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doudouxi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属家庭] 夜不論多黑, 一點光就有希望,

[复制链接]
526#
 楼主| 发表于 11-8-17 20:21:35 | 只看该作者
不好的言语对一个人的伤害,象一个小小的烟头就能点燃一片森林,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11-8-18 18:43:06 | 只看该作者
“女人不要把自己当花,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女人要把自己当成树,才能经受风雨,才能开花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楼主| 发表于 11-8-19 19:44:40 | 只看该作者
带着疯婆婆招婿, 农家女征婚惊动央视


“王春艳征婚的事,上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了!” 吉林省长春市奋进乡一间堡村后楼屯(三社)的村民们对老姜家儿媳妇王春艳因为征婚在中央电视台露脸的事议论纷纷。那么,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这档以反映老人生活为主的栏目,为什么把镜头对准了东北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妇呢?她的征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005年5月,当中国东北的农民刚刚育好秧苗,准备抛秧种地的时候。生活一直平静的一间村里突然传出了一件新鲜事:老姜家年轻漂亮的儿媳妇王春艳在丈夫去世5年以后终于决定开始征婚。消息刚一传出,提亲的人就络绎不绝。其中有在城市上班,家里有楼房的人;有经营装饰材料的小老板,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他们都相中了王春艳。可像以往别人给王春艳介绍对象时一样,当这些人听到王春艳提出的一个结婚条件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条件给吓了回去。因为倔强的王春艳提出的条件始终没变:男方必须落户姜家,和她一起伺候残疾的公婆。

这样苛刻的条件,能有人同意吗?

在这个苛刻的条件下,唯独有邻村的一个25岁的未婚小伙子没有动摇。

2005年8月,这个好心的小伙子走进了王春艳视野,他就是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的30岁的小伙子吕秀财。和吕秀财第一次见面时,王春艳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和我处对象可不是件容易事,也不是啥美差!要到我婆家这边‘倒插门’,我公公有残疾,我婆婆还是老年痴呆症,你能行吗?”“我早就知道你的这些情况了,正因为这个,我才要‘嫁’给你呢!”憨厚的小伙子,朴实中还略带幽默。“那你可得想好了,这是一辈子的事啊!”“想好了,我看中的就是你这个善良劲!”

如今,吕秀财“嫁”给王春艳三年了,两人感情很好。在他们夫妻共同的照顾下,王春艳的疯婆婆也很幸福。

那么,什么原因让王春艳执意要带着疯婆婆改嫁、招婿上门呢?



遭遇疯婆婆,农家新娘爱心无悔!



王春艳1975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市沃皮乡干务海村,1998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长春市奋进乡一间堡村后楼屯(三社)的姜振涛,并在半年多的恋爱后结婚。一进姜家的门,开始还没觉得怎样,是啊,丈夫姜振涛头脑灵活、为人忠厚,婚后对王春艳体贴入微;家里呢,除种了一垧多责任田,还开了一个小卖店,小日子应该说是十分美满。可丈夫家的另一个“现状”,让王春艳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处对象时,姜振涛也说过他有一个一只眼睛失明、因小儿麻痹后遗症所导致的、腿脚不灵便的父亲,还有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

可真正结婚过了门,才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最让人头疼的是婆婆李春珍,由于一场意外的发生,从30岁起就神志恍惚,家里的人四处为她求医问药,可李春珍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婆婆李春珍这辈子生养了一儿一女。大女儿姜亚晶从小智力发育迟缓。儿子姜振涛却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1993年的秋天,学习成绩优异的姜涛却突然辍学了。没有人会想到,当时这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竟然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四口之家,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右眼失明、右腿从小就残疾的父亲,姜振涛不得不放弃学业。姜家人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能义无返顾嫁到这个家的王春艳,丈夫姜振涛更是万分感激,百般呵护。

王春艳面对坚强和善良的丈夫,也开始接受现实。公公虽然有些残疾,但顶多是干不了重活和难活而已,当小辈的也从来没想到让老人干什么活计,这倒不妨碍啥。婆婆的精神不好,一阵糊涂一阵明白的。没结婚时,就听人说婆媳关系难处,自己还摊上这么一个特殊的疯婆婆,自己能做好吗?

尽管看到了难处,可想到自己的娘家妈,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又看到作为一个大小伙子的新婚丈夫对婆婆的细心照料。王春艳知道,自己应该和丈夫一起担起照顾婆婆的义务与责任。于是,她和丈夫说:“你就放心在外边忙吧,家里照顾妈的事,交给我吧。我会象照顾亲妈一样照顾好她。”听到妻子善解人意的话语,姜振涛感动得把王春艳紧紧搂在怀里。那一刻,王春艳感到了生活幸福,更感到了肩头的神圣责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别的不说,只说让婆婆接受自己,就费了很大的功夫。由于患病时间长,婆婆不管明白还是糊涂时,都不太认人,从心理上只接受自己儿子的照料。别的人,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老伴一接近她,她总是说别人要害她。看丈夫姜振涛一个大男人为婆婆洗头时手忙脚乱的样子,王春艳就想伸手帮忙,可一到跟前,还没等伸手呢,婆婆就敌视地抬起头,并在突然间抄起身边的笤帚,劈头盖脸地向王春艳打来,嘴里还喊着:“让你害我!”“妈,别怕。她是你儿媳妇,是来照顾你的!”在姜振涛轻声安慰中,老人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但目光中,还是充满了敌视的情绪。

婆婆感冒了,王春艳给她拿药,王春艳这手给她拿药,送给她,她上来就给王春艳挠一把,手背顿时起了一道红色的雪道道,婆婆说:“你给我吃药干什么,你要害死我啊。”每当这时候,面对妻子受到的这些委屈,姜振涛很是内疚和心疼:“你别往心里去,不行你就打我吧。”面对丈夫的善良,王春艳心里天大的委屈也冰消雪化了:“没事,妈这个情况,我能计较吗。”

