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孔子的爱情观——从《关雎》原始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8 05: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的爱情观  
——从《关雎》原始谈起



要:本文循着人性释放和张扬的线索,通过男女双方从偶遇、相识、交往、相知、恋爱、热恋以至谈婚论嫁过程中所引发的生理、心理、情感及行为交互衍变规律的实证分析,验证并揭示了《关雎》中困扰国人千百年的诸多疑难以及整首诗所表达的真实内涵及其寓意,得出了研究《诗》三百本义必须立足于释放人之本性、回归真实生活、细心体悟周遭、透彻文字张力和立足人文陶冶才能体悟和精准把握人性之真善美、人性之辉煌和人性之道的方法,初步界定了《诗》三百是一部集“恋爱指南”、“婚姻生活手册”、“性学普及报告”……于一体的诗歌总集,并深入阐述了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爱情婚姻观。

关键词:人性;方法论;爱情观


流传久远,影响至深且大,最富盛名,被公认为“国风”之始,《诗》三百之冠,文、义、声、情俱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千百年来却因未解而呈现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美“后妃之德”耶?因情制礼耶?爱情诗、赞美诗耶?举贤诗、讽刺诗耶?抢婚背景下贵族婚姻的教育诗耶?反映贵族阶层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耶?祝贺新婚的歌耶?抑或描述男子的单恋情歌耶?……真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奇特之处:尽管说不清楚,但其魅力居然也还历久弥新。所以,要通晓看似晦涩难懂之《诗》三百甚或孔子思想,就这首《关雎》的典型意义而言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

那么,理解整首诗的切入点为何?优美辞章背后的承载物究竟是什么?其艺术魅力恒久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本文将试着跳出那些林林总总的观点,不再一味纠缠于那些浩瀚无当的考据与训诂,直接实证以拨开表象,寻求隐匿其间经过凝炼升华的生命体验,进而辟出一条理解《关雎》以至艰涩难懂之《诗》三百本义的有效路径。

《关雎》凡五章,每章四句。为叙述方便摘抄全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众所周知,素来以物起兴的《诗》三百,其多数诗歌的起兴句是困惑、妨碍后世解读时的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突出瓶颈,使得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沉湎、困惑、迷惘其间。那么上面诗中首句的雎鸠即鱼/鸬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性内涵呢。通过近当代以来的不断深入研究: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开创性地把鱼连及食鱼的鸟作出男女求爱隐语的解[1]其后,孙作云在《诗经恋歌发微》中,提出了《关雎》以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的观点[2];再后,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论》认为鸟与鱼分别象征男女两性,雎鸠在河洲求鱼,乃是君子执着求爱的象征[3] [4]……看来,问题的答案渐渐有了些许眉目


接下来,试着轻轻挑破那层窗户纸:

首先,鱼鹰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渭水、黄淮、江汉流域一带甚至于今都是一个及其普通和普遍的水鸟3000前的那个年代即便有渔网,其材质和牢固程度几乎也不具备现今渔网的品质,因而利用驯养的鱼鹰进行捕鱼就成为非常现实而高效的一种选择。作为民歌,远古先民们浪漫到舍近求远去找什么虚无的爱情鸟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真的认定是什么爱情鸟的话,那鸳鸯、凤凰之类倒真的应该成为首选


