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感来自大脑皮质层下区域(谷歌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9-17 16:5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项新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大脑皮质层下区域的大小。这个结论可能为治疗抑郁症开辟新途径。

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通过对29名志愿者的调查发现,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幸福感知能力取决于位于大脑皮质层下、中心部位的尾状核的体积。这可能为治疗某些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开辟一条捷径。调查显示,有些人表现出快感缺失的症状,其尾状核就比正常情况体积小。

快感缺失是人类患上严重抑郁症的明显表征。它不仅源于抑郁情绪,还是人们缺乏感知幸福能力的后果。

快感缺失是心理学术语,意思就是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对所有事物丧失兴趣和满足感。现今诊断人们是否具有快感缺失症状的一般标准是,观察其在处理生活问题时,对自身能力、个人成就和人际关系是否感到满意。获得上述调查结论之后,医生能够更迅速、准确地诊断病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9-17 17:16:05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9-18 09:39: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飞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9-19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飞的分享,受教了。
     
    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对快乐感知较少的人。 我对很多事物提不起兴趣,但倒还是很懂得感恩的。也许是自己小时受到的爱太缺了,如果别人对我一点点的好,就会感动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7-9-20 00: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放飞自己 的帖子

感激的心灵就是福,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7-10-30 17:35:13 | 只看该作者

人为何相信"希望常在" 原来脑里有"乐观区"(谷歌网)

我们总在梦想一个美好未来。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总在梦想“明天会更好”,我们在面临困境时会安慰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在鼓励他人时会说“

    凡事要往好处想”。为什么人类总是相信“希望常在”?最新的科学研究找到了答案——我们大脑中存在一个“乐观神经区”,我们的积极心态都要感谢它的不懈劳作。

    心态“开关”在大脑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5日报道,精神学家对人类的“乐观主义倾向”(optimism bias)早有描述,比如我们总是忍不住幻想,自己会比一般人活得更久、身体更健康、事业更成功,而离婚、癌症这样的噩运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尽管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支撑这种“趋利避害”的期望,但很大一部分人都“乐天”得“不可救药”。

    美国纽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伊丽莎白-费尔普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将这种现象谜底锁定在大脑中。他们要求15名志愿者想出80件未来或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好事(如获奖)、坏事(如与情侣分手)或不好不坏(剪发),然后再设想这些事情多快会发生并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费尔普斯发现,志愿者普遍不愿去想消极的事情,即便是剪发这种事,大部分人也会把它往好处想,比如自己剪了个平生最满意的发型,而不是一般的造型。从志愿者的描述来看,好事在他们的设想中总会很快到来,而且更生动具体。

    研究者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的结果显示,相对于消极、负面的想法,当志愿者展开美好憧憬时,大脑两个区域——杏仁核(amygdala)和前喙扣带皮质(rACC)——表现得非常活跃,其中rACC的活性最大。那些在乐观心理测试中得高分的人身上,这种活跃程度的差别尤为明显。

    这项研究报告24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神经生物学科斯特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是该领域的一次突破。“研究首次将乐观和悲观思维与大脑某个区域的活动联系起来。”

    “乐观幻想”有益身心

    研究领导者费尔普斯表示,人类的这种“乐观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件好事,也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成的一种生存策略。“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乐观期待,就会获得采取行动的动力。”

    研究报告也提到:“认识乐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与人类的身心健康相关。悲观思维常常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此前还有研究显示,悲观主义者免疫力相对较差,得心脏病、中风和精神疾病的几率更高,甚至寿命也比“乐天派”要短。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 沙克特表示,杏仁核和rACC在调节情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此前已经有研究证明抑郁症与rACC、杏仁体等大脑区域功能异常以及它们的连接异常有关。科斯特教授表示,目前尚无法解释神经传导系统究竟是怎样调控积极和消极思维的,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本帖最后由 eutgoeru 于 07-10-30 19: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10-30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越来越相信物质决定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10-30 20:1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eutgoeru 的帖子

快乐生活每一天

    抑郁让我更成熟了。过去总是被抑郁所控制着。虽然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但悟性没到某种层面,自己往往很难说服自己。

    现在我知道,需要拼搏的生活,就是要有一颗从容稳定而又积极热情的心去体验。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无比宝贵。疾病的确在日夜折磨着我的躯体,但我不能、也不再允许它在来掠夺我的精神!正是生活中的一切,现实如暂不能改变,那就接受。接受下来,再去寻求改变的可能。没有过不去的事情!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7-10-31 17:15:12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发现导致抑郁症自杀的基因(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科学家发现导致抑郁症自杀的基因(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内容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科学家称,如果你有自杀倾向,那是因为你的身体内有两类可恶的基因在作怪。日前,美国医学家终于找出了这两种自杀基因,它们分别叫GRIK2 和 GRIA3的变异基因。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家私营机构甚至研究出一种方法,即通过在面颊或臀部进行皮肤取样擦拭的方法,可以检测你身体内是否存在这类基因。

  上周,美国《精神病学刊》发布了有关自杀基因的这一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的起因是医学专家对一群抑郁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而这群抑郁症患者都有严重的自杀倾向。经检测,医学专家们吃惊地发现,这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都有共同的变异基因,即GRIK2 和 GRIA3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类基因控制着生成大脑化合物的谷氨酸盐,而这种物质又是帮助产生实现大脑和神经元之信息交流的重要氨基酸。也就是说,这两类基因常常控制着这种氨基酸的生成,从而让大脑和神经元之间信息不畅,让人时刻产生沮丧,缺乏生活动力,甚至产生了却此生的念头

