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13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读中华经典,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14 13: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经典诵读实践情况汇报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全国名校600家之一、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省模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央领导李长春、陈至立、周济同志都亲临我校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我看到的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



近几年来,我们提炼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情智教育”,《江苏教育》20062期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以《追寻情智共生的课堂境界》为题把情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进行推广。《人民教育》2006年第9期以《向着情感与思维的高山攀登》为题以6-7页的版面扫描北小情智教育。我们主张培养大写的人,那人字的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怎样培养具有高尚情感和丰富智慧的人呢?我们的策略是:通过“情智管理”,让管理走进师生的心灵;通过“情智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建设“情智校园”,让校园充盈人性光芒;开展“情智活动”,让活动释放学生潜能。


回到主题上来——读中华经典,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经典诵读,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的阅读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让阅读成为习惯,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进行“情智校园”建设的重要策略。学校是学生读书的地方,“情智校园”首先应该是飘溢着浓浓书香的校园。下面把我们北京东路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尤其是经典诵读的实践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我们的传统——崇尚课外阅读
北京东路小学历来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些举措至今让人回味:
1、较早地将课外阅读上升到“课程”的高度。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每个班级每周的课表中都设置了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到“娃娃书报苑”进行,同学们或自己读,或三五围在一起共读一份书报,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开心书会”“读报乐”等交流性阅读。学生可立可倚可坐可伏,可以浏览,可以摘记,可以相互讨论,自由、宽松的书报苑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读书乐园;


每周排出固定的阅读兴趣组,由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安排学生的阅读内容和指导内容,或讲中外名著,或赏现代美文,或吟古典诗词,或演经典童话,精彩纷呈,既讲共性又讲个性。

2、阅读设施的保障和高效利用。装备了内容丰富的学生图书馆,娃娃书报苑,班级图书角。所有的学生借阅手续都由学生自己管理,让这些设施真正成为“娃娃”自己的东西,管理自主,借阅自由,书籍的流动量大,利用效率高,每个学期结束都要统计出学生借阅的数量以及书目,并邀请家长参与评选和推荐最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曾经一个阶段,学校的图书室还向社区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我们的足迹——且行且思,追求无限
课外阅读怎么开展,怎么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没有人告诉你,也没有一条现成的、业已证明是绝对正确的路铺给你走,一切得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追寻,所谓“且行且思,追求无限”。我们的追寻是充满迷惘的,但也是清晰的,“迷惘”在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做最好,“清晰”在我们告诉自己必须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对的,怎样才是所谓的“最好”的。因此我们一路走来,且行且思,不断地调整、修缮、充实我们的路标和行囊。下面把我们走过的路做一次回放:
第一个方面:阅读内容的探索
1、唐诗宋词,锦心绣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诗句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阅读经验。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大众推崇、乐于接受、易于习得的一部分,我们的诵读活动决定以此为发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课标上附录中推荐的70篇外,其余由教师补充推荐。我校精心选择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写由柳斌同志担任主编的《古诗词诵读精华》(小学部分共三册)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本书共选录古诗词230首(第一册60首、第二册80首、第三册90首)。自2004年9月起,我校统一要求各年级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书本体系进行诵读,平均一年达到40首,六年学完三册书,共计230首。
2、中外美文,赏心悦目。中外儿童文学名篇给学生提供的是生动、优美、规范、形象的语言范本,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性情。我们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四方推荐,反复筛选,确定了“北京东路小学生30本必读书目”和“30本选读书目”,隔一段时间,我们还组织力量对数目进行调整,及时将学生喜欢的新生的当代优秀儿童文学补充进去,以适应孩子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3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多少万人口诵的经典。它们,是这个民族的魂。“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老子》就是中国的圣经”,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文革”十年,中国文化的根脉断了,许多学生只知道卡通等西方的东西,对中国传统文化却不了解。我们的教育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这最根本的一课,让孩子们练好文化“童子功”在诵读经典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合作。
自2006年1月起,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推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们提出了“读中华经典,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的倡议多家媒体如金陵晚报、新华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对这一活动给予了热情的关注、高度的评价,掀起了一股“北小读经报道热”。
学生每周一、三、四、五早晨为读经时间,低年级以诵读《三字经》《百家姓》为主;中年级以诵读《弟子规》《千字文》为主;高年级以诵读《论语》《老子》为主。
4、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腾起个性的翅膀。在推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注意不以成人的意志、教师的意志完全左右学生的意志,我们在读书内容上适当的“留白”,尊重学生的喜好,给他们自主阅读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阅读形式的探索
早晨和微型课(利用部分写字课)以诵读为主,诵读唐诗宋词,诵读经典;中午12:20-13:10提倡持续默读,以儿童文学为主;“情智阅读”课(相当于课外阅读指导课)注重交互性阅读,适当开展网络阅读、主题阅读(也称研究性阅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个学期认真读好一、两本古今经典名著。
老师和父母是孩子垂范的对象,他们对文学的挚爱,对经典诵读的热情会直接感染孩子,他们通过阅读获得的文化底蕴的不断厚积,将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参与、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更加从容地和孩子在阅读中互动,因此,我们还提倡师生共读,家庭同读。要求学生家庭建立个人书库,不仅营造书香校园,还带动家庭营造书香家庭。
我们还定期开展“作家校园行”活动,邀请当代知名少年儿童作家走进校园,让学生和作家对话,体验作家创作的快乐,在作家的指导下解读文学作品。
第三个方面:阅读效果评价的探索
集体展示。充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班级和校园橱窗等阵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
个人成果展示,包括学生成果、家庭成果。通过开展评选书香家庭、班级小书迷、开心书会、读书故事大奖赛、读书笔记、剪贴大展示等多种活动,轰轰然然,扎扎实实激励和推进课外阅读活动。
适当的考核。在期末语文检测中适当融入唐诗宋词、中华经典、必读书目的内容,以考查和刺激学生阅读的质量。