为了让老人尽快接受自己,王春艳总是在丈夫照顾婆婆时,适当的伸手帮忙,并让丈夫告诉婆婆:来帮忙的是好人,不是来害她的。从为老人盛饭,到为婆婆夹菜,直到逐渐为老人洗头洗澡……王春艳一步步走进老人的心里,为老人所接受。开始为婆婆夹菜时,老人连看都不看,有时情绪不对时,“啪”的一下,把王春艳给夹的菜给打落桌上,每逢这时,王春艳总是不声不响,把掉在桌上的菜再拣起来,特意当着老人的面放到自己嘴里,以此表明自己夹的菜没有毒,是可以吃的,自己不是害她。老人终于允许王春艳照顾她了。对于王春艳的做法,有些村邻不理解:“一个疯疯癫癫婆婆,躲还来不及呢,这个小媳妇,可自己偏偏往前‘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照顾和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好传统,再说光让我丈夫自己那么忙,我也看不下去啊!”善良的王春艳非常朴实的话语,让村民们无言地竖起了大拇指。婆婆接受了王春艳照顾,就意味着她今后的生活负担重了,但她心里反倒特别高兴——自己终于能和丈夫一起尽孝道了。



丈夫猝死,弱女子撑起塌下来的天!



2001年,王春艳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起名叫姜泓旭。孩子的出生,给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又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正在姜家的小日子越来越甜美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

2001年6月25日这一天的上午,王春艳和姜振涛这一对幸福的小夫妻又像平时一样双双来到自家的地里干活。中午,当夫妻俩在地头吃饭时,平时很少说话的姜涛突然跟妻子说了许多让王春艳感到莫名其妙的话。后来王春艳就记住了其中的一句:“如果我死了,你就给咱们儿子领走,老爷子、老太太你别管。”

王春艳只认为这是丈夫心疼自己 。

哪知,一语成谶。

谁想第二天,也就是2002年6月26日的下午,年仅21岁的姜涛在捡废铁时,不慎碰到高压电线,而触电身亡。

听到丈夫的死讯!王春艳说什么也不敢相信,总是认为这是别人开的玩笑,当她看到丈夫的遗体时,她的第一感觉是:天塌了!

这时,王春艳的孩子才八个月。王春艳比谁都清楚,对于这个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家庭,丈夫就是顶梁柱啊!现在丈夫没了,这个家的天真的就是塌了啊!

“怎么办?”在村邻的帮助下,处理完丈夫的后事,王春艳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路。这时,娘家的亲戚都来了,有的给她安慰,有的给她鼓励,更多的是劝她“再走一家”,可不是吗,她还年轻——那年她才27岁啊!面对大家好心的劝说,她也不是没动过心:“说起来,婆家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公公开的小卖店生意正经还行,家里的一垧多稻田,就是租出去,收入也还可以,两位老人的经济来源还是不成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个8个月的孩子,再找一家,也是可以理解的,谁不能说出啥来,但自己离开这个家,那疯婆婆咋办?谁来照顾她?别的不说,就说她那个病,整体在村里走,到吃饭时候,没人往家经管她,她就不知道回家吃饭,我要走了,婆婆还能活下么?不行,我不能离开这个家!再说,丈夫走了,这家这些事都给我扔下了,他给我扔下的是责任呀。他留给我的不就是照顾好婆婆的责任么?我得替夫行孝!”对婆婆的牵念,对逝去丈夫的情意和心底的责任,让王春艳作出了决定:不离开这个家,继续在这个家照顾疯婆婆!

对于她这个决定,她娘家妈最矛盾!是啊,自己闺女自己心疼啊!可孩子这么决定是对的,可从此要多受多少罪啊!王春艳的妈妈既为有这样的女儿自豪和高兴,又为自己闺女的苦命而心疼!心疼归心疼,对女儿的态度,她是赞成的:“孩子,你既然舍不得疯婆婆,那就留在那个家吧!谁让你心地这么善呢!”妈妈的支持和理解,给了王春艳不少的力量,她用自己柔弱的肩,毅然撑起塌下来的天!

丈夫在世时,王春艳只是忙忙家务,对于地里和外边的活,只是搭把手就行了。这回,丈夫不在了,公公年纪大了,身体又有残疾,只能照看照看小卖店,其他的活计承担不了,所有的重活累活都落到王春艳的肩上。就这样,王春艳既要照顾好婆婆,又要把家里所有的活计安排好,同时还要抚养好刚刚八个月的孩子。那日子,真的不仅仅是能用一个“难”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为了保证家里经济来源,家里的小卖店不仅要继续开,还要开好。但进货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原来是丈夫每隔几天,骑摩托车到长春市内的光复路进货,轻车熟路的,不用操心。这回进货的事,就得王春艳一手承担了。她跟着村里别的进货的人,骑自行车来回往返得有四、五十公里,还得驮着几十公斤的货物。那是真累啊!但不管怎么累,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找婆婆在哪。把婆婆找回家,然后赶紧做饭,让婆婆吃好。如果婆婆身上脏了,她还要马上烧水,给婆婆洗澡洗头……然后,才抽出时间去管孩子……

小卖店进货的难题再难也克服了,可地里的活,真让王春艳做了难。别的不说,就说用柴油机抽水浇稻田地这活吧,用摇把子发动机器,就费了大劲——她一个女同志,根本摇不动。没办法,只好求村邻帮忙。大家看到王春艳为了照顾婆婆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都很佩服和同情,有时不用她开口,看到她干什么活费劲时,都主动去帮忙。

无论时小卖店,还是地里的活计,再累再难,王春艳都能咬牙克服。最难的还是照顾婆婆。由于老人神智不清,分不出什么东西能多吃少吃,所以常常因为一眼照顾不到,就吃的不对劲,导致肠胃不合。老人的自理能力几乎等于零,有时去厕所不及时,就便到了裤子里。每当这个时候,王春艳无论忙着什么,都要停下来,第一时间给老人洗净身体,给老人换上干净衣裤。然后,把老人的脏衣裤洗干净晾好。

