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支持系统与社会安定的关系探讨(转自心育心网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2-28 08: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威灵基金会 董事长 徐浩渊博士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的物质生存方式,产生出相应的差异文化。东、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心理支持系统,各自支持其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和谐。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东方文化社会。从采集,发展到农耕的物质生产,派生出一个以家庭、宗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其相应的最基本的心理支持系统是礼教。尽管道教与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都不曾占有主导地位。礼教界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权力与责任。这种心理支持系统的长处在于:个体的社会位置与前景很明确。使得每个人总是有一种归属性的安全感。其短处为,限制了个体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潜在能力。导致整个社会依照一个固定的生存模式循环往返。

  工业化前的西方社会,其文化的中心与心理支持系统是宗教。宗教同礼教相比,有三大本质性差异:
  (1) 宗教不单用“十诫”等训条规范了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试图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企图追溯人类的起源;
  (2) 宗教将最高权威抽象为一个超越所有人之上的神:上帝,与礼教尊崇的人化权威:皇帝,有着本质的差异。它给西方社会发展出来的超越一切人之上的条例 - 法律,奠定了基础;
  (3) 宗教提倡情感表达。例如,教徒向神甫忏悔,给个体的感情宣泄提供一种合法形式。  在近代,这种形式发展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西方的音乐、绘画与文学等等情感表达产物,也都与宗教紧紧地系在一起。 宗教,在相当长的西方历史中,成为西方社会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维护了社会生活的稳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教逐渐成为限制社会更新的阻力。终于在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近代西方社会,失去了它在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同样,随着东方社会的工业化,传统的宗族结构逐渐解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已经不能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在今天的中国,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快地适宜当前经济改革带来的环境变迁,尽快地建立起一个新的心理支持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安定的关键。

  本文就心理支持系统在美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形成与发展为例,试图探讨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未来与选择。

一、美国心理支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十九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形成,引起了西方社会生活一个本质性的变化。西方人首先从自然对人类的物质生存的威胁之下解放出来。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与不稳定因素。这里,以美国为例,追述并探讨其工业化前、后的心理支持系统的形成与其社会稳定效益。

  现代美国的心理支持系统是其精神卫生系统(Mental Health System)。这个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其科学的发展与社区生活的形成。美国的精神卫生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启蒙期:英属殖民地时期(Colonial Period) - 十九世纪末叶。
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从病人是魔鬼缠身,或者有反宗教的罪恶倾向,发展到医学认识的水平。美国的精神病之父,又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Benjamin Rush,首先提出了精神病与情感异常的成因学是以生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Caplan,1969)。美国引用了十八世纪在英国发展起来,由医生主持的“道德疗法”(Moral Treatment)。在宾西法尼亚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院:Quaker-Run Phennsylvania Hospital。
形成期: 二十世纪初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0)
这个时期,美国完成了工业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改革。两次世界大战都未曾波及其本土,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全盛阶段。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高度竞争、迅速淘汰和通货膨胀,使得人们普遍存有一种焦虑情绪(Anxiety)。其次,尽管工业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得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准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贫富的差距却加大了。后者造成了社会心态的失衡。特别是经历1930年左右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大量的失业人口,与此同时增长的犯罪率,迫使美国政府逐渐成为社会保障系统和精神卫生系统最坚强的支柱。
1946年,通过了“国家精神卫生条例”(National Mental Health Act)。宣布了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的责任。此后,国家拿出大笔基金培训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支持心理学研究,并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精神卫生服务项目。1949年,成立了以公共卫生、教育、福利为目标的“国家精神卫生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至今,NIMH一直是美国精神卫生的教育、防治和研究的核心机构,支持着社会的健康和稳定(Seeds, 1990)。这个时期,美国心理支持系统形成的两大特点为:(1) 政府的干预与法定化;(2)心理卫生事业从单纯的医学科学导向,过渡到一个与社会保障系统相结合的强大支持系统。在精神科医生逐渐被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武装起来的同时,发展起一个数量庞大的社工(Social Worker)队伍。社工以社区为单位,解决着人们从衣、食、住、行,到职业教育、再就业、心理异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成熟期:1950 - 至今
美国的精神卫生系统不断增长与发展。同时,又不断面临现代化后(Post-Modern) 的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二次大战后的迷茫,越战失败后的失落感,人权运动的兴起 (以黑人为主的种族运动和妇女运动),经济发展的缓慢,公立教育的滑坡,青少年犯罪的激增等等。这些现代丰裕社会的共同问题,给予美国和世界的心理工作者更大的挑战。他们的挣扎与进步,注定将给予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急需形成新的心理支持系统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一个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开放,使得一个具有五分之一人类的东方文明古国开始了其工业化、现代化的艰苦历程。中国在世界上有了一个全新的形象。近十年来,走进任何国家的百货商店,你都会发现其中充满了“中国制作”(Made In China) 字样的商品。走进美国所有第一流的大学和高科技研究机构,都有大批的中国学生与学者在作开拓性的研究。走进中国人的家庭中,二十年前的半导体收音机已被彩色电视所取代。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态度举足轻重。越来越多的重大国际会议要在中国召开。中国的崛起,使得东、西方世界力量的平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如同每一个向现代化过渡的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物质结构急剧进步的同时,中国需要重建一个与此相适宜的心理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