三、我们的成果——阅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成功举办了“南京市首届振兴课外阅读现场会”。2005年4月14日南京市首届振兴阅读行动现场观摩活动在我校举行。漫步校园,你会觉得这里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与会师生都沐浴在人类优秀书籍的光辉之中。现场会期间,校园里展出了1600多块“小书迷”展版、1600多块“学习型家庭展版”,许多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读报剪贴得到了展示,几乎每个孩子都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在各级诵读比赛中获奖。2005年,陈秋实、赵薇依、方一然同学在南京市古诗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今年,学校朗诵队在玄武区美诗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南京市首届“七彩语文杯”美文诵读比赛金奖,荣获由新加坡华文朗诵工委会发起的第三届“朝阳杯”国际华文朗诵艺术比赛冠军。
3、学校的品位在阅读中得到提升。我们开展的读经活动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由台湾人间卫视发起的“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今年87-12日在台北、香港、南京、西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联合举行,南京是重要的分会场,主办方特邀我校参加这一重大活动。我们学校派出200多名同学参加在夫子庙大成殿举行的千人齐诵经典的活动,领诵的是我校何灵尘、包颖君两位同学,《百名儿童诵古诗》节目作为节目展示的开场。另外,我们还有陈秋实、赵薇依等5名学生和一位老师被邀请前往台北,和台湾的小朋友齐诵经典。这几位小朋友的表现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8月8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前的大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孩子参加了开幕式的诵读表演。在这次诵读中,8名孩子被选为领诵,而这其中,就有三名是我们北京东路小学的学生!活动结束,许多媒体争相对我校学生进行采访报道,如《南京日报》《现代快报》、南京电视台、江苏卫视等。
4、阅读中焕发创作的冲动与激情。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我们低年级同学大胆地进行童话故事的创作,中年级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高年级进行儿童小说的创作。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汇编成册。小学六年我们的学生就会积累12本自己的作品集,这是他们最好的“成长记录袋”。学生成果被《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十八频道》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多位小作家做客少儿频道演播室现身说法,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学生中最多的已创作了8万多字的中长篇小说,学校正在和江苏少儿出版社联系正式出版学生创作的系列小说。
5、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今天你读新书了吗?”成为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声问候;“孙悟空”“刘关张”“哈利波特”“汤姆叔叔”等等中外名著中鲜活人物成为孩子们最热衷的话题;“给我买一本新书”成了孩子生日或节日时向爸爸妈妈要求的最好的礼物;假日中、游览闲暇时、课余时间都能看到孩子静心捧读的身影……阅读已经如一日三餐一般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他们的人生也将因此而烙上了厚重文化底色

