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系震区系列访谈(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6-28 23: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资料
赵丞智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秦怀洲   副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疗队队员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后,《健康之路》按照中心领导部署积极与国家卫生部、地震局、北京急救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北京各大医院联系,根据有关宣传口径和栏目特点,于5月15日开始紧急推出抗震防疫特别系列节目——《健康之路心系震区》。 系列节目着眼于灾后防疫,邀请急救、心理、骨科、脑外科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做客演播室,从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受灾人员的心理输导、灾后健康维护等方面介绍医学科普知识。节目将通过和灾区医疗队员电话连线、滚动字幕播报信息、央视网站同步直播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最新消息,并穿插医护队员以及救生人员在救灾现场的救助画面。

    因地震被困近192个小时的40岁矿工赖元平获救后,被送到位于绵竹县的北京军区255医院接受抢救,但由于赖元平颅骨骨折受伤严重,一度处在昏迷状态,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昨天下午4点总后卫生部组织了北京、南京、成都、重庆的军内医学专家为他进行了远程会诊,远程会诊结束后,成都军区总医院紧急协调直升飞机把赖元平从绵竹接到了成都,为他进行紧急救治。

    电话连线  下面我们来联线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副院长顾建文了解一下赖正平现在的情况,您好,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现在赖元平最新的情况怎么样?

    答  病人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他在直升飞机接到,在15分钟之后送入医院做了各方面检查,从头到腹部,包括全身的骨关节,以及全部的生化检查,发现他的左侧大脑内有一个巨大的脑内血肿,危及生命,随时可能会发生呼吸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士还有很多专家共同协调、会诊,紧急决定在第一时间为他实施开颅手术,血肿清除,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在这个期间我们有一个小时为他进一步的补充血液和体液,因为他大量的丢失了这些,在身体状况允许后,在昨天晚上的10点20分正式进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很顺利,在1小时40分钟之后结束手术,清除了血肿大概是70到80毫升,当时打开的时候,脑组织剧烈肿胀,压力很高,里面的血肿将脑组织向深部挤压,压到脑干的附近,管呼吸心跳的地方,非常危险,经过紧急血肿清除以后,颅内的压力就迅速减低,压迫呼吸中枢的危险因素去除了。

    问  现在距开颅手术已经过去了9个半小时,现在他的生命体征怎么样?

    答  凌晨4点钟赖元平就清醒了,但是因为他长期的脑内血肿,他不是完全清醒,有一些糊涂,但能一部分应答,现在生命体征完全正常,体温轻微偏高,大概38度左右,因为他长期的受压,这个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治疗来调整。

    问  他现在有没有恢复意识,精神情况怎么样?

    答  意识比手术前明显好转,但没有达到完全清醒,因为他这么长时间的昏迷,要逐渐有一个恢复过程。

    多支心理援助医疗队已经奔赴了四川灾区,进行一场看不见的救灾。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先后派出三批心理专家奔赴四川灾区,随后该所还将组织400名左右专家奔赴灾区。5月20日,为了安抚灾区群体,中国红十字会组织的心理救援团飞抵成都,除四名女世界冠军外,队伍中还有14名心理学专家。5月21日,解放军总后勤部派出8支心理救援队,赴灾区执行心理应急干预任务,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首次派出的专业心理救援队。

    电话连线  下面让我们来联线前方的心理干预医生,我们来联线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您好,您是什么时候进入灾区的?在哪个位置?

    答  我们是5月17日到达四川,首先到的是受灾地区,看到很多灾民在一个大的救助点,最近这两天在成都市区的各大医院,看这些受伤人员他们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给他们进行及时的援助。

    问  已经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  我们主要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救助安置点的所有受灾群众做了广泛的心理普查,了解他们主要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他们主要的存在的情绪,一方面是这种恐惧的情绪,担心地震再次发生,而且比较紧张,再一个很多人存在抑郁焦虑的情绪,放的倒了,家人也不在了,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很多人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很明显的睡眠障碍,饮食不好,完全没有精神,这些情况比较多,再就是很多人有失望、悲观的情绪反应。

    问  好的,谢谢您介绍的相关情况。秦主任您当时是一直在北川工作,您当时在灾难发生之后看到当地的群众的精神或者情绪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  我们第四军医大医疗队300名同志是在14日下午,组成了七支医疗队到达四川,得到命令开进到北川陈家坝(音译)待命,因为路上不是很通畅,第二天早上9点半左右抵达了陈家坝,当时的情况是很多群众虽然说是在政府和志愿者的组织下有秩序的疏导,但是大量受灾群众往外涌,从面部表情来看非常恐惧,拖家带口,孤立无助那种感觉都有。

    问  像这样广泛的受灾群众,在灾难发生之后,都会普遍哪些集中的表现?

