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水清鱼读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双相?我的女儿我的痛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09-5-10 22:14:3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寻找自我的心灵旅程——<移魂女郎>主人公的成长心理分析>:
一."有时候,待在一个地方好难"
       主人公生长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混乱,到处是疯狂的人们.面对各种价值观和目标,虽然她曾经想尝试,但其思考和探索的进程却十分缓慢,并且屡屡受挫.父母的失望和老师的责难,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种种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的情况使之出现了持久,病态的同一性危机,她自尊心受挫,道德推理无法趋向成熟,对于自己原本要承担的生活责任感到困难厌烦,长久都找不到或者说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她放弃了继续思考和探索,开始在不同的选择间摇晃,这种不稳定性渐渐渗入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她的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和行为表现.
        她无法真正集中注意力,许多回忆和遐想回时不时打断即时的思路,仿佛置身别处,跨时空地与他人或他物发生交往,并认定她个人这种思维上的交叉来自现实中时空的交叉.所以她可以说着自己的手没有骨头,但在被问及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时,却回答那时骨头又回来了,因为"时空是错乱的 ".
       在抢救中,当问及为什么要自杀时,她回答说:"有时候,要待在同一个地方好难."遥遥晃晃的生活,充满着不稳定,而自己却无法控制,不知道应该如何,又如何才能达到.虽然她的初衷是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为了抛弃一切阻碍她的东西,但是她的行为表现则已经表示她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了.而要根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却需要苏珊娜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对她来说,进入医院并不是一个良方,但这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给予了她一个重新生活的契机,然而同时也面临着沉沦或者重的考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09-5-10 22:16:15 | 只看该作者
二."这就是我"
苏珊娜在医院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室友乔琪娜是幻想性谎言癖患者;一直受着欺骗的戴西有着严重的恋父情结,她爱着自己的父亲且与他发生关系而被送进疗养院;珍妮患有神经性厌食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莉萨,病友们的"领袖",是一名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
        在莉萨带领下,她们在医生办公室里透看了各自的病历. 苏珊娜第一次正视这样一个自己,由医生诊断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我形象,人际关系和心情极不稳定,目标不明确,对有自我毁灭倾向的活动有无法克制的冲动,如放纵性爱,常出现乖张和悲观的倾向."对此,她轻描淡写地评论了依据"这就是我".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自我概念的苏珊娜面对医生的诊断表示了赞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09-5-10 22:17:04 | 只看该作者
三."我很矛盾,这是我最喜欢的字眼"
在与维柯大夫的面谈中,苏珊娜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很矛盾,这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字眼",当维柯大夫问她这个词的意思时,她大声强调了她不在乎.
       "恰巧相反,你心中充满强烈的矛盾,这个字的字根就是'两者都是'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你夹在两种情绪间,左右为难."维柯大夫的话就像是醍醐灌顶,让一向对面谈心不在焉的苏珊娜开始思考:是走还是留;是要理智还是要疯狂;是遵循唯一离开这里的出路,痛苦的改变自己,忍受不满和自己随时喷泻而出的情绪,适应外面哪个有虚假,有欺骗的真实世界,自己一直鄙夷的父母一样,还是什么都不做,继续恣肆无忌的甚或在这个没有约束的不现实的空间随心所欲,像自己喜欢的莉萨这样?
       如同电视中不断放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疑惑的时代"一样,苏珊娜原来的天平又开始摇晃了,但她还是不情愿去面对,失去莉萨的苏珊娜整日蜷缩在床上,不愿动弹,薇尔护士抱着她,扔进了浴缸中.在苏珊娜的咆哮中,薇尔的当头棒喝一阵阵敲击着她的心"要出来就要自己想办法","你不疯","你是个懒惰,任性的小女孩""你在逼疯你自己","你在自毁前程"......对于BPD患者来说,在心理动力学派的咨询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矛盾呈现出来,带入到意识层面,解释给他们听,这有点像迫选题,但如果他们愿意作出选择的尝试,那么他们很可能离成功不员了.对苏珊娜来说应该选择的是学会"治愈"自己,学会面对自己和他人,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慢慢成长,虽然成长注定是要经理阵痛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09-5-10 22:17:39 | 只看该作者
四."也许外面的人各个满嘴谎言,也许整个世界都愚昧无知,但我宁愿身在其中,也不愿和你一起在这里"
         莉萨带着苏珊娜逃离疗养院,来到戴西家,看到戴西简单而舒适的生活,满怀嫉妒和破坏心理的莉萨不遗余力地用血淋淋而赤裸的现实来刺激戴西,结果第二天早上担心的苏珊娜发现了戴西的尸体.