其次,在古人性观念中,鱼的外形是女阴崇拜的象征,鱼的多子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至今在有些文学作品比如肖复兴的《八大胡同捌章》或坊间或中医里都有把女阴称作“鱼口”的说法。另外,众多鸟衔鱼或鸟啄鱼[5]出土文物或绘画,一方面验证了鸟作为男根崇拜的象征;另一方面也确证了鸟衔鱼代表着男根和女阴也即男女之间的交合。如果理解仅仅停留于此的话,那么以鱼鹰捕鱼起兴的真实用意依然如雾里看花而不得要领。这里的关键,也即以此物来起兴的最根本原因源于不管是出于求生存、活下去、物种繁衍传承的本能诉求,还是像问猫为什么天生就捉老鼠这样几乎没答案的自然现象一样,鱼鹰捕鱼几乎是勿庸置疑、天经地义之事。对比之下,除了具备能动性的特有思维之外,人和动物并无本质差别,那么“食色性也”的男女之事就再自然不过了。基于这种考虑,选择常见的,有点黑不溜秋,一点也不光鲜的鱼鹰之捕鱼来表现那层特殊的寓意,显然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其三,仔细观察鱼鹰捕鱼前的动作,下水前的鱼鹰一般都会发出“关关”的鸣叫,捕到鱼之后,口中有鱼当然也就不再、也无法鸣了。当然,多少赋予“关关”之鸣为男性对女性的渴慕之意的理解或发挥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鱼鹰必须呆在河边或河滩上,如果把鱼鹰圈到渔民家的后院里、放到树林间甚至沙漠中,那这个鱼鹰再如何疯狂、歇斯底里的“关关”也是枉然,严重的话非给折腾成神经病不可。因此,配合上“在河之洲”这个先决条件,它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也给整首诗早早地渲染出了一幅青水灵动、鸟鸣河洲、色彩斑斓、尽情收获想象力的美好意境。至于把“河”解读成“黄河”则赋予了一首简单民歌太多或过于崇高的内涵。

至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起兴的内容已经非常清晰:它以最常见的鱼鹰捕鱼来隐喻男女之间最初的交往动机甚或诱因是以自然赋予的性——这种不能遏制甚或压制的天经地义的人类本能——为起点,并在具备合适环境因素的条件下而得以渐次展开的。

紧接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就由前面单纯的物象描绘转向了人。否则,鱼鹰是鱼鹰,鱼还是鱼;君子是君子,淑女还是淑女。鱼鹰捕 鱼或 君子追求淑女还天天照常发生,白描下来也仅仅是忠实的记录而已。但经过人的思维以“赋、比、兴”等手法加工沟通后,此时的物及物象便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情愫,也即,男女在互相倾慕与交往下的单纯传宗接代式的动物本能,被超越并升华为综合肉体和精神享受的情感交融,此交融糅合在美妙的自然意境下,人物一境的审美情趣也随之油然而生。

这时,人们就大可发挥丰富的想象空间了:是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佳人?还是女子春心荡漾下有意或无意的诱惑?抑或是?……总之,在本能驱使之下,容貌娇好、风情涩涩抑或品德贤良的好姑娘对情窦初开的小伙儿显然一再印证着那天然的不可抗拒的磁吸效应。那股魔力,一下子把潜意识里贮存的直觉美感——触电、激颤、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在瞬间激活了。因此,渴望与其成为相悦的伴侣,则成为小伙儿极其自然的“非分”之想。这种念想或原始的冲动就像“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看见了就要躲开,但结果呢?小和尚偏偏说喜欢老虎”这个小故事反映的异性相吸之自然规律一样,是无法遏制也是堵不住的,况且,堵——往往是最愚蠢的办法。至于把“君子”解读成“贵族男子”之类,则明显把阶级意识形态等强行引入单纯的民歌之中,如此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人性中人之本能的普遍性,离题也就更远了。

既然有“非分”之想,那就是一个正常男性应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就是“君子”了。否则,看见“窈窕淑女”居然没有一点儿心思或是硬生生压抑那天经地义的人类本能,那就跟把鱼鹰拽离河滩,与河水隔绝,到河边也不让下水,甚至鱼的影子也不给瞅瞅一样危险,直至心理的扭曲甚或变态,若把这时候的男性称为“小人”,实在是不但滥用了“小人”这俩字,而且还污蔑了那鱼鹰,更奢谈“君子”!想想千百年来被假仁义、非道德的封建礼教残害、毒化了多少代的国人心灵及其性压抑的程度,心里就恐怖得直打寒噤。

当然,男性的“非分”之想如果再进一步深化甚或落实到行动中时,则就是后续各章所表述的内容了,否则就只当是欣赏擦肩而过的风景时心起涟漪而已。遗憾的是,虽说闻一多、孙作云、赵 国华诸 先生跨着了解读《关雎》的门槛儿,但后续的阐释依然陷入了前人刻板教化、牵强附会、不知所云的窠臼,原因在于第二章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再次祭起以物起兴的大旗,平地突兀出来成为阻碍理解的第二道屏障。