    答  经历灾难的幸存者,通常出现非常急性的应激反应,首先是恐惧,无助感,感觉到没有依靠,心情非常的无助,会有奔跑、惊叫,接下来就是非常的抑郁、麻木,跟外界不接触了,见了谁也不说话,紧接着会有特大的惊跳反应,小的动惊就非常的害怕,他不让你动他,不让你走近,一旦你走近他就非常恐惧害怕,感觉有地震来临的感觉,比方说有一些错觉,感觉到天地在晃,这个感觉是非常恐惧的。

    问  现在很多受灾群众已经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这段期间能够为他们做什么?

    答  从心理援助角度讲,首先要保证安全感,让他感觉到现在是安全的,这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他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和一些饱暖,然后有一个稍微安静的地方,不要过多的人来打扰他,然后志愿者和心理学的工作者去陪伴他,陪伴的时候尽量不要多说话,来评估他的需要,比方说他需要水,需要一个衣服,我们来满足他的需要,另外一个就是很多时候可能要去评估他,去筛查那些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的人,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愤怒情绪特别强的这些人,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把他分别出来,给予进一步的心理的救助和干预。

    四川的刘女士问,我最近夜里总是做恶梦,地震瞬间的灾难总是在梦里重现,我该怎么办?

    答  首先特大灾难以后,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急性应激的反应,比方说惊跳反应,恶梦连连,在恶梦中惊醒,然后恐惧、无助,首先我想跟这些受灾者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反应是正常的,不要再对这个正常的反应产生更大的恐惧,当你们感觉到非常恐惧的时候,或者有一些躯体的反应,恶心、呕吐的时候,你要主动和心理救援的队员的医生去联系,他们可能会给他一些更专业的帮助。

    问  秦主任您在前线接诊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位60岁的老奶奶,她的情绪就比较激动是吗?

    答  这个老太太是灾后第四天从山上被背下来的,这四天当中没有进任何食水,到了以后当我们的护士和医生给她做治疗和检查的时候,她是拒绝的,经过我们的特殊处理进行了补液,到第二天的时候她清醒了,清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都没了,一切都完了,是非常恐惧的,另外我就注意观察这些伤员,我们发现他们有两个主要表现,一个是拒绝,一个是恐慌和不安,拒绝一切,包括检查,你靠近的时候,当你靠近他的时候他会紧张,不让你过来。

    答  拒绝从心理学上是可以理解的,他实际上是采取了一种回避、否认和拒绝的方式来调动自己内心的一些应对机制来修复,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救援工作者要注意,要尊重他的需要,他需要督促的时候,他需要一个人在那里进行修复的时候,我们要给他这个机会,当然我们要先救他的生命体征,如果他的躯体的问题保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需要,让他一个人待在那里,不要靠近他,我们远远的去陪伴他,看他需要什么我们满足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拒绝行为会消失,他感觉比较安全,他会接受别人的帮助。

    电话连线  这次地震之后,很多受灾群众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精神上的变化,刚才专家介绍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那么在过了9天之后,有一些人的情绪已经慢慢平复了,那在这个时候还应该进一步的做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联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孙学礼教授,孙教授您好,之前你们已经做了几次的集体心理干预,你们具体开展什么样的工作?

    答  首先就是说我们现在认为对心理危机干预,是救灾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说我们把人群分了这么几类,按人群来进行干预,一类人群就是伤员群体,一类就是灾区的移民群体,第三个群体就是学校的青少年学生,而且青少年学生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受了重灾的一些地区,还有就是一个救援队伍本身的干预,还有就是包括要重新恢复生产的职工,我们现在做的伤员干预大概集体干预是这样做的,伤员干预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躯体残疾的伤员的干预,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干预救助他们的医护人员,教给医护人员有关心理卫生知识,如何对待他们,如何护理他们,如何治疗他们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个我们在做群体干预的时候,第一个就是建立伤员团体之间的互性和互相接纳,比如说把他们在一个病房里面,让他们互相介绍,了解情况,再一个就是我们让这些伤员鼓励他们直面自己所受到的伤害以及残疾,然后我们转达救助人员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然后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以启发他们以后对生活的勇气。

