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7-8-20 06:55:16 | 只看该作者
(第八集)  2006/12/17  台湾桃园孔庙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讲到确实对经典不能有侥幸的心态,人生的真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实践,所以要正己化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不只无怨,还能赢得家人、赢得朋友同仁的信任、爱戴。

  这位老师她辞掉在深圳的工作,然后回到自己的故乡乌鲁木齐,开始从自己的修身、齐家做起。这个先后顺序也不能颠倒,我们有时候接到好的教诲(中国文化),马上一回去就是治国平天下,马上回去找教育局长,这都不是道法自然。你去找教育局长,你自己连妈妈都做不好,还敢跟我谈教育。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一定是从我们身上能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对文化的信任,这个缘才会比较成熟。那已经有很多教育界,我们曾经听一个教育局长讲:某个幼儿园的园长,自己的幼儿园搞得乱七八糟,然后他常常出去说要推广文化,说那个功德比较大,那哪有功德?都已经让教育局长在那里对正法反感,哪还有功德可言?甚至都已经让人家误解正法,毁谤正法。怎么做才如法?一定是先从修身、齐家做起。

  所以她开始每天打新鲜的豆浆,亲自端给她婆婆喝。其实很多人说婆媳关系不好处,都是一个心念之间而已,都在那里计较谁先付出。其实当媳妇的假如起个念头,婆婆扶养一个孩子含辛茹苦二、三十年,也是相当不容易,所以这个孩子跟她是一体的。我们能够体谅到这些,就不会去跟婆婆争风吃醋;反而当先生在起了这分孝心的时候,我们更是随喜赞叹,进而还去帮他的忙,那夫妻的感情一定好,还会提醒先生,婆婆下礼拜生日,我观察婆婆需要什么东西,我帮你去买,你别操心,你好好工作。他觉得我整个生命当中都有一个得力的贤内助。假如看婆婆跟孩子很好,跟自己的先生很好,还吃醋,这个三角习题就不好解了。还真有这种事情发生!当婆媳关系处不好,真正最痛苦的还是先生,还是整个家庭。

  今天我们成立家庭,时时要不忘初心。我们今天成立家庭,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有没有人结婚是说:我要搞得他鸡犬不宁!有这样子的人去结婚的没有?不可能!那都是要去追求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的目标。整个过程跟这个违背了,我们要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才对,不然延伸出来,自己夫妻不幸福,又造成孩子人格的障碍,那这个问题就会愈延伸愈复杂。

  在《诗经》里面有一篇叫做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当人家娶媳妇、嫁女儿,娶媳妇都叫于归之喜,那就是娶个好媳妇到你们家里来可以旺三代,这叫于归之喜。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让这个家庭愈来愈兴旺,这是一个媳妇嫁到婆家、嫁到夫家的一个信念才对。中国人时时都把人与人这些道理放在心上,看到桃树的树叶长得很繁茂,马上联想到是女子嫁过去要让人家的子孙就像桃子结果,桃子开花,桃子长树叶一样快速又繁茂。所以这也是我们走上婚姻的信念。包含男子,我们跟另外一个女子求婚,我们当下的信念都是希望能够跟她结这一生的缘,都期许自己能给对方幸福美满的人生。人这颗初心能时时保持,一定在每个境界当中都能够找到好的方法去化解;往往都是遇到境界的时候,不好好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尽把问题又推给对方、推给其他的人,自己又不负责任,又逃避,那才会是不好的收场。

  我们在汤池,三八妇女节办了一个‘好婆婆、好媳妇表扬大会’。诸位朋友,我们台湾有没有表扬过好婆婆、好媳妇?有没有?我们桃园有没有表扬好婆婆、好媳妇?这太重要!好媳妇,整个家风,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所以孔夫子说‘妻也者,亲之主也’,家庭很重要的一个主角,所以叫家庭主妇,这都是依据孔夫子的教诲来的。我们现在社会都需要好榜样,所以好婆婆要有好榜样,媳妇要有好媳妇的榜样。

  很奇妙的是我们办了这个活动下来,好婆婆都有共通一个点,就是媳妇嫁过来了都把她当女儿看;不只是这样,还告诉她的孩子,就是这个媳妇的小叔、小姑,她说大嫂嫁过来她还有一段适应期,一定要让她觉得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你们可要好好的善待大嫂。你看婆婆心胸气量这么大,还会设身处地替媳妇着想,这样的心念媳妇能不能感受到?能不能?人跟人那种心与心很直接,很快就能够交流得到。当媳妇感觉到婆婆都为她设想,那回应回来的一定是她也念念为婆婆设想。人跟人的缘都是互相在影响。这个婆婆不只是对自己家人很照顾,好婆婆还有一个特质,邻居有困难找她帮忙,她都很主动,就很有爱心。比方要下雨,隔壁邻居忘记收衣服,她婆婆会主动的去帮忙收。媳妇看到婆婆这种敦亲睦邻,时时很热忱待人的风范,对婆婆都是生起恭敬心。婆婆跟邻居都是斤斤计较,那媳妇要尊敬婆婆也不容易,婆婆也是媳妇的长辈,要做出好榜样来。

  然后这个媳妇很有意思,都是一个态度,把婆婆当自己的母亲。其实幸福快乐跟痛苦都是一念之间,你的心念是这样的心念,自然感来的是婆媳的和谐。然后很奇妙的是这些好媳妇为什么有这个人生态度?你再往源头去找,她的父母有很好的家教,在她要出嫁以前都有几个交代:第一,你可以不给我买礼物,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礼物。要出嫁以前父母是这么教的,要多替公公、婆婆着想,你可以不给我买,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真的有一个官员(一个女士)她就有分享到,她说她都会在重要的节日给她公公婆婆买礼物、也会给她父母买礼物。结果她的婆婆真的去问她妈妈说:女儿给你送什么?结果妈妈讲出来,因为她送给婆婆的礼物比妈妈还要好,所以那个婆婆就觉得我这个媳妇对我可真好,买给我的礼物还比她妈妈好。当然,当亲家不要做得这么计较,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亲家的都要和和乐乐,不要这样比。但是你看这个妈妈通情达理,都会感受得到,假如你对婆婆这么好,那婆婆就会觉得你真的把她当自己人。

  第二个交代是:今天你跟先生吵架了,不要回家里来,自己处理好,不要回来哭,那个先生是你自己选的,自己选要甘愿(就是要认分)去尽这段因缘,所以不要回家来哭。第三个一定要相夫教子,好好把家里打理好,让孩子在很好的环境当中成长,也让先生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交代这几个点。所以一个好的媳妇根源是什么?是她有好的家教。真正选媳妇不是看媳妇漂不漂亮,是要去看看她的父母善不善良,有没有德行?所以闽南话讲‘买田要拣好田底,娶新妇要拣好娘娌’。你看我们留下来的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我真的遇过有老人家就是这么选女婿的,选了很多都不合意。结果后来有个穷书生,家里真的很穷,然后他还真的到穷书生的家里面去看,家里有够破烂的,连坐的椅子都是很差劲的,但是父母都很老实,真的就把女儿嫁给他。他这个女婿真的很憨厚,因为你家世这么好,然后又不计较他的家世,这女婿感恩在心上,后来事业也做得很成功。然后他的女儿也走上弘扬文化的路,女婿非常支持,说:我做你最好的后盾,你好好去做。所以他现在跟他女儿都走入弘扬中国文化行列,他的女婿都很支持。我们刚刚是讲到婆媳关系很重要。

  这位老师她回乌鲁木齐就先从自己的本分做起,每天给她婆婆做早餐,亲自送过去,做了一段时间,也常常关怀公公、婆婆。有一天刚好在路上遇到她婆婆,可能长期这段时间对婆婆的关爱,婆婆感动在心里,可能就在路上这种感动突然达到一个顶点,结果婆婆就放下手上的东西,就跑过去给她抱住;这种情节不是在电视看到,这学《弟子规》的以后人生会有很多这种情境。她婆婆就给她抱起来,抱住以后就对她讲:你跟我年轻时候很像,逞强好胜,就是心地善良。可能她婆婆以前年轻也吃过一些亏,然后两个婆媳就抱在那里。她的婆婆还常常给他儿子交代:你可不能亏待了我这个媳妇。有时候她先生打电话给她:今天妈妈又称赞你了,今天妈妈又交代我不能欺负你。你看夫妻在谈话是谈这种言语,那真的觉得那个家庭就非常的和谐,是先生在说我的母亲交代不能欺负你。这样的好戏,我们的家庭一定要上演,那都要从自己开始做。

  后来,她回来都很专注、很用心的照顾家里面,她先生的事业愈做愈好。她先生手下的员工有几千个人,结果她先生居然跟我们要《弟子规》的碟,一次就要两千套。当然,真的两千个人要,那我们是欢欢喜喜给,但是我们就先冷静下来跟她先生沟通,还是要先从自己做,还是要先从所有的主管先学。一开始发一个东西就是指着‘给我学’,你看他学不学?他一定反弹,我工作已经够忙了,你还叫我学。假如说我们学了《弟子规》,当主管的对属下更加的呵护、更加的提携,他说:我们主管怎么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听说他最近在学中国文化。接着我们在跟他们分享一些人生道理的时候,突然来那么几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然后把自己兄弟的和乐讲给员工听,员工在那里掉眼泪,然后说:主管,你这句话从哪里来的?不告诉你。他会跟着你来听,跟着你来学。这时候水到渠成,因为你表演得很好,人家对圣教有信心,这时候再水到渠成去推。所以正己化人是一个重要的次第、关键。

  她也是很用心经营夫妻之道,她先生因为工作忙,常常比较晚回来,她都会留一盏灯;可能先生回来肚子饿了,留一点食物。结果留了一段时间都没什么反应。假如是我们会怎么样?做对的事,绝对没有求别人回馈的心。假如我们做对的事还眼盯着别人要回馈,那个不是用我们的自性在做事,那都是跟人家谈条件,这种心境绝对对方会收得到,那都是要做给我看的,都是要请我上钩的,我才没那么傻。有的太太回去拖地拖了一个礼拜,先生都还是坐在沙发上看他的报纸,她终于忍不住了,把拖把放下来:我在这里忙得要死,你都没看到吗?结果先生也挺有修养的,就把报纸放下来:发脾气了!还说学《弟子规》的?所以我们有有求的心,对方收得到。我们做的就是这就是我该做的本分,对方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你都尽你的本分,我也该尽我的本分。

  她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刚好半夜的时候,就看她先生坐在那里,没有睡觉,她就突然爬起来。她先生可能是这段时间之后很感动,看她起来,他就对他太太讲:你留的那盏灯、你留的食物我都看到了。诸位朋友,假如你是那个太太,接下来怎么样?你们怎么都没反应?你们都当故事听,那个要拿来做的。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先生:那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赶快休息,明天还要上班,我明天打精力汤给你喝。他会感动到整夜睡不着。你看我们这位老师怎么讲?这老师说:我都做这么久了,你现在才看到。不过她讲的时候,不是责怪她的先生,是有一点撒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她确实是用心在做,她的先生感受也很强。

  这整个夫妻关系变得很好,两个人变同参道友,先生在公司里面遇到一些问题还会回来听她的意见。因为她对她先生很恭敬,进门帮他拿拖鞋,还给他敬礼:你辛苦了。他先生学了敬礼以后,到公司去,他是最高主管,上去之后给员工敬礼,员工吓了一跳。然后做这些报告的时候,跟这些可能是一些高级主管做报告,他也是三面(因为坐的人很多)都鞠躬,很不一样,听的人那种态度就跟以前截然不同。有时候她的太太说:你今天做报告,效果怎么样?他说:三鞠躬以后,报告都好做。人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所以那个报告就很好交流。甚至于他到国外去做报告,去跟人家学习、交流,他一上去给底下的外国人鞠躬;下来以后,那个外国人跑来跟他讲:你真的是真正的中国人。那种好礼,人家感受到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反而我们现在假如不好礼了,都给外国人看笑话。

  有一天,她的先生在看一个连续剧,也是含摄中国文化在其中的一部连续剧,其中有一段就是有一个人很感叹,他就对着另外一个朋友讲:我今天虽然是家财万贯,赚了不少钱,看起来好像人生很发达,但是都比不上你替整个社会做了某一项决定、推动某一项决定,因为你这个推动影响的是世世代代。就是很赞叹他这个朋友,看起来这位朋友没有他的钱多,也没有他的社会地位,但是反而他非常佩服这个人。结果当看到这段以后,她的先生就对她讲:我的事业在叱吒风云,我的员工成千上万,我的人生都比不上你推展中国文化的价值。当先生对太太推展中国文化是这样的肯定,那真的夫妻关系也好,以至于是他们夫妻往后对家庭、对社会的、对他公司的贡献,那一定会相当的深远。

  当然,假如我在旁边,我还会插一句话,她的先生也当下就是在弘扬中国文化,他可以把中国文化变成他整个企业(几千个人的企业)统统以德为本,以服务社会觉得是本分,那这个企业就成为天下企业的榜样!那她先生也是弘扬中国文化功不可没的功臣,干的是同一件事。不见得是要拿着《弟子规》才叫弘扬中国文化,把圣贤的教诲在我们的工作处事待人当中演出来,就是实质的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们修学的人要重实质,不可以只重形式。这是我们刚刚讲到,一个人的善心发起来了,真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善心。

  我们刚刚讲到老子选儿子,到底我们现在是在栽培大儿子还是在栽培小儿子?假如我们只看到利害,只看到以后要给他赚大钱,只看到他的才华,钢琴什么都要学得比人家多,我才有面子,那我们都是在培养小儿子。结果那个太太就讲:反正我不靠我的儿子。其实这样的话都实在是人在福中觉得那个福给我都是应该的,不管社会的死活,反正我能够生活得好就好了。我们教育下一代都不把孝心教下去了,那下一代搞乱了。反正我还有退休金可以领,不干我的事。这不得了,怎么可以有这种心境?今天我们当公务员,我们领的是国家的俸禄,要为天下着想,要为社会着想,哪说反正我的孩子不养我,不干我的事,这都是我们现在的人真的心胸只想到反正我有退休金,其他的我不管。

  其实我们再冷静想想,社会福利从哪里来?不就是立法来的吗?而二、三十年之后,请问谁来立法?不就是现在的小孩!假如我们教给他的就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父母,他连父母都不着想了,还会为我们的晚年着想?你可以不靠孩子,你晚年的福利靠谁来?那不也是靠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后,他有为社会着想的心,推动整个社会的福利吗?社会是一体的!所以当我们都没有把孝道、把仁爱心教给现在的小孩,等到他们三、四十岁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立法,他们会怎么想?这群糟老头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只要我们吃得饱就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真的,人要想得深远!假如只是想到眼前这么短暂的虚荣而已,那后患无穷。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你看,周朝开八百多年的盛世,就因为周公制礼作乐,他知道‘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安上治民’,治理人民安居乐业,‘莫善于礼’。因为制礼作乐,开了八百多年中国最长的一个朝代,这都是不偶然的,哪个朝代比八百多年还长?而不只周公开了八百多年的盛世,周公的德行也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所以‘唯有炳然周孔教’,周公跟孔子的教诲;‘至今仁义洽生民’,你看这种生命的价值,至今周公跟孔夫子的仁义之道还在教化着炎黄子孙。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文化衰败到很低点,如何能否极泰来,就要靠我们这个时代的炎黄子孙发起这样的一种责任心出来。我们要把周公的深谋远虑,我们要自己来身体力行,也要让两千年多以后的子孙还想着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炎黄子孙重新提起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才让他们在往后的几千年依然有圣贤的智慧可以承传。这是有深远的见识。