显然,仅仅是“吹皱一池春水”倒也罢了。一旦那“非分”之想欲要掀起滔天巨浪想刹车都难。所以,情节的发展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像《清明上河图》“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所描述的序幕阶段,剧情肯定会穿越序幕向着不断呈现人性精彩和光辉的篇章继续演绎和深入。

小伙儿萌生爱意,“来电”时的电压徒然加大,那么与“窈窕淑女”成为相悦伴侣的强烈渴望足以促使他必须和一个几乎陌生的或从未由此出发点交往过的姑娘建立起所谓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但懵懂未开、初陷爱河的他对于该如何接近自己倾慕的姑娘,显然毫无经验,甚至看一眼、想一念心跳就加快、手心就出汗、脸色就潮红、激情就荡漾……至于如何再深入行动起来就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犹如对付水里长得或蔓延分布得高高矮矮、长短不齐(即“参差”)的“荇菜”一样不知怎样着手才是,甚至根本无从下手。尽管业务如此的不熟练,如此的“参差”,小伙子们通常会开动大脑,积极想办法开展情报收集、情况分析、火力侦察,观察她、靠近她、接触她、试探她……等“左右流之”的一系列业务。常见之“流”、秘密之“流”、悄悄之“流”的活动大致如下:

起胆子若无其事地跟踪姑娘直至其家记下街道门牌,然后调动一切可能的关系或渠道查找到姑娘的详情,转悠徘徊于其家、工作地或附近;如果是校友或同学,就会有意无意地尾随女同学又保持恰当距离地出没于倩影留痕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小路以及各类场合;如果是同班,条件就更优越了,诸如故意借些学习用具、请教一些“难题”、有一搭没一搭的没话找话、制造一些小事故……来创造一些时机或借口展开接触;如果场合恰当,利用一些事件(学习、竞赛、演讲、竞技等)展示自己的某些才华以引起姑娘的关注也是常有的;甚至策划不期而遇或英雄救美式的逼真场景也在情理之中,……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总之,不管怎么“左”,如何 “右”,林林总总的这些只不过是进入实质前的外围工作罢了,其“流”向的目标始终是令其怦然心动的“窈窕淑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所兴之事:实际上是活灵活现、极其逼真地描绘了小伙子在追求心仪姑娘前期因面临的情况复杂自己经验又匮乏,通常会表现出单纯、矛盾、无措、情怯的“参差”心理以及极富灵活、跳跃、创新(即“左右”)的观察、靠近、接触、试探等“流”之行为的变迁规律。至于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解释成少女在河边左采荇菜、右采荇菜的实景,实在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和发挥!

常,上述“左右‘流’之”的开展异常隐秘,甚至小伙儿自身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就进入了角色陷进那种状态,被“流”的姑娘可能根本不晓得自己已经遭到小伙儿的强烈关注并被落实了那么多的计划或方案。其实,随着观察、靠近、接触、试探……估计姑娘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言一行早已塞满、占据了小伙儿的全部世界,刹那间觉得(也明白)她就是那朝思暮想的情人了!这时“窈窕淑女”的概念恐怕就要赋予或放大至更新的内容了——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表达姑娘在小伙儿心目中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大致相距不远。否则,也就不会有《情义无价》这首歌所唱:有谁知道情义无价,能够付出不怕代价,任凭爱在心头挣扎,几番风雨几丝牵挂,走在你身后,矛盾在心头,……我爱你,爱你,却难以开口,只好偷偷地走在你身后

接下来,也可能那姑娘不经意间的一瞥一笑或正常友好的表示或动作,往往鼓舞着小伙儿浮想联翩,以致不管白天或黑夜、不论睁眼或闭眼、不讲干活或学习,……总之,小伙儿满脑子都是姑娘的音容笑貌——魂牵梦绕之,不可自拔之,欲罢之不能,以致往往会陷入自我臆想的或积极策划的如何追求姑娘的一系列一幕幕场景之中,也即“寤寐求之”。当然,这里的“求”尚未付诸行动,更多地表现为单恋或单相思。

