又因为财政困难宣布取消了音乐课,他不得不放弃从事了多年的职业。然而霍兰德先生仍然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几十年过去了, 回首往事, 霍兰德先生不由得感叹万分。

  其实,霍兰德先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上的一个音符。他们一起构成了"霍兰大先生的乐章",而这一乐章也正是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因为它是献给从事最高尚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事业的人的,这是一部纪念伟大教师的乐章。

    (图文来源:CCTV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09-5-1 06:01:20 | 只看该作者
[视频]电影《心灵捕手》
兴化语文网 搜集发布
http://www.xhyww.com
2008年9月

【影片信息】
    中文译名:心灵捕手/骄阳似我
    1997年美国米拉麦克斯公司出品
  类型:剧情
  片长:126分钟
  导演:格斯-范桑 GusVanSant
  主演:马特-戴蒙 MattDamon  罗宾-威廉斯 RobinWilliams  本-阿弗莱克 BenAffleck




【剧情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麦特戴蒙饰)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杭特,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转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反被威尔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罗宾威廉斯饰),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轻人。到底最后他能不能打开心胸拥抱生命?会不会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抛诸脑后?

    (图文来源:新浪娱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09-5-1 06:02:37 | 只看该作者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09-5-1 10:21:2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惠子姐姐推荐的电影,很好,收藏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