  而历史上另外一个反面的教材,秦始皇。你看秦始皇很聪明,他可以用武力把六国都打败,统一了,但他不是用仁义,他看的不远,他觉得反正我就是武力,我就是谁不听我的,我就杀谁。在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几十万军队投降,秦始皇是下令把他们统统活埋,这个跟上天的好生之德完全相背。所以秦朝这么强的武力,只维持了十五年就被推翻掉了。你看他聪明吗?他真有深远的智慧吗?而且秦始皇死无葬身之地,他死的时候不敢发丧,然后还要买一大堆死掉的鱼放在他的旁边,放在他坐的座车里面,说那都是死鱼的臭味,其实他已经身体都腐烂了,不敢讲出来。他自己的儿子就被赵高给害死了。我们这句话也讲了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这句一定要记得,‘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我们接着,我欠大家太多了,上次还有一段很重要没有讲。‘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损人自益,当我们念念自私都是损害别人,自己福分已经折损;而当我们损人的时候,人家给你骗一次、骗两次,不会给你骗第三次,慢慢就众叛亲离,这样的人生态度已经注定不祥的预兆。所以孩子能不能一生能够遇贵人,能够生活得很安详,那都是从他的心地开始下手。第二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什么叫弃老取幼?很简单,我们从当下的生活来观照,当我们夹起可口的饭菜先给谁吃?先给孩子吃,这叫弃老取幼,家之不祥。没有把孝道,没有把先孝顺爷爷、奶奶表演给孩子看,他学到的就是所有的人都要以我为中心。所以小皇帝、皇太后就这样出来。

  我们曾经在公车上还看到一幕,先生太太跟小孩还有奶奶四个人坐一起,结果这个太太就拿起包包里面的食物,然后就:儿子,来来来,这你最喜欢吃的。就拿给儿子吃。这个先生在那里看报纸,在车上;突然吃到一半,这个先生说:儿子,拿一点点给奶奶吃。你看都吃了一会才想到奶奶。结果这个媳妇马上讲:这个都没有奶奶爱吃的。那个先生想想,继续看他的报纸。你看,人迟钝到这种地步。为什么媳妇都没有准备奶奶爱吃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这分孝心,根本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给孩子做榜样。你都不为父母着想,以后你的孩子也不会为你着想,他以后有好吃的东西,那也是给他的孩子、也是给他的女朋友吃,不会给我们吃,是吧?为什么?你教给他的就是私情,不是道义!他私情学到了,只要他喜欢谁,他就为他赴汤蹈火,其他的人他都不顾,太多这种例子了。

  你看,大学的时候交了女朋友,拼命往家里挖钱,女朋友要什么都给什么,那就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你看,吃东西,我们有没有弃老取幼?包含出去玩,都是儿子要去哪里玩?从来不问爷爷、奶奶去哪里玩。甚至于现在更夸张的,老人家可以不做寿,孩子满月,孩子一岁、二岁都要给他做寿,那在折我们子孙的福!他二岁、三岁做什么寿?真的,我们不听这些圣贤教诲,那会被我们的愚痴给害死了。孩子二岁、三岁,他对家庭有什么贡献?他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那给他做什么寿?把他的福分就在那么小的年纪一点一滴都折掉了。你帮老人做寿是给家庭做榜样!反而父母亲说不用了,我们就算了,然后就拼命只想着孩子的生日,这都是弃老取幼。孩子生日,我们可以忙一个月给他办个party,还联络东联络西,然后父母的生日忘记了,家之不祥!我们要明理。

  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这个‘国’在夫子那个时代可以算是像现在的一个乡镇,因为那时候有‘八百诸侯’,小国很多。大家可能听春秋五霸,其实春秋时代的国家那都好几百,很多小国就没有在历史记载里面。所以就相当于一个城镇,可能这个国家里面的人民只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而已,这都是一个小国。所以这个国就可以指比方说我们现在一个公务人员团体或者一个企业,都属于这个国的范畴里面。经营一个企业、经营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得到好的人才辅佐,那这个企业一定会兴旺,这个团队一定会愈来愈好。

  我们现在要经营一个企业,往往都直觉的反应是要先有钱,而不是先有人才。你看,我们的思惟里面其实都跟真理有一点违背,这都要很冷静去看。在《中庸》里面有最精辟的管理学,但是因为经典被忽略了,所以《中庸》里面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你治理天下国家抓住这九个纲领,绝对可以把它治理好,九条定则。诸位朋友,你曾经听过‘天下国家有九经’的举手?对!你看,文化的瑰宝!我们跟着这些管理学的方向,今天看看这个大师,明天看看那个大师,每个大师讲的都有差异,到底要跟哪一个?自己跟得心里面都有点恐慌,到底谁讲得对。而承传几千年,每个盛世都是依循这个标准的,我们却没读过,很冤枉!我们炎黄子孙这么大的福报,我们把它当面错过,那也怪不得祖宗。

  这个‘九经’在《中庸》里面就讲,‘曰修身也’,你看,一下子就点到核心了,我们今天要做很大的事业,自己的德行不好,你怎么做?根本不可能做得好。哪是说我抓了一个机会,然后我有钱,我就可以打出一番事业来,那二、三年就垮下来。真有修身的功夫,做所有员工的榜样,那事业也安定,家庭也安定;甚至跟你的员工,他的家庭也会安定。你今天当企业领导,然后自己不洁身自爱,还常常叫这些员工跟你去花天酒地,还染上一些恶习,那你员工的家人都会怨你一辈子。所以修身为本,曰修身也。

  ‘曰尊贤也’,修身再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拔真正有德行的人才来利益国家社会。所以国家最重要的要有贤德之人来利益、来带动一方。相同的,企业也是一样,你一定要找到好的人才。夫子曾经讲过,学生刚好问他:什么是智者?‘智者知仁’,有智慧的人看得懂哪个人是有德行的人,这个叫智者。结果学生听完以后不是很了解,智者知仁;夫子又接着提到,你知道哪个是好的人才,你把他提拔起来,‘举直错诸枉’。举直,把正直的人提起来了,所有这些只会拍马屁的、只会逢迎谄媚的,他们就不敢在这里了,就退下去了;而一个正直的人上来,就带动整个团队正直的风气,那种天下为公的气氛就起来了。所以夫子是提议‘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正直的人上来了,还有点良心的人被唤醒了,他说那我们还是应该要效法这个人的德行,以前的这个做法不对,整个企业文化就扭转过来。

  结果学生问了以后,还不是很了解,就去又问子夏,子夏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夫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子夏接着又说‘舜有天下’,大舜他治理天下;‘选于众’,他在众人当中看到皋陶德行很好;‘举皋陶,不仁者远矣’,他把皋陶这么有德行的人举起来,不好的人都走了,好的人都靠过来了,大舜都是选贤举能,我们赶快来投效他,赶快来为国家民族尽一分心力。你看大舜很省力,他把皋陶举起来了,不仁者走了,仁者都来了。‘汤有天下’,商汤;‘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所以选贤才多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选贤才?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团队也好。假如我们现在不只没有选贤才,还任用的是贪财的人,那不只一个人会贪,贪心的人都被他带进来了。所以一个地方贪污,一抓就是一堆人都贪污。因为举一个好的人,好的人都过来了;你用一个不好的人,一群不肖的人统统也聚过来了。所以选贤才是治国关键所在。

  我们要思考,我们有没有能力选择贤才?甚至于我们有没有德行留得住贤才?你把贤才都找来了,然后贤才劝诫你,你都听不进去。人家对我们的批评,我都听不进去,贤才他不是要你的钱,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很难把他求来,但是他很容易就走了;只要你不肯听受劝诫,他决不贪你这个薪水。苟言之不用,正直的话听不进去了,你给他再多的俸禄他不会留,叫贤人难进易出。但是小人易进难出,他来了,他就做米虫,就跟着你,你给他拍都拍不掉。

  就刚好在夫子那个时代,子路就问夫子:夫子,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夫子就回答,‘尊贤而贱不肖’,意思就是尊重贤德之人,要把不肖的人要离他远一点,要把他先隔离开来,不然他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宁。诸位朋友,你说可是人要有仁爱之心,你把这些人都不让他在朝廷里面,这样对他们好像太残忍了。不对!你让他在这里,他造的业更大,所以把他隔离开来,那是对他的爱护!然后你告诉他:你只要真正学好《弟子规》,我很欢迎你再回来公司上班;但是你现在这里不做,那不行,我经营这个公司,我可要对员工的家人都交代,不能被你一个人搞垮。很坦诚的这么讲:你真正改变了,我随时欢迎你回来。所以让这些不肖的人离开,也是一种对他的慈悲,并不是说对他的嫌弃。我们对他还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不愿意让他做坏事,自己造业。

  结果子路一听完就说:夫子,晋国的中行氏他很尊重贤人,很厌恶不肖的这些人,可是他为什么亡国?这种问题不只是子路会问,我们以后遇到很多情况,都会问这种问题!他也是有做,怎么会这样?看要看到深度去。夫子接着讲:他尊敬贤人,把贤人‘来我们公司,来我们的组织,来我们的单位’,来了,旁边的人都说他尊重贤人,爱好贤人的名;结果贤人都把他‘好,你今天就坐这,我每个月给你多少薪水’,然后就让他干坐在那里,也不用他,贤人留得住吗?他觉得你根本就是找我来赚个美名而已,他会埋怨我们。对这些不好的人,‘你走走走’,只是把他推到一边,你也没有让他离开政府,也没有让他离开企业里面;然后他知道你不喜欢他,他会对你记仇:好,你给我好好等着,我一定搞得你窝里反。所以贤仁的人怨你不用他,然后不肖的人知道你会排斥他,他先下手为强。怨恨就在你的国家里面,所以晋国的中行氏焉有不亡的道理?所以这个又提升到深度的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7-8-20 07:10:1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集精华整理:

   对经典不能有侥幸的心态,人生的真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实践,所以要正己化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不只无怨,还能赢得家人、赢得朋友同仁的信任、爱戴。

  一定是从我们身上能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对文化的信任,这个缘才会比较成熟。怎么做才如法?一定是先从修身、齐家做起。
当婆媳关系处不好,真正最痛苦的还是先生,还是整个家庭。

   人这颗初心能时时保持,一定在每个境界当中都能够找到好的方法去化解;往往都是遇到境界的时候,不好好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尽把问题又推给对方、推给其他的人,自己又不负责任,又逃避,那才会是不好的收场。

   婆婆跟邻居都是斤斤计较,那媳妇要尊敬婆婆也不容易,婆婆也是媳妇的长辈,要做出好榜样来。

  一个好的媳妇根源是什么?是她有好的家教。真正选媳妇不是看媳妇漂不漂亮,是要去看看她的父母善不善良,有没有德行?所以闽南话讲‘买田要拣好田底,娶新妇要拣好娘娌’。你看我们留下来的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我们做的就是这就是我该做的本分,对方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你都尽你的本分,我也该尽我的本分。

   不见得是要拿着《弟子规》才叫弘扬中国文化,把圣贤的教诲在我们的工作处事待人当中演出来,就是实质的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们修学的人要重实质,不可以只重形式。这是我们刚刚讲到,一个人的善心发起来了,真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善心。

   真的,人要想得深远!假如只是想到眼前这么短暂的虚荣而已,那后患无穷。

   损人自益,当我们念念自私都是损害别人,自己福分已经折损;而当我们损人的时候,人家给你骗一次、骗两次,不会给你骗第三次,慢慢就众叛亲离,这样的人生态度已经注定不祥的预兆。所以孩子能不能一生能够遇贵人,能够生活得很安详,那都是从他的心地开始下手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7-9-1 16:44:1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集)  2007/1/13  台湾桃园孔庙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给学生上课,事实上是非常活泼。我们在《论语》里面都有看到,都是夫子跟学生的谈话,或者是跟那时候的一些从政者、那时候的人民的一些交谈,不单是在教室里面上课而已。所以是活活泼泼,一抓到机会教育就会给学生启发。有一次刚好孔老夫子在郊外看到有人在抓鸟,他抓鸟的方法就是用一根棍子把一个篮子架起来,在这个篮子里面放了一些米,一些谷类,然后鸟会跑进去吃这些谷类,吃着吃着,他就赶快把那根棍子给它抽掉,然后篮子就盖下来。学生看到这一幕就发现,怎么被抓到的鸟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鸟,有一些年轻的鸟没被抓到,就很好奇了,但是绝对没有老的鸟被抓到。这是老的鸟比较有人生阅历,不是人生阅历,是比较有鸟生阅历。

  看到这个情景,孔夫子就抓住这个教学的机会跟学生谈到,他说为什么这些年轻的鸟有的被抓到、有的没被抓到?因为没被抓到的鸟它懂得跟在那些老鸟后面,老鸟的警觉性很高,所以一发现这个人有动作的时候,老鸟就飞了,然后年轻的鸟就跟着飞走,所以不会被抓。但是往往被抓到的,就是没有老鸟在,全部都是小鸟,然后愈吃愈起劲,统统不知道情况,一下子拉起来,全部被抓到。孔夫子看到这个情景,就对着学生讲,‘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这些鸟没有被抓到是因为它跟着老鸟走,所以它命保住了。假如没有一些老鸟有宝贵的经验,统统‘小者之戆’(用闽南话‘戆’,戆戆的那种人),你就跟他这样‘戆’,到头来,灾祸就来了。

  从这句话当中引申到我们的人生来,假如我们不跟循着古圣先贤的教诲来修身齐家的话,那真的不知道会把自己的人生跟家庭搞成什么样子。所以现在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受这么多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论语》的教诲,孔夫子的教诲,对我们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但是现在夫子的教诲留在我们的心上有几句?所以真的,有一句时时放心上好好的用,人生就会有很大的转变。人生假如不愿意接受圣贤教诲,那可能走的一条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家都想,我看很多书,问题是书上所谈的这些说法不见得有几千年的印证,不见得是真正人生的真理。所以我们要有‘全身之阶’,这辈子能够走得幸福、走得圆满,还是得遵从智者,遵从真理去走。

  上次我们提到的那段话,不知道大家背起来没有?看大家的表情,没有背起来。所以学习,我们今天时时想着,我的孩子能好学多好!诸位朋友,我们希望孩子好学,最重要的是从哪里下手?从自己下手。我们在各地开讲《弟子规》,讲中国文化,非常多家长很认真的来参与,然后讲课的老师们都会听到这些家长有一些建议。其中有个建议就是提到:老师,你可不可以多讲一些方法,我可以好好的去治我儿子?我可以一个方法,他马上明天就变乖?其实我们想想,当我们想着说‘有一个方法用下去,明天我儿子就变乖’,这样的念头对不对?有没有这么好的事情?那个只有作梦才梦得到。这都显示出我们人不负责任。明明是三、五年造成的结果,我们要他一天就好,不好还要找老师算帐。这都是显露出人不负责任,不是用真理在面对人生。

  在南投有位法师非常仁慈,他专门收哪些学生?他跟监狱合作,他说:你监狱判的那些重刑的少年犯,本来在监狱要五年,可不可以让他来我的佛寺,我好好教育他?不然你关在监狱里面,他到底能不能变好?假如在监狱里不好好教育他,他本来是小偷,进去关了五年,出来会变什么?他可能进去之后研究讨论,本来经验还有限。一定要有好的教育,不然我们能关住他的身体,我们能关住他的思想吗?所以面对这些受刑人来讲,亦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关进去,不给他好的教育,不启发他的善良,他还是一直在退步。而当他不断退步以后,等他刑期完了,出来社会,又是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诸位朋友们,教育犯人重不重要?重要。我们在做了没有?‘我又没有在监狱,我怎么做?’我们的亲朋好友有没有在监狱工作的?有的话,能不能把《弟子规》介绍给他们?可以。所以这次我们刘议员带着我们一些同仁到女子监狱,去跟监狱里面的长官沟通,长官也很高兴。其实好事大家都愿意做,一被提醒,使命感就能够提得起来。而他是一个监狱的长官,是一个单位的长官,当他有正确认知的时候,他所管理的人群都有福分。所以当我们身边都有这些单位的领导者,一定要把圣教(圣贤教诲)介绍给他们。因为每一位长官、领导位置的背后,他含有的是对人群的责任,绝对不是‘我是总经理,我是董事长’,在那里耀武扬威,那是不负责任。

