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超然自适之苏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10-21 20:5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然自适之苏轼
——评苏轼之《定风波》
刘 英
(山东师范大学06级中文1班)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小令作于元丰五年苏轼贬谪黄州时。“道中遇雨”本是寻常小事,苏轼却因景生情、由小见大,借此抒发了自己面对逆境坦然乐观的态度。正是山间清风与江山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与豁达。
  上阕写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两个字带有明显的祈使意味,使人为之一振,仿佛陷入困境的人听到了猛士的呐喊,这呐喊充斥者力量与无畏。“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的雨滴在这种洒脱坦然的态度面前也该失去气势了吧!我仿佛看到了在宋朝暗黄的天宇下,时而低头吟咏,时而仰天长啸的东坡居士,他信步走着,傲视着风雨,傲视着整个宋廷。东坡是超然自适的,他不但没有顾及雨天给他带来的狼狈,反而把满天的雨丝当作了“吟啸且徐行”的点缀。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漫谈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既然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竹杖芒鞋轻胜马”也就不难理解了。由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苏轼词中类似的句子: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词人通过描写种种自然之物表现了其清淡恬适的心境。清朝的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写道:“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苏轼正是善于移情的,他于风起风落间诠释着生活的精彩,于渺小平凡中参悟着人生的战斗真谛。
  “谁怕”二字单独成句,既是对眼前风雨的藐视,也是对人生厄运的断喝。一个傲然不屈的身影便随着这断喝印在了人们的心上。是啊,只要你自己不失去勇气与胆量,还有什麽会使你、感到害怕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一腔豪气总结了上阕,词人巧妙地把眼前之实景描写扩展为整体人生态度的光辉写照,情景自然交融、虚实完美结合。
  下阕写雨后天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一句实写雨后寒冷、尖利的春风吹醒了词人。透过“酒醒”、“微冷”两个词,我们似乎可以感到一种淡淡的愁绪,词人大概是在为受苦受难的百姓而忧愁吧!但这种忧愁即刻就被相迎的山头斜阳照的无影无踪了,其中一个“却”字就鲜明地反映了词人心情的变化,由淡淡的忧愁转为豁然开朗。这种情绪的变化与雨过天晴的实景是相符的,可谓情景交融无处不在。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平和的语言舒缓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虚静乐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萧瑟处”有可理解为腐朽的宋廷,基于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统治者的蔑视与嘲讽。
  全词始终贯穿着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词人所述之景也都浸染着乐观旷达、坦荡超脱的品格。
  读完全词,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被轻轻拨动,奏出了曲曲远古的清音。我仿佛看见琥珀光中走来了东坡,他仰天长啸,大江便奔涌而去,席卷了千古英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后,苏轼正驾着一叶扁舟,饮着一壶美酒,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苏轼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但他留给了世人丰厚的文化成果,还有一个清矍瘦逸的身影。
发布日期:2008-06-2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