随着倾慕的积累和发酵,加之那么多“左右流之”的活动铺垫,作为一厢情愿的小伙儿可能自己都觉得时机气氛成熟了,可能某一天某一时刻小伙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勇气或豪气,以满怀希望的忐忑心情向姑娘勇敢表白时,结果常常是自己心目中美丽梦幻般的肥皂泡“破灭”了,也即“求之不得”。

原因在哪里?除非一见钟情或芳心早已戚戚焉式的一拍即合,一般情况下,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的姑娘面临小伙儿或莽撞、或愣头青似的、或从不熟悉的人的求爱或表白时,其第一本能反应是觉得太突然害怕,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或出于其他考虑,羞涩含蓄的姑娘往往会选择谨慎、理性或“冷水泡茶慢慢浓”式的“拒绝”,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拒绝”绝非也不同于断然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或故意的拒绝。因为,任何一个女孩子在被人追的时候,都有着复杂的、开心的、惶恐的、欲拒还迎的、和自己斗争的、怕受到伤害的矛盾心理。然而,不明就里的小伙子们往往被这种“拒绝”“打”得直发懵,随即陷入“寤寐思服”式的相思之苦和爱的煎熬之中。
……

煎熬,似乎凝滞了时空,似乎停滞了思想,似乎天崩地裂,似乎世界的末日已降临,……小伙儿整个身心都处于一种恍恍惚惚、思维木然、天地唯我苦难、像丢了魂儿似的“半神经病”状态(即“悠哉悠哉”),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反反复复的猜测(即“辗转反侧”)那究竟是不是真的。殊不知,“拒绝”之后,那芳心也像怀揣着小兔子一般扑扑乱跳啊,也在暗自思忖,那个小伙儿是谁啊,他真的喜欢我啊,什么时候再出现啊!也许心里升起一连串的遗憾、后悔呢!因此,“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何止是小伙儿一个人啊——一副伟大、纯真、摇曳多姿的初恋画卷扑面而来。

即便是处于“悠哉悠哉”的“半神经病”状态,但在小伙儿的自我思想斗争中则通常会出现一会儿满怀的希望一会儿彻底的绝望、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忽而痛不欲生忽而甜蜜陶醉、忽冷忽热……交织、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此心理的消极方面,则会使面临挫折的小伙儿,选择离开,把自己紧紧保护起来,默默地舔舐伤口,再次遇到那姑娘,眼神多半漠然起来,不再搭理那姑娘;但,也许在蓦然之间,发现自己生活的全部幸福、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看到她,听见她的声音,和她在一起。如此,整个“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周期就会缩短许多,这时,最初姑娘的“拒绝”反而会引发小伙子强烈的征服欲望、不甘失败的勃勃雄心、背水一战的铮铮豪情,也往往会促使他重新思考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这种思考依然处于那种交织、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而且小伙儿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全新、崭新和陌生的,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之策也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他再一次进入了“参差荇菜”的棘手境地,只不过,此“参差荇菜”非彼“参差荇菜”罢了。

欲望、雄心与豪情,激励着小伙儿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窈窕淑女”就这样走出自己梦寐以求的二人世界,消失在自己望眼欲穿的视野之外,远离自己的生命历程,……怎么办?

想办法把在她必经之地的某个路口去守株待兔从而演变成一场邂逅?
千打听万侦察后选定特殊的时间、巧妙的地点、奇特的方式送上一束玫瑰花儿或新奇或打动芳心的礼物?
特意在特定时刻在广播上电视上点首歌送句巧妙大胆的话?
漫不经心的找出最最充足的理由发出邀请,展开试探、约会、攀谈、接触……?
大大方方邀请她在某个有情调的餐厅吃饭?
请看电影,请跳舞,请溜冰,请卡拉OK ,买零食,到她经常去的自习室,投其所好?
像《金粉世家》那个七少爷在女校的教学楼上飞下两个无法抗拒的求爱条幅?
像华盛顿州的华裔州长骆家辉开着直升机在姑娘家上空放下条幅求爱?
……