四、我们的未来——从教材的突破与重组中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
思索进一步加大课内外融合的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实施语文教材重组,删繁就简压缩教材学习的时间,加大阅读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006年2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整版报道了山东潍城青年路小学韩兴娥“重组教材,大量阅读”的教改实验成果——《语文课:我们能否从教材中“突围”?》,她用两周教完了一本教材,在小学低中年级指导学生学完了小学全部教材,学生在小学六年的语文课堂上完成了相当于现行教材10倍以上的阅读量,学生的语文素养远远超越普通语文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从韩兴娥老师身上受到启发,我们准备开展“教材重组与课堂教学重构”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阅读课程体系;
初步设想——前半学期或前大半学期学完全部语文教材,剩下的时间课内指导阅读“中华经典”“现代美文”以及“北小必读书目”。
低年级扩展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古诗词诵读精华①》《西游记》/“北小30本必读书目”6本/师生共选现代美文100篇;
中年级扩展阅读:《弟子规》《千字文》《古诗词诵读精华②》《水浒传》/“北小30本必读书目”10本/师生共选现代美文150篇;
高年级扩展阅读:《论
语》《老
子》《古诗词诵读精华③》《三国演

义》/“北小30本必读书目”14本/师生共选现代美文200篇。
2.探索与学校阅读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与学校阅读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五、我们的理想——让阅读成为习惯。
我们畅想,我们的孩子通过读书一个个显得文质彬彬、气宇轩昂;
我们畅想,浓郁、醇厚的书香在教室弥漫,在校园飘溢,在家庭中流淌;
我们畅想,今天的阅读能够锻造出将来的中国的文学大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1:06 | 只看该作者
诵读国学经典,培育中华英才

中小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一、    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二、    组织机构与人员

课题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    诵读内容安排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 笠翁对韵》、《大学》、《诗经》;三、四年级学生诵读《老子》、《孟子选》、《宋词选》;五、六年级学生诵读《论语》、《庄子选》、《唐诗选》。

各中学诵读内容可根据上述内容编排作适当调整。

四、诵读时间安排

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下面的时间安排形式中任选一种:

第一形式:每天早读安排20—3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第二形式:每天在午休后安排15—2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第三形式:每天放学前安排20—3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第四形式:每天早读安排15—20分钟诵读,另外,每周安排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校本课程。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跟VCD读;

5、齐读;             6、分组齐读;

7、全班集体读;       8、听读;

9、自由诵读;         10、默读等。

六、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或者语文教师负责组织诵读。

七、记录与资料整理

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每周每个班要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3、每月学校要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4、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教师备课室、活动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课间播放一些国乐名曲;

4、在校园可树立体现中华文化经典、民族精神的圣贤铜像、石像以及其他艺术雕塑;

5、统一穿着具有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中华品格的校服等。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民族工艺小制作、“我与经典”作文和文艺节目等竞赛;

3、举办全校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

十、其他注意事项

1、要选好诵读教材;

2、要培训好诵读指导教师;

3、要召开好师生动员会;

4、要召开好学生家长会;

5、要争取专家的指导;

6、要适当安排专项经费;

7、每学期要召开好总结表彰会和经验交流会;

8、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指导中心

               湖南省“十一五”“中华文化经典

               诵读与健康人格培养”规划课题组

                                        2006年9月1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1:3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教育的好处和成效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时代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脑的记忆力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

1.     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     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 语文程度提升。儿童学习一年能有高中语文程度;学习两年,能有大学语文程度;学习三年能有中文系语文程度。

4. 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 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

6.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更可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培养高尚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塑造优雅人格打牢语文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强亲子关系,传承中华礼仪,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期将来成为“学贵中西,博古通今,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2:41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耀寰宇



马来西亚崇德文化教育基金会   戴柏清



宇宙中的至高智慧,红尘裡的一线希望;

