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书院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2-22 02:4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书院重归大众视野。在各方推动下,贵州阳明精舍、山东万松浦书院和尼山圣源书院、陕西白鹿书院、天津北洋书院等纷纷营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书院将迎来又一轮复兴,千余年一路走来的书院应以何种姿态在当下复苏,我们又应如何估计书院未来的发展?记者日前采访了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及著名作家、万松浦书院前院长张炜。
书院在历史上曾几起几落
  记者: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将书院改制为学堂和学校,到近年来各地重建书院,在这期间书院经历了哪几次复兴?   邓洪波:书院改制甫二十年,有识之士如蔡元培、胡适及毛泽东等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进而发起了20世纪第一次书院研究和书院实践运动。这次运动在抗日救亡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高潮,新创了张学良的萃升书院,梁漱溟、熊十力的勉仁书院,黄绍竑的天目书院,张君劢的学海书院等一批复兴民族文化的学术教育组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岳麓、白鹿洞等古代著名书院修复并开展活动,以及梁漱溟、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先生等创建中国文化书院,书院研究和实践活动再次复兴。   记者:较之以往,我们怎么看待当前各地重建书院的举动?   牟钟鉴:可以说各地书院建设是当前“国学热”的组成部分。书院是弘扬国学的一种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进一步说,书院能够使国学不停留在一阵风式的暂时热度上,而为持久的研究、传承、弘扬搭建坚实平台。在培育国学人才、养成健全人格、改善社会风尚、传布民族文化上下工夫,它必将得到社会认可,而有光明前途。从深层说,国学的活跃,书院的兴起,都是中华文化复兴和重建的表现。   邓洪波:我认为当前书院重建至少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传统书院以多种形式与名目复活并参与现代文化教育活动;二是书院营建者和主持者的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   记者:作为书院史专家,请您介绍一下古代书院对于传统文化建设的意义,其中有哪些精神资源值得当代汲取?   邓洪波: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部门,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至清,经过1200余年发展,书院得以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至少有7000所之多。它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对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它又传到朝鲜、日本、意大利等地,推动了中华文明传播和当地文化发展。近代以来,因为新学、西学的加盟,它又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1901年光绪皇帝的一纸诏令,将全国书院改为大、中、小三级学堂,更使它由古代迈向近现代,得以贯通中国文化教育的血脉。   作为古代精神资源的宝库,书院可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很多经验。约略而言,学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担当这三点尤其值得重视。学术创新既是书院的精神内核,也是书院千年不衰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而文化传承和社会担当使得学术创新同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视野,它们可以保证学术创新在兼顾传统和现代的正确轨道上进行。 如何建设当代书院   记者: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那么,对于当代书院来讲,应如何融入当下并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邓洪波:据保守估计,以各种名目活跃于今日中国的书院,当有五六百所之多。这些书院大多为古代延续至今,少数为今人新建。在我看来,今日书院和以往书院在体制和理念上并无根本不同,仍然是亦官亦私、在体制内外之间进行运营,仍然在为民族文化的积累、研究、创造、传播而努力,所不同的是时代特色。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勇敢面对社会问题和理论挑战,以全球化视野重建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伦常行为规范,是当代书院应该担负的时代使命。   牟钟鉴: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为当代书院建设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和舞台。当代书院既要继承古代书院传统,又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要“返本开新”和“综合创新”:一方面要接续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纳各家学说和各种文明成果,尊重文化他者。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书院如何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接?   牟钟鉴:第一,要把国学的资源转化为提高国民素质、健全人格品性的活教材,在扭转当今功利社会重物轻人、重利轻义的风气方面发挥作用;第二,把书院建成文明对话的平台,推动儒、佛、道、伊、基之间的对话,各界人士之间的对话,中外文明之间的对话,推动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第三,吸引各界人士包括企业界人士到书院参加培训,吸引国内外青少年学子到书院游学,使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快地走向世界。为此,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安排、方式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运用上不断开拓创新,使书院富于时代气息,保持生命活力。 当代书院可自立于高校之林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各地新建书院的生存状态。在目前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书院的存在有何必要?   邓洪波:和古代书院一样,当代书院的生存状态也各不相同。以蒋庆阳明精舍为代表的一类书院,根植社会、依托民间,基本运行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以陈忠实白鹿书院为代表的一类书院,依托民办高校运作,与主流教育体制保持一定距离;而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正统自居于湖南大学,拥有学位授予权,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内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凡此种种,足可以表明,当代书院完全可以自立于现代高校之林,并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多样性增添光彩。   张炜:我要说的是,现在大学培养的有用之材很多,但是成批制造出来的,所以从个性化教育这个角度来看,也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应允许社会上一些别致的、个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存在。传统民间书院对官学是一种补充,现在也应如此。   记者:能否结合刚成立的尼山圣源书院办院效果谈一下。   牟钟鉴:在山东泗水创办的尼山圣源书院正式成立才两个月,已经产生了比预期更大的影响,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尤为可贵的是,由于在当地成功地开办了国学干部训练班,书院在泗水县已经家喻户晓,正在有力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书院在当地起到的作用是普通学校所无法替代的。 只要方向对,慢一点更好   记者:当代书院建设几无前人经验可供参考,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创办尼山圣源书院过程中,您有何心得?   牟钟鉴:我认为要办好书院,首先要有一支志同道合、有事业心、有学术造诣的学者队伍,愿意为书院做奉献;要取得书院所在地区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愿意为书院提供帮助,又能尊重学者、尊重书院的独立性;要造福于当地,使当地人把书院看作自己的事业。   记者:在五年前万松浦书院建立之初,时任院长的您便表达了对其前景的担忧,“书院立起易,千百年后仍立则大不易”。要使书院保持长久生命力最难的是什么?   张炜:书院建设不是盖几座楼找几个人,再取个名字买几本书放上就成了书院的。书院在品质上要求很严格,坚持和维护它的纯正品质,这是最难的。我们既要承续传统,又不可强为,一切要量力而行,既要有所发挥又要坚守根本。在书院建设上不要有虚荣心,也不要怕别人说什么。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性工作,添砖加瓦而已,发出太大的宏愿,反而并不可信。我想,对于当代书院建设来说,只要方向对,慢一点更好。   记者:您对当代书院的未来发展作何估计?   牟钟鉴:毋庸置疑,我国今天和未来的教育要以体制化的国民学校教育为主;书院作为有益补充,其好处是不必受现有教育体制在招生、学制、专业等方面的限制,自由度较大;尤其是它可以弥补当前体制内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比重较小的不足。弘扬中华文化有多种方式,书院是历史上较为成功的一种传承方式,在今后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持久的作用,比例会逐渐增加,这当然要以办得好为前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