  不只当一个领导是责任,当爸爸被叫‘爸爸’高不高兴?你们怎么都没反应?当初孩子叫我们第一声‘爸爸’跟‘妈妈’的时候,高不高兴?高兴。那个高兴现在还在吗?高兴接着是责任,但是责任尽了以后,那真的,你把孩子教好了,孩子的德行‘德日进,过日少’,你那个高兴可以持续一辈子。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才能让你的高兴长长久久,所以闽南话说‘翘脚捻胡须’。孩子教好,晚年的时候悠哉悠哉,每天想到孩子、想到孙子有这么好的表现,觉得这一生非常的安慰。所以每份工作的背后都有我们对人群的责任。

  《诗经》里面有句话:‘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就好像人的福祉,因为有他在会启发人的德行智慧,所以乱能够化解掉。诸位老师,这个君子是谁?大家不要读《论语》读到‘君子’,那都是别人,跟我没关系。我们跟着古圣先贤学,就是立志要当君子、要当圣贤。所以我们念《弟子规》念到哪一句最有精神?‘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是因为要念完了很高兴,而是这一句自我的砥砺、期许,所以经书里面的君子都是我们的目标。

  今天家里就是因为有我这个母亲,所以能把孩子教好,能把先生事业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甚至是一些诱惑,都能够化解掉,所以叫‘相夫教子’。有位太太也是都有在修学圣教,她的先生是个单位的领导,她常常就会跟她先生讲:我可不愿意到女儿嫁人的时候,她爸爸的位置上缺一个人。我可不要我们家以后晚节不保,你工作的时候可要谨慎,不可以贪污。太太就时时给先生提醒一下,叮咛一下,他在面对很多诱惑时,警觉性就高。现在贪污腐败的官员很多,除了自己的贪欲之外,缺乏贤母的教育,缺乏贤妻的提携和帮忙。所以听说一个贪官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贪的妈妈,或者是贪财的太太。假如他的太太有德行,真的,先生的危难会化解掉。

  有一个单位,在这位领导还没有来以前,离婚率特别高。后来这位领导来了,他跟他太太相处得很好,然后他时时会把这些做人的道理告诉他的这些部属。结果,他来了以后,他们单位本来离婚率很高,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一对同仁再离婚。诸位朋友,这位领导对于他整个公司同仁重不重要?很重要。假如这位领导没有这样的榜样,没有时时给予他这些同仁好的教诲,那现在外面的诱惑那么多,甚至于这位领导自己做得不好,还常常抓着自己的部属出去花天酒地,那他的同仁的家庭危难都出来了。所以一位领导者做好、做不好差很多。做得好,他是整个团队的福祉、福气;做得不好,是整个团队的灾难。当然,我们要期许自己是家庭、是团体的福分。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同事,他在跟他的朋友讲说:我这辈子太幸运了,就是能跟某某人当同事,在我人生很可能走错路的时候,他都会提醒我一下,都会拉我一把。这真的就是走到哪里都能利益一方,我们要定位自己当这样的君子。

  刚刚提到,监狱的教育很重要,而且一定要启发他们的善良。善良的心不起来,为非作歹是难免。所以去年年底,十二月三十一号,在海南海口办了一场晚会,参与的受刑人有三千多人,他们一起读诵《弟子规》。在这个晚会当中,假如不了解他们是受刑人,真的会以为是学校聚会,那种学习的氛围很好。在整个会场里面,写了两行字:明荣知耻,高唱《正气歌》;弃恶扬善,力行《弟子规》。这样的教诲是在三千多位受刑人当中,他们把它说出来,他们以此为人生努力的方向。我都感觉到那三千多位受刑人在读《弟子规》的时候,那个声音可以直上天庭。为什么这些受刑人能够遇到我们圣贤的教诲?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司法厅副厅长,张副厅长,他的志向就是要把监狱变成学校。其实每位受刑人,他来到面前的时候,那都是一场人生的不幸,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诸位朋友,我们到婴儿房里去看,哪个人像会犯罪的?看得到吗?看不到。甚至于科学家还做实验,他们要实验‘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就故意把东西掉下去,然后几个月大的孩子看到有人东西掉下去,他就马上爬过去把这个东西拿起来,然后又爬到那个人面前拿给他,小孩很自然的就会去帮人,这是天性。你看那个小孩子年龄很小,两个人走在一起,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跌倒了,碰!摔得很重,另外一个没有跌倒的孩子跟着哭起来。有没有这个情况?他为什么哭?他觉得别人跟他是一体,他很敏锐,所以别人跌下去,他可以感觉到他痛,跟着就哭了。现在大人更严重,不只不会同体的哭,人家跌倒,我们还笑。有没有?你看,小孩子很纯真,这个时候大人就跟他说:孩子,是他跌倒,他痛,你不痛,别哭了。他本来很有感受能力,一次、二次、三次之后,‘别人家的事,不干我的事’,他那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就这样一点一滴被我们给磨掉了。所以都能感同身受的。

  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动作,就是欺负一个人,骂他、打那个人,结果就看到这些几个月大的孩子统统对着那个骂人打人的人,都看着他,那个眼神就是‘你怎么这么过分!’统统有济弱扶倾的精神。这是科学家在实验‘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怎么会想像得到这些在襁褓当中这么可爱天真的孩子,后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都是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没有能够真正把他的善良启发起来,所以他们来到我们的面前那都是一种不幸,我们应该可怜他们才对,‘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位领导有这样的期许,这些人已经人生走错了,希望能够让他们迷途知返,给予他们好的教诲。‘人有善愿,天必从之’,现在我们中心派好几位老师就住在监狱里面,跟受刑人一样住在监狱,然后每天长期的跟监狱的犯人讲学、讲课。假如我们感同身受的心很强烈,事实上,受刑人关的是有形的监狱。当事人没有改过自新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家人关的是无形的牢狱。关多久?不只是关他在监狱里那段期间,纵使他出狱了,假如不懂得做人,他的家人时时都要提心吊胆。所以真正,我们这个社会现在不需要锦上添花的东西,现在需要雪中送炭,给那个最需要的人。

  刚刚我跟大家提到,这位法师就跟监狱达成合作关系。‘那个杀人的少年犯,来我的佛寺,我好好来教他。假如他不受教,跑了,你们再把他抓回监狱去。但是假如他肯学,可能他的心性就转过来了。’诸位老师,假如让你来带十五岁的杀人犯,你敢不敢?所以这位法师不容易!他肯去承担社会当中最需要的工作,也教得相当好,教得很用心。结果有一个年轻的孩子到了佛寺,去了一个礼拜,他的妈妈来看他,来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她的孩子在抽烟,他母亲发现以后就跑到这位法师面前,对他说:我的孩子怎么还在抽烟?就很生气对法师讲:你们怎么可以还给他抽烟!这个母亲为什么这么凶?这个母亲想,我都交到你手上了,你马上给他变成圣人。才一个礼拜就要让他全部都改,有没有可能?人急于求成,欲速不达。我们都没有去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面对小孩的教育都应该有这样的心境。教育不是一天、二天可以达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除了要有爱心之外,还要很有耐心,急躁的心绝对不可能把孩子教好。当她气冲冲的质询法师,法师跟她说:你看你这个孩子跟了你十多年,十五年都有了,才跟我七天,你就要让他所有的习惯都改,他在这一个礼拜不打人、不骂人,已经算不错了。

  刚刚我们提到,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里面,家长时时都想着赶快有个方法,马上给孩子变好。事实上,我们都不愿回到根本上来。回到了根本,‘本立而道生’。回到根本以后,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道生,‘道’是家道。家道怎么样兴盛?家道怎么样承传?最重要的,‘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定是从自己先做好开始。要回到这个本,绝对不是回到孩子要先变好,去要求孩子,而不是要求自己。所以我们在修学圣教的过程有个态度很重要,叫‘老实’。圣贤人这么教我们,我们还是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

  诸位朋友,我们提到教育,这个‘教’字,在《说文解字》上告诉我们,叫‘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教’字,已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两个〤〤,第一个〤是父母、老师,以至于一个单位的主管、企业家,他先做了榜样,接下来孩子、学生、员工,自自然然效法,这叫‘教’。你看,孩子跟在后面,很自然的就会画了。这里是一只手拿着一枝树枝,这枝树枝表示要有耐心,时时去提醒孩子,提醒学生。绝对不是说教一次,他就会了,他就做了。教育假如那么轻松,为什么说父母伟大?为什么说老师伟大?就是不厌其烦,不疲不厌的爱心,才让我们深深的感恩,深深的放在心上。

  ‘上行下效’是家道最重要的精神。刚刚我们提到的是,跟家长沟通的时候,他们都说到要用一个很快的方法可以把孩子教好,结果我们老师上去的时候就对着他们讲,对着乡亲父老说:你们都希望我多讲一些好的方法来教孩子,但是我最想讲的还是‘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没有回到先从自己做起,真的,孩子的问题就像做数学题目一样‘无解’,解不开。我们自己公司里面的问题,假如不从我们当领导的人开始做好榜样,那还是无解。所以往后我们讲到的经典里面的教诲、圣贤的教诲,那个都不是给别人做的,都是我们自己开始先做。

  刚刚提到我们都希望孩子好学,怎么好学?把每次的学习当作最后一次,马上学,马上把它领受,这叫好学。所以我们学习不能够精进勇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还有下一次’。现在科学发达,反正这次听课不认真听,以后还有VCD会出来。科技到底是让我们得大利益,还是让我们懈怠?可要冷静看。以前这些圣哲人讲课讲到一半就有人开悟,现在是讲到一半就有人打瞌睡,为什么?这次机会听完,我以后不一定有机会,全神贯注,句句话记在心上。现在科技太发达,明日复明日,还有明天。你看《明日歌》告诉我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这一生假如等着明天再说,明天再做,明天再学,‘万事成蹉跎’,任何事情都会把时光浪费掉,都没有珍惜到。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要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它有一个源头,就是使命感,就是责任心。假如我们学的时候,就是要承传我千年不败的家道,那会很认真。我学就是要为往圣继绝学,我当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承担的责任,那学每一句就会记在心上,并且要去把它做出来。因为教育孩子没有偶然的,我们把每一句演出来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薰习,就学习到。

  我们很冷静的来看,整个修学中国文化,圣贤的教诲,‘为学者,必有初’。读书一定要有次第,依照正确的顺序来学,不可以颠倒,它有一定的学习的规矩。所以我们今天读《三字经》特别重要,《三字经》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概要。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当然,相信别人本善,更重要的,相信谁也是本善?要相信自己有本善,自己有无量的智慧跟德能。不然,说实在的,往往都是被自己的消极、自己的颓废丧志给打败。能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那会愈挫愈勇。

  我们读到‘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读到‘苟不教,性乃迁’,真正想到了每个人在襁褓当中都是那么天真善良,但最后会变成难以教化,最主要他小时候失教。这样的心境体会到了,‘苟不教,性乃迁’,这个时候我们对人的宽恕包容就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跟人就不对立了,也不会看任何人不顺眼。因为当我们看人不顺眼,那已经不能够利益他人,已经在造成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怎么去利益他人?所以这句‘苟不教,性乃迁’是告诉我们对一切人都要懂得用恕道。这个‘恕’字,如其心,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感同身受。没有人喜欢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但是因为失教,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性,已经变成欲望的奴隶,所以他无法自拔,我们能体会到这个就不跟他冲突,就能用一个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但是假如我们已经‘那个人真不好’,这种意念起来了,跟人对立了,当我们看到他的时候,我们看他不顺眼,他也看我们不顺眼。

  人生很微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对着镜子笑,镜子也对着我们笑;我们对着镜子哭,镜子也对着我们哭。有位朋友,他看某位同学不顺眼,他就把对这位同学不满的地方写下来,骂了他一顿,写写写。结果那天刚好他走着走着,走到这位同学的旁边,突然发现他的同学也写了一段话,刚好也是骂他的。你看很巧!更巧的是,骂他的内容跟他骂他的内容几乎一样。所以我们看人不顺眼,就像镜子一样,他也看我们不顺眼。

  说到这里我们就想到,在宋朝的时候有位读书人叫苏东坡先生,苏东坡先生跟当时的一位高僧佛印禅师关系挺好的,刚好他们一起修学佛法。有一天,苏东坡先生觉得自己静坐的状态不错,他自己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你看,他坐在蒲团上面觉得境界很好,觉得八风吹他不动。诸位朋友,什么是八风?我们也来看看我们八风动不动。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你看这八阵风厉不厉害,人家一批评我们,好不好受?人家一称赞我们,飘飘欲仙。

  有位读书人,他刚好跟他一位朋友辞行,因为他要去当官,他就跟他的朋友讲:我已经准备好了一百顶高帽,要帮人家戴,就是要谄媚人家。结果他的朋友就非常严肃的告诉他:你怎么可以去谄媚他人!这不是我们读书人应该有的气节。结果他马上就说:是是是,现在像你这样的读书人真是太少见了。他的朋友一听,马上就:没错没错,像我这么正直的人愈来愈少。结果他一走出来,他就对着他的仆人说:我一百顶高帽已经一顶出去了。所以称赞能不起傲慢,不容易!你看那个孩子,听了称赞听习惯,你一批评他,他跟你翻脸。现在的孩子听称赞听习惯,批评的话,三、五岁就听不进去。假如孩子变成这种态度,那人生的危机就很大,因为只要他听不进去人的批评,他这一生想要有贵人相助就很难。

  如何有贵人相助?就在《弟子规》每句教诲当中。他懂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那个态度做出来,长辈会说:这个年轻人懂事。他今天能‘闻誉恐,闻过欣’,人家称赞他,他不只不会骄傲,还会觉得我担当不起,我不敢承担这样的荣誉,这个荣誉都是大家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这叫做‘闻誉恐’。真的,一个人假如接受荣耀的时候,还自己觉得‘那是我的功劳’,那往后一定会受到大众的毁谤,觉得这个人怎么都不感谢他人,还自己一个人邀功!这样的个性到最后一定众叛亲离,没人肯跟着他干。你看,‘闻誉恐’重要。‘闻过欣’,听到别人劝谏他的时候,他不只不会难受,他会很感谢对方,这样他的贵人来了,所以‘直谅士,渐相亲’,真正正直,真正为他着想的朋友,真正肯直言不讳的人,都聚到他的身旁来。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看得深远,他现在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那是伴着他一辈子,这样的心态要早一点扎在孩子的心田当中。

  再来,利、衰,利就是运势比较好的时候,衰就是运势比较不好的时候。还有一些苦的境界、乐的境界,我们的心还能不能清净,不受到这种影响,这样才是八风吹不动。诸位朋友,我们想一想,苏东坡先生说八风吹不动,然后要把这首诗送去给人家看的时候,八风动了没有?已经动了。其实一个人最难的是什么?看清楚自己。人生要不自欺,不容易。我们自己都已经八风动了,自己都看不到;我们自己已经堕落了,我们自己没有察觉,这个才是危机。苏东坡先生的德行很好,这些都是给我们做表演,我们不要听了这些故事说:你看苏东坡真差劲。不可以有这样的念头,因为那个真的是做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要体会得到圣贤人这一分提醒我们后代的存心。

  苏东坡先生的气节,我们比不上的。你看古代读书人的气节,怎么看?看他被贬得愈远的那个气节愈够。苏东坡小时候的故事,跟大家讲过没有?还没讲。苏东坡先生被贬到海南,贬得有够远。因为苏东坡先生被贬到海南,所以我们在海南才能推广中国文化,真的不是假的。他从宋朝以后,因为把这些好的文化、教诲带到海南去,开始扎根,不然我们现在去讲《弟子规》,底下是鸭子听雷听不懂。你看,这都是有承先启后。一个地方都有过去的圣哲人的教化,我们承传下来,再启发当地后代的子民,都是一脉相承。我们读书人不管到了哪个地方,都应该有这个责任、使命去做这件事情。