总之(用现代的一些通常做法,弥补对古代具体形式的理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十六计,各种兵法皆可用,“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6] 这个期间,小伙子们的创造力、创新性、奇思异想往往是无穷无尽的,也即,“左右采之”。需要注意的是,“采”,从手从木,是一会意字,原意是指原始先民用手去收集树木上的果实、嫩叶等。用在这里,是指小伙子们在追求心仪姑娘时,进行的一种点面的选择、精彩的突破、局部的收获,而非整个“树木”本身。


当然,面对小伙儿一轮又一轮不管是狂轰乱炸、死缠烂打、勇往直前、屡败屡战……还是满怀信心、成熟大度、高度责任、从容不迫……的或强大、或密集、或柔情、或忽冷忽热、或欲擒故纵等攻守兼备的追求过程。那“窈窕淑女”对小伙儿的好感,随着双方从陌生到熟悉的认识增强,彼此之间不协调之处的认识和磨合,彼此感情接受度的慢慢培养,渐渐会展示一些可以接受的姿态来。但这种接受姿态的真正内涵源于姑娘天生心地善良、天性羞涩腼腆、本身感性易沉浸而对小伙子同她交往时表现出的和缓的、不事声张的、色彩淡淡的、极不易察觉的诸如寻找一个什么借口来交流、有意无意地介绍她自己、拐弯抹角地了解小伙儿的家事、兴趣爱好在悄悄地向小伙儿靠拢……以至校园内嬉戏,公园里漫步,影院中观赏,教室里切磋等形式(即“琴瑟”)的交往或认可(即“友之”)。

至此,“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精确临摹了男女双方在确定正式的恋爱关系或确认对方是自己的男(女)朋友前,小伙儿步入新阶段而产生的复杂而又矛盾(即“参差”)的心理状态和觉醒后进入不断创新追求(即“采”)的行为方式;相比之下,面对小伙儿追求的姑娘,则表现出谨慎、欲迎且拒、渐次接受和亲近的心理和行为。

随着小伙儿种种“无所不用其极”之方式、方法、行动、活动的展开,双方交互过招中一旦有所契合,也即姑娘一定程度上默认或接受了小伙儿的殷勤或爱意,则双方的关系就此正式确立起来,进入热恋阶段。

即便进入热恋阶段,但随着交往的频繁,了解的深化,小伙儿的弱点逐渐“原形毕露”。比如,或性格粗鲁、或满嘴脏话、或性格懦弱、或处理不好与姑娘家的关系、或呵护不周、或没有事业心没有追求、或天生不解风情……姑娘往往会不经意间出现一些似乎令人费解或决然分手的举动。也就是常言说的:“情人的心,小孩的脸,三月的天”,就像《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中唱:“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别猜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风起云涌,阴晴交替,芳心异常敏感而难以琢磨。不得要领的小伙儿,往往痛不欲生,魂不守舍,寝食难安,不知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该如何讨得恋人的欢欣。在此状况下,小伙子又一次进入了“参差荇菜”的难题之中。显然,此“参差荇菜”的内容也远非前两次“参差荇菜”的内容。

然而,“窈窕淑女”的万千风情,对深陷其中小伙儿的吸引力简直是致命性的更无法自抑,剩下来小伙儿能够做的,就是竭力发挥那如泉涌、如瀑泻、如火山喷发的才能、创意和智慧去赢得姑娘的芳心。可想而知,各种招式的运用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也即“左右芼之”。

需要注意的是,“芼”,从艹从毛。意一,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意二,是指草覆地蔓延;意三,用做动词,意为“拔、扫取[7]在此,一是形容“荇菜”长得或分布得也犹如草覆地蔓延,要想收获,必须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费心费力的去收拾才能停当;二是暗指处于热恋中的小伙儿面对“蔓延一地的草(姑娘千变万化的心理或行为取向)”真的是苦无良策一筹莫展了;三是形容小伙儿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也要利用各种方法攻城掠寨,彻底俘获姑娘的心,把那杂乱的“荇菜”一举“拔”下、一扫而尽、一股脑儿收入囊中,直至赢得美人归。试想,如果小伙儿的方法得当、策略奏效,风情万种、暗怀春光的姑娘和水深火热、痴痴以待的小伙儿,旋即陷入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形影不离、水乳交融的忘我境界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认为:“当男女双方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以后,他们就找到了使漫长的岁月变得丰富多彩,使生活本身充满魅力的秘诀。”此时,用高亢雄浑、欢乐喜庆、余音绵延不绝的“钟鼓”之音来形容那“秘诀”、那场景、那味道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身处其间的男女焉有不乐之理!?也即“钟鼓乐之”。至于是用创意的求婚举动、喜庆的婚礼场面、还是特殊场合或方式的获取芳心等形式去表现,只不过更加锦上添花、高潮迭起而已。