    问  在灾难发生之后,很多灾区本身的群众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他们在受到了重大的灾难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

    答  特大灾难后,很多人除了经历地震灾难之外,还有非常大的创伤就是失去亲人,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这时要经历非常严重悲伤的经过,一般失去亲人的悲伤期有五期,第一是震惊和麻木期,刚听说亲人去世很震惊,接下来是否认期,怎么会去世呢,接下来会有愤怒、回避,然后逐渐变得自责,最后逐渐接受,重新生活。

    答  对待这样的幸存者,更多的方法是要帮助他度过五个悲伤期,如果因为一些因素,或者因为一些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他停留在悲伤的某一个期,比方说停留在否认期、停留在愤怒期,对他将来的生活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我们看到蒋敏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动,自己还去不断的工作,但是从心理学上讲,她是用不断的工作,不断的劳累自己,来回避现在自己丧失亲人的现实,这样的话我们想想她这种行为是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周围的人,包括一些心理学的工作者,可能要更多的给她陪伴,更多的给她提供一些哀悼悲伤的机会,让她把心理的痛苦说出来,其实她刚才跟记者也是很想说的,我的孩子也死了,我的父母也死了,我们就要给她这个机会,让她做好更好的休息,更好的睡眠,这样的话对她今后的生活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可能还要帮助她安排一个和自己失去孩子和亲人有一个告别的仪式,让她充分的哀悼的心情,当然很多时候悲伤的哀悼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来疗伤、止痛,这个时候心理的援助,包括以后心理的咨询可能是长期的过程。

    四川的张女士问,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讲,把遗物收起来不让她看到是不是更有好处?

    答  在一定程度上,比方在极其悲伤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但是总的来讲我们不太主张收起遗物,让失去亲人的遗物,照片、孩子的书包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感觉到他还和去世的亲人还有联系,可能对他哀悼、悲伤是有好处的,比方说孩子我们会不告诉他你妈妈死了,或者不给他看一些遗物,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会阻碍他哀悼悲伤的过程,很多时候过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还是要知道的,那个时候可能别人都哀悼完了,他自己就要孤独的承受悲伤的时刻。

    电话连线  我们在这次地震之后发现很多的幸存者,在这些幸存者当中,我们发现了生存148小时的沈佩云,他被救出来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精神上的剧烈变化,我们下面联线正处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我们健康之路的前线记者商晓刚,我们了解到沈佩云好象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反应,能不能介绍一下。

    答  沈佩云入院之后经过抢救和治疗之后,今天一直在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住院留观观,因为他有腿部的外伤出现坏死的情况,在这几天的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他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因为他的情绪出现很大波动,因为在被埋的过程中他有同事,他跟同事离的很近,他应该说是直接感受到了同事的死亡离去,对他的打击很大,所以他这几天情绪波动很大,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医生也比较担心,所以这几天医生也在做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的工作。

    问  好的,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消息。像沈佩云这样他现在还在接受着身体的治疗,在这个过渡期之间,作为他的身边的人能够为他做一些什么?

    答  最能够做的就是陪伴,要理解他的这种愤怒和自杀的意念,控制住,不要让他有自杀的行为,同时我觉得躯体科的医生应该跟心理科的医生来联合会诊,进行共同的全方位的,从精神、社会、躯体上的治疗和干预,这是最好的办法。

    问  要跟他交流吗,要让他表达出这种自杀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想的吗?

    答  应该让他表达,很多我们平常的人可能不愿意去问他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好象觉得一问他,他就觉得会加重他的自杀,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自杀干预的研究当中发现,如果让想自杀的人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反而会降低他的自杀行为的发生率,所以一定要去体会他,去理解他内心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把这么大的责任都揽到自己的头上,我们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他这个能量出来以后,变成行为的可能性就少多了。

    问  秦主任您在经历了这次灾难之后,内心经历了什么变化?

    答  到达灾区后我们多个救助小组在陈家坝看到一片废墟,非常震撼,对心理冲击非常大,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大量的病人,受灾群众,另外我们住的地方两面都是山,山体在不断滑坡,我们每天看到的山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白天工作的时候还可以,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开始我们以为是流水声没有介意,到第二天发现山体形状不一样了,另外还有动物的异常表现,让我们非常恐惧,抛开职责、任务,如果我是普通老百姓的话,可能会很快的逃离这个地方,我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待着,但是我们还必须坚持,此外就是昨天我回去以后,因为下午要坐飞机到北京来,也有些情绪上的变化,因为我在家时比较开朗,喜欢说话,我家里人不太愿意说话,相反昨天回去,我不愿意说话,别人诱导我说话。

    问  其实以往的节目我们曾经采访过您,觉得您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但是我发现昨天晚上在我跟秦主任见面之后,我发现他情绪很低落,不太愿意讲话?