走过历史的洪流,更显得经典的光辉灿烂。

读诵经典在平常,立志鸿鹄在胸膛,

漫漫人生路有经典作伴,日月星辰光芒万丈。



在黑暗中,用经典将世界照亮;

在浊流中,创造一个人间天堂。



夜空中的一点星光,苍茫裡的一线希望;

夜幕中的繁亮星光,红尘裡的无限希望。

走在滚滚的红尘世上,许一个至爱的不朽理想,

在心中有一点星光,生命裡有一线希望。

在经典中验证真理,宇宙是我心灵归向。



曾经,中华文化经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困顿;今天,中华文化经典晴天万里,风光明媚。深藏在心裡的经典文化情,经王财贵教授登高一呼,十馀年来万山响应,琅琅经典诵读声响彻寰宇。

根据宇宙能量学,一个心存善念,身怀积极能量的人可以激活他人蕴藏在心裡的宇宙能量并感召他人接受同样的理念,而一群持有同样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则能形成宇宙能量磁场,上达天听,改变世局于无形,那么,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湖南中华文化学院和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于2005年07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主办之“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汇集了中国各省份、台湾、香港、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经典能量磁场于一体,向全世界宣告:诵读千古美经典,创造世界新文明。



主办单位前三者皆是由中国政府直接领导之文教单位,国际经典文化协会则是香港民办国际性文教组织,她是“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的主办单位。本届大会名誉主席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和许嘉璐,受邀出席的专家学者皆是党委、大学教授和各国文教单位领导人。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楼志豪在致词中表示巍巍神洲,泱泱中国以中庸的精神宏扬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并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教政经领域的交流;中国和平崛起,有助于世界稳健发展。何鲁丽的致词则令人对中华文化经典充满了信心与憧憬,她说文化经典联系着海内外华人,这一份情促进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并促使中国以更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迈向未来。笔者深信中国走出百年历史沧桑,朝向经典文化的智慧与光明,展现民族的尊严与信心,在可预见的将来,经典文化教育将促成中国大一统。

感动,是一份美丽的心情!怀着美丽的心情观赏一出出动人心弦的经典节目,时而走进时光隧道,回归古风;时而活在当下,体悟经典所触动的心灵震撼;时而飞向未来,瞻望经典的宏愿。随着时代的演变,经典教育已从单调的摇头晃脑发展为多元化的呈现,呈现方式涵盖:读诵、朗诵、歌诵、吟唱、歌舞、戏剧、民俗体育等。节目尚配搭音乐呈现,情境或生动感人、或生气活泼,营造不同的经典氛围。

啊!在观赏文武光慧演出的“报亲恩”时,全场无不热泪盈眶,虽则她的表演内容并非取材于经典,但无碍于她的深情演绎;台湾基隆东信国小配合民俗体育演绎唐诗,高难度的动作获得如雷般的掌声,虽则本末倒置,但也呈现现代经典教育多元智慧的一面;最是教人感动的是由印尼华裔妇女总会长马詠南女士率领的代表队,中华文化经典或最基本的华文教育在印尼已断层50年,近两代人已几乎无人懂得华文华语,可是马总会长却不向现实低头,她在去年参加首届大会后即发动爷爷奶奶教读经典,誓将经典文化教育起死回生!此心相同,此理相通,身上流着中华的血,再怎么解也解不开这一份魂牵梦萦的文化情,再怎么忘也忘不掉这一份心心相系的经典爱。为着她,我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倾家兴学,无怨无悔。爱吾文化经典,可以爱的轻描淡写,也可以爱的深邃激情,无论何者,这一份源自天然的本性是中华文化经典慧命延续的命脉,是灵性本源的动力,是不假言说,自然焕发的光彩!