王春艳的孩子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总是好得病,隔三差五地感冒发烧。她抱孩子去诊所打针时,心里也总是惦记着婆婆。有时实在不放心,就托付别人帮忙看着孩子打针,自己回去看看婆婆被村里的牛马车辆碰着没有,是不是又便到了衣裤里……

为了更好的腾出身子干活和照顾好婆婆,在孩子刚刚一生日多一点时,王春艳决定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幼儿园。看她的孩子太小,幼儿园不想收,她就给人家说了一大堆好话,好歹算是让幼儿园留下了孩子。可孩子一直没离开过妈妈,见妈妈要走,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当时王春艳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那一刻,她真想把儿子再领回去,可她知道,孩子领回去,她在照顾婆婆时就要分心。她咬咬牙,一狠心走了出去。听到孩子在身后撕心扯肺的哭,她不敢回头,怕管不自己的脚步。等走出门了,才回头,可已经看不到儿子的身影了。但孩子的哭声还是那样的清晰……站在幼儿园的门外,王春艳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站了好半天,才擦擦眼泪,狠下心往家里走去……



写字的白布条,缝进孝媳的千般爱



侍侯婆婆,照顾公公,王春艳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没人能说得清。人们只看到,王春艳到处疯跑的疯婆婆一天到晚总是那么干净,冬天也总是穿的那么暖和。王春艳的针线活做不好,她就回娘家求援,让妈妈帮着给婆婆做厚实的棉衣棉裤,省得整天在外边跑的婆婆冻着,棉鞋底也要做加厚的,她怕婆婆脚冻伤。就是这样加小心,可整天不着家的婆婆脚还是冻了。每天临睡觉前,王春艳都给婆婆洗好脚,再给抹上冻伤药,并耐心地告诉婆婆,冬天冷,尽量别出去,就是出去,也少往雪地走。虽然她也知道,婆婆不一定能听进去,可她感觉,就是婆婆听进一句半句的,就会少遭点罪。

由于长时间被王春艳照料,老人对王春艳形成了心理依赖,看不到王春艳她就下意识的去找。知道这种情况的王春艳,为了不让婆婆去找她,虽然对自己的父母也很惦记,可尽量还是少回娘家,除非特殊事,如父母生病很严重时才回娘家一次,回去一次也是匆匆忙忙的往回赶——她心里实在是放不下婆婆。少回娘家可以,可到地里干活是避免不了的。就是到地干活的半天,婆婆也要四处找她。这样一来就出问题了。

2003年春天,王春艳和公公商量后,承包了村里的一片可以栽植2000棵树的林地。春天是栽树大好季节,这一天王春艳和公公求了一些村邻去村子南边的林地挖树坑。中午回家吃饭时,四处找,也没找到婆婆的影子。王春艳急坏了!婆婆哪去了呢?她向村邻求助——帮着找找婆婆!大家四处出动,王春艳也骑上自行车围绕着周围的村子找。大家从中午一直找到晚上,婆婆还是不见影。有人泄气了:“别找了,一点目标都没有,无疑是大海捞针啊!上哪找去啊!”就连公公也说:“听天由命吧,孩子!谁让她自己胡乱跑呢!”王春艳说:“不行,找不着也得找啊,也许老人冻倒在路边,正等着我呢。再说,她一天没吃饭,不知道咋饿呢!早找到一会,她就少挨饿和少挨冻一会。”就这样,帮着找的人,都灰心了,王春艳一直没灰心!她四处找寻,还给娘家人打电话,让他们也在四处给留心找找。找了一宿,老人还是没找到。大家都劝王春艳回家睡一会,可她说:“我再找找!也许一会儿就找了呢!”直到第二天的上午9点左右,王春艳娘家一个跑出租的本家哥哥打来电话,说在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附近看到一个老太太,看体貌特征好像是王春艳的婆婆。在电话里,王春艳仔细地问了又问,最后确定真是自己的婆婆!王春艳激动的哭了!电话那边的本家哥哥连忙说:“艳子,你别哭啊!老太太没事,我马上给你送回去!”当老太太终于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时,王春艳又哭了——婆婆真的牵着她的心啊!婆婆一见王春艳,好像做错事的孩子,怯怯的凑了过来:“我寻思你回娘家了,我去找你了!”王春艳一把搂过婆婆,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她赶紧烧了一锅热水,先是给婆婆洗个热水澡,然后又耐心给婆婆梳好头,让婆婆在热炕头上坐好,就去做饭了。她知道老人好几顿没吃饭了,就熬了大米粥给老人端到桌上。随后,又象哄小孩一样,哄着婆婆吃完后睡觉……

婆婆总是这么四处跑,谁能总看着啊,咋能保证婆婆不丢呢?

有人建议,反正老太太没有知觉,干脆把她用铁链子拴到家算了,这样保证不丢!王春艳急了:“这是啥溲巴主意啊!老太太之所以整天到处走,可能就是心里憋屈,如果把她拴起来,那还不把老人憋屈坏了啊!那样,老人还能活吗!”

好几天了,王春艳总是琢磨婆婆跑丢这件事。就连看电视,也常常走神,就连她最喜欢看的精彩的小品,也打不起她的精神。她脑子里一直在想:不让老人走是不行的,可怎么能保证老太太跑丢了,能尽快找回来呢?很显然,老太太走丢是因为一点方向感没有才迷路了,怎么找都是无目标。这回如果不是本家哥哥碰到,还不知道啥时候找到呢!这时,电视上郭达、蔡明合演的小品“老人”中的一个细节让王春艳眼前一亮:小品中的老人也是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儿女把老人的地址姓名都写在了一个手绢上,揣到老人的衣服兜里,防止老人找不到家。“我给婆婆也做这么个手绢,老人一旦走丢,碰到好心人就回很快找到了家!”她考虑到手绢容易掏丢了。王春艳就把一个写着家庭住址和电话、联系人和感谢话语的、颜色显眼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白布条缝到婆婆衣服上,并且每件衣服上都有!