    答  前方的心理救援人员在大力关注幸存者之外,救援人员实际也在面临着很大的创伤,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不断的在看那些东西,不断的要经历这种后续的余震,后续的山体滑坡的创伤,所以他是一个后续,连续不断的创伤,可能是一个慢性的创伤,这个时候我们的这些救援人员会出现很多急性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反应,包括头晕、心跳加快,肢体软弱,很多人会有比较严重的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就像秦主任说的害怕、恐惧,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来临,最后变得比较退缩、麻木,不愿意跟别人说话,甚至看见自己的同事也觉得不是太亲热了。实际这也是很正常的急性应激的反应。

    救援人员心理创伤的表现:
    1、头晕、恶心、呕吐
    2、心跳加快、腿软
    3、到处乱跑、惊恐发作、愤怒
    4、精神崩溃、歇斯底里
   
    问  在救援期间,同事之间有没有交流过这些变化?

    答  很少,都不愿意说。

    答  这就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因为你还要去一结,我非常想告诉你,你一定要跟同事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我说出来会不会影响他,他也是这样想的,其实大家在那么大的灾难面前同样的情景面前,感受是一样的,既然大家的感受是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说出来来互相分担呢,你会发现把一些想法通过语言言语化以后,我的恐惧感会降低,无助感会降低,同时我感觉我有我的同伴在,我跟我的同事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小的,但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降低一些急性应激反应,另外就是要保证睡眠,保证充足的饮食,如果人员足够的话,应该轮班换岗,这样的话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提高,实际是真正对前方的一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

    问  很多一线的救援人员,无论是解放军,还有医疗队队员,如果你让他们停下来,他们会跟你发脾气的,他说我不需要停下来,这是一种什么反应?

    答  这实际上是在极大创伤面前,很多人的情绪已经失控了,我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感觉到了人类了这种力量的渺小,所以我一定要去做来对付渺小的感觉,所以要去不断的工作,当然这种行为是挺感人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你需要一些休息和心理的援助恢复一下,再投入工作效率会更高。另外就是对他本身的心理的健康,这个灾难对他远期心理的影响会大大降低。

    问  秦主任您在前线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是通过不停的工作来排解自己的压力吗?

    答  是这样的,我还算比较好,一天可能五个到六个小时,但是我们队伍当中的一些骨科医生、创伤科医生,他们有48小时没睡觉的。

    答  有的时候是情景造成的,形式造成的,这么多的伤员来了,专科医生又不是太够,必须得抓紧时间,特别是骨科必须抓紧时间做手术,这时候希望指挥部门,应该更充足的调配人员。

    电话连线  我们联线到了在前方的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施旺红教授,您好!您看到的一些场景当中,发现我们的救助人员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变化是吗?

    答  我发现这次大地震给灾区的医护人员也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应激,一是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财产损失、亲人去世,给医护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应急,长冈总医院的医护人员里面有31位有家人去世,最多的一位有9个亲人去世,但是他们都坚守在一线,医护人员突然面对大量的伤员,即便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救治伤员,同时也担心家人的安全,那些后顾之忧让他们面临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问  秦主任您在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会对生命有什么新的看法?

    答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享受每一天,这是我的想法,另外生命太宝贵了,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我在日常工作中是很有规律的,先重后轻,明天排什么后天排什么,在这种时候是不确定的。

    答  这种不确定感,对医护人员的这种伤害也是非常大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伤员,不知道要做什么手术。

    问  在一线的救助队员中站在最前面的,也许就是我们最亲爱的解放军的战士们,其实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在直面死亡,直面伤害,他们也是需要被帮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这些年纪非常小的一些解放军战士,他们出现的心理上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建立起对他们的帮助?