至此,“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出神入化的刻画出:在男女双方进入热恋并最终走向结合以至其后的过程中,冲刺阶段的小伙子尽管跑得跌跌撞撞但也跑得无怨无悔,最终与姑娘双双陷入了爱的“泥淖”,共享钟鼓之乐。

八十字《关雎》就此打住。

回顾全诗布局:总体上,每章四句的前两句代表“男性”,后两句代表“女性”,大体上男左女右,而双方互动时局部上必然也有相互交叉和互相渗透。自前而后,以人的性本能释放为起点,渐次展开两性之间从偶遇、相识、交往、相知、恋爱、热恋以至谈婚论嫁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及其状态的精雕细琢、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描绘和总结。

笔者寻着《关雎》给出的规律线索,曾经咨询了年龄段各异且为数众多的男男女女从相识、交往、相知、恋爱、热恋以至谈婚论嫁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其描述或结论几乎是惊人的相似,以致笔者发出如下感慨:历经成百上千年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人性是超越历史阶段、超越意识形态的,其他关乎人自身的其他任何改变,不过是形式、手段或工具的不同而已,但人性却始终如一!

所以,解读颇具典型意义的《关雎》以至整部《诗》三百必须回归人性,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两性及其关系发展全过程的生理、心理、情感和行为变化的规律与那些透过花鸟虫鱼、草木星辰、风雨山水……等周遭环境之物以“赋、比、兴”等手法所展示的表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相通之处。正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8]除此之外,精确区分反复叠唱过程中因某个言简意赅之字的细微变化对整个局面所可能引起的全然改观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比如,“流”、“采”和“芼”的本质区别在于:“流”是小伙儿看见一中意的“荇菜”时要采摘前的准备工作;“采”仅是针对“荇菜”上的可用易食部分或树木上的果实或嫩叶;而“芼”则是小伙儿想把整个“荇菜”或整棵树都给抱回家。但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小伙儿经验或认识的匮乏或“荇菜”本身的特点使得每个阶段成功经验的积累必须经过“左右”的过程才能达成。对比之下,姑娘对小伙儿从“拒绝”、“悠哉”、“琴瑟”到“钟鼓”一路下来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左右”的效果,否则,其进程随时都可中止。……在上述基础上,才能深刻把握看似晦涩难懂之《关雎》以至整部《诗》三百的深厚内涵和妙旨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综观《关雎》以至整部《诗》三百,在描述人性或人的本能及其发展时,都是利用相似、相通的“赋、比、兴”表现手法以区别于那些利用赤裸裸的动物本能式的纯粹白描,更使得男女两性关系的发展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细腻的生命体验,真正走出了混沌蒙昧,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人性光辉的质朴、和谐与美感跃然纸上,扑入心间,也悄然缔造着人类文明的痕迹与历程。

因此,赏析辞章优美的《关雎》以至整部《诗》三百,必须基于释放人之本能、回归真实生活、细心体悟周遭、透彻文字张力、立足人文陶冶的方法论,否则,我们只能坠入以往那些越解释越不知所云、越深入越渐行渐远的境地。

分析至此,素朴率直、内涵隽永、百折千转、凝练优美、人文浓郁、琅琅冲霄的八十字《关雎》几乎写尽了古往今来男女之间从相识、交往、相知、恋爱、热恋以至谈婚论嫁过程中生理、心理、情感和行为交互衍化的一般规律,同时精准文字独特内涵与外延的表现力也被挖掘得淋漓尽致,位列《诗》三百之首,得其所也!