长城诵读,千年壮举;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我们在2005年07月29日登上八达岭万里长城进行大诵读。炎炎盛夏,酷热火火,主办单位几位领导深恐参与者受不住艳阳猛照,于是日前诚心祷告,愿当天和风习习,是一个小阴天。有诚则灵,当天果然是小阴天。

望着孩子们站在人类历史文化奇迹和世界文化遗产之最的万里长城诵读经典,生命的感动油然而生。万里长城绵延万里,乃是由一砖一瓦建设而成。在当年一个科技尚未昌明的远古时代,先民运用高度的智慧,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创造了历史文明与高度文化;而为人类书写经典,展现与传承生命智慧的圣人更是千秋万代,万古永煜。圣人曾经在人类生命中点灯,几度辉煌,几度黯然。而今,蓦然回首,经典就在灯火栏栅处,以圣人生命的智慧照亮寰宇,重写人类的历史文明。

祈愿您许一个至爱的不朽理想,让自己的慧命绽放光彩,让经典的智慧光辉寰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教育指导教师必备素养
--------------------------------------------------------------------------------
来源: 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经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经典教育指导教师是经典教育与推广工作的主力军,是经典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经典教育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素养如下:

一、遵纪守法,有崇高的思想觉悟;二、刚直不阿,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甄贬时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四、热爱经典,有扎实的古文根底;

五、热心教育,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六、热情开朗,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七、与时俱进,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八、广交朋友,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8:11 | 只看该作者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八大益处

来源: 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经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有利于培育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

有利于培养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

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有利于开发记忆力和智慧潜能;

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成绩提高;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学习型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29:07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经典教育应抓好的重点工作

来源: 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经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1、成立机构;2、制定计划;

3、培训师资;4、准备资料;

5、确定班级;6、保证时间;

7、营造气氛;8、沟通家长;

9、抓好质量;10、做好记录;

11、检查评估;12、展示成果;

13、撰写总结;14、巩固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30:10 | 只看该作者
诵读国学经典 培育祖国栋梁

来源: 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经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概括地说,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应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我国国学文化教育史、所有大师级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告诉我们,从小诵读国学文化经典意义重大,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等哲理真理,只要少年儿童坚持从小诵读国学经典,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人格健康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好人才。二是可以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开发智慧潜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例如,现在全国有的5—6岁的小朋友就能轻松地熟背《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大学》、《论语》、《孟子》、《庄子》、《唐诗》、《宋词》等几万字的经典原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中国的语文教育史告诉我们,中国语文的学习有它独特的规律。不从小读好经典古诗文,是学不好语文的,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功底的。例如,在过去,只要读了两年或三年老书(即国学经典)的人, 就会作对联、写诗,很有文化底蕴,而我们现在有的大学毕业生,学了16年语文,有的写信也写不好,文章写得都不通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国学经典读得太少;其二是诵读国学经典的年龄太晚。因此,我们要组织和指导孩子们从小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及时播下国学经典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打下国学文化的童子功。四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俗话说,语文能力是学习的工具,是开启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了,那他们的审题、概括、表达、理解能力肯定会增强,这是对他们学好其他学科肯定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他们进入中学后,因为有了扎实的国学经典功底,因此他们学习古文时会学得很容易,学得会很快,花的时间会很少,这样,就会腾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成绩,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一定要掌握基本要领。一是要及早诵读,三岁开始读为最佳;二是要天天诵读,每天坚持20-30分钟为最好;三是一起诵读,就是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同学与同学一起诵读;四是快乐诵读,就是老师和家长要快乐,诵读的环境要快乐,学生的心态要快乐;五是要熟练诵读,就是要读得熟,反复读,使学生能达到熟练地背诵;六是鼓励诵读,就是不强迫学生诵读,不要作为学习成绩来考核诵读,不要把诵读多少来作为衡量学生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诵读,指导学生诵读,激励学生诵读,表扬学生诵读。

    总之,通过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不再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7-8-14 13:31:21 | 只看该作者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来源: 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经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1、国学经典教育与现行教育体制的关系;

2、国学经典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3、国学经典教育与科学知识学习的关系;

4、国学经典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5、国学经典教育与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

6、国学经典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7、 国学经典教育与在家治学的关系;

8、国学经典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9、国学经典教育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关系;