        回到疗养院,苏珊娜充满了自责,经历过自杀的她能深切地体会她的痛苦."我知道那种一心想死的感觉,我知道那种连微笑都会心痛的感觉;知道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知道那种想要杀死心魔,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她第一次向薇尔护士坦诚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她苦苦思索,探询但是没有结果,结果自己的内心反而为这种探索而苦,怀抱着痛苦的苏珊娜旧如深陷泥淖,往上努力却越陷越深,结果陷入一片混沌.虽然她想要真实,但真实不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合理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经理了戴西的死苏珊娜终于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她开始棉队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她积极配合治疗,与治疗师良好互动,倾吐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纳了薇尔的建议,开始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各种想法,整理自己的思绪,面对并且接纳自我.
这个时候,莉萨再次被扭送回来了。看到即将出院的苏珊娜,感觉被背叛的莉萨偷走了苏珊娜的日记,在漆黑的地下室大声追逐着。这场地下室的追逐让人一度有窒息的感觉,破选的苏珊娜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面对莉萨的质问,找到答案的苏珊大声地说出了对莉萨的感觉,“因为你早就已经死了,莉萨,你的心早已冷了,这就是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来。你并不自由,你只有回到这里,才觉得你自己是活着的”。这就是莉萨一直所谓的自由和真实,它们像一把把利剑刺向她。此时的苏珊娜对于自我、世界、人际关系终于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想法,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要怎样去追求,虽然她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性,但是她已经从同一性混乱中走出,进入到同一性延迟的阶段,而这也解决了她不少边缘性症状的症结。对她来说这是一个重大道德进步,所以她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斩钉截铁地说出自己的选择,“也许外面的人各自满嘴谎言,也许整个世界都愚昧无知,但我宁愿身在其中,也不愿和你一起在这里”。
    适应是心理治疗的永恒主题,而成长就是学会接受新的成人世界的规则,相互妥协,是最耐人寻味的适应过程。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迷茫,就像苏珊娜。好在治疗师马文医师、维柯大夫和薇尔护士能适当地包容苏珊娜的愤怒与不安情绪,而后给于面质、澄清和解释,对于她惯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在包容倾听下给于解释达到治疗的效果。在药物治疗上,如果抑郁或焦虑达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辅佐。当然,对于有BPD倾向的青少年借由生活经验与人际关系的体验来探索,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根本的自我改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09-5-10 22:19:3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摘自《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09-5-18 17:37: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东北小伙的关注!!!
但是好像不敢把<移魂女郎>推荐给女儿看,主要是怕她吸收其中不良的一面。
多次听孩子跟我说过,她是很喜欢这类心理片的,往往同学或旁边的大人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了,而她却能津津有味地看到结束,并且非常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09-5-20 16:45:0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推荐您看这部电影呀.一般病人病期比较脆弱,确实需要远离一些暴力,惊恐类的极端刺激.我就有受到消极影响的经验.
     您的故事很感人,也让我了解些家长的所思所想,说感谢,您太客气了!我正在读大二,与您女儿同为07级大学生.患病后,家庭需要经历一段阴暗的时间,我能理解你,但一定会过去的,没什么。我是高三时发病,诊断为重度抑郁,轻躁狂,经过住院治疗后复读高三,来到现在的学校。若介绍经验,也说不出什么,就是在家人陪伴下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的家人足够坚强,无论何时都给予最有力的支持,我则从未向他们隐瞒事情。
   患病后,一点感到很重要,尽量培养对病症的自知。就是要分清对哪些人的态度,每天每年的哪些时间,那些情境下的行为是距离大家较远的。刚刚接受治疗时,陷入症状中,很难明白自己正在干扰他人,或是伤害自己。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就会明白当初的不正常。培养区别症状的能力,发现正处在其中时,多多控制,病情会一次次变弱,可以改观。建议你与医生探讨,总结您女儿症状,帮助她自己去认识,相信她会康复起来!
    在师专学校不难找到《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这本书,推荐你看其中对电影《移魂女郎》的分析。那篇专业心理学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病因,治疗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09-5-21 15:55:39 | 只看该作者
东北小伙你跟我女儿是同龄人,太好了!原来在遥远的地方也有一个跟我同样遭遇的家庭。
真的非常感谢你的热心推荐!