然而“遗憾”的是,全诗到“钟鼓乐之”时居然嘎然而止。就像《清明上河图》的整幅卷轴到进城才一小会儿的工夫竟然就此收宫了!使得览画之人对内城以至皇宫的景致及其生活该是如何情趣,究竟如何繁华,浮想联翩,竟有点向往了,更是考验甚或蹂躏着每个览画之人的想象空间。同样,“钟鼓乐之”之后,也即双方结合后的“乐之”究竟究竟如何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思,可能或应该更加引人入胜,毕竟那关系到“思无邪”之每个个体的人生体验啊!

幸运的是,《关雎》仅是《诗》三百的开篇,接下来的第二首《葛覃》就细腻而生动的描绘了婚礼后直至女方第一次回娘家前的这段时间内,新婚燕尔的夫妇如胶似漆、缠绵悱恻、极尽男欢女爱之事的“蜜月期”生活场景;《小雅·隰桑》则真实而又艺术的再现了夫妻性生活的兴奋期、平稳期、高潮期和消退期的整个期间,女性阴部因充血以及分泌大量粘液所出现的变化,从而描绘女性的“性福”情景和感受。……而整部《诗》三百则把“思无邪”贯穿的男女交往的几乎所有角角落落都以优美而恰如其分的诗歌形式给体现得酣畅淋漓。

正如《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9]言。其中“始於衽席”,“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正是司马迁对《诗》三百精要却一笔带过式的评价。“始於衽席”即指男女房中之事,翻开《小雅》《大雅》,其间有些诗的描绘比之《金赛性学报告》或《海蒂性学报告》赤裸裸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极,而且至少早2500,令人惊叹的是“始于衽席”之事竟能以如此优美的诗歌来表现,更加叹为观止的是孔圣人“皆弦歌之”,文明至此真可谓登峰造极了。对比之下,那些或性解放、或性前卫、或某某卫道士、或头脑僵化的腐儒之类该为之大为汗颜吧。而如此人文浓郁、辞章优美的性学著作也真的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以想象,典型如《关雎》,《诗》三百的其余篇章层出叠现的精彩人性及其发展画面必然美不胜收,必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更值得期待。


至此,除“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0]乐调声律之美暂且不表外,整个《关雎》的原始已经比较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依然并非原始的全部。中国文化意境下的人文传统,文、史、哲向来是不分家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会多多少少带有哲学的味道,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味道其内涵与外延远超出西方形式逻辑下的哲学概念。


还是回到《关雎》。


虽说《关雎》以至《诗》三百给出了两性关系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阐释,但不管历史的还是眼前的社会生活,男女之间痛苦、失败直至悲剧的恋爱、婚姻、情感……却时刻发生和上演着。而《关雎》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却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曲曲折折,自自然然的走向了圆满,人们不禁会问,其中的诀窍究竟何在?就此,孔子给出了他的爱情和婚姻理念——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

之所以“兴于诗”,在于——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无邪的人类本性或本能是自自然然的,该流露的流露、该释放的释放、该张扬的张扬,否则,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12]可以看出,在孔子那里,形容违背人性及其本能自自然然发生的人,只能算是个木头桩子甚或“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再稍作发挥或说得严重点“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就跟“死人”差不多。


但这里的流露、释放或张扬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是要有条件的,超越了这种条件或约束必然会走向痛苦、失败直至悲剧。所以,两性交往过程情绪的释放和正确把控而非压抑和茫然失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点在于必须“立于礼”。

“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含义非常广泛,有人与人之间日常交往的“礼”、有作为国家制度层面的“礼”、有形而上层面的“礼”……不一而足,这种不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用同一个字同一个概念的现象,古往今来大概也只有在孔子那里才发生,这也是理解孔子思想时极易引起混淆或陷入各说各话的关键概念之一。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透过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之“礼”的表象看其本质内涵: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记·礼运》:“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得之者强。”
《礼记·礼运》:“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毛泽东选集》:自卫,胜利,休战的三原则,也即,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从上述对“礼”及其相关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处理具体的两性关系时要做到“立于礼”,那么,当两性中一方想和另一方交往时,小伙儿或姑娘就要立刻认识到,他(她)的所有言行都要从他(她)和对方以及双方所处的环境而组成的这个大系统去考虑问题,凡言行符合(即“立”)了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定性(即“礼”)及其发展方向(即“义”),也即“义”、“有利”、“持情而合危”、“可以义起也”、“君子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双方关系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当然会“成于乐”,做到两情相悦,互为“好逑”。否则,一味的从系统局部或系统发展方向的反面(即“同”、“丰”、“杀”、“无理”、“无节”、不“协诸义”、不“惟义”)去处理双方的关系,就会破坏大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空间,直至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或伤害。