  之后,为了得到更多的例证样本,美国医学专家又扩大了研究范围,最后研究证实,有这种变异基因的人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多10倍的自杀想法。研究范围内的自杀者中,至少有36%的人同时具有GRIK2和GRIA3两种基因,而59%有自杀企图者中至少有这两种基因中的一种。

  当然,医学专家在作结论时也是谨慎的。他们最终认为,这两种基因虽然是自杀的最大凶手,但对于自杀这种人生极端行为,它却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医学专家解释说,“这些数据意味着这个测试是必要的,但不完美。许多有这种基因的人并没有自杀企图,同时许多人有自杀的想法却没有这样的基因。”不过,无论如何,GRIK2 和 GRIA3变异基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人们自杀,科学界没有太多的怀疑,用专家的话说,“例外否定不了主流

  也许这个发现是一个福音。而更大的福音也许应该是美国一家私营机构已经发明了一种方法来鉴定你是否带有这类基因。

  这个有着医学科技背景的私营公司称,只要你付500美元,医生用一个镜子一样的东西在你的脸颊或臀部擦拭一下(为什么在脸颊或臀部,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皮厚),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知道你是否有GRIK2 和 GRIA3这类可恶的基因了。

  实际上,这个有点奇怪的测试在医学上有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叫做C-mark测试,虽然它的发明,很大程度上对于医生如何判断哪些是具有自杀倾向的“危险分子”功莫大焉,而且,检测起来,准确、快捷、方便。但它要在现实生活中推广与应用,这还是导致了不少的争议。

  因为自杀基因大多潜藏于抑郁症患者体内,治疗抑郁症是根除自杀基因的关键,而即使没有自杀基因了,但抑郁症也是痛苦的,所以很多医学专家认为,C-mark测试不能代替药物的功效,而治疗抑郁症或根除自杀基因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斯坦福大学大脑与遗传学工程的列文森·道格拉斯博士,他不是否定这项测试本身的真伪,而是认为,“这个测试目前还没到推出的黄金时间。”因为目前的研究结论还不能决定为患者使用哪一种药物治疗更有效。测试只是测试本身而已。另外一些犹豫者担心,一旦推广这种测试,很容易在公众中产生误导,甚至让公众忽略这种测试的局限性,或者将科学研究的结论直接等同于临床的结论,实际上这两者有很大的差距。

  但赞成推广者显然甚众,一个主要理由是,这等于一个透视镜,让家长或医生知道了患者的真实情况,这也是对这些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前提条件,而且这种测试最终也促进药物治疗的进步(假如大家都正面来看的话)。

  而对于这个推广最有效的理由则是,有些人搬出了美国疾病中心上月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即去年美国青少年自杀率较上年增长了8%。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美国公众更愿意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发现自己的子女是否带有这种基因,自然,要求进行这种测试的呼声也就开始高涨了。

  这个测试不需要美国食品与医药监督局(FDA)批准,同时也不在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内,为保证这项测试不走向唯利是图的商业模式,目前,它遵从了美国1988年颁布的临床实验管理办法的规定,还自愿申请得到了FDA的许可,并计划于明年正式开始在美国推广。



[ 本帖最后由 eutgoeru 于 07-10-31 17: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10-31 17:4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深海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10-31 17:49:07 | 只看该作者
小飞兄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7-11-2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波波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7-11-2 17:01:33 | 只看该作者

基因变异左右抑郁症疗效(科学网)

基因变异左右抑郁症疗效(科学网)

研究人员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年会日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召开,参会的研究人员在10月26日公布了一项初步研究成果,指出两种基因的变异或许能够解释精神疗法只能帮助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原因。


  研究人员正在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学因素在人类对精神病治疗药物的响应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例如,科学家在2006年确定了一种基因变异,后者有望解释为什么有些患者对抗抑郁剂的响应要好于其他人。而就在9月份,研究人员发现,两个基因的变异能够解释与抗抑郁剂有关的自杀风险的增加。


  加利福尼亚大学(UC)圣地亚哥分校的精神病学家John Kelsoe和同事希望搞清楚,遗传变异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精神疗法有更好的响应。研究生Amelia Kotte搜集了65名志愿者的治疗记录和血液样本,这些人都已经接受了16周的精神疗法,其中一些人也同时服用抗抑郁剂。针对5种被认为与抗抑郁剂响应有关的基因,Kelsoe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这是因为一些脑成像研究显示,在抗抑郁剂和精神疗法的响应机制中存在着生物学相似性。


  Kotte在这次年会上报告说,其中的两种基因似乎能够影响对精神疗法的响应。精神疗法对那些携带有NTRK2基因特殊变异的两个拷贝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相比之下,那些携带1个拷贝或没有拷贝的患者则没有这么幸运——接受治疗后,前者在一份名为抑郁自评问卷的63点测评中下降了8点,而后者,即携带1个拷贝或没有拷贝的人仅下降了5点。那些缺少上述变异但是携带有HTR2A基因的一个特定变异的2个拷贝的人,同样更容易对精神疗法作出响应——与那些没有有益的HTR2A变异的人在接受治疗后测评下降3点相比,前者下降了6点。研究人员之前认为,NTRK2与病人能否很好地响应精神病药物锂有关,而HTR2A变异似乎能够影响对基于血清素的抗抑郁剂——例如百忧解——的响应。


  Kelsoe已经成立了一家名为Psynomics的公司,用来开展对于这些遗传变异的诊断测试。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James Kennedy认为,这些测试“在未来对于临床医生将非常有用,他们将以此作为确定个体最佳治疗方案的依据”。但是他强调,UC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在更多的样本中重复他们的研究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8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