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压力让白领得上强迫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9 18:4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例一
  他希望下属周末也工作
  廖先生在一家大型家电企业担任市场部经理,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他经常让下属觉得精疲力尽。他常常长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客户发来的订货传真或者本季度职员的业务报告,还自制了“年度业绩总数上升图”、“个人业绩指数表”等图表挂在办公室。一到周末,他就下意识地给下属打电话询问业务情况,明知这样不好,但无法控制。

  病例二
   他有一摞没用的各类证书
  牛先生是一个银行职员。他告诉医生,本科毕业找工作时,因为没有计算机本、六级英语证书,他被多家单位拒收。从此,他就陷入了“考本”、“考证”的漩涡。每次考取一个新证书他都会产生极度的失落感,只有寻找到新的考试对象才能提起精神。家里有一摞证书只在领取时看过,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看第二遍。

  病例三
  她像小学生一样读文件
  王小姐今年24岁,是合资企业秘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总要看数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标点都要念出声。经常躺在床上还觉得文案中写了错别字,好几次甚至半夜回到办公室看文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7-8-9 18:48:03 | 只看该作者
李永志说,王小姐、牛先生和廖先生都患有轻微的强迫症。从心理学角度,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障碍。患者体验到冲动和观念来自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又无法摆脱。目前,强迫症发病率约占人口的0.05‰,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对于强迫症的诱因,一般认为精神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王小姐、牛先生和廖先生是都市白领阶层的代表,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执性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其中完美主义人格者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会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总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此外,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焦虑恐惧,为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像反复检查门锁这种强迫心理现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如果强迫行为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而如果强迫行为每天出现数次,且干扰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是患了强迫症,需要治疗了。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脑部病变有关,也有通过颅脑手术而成功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状的病例。有些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可有强迫症的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患有强迫症状的都是强迫性神经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7-8-9 18:48:41 | 只看该作者
强迫症倾向自我测试

  请你根据最近一周以内的情况和感觉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分为5级:没有为0分;很轻为1分;中等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评分方法是将各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超过20分,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建议你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做进一步检查确诊。1、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2、忘性大;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6、做事必须反复检查;7、难以作出决定;8、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9、注意力不能集中;10、必须反复洗手,点数;11、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12、常怀疑被污染;13、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14、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9-9 08:05:03 | 只看该作者
看着这些我都很烦了(不是针对楼主),整天就是讨论,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说的再多又如何?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甚相同,这对那些长期和病魔做战的患者有什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6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