还真别说,这个白布条真的起作用了。

2004年春天,王春艳的父亲突然得了脑溢血,病危。接到电话,王春艳急忙赶回娘家!临走时,明知不一定起多少作用,她还是嘱咐了婆婆一番,又告诉公公尽量看好婆婆,并委托邻居帮助照顾一下家。回娘的第三天,父亲去世了。这几天,王春艳尽心尽力的在病床前照顾着父亲,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婆婆,整整两宿没合眼!偶尔在病床前打个盹,她总是感觉婆婆又丢了!等到父亲刚刚出殡,她顾不上在家陪陪伤心的母亲,就急忙赶回了家。回家第一件事,她就是先看看婆婆在不在!这一看她就急了:婆婆又不见了!一问公公,婆婆一个小时前还在家呢,寻思就在屯子里呢。看来婆婆没走远,她顾不上休息,就推上自行车往外走。同时还向村邻打听和求助。找了一个小时,没见到婆婆影,正在邻村四处打听的王春艳,忽然见邻居赶来告诉她,说她婆婆找到了:一个好心人在铁北一带发现了老太太,并按照布条上的电话,打了过来……

那以后,婆婆又走丢了好几次,每次都是白布条起到了作用!王春艳放心了:“好心人这么多,婆婆丢不了!”





孝心感天动地,善良女迎娶好心郎



丈夫去世后的五年间,王春艳一边伺候残疾的公婆,一边像男人一样在地里干活。5年了,10亩水田,5个春种秋收呀,一个身体柔弱,内心坚强的女人就这样咬牙坚持着。这五年间,王春艳的善良和浑身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吸引着本村和邻村的一些小伙子,一些小伙子纷纷托媒人上门求亲。王春艳的公公也多次劝她说:“春艳啊,不行你走一家吧,你这么守着我们,也不是长久之计啊!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吧,你也少遭点罪。家里这边你放心,我还能支撑下去。”王春艳想了想说:“这个家我是不离开了,要找对象也行,必须要上门来,一起过好这个家。”

随着公公婆婆的年纪越来越大,王春艳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在加重。尽管每一次,她都要带着笑脸小心翼翼地求助同村的亲戚们帮忙,但时间一长,王春艳也觉得这样做并不是长久之计。沉重的生活压力,让30岁的王春艳感到不堪重负。作为一个刚刚30岁的女人,王春艳也渴望忙碌一天后,有个宽厚的肩膀可以靠靠,有个知疼知热的人关心呵护自己。

在亲戚的牵线下,王春艳三年间先后相了十几次亲,可她提出的要让对方到这个家帮助她一起照顾公婆的条件,把人家都吓回去了。对方对王春艳特别满意,可一听这个条件,都惋惜的摇摇头走了。就因为王春艳的“执拗”,为她做媒的人常常跑空。时间长了,媒人再也不愿管王春艳的事了。

于是,就有了2005年那次征婚的事。

也许是王春艳的孝心和善良,感动了上天。

经过一段相处,吕秀财这个憨厚忠诚小伙子,不仅很快接受和喜欢上了善良美丽的王春艳,还接受了王春艳身上的那个神圣的责任——和她一起来照顾残疾的公公和疯婆婆,和她一起照顾这个家!王春艳心里踏实了,很快两人结婚了,吕秀财正式“入赘”到姜家,开始和王春艳一起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看来小伙子早有准备,他是被王春艳的善良感动了。

逐渐的,在王春艳的细心照料和耐心的嘱咐下,婆婆也开始接受吕秀财的照顾。吕秀财也融进了这个家,王春艳的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她照顾起婆婆来更加精心了。

十里八村的人都对王春艳的孝心赞不绝口:“要不是有这么好的媳妇,这疯婆子,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王春艳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长春市十大“魅力女性”;她的家庭被评为长春市宽城区十大“魅力家庭”。 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栏目、《新长征》杂志等媒体都对王春艳事迹进行了报道。