  苏东坡先生十岁时,有一天看到他母亲在看书,他母亲看的是东汉《后汉书.范滂传》。《范滂传》里面就提到,范滂非常正直,结果朝廷诬陷了他,要抓他。当地的监察官收到命令之后,不肯去抓他,因为觉得他是个正直、尽忠的好大臣,所以不愿意抓他。他知道以后,不愿意为难这位官员,他自己到县太爷投案。结果去县太爷投案的时候,那位县太爷对着范滂讲(范滂是范仲淹的祖宗),他就对着范滂说:范大人,我的县太爷不干,我跟着你逃命。你看,官不要了,命也可以不要,就为了这种道义,这是以前读书人的心境。我常常想,这辈子假如遇到一位像郭揖这样的县太爷,真是死而无憾。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怎么都没反应?我们还要再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别人这样的朋友?不要听完,‘怎么都没有?’要先期许自己做到。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德不孤,必有邻’,有道义的朋友自自然然到我们的身边来。所以范滂就跟他讲:县太爷,我不能够连累你。他的母亲知道他去投案,自己跑到衙门来,对着范滂讲:儿子,你的气节跟圣贤人已经齐名,你这一生无憾了。人生要长寿,又要有气节,又要有好的名声,不可能都如我们所愿,你安安心心去吧!你看,母亲这样的凛然大义,才能教出这么好的孩子,所以这些忠臣都不是偶然的。

  中国人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闺阃’是女人住的地方,就是有好的母教才出圣贤人,‘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所以当母亲太重要了。诸位朋友,生女儿的举手,‘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把女儿教好是天下太平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苏东坡的母亲看了《范滂传》,很感慨,叹了一口气,结果苏东坡走过去看到,拿起来,对他的母亲说:母亲,假如我要当范滂,你能不能当范母?诸位朋友,你的孩子说:妈,你能当范母吗?他母亲说:你假如能当范滂,我绝对能当范母。好,我们待会儿再继续来讲这个故事,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7-9-1 16:56:1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集精华整理

   假如我们不跟循着古圣先贤的教诲来修身齐家的话,那真的不知道会把自己的人生跟家庭搞成什么样子。所以现在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受这么多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论语》的教诲,孔夫子的教诲,对我们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但是现在夫子的教诲留在我们的心上有几句?所以真的,有一句时时放心上好好的用,人生就会有很大的转变。人生假如不愿意接受圣贤教诲,那可能走的一条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家都想,我看很多书,问题是书上所谈的这些说法不见得有几千年的印证,不见得是真正人生的真理。所以我们要有‘全身之阶’,这辈子能够走得幸福、走得圆满,还是得遵从智者,遵从真理去走。

   明明是三、五年造成的结果,我们要他一天就好,不好还要找老师算帐。这都是显露出人不负责任,不是用真理在面对人生。

   现在贪污腐败的官员很多,除了自己的贪欲之外,缺乏贤母的教育,缺乏贤妻的提携和帮忙。所以听说一个贪官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贪的妈妈,或者是贪财的太太。假如他的太太有德行,真的,先生的危难会化解掉。

   人急于求成,欲速不达。我们都没有去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面对小孩的教育都应该有这样的心境。教育不是一天、二天可以达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除了要有爱心之外,还要很有耐心,急躁的心绝对不可能把孩子教好。

    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里面,家长时时都想着赶快有个方法,马上给孩子变好。事实上,我们都不愿回到根本上来。回到了根本,‘本立而道生’。回到根本以后,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道生,‘道’是家道。家道怎么样兴盛?家道怎么样承传?最重要的,‘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定是从自己先做好开始。要回到这个本,绝对不是回到孩子要先变好,去要求孩子,而不是要求自己。所以我们在修学圣教的过程有个态度很重要,叫‘老实’。圣贤人这么教我们,我们还是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

   今天我们的学习要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它有一个源头,就是使命感,就是责任心。假如我们学的时候,就是要承传我千年不败的家道,那会很认真。我学就是要为往圣继绝学,我当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承担的责任,那学每一句就会记在心上,并且要去把它做出来。因为教育孩子没有偶然的,我们把每一句演出来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薰习,就学习到。

   要相信自己有本善,自己有无量的智慧跟德能。不然,说实在的,往往都是被自己的消极、自己的颓废丧志给打败。能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那会愈挫愈勇。

   如何有贵人相助?就在《弟子规》每句教诲当中。他懂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那个态度做出来,长辈会说:这个年轻人懂事。他今天能‘闻誉恐,闻过欣’,人家称赞他,他不只不会骄傲,还会觉得我担当不起,我不敢承担这样的荣誉,这个荣誉都是大家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这叫做‘闻誉恐’。真的,一个人假如接受荣耀的时候,还自己觉得‘那是我的功劳’,那往后一定会受到大众的毁谤,觉得这个人怎么都不感谢他人,还自己一个人邀功!这样的个性到最后一定众叛亲离,没人肯跟着他干。你看,‘闻誉恐’重要。‘闻过欣’,听到别人劝谏他的时候,他不只不会难受,他会很感谢对方,这样他的贵人来了,所以‘直谅士,渐相亲’,真正正直,真正为他着想的朋友,真正肯直言不讳的人,都聚到他的身旁来。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看得深远,他现在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那是伴着他一辈子,这样的心态要早一点扎在孩子的心田当中。

   其实一个人最难的是什么?看清楚自己。人生要不自欺,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7-9-16 12:26:09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苏东坡先生在十岁的时候,看到他母亲看《后汉书》叹息的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先生在小小的年纪就很有气节,就时时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苏东坡先生也曾经讲过,‘古之立大事者’,从古至今所有立大事的人,‘不唯超世之才’,不单是有非常好的才华而已,‘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的志向一定是坚定不移,贯彻始终。所以苏东坡先生十岁的时候,他对人生的期许就已经是要正直、效忠,绝对置死生于度外都不怕。后来他在朝为政,面对一些不公平的事情,面对朝廷所作不对的决策,他都直言不讳的进谏,结果被贬到海南,贬得挺远的。

  那时候我刚到海口,我们第一期一起学习的老师有一、二十人,我就跟他们讲,假如有前世的话,我们在这里相聚,我们都要很欢喜。为什么?可能就代表着我们以前都是被贬得最远的,我们可能以前都是忠臣,所以在这里相会,很欢喜。那时候我也去参观过纪念苏东坡先生的祠堂,祭祀他的一些地点,我们也都很欢喜,他真的是走入民间,教化一方。所以苏东坡先生留下了很多的教诲,以至一些事例,那都是要给后世启发的,我们可不要带着一种轻慢的心来看这些事情。

  所以苏东坡先生写了这一首诗,拿去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一看完,话也没说,就给他写了一个‘屁’字,就叫他的下人把它拿回去。苏东坡先生一看,很生气,本来是期望人家说‘很不错’,结果落差太大,就赶到佛寺要去找佛印禅师好好说一说。结果到了门口,写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你看,他写的时候说‘我八风都不动’,结果人家才写个字,他就已经受不了,跑过来了。结果苏东坡先生看完之后,有点不好意思。诸位朋友,假如当下是我们的话,我们会怎么做?会不会马上跪下来磕头?‘谢谢你给我的忠告。’会不会这样?假如会这样,那这一辈子道德学问一定能成就。人家直言不讳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马上能够接受。这就像子路‘闻过而喜’,人家指出他的过失,他很高兴,这样能做贤人,这样的心境。‘闻善言则拜’,人家劝诫他有道理,他跪下来给他磕头,感谢他。这是谁的风范?这是大禹的风范,圣人的风范。结果苏东坡先生不好意思,就回去了。

  后来又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在修行打坐,心境都很清净。苏东坡先生就跟佛印禅师说:你看我现在这个状态像什么?佛印禅师说:你现在很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先生听了,我像一尊佛,接着说:你觉得我看你像什么?佛印禅师说:那你觉得呢?苏东坡先生说:(因为佛印禅师有点胖,一圈一圈的肉)你看起来像一坨粪。讲完之后,苏东坡先生想,我像一尊佛,今天我比较占上风,就喜上眉梢,洋洋得意。回到家里,他的妹妹一看,今天应该有发生什么事,所以他妹妹就问他:哥,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他就把这个过程讲给他妹妹听。结果他妹妹讲:哥哥,你真的是输得太惨了!他很纳闷,我像佛,他像粪,我怎么会输?接着他妹妹说:人家是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大哥你是心中有粪,见人是粪。

  所以真的,贪心的人就特别看不惯人家贪心,脾气大的人就特别会批评人家脾气大。真正脾气好的人不批评人家脾气大,他会觉得不发脾气,神清气爽,发脾气一定很痛苦。脾气好的人,人家给他发脾气,他不只不跟他生气,还会觉得他很难受,会替他设想。所以真的,脾气不好的人遇到脾气好的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到最后脾气也发不下去。因为我们有贪,所以才看得到人家贪;因为我们脾气不好,才看人家脾气不好不顺眼;因为我们傲慢,所以才看别人傲慢不顺眼。我们冷静去想想,一个人说:那个人可傲慢了,很可能我们在讲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傲慢的状态。

  所以‘君子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没有贪嗔痴慢,‘非’是引导人把错误改正。绝对不是一个君子没有这些缺点,然后去批评别人,‘你看你有这个缺点,我没有’,不是这个意思。是自己改正缺点以后,能体谅别人有这些缺点,变成这些缺点的奴隶,他不忍心。看别人发脾气,他会很不忍心,他的细胞不知道要死了多少。所以‘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君子有好的德行,他是想着,我如何能让别人也有这些好的德行,他是站在去成就别人的心境,绝对不是‘我做得很好’,‘你看,我做得比你好’,不是去炫耀。所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这个‘求’也是希望成就他人、辅助他人。‘无诸己’,没有这些坏的习惯,‘而后非诸人’,能体谅别人不好,然后进而去引导、去帮助他把不好的改掉。所以君子纯是一颗利益他人、爱护他人的心,这样我们学君子就学对了。

  所以孟夫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他的存心,最关键在他的心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下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最后这一句话是结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还有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以后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得到众人的爱敬,那是结果,原因在我们要把爱心跟恭敬心深植在他们的心田里面。

  ‘仁者爱人’,有这种存心,表现出来就是爱人,就是恭敬人的行为,自然感召来的人生是人敬人爱。所以我们学习圣贤教诲就是要当个明白人,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这个种子要从心田,那是最根本的。当孩子懂得爱敬存心,基本上,这辈子不用担心了。爱敬存心,他能得到众人的爱护。所以孟夫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诸位朋友,一个孩子的人和从哪里来的?从他的爱心来的,从他对人的恭敬心来的。刚刚我们提到,确实,学习古圣先贤,从他们的心境去学,纯是一颗爱护、成就他人的心态,绝对跟任何人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去年的十月份,我跟着师长到法国巴黎(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到了飞机场,很多中国人在那里排队。有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子,海关在检查她的资料,检查了很久就是不让她过,所以我们后面的中国人就有人已经等得不耐烦。后来又发现,居然连这个女子的信用卡、金融卡都要给他检查,听了之后更气愤。结果有一位朋友,一位老师,他生气了。他突然又想到,我错了。生气了,就是被自己的习性打败。因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是要成就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但是这些目标都要从我们的心开始做起,从我们的心去掉贪心,去掉坏脾气,去掉傲慢开始。我们对人信任,才能和谐;我们对人宽恕,才能和谐。我们对人发脾气了,和谐不了。所以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

  他自己有警觉性了,他就跟师长说:我今天脾气上来了,我没有做到‘从我心做起’。接着师长就对他说:你今天发了脾气,叫做‘破坏世界和平’。对不对?哪有这么严重?事实上也是,破坏世界和平。所以我们不发脾气才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的促进世界和谐。然后师长说:你知不知道破坏世界和平的果报在哪里?我们已经立了这个志向,就一定要成就这件事情,不能跟它背道而驰。所以要让世界、家庭和谐,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和谐,跟任何人绝对没有矛盾、冲突。

  我们来看这件事有没有冲突,你看他为什么对我们中国人这么有看法?对中国人有看法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我们时时记住,‘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跟‘小人’不在外。当我们今天遇到一件事情,是责怪别人,是把这个问题向外去求,那是‘求诸人’,把责任推给别人。‘我儿子没教好,就是这个社会太乱了!’这个念头是什么?还有妈妈讲:我这个儿子最大的不幸就是有这个爸爸!所有的责任都往外推。然后我们的老师就问她说:你孩子的不幸是谁造成的?‘他爸爸造成的!’‘他爸爸谁选的?’人一再推责任的时候,问题永远没有解决的一天。唯有能提起正念,‘我来负责’,开始扭转乾坤,用一分真诚,感动身旁的人。所以君子跟小人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今天为什么其他的人他不这么检查,为什么就挑中国人来检查?这就是‘求诸己’,要先检讨自己。原来就是很多中国的年轻女子到那里非法移民,造成他们社会的动乱。本来去澳洲的时候,他们澳洲海关非常的信任,没什么检查,结果听说这二、三年检查得非常严格。谁造成的?就是利用这些机会耍小聪明、赚取小利益的人造成这个结果,害人家这分信任人的心变得愈来愈怀疑人。相同的,因为我们做了这些事情,才造成人家海关这样的检查,这样的不放心,所以不能怪海关人员,要怪我们自己,这才是正确的理智。

  孔老夫子在《中庸》里面就提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立身处世就好像射箭一样。这个射箭,把箭射出去了,‘失诸正鹄’就是没有射到目标。我们今天射箭没射好,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心里想,他们在看,这样我很丢脸。马上说:这一支弓箭是哪里生产的?品质这么差,害我射不好。怪到箭上,怪到弓上去了。所以真正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射好目标,‘反求诸其身’,我的技术太差,我好好提升,所以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所以不是人家跟我们对立,是我们造成人家的不信任,要问自己。所以孟夫子也有一段话说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一定是自己侮辱自己,人家才会来侮辱我们。‘家必自毁’,自己的家没有经营好,人家才有机可乘破坏家庭,‘而后人毁之’。一个国家民族,‘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自己对自己国家民族,统统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学习,还毁谤,就赢得众人瞧不起我们自己的民族。在韩国,有一次开中国文化的研讨会,在中国人上台讲话的过程里面,用不恭敬的字眼称呼孔老夫子,结果当下所有的韩国人集体退席,‘你没有资格跟我们谈中国文化’,那是走出国门侮辱自己的民族文化。

  所以这个时代,中国人吃了很多苦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懂得知恩报恩,忘恩负义。我们今天好的生活都是祖宗的庇荫才能够得到。但是这些圣贤教诲没有人说,没有人把它做出来、演出来,我们对于圣教很难生起恭敬的心。所以圣教之所以受不到众人的爱护,最主要是我们做得太少,说得太多。说到最后,人家说:你看,你们就会讲,都没有做。反而会说:学中国文化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还是别学中国文化。我们今天要能够让中国文化复兴,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学一句,要用心的去把它做出来,要做到。

  民国初年,这么多读书人把文言文给废掉,这个是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读书人言行不一致,所以人民看了之后,敢怒不敢言,慢慢那个怒气愈积愈厚,刚好遇到那个时候又有这些运动,所以这些运动是导火线,真正的因在我们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假如每个读书人真正把《弟子规》做出来,真正把范仲淹的风范演出来,人家拥护中国文化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去破坏!所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我们读书人身上。‘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绝对不是别人可以来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家。我们能这样思考,懂得自我的反省,但是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我们不能再教出的孩子还是很会讲道理,结果都不做,那就麻烦了,那很可能民国初年的浩劫往后还会一再的上演。

  比方一个校长,在讲桌前讲得天花乱坠,结果私底下还收人家的钱。当他站上讲台说‘子曰’的时候,底下的人会怎么样?非常不屑他。这个都是我们往后在自己力行,以至于在观察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学生,在学习当下,学贵力行。假如不力行,很危险,就如同《弟子规》上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真的,我们口才很好,孩子口才也很好,但是孩子教得好,绝对不是口才教出来的。我们真的去冷静看看,很多目前在社会上很有成就的中年人,品德也很好,我们去追本溯源,去他们家走一走,他们的父母都不是辩才无碍的那种人,很可能都是非常老实、朴实。我们跟他讲:你儿子对社会贡献很大,都是你的功劳。他一定会说:我这个人很差劲,很不行。孩子都不是我教好的,他自己好的。很老实,都不邀功的。就是因为父母有这么质朴的人生态度,他的孩子也会很踏实。所以这一分踏实传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都有任劳任怨的特质在。