    答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救援人员,心理救援人员应该在他们轮班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比方要给他们宣教健康教育,告诉他们急性应激反应是什么样的,这个反应是正常的,不要对这个反应再产生更强烈的恐惧反应,另外就是要给他们有条件的话,在保证他们安全的情况下,要给他们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小组的放松,教会他们一些自助的方式,包括心理放松等等,另外鼓励他们在救援队员当中互相的支持,互相的倾诉,同时鼓励他们和远方的亲人多通电话,然后多跟自己的朋友、老师、同学打个电话,这个抚慰是非常的重要的。另外就是我们前方专业的心理救援人员要及时识别出那些急性反应比较强烈的救援人员,应该给他们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8-6-28 23: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8-7-21 20:44: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不知道施老师在救援中有没有产生心理创伤?腿好些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8-7-21 21:26: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心,自然有心理创伤,腿好了(你是怎样知道我腿不好的?),不过因为贪食(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呀),又胖了,现正在减肥呢!

[ 本帖最后由 shiwanghong 于 08-7-21 2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8-7-21 21:37:5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感动心灵
――第四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心理学专家施旺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授,大家好!
从灾区回来的头几天,我一直在失眠。短短一个月抗震救灾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说心里话,我是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上前线的,出发,我非常焦虑,不是怕死,而是想象着从废墟里伸出的血淋淋双手,想象着失去亲人后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各种心理学的理论在我脑海里若影若现,但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15日凌晨,我们赶到长钢总医院,看到院子里,操场上到处是的伤员时,恐慌的情绪笼罩在许多人的脸上。
何教授立即组织队员展开拉网式查房,我也主动和医院联系,迅速组成了心理疏导小组。
听说四军大来了心理专家,五官科胥医生立即带着12岁的侄子来求治,这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父母是北川中学老师,地震后父母失踪了,孩子意识到父母可能遇难了,大哭大闹,用头撞墙,不吃不喝。看到这个眼睛哭得红肿的孩子,我内心也充满着悲伤,记得地震当天,爱人对我说,晚上让女儿和我们一起睡吧,要死死在一起,如果我们死了,孩子一个人多么可怜呀。
将心比心,我情不自禁的落泪了,一把紧紧搂住这个孩子,哽咽说,叔叔也非常难过!孩子用痛苦的眼神看着我,我感到我们的心灵接近了,因周围噪音太大,我贴着孩子的耳朵问他,和爸妈联系不上了,是不是特别绝望,他点点头,我又说,你抬头看看大厅里,多少人严重受伤,很多人的大腿要被截肢,变成终身残废,还有许多人全家都没有了,你现在身体健康,还有爱你的舅舅,姑姑和许多亲人在,你是不是比他们还要幸运一些,他又点点头, 情绪明显稳定下来了。
接着我鼓励他,和父母联系不上,让你痛苦,说明你懂事,非常孝顺,其实舅舅也很痛苦,如果你不吃不喝,用头撞墙,会让舅舅更加痛苦, 舅舅是医生,还忙着救人,你还小,没有能力去救人,该做什么呢?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拉着我的手说:“叔叔,我要做个男子汉,不能给舅舅添麻烦”。
可喜的是,当天中午孩子就主动进餐了。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孩子呀!他的眼神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至今,我还是无法想像,更无法体会一个12岁的孩子,突然间失去父母的感受!那是何等的痛苦。
何教授查房时,1名女学生,拉着何教授的手哀求:“解放军叔叔!救救我!”。何教授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头,不停地说:“我们来了!我们救你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我非常感动,医疗队的每一位专家,都自发的做了心理专家要做的事。
这个孩子是平武县平通中学的学生姜洋洋,全班同学被埋废墟,只有两个被救,那名同学已被截肢,她骨盆多发性骨折,在后送过程中又遭遇了车祸,被送到医院时,惊恐万分,嚎啕大哭,不吃,不睡,医务人员束手无策。