现在,虽然王春艳的婆婆还是一阵糊涂一阵明白的,但人们从她一到王春艳身边就安静听话的神态上看出,老人在王春艳这里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楼主| 发表于 11-8-19 20:15:41 | 只看该作者
  周桂兰
  13年来,周桂兰精心照顾着婆婆。
阅读
  56岁的周桂兰是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潘庄村一位普通的农妇,然而提起她做的一件事,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13年前,周桂兰的婆婆孙陶氏得了偏瘫卧床不起,由于家庭贫困,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侍候婆婆的担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孙陶氏脾气不好,但周桂兰从没和婆婆顶过嘴。多年来,她省吃俭用,靠捡破烂换钱给婆婆买药和好吃的。
  捡破烂为婆婆看病
  到周桂兰家采访的时候,恰逢她出去卖破烂。前来周桂兰家走亲戚的外甥女孟香梅正在院子里晒衣服,而已经90岁高龄的孙陶氏则在屋内睡觉。
  “俺妗子出去卖破烂了,一会儿就回来,她不会出去太长时间。”孟香梅很清楚周桂兰多年来的习惯,每次外出时间都不会太长。
  在大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记者看见进村的路上有一位身材瘦小、头发灰白的妇女正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走过来。孟香梅告诉记者,她正是周桂兰。
  短暂寒暄之后,周桂兰喘着气反复说着一句话:“孝顺自己家的老人是应该的。”然后,就将话题转到了她的“生意”上。
  “现在生意不好做,啥东西都降价,便宜得很。”周桂兰所说的“生意”就是卖破烂,她几个月攒了50公斤玻璃碴,“吭哧吭哧”用三轮车推到收购站却只卖了5元钱。
  “才5分钱一斤!以前绿玻璃能卖6分钱一斤,白玻璃能卖8分钱一斤。废纸也便宜得很,才2角钱一斤……”周桂兰对各种废品的价格十分了解,俨然是个“专家”。
  在周桂兰家堂屋的东边有一片空地,四周有围墙,她捡的各种破烂,废纸、废饮料瓶、废铁等分类摆放在里面。“得赶快卖了,价钱越来越便宜。”说完这句话,周桂兰突然想起了什么,准备转身回屋。
  孟香梅看出她想去看孙陶氏,忙说:“俺姥姥还在睡觉,不用看了。”周桂兰回应了一声,笑呵呵地对孟香梅说:“忘了你在这儿,省了我不少事儿!”
  十几年来,周桂兰每天都要出去捡破烂,然后回家照顾婆婆。
  “我的生意也就是从那时候做起来的。”周桂兰说,婆婆生病后她开始捡破烂,十几年来,她习惯了每天早早地出去捡破烂,天亮后回家给婆婆做饭,晒洗衣服、被褥。
  “每天早早起来,先到大街两旁修摩托车的地方转一圈,拉着一块吸铁石,吸点儿铁丝啥的。”但是周桂兰从不转太远,差不多天亮就回家,此时婆婆已经睡醒了,她要回家做早饭。
  由于常年用胳膊拉着吸铁石吸废铁,周桂兰的胳膊累出了毛病,经常感到疼,但即使这样她也舍不得花钱看病,而是“以毒攻毒”:“胳膊经常疼,前几年有人劝我吃药,我没舍得花钱,最后就使劲儿干活,现在倒没以前疼了。”
  “能省就省,婆婆吃药、打针都要用钱。”周桂兰说。
  周桂兰的邻居都知道,她儿子在上大学,喜欢打篮球,周桂兰经常嘱咐孩子:“打篮球渴了,别买矿泉水,咱家没钱,省点钱给你奶奶看病。”
  年来精心照顾婆婆
  周桂兰说,婆婆年轻的时候很能干,身体也很好。但1996年5月,婆婆去走亲戚时睡在了外面,醒来就发现自己已不能动弹。
  得知婆婆患病的消息后,周桂兰和丈夫陶文志立即去亲戚家将孙陶氏接了回来,送到诊所治疗。
  由于当时孙陶氏快80岁了,加上病情严重,医生断言:就是治好病也会有后遗症,很可能不能走路了。
  孙陶氏生病的时候,正值麦收。由于她的病情严重,吃饭、喝水全靠人喂,大小便也要别人照顾,周桂兰就留在医院里照顾婆婆。麦收后,陶文志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家里等着用钱。
  周桂兰身高155厘米,体重不足45公斤,而孙陶氏比她高了近10厘米,体重有60多公斤。因为不能动弹,每次帮婆婆翻身周桂兰都要花费很大力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孙陶氏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看到婆婆躺在床上痛苦的表情,周桂兰决定试着帮婆婆重新站起来。
  在孙陶氏住院的3个月多里,周桂兰每天架着婆婆练习走路,而每次练习之后,她都会出一身汗,浑身感到酸疼。令她欣慰的是,最后婆婆竟然可以拄着拐杖自己走了,连医生都感到惊奇。
  然而一年后,孙陶氏又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右胯骨。由于年龄大,骨骼愈合较慢,孙陶氏卧床治疗几个月后一直不见好转。周桂兰四处寻找“接骨”的偏方,等找到偏方后天气又开始热了,孙陶氏的背部也出现了疼痛症状。周桂兰询问医生得知,可能是长时间卧床和天太热引起的,医生告诉她按摩可以治疗疼痛,她就开始学按摩,与此同时增加了帮婆婆翻身的次数。在她的照料下,孙陶氏摔断的胯骨很快好了,但走路需要一个人扶着。
  孙陶氏脾气急躁,周桂兰却是有名的好脾气。有时候感觉不如意,孙陶氏就会发火,但周桂兰从没有和婆婆顶撞过。
  农村有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作为儿媳妇,周桂兰却以行动作出了表率。
  孙陶氏爱干净,冬天无论井水多凉,周桂兰仍会隔几天洗一次婆婆的内衣和床单。孙陶氏生病后,周桂兰买了一个白色的搪瓷便盆,只要她在家孙陶氏的大小便全是她侍候,从未嫌过脏。如今这个用了十几年的便盆还像新的一样。
  “啥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样自己看着舒服,老人用着也舒服。”周桂兰说,自家的老人就应该孝顺。
  谈话的间隙,周桂兰几次去看正在睡觉的孙陶氏,发现婆婆睡醒后,上前扶她坐起来,给她梳头,问她渴不渴、饿不饿,想吃啥。
  孝行感动了众乡邻
  陶文志懂泥瓦活儿,母亲生病后,他觉得在家里干泥瓦活儿“活儿少,挣钱也少”,于是去新疆拾棉花,干了不久发现除掉路费后余钱不多。实在没办法,他去上海的建筑工地干活儿,50多岁的人了,体力跟不上。“一个月下来只能挣几百元钱,这些钱连家里的开销和给婆婆买药都不够。”周桂兰说。
  为给婆婆看病,周桂兰至今还欠着别人一万多元钱,加上其他债务有2万多元钱。
  周桂兰家可谓“干净”:一张没有油漆的椅子是32年前结婚时,陶文志捡了一块木头让别人做的,一张旧八仙桌和一个几乎能称得上“废品”的沙发。
  家中能称得上家具的就是孙陶氏睡的大床了,能睡下俩人。婆婆生病时,周桂兰就睡在大床上照顾她,帮婆婆盖被子,照顾她大小便。周桂兰的这些举动让孙陶氏的女儿十分感动。
  “桂兰对我可好了!啥好吃的都尽着我吃,没有缺过我的嘴!”孙陶氏精神很好,面色红润,看起来比周桂兰还健康。
  周桂兰平时吃穿十分节俭,家里鸡下的蛋都留给婆婆补充营养。捡破烂换的钱给婆婆买药和好吃的,而很多时候她一天也捡不了多少东西。
  孙陶氏喜欢吃糖糕和素包子。每当听见有卖糖糕的在村里吆喝,周桂兰就慌着往外跑,有时候出门迟了,卖糖糕的走远了,周桂兰就在村里转着圈找卖糖糕的人。
  “要不是桂兰孝顺,老人家肯定活不到现在,她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潘庄村的村民白秀玲和刘玉荣说,正是由于周桂兰的细心照料,孙陶氏才能安享晚年。
  “帮助过俺家的人我都记着呢,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回报他们,有钱马上还他们。”周桂兰说,人要知恩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楼主| 发表于 11-8-19 20:20:43 | 只看该作者
路进莲:
带着婆婆改嫁的好儿媳


