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izh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送大伙儿两首词<卜算子>,喜欢么?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03-10-24 21:09:56 | 只看该作者
秦观《鹊桥仙》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简析】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03-10-24 21:10:41 |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03-10-24 21:11:08 |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醉花阴》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03-10-24 21:11:39 |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简析】
  这首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五朝的偏安政策有所遣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3-10-24 21:11:44 | 只看该作者
小迷糊说的是,我差点忘了,当初也是觉得一些词过于伤感才不再接触的。类似的以后还是少说为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03-10-24 21:18:28 | 只看该作者
我到现在也是非常喜欢宋词的,我家里有很多唐诗宋词方面的书,宋词中有一些比较伤感的词,还有一些是写景方面语言特别优美的,让我百读不厌。那种意境让我回味无穷。我们不一定总要去读那些令人伤感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03-10-26 19:04:19 | 只看该作者
  以往我发现我们初中,高中,大学所选的诗词都是唐诗宋词里最好的,你们觉的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唐诗悲观的东东少,而词曲却是总体伤感的,这虽与时代有关,是否又与格式有关。
  我总结了两句话:
       好的诗词天成之,妙手偶得,经久不衰。
   普通的诗词七情六欲而成,烟囱口排出,瞬间灰飞烟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3-10-26 21:23:4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书本里的都不错,但是不全,他们选的都是乐观的向上的,主流的,事实上还有好多好多很优秀的没录入。我是这么觉得的。
唐诗受陈子昂等人的影响,很有古朴之风,所以少些婉约的色彩,但是到了中唐后唐还是出现了的,(像有名的李商隐他的诗很好的,仅次于李白杜甫。)我个人觉得这和经济有关,经济越发达越容易走向婉约。要知道,尽管宋朝外忧内患,可是史料记载是最繁荣的的社会阿。
除此外,宋词表达相对自由,格律等可以自创,只要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唐诗除了五言七言,其余的很少,除了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敢于突破外,很少有人敢的,他把握不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03-10-26 21:24:3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喜欢李清照和柳永,喜欢花间词,喜欢婉约词。后来欣赏辛弃疾,欣赏苏轼,欣赏毛泽东。
婉约词绮丽动人,打动心弦。而豪放词则让人胸中升起一股豪情。
再后来知道,婉约、豪放是人的不同心情,是人的不同时期的感受。
多情的李清照也有豪放的一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让须眉!
也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何等雄奇和壮丽!

“大江东去”的苏轼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03-10-26 21:26:11 | 只看该作者
沁园春  梅
紫陌冰消,竹外清寒,卿步缓来。
有暗香一缕,渐添佳气,疏枝几影,略拂青苔。
谁使霜风,迂回荡冷,从此诗家赋笔哀。
争知道,甚凄怜误我,绮岁情怀。

漫随素袖飘开,卷杂粉盈盈向镜台。
纵才思多少,无心琢句,玉笛复起,幽意难裁,
桃李园中,秋阳节后,朝是虚名暮做埃。
还堪笑,任万芳争艳,独自悠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03-10-26 21:26:57 | 只看该作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此词应作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死的春天。据《五代诗话》卷一引《蓉槎蠡说》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歌声未毕,牵机(毒药名)随至。”足见此词是李煜死的原因之一 。
叶嘉女士《迦陵论词丛稿》说:“这是后主的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首词,但是也是最为难以解说得一首词,而其难以解说,也就正因其过于为人所熟知的缘故。”此话似颇有道理,但是不尽然。譬如叶女士本人就为它作了许多精辟的解说(见《迦陵论词丛稿》106--110页),可证其虽难解而非不可解。因此我不避浅陋,拟从审美的角度试解如下。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原都是自然界最美的景物;但诗人似乎嫌它太多了,因而问:这种种什么时候才能了啊?表面看,这很反常;而其实,诗人之所以怕见春花、秋月,是由于它会触起诗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如回忆“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那一类恣意游乐的情境。而这种情境是不堪回忆的,因为它已一去不复返了。不堪回忆,却又无法不回忆。诗人终于不知不觉的坠入了烟海一般的回忆中去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说明春天又到了,这怎能不触动诗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中去呢?但他一想起失去了故国,就无限悲痛。几上明月当空,更添凄情之感。李白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李煜此时的故乡、故国都已不堪回首。在明月的映衬下,诗人的心情自然益见凄凉了。尽管如此,无穷往事仍然不可抗拒的袭上心头。于是诗人回想起雕栏 、玉砌的宫殿。这些该还在金陵吧?只是江山改属,人事皆非,诗人红润的容颜已变得苍老。清人王闿云说:“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意思是说:李煜不说“山河改”而说“朱颜改”,乃由于不敢名言。面对这种情况,自难免勾起无穷无尽的幽怨和愁恨。为了说明他愁多、怨广、恨深,诗人用一江春水做比方:“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意匠春水向东流!”这样就可以使那本来难以捉摸和觉得象的愁怨,变得可以捉摸和具体如画了。“有几多愁?”愁象一江春水。一江水已够多,加上是春水,那样就更多了。而且这愁苦连续不断、澎湃起伏 ,象东去的江水那样奔腾、汹涌和永无止息。这两句之所以 千古流传,也正因为它把诗人那种深邃、翻滚和无穷无尽的 愁情,形象、恰切地表达了出来。在李煜之前,好些著名诗人已有过类似的写法,如杜甫的《哀江头》“人生有情类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和刘禹锡的《竹枝词》“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他们都用江水比喻愁的无穷无尽。但仔细吟味一番,便能觉出他们各有特色。我以为:在上例中,杜甫的哀痛显得更沉郁,虽凄凉而复悲壮;刘禹锡的审美情趣则偏于俊赏,以至于把女主人公的愁也美化了。李煜这两句,却哀而且伤,简直象 一只啼血的杜鹃,声声都从血泪中迸出,使人不忍卒闻。
全词皆直抒胸臆,不加寄托,不用典故,更不堆砌浓丽的辞藻。他以问起,以问结。即象是昂首问天,又象是向读者发问,因此字字句句都能扣动读者的心弦。在短短的五十个字中,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起初是害怕回忆;而又偏勾起许多回忆;勾起了回忆,又说不堪回忆;不堪回忆,却又更深的坠入回忆之海而无力自拔。真是矛盾重重,难分难解,一步深似一步的引读者寻思。它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的词之所以获得广大读者的赞许,主要在审美创造方面。它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把本来只供乐工歌唱、只写闺情别绪一类题材的音乐唱词,一变而为书写自己的身世、寓有深刻感慨的文学作品。它一扫花间词的浓艳习气,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浅显、隽永、生动、流畅。形象更富有个性和概括力。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李煜词象”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女子。这句话虽略带贬义,但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褒词。因为不假雕饰的朴素美是最高的美。顾而进《题南唐后主词》把李煜词比作是“多态女子”,显然更恰切一些。因为从现今保存的李煜词中,已可看出他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止是“粗服乱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03-10-26 21:27:2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上学时老师讲的最动情的一次课,也把陆游和唐婉凄惨的爱情故事记在了我的心中

                                         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

     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

     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03-10-26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      
【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长恨歌
【内容】: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03-10-26 21:31:36 | 只看该作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网海茫茫中,认识志同道合之人,是一种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03-10-26 21:32:14 | 只看该作者
菩萨蛮
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