10、国学经典诵读与宗教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8-14 23:38:47 | 只看该作者
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现在的阅读习惯就和童年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不是父母工作忙整天把我关在家里,而家里又有不少藏书,我想我也不会在阅读中发现乐趣。
如果父母下班以后就是麻将扑克玩通宵,除了看韩剧就是看超女,孩子怎么会对那些悔涩难懂的古典经典感兴趣?
我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应该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她现在快七十的人了,每天看电视的时候,还都拿着纸笔做记录,家里到处是她记录的小纸条。
现在很多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学音乐、学美术,现在流行国学了。但我觉得真正让孩子懂得国学的重要性,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应该是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7-8-26 21:37:26 | 只看该作者
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 




——海内外学者畅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
  陈越光: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年代都背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说:“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这话有点极端。但有的老师让孩子背课文连标点符号都一块儿背则是事实。至于各种广告语、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孩子们的大脑,更是严峻的现实。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经专家推荐,我们选编了 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出版12册《中华古诗文读本》。去年初,在北京、湖北的1500名孩子中进行了3个月的试点,涉及的学校包括“希望小学”、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城市普通小学、大学附属小学、私立小学和幼儿园。每天诵读20分钟,结果,孩子们很快就把28篇古诗文背下来了。于是,去年 6月,我们把这项活动向全社会推出,到今年3月已有28个省市的25万小学生参加诵读,直接受影响的家长、亲属等成年人超过100万人。

  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吸引300万少年儿童参加诵读工程,并影响到2000万成年人。

  杨振宁: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 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饶宗颐:古代的国立音乐机构(大司乐)教养国家子弟,即采用“讽诵言语” 的办法,注家说:“倍文曰讽。”“文”当然是指文学作品,倍即是背。讽如小儿背书,诵则使有抑扬顿挫,以声音调节之增加吟咏的音乐性。可见背诵是很古老的传统教学法。现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并配合音乐加以演出,完全符合古代大司乐培养儿童“乐语”的精神,古为今用,更加推进,是值得提倡的。

  叶嘉莹: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我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在学诗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陈尚君:我感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太少。大学情况如何呢?60年代周扬主持制定高校课程规划时,中文系课程古代与现当代的比例是3∶1,现在差不多是1∶1。今后现当代的课程、应用性的课程可能还要增加,从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来讲这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传统课程的比重越来越小,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广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显得薄弱,以至于有些中文系硕士生、博士生标点古书都有困难。最近几年,教育部特别提出重视文化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增加文史哲课程,我很赞成。

  余秋雨:我刚从欧洲考察回来。从罗马遗迹、佛罗伦萨的古宅开始,到巴黎、法兰克福的都市格局,无一不表现出现代欧洲文明与千年前经典艺术的血缘关系。谁都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一批大师重新挖掘和阐释古代经典作品开始的。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本人10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40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实地,真是感受无限。我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应。可见他们也有过早期诵读,也有过成年后反复重温的欲望。这种诵读和重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陈平原:什么东西都可以补,但“童子功”是补不了的。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徐永光:对语文教育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

  金庸: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即使他们的文章差一些也没关系。

  陈平原: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始谈到美育。但有人把美育理解成多学一种技能,像画画、练钢琴,而不是一种眼光、趣味和文化修养。在我看来,美育最基本的是语文,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和修养。

  葛剑雄:人类已经发明了汽车,为什么还要赛跑?练习马拉松是为了有朝一日长途奔跑送信吗?当然不是,我们只能从挑战体能的极限上面来找答案。同样道理,古诗文诵读从知识记忆角度已没有多大必要,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素质的提高。

  我发现,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初试成绩都非常好,但复试时往往差距很大,一问初试成绩是从某本书上背下来的。他们的知识还可以,但素质、技能、理解和论文都很差,通史很熟,却不能断句。

  南怀瑾: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4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但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

  很高兴地看到有以背诵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经典的活动。其意义首先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诗人,而在于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

  陈越光:一个人,如果他从来不知道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何许人,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如果他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一无所知的话,他就没有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无法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重点不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教学拾遗补阙,而是要补人文修养这一大课。