  几千年来,家,是中国人的心理归宿。连国家都一定要带上个“家”字。1949年后,城市人的工作单位,乡村中的生产队,承包了个体的生老病死,取代了血缘家庭的位置,给人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支持。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贫困而平稳的“大锅饭”局面。人们面临涨价、下岗和日趋剧烈的竞争,与此同时产生的贫富分化,感到恐慌与焦虑。呈现出所有国家在这个特定的过渡时期的心理不适应现象。

  如同五十年前的美国,为了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中国政府需要迅速地组织人力和物力,建设一个与社会保障系统接轨的精神卫生系统。比起本世纪初期的美国,和本世纪中的其它工业化中的亚洲国家,例如,南朝鲜、新加坡,中国具有更好的现实基础建造这样一个系统。

学校与学生:
在校学生处在身体和心智发育最快的阶段。他们具有生命力强,思想感情活跃、敏感的特点。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脆弱的一个群体。近年来的统计,对十六所北京大专院校学生 (1978-1988) 的健康调查:1982年以前,学生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而1982年以后,心理疾患成为病态主体。学生的缺席和退学之原因,80%是由于心理疾患造成。兰州市四所大学的统计,在校学生仅神经症的发病率高达 8.48% (1988), 而整个社会神经症的发病率是 2.4%。大学生比整个社会群体的发病率高出四倍! 最新发表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出问题发展得更加严重 [7] [8]。
上述学生群体的心理异常,表现在行为的不稳定,甚至具有破坏性。从各国的经验看,解决的最佳方法是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治疗。七十年代以来,所有的美国中、小学都至少配备一名心理工作者。每所大学均设有免费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的春、夏之交,都是大学的心理中心最繁忙季节。学生有了情绪问题,有处可寻求帮助。因此,聚众发泄、闹事的现象也就消失了。中国的学校中,一直有思想工作人员的编制。如果能将这批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学、行为学知识,以至逐渐担负起社工的职能。社工,可以处理轻度的思想情感问题,并且能够识别重症的心理疾患,将患者及时介绍到专业心理诊所去,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同时,建议大、中、小学开设不同水平的心理教育课程。中、小学生的两性教育是中国学校中一直缺乏的。因此,在学生“热线”询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学生如果能在入学的第一年中,通过一门“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将为他们四年的学生生活,以及毕业后走上社会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一个深厚的基础。把大学生特有的生命力与不稳定能量,引导到建设性的行为,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健康发展都是及其重要的。
社区与社工: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大家族,已被一夫一妻一个孩子的“核心家庭”所取代。近年来,市场经济逐步淘汰了低效率的“铁饭碗”。人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社区环境,重新建立起“家”的归属感。
中国现有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下属的居委会,就是城市社区的雏型结构。其中各级民政干部,如果经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培训,有可能逐步转型为社工人员,担负起本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一个有效的社区,可以安抚下岗的职工,组织他们学习,以提高重新就业的能力;可以形成全民性的治安;可以解决孤、老、病、弱、寡的实际生活困难;解决小学生的中饭问题;可以建设一个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由于社工具有基本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能够佐助医疗单位做好心理病人出院后的康复工作。可以帮助、指导家庭中出现的日常问题。
例如,夫妻不和,亲子矛盾等等。通过社区生活中的互助互利,树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生活风尚。
因此,在全国的大专院校中建立社会工作系,为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社工队伍,成为一项重要的事业。
心理治疗与心理医生的培养:
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现状近似于五十年前的美国:开设了精神病院,个别医院设有精神科。但是,由于我们的医学院中没有精神卫生系,现有的精神科医生,并没有得到过正规的临床心理学教育和实习的机会。因此,尽管卫生部已对第一流的医院提出设立心理门诊的要求,却没有经过心理治疗训练的心理医生出诊。另外,在全国几百所大学里,仅仅六所大学开设心理系。其中,只有北京大学的心理系设有临床心理学专业。比起全社会的需求,现有的临床心理学领域实在是个空白。急需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心理医生,以便向社会提供应有的知识和服务。
全民心理教育:
为了呼应整个社会的需求,各大电视台和各种报刊、杂志已经自发地开辟了名目繁多的心理专辑与专栏。连“正大综艺”也要安排心理节目。但是目前这种自发的活动,缺乏科学知识的基础,容易出现误导。心理概念的误导,比吃错了药的影响与后果要难以纠正。中国需要尽快培养起一批心理治疗学家,通过电视教育节目,给予广大观众一个深入浅出、系统性的心理学讲座。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期内,接触到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指导大家的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中国建造一个心理支持系统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中,能够转型为精神卫生系统的编制(硬件)已经存在。缺乏的是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科学知识(软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发动有关部委,例如,卫生部、教委、民政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协同工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卫生系统,即将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并且起到它特有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Caplan, R.B. (1969) "sychiatry And The Commun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
Nacman, M. (1977)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ocial workers." In Encychopedia of Social Work (17th ed., Vol.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Seeds, Roberta G. (1990) "Clin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许新东: "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1992; 1: 9.
王蕾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卷(4):145.
于守臣等: "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10卷(1):7.
彭贤智等: "二年制师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卷(1): 41.
丁锦红等: "大学生焦虑情绪初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卷(4): 153.
本文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第2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4-2-28 10:57:37 | 只看该作者
很赞成徐博士的意见,中国目前太缺少合格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社会支持系统也不完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好重,自己的水平急需快速提高,为了帮助自己,也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8-22 21:16:1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8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