  我们现在在整个教育孩子的过程里面也发现,真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有一天刚好有两个孩子,一个大一点,两个都读小学。这个大的孩子在一旁吊他的床单,另外一个小的也在吊,但是那个小的身高不够,所以他就对着那个大孩子讲:喂!帮我吊一下。他就没有很有礼貌,喂!来帮我吊一下。结果那个大孩子说:我才不要!老师刚好在远远的地方看到这一幕,心里想,现在过去骂一通,不见得有什么用,所以她想待会儿上课的时候,好好的来提醒一下。结果一上去,老师就说:小朋友,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底下的小朋友异口同声说:对!‘好,那我们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给我们表演一下。’然后就点了这两个小朋友上来。‘好,现在他们表演什么?表演他们在吊床单的时候,这个小的小朋友吊不上去,结果就请这个大的帮忙。好,你们两个把这个情景演一遍。’他们两个也兴致勃勃,为什么?现在小孩很喜欢表演,所以上台很起劲。这个小的马上说:这位大哥哥,对不起,请问可以请你帮我挂这个床单吗?这个大哥哥听完之后,马上也跟他鞠个躬,说:这是我的荣幸!这位老师看傻了。十几分钟前是这一幕,现在上来是这样演。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危机,他的心已经不诚实了。他已经变成大人在的时候演一套,大人不在是另外一套。我们还在那里洋洋得意,‘他们都挺懂事的!’所以小孩子学得很厉害,我们人前人后一个样,他们也学人前人后一个样。

  我们常常反思到,这一辈子有一些人生态度,比方说批评别人,比方说骂别人,好像没有学到,也不会。人家大声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静静的听,也不会回嘴,也不知道怎么回嘴。因为没看过父母骂人,也没看过父亲回来的时候批评他哪个同事,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没学到。现在孩子他学了之后,有没有老实去做?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这个态度一定要形成,不然就变成处处看人不对。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他就变成批评别人,这样的心态起来就很麻烦。这样的心态起来了,整个求学问的过程叫颠倒。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有一个孩子,他差不多六岁,《四书》都背了,厉不厉害?不要看表面而已。这个孩子有一天在幼儿园,大家排队洗手,都排好了,结果看到他若无其事就插队到第一个位子。然后后面的同学就说:小朋友,你要排队。结果他不疾不徐的看着他的同学说:你们不知道吗?做人要懂得谦让。你看会不会晕倒!还有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因为都有班长管理他们,他做错了事,班长就批评他,叫他要修正过来。结果老师说:你怎么不听班长的话,人家已经给你纠正了,你要改过来。他说:哪是我不对!是班长不对。他义正严辞说班长不对。接着老师问他:他哪里不对?他说:《弟子规》上说‘见人恶,即内省’,他看到我不对了,他要内省,他怎么还说我!所以,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着经教去要求别人。

  还有一个更扯的,一个小朋友回去,老师说电视里杀盗淫妄太多了,不要看电视。后来来学校的时候,老师说:你有没有看电视?他说有。‘你还看!不是不好的节目不要看吗?尽量不要看电视。’他说:因为《弟子规》说‘亲所好,力为具’。我爸爸喜欢看,所以我‘亲所好,力为具’,陪他看。你看孩子,这些教诲绝对不是拿来要求别人,也绝对不是拿来推拖自己的错误,所以小聪明不可以让孩子起来。今天我们假如学《弟子规》说得多、做得少,真的孩子的口才也会一级棒,那时候就会感叹,身教还是比言教重要。

  这一次我们到马来西亚讲课,真的让我们很震撼,也来了不少差不多十五、六岁的孩子,跟着父母一起来。这些孩子非常热心帮忙一些事情,帮忙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在护持中国文化的时候有这样的欢喜心?这个是结果,原因在于马来西亚的同胞们,真的是竭尽全力的在护持文化道脉的传承。他们自己的薪水付税,税当中都分成两笔钱,一笔是付给国家的税,另外一笔是付给华校的费用。就是他们只要赚钱了,他们一定想到我这个钱当中一定有一份是护持华文教育。所以一千多所华校都是华人自己掏钱建立起来,而且已经几十年了。他们感念祖宗的教诲,他们知恩报恩,所以马来西亚的华人可以算是全世界华人当中福报很好的。福田靠心耕,不忘本的人福报最大。所以,师长很少在全世界讲学,但是几乎每年都到马来西亚讲学。一讲学的时候,都是上万人来参加。有这样的福分感来好的老师来讲学。

  我们这一次去,上了三天。诸位老师猜猜看,三天上了多久的课?三十个小时,一天上十个小时。让我们更震撼的是,没有一个人打瞌睡。那种感动是觉得,不是我们来给他们上课,是他们在给我们上课。他们那种好学的精神,那种承传自己文化的态度,深深感动我们去马来西亚的老师。早上七点半上到十二点,吃了饭,一点上到五点半,七点半再上到九点半。上到九点半下课以后,他们还继续讨论,然后隔天又是七点半开始上课,总共一天十个小时。那种好学的态度已经给他的孩子们当了好榜样。有几个孩子,刚好我们几位老师在休息室里,那些年轻人十七、八岁,就在门口那里探探,当地的老师就说:要进来就进来坐!那年轻人、小伙子就进来坐下来。‘来,你有什么要跟老师们说?’他说:我也没有要说什么。然后他说:我只是想说,诸位老师,你们别担心,后面有我们在。我们听了也很感动,他们已经都有那个使命感。所以确实他们做出来了,好学一定是我们演给孩子看。

  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我的父母没有要求我们好学读书,但是我们家三个孩子读书不用父母叫。当然我是比较差的那一个,我两个姐姐她们的书也都读得很好。为什么?因为小时候的印象,都是父母吃饱饭,休息一下,就进书房看书。这个时候小孩敢不敢大摇大摆坐在那里?不敢,很自然就去读书,已经习惯每一天那一段时间就是读书。真的,看那些连续剧,打来打去,骂来骂去的,看不下去。因为那个频率已经习惯看书,习惯心静下来。但现在有的家长叫孩子去读书,边叫边在那里搓麻将,‘赶快去读书!’你看那个孩子去的时候甘不甘愿?或者我们自己在那里看电视,他也看到兴头上,‘功课写了没有?赶快去写’,然后他一步一步走得慢吞吞的在那里依依不舍,‘再不去,我棍子拿出来了!’孩子百般无奈上去了,坐在书桌前面,身体在书桌前面,心在哪里?他能读得好吗?

  所以真的,人生假如能抓到教育的核心,就省很多力。教育的核心在以身作则。我们今天学的每一句经教,每一部经典,我们的态度就是从我开始做起,这就对了,这就是最省力的教育方法。这一次遇到孔老夫子第七十二代的子孙,他们以前也没有读《弟子规》,可是他一接触,很高兴。然后他说道:我虽然没有读过《弟子规》,但是我读每一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想起小时候我爸爸做的哪一个动作,就是《弟子规》。他没有读过《弟子规》,他学《弟子规》了没有?他有没有学到?他已经学到了。所以《弟子规》绝对不是拿来要求孩子,《弟子规》是我们成人先做到了,他们看在眼里,自然而然薰习,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学到了。我们吃饭的时候,爷爷不吃,我们吃了,全身不自在,觉得太怪了,因为从小的时候都是先请爷爷奶奶吃饭。父母做了,孩子自然起而效法就做了。

  这位孔夫子的后代还讲道:我们称呼自己的父母跟长辈,绝对不可能说‘他’怎么样、‘你’怎么样,没有这样称呼过。就是不可能称爸爸用‘你’这个称呼,都是称呼‘爸爸’,称呼‘父亲’,不敢直呼‘你、他’。那都是对于父母,对于长辈的恭敬心,已经存在心里。所以《弟子规》说‘称尊长,勿呼名’。真的,我们现在念我们自己父母的名字都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是人家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我把我姐姐的名字念出来都觉得怪怪的,因为对姐姐都有一分恭敬在。从小都是叫‘大姐、二姐’,所以一称呼她们的名字觉得不够恭敬。孩子对自己的姐姐都有这种心境,那还怕这个恭敬心不能对他人吗?

  古人在教孩子都是看他的心,他的心境现在是往哪个方向在发展。人家说现在外国强调平等,所以跟孩子直接叫名字就好了。叫到最后会什么?会没大没小。有一个朋友他就真的叫他的孩子,他的女儿,‘你直接叫爸爸名字就好了’。直接叫爸爸名字,远远的就在那里喊她爸爸,结果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他的女儿就不恭敬他了,都要爬到他的头顶上去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这个方法不对。诸位朋友,什么是平等?这个很值得我们思考。

  ‘平等’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本善的这一颗善良的心,每一个人都能成圣成贤。有了这样的信念,真的,你不会对人傲慢,会平等,你会打从心里的尊敬他。你也会想着,我假如能够帮忙他、成就他,我会尽力。这个就是对自己孩子的道义,对自己朋友的道义,就在这里。但是孩子跟我们的能力能不能平等?人生经验会不会平等?不会。今天你说孩子要平等,所以孩子要什么,我们尊重他,不能说我是爸爸,他就要听我的。所以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这样平等,也尊重他的选择,他想干什么,我就让他干什么。这个都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是看到了不平等,然后真正尊重对方,然后去互相帮忙、互相成就。

  比方说男女平不平等?男女在先天的特质平不平等?当然不一样。今天我们出去爬山,好,全部的行李统统分一起,每个人都拿二十公斤,这样平不平等?很平等是吧?所以真正的平等是看到人类、男女、人群当中的差异,在不平等当中求平等,这个才对。譬如说看到他们弱势,他们经济情况比较不好,这就是存在着不平等,但是我们起了这分尊重,起了这分爱护他的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受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多拿一些钱来辅助这些人,这个叫平等,用那一颗爱护他们的心。

  今天什么叫平等?男主外、女主内叫平等,根据不同的特性,然后一起来为家庭付出。就是因为夫妻各司其职,让彼此都没有后顾之忧,然后彼此感恩。‘多亏有太太,不然我事业也做不好。’‘多亏你在外面打拼,我们的家庭才能一帆风顺。’互相感恩。结果现在呢?求什么?你当经理,我也要当经理;你能赚多少钱,我也要赚多少钱,我跟你平等;你要当天,我也要当天。中国文化说‘父为天,母为地’,结果现在妈妈不当地了,要当天。两个人都当天,结果孩子怎么样?孩子没有立锥之地。诸位朋友,地是什么?地是心地。一个孩子的心地要靠母亲、父亲的启发。结果现在父母都出去赚钱,他的心地谁来启发?诸位老师,谁来启发?佣人来启发。佣人能启发?他不对的时候,佣人敢打他吗?敢教训他吗?不敢。佣人是你只要不哭不闹,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是这样?甚至于很怕他,‘你可不要跟你爸爸妈妈说我的坏话,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孩子这样被养出来,欲望会愈来愈大。

  现在不只是请来的褓母是这么养,假如不到重视教育的幼儿园去。到幼儿园去,幼儿园想,要让他的父母认同,要让他下个学期还到我们幼儿园来上课,所以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么,统统给他们。所以有时候五岁、六岁的孩子,跟强盗差不多了。什么意思?因为佣人也好,幼儿园老师也好,只要他哭了,就马上‘好’、‘这个给你吃’、‘这个给你’,他要求什么就给他什么,因为不要让他哭。无形当中,这个孩子的欲望愈开愈大。所以教育是要有智慧,不是谁都能把我们的孩子教好。自己的孩子不教,又假手他人,教不好,那会是人生的遗憾,那会变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德行的下一代,父母操心,祖宗都操心。

  所以男女平等,平等在彼此对这个家庭付出。假如说太太比较会赚钱,那也可以,太太出去赚钱,先生怎么样?先生照顾孩子,先生照顾家庭。我们的事业纵使再有大的发展,假如家庭破碎,那又有什么意义!刚刚拉回来了,平等,我们跟孩子是人格当中的尊重、平等,但是对人生的智慧经验平不平等?不可能平等。今天孩子,我们是透过我们人生的经验,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来辅助孩子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个才是真正尊重他;不是他要什么,我们给他什么。所以‘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当我们的孩子是因为满足欲望而高兴的时候,悲剧已经形成了。‘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他真正是因为力行了这些道义而感到欢喜的时候,那是他一辈子的喜悦。但是得到欲望而高兴,悲剧已经开始形成。所以孩子现在,我们看他笑得很开心,请问这个笑容的背后是欲望满足而笑,还是因为他帮母亲洗了碗,他帮父亲洗了脚,他觉得内心很踏实的喜悦?

  有一个孩子,她才六岁,一个女孩,跟母亲上街买东西,结果因为要买的东西太多,母亲钱带不够,就在大街上打她母亲,打得她母亲脸上都挂彩。旁边的人看不下去,‘这么小孩子,你不好好教训她!’那个妈妈说:我舍不得打。你看,不能满足她的欲求,她可以打母亲。但这是六岁,我们再往前面去,在她两岁、三岁的时候,可能有哪一幕?可能有的是她到商店去要某一样东西,我们不给她,她马上在地上打滚,在那里大哭。结果说:好,好,给她,给她。她马上从哭变什么?笑,很可能是这一幕,才演变成现在打母亲。所以很多情况都不是一朝一夕。小时候我也要过玩具,我都跟妈妈说你要给我!那天气很冷,像这种天气,我妈不给我,我就躺在地上滚。我妈妈如如不动,继续看她的书。后来我觉得打滚也很累,我就不干了。这一句话真的对教育影响很大,我们明天再说,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7-9-16 13:10:3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集精华整理:

    人家直言不讳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马上能够接受。这就像子路‘闻过而喜’,人家指出他的过失,他很高兴,这样能做贤人,这样的心境。‘闻善言则拜’,人家劝诫他有道理,他跪下来给他磕头,感谢他。这是谁的风范?这是大禹的风范,圣人的风范。

   人家是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大哥你是心中有粪,见人是粪。

   真的,贪心的人就特别看不惯人家贪心,脾气大的人就特别会批评人家脾气大。真正脾气好的人不批评人家脾气大,他会觉得不发脾气,神清气爽,发脾气一定很痛苦。脾气好的人,人家给他发脾气,他不只不跟他生气,还会觉得他很难受,会替他设想。所以真的,脾气不好的人遇到脾气好的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到最后脾气也发不下去。因为我们有贪,所以才看得到人家贪;因为我们脾气不好,才看人家脾气不好不顺眼;因为我们傲慢,所以才看别人傲慢不顺眼。我们冷静去想想,一个人说:那个人可傲慢了,很可能我们在讲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傲慢的状态。

   君子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没有贪嗔痴慢,‘非’是引导人把错误改正。绝对不是一个君子没有这些缺点,然后去批评别人,‘你看你有这个缺点,我没有’,不是这个意思。是自己改正缺点以后,能体谅别人有这些缺点,变成这些缺点的奴隶,他不忍心。看别人发脾气,他会很不忍心,他的细胞不知道要死了多少。所以‘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君子有好的德行,他是想着,我如何能让别人也有这些好的德行,他是站在去成就别人的心境,绝对不是‘我做得很好’,‘你看,我做得比你好’,不是去炫耀。所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这个‘求’也是希望成就他人、辅助他人。‘无诸己’,没有这些坏的习惯,‘而后非诸人’,能体谅别人不好,然后进而去引导、去帮助他把不好的改掉。所以君子纯是一颗利益他人、爱护他人的心,这样我们学君子就学对了。

    孟夫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他的存心,最关键在他的心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下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最后这一句话是结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还有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以后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得到众人的爱敬,那是结果,原因在我们要把爱心跟恭敬心深植在他们的心田里面。

   ‘仁者爱人’,有这种存心,表现出来就是爱人,就是恭敬人的行为,自然感召来的人生是人敬人爱。所以我们学习圣贤教诲就是要当个明白人,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这个种子要从心田,那是最根本的。当孩子懂得爱敬存心,基本上,这辈子不用担心了。爱敬存心,他能得到众人的爱护。所以孟夫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诸位朋友,一个孩子的人和从哪里来的?从他的爱心来的,从他对人的恭敬心来的。刚刚我们提到,确实,学习古圣先贤,从他们的心境去学,纯是一颗爱护、成就他人的心态,绝对跟任何人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因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是要成就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但是这些目标都要从我们的心开始做起,从我们的心去掉贪心,去掉坏脾气,去掉傲慢开始。我们对人信任,才能和谐;我们对人宽恕,才能和谐。我们对人发脾气了,和谐不了。所以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