    以《关雎》为例,小伙子遇到新问题时的“参差”心理本身是正常的,“左右流之、采之、芼之”的每个环节也是一个逐步熟悉情况,抓住问题关键,进而有效解决的一个通常历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因没把握好“参差”、“悠哉”的度去符合双方及其环境所组成系统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发展方向,那么,这个思慕、恋爱以至走向婚姻的过程随时都会中断,就会在恋爱、婚姻、情感上遭遇到痛苦、失败直至悲剧,更不会有“琴瑟友之”以至“钟鼓乐之”的结果。古往今来,世上的爱情婚姻形形色色,有的甜蜜,有的苦涩,有的乏味,有的酸辛,痛苦、失败直至悲剧的情爱描绘那更是蔚为壮观,让人唏嘘不已。

细细品味之余,孔夫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推而广之显然不仅仅限于爱情婚姻方面,诸如工作事业,待人接物……要实现一帆风顺,又何尝能够离开了这个指导思想?然而,真正能够按照这个原则行事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凤毛麟角。不过,孔夫子显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论语·泰伯》中,紧跟着“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有“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史上,对这句话聚讼不已,蔚为壮观。其实,联系前一句,这后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

一个人如若具备了按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原则行事的素质或能力,那就引导他按照或遵循这个理念行事;如果一个人尚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或能力,那就教育他让他知道或明白正确做事必须遵循这样的道理。

显然,在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现实差异(“可”与“不可”)的前提下,一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育家的孔子形象跃然纸上。

还是回到本题,虽说“思无邪”,但当男女各方“兴”之时,只有“立于礼”,才能“成于乐”。至此,《论语》中孔子几次三番强调《诗》的重要性,其缘由也可见一斑。同时,我们也多多少少能够理解孔子缘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3]删《诗》《书》,订《礼》《乐》,序《易》,著《春秋》的原动力之一所在。


总之,解读和赏析《关雎》、《葛覃》……以至整部《诗》三百,立足于释放人之本能、回归真实生活、细心体悟周遭、透彻文字张力、立足人文陶冶的方法论,才能体悟以致精准把握人性之真善美、人性之辉煌和人性之道,那些生涩的文字大多也会变得异常可爱起来。所以,闲暇时随意翻翻瞅瞅孔子下大气力编撰的这部以尊重人性的释放并保证人性光芒持续释放为出发点,集“恋爱指南”、“婚姻生活手册”、“性学普及报告”……于一体的《诗》三百,对认识男女交往规律以至少走弯路,改善和提高自身生活情趣和质量,增进对社会活动和交往基本范式的了解,捎带着在优美诗歌氛围中进行情操熏陶,……将不无裨益!

《诗》,沉睡2500,几多文人骚客魂牵梦绕懵懂2500,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上演的一幕幕遏制“饮食男女”的教化闹剧似乎依然没有偃旗息鼓、对正常的情爱遮遮掩掩、把个《诗》三百解释得云山雾罩……然而,无关本质的东西最终会被那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和熠熠煌煌的人性光辉涤除得一干二净,而留给人们思考的,大概也不会仅仅限于究竟该是芸芸众生唤醒《诗》还是《诗》唤醒浑浑噩噩的生命历程这个简单的命题吧。


【参考文献】:
[1]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2] 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载氏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
[3]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 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5] 严文明:《鹳鱼石斧》跋,文物,1981(12).79-82
[6] 《大学》
[7] 《汉语字典》: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AZdicBC.htm
[8] 《论语·阳货》
[9] 《史记·孔子世家》
[10] 《论语·述而》
[11] [12]《论语·泰伯》
[13] 《论语·阳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