  改变重理轻文倾向
  王元化:这些年社会上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以为自然科学直接与生产力挂钩,可以立竿见影地取得经济效益,而人文科学是不能直接产生这种效益的,它只是社会的一种点缀,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结果就形成前些年大学招生,文史哲等学科往往不能满额,或由于考生质量低,只得降格以求。等他们毕业出来,找工作又很困难。重理轻文的另一表现就是,过去综合性大学的校长多由文科学者担任,而这些年多改由理工科学者或行政干部担任。他们中文理双修的通才毕竟很少,对文科的特点、功能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采取轻视态度。人文学科滑坡,是影响人的素质的重大问题。不能想象,如果人民文化素质日益衰微,还能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金庸:有人说,现在是Internet(互联网)的时代。但我想,不论是学文科、理科还是工科,都要把知识放在人脑而不是电脑里,才能有所创造。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应该思想广博。外国一般对所有博士,包括理科、工科、法科等等,均称哲学博士(Ph.D),表示人文科学是各学科之统帅,对于世界、对于人生有全面的了解。

  庞朴:非常支持古诗文诵读工程,除去我个人的爱好等原因,也考虑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今天我们在学术文化的很多方面比前人有差距,其实不一定差在专业教育,但儿童教育基础不如上一代。问题的关键在于急功近利,重视技术,轻视人的情绪、思维和情操的全面发展。古诗文有助于培养人的韵味、思维能力、智力和美德,它的效果可以50年以后再看,百年树人嘛。

  赵鑫珊:20岁那年,我读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一本物理书。在扉页上,作者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给了我的精神双重的震撼。

  第一重震撼当然是这句格言本身所具有的气魄。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作出伟大贡献。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教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并造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

  第二重震撼,我是从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那里第一次知道庄子这句格言的。从那以后,我就没有放松过从中华古诗文中吸收营养。

  我尤其欣赏唐诗。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唐诗的每句话都依然让我们那么感动,就像是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宝库。去年有位研究生去加拿大,临行前问我需要带哪些书。我说,至少要带两本:《英华词典》和《唐诗三百首》。不管你原先学什么专业,也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便是到了南极、北极,只要你肚子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正宗” 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护照。

  根深才能吸收外来营养
  庞朴:文化经典是民族财富,但千万不要变成包袱,不要用这个去抵制、防范现代化的思想,如民主与科学。不要把诵读古诗文变成狭隘民族主义的工具。

  王元化:提倡诵读古诗文,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企图通过它来抵消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不要以为提倡一个方面,就是抹杀其他方面,或者把这一方面看得比所有方面更要紧。这种看人论事的坏习惯,我们必须抛弃。

  在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考核和分辨,探索并找出适当的资源,来和汲取过来的外来文化同流合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五四”时说过不要读中国书,这是特定时期偏激的话,有历史背景;今天对传统文化要冷静思考、科学对待。

  汤一介: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的力量不可阻挡;政治上希望是多极化;文化上恐怕应该多元化,即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多元化发展。民族文化要为解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贡献各自的民族智慧。在诵读我们自己的古诗文的同时,能不能也从小用英文背诵一点外国的东西?莎士比亚有些很短、很美的句子,雪莱的诗《致云雀》等也都脍炙人口。

  先背诵后理解
  葛剑雄:我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也没有人解得好,不如让孩子去慢慢体会它的意境。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文学教学的弊病。不感兴趣的人不要勉强,不要搞成必修课,要听其自然。哪怕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感兴趣也很好,哪怕记住几句也很好。

  陈平原:古诗文选本要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和启蒙教育的特点,多以情感、境界而不是立场、观点来选材,注重性情和审美趣味。选本与教科书的区别在于:教科书希望用这一代人的知识把事情讲清楚,表面上看是帮助孩子,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眼界;而选本是让你自己读、自己体会,不懂的以后再说。我欣赏“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倡导的“直面经典”的原则,防止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极限而导致的先天缺陷。

  所谓“诵读”,其实也不仅是记忆,而且有理解,在抑扬顿挫中理解古诗文。一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换几口气、变几个调,念得惊心动魄。近年文怀沙、叶嘉莹、陈贻火欣等人为公众诵读古诗文,腔调不一,各具特色。当然,考虑到大面积推广的需要,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像从前那样“诵”,我想大概只能采用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办法。但从前的“诵”毕竟是值得怀念的。