    要让世界、家庭和谐,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和谐,跟任何人绝对没有矛盾、冲突。

    人一再推责任的时候,问题永远没有解决的一天。唯有能提起正念,‘我来负责’,开始扭转乾坤,用一分真诚,感动身旁的人。所以君子跟小人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真正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射好目标,‘反求诸其身’,我的技术太差,我好好提升,所以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不是人家跟我们对立,是我们造成人家的不信任,要问自己。所以孟夫子也有一段话说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一定是自己侮辱自己,人家才会来侮辱我们。‘家必自毁’,自己的家没有经营好,人家才有机可乘破坏家庭,‘而后人毁之’。一个国家民族,‘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自己对自己国家民族,统统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学习,还毁谤,就赢得众人瞧不起我们自己的民族。

   这个时代,中国人吃了很多苦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懂得知恩报恩,忘恩负义。我们今天好的生活都是祖宗的庇荫才能够得到。但是这些圣贤教诲没有人说,没有人把它做出来、演出来,我们对于圣教很难生起恭敬的心。所以圣教之所以受不到众人的爱护,最主要是我们做得太少,说得太多。说到最后,人家说:你看,你们就会讲,都没有做。反而会说:学中国文化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还是别学中国文化。我们今天要能够让中国文化复兴,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学一句,要用心的去把它做出来,要做到。

    民国初年,这么多读书人把文言文给废掉,这个是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读书人言行不一致,所以人民看了之后,敢怒不敢言,慢慢那个怒气愈积愈厚,刚好遇到那个时候又有这些运动,所以这些运动是导火线,真正的因在我们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假如每个读书人真正把《弟子规》做出来,真正把范仲淹的风范演出来,人家拥护中国文化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去破坏!所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我们读书人身上。‘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绝对不是别人可以来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家。我们能这样思考,懂得自我的反省,但是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我们不能再教出的孩子还是很会讲道理,结果都不做,那就麻烦了,那很可能民国初年的浩劫往后还会一再的上演。

   假如不力行,很危险,就如同《弟子规》上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真的,我们口才很好,孩子口才也很好,但是孩子教得好,绝对不是口才教出来的。

   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着经教去要求别人。

  今天我们假如学《弟子规》说得多、做得少,真的孩子的口才也会一级棒,那时候就会感叹,身教还是比言教重要。

   福田靠心耕,不忘本的人福报最大。

   真的,人生假如能抓到教育的核心,就省很多力。教育的核心在以身作则。我们今天学的每一句经教,每一部经典,我们的态度就是从我开始做起,这就对了,这就是最省力的教育方法。

   《弟子规》绝对不是拿来要求孩子,《弟子规》是我们成人先做到了,他们看在眼里,自然而然薰习,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学到了。

   古人在教孩子都是看他的心,他的心境现在是往哪个方向在发展。人家说现在外国强调平等,所以跟孩子直接叫名字就好了。叫到最后会什么?会没大没小。

   真正的平等是看到人类、男女、人群当中的差异,在不平等当中求平等,这个才对。

    今天什么叫平等?男主外、女主内叫平等,根据不同的特性,然后一起来为家庭付出。就是因为夫妻各司其职,让彼此都没有后顾之忧,然后彼此感恩。‘多亏有太太,不然我事业也做不好。’‘多亏你在外面打拼,我们的家庭才能一帆风顺。’互相感恩。

   教育是要有智慧,不是谁都能把我们的孩子教好。自己的孩子不教,又假手他人,教不好,那会是人生的遗憾,那会变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德行的下一代,父母操心,祖宗都操心。

    今天孩子,我们是透过我们人生的经验,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来辅助孩子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个才是真正尊重他;不是他要什么,我们给他什么。所以‘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当我们的孩子是因为满足欲望而高兴的时候,悲剧已经形成了。‘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他真正是因为力行了这些道义而感到欢喜的时候,那是他一辈子的喜悦。但是得到欲望而高兴,悲剧已经开始形成。所以孩子现在,我们看他笑得很开心,请问这个笑容的背后是欲望满足而笑,还是因为他帮母亲洗了碗,他帮父亲洗了脚,他觉得内心很踏实的喜悦?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7-9-26 20:53:26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後 继往开来   (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天气比较冷,诸位朋友、诸位家长都顶着寒风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信这样的一个榜样,会深深留在我们孩子的心中。教育孩子,我们老祖宗讲「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真正为人父母自己做到了,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学到了。而这个教育最重要的,在《孟子》的教诲当中说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正的学问就是在启发孩子善良的本心,然後让他错误的心态能够导正过来。这个「放心」就是他忘失了孝心,忘失了恭敬心、忘失了爱心,要把他引导回来。所以教育就是长善,长他的善,救他的过失。

  这句话就把教育最重要的主轴抓出来了,长善救失。而最关键的点,就是在这颗心地上。所以时时孩子的心地都在一切的人事物接触当中,都在受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这个进跟退,那绝对不是这一年,或者这三年是进还是退?不只是这麽长的时间在进退,他每个念头都在进退当中。他这个念头是为人着想,他在提升;他这个念头是自私自利,他已经开始在堕落下来。《易经》当中有提到一段话,他说整个社会假如发生了孩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其所由来者渐矣」,都是渐渐形成这麽不好的情况。

  那孩子的心地不断的在下堕当中,但是为人老师、父母的人并没有洞察到这一点,那就是没有早一点分辨的关系。假如我们在教育当中,并没有看到孩子的心地,反而只是看到了孩子的学历,那我们很可能教出来的孩子,是高学历,但是却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做人。当下一代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们的中晚年会觉得很无奈,因为耗尽一切的心血在栽培孩子身上,却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有对夫妻,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比较不会读书,後来去当修理机车、汽车的工作;另外一个孩子比较会读书,父亲本来是教书的,还把教职工作辞掉,然後自己从商去了,也很辛苦,把赚来的钱都栽培这个会念书的孩子留学。结果留完学回来,娶了老婆,所谓「娶了老婆忘了娘」,他学历很高,但是父母所作一切都是为他,到头来,他觉得那是应该的。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学历,我们却没有看到孩子的心地,他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所以这都很重要。今天孩子的心假如没有不断的有爱心,没有不断的有恭敬心,那这样的孩子,真正到社会上去,那他的苦头还有得吃,所以长心地非常的重要。

  有个博士生,他是数学博士,他是二十岁左右就拿到博士学位。诸位朋友,假如是你儿子,高不高兴?人生不可以高兴得太早。二十岁左右拿到数学博士,破格进入台大教书,教了十多年,还是升不上去,没有办法升等。刚好他跟我一个朋友认识,他就去找这个朋友,奇怪了,我努力了十多年,都没有办法升等。他们交流起来,原来发现,他在写论文的时候,都是写着某某教授他的论文缺点在哪里,某某教授的论文偏差在哪里,他看别人的不好特别的犀利,都看得很准,一针见血。因为他都是讲别人的不好,把这些教授统统都得罪光了,见不得人好。所以每个教授看到他的名字要升等,马上怎麽样?马上就把他放一旁去了,所以他十多年徒劳无功。你看因为对人不懂得欣赏,只会批判,没有恭敬心,形成很多的障碍。他十多年来郁郁寡欢,得不到助力,得不到人和。

  後来我的朋友就建议他:这样好了,你写论文改一下,改成不要写一切人的不好,就写一切教授他的论文好在哪里,你把他写出来。结果这个年轻人听了之後,皱着眉头,很无奈的说:我试试看,然後就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真的写好了,又拿给我的朋友看:那你帮我看看这篇论文怎麽样?结果我的朋友一边看,一边鸡皮疙瘩掉一地,因为他在称赞人的时候,称赞得很不自然,人家看了都很不舒服。其实,习惯成自然,习惯批评,突然变得跟人家讲好话,人家真的会很难受。

  我们办的课程,一连都是五天,有个朋友他从乌鲁木齐来上课,也是跑很远的路;上了五天之後,他回到乌鲁木齐,很多朋友给他打电话。那天他的朋友给他打好多通电话,不同朋友打的,结果这些朋友不约而同都问他一句话说:你还好吧?因为他上了课回去之後,变得很有礼貌。朋友跟他在谈话,他很客气,他的朋友都觉得怪怪的,所以谈了一段话之後都说:你还好吧?你最近怎麽了?我们本来不礼貌,一下子变礼貌,人家很难接受。这时候要怪谁?要怪自己,怪自己以前让人家太痛苦,让人家没好日子。

  比方我们学到夫妻要相敬如宾,要经营家庭气氛,本来这先生回来的时候都没有什麽表示,也好像视若无睹,结果现在学了之後,刚好先生回来了,我们马上站起来,跑到门口:你回来了!你先生一听,神魂未定,今天是怎麽搞的?然後又去帮他拿皮包,他真的是快吓坏了。他接着问你说:你今天吃错药了吗?这时候我们要不要生气?先生这句话的背後代表谁是凶手?谁让他觉得这麽忐忑不安?是!所以当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一有改变,亲朋好友都抱以怀疑的眼光,我们不能跟人生气,我们要反求诸己,是我们以前做得不够好,让人家都受惊吓了。

  刚刚讲到的,一个恭敬心不够,造成他往後在事业当中,跟人家起的这些不好的对立存在,所以一有对立起来,你很多的努力可能都化为乌有,徒劳无功。纵有再高的学历,对於他事业的发展,那不见得能有最有力的一个发展。真正一个人在事业当中能否有成就,那还是看他这颗心境能否跟人和睦的相处?所以孟夫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心,人起了爱心之後,他的使命感、他的责任心就会很强,这个时候他在学习上都会自我要求。我们现在看到孩子容不容易自动自发、自我要求?起了孩子的孝心,他的仁爱心自然也会提起来。而这颗孝心的提起,那也是父母做榜样的。有个小学生,他刚好家里是非常和睦,父母也很孝顺爷爷奶奶,他的父母带着他出去,走着走着就看到一个老太太,而这个老太太刚好在这寒风当中行乞,在跟人家要东西。这个孩子看了以後,也很难受,他的父母也看到这个情景,就拿了些钱,请孩子拿去给老奶奶。结果当他拿给她,小孩拿完回来,又坐上车上,突然这个孩子就哭起来,父母也觉得很惊讶。这个孩子情绪比较平和下来,他就对着父母讲:老奶奶的孩子跟孙子,怎麽没有好好的奉养这个老奶奶?他从家里的温暖推而感同身受,他也希望所有的老者都能够得到孩子、孙子的孝敬。

  这个孩子後来去上《弟子规》的课,他就对着老师说道,他说他以後要办养老院,他以後要办学校。养老院可以照顾老人,学校可以教孩子懂得这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免得很多的这些老人没人照顾,还在寒风当中受苦。这个孩子的爱心启发了,他的整个生命的动力就不一样。所以启发心地,那是教育的一个核心点。我们家长假如懂得时时去观察孩子,他现在的心境是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把善良引发,还是不断的在增长他的自私,增长欲望,这样我们教育一个孩子才看得准。

  昨天我们讲到,「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真正孩子立身行道,把孝道、把爱心做出来,他的欢喜会持续不断,甚至持续到他一辈子。但是「得乎欲而喜」,他是因为欲望满足了,才觉得高兴,那因为「欲是深渊」,欲望是满足不了。假如他的喜悦完全建筑在满足欲望上,那他人生的悲剧就渐渐形成。昨天提到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小她要什麽,父母都满足她,不给她,她就在那里胡闹,慢慢的这个欲望止不住。有天跟母亲出去,她就又在那里要很多东西,母亲钱带不够,结果她就动手打母亲。你看欲望,「欲令智迷」,一个人欲望太强的时候,六亲不认。

  大陆有个国中生,才十三岁、十四岁左右而已,迷上网路,那是欲望。他好像去打的时候很高兴,但是那种喜,那个悲哀已经渐渐形成。後来他已经迷上了,没有钱打,又听到爸爸谈话当中,说拿了几千块钱给爷爷奶奶,所以他就起了不好的念头。趁着爷爷奶奶不在房间的时候,他就到爷爷奶奶房间里面去找,去偷钱。後来他奶奶进来了,他找不到钱,脾气就上来,就伤害了他的奶奶,钱也没有找到。後来他的爷爷来了,他也六亲不认,也把爷爷给打成重伤。所以欲望起来的时候,人完全失去理智,情绪失控。後来他被警察抓起来,奶奶已经受伤离开人世,这时候警察问他:你现在是要奶奶,还是要去打电动玩具?他当下就说:我一定要奶奶。但是悲剧已经产生了。而他最後找到了两块钱,他的奶奶每天固定拿给他买早餐的那两块钱,而那两块钱可能还留着他奶奶的体温。这些事情的发生,那都是渐渐形成,都是因为我们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是长了他的欲望。

  回到古代,有个孩子叫范乔,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爷爷要临终以前,他的爷爷很无奈的说:我无法看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这是我的遗憾。爷爷就把自己用过的这个砚台亲手交代给他的奶奶,他说你带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要亲手把这个东西交给他,也告诉他,我最大的遗憾就没有办法看他长大成人,为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後来范乔五岁的时候,五岁就比较懂事一点,他的奶奶就把这个砚台拿给他,也把这段话告诉他。范乔听完之後,捧着这个砚台在那里流眼泪,他那个眼泪是感受到爷爷对他的期许,他那个眼泪是对爷爷的一种孝心。这个孩子往後一定会很有成就。

  後来他很有德行,也很有学问。朝廷请他出来当官好多次,他都不愿意出来。为什麽?因为他的父亲生病了,精神状况不大好。他跟他的弟弟就这样为了照顾父亲,放下了功名利禄,整整照顾他父亲三十六年。诸位朋友,请问范乔不出来当官,就没有办法对社会有贡献吗?真正对社会有贡献,不见得要当官。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真正做一个孝子,人家一听闻这个孝子的风范,他的善良都被唤醒,反而对社会的帮助更大都说不定。

  孔夫子那时候,人家就问他:夫子,你怎麽不出来从政?不出来当官?夫子讲到,出来当官最重要的是要教化人民。今天我假如把孝道,把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我们真正自己做好,在家庭里做好了,我们的家庭就变成社会的榜样,这样也是真实在从政。所以我们重实质,不要重形式。前几次我们提到几个孝子的故事。其中在山东,确实山东出了不少圣人。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颜子这些都是圣人,而在山东曲阜一带,光是孔夫子、孟夫子,还有曾子、颜子的後代,那就有好几十万人。在当地还保有很好的中国文化的氛围。

  山东出了一个孝子叫田世国,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得尿毒症以後,她要隔一段时间就去用透析法,那会很难受。而用透析法治疗的人,他不可以喝水,我们感受一下,不喝水很难受。所以他的母亲生病以後,他们全家人都很有默契,绝对不在母亲的面前喝水,因为这样会让母亲更难受,那真的是体贴入微。不只是不在母亲面前喝水,也不在母亲的面前吃水果,减轻母亲心里的难受。所以他就开始找方法,如何能够真正解决母亲的痛苦?你看母亲她在生病当中,他印象很深,纵使母亲已经病成这样,他从外地回到自己的家,母亲一定要跑到市场去买他最喜欢吃的菜,回来煮给他吃。他看在眼里,觉得母亲时时为他着想,而在母亲这麽痛苦的时候,他当儿子的却不能做些什麽。

  後来他跟很多医生交流之後,了解到可以换肾,换肾就能解决这个疾病(尿毒症)的状况。结果後来因为这个换肾都必须要那种血液、体质能够吻合才行,对到最後,还是家人把肾脏捐给母亲是最稳当的。所以这个时候,他还有他的弟弟、他的妹妹一起集会,商讨要把肾捐给自己的母亲。结果兄妹都在那里争着要捐,後来下来的是他跟他弟弟的最吻合,但是他弟弟的身体比较不好,所以他就挺身而出,自己是摆在第一顺位来捐。结果在捐肾的协议书当中,排了四个人,除了他们兄妹三个人之外,他自己的太太排在第四位。他的太太不只没有阻止他把肾捐给他的母亲,还全心全意,甚至自己都排在这个捐肾的行列里面。所以田世国先生讲到他的太太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得到他的眼眶都泛着泪水。他说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最支持我的就是我的太太,还有我的岳父岳母。