水母网  日期: 2010-03-14  来源: 烟台日报  
爱,让路进莲和婆婆无法分离

为婆婆洗脸、擦拭是路进莲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

家里的鸡下的蛋,路进莲几乎全孝敬了婆婆

撑起家庭重担

为婆婆洗脚,她从不嫌弃

  ■她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段看似平凡的传奇,更用爱与善良,打动了每一个熟识她的人。   ■她的故事里只有一位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只有琐碎而乏善可陈的日常生活,却不乏令人动容、敬重和扼腕的力量。
  ■如果爱与善良也是一种美,如果这份琐碎的坚持也一样动人,那么她,无疑称得上是大山里最美的女人。——
  路进莲,栖霞市西城镇初格庄村居民。
  18年来,她带着婆婆改嫁、悉心侍奉老人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人都有老的时候,做人就应该孝顺”。
  在路进莲的心里,尽孝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事。而在更多人看来,这份超越了亲情的孝道,至真至诚,更弥足珍贵。
  晴空霹雳
  一场意外痛失爱人
  快20年了,说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路进莲的脸上更多的是平静与坦然。
  1976年,路进莲嫁到了西城镇回兵崖村。因公公早逝,婆婆只有一个儿子,婚后她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随着两个女儿的降生,她们一家5口过着清贫却幸福快乐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春天,路进莲的丈夫在帮邻居打井时,不幸被巨石当场砸倒在地。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她搂着已经昏迷的丈夫,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和自己生活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人,竟一下子永远地离开了她。
  虽然失去丈夫,路进莲比任何人都悲痛,但面对哇哇哭喊着寻找父亲的两个女儿和几度哭昏过去的婆婆,她只能强忍住眼泪,一个人担当起安慰一家老小的角色。“妈,您没了儿子,但我永远是您的媳妇,我会照顾您一辈子的。”这是她对伤心欲绝的婆婆许下的承诺。从那时起,路进莲就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一个人要侍弄七八亩粮田和果园,其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那时路进莲常常是劳累一天,晚上累得连炕都爬不上去。即便如此,微薄的收入仍难以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尤其两个女儿的学费和婆婆的医药费更是压得她喘不上气来。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总让路进莲想起丈夫在世的日子。这个内心无比坚韧的女子,也会在某个时刻,希望能有一个坚实的臂膀让自己依靠,希望重新牵着一双大手,获得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苦苦熬过一年后,在父亲和姐妹们的劝说下,她终于决定要找个人和她一起支撑这个家了。消息传出后,许多好心人开始张罗着帮她物色对象,然而,就在这时,她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要求。
  不顾众虑
  带上婆婆改嫁
  “俺就说,不管走到哪儿,除了带着俩闺女,还要养活俺婆婆。”
  从说这话到现在,又过去整整十八个年头。
  “当时也没想别的,只想我不能丢下婆婆不管。”路进莲笑着回忆说。
  但当初这么一个善良的想法,却让许多来提亲、相亲的人知难而退。
  