  古诗文能进入21世纪
  季羡林:中国文化能够历经5000年而不断代地传承下来,是通过“官学”和民间书院两条渠道共同支撑的。民间书院对于传承文化恐怕起了更大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民间文化衰微,这就等于少了一条文化传递的渠道。“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是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民间、重振民间文化的有益尝试。

  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21世纪初叶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其实,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们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乐黛云:有的西方学者往往把别国的文化抽空了,变成一种形式的东西、可供玩赏的东西。到日本要看木屐,到韩国要看打伞,到中国要看小脚。借用鲁迅的一句话,对这样的人,永远奉上我的诅咒。要让中国文化活在当代人的心中,活在现实世界当中,活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庞朴先生一直主张要区分两个概念:“传统文化”是不会再变的遗迹,如古董、收藏品等;“文化传统”是活的东西,是每一代文化传承中作出的不同诠释。如果没有现代化,文化就会逐渐消亡。对古诗文,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诠释。诵读工程的作用可能在今天,也可能在明天会显示出来。

  金庸:外国人常问什么叫“中国特色”,我想把这几本《中华古诗文读本》拿出来,随便背一篇就能说明问题。我有一位英国教授朋友来中国,早晨起来散步,鸟语花香,一位正在修剪花枝的园丁向他打招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呵!”他乘船过三峡,又听一位水手吟道:“……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感慨不已:一个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古诗文的国度,文化根基自然了不起!

  蔡志忠:春秋战国留下的哲学思想,让我们能在做人、行为处事、治国等方面有所依据;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陶冶了我们的精神层次;八卦、易经、理学、禅宗思想等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大脑的想象空间。或许有人会怀疑,多看多读中华古诗文经典就使自己更能立足于未来的科技时代?不要怀疑古籍有帮助我们的能力。老子与宋代的张载就是最好的理论物理学家,老子的宇宙观到今天都还证明他的理论正确无误。而最重要的是,令自己的大脑多啜取不同的思想可发挥想象力的自由度,多读诗词、文学著作可提升人的气质和专心程度。如果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世界上顶尖的人,这两样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

  杨义:春节期间,江泽民主席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并号召大家学一点古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具有远大文化战略眼光的见解,一语道破人文血脉的传承对于民族的重大意义。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文精神建设乃是立国之本。古老的《易经》有一句至今犹值得深思的名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9世纪的英国,当科学和工业文明瓦解了宗教信仰之时,维多利亚王朝即致力于建构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学传统,并把英国文学列入文官考试的科目。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崛起,异质文化的撞击和沟通遍及全球,商品大潮对人文情趣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面向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建设这篇大文章,乃是一个民族能否以独特的精神风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性问题。

  徐永光:传统文化在我国两三代人中断了代。现在四五十岁的人都知道,“文革”把传统文化批臭了;改革开放以来长大的人,现在20岁上下,兴奋点在现代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无暇顾及。然而,中国的少年儿童要面向世界,开创未来,不能不站在5000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是我们为21世纪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民间基金会的功能就是抓住社会上带方向性的问题,研究发现、实验创新、先导影响。

  杨振武:今天称得上是海内海外、两岸三地、南北对话。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常常是超越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且,中华古诗文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既然它出生在中国,我们就有责任为全人类而守护它、传承它。我们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将跟踪报道“诵读工程”的进展。

注:此文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4月3日在上海召开的座谈会发言摘要。与会者有:    南怀瑾 国学家,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季羡林 著名学者,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    金 庸 著名小说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杨振宁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    王元化 著名学者,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    汤一介 哲学家,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顾问    庞 朴 历史学家,原《历史研究》杂志主编    乐黛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葛剑雄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赵鑫珊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教授    徐永光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    陈越光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主任,中国青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    杨振武 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副主任    饶宗颐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    叶嘉莹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杨 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余秋雨 作家,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蔡志忠 文化经典漫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8-5-13 06:00:26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8-12-27 15:13: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原来说的是我们南京的事情啊 好事好事 值得推广 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9-10-2 18:10:37 | 只看该作者
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木碗 发表于 07-8-14 23:38


本患者可以证明——家庭环境恶劣导致下一代患精神疾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