我立即运用肢体语言,帮她擦眼泪,拉着她的手,摸着她的脸说:“我是解放军,有我们在,你就安全了。现在你想哭就哭吧……”,孩子慢慢由哭喊变成哽咽,十多分钟后,她安静下来。后来我问她多大了,上几年级,她说15岁,上初二。我说:“这么巧,你和我女儿同岁,但你比我女儿漂亮。”并摸着她的脸上的擦伤告诉她:“很快会好的,不会留疤的,等伤好了,明年到我家里来玩吧。”慢慢地她对我笑了,睡着了。
18日凌晨1点,江油市发生了6级以上余震,余震使她处于高度恐慌状态,哭喊不止,直到早晨八点,褚延魁教授查房时发现这一情况,匆忙来找我。我赶到她身边,说:“洋洋,叔叔来了!“并用手摸着她的脸庞,她立即停止哭泣,她拉着我的手说:“叔叔你不要离开我!”,笑了,大约五分钟就睡着了。
当天下午,赵铱民院长还专门看望了姜洋洋,她拉着赵将军的手说:“谢谢解放军!谢谢解放军!”此时此刻,我心中有一股暖流涌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吧。
在许多医护人员和队友们看来,对姜洋洋的心理干预,充满了神奇,他们问我:“施教授,你是用什么技巧达到如此神奇的效果?”
事后,我也在总结,其实心理支持,无处不在,只要身着“迷彩服”的医疗队员出现在群众和伤员面前,人们的心灵就受到莫大的抚慰。当然,我发自内心的感情投入,“以心传心”技巧也取到一点点作用。
突然间,我感悟到,面对这些坚强的孩子,在我抚慰他们心灵的同时,他们又何尝不在激励着我!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对130名伤员和群众进行了心理疏导。
十九日,大部分伤员被后送了,李宜阳院长立即找我谈心,说:你是全军第一个到达灾区的心理专家,要从战略的高度,发现问题,为全国的心理救援提供指导性意见。
我发现,当地医护人员情绪出现了波动。地震后,他们承受着家人去世、财产损失,孩子无人照顾巨大心理压力,一直工作在一线。四个医护人员哭着来找我求助,说他们快崩溃了,我有针对性地对十余人进行了心理疏导,李宜阳队长组织我为全院100多医护人员进行了集体心理辅导。攀长钢集团电视台为我录制了30分钟的专题片,在4 万多职工中播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田洪涛科长及时报道,5月22日,与中央2台电话连线,我的信息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帮助。
19日后,心理干预成了重点,全国的心理专家来到灾区,部分并非从事临床心理的专家,和没有临床经验的心理队员,反复询问受灾群众的感受,尤其是对小孩子,一会让他们哭,一会让他们撕东西,希望治疗他们的痛苦。为此,我坐立不安,李队长和田科长又来找我,探讨什么是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的区别,我切实感受到,面对这样的灾难,任何痛苦都是可以理解的,并非什么疾病,对于部分伤员早期所表现出的应急心理反应,及时干预是有效。而对情绪已经稳定的伤员,主动干预实际上是伤害,李队长立即指示我撰写地震灾后心理救援方案,田科长迅速组织稿件在《科技日报》上发表,后来,从多方面的消息证实我的看法是正确的。
想当初,我是那样的焦虑的,但在同志们的支持下,面对灾区群众信任的目光,我突然觉得什么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每天都有令人心动的故事。第七医疗队是由6个单位组成,出发前,互不相识,现在团结得就像一个人,李宜阳队长累得嗓子发不出声音,何教授年龄最大,患有高血压,却样样工作抢在前,干在先,
除了完成医疗任务,帮助搬运救灾物资更是家常便饭。记得5月22日,一辆装有200吨的药品大货车开进医院,李队长立即组织我们搬运。我钻到黑暗的车厢里边,真没想到,车子那么大,足足顶一节火车皮,上百吨的药品经过我们每个人的手,一箱一箱运到库房,一个多小时后,慢慢的感到左腿痛得不行,筋疲力尽,眼睛发黑,正想靠边休息,突然发现在我的左前方,一个小个子正在不停的搬运,是那样的卖劲,仔细一看是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转业干部――田洪涛科长。我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转业干部,因心情郁闷,几个月不下楼的人见过不少,可眼前这位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正想着,浑身又充满着力量,坚持到最后。抗震救灾归来,爱人发现我腿跛,非让我拍片检查,结果是关节腔积液,怀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想起那天搬运时的过度用力,有些后怕,我自问为什么那一天自己会有那么大力量,突然间明白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短短一个月,我经历了太多的心痛,更多的感动和的感悟!
作为一名军医,只有以己度人,痛病人之所痛,才能将心痛转化为感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而爱是无限的,人生注定要面对许多痛苦,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好好活着就是幸福!
谢谢大家!
2008.7.12于四军大口腔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8-7-22 13:16:23 | 只看该作者
"我切实感受到,面对这样的灾难,任何痛苦都是可以理解的,并非什么疾病,对于部分伤员早期所表现出的应激心理反应,及时干预是有效。而对情绪已经稳定的伤员,主动干预实际上是伤害......"

真知灼见!!总结的真好。受益了。您的演讲稿我拷下来了。

[ 本帖最后由 长天秋水 于 08-7-22 1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