  你看,他的太太这麽样的贤淑,这麽样的体谅他,这麽好的女子怎麽来的?也是教出来的。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做,「做田要捡好田底,娶某要看好娘酹」,这都有人生很高的哲理。现在人娶老婆、娶媳妇看什麽?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有没有看到要找一个媳妇,然後先去探听她的爸爸妈妈好不好?应该还有吧?好像不多了,现在都是先探听什麽?探听对方有没有钱,是吧?这样的角度都已经有点偏颇了。《朱子治家格言》说「嫁女择佳婿」,找女婿,「毋索重聘」,看他有没有好的品德,不是要看看他的聘金有多少;「娶媳求淑女」,娶媳妇要看她有没有善良的性格,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不是要看到她嫁妆多少?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假如婚姻是用钱来交的话,利尽而交疏。「以利交者」,这利益发生冲突,亲家都可以上法院去,「利尽而交疏」。假如找对象是看漂不漂亮,「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那都靠不住。一定要「以道交者」,用道义来相交,「天荒而地老」。

  这个亲家对自己的女婿以及对自己的亲家母是这麽样的支持,你看这两家亲家的缘会结得多深!後来知道了要捐肾,就一连赶快处理要怎麽样把自己的肾脏捐给母亲。当然这整个过程不敢给母亲知道,因为他们很了解自己的母亲,假如母亲知道是自己的孩子要把一个肾捐给她,她可能会死都不愿意。所以都没有让母亲知道是自己的孩子捐的。田世国忙了好一段时间,终於就在今天要捐了,结果他说他这一段时间的心都是很焦急;而当他自己真正躺上了病床,医生推着他要进手术房,他说他有这一段时间从没有的那种宁静,他觉得很踏实。这个身体是父母给我的,而我现在能用我的身体来换母亲的健康,他觉得很安心、很安慰。所以人家躺上病床是忐忑不安,他是得到莫名的那种欣慰。那是一个孝子的心境。

  田世国先生,後来他的母亲恢复得也很好,所以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整个家里的人也都到了,他的太太也到了。当记者在访问她的时候,说你怎麽这麽支持你先生把肾脏捐给他的母亲?结果他太太讲:我的婆婆一辈子都为了这个家,我们这麽做,也是一个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而这段节目在采访的时候,那有很多的观众,以至於很多的年轻人都在看。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一代的年轻人是不容易被感动,可是在这个节目的当场,很多年轻人看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他那种本来是比较有一点傲慢的气质,都变得软化下来,甚至有的年轻人眼泪都掉下来。其实那个就真的达到教化下一代效果出来。所以一个人把孝道演出来,那真的对社会有莫大的贡献。

  明朝,有个读书人叫郑濂,郑濂他们家几个人口?一千人左右,而且还处得很和乐。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我们现在一家多少人?三个人、四个人,人家一千人和乐,我们可能一家人,三个人、四个人每天都还有冲突,比起明朝的郑濂,那差得很远。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能否提升,有一个态度很重要,要知耻,「知耻近乎勇」,圣贤人能做到,别人能做到,我们一样也能做到。那时候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看了他一千人,可能他自己也觉得,我们家也没他那麽多人,我都摆不平。所以也去请教请教这个大臣,他怎麽治家的?「家和万事兴」。问郑濂的时候,郑濂就告诉皇帝说,家里和乐,其中有一点叫「不听妇言」,就是不可以听妇人之见。这个妇人之见,按照意义来讲,就是说不可以听自私自利人的话。因为家庭要能够和睦平等相处,不能有私心,只要私心起来了,人心就不平,不平慢慢发展就有埋怨;埋怨的时候,我们继续自私,那就可能会产生仇恨。我们往往看到别人的怨、别人的恨,却不知道源头就在这自私的心上。

  我们能不自私,那就不可能结冤仇。甚至於是我们对待,就像郑濂他的一个做法,那就不可能让人埋怨。哪一个做法?就是皇帝给了他两颗大水梨,就拿给他,请他拿回去。皇帝也是给他考试,只有两颗水梨,我看你怎麽分?还派了锦衣卫跟在後面了解状况。回到家里面,郑濂不急不徐,找了两个大水缸,然後交代下去,把这水梨敲碎,让这个汁、整个梨子的果肉都渗在水缸里面去。做好以後,他就对着一千个亲人说:来,每个人舀一碗喝。那代表公平对待一切的人。

  我们来想想,假如郑濂拿着这两颗大水梨,马上跑进自己的房间,只把长孙叫来,把长子叫来,他能不能经营一千个家庭这麽和乐?那不可能的。但是他这个动作做下去,离他很远的亲戚会怎麽想?你看某某叔公这麽样的替我们着想,有好的东西都想到我们。你看他的心非常的温暖,那个凝聚力就出来。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到这一幕,他会感受到父亲那种时时能关怀到这麽多的人,佩服他的父亲,进一步承传他父亲的品德、精神。所以为公以後,跟自己很亲的亲人得利益了,跟自己比较疏远的人也都得利益,这叫理智。范仲淹先生也是这样,对待贫苦的人,对待贫苦的这些邻里乡党的人,他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结果自己的孩子省吃俭用,四个兄弟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谁出门谁穿。诸位朋友,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能不能?假如做不到,那家风就不可能千年不衰。这些这麽好品德的圣贤人,那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源头,都是父母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一百零六岁的许哲女士,她有这麽好的品德,也是受她母亲影响。她们家的几个兄弟,她的弟弟是牧师,一生都是牺牲奉献;她的姐姐一生都是支持公益事业,许哲女士办的养老院,也都是她姐姐出钱的。你看那兄弟姐妹多麽的和睦、和乐!他们的印象当中,他们的母亲也活到一百多岁。老祖宗说「仁者寿」,仁慈的人,时时替人设想的人,身体健康,为什麽?因为时时替人着想,这个善的念头,谁先受影响?自己身体八十兆细胞都在这种仁爱之风当中,所以身体健康。我们想到要算计别人,那个念头起来,谁先受到损害?诸位朋友,有没有发现电视里面在演那个奸臣都长什麽样子?都是小鼻子,小眼睛,跟我差不多?现在这个长相是以前没有学中国文化,那时候太跟人计较,人家考得比我们好,我们很难受,把自己的福分都折掉。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现在懂得替别人着想,慢慢我们的福就能愈积愈厚。

  他们家,他们是潮汕人,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很贫苦,可是他们的记忆当中就是有那个饿了很多天,来乞讨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出现。他们也吃的不好,拿在手上,他母亲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的东西拿走,然後就拿给这些人吃。她说她看到那些人饿成那个样子,吃到食物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深深印在她的心上。所以母亲仁爱的品德深植在她所有的孩子心中。

  有一点,我在看许哲女士《106岁,有爱不老》,有爱的人就不老。这本书当中提到,那时候许哲女士在香港,也从事一个很好的工作,有不错的收入。她跟朋友约好在一个饭店里面吃饭,还喝了一些香槟酒,结果走出餐厅,因为那时候是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她看到一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那里发抖,很饥饿的样子。她突然心里很难受,她就对着她的朋友说:那也是我们的同胞,为什麽我吃着这麽奢侈的东西,他却在这里挨饿?当天晚上,许哲女士回到家里,她脱下了她这些华丽的衣裳,脱起来放在一旁,对着镜子说道:是穿着华丽的衣服才是我?还是脱下华丽的衣服,这才是真正的我?她不断的在问自己,什麽才是我的真正面目?是这一颗纯朴的心,而不是追求物质欲望的心。当下她告诉自己,我假如因为奢侈多花了一毛钱,就是多花了我兄弟姐妹的钱。从此以後,她的整个生活所需,够就可以了,她很知足,她绝对不多花买一些奢侈品。甚至於,因为新加坡环境好,有些衣服根本就没有破,就扔在垃圾堆里面,她都去把这些衣服拿回来穿。

  我们记得一百零一岁的时候,许哲女士接受采访,人家问她说:你的衣服从哪来的?她说她很久没买衣服,都从垃圾桶来的。你看,那个爱心的承传,她的母亲把爱心传给她,而她这一颗爱心却关怀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诸位朋友,许哲女士有没有从政?她没有形象上的从政,但是她是实质真正教化人民的心。所以她办养老院的时候,她没有去请谁来做义工,也没有请谁来做经济上的支持,都是被她感动的人,自然就来做义工,他们还自己编组。她把一切人的善心唤醒,那才是真正从政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教化一方。所以我们要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我们当下当好我们为人子的本分,当下我们当好为人父的本分,我们把孩子品德教好,让他以後成为范仲淹,以後成为教化一方的栋梁之材,那是对国家民族最大的贡献。而这些事,我们当下都可以做的。

  我们讲到范乔照顾了他的父亲三十六年,也已经让天下的人都感动。所以晋朝出了不少孝子,都是这些好的榜样形成的。诸位朋友,假如我们看这《八德故事》就会发现孝子最多的朝代,汉朝。为什麽?我们《弟子规》念的,「冬则温,夏则凊」,东汉的黄香,才九岁,他就懂得冬天的时候,能感受到我的父亲会不会太冷?所以他去帮忙温被子。夏天天气热,怕父亲睡得不舒服,去帮父亲搧凉蓆,体贴入微。企业都在那里伤脑筋说找不到好的人才,现在找员工来,还得好好训练他们做人,不然他们都不懂得替人设想,替客户服务。

  诸位朋友,替人设想的心是不是大学毕业了,踏到职场上去、踏到公司里面去了,然後马上上三个小时的课,马上变得会做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今天他在家里面,长辈来了,他都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他到公司去懂得如何接待客人?他在家里对着家里的人都是一张苦瓜脸,他能对客户微笑?所以现在很多课程是来学三个小时、来学十个小时,马上学会人际关系,有没有可能学得好?他在学人际关系,不是想到要真诚待人,他会先想到,我假如不笑,这个客户的钱就赚不到。他学好之後跟人家笑,自不自然?不自然。真正好的员工,能替客户着想的,能替所有服务人群着想的员工,从哪里找?从孝子里面找,绝对错不了。他能体贴入微父母的需要,他自然能转移这分心到一切人的身上。所以现在的老板要会找,找那个孝子做什麽事,你就放心了。

  《孝经》里面有一段话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君子侍奉自己的父母很孝顺,这分孝心,体谅人的心,报恩的心,就能转移到对於国家、对於团体的忠诚,忠可移於君。事兄悌,他对待自己的兄弟懂得友爱,故顺可移於长。他这兄友弟恭的态度,尊重长辈态度起来,他到单位去跟同仁之间也会相处得很好。甚至面对一些比较有经验的长者,他都会很恭敬,跟人家学习。居家理,他在家里面都懂得帮忙父母料理家务,他那种做事的能力一点一滴就形成。所以居家理,他这个做事的能力会怎麽样?治可移於官。就在他当官,在他做事业当中,这些做人做事的态度自然就提起来。但是假如我们让孩子在家里什麽事都不干,他做事的能力就很低。看起来什麽都不让孩子干,好像是为他着想,让他少吃点苦。现在不磨链,以後苦头就吃一辈子。孔老夫子说「爱之,能无劳乎」。爱护一个孩子能够不让他劳动锻链?这是《论语》上面的经典告诉我们的,那我们现在顺着自己,反正让孩子好命一点,但是剥夺了他很多学习锻链的机会。

  我记得我带班的时候,有个学生家里比较贫困,所以他从七、八岁就开始带着弟弟,他七、八岁就会煮饭。大家一想,那七、八岁就吃这麽多苦,祸福相倚,看起来是苦,但是他的能力起来。其实我们现在听说七、八岁会带弟弟,好像很神奇,其实我们父母那一代,这算什麽?很常见的。台湾经济起飞,台湾经济发展,谁的功劳?不是我们这一代的功劳,都是我们上一代刻苦耐劳的那种特质创出来的。我那个学生,他虽然家里比较贫困,但是磨链多了,後来班级里面比较重大的事情,我们都是交给他,一交给他就非常放心,读书都不用人家担心,做事也不用人担心。这个孩子所形成的做人做事的能力,已经让他立於人生的不败。

  而真正居家理,常常懂得付出、懂得帮忙的孩子,他才会深刻体会到父母经营一个家不容易。因为他自己做了以後,妈妈还要上班、还要工作,居然还做那麽多家务,我才做了一点点就这麽累,他感恩心会起来。好,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7-9-26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集精华整理

   教育孩子,我们老祖宗讲「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真正为人父母自己做到了,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学到了。而这个教育最重要的,在《孟子》的教诲当中说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正的学问就是在启发孩子善良的本心,然後让他错误的心态能够导正过来。这个「放心」就是他忘失了孝心,忘失了恭敬心、忘失了爱心,要把他引导回来。所以教育就是长善,长他的善,救他的过失。

   今天孩子的心假如没有不断的有爱心,没有不断的有恭敬心,那这样的孩子,真正到社会上去,那他的苦头还有得吃,所以长心地非常的重要。

   你看因为对人不懂得欣赏,只会批判,没有恭敬心,形成很多的障碍。他十多年来郁郁寡欢,得不到助力,得不到人和。

   一个恭敬心不够,造成他往後在事业当中,跟人家起的这些不好的对立存在,所以一有对立起来,你很多的努力可能都化为乌有,徒劳无
功。

    爱心,人起了爱心之後,他的使命感、他的责任心就会很强,这个时候他在学习上都会自我要求。我们现在看到孩子容不容易自动自发、自我要求?起了孩子的孝心,他的仁爱心自然也会提起来。而这颗孝心的提起,那也是父母做榜样的。

   当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一有改变,亲朋好友都抱以怀疑的眼光,我们不能跟人生气,我们要反求诸己,是我们以前做得不够好,让人家都受惊吓了。

  「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真正孩子立身行道,把孝道、把爱心做出来,他的欢喜会持续不断,甚至持续到他一辈子。但是「得乎欲而喜」,他是因为欲望满足了,才觉得高兴,那因为「欲是深渊」,欲望是满足不了。假如他的喜悦完全建筑在满足欲望上,那他人生的悲剧就渐渐形成。

   你看欲望,「欲令智迷」,一个人欲望太强的时候,六亲不认。

  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做,「做田要捡好田底,娶某要看好娘酹」,这都有人生很高的哲理。现在人娶老婆、娶媳妇看什麽?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有没有看到要找一个媳妇,然後先去探听她的爸爸妈妈好不好?应该还有吧?好像不多了,现在都是先探听什麽?探听对方有没有钱,是吧?这样的角度都已经有点偏颇了。《朱子治家格言》说「嫁女择佳婿」,找女婿,「毋索重聘」,看他有没有好的品德,不是要看看他的聘金有多少;「娶媳求淑女」,娶媳妇要看她有没有善良的性格,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不是要看到她嫁妆多少?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假如婚姻是用钱来交的话,利尽而交疏。「以利交者」,这利益发生冲突,亲家都可以上法院去,「利尽而交疏」。假如找对象是看漂不漂亮,「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那都靠不住。一定要「以道交者」,用道义来相交,「天荒而地老」。

   人家躺上病床是忐忑不安,他是得到莫名的那种欣慰。那是一个孝子的心境。
    一个人把孝道演出来,那真的对社会有莫大的贡献。

    因为家庭要能够和睦平等相处,不能有私心,只要私心起来了,人心就不平,不平慢慢发展就有埋怨;埋怨的时候,我们继续自私,那就可能会产生仇恨。我们往往看到别人的怨、别人的恨,却不知道源头就在这自私的心上。

    因为时时替人着想,这个善的念头,谁先受影响?自己身体八十兆细胞都在这种仁爱之风当中,所以身体健康。我们想到要算计别人,那个念头起来,谁先受到损害?诸位朋友,有没有发现电视里面在演那个奸臣都长什麽样子?都是小鼻子,小眼睛,跟我差不多?现在这个长相是以前没有学中国文化,那时候太跟人计较,人家考得比我们好,我们很难受,把自己的福分都折掉。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现在懂得替别人着想,慢慢我们的福就能愈积愈厚。