  有好心人也劝她:“你丈夫走了,你就与婆婆没多大关系了。别人躲还来不及,你干吗那么死心眼呢?”而在路进莲的心里,和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婆婆就如同自己的亲生母亲,做女儿的,又怎能把她一个人孤零零地丢下?
  70多岁的婆婆知道路进莲的想法后,也劝她不要管自己,“只要有好人家就走吧”。而路进莲却坚定地对婆婆说:“妈,您没了儿子,就把我当成您的闺女吧,我为您养老送终。”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认识了本镇初格庄村的王金元。那时王金元自己也带着一个8岁的儿子,考虑到这一家子的老老少少,王金元也有一定的压力,但他更看中了这位朴实无华的农家妇女那颗金子般善良的心。“我不管,反正我就看好你这个人了,再说现在也不缺吃的,不就多双筷子、多个碗么。”
  本以为这下可行了,但路进莲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又让王金元心里犯了难。  
  为了婆婆
  新任丈夫“倒插门”
  “我让他到俺家住,就是想摸摸他的底,看他到底是个咋样的人,心眼是好还是赖。”路进莲嘴上说着是为了摸摸新任丈夫的底,其实心里早就有了考虑:婆婆年岁已高,再搬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可能无法适应。尽管丈夫王金元不情愿,但她还是坚持让王金元搬进自己原来的家里住。
  “老人可以养活,但到女方家生活,对男人来说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就想,去了以后,时时处处不能让别人看笑话,更不能让她娘几个给赶出来。”至今,王金元说起此事,心里仍耿耿于怀。
  那几年,对路进莲和王金元来说,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路进莲这边有七八亩地和果园,王金元那边的粮田和果园加起来也有近十亩。回兵崖和初格庄虽然是一个镇,但两村却隔着25华里,他们就这样常年来回跑,有时在这边干两三天,再赶快到那边干几天。有一年,他们光三轮车烧的柴油就超过300斤。
  1993年夏天,夫妻俩把回兵崖的麦子刚割回家,没来得及打就赶过去抢收初格庄的麦子。结果,晚上下起了雨,他们又不得不连夜赶到回兵崖村,等收拾利落都已经半夜了。
  也是在1993年,初格庄要王金元回村担任治安和调解委员。这样,路进莲就和王金元一起搬到了初格庄村。但婆婆的思想一时还接受不了,就自己住在老家。于是,他们还是隔三差五到回兵崖看望老人、料理农活,直到1998年夏天,老人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了,才跟他们又搬到了一起。
  尽心尽力
  侍奉婆婆安享晚年
  1998年夏天,老人突然中风,生活不能自理,路进莲身上的担子似乎更重了。
  每天天一亮,路进莲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一碗鸡蛋花端到婆婆的炕前。她家中的十几只鸡主要就是为婆婆养的,只有在婆婆吃不了的情况下,她才会用鸡蛋换几个零花钱。每天饭后,她都要陪着婆婆说会儿话,睡前用温水给婆婆洗洗脚,隔三差五地给婆婆洗头、擦澡,一年四季,从未间断。
  婆婆大小便不能自理,路进莲就为婆婆端屎端尿,洗涮尿布,擦洗身体。褥疮几乎是每个瘫痪病人都无法避免的,为了防止婆婆卧床久了生褥疮,路进莲专门请人做了四个海绵垫子,供婆婆或坐或卧时轮流使用。
  医生说由于瘫痪病人血液流通慢,如果两个小时不翻身就会压出褥疮,于是路进莲常常上山干农活间隙还要跑回家给老人翻身。说来是个奇迹,老人瘫痪12年,身上居然没生过一块褥疮。
  而在路进莲因事外出时,王金元就会把所有的事都接过来,给老人端茶送水、接屎接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多亏了有他支持,不然这些年我也做不了这么好。”路进莲看着丈夫,深情地说。
  提起现在的丈夫王金元,路进莲说除了脾气急点,其他方面很好的。尤其对老人和孩子更好,十几年的时间里,王金元从没对老人说过难听的话。在平时,王金元也会经常买点鱼啊肉的,给老人和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就是上山干活看见了几枝野草莓,他也要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带给老人和孩子。
  “其实真的没啥。我就是觉得,老人没了儿子,心里一定很难过。到了这儿,我要尽全力叫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采访时,这位朴实憨厚的汉子一直微笑着向我们摆手拒绝。偶尔说出的只言片语,却是见心见肝。
  言传身教
  孝心感染身边人
  采访结束时,应记者邀请,路进莲把婆婆抱到了正屋。89岁的老人头发已经斑白,由于常年卧床,老人腿上的肌肉早已萎缩,但身上收拾得却很干净,没有半点污垢。
  路进莲边给老人梳头边告诉我们,平时家里来了人,她都会把婆婆抱出来,让她和人说会儿话。有时怕婆婆孤单,即使没人来,她也会把婆婆抱到正屋的炕上,让她从街门那儿看看外面的世界。
  说起路进莲,老人是一肚子的夸奖话:“俺这个媳妇好啊,没有她我哪能活到今天……”言语间,老人的双眼已满是泪水。
  由于十几年来的精心照顾,老人和路进莲夫妇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虽然现在老人也偶尔到女儿家住几天,但起初却总也不习惯。有一次,老人的女儿为了减轻路进莲的负担,提出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几个月,谁知老人在女儿家中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吵着要回家。女儿多次劝说不成,只好给路进莲打电话。听说第二天要回家,老人孩子似的笑了,当晚竟高兴得一宿没合眼。
  有了路进莲夫妇的言传身教,他们的三个儿女也极为孝顺,有好吃的,都主动把最好的留给奶奶。工作以后,他们每次回家也都要给奶奶带点稀罕东西。
  如今,路进莲的大女儿秋霞也成了别人的媳妇,受母亲的影响,她也是待公婆如父母,孩子4岁了仍同公婆生活在一起,他们小两口挣的钱也全都交给公婆管理。有一年春天,她还把80多岁的奶奶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两个多月。
  路进莲说,一路走过来,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日子虽有时过得累了些,可她的身边有婆婆、有丈夫,还有孝顺的女儿。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楼主| 发表于 11-8-21 07:19:44 | 只看该作者
【如不爱他要被关节炎折磨到死】一天,一位小学校长来见赵弟兄。她患了关节炎,跑尽医院都未治好。赵弟兄给她按手,祷告、叱责、喊叫,尽了一切所能,都未见效。在教会里得着医治的人很多;她却没有得着。有一天圣灵说:『不要喊叫、祷告、和叱责。我无法从她身上流出能力,是因为她还怀恨她的前夫。』赵弟兄知道她在十年前离过婚;他却对她说:『姊妹,请你跟你的丈夫离婚。』她看着他说:『这是甚么意思,跟我的丈夫离婚?在十几年前我就跟他离婚了。』赵弟兄说:『不,你还没有。』她坚持说:『离过啦!』赵弟兄说:『当然,从法律观点说,你是离过了;但是在心思上,你一直没有跟他离婚。你每天早上咒诅他;你每天恨他、骂他;在你的心思里,你仍然没有跟他分开,仍然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个怀恨正在毁灭你,使你的骨骼干涸。这样的关节炎无药可治,医生当然帮不上忙。』

她反驳说:『你那里晓得他害人多深。从我嫁他之后,他就没作事。他用的全是我的钱。他把我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还不算,要离开我时,更带着另一个女人,叫我怎能不恨他?』赵弟兄说:『你爱不爱他,本来是你自己的事;但是,现在如果你不爱他,就要被关节炎折磨到死。只有神的能力纔能医好你的关节炎。神的能力永远不会像流星一样,掉在你身上医治你。神就住在你里面,要在你里面涌流来医治你;但是你用怀恨阻碍了神能力的涌流。请你开始祝福你的丈夫,祝福你的仇敌,向他作点好事。然后你会逐渐爱他,开辟一条管道,好叫神的能力涌流摸着你,医治你。』她哭叫说:『我实在没有办法爱他。牧师,请原谅我。我不恨他了,我不恨他了。』赵弟兄说:『如果你不能积极地爱他,你就不会不恨他。你不妨从心里说,你爱他,祝福他。』

