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这个好
◆◆远离抑郁症 8大认识误区要搞清
○误区1有了心理问题自己可以调整
事例:因为工作受挫,王大姐的心情很不好。王大姐自认为心理素质还好,自我调整就可以了,可两个月了,她仍感觉筋疲力尽,面容也苍老了许多。看了许多关于抑郁症的书籍,王大姐还是不相信自己会得抑郁症。
专家解析:工作中难免有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情绪自然也会有所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以应对挫折,自我调整过来。如果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在2周内自我调整过来,建议立即接受医生的心理辅导。
○误区2旅游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事例:刘阿姨近来情绪很低落,不和老姐妹玩耍,见了孙子、孙女也高兴不起来。孝顺的女儿就陪刘阿姨外出旅游散心,但是旅游两周回家后,刘阿姨情绪不见转好,反而更低落了。
专家解析:情绪不好时,通过各种方式调整放松,可以改善情绪。但如果情绪不好已发展成了抑郁症,调整放松就不会有太大效果,必须立即接受治疗。理论上来讲,个别抑郁症患者病情也可以自愈,但这种自我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且在病情自行恢复过程中,需要忍受长时间的痛苦。
○误区3抑郁症不会有身体不适症状
事例: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老张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专家解析:有些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躯体的各种不适,经过检查,躯体没有疾病。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4抑郁症不用服药 调心就可以
事例:胡先生天天为家庭问题发愁,经过诊断,患了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胡先生认为心理治疗就行了,用不着吃药。
专家解析: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各种方式,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才进行心理治疗。
○误区5忽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
事例:爱人有外遇,王女士患了抑郁症。医生叮嘱家属,她有自杀倾向,可家人并不认可。结果,当天晚上,王女士吃了一瓶安定,经过抢救后脱险。
专家解析: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很坚定。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倾向,就必须严加护理。
○误区6抑郁症是“想”出来的病
事例:李先生由于工作岗位调动不顺心,为此郁郁寡欢,被诊断得了抑郁症。单位的人却认为他是想不通,不是病。
专家解析: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临床已经证明,抑郁症的发生同某些躯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有关。
○误区7服用精神类药物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事例:老刘按医生建议,服用某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服药后胃部不适,老刘打开说明书一看,吓了一跳,这么多副作用,这药能吃吗?
专家解析:传统的三环类的药有睡眠增多、低血压、口干等不适症状。后来的药物有百优解、帕罗西丁等,它们是选择性抑制,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误区8抑郁症治不好
事例:高女士得了抑郁症,按照医生建议,服药治疗。一星期后,病情却没多大变化,她和家人嘀咕:这病好得了吗?
专家解析: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正规抗抑郁治疗后,病情会逐步缓解。但服药的头两个星期,病情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这是由抑郁症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