女儿在她爸爸那里,周末才回来。她爸爸近期工作特别忙,还要被孩子牵制很多的精力,他太累了,我也于心不安。这次他父女俩去医院咨询,医生破天荒专门跟他俩当面谈了半个小时。大意是医生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偏高了,管理也不够宽松,所以要我们多放手一些。这与近期孩子跟她爸爸的冲突多一些有关吧,因为她爸爸对孩子抽烟很反感,觉得孩子生活态度总是不积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09-5-21 16:05:52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还想跟你探讨个问题。
下半年孩子应该去复学了,她跟你一样上大二,因为休学所以要比你晚一年了。我和她爸爸为要不要去伴读的问题颇费脑筋,说实话,我们实在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去上学,生怕再出现反复,所以尽管我们工作上都难以克服,但我还是下决心放弃,丢下工作请长假去租房子陪读,虽然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跟孩子谈过几次,她都坚决反对我们这样做,她说她肯定能行,怪我们为什么老这么不放心她,她也嫌跟我们在一起她不自由。
要是她真能独立去上学,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依你所见,我们能让女儿单独上学去吗?(医生也认为我们给孩子的条件太过优越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9-5-21 16:07:5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做梦都想看到她能顺利复学呢!
可是一想到她万一再发病,再需要入院、休学,那可怎么好呢?想都不敢想!
想听听你的看法,你吗?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09-5-21 20:31:14 | 只看该作者
这真是个非常重要而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实话讲我从未认真考虑过,也没什么成熟的意见。不过我知道无论多么严重的精神障碍,即使是被称为精神癌症的分裂症,在症状缓解之后再回到社会也是没有问题的,回到刺激少得多的学校更没有问题。不必为你的女儿担心,她的未来非常宽广。我们都很年轻嘛!
   陪读与不陪读各有利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防止复发。书上讲,精神障碍复发的次数越多,恢复至常态需要的时间越长,(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增加)。有的书上讲,精神分裂第一次复发需服药3-5年,第二次复发后则需终身服药。不陪读,有丰富的环境培养自己,有利于快速地接近像健康人一样生活;陪读,家人陪伴下,遇到难以承受的情况能及时得到支持,不至于出现严重情况。你能做到陪读而让女儿更多接触同学,增加同龄人的积极影响,减少您迁就的影响;不陪读而能及时处理她遇到特殊情况的情景,固然最好。还需依你女儿的能承受的刺激程度而定。你的叙述中,似乎她对学习,交往,没有多少困难,只是自制少些,容易放纵,也可能易与同学发生冲突。我在大学母亲没有陪读,虽然家人一直考虑这事。现在学习,交往达到同学的中间水平不是问题。开始时逻辑不连贯,想东想西,不能学习,接触人常去退缩,现在都有很大缓解,就是一步步走来,没什么窍门。每位患者开始都差不多。
    您的女儿在吸烟,看来她的生活一直很自由,父母的约束不多。精神障碍忌讳顺应着症状去做事。患病后,您与丈夫怕是更对女儿百依百顺吧?当然,可以理解。可是,病情缓解后,我们需要更多忍受范围之内的刺激,而不是迁就。   
    推荐电影《飞跃疯人院》,讲述一群本已康复的病人却不敢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其中一位勇敢的走出精神病院的故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09-5-22 19:27:37 | 只看该作者
送给您的意见:
1.警惕劳累过度而病倒。“她爸爸近期工作特别忙,还要被孩子牵制很多的精力,他太累了”。病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父母的精神付出是巨大的,我们需要父母长期的支持,他们身体健康是基本前提。我爸爸在我发病两年后病倒,我生病带给他的长时间的精神疲劳是病倒的根本原因。
2.在大学,感情困扰对病情影响巨大。恋爱时需要指导。我曾因为喜欢同班女孩而打算放弃服药,放弃治疗。
3.看看上面的文章。这是我能找到的认为最有效的资料了。向您诉苦一下,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我打字不快,好累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9-5-22 20:22:37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你的回复,谢谢你为我们全家所做的一切!
今天是周末,孩子一个人回来了,她爸爸今晚要在学校加班,赶材料。提到电影《移魂女郎》,她说她知道是一部心理片,早在初中时她就看过了,她说她的同学看不懂,但她看得懂,还积极地答应我马上陪我在网上看呢。
说起来真是纳闷,她平时看上去并无什么异常,见过她的大人都说她开朗,是一枚开心果,怎么就患上这种病了?不觉得像个病孩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09-5-22 20:27:33 | 只看该作者
“她平时看上去并无什么异常”
医生会帮助你解决这个疑问的。心理方面的异常有时潜伏得很隐蔽。本版的版主是名医院医生,他一定可以解释清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09-5-22 20:30:56 | 只看该作者
前面心里学者总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病因时,认为“种种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的情况使之出现了持久,病态的同一性危机”,不知您女儿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