于是赵弟兄带她祷告;她不禁大哭起来。至终她开始感到爱他了,也就求神祝福他、拯救他,把每件好东西送给他。神的能力开始在她里面涌流,不到三个月,她的关节炎医好了。



【赦免你妻子的方法是祝福她】一天,在聚会后有一个男人来见赵弟兄。他从袋里掏出一把锐利的匕首,对赵弟兄说:『牧师,我想自杀。不过在我自杀之前,先要把我的妻子、我的岳母、和其身边的每一个人杀死。我的朋友题议,在干这些事之前,先来你这里聚会。所以在你讲完道之后,我要去执行我全部计划。我是个眼看就要死的人,我有结核病,一直咳个不停。我要死啦。』赵弟兄劝他冷静一点,请他坐下来,告诉他是怎么一回事。

他说:『在越战末期,我以技术人员身分出国,去那里开推土机,一直在前线构筑坑道和道路;冒着生命的危险,只是为了多赚点钱。我把所有的钱都寄给我太太。越战停止后,我在千钧一发之时逃出了越南。我从香港打电报给她,抵达汉城机场时,她能带着孩子们来接我;那知到了,只影未见。我的心里以为或许他们没有收到我的电报。及至到家,发现那儿住了几个陌生人。原来她度卷了我的全部储蓄,跟一个青年人逃跑了,住在汉城另一个地方。我找到她,恳求她回到我的身边;谁知她竟寡情薄义,一口拒绝。我只好到我岳家去求援,他们竟给我四十美元,把我赶出了门。不到一星期,我怒火中烧,开始呕血。现在肺结核正在迅速侵蚀我,我已毫无希望了。我要全把他们毁掉,一个也不留下;然后我再自杀。』

赵弟兄告诉他:『这不是报仇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把病治好,找个新职业,建立一个更幸福美满的家庭给他们看。假使你杀了他们,又杀了自己,是绝对得不到报偿的。』他叫起来说:『我恨他们。』赵弟兄说:『你恨他们会毁掉自己。你恨的时候,毁灭自己比毁灭别人更多。』接着又问他:『你为甚么不试试主耶稣呢?当主耶稣进入你心,神的一切能力就来住在你里面,也将经你而涌流。神将摸着你,医治你,恢复你的生命。你可以重建你的人生。』

赵弟兄把他送到祷告山,他在那里接受耶稣基督作他个人的救主;但他仍然不能完全赦免他的妻子。赵弟兄对他说:『赦免你的妻子的方法是祝福她,祝福她的灵、魂、体。向神祈求,打开天窗,倾福给她。』他叫了起来:『我不能祝福她!我不咒诅她是可以的;但我不能祝福她。』赵弟兄说:『如果你不祝福她,你就得不到医治。你一祝福,祝福就会从你发出,你所得到的祝福比你祝福她的要多。如果你要咒诅你太太,这咒诅先得从你的嘴巴流出来,你自己就先受咒诅;但你如果祝福你的太太,祝福的话就从你心里潺潺而出,流经你的口,你自己就首先蒙福。祝福她罢!』

于是他坐下来,开始祝福她,起先难免有些勉强:『哦,神阿,我祝福…,我的太太,…祝福…她,…求你…给她救恩。哦,神阿,求你…祝福她罢!』他继续为她祝福。不到一个月,他的结核病完全治好,变成了新的人,神的能力从他涌流出来,他的脸上闪耀光芒。

一个月后,赵弟兄再遇见他时,他很喜乐地说:『我在主里真是喜乐。赞美主!现在我真要感谢我的太太,就是因她离开了我,我纔找到了主耶稣。我每天为她祷告。我重新申请执照,还是去开推土机。我找到新的工作,建立了新家,现在就等我太太回来团聚。』神的能力从他里面涌流出来,他的灵、魂、和身体全都得了医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楼主| 发表于 11-9-3 17: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0:55 | 只看该作者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1:54 | 只看该作者
马,本来自由自在的在山间撒野,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可是自从有了伯乐,马的命运就改变了,给它的头戴上笼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马的死亡率已经是十之二三了,然后再逼着它运输东西,强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脚上钉上铁掌,马的死亡率就过半了。马本来就是毫无规矩毫无用处的动物,让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灵气,无用无为,还得以享尽天年,教化它,让它懂得礼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规矩的约束下我们是否也丧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别人制定的礼义,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还剩下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2:43 | 只看该作者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4:10 | 只看该作者
01、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0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祸福,皆多年累积。 03、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04、命运总是光临在那些有准备的人身上。 05、思想→观念→行动→习惯→个性→命运。 06、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07、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5: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2、成功决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3、未遭拒绝的成功决不会长久。 4、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股票有涨有落,然而打着信心标志的股票将使你永涨无落。 

6、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7、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楼主| 发表于 11-9-7 08:58: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楼主| 发表于 11-9-24 19:07:46 | 只看该作者
1、能虚心听取病人意见:病人说要吃什么药就开什么药,病人说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

2、对病人高度重视:没病的说成有病,小病的说成重病,重病的说成就要死,死了的说成早该死。

3、胆大。什么病都敢治,什么病都有药。

4、治病如治猪,处变从不惊,一切疑难杂症都付笑谈中。

5、技术好。你得了一年的病,大夫的诊断也许只要一分钟。

6、舍得下猛药、下细工夫。病人常常是药一大把一大把地吃,水一大瓶一大瓶地吊,检查一个接一个。

7、有个性。你得的是一种病,10个医生可能弄出10个不同的病名。

8、诊病而目中无病,治人而目中无人。在内心深处,从理论高度,他把所有的病都诊断为钱。

9、字是天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楼主| 发表于 11-9-24 19:08:14 | 只看该作者
雷人的医生,你遇到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8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