   她把一切人的善心唤醒,那才是真正从政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教化一方。所以我们要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我们当下当好我们为人子的本分,当下我们当好为人父的本分,我们把孩子品德教好,让他以後成为范仲淹,以後成为教化一方的栋梁之材,那是对国家民族最大的贡献。而这些事,我们当下都可以做的。

    假如我们让孩子在家里什麽事都不干,他做事的能力就很低。看起来什麽都不让孩子干,好像是为他着想,让他少吃点苦。现在不磨链,以後苦头就吃一辈子。孔老夫子说「爱之,能无劳乎」。爱护一个孩子能够不让他劳动锻链?这是《论语》上面的经典告诉我们的,那我们现在顺着自己,反正让孩子好命一点,但是剥夺了他很多学习锻链的机会。

    而真正居家理,常常懂得付出、懂得帮忙的孩子,他才会深刻体会到父母经营一个家不容易。因为他自己做了以後,妈妈还要上班、还要工作,居然还做那麽多家务,我才做了一点点就这麽累,他感恩心会起来。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1-6 19: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07-11-6 18:57:40 | 只看该作者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让孩子从小有这些锻链,他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会比较有大将之风,不会乱,他会有条理去处理事情。真的,我在带班的过程都发现,在家里只读书的孩子,派给他工作,他都很紧张,都手忙脚乱的多。但在家里都懂得帮父母做事的孩子,工作派给他,他那种从容,游刃有余的表现,反而让我们觉得事情交给他很信任。除了做事的能力以外,刚刚讲到的,你让他做了之後,他才会感恩父母这麽多的付出。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个三年级的孩子,他上了《弟子规》懂得要尽孝道。真的,孩子的一念之间差很多,一念心念,以前生日的时候,想到的是礼物、蛋糕,这叫「得乎欲而喜」,那欲望愈来愈多。现在学了《弟子规》,想起的不是礼物、不是蛋糕,而是要尽一分孝心,所以「得乎道而喜」,他那一天会过得很充实、会很欢喜,帮母亲做了那麽多事。这个孩子他生日那天,他跟他母亲说:我要亲手煮菜给你吃。他一个人就走到厨房去要炒一盘小黄瓜,就把油倒下去,那个油溅起来,危及到他的手。你看,孩子在做事当中,他懂得解决问题,他怕这个油烫到他的手,他去找了一个大手套来套起来,拿着铲子继续努力。接着把小黄瓜倒下去,油喷得更厉害,他没办法,急中生智慧,去把他爸爸的安全帽找来了,套在头上。所以这道菜得来不易,叫全副武装,终於把小黄瓜给炒完了。当他端着这盘小黄瓜,很可能在安全帽里面已经滴了好几滴汗了。当他走出厨房的那一刻,请问他的人生改变了没有?他的心境改了,他的人生就改了。当他懂得感恩父母,替父母付出,这个孩子一辈子的福积不完,福田靠心耕。

  现在的孩子做家事的现况不尽理想,听说最近还报导有个研究生不会煮开水,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报导?有!我还听过,在大陆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个研究生不会煮开水,结果他的父母出去了,他自己煮,煮着煮着就忘了,然後那个蒸汽,水冒出来把火焰给熄灭。一熄灭,那个瓦斯就一直跑出来,他完全因为不干活,没有那种做事的警觉性。所以因为瓦斯弥漫,一条生命,你看研究生毕业,就这麽走了。只因为不会做事,这造成家里无限的感伤,我们都不希望这些情况发生。有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跟小朋友讲:小朋友,这个哥哥读了研究生,居然连一个开水都不会煮。小朋友听了,就开始在那讨论,怎麽连开水都不会煮?老师就问:这个大哥哥为什麽连开水都不会煮?小朋友就说:那他一定只会读书,不会做家事,他可能很懒惰。就讨论得满热烈的。

  接着老师就突然问了小朋友一句话说:小朋友,你们会做家事吗?突然底下的孩子鸦雀无声,没话说。诸位朋友,我们了解到什麽?孩子看别人很厉害,看自己?这叫颠倒。什麽叫颠倒?我们求学问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现在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这样叫不叫颠倒?这个颠倒谁造成的?那有源头,我们长辈要负责任,有没有当榜样?老师这麽一问,底下的孩子都不出声了。这个老师非常会引导,告诉小朋友说:小朋友,老师非常不愿意十年以後,看到报纸上说某某研究生连开水都不会煮,居然是我们自己的小朋友,老师特别不愿意看到这一幕。所以老师这麽一引导,小朋友就知道,不行,我这样会笑死人。老师有这样引导了,家长又配合,孩子很好教,孩子也希望他的人生不是这个样子。

  有些朋友聚会,他们也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孩子也一起聚会。小孩在楼上,大人在楼下谈事情,谈天。突然听到楼上有个杯子掉下来的声响,大人听到了,就急忙都一起上楼去看个究竟,到底有没有发生什麽事?因为有一杯果汁掉地上去了,一掉下去的时候,不同家庭的孩子反应都不一样。有个家庭的反应是这样,哥哥马上看到果汁掉下去,就一直在那里喊着:MARY、MARY!叫谁?叫外劳,叫佣人,在那里手忙脚乱:啊!怎麽办?MARY、MARY。这是一户人家的反应。另外一户没有请佣人的人家,哥哥不急不徐去阳台找拖把,妹妹也很自然的走到浴室找抹布,然後很镇定的就把果汁都把它擦乾净。所以家长上来看到这些情景,很多家长就说:这对兄妹真懂事,懂得怎麽处理这个情况。诸位朋友,我们的孩子会是什麽表现?会不会还是MARY,MARY?所以现在不会处理事情,那很糟糕。

  有一篇文章叫「企业家会抓狂」,企业家都受不了!现在的孩子大学都毕业了,很多事都不会干,他们公司都要变成职业训练所。这年轻人来面试,让他们写自传,写好交上来,看了一下,接着说:你可不可以简短说一下,再自我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说:我上面都写很清楚,干嘛叫我说一遍?人家经理要求他再说一遍,他还说我都写那麽清楚,你自己看。这样的对话都凸显出统统是自我,都感受不到人家的心境。不过这个老板也很有修养,没有马上跟他说,你给我走。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家长还跑到公司里来,还对着主管说:你要多担待,我的孩子比较不懂事,你要多照顾他。把公司当什麽?把公司当学校!公司,你没有能力,人家没有责任要用你。

  孩子现在处世、做事的能力普遍都在下降当中,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深谋远虑,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是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假如今天叫他干活,他都不干了,好了,算了算了,别做了。然後他在那里很高兴,我不用干了,他那个笑容代表什麽?代表「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他那个是什麽欲?好逸恶劳的习惯形成。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就是要观察他这颗心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我记得小时候,吃饭时间都是我去叫爷爷吃饭。远远的,因为跟爷爷有默契了,都知道爷爷应该是在哪几个地方,看到爷爷了,跟爷爷说:爷爷,吃饭了。我叫的时候很开心,我爷爷一听到,他也很高兴。不只我高兴、我爷爷高兴,那声音一传出去,我们家那条巷子所有的长辈听到了,都露出微笑。所以这个喜不只自己喜,还有大众听到了这种天伦之乐,都很高兴。你看,现在变成什麽?现在不是叫爷爷奶奶吃饭,是爷爷奶奶得出来叫孙子吃饭,还跟他跑百米赛跑。所以现在老人家体力不够,还真是满难为的。喂个饭要半个多小时,都快累坏了。

  所以跟孩子,教孩子学规矩的时候,就让他做,守规矩就对了。你还跟他讲:好不好?要不要?穿这件好不好?不好。穿这件好不好?不好。穿哪一件好?再去买。孩子抉择的角度是什麽?是智慧吗?是体谅吗?是什麽?是欲望。玩具玩两天不玩了,那个又不玩了,再买,我们满足的是孩子的欲望,那不叫平等,那不叫尊重。家长没有智慧,《资治通监》讲的,「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你说我们跟孩子平等,那是对他人格、对他性本善的尊重,是我们有一分期许,应该成就孩子这一分德行;但是在人生的智慧、经验上是不可能平等的。孩子是看着我们的背影长大的,我们怎麽要求他,他就往那个方向走。你看很多的大树,它在那个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旁边都要有很多像竹的枝(细枝)把它撑起来,辅助它要正直,要往人生正确的德行发展。等到它长的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自己,再把这个支架拿开。假如一开始就没有支架,它想怎麽长就怎麽长,东倒西歪。

  所以现在为什麽五岁、六岁的孩子这麽难养?统统顺着他想干什麽就干什麽,那个欲望一打开,不可收拾。孩子小的时候,先教他的是应该做什麽,而不是想做什麽。他做人的原则出来了,他才不会无理取闹要东西。我们可不能一再的满足孩子的欲望。我昨天提到了,我要跟我妈妈要东西,我妈妈不给,我在地上打了好多滚,那叫威胁妈妈,可不可恶?很可恶。不过人不学,不知道,那时候我不懂。但是你看,这叫慎於始,当孩子威胁父母,无理取闹,第一次我们拒绝,我们不去满足他,他知道没用,他以後就不用这种不合理的手段。所以第一次,慎於始相当重要。以後我也不会跟我妈妈无理取闹。现在这都很重要,我们去叫爷爷奶奶吃饭,那是一分孝心;爷爷奶奶叫我们吃饭,那是无理到极处。孩子无视於长辈的辛劳,我行我素去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读小学,有校外教学,出去郊游。其实我小时候很吝啬,大家看得出来吗?我小时候不只很吝啬,还会做生意,人家回外婆家去玩耍,我是去买「八十当」给人家抽蕃薯条那种,我还会去做生意,我很爱钱。但是很奇怪,爷爷奶奶喜欢吃的东西,我都记在心上。所以出去看到奶奶喜欢吃的豆腐乳,我就马上把它买下来,然後抱在怀里。高不高兴?很高兴!因为我抱在怀里,都还没到家,我就心里在那里想,我奶奶假如接到这瓶豆腐乳,不知道会高兴多久?结果真的到家了,奶奶露出灿烂的微笑,觉得很满足,有这样的孙子真是不错。我的奶奶高兴多久?她可能一辈子想到这一幕都很欣慰,你看「得乎道而喜」,不只自己喜,家里人多快乐!「其喜曷已」。真正我们兄弟姐妹给自己的母亲好好的办一场生日会,那个妈妈都不知道到高兴几个月,遇到朋友就讲。是!不只是我很高兴,我奶奶很高兴,我们这个故事讲出去,大家高不高兴?对!所以大家都高兴,这种事最好,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所以这些孝道,这些做人的爱心,真正紮到孩子的心田上去,他一辈子都受用。

  我们对於孩子的心性愈来愈敏锐的去观察。有个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女,那个孩子可能三岁、四岁不到,这个小孙女抱着一颗球,在他们的小区里面在玩耍。结果这小女孩的球不小心掉了,它就跳跳,跳到前面去了。结果这个爷爷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叫保安捡给你就好了。诸位朋友,孩子学到什麽?这句话省掉了哪个部分?保安叔叔,保全人员。你看,爷爷讲:叫保安捡给你就好了,别急。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什麽?是对人的不够恭敬、不够尊重。为什麽有钱人的孩子都比较傲慢?其实都是无形当中,因为有钱,对人傲慢,直接影响孩子。所以什麽时候教育孩子?绝对不是打开经本,绝对不是在教室里才是教育,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有没有这个警觉性。

  有位书法老师他教一些孩子,有一天,刚好有一个当官的人,他的孩子也在这里学书法。因为父亲赶不来接孩子,就交代老师:老师,你带我孩子去吃完晚餐,我时间也差不多,我再来接他。老师就带着这个小朋友到了餐厅,结果这个小孩马上很熟练,就把服务小姐叫过来:来,给我两瓶可乐;来,赶快把菜单拿过来。老师看傻眼了,接着那个菜单来:好,这个、这个。就在那里点菜,你看,他懂不懂得尊重老师?不知道。欲望能让人整个理智都不见。点完之後,老师就把那个菜单拿来一看,怎麽点的都是比较贵的菜。你看傲慢、奢侈都在带孩子到这些场合当中传递出去了。

  这个欲望点燃很容易,欲望要把它对治,让欲望能够减除,那不容易。所以司马光先生讲过一句话,「由俭入奢易」,从节俭要奢侈,很容易;「由奢返俭难」,由奢侈再要变得节俭,不容易。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欲望要形成很容易;但欲望要能够调伏下来,那就不容易。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圣贤人的教诲都强调要禁於未发,孩子的坏习惯还没有形成就要制止;不要等到形成了,才在那里跟他拔河,那很累。所以教育就跟中医师看病一样,真正高明的中医师,「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跟中国文化完全相融,所以教育也是一样,「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孩子坏习惯欲望还没形成以前,就要把他导正。

  当初古代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他因为常常给很病重的人能够治理的病情减轻,所以大家都说这是神医、是名医。就问他:你们家三个兄弟,谁的医术最好?结果扁鹊说:我的医术最差。大家很惊讶,他这麽厉害,怎麽医术最差?他说:我的大哥医术最好,因为人家还没生病,他就已经教他如何调养好,给他养生常识的人,都不生病。接着是他的二哥,他的二哥就是人家才有一点点小病,他二哥马上揪出来,就把这小病给化掉。而他的医术最差,但是他都是治那个已经快要扛到棺材里面,然後又把他救回来,人家就以为他的医术最高。所以治病跟教育小孩是一样的,我们要能洞察得到孩子的心性,这样就能把孩子教得很好。

  这保安叔叔这个恭敬的词不可以省掉,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想着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有一个人到英国去,算是留学,他是住在英国人的家庭里面,英国也是很有文化的一个国家。结果他收获最大的,就是看到这对父母在教育孩子,他印象很深刻。比方在吃饭的时候,这比较远,妈妈帮这个孩子要弄这个菜,要弄的时候,就问孩子:这个菜你要不要?这个孩子说:Yes。妈妈马上说:这样讲话很没礼貌,要说Yes,please。大家听得出来,我英文还不错。你看,才差一个字,心性差多少?差很多。要不要?好!要不要?好,谢谢。没有加「谢谢」、没有加「请」,孩子是觉得理所当然。但是有加了这个字眼,这个心性他就开始形成这种有礼貌的态度。所以诸位家长不要小看,我们在处事待人当中,不经意的,「真是谢谢你,请,对不起」,孩子都在学。假如这个孩子不要,他说No,他妈妈说:你这样很没礼貌,要说No,(很紧张,怕念错了)thanks。你看这就是真正懂教育,抓到了一个教育的圆心点,就是这颗心。教育小孩真的要学。而古圣先贤,以至於现在很多致力於教育的人,都给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

  我前不久看到教育的刊物,有提到一段教育孩子的挺好的给我们的一些启发。他提到,「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言教」。我记得小时候看到一些长辈教孩子,教的时候都骂孩子,但是自己还是打麻将,那孩子服不服?不服气。所以骂到最後,自己的德行都没有做好,左耳进,右耳出,不只话听的没反应,甚至於打得都没反应。我们之前说,真正父母的威严,那不是靠打打出来的,真正的威严是德行的威严。我们的印象当中,我的父亲没有打过我,当然我也不是很守规矩,还是有些不对,有些造次的时候,我父亲瞪我一眼,我就收敛。而那个瞪我一眼就收敛的背後,是因为父亲他做人做得好,我们很尊敬他,这叫道德之威。

  曾经有朋友问我:假如小孩不打,能不能教?这是我们有一些偏颇,就是觉得威严是打出来的,不见得。最重要的是德行,当我们有这一分德行,孩子都知道,纵使我们处罚他,都是爱护他,他心甘情愿接受。我这辈子被我母亲打过一次,因为那时候出去玩,玩了忘记时间,回来的时候,已经全家总动员找半天,找不到,都很焦急。後来我的母亲在我的房里打了我手心两下。真的,母子连心,那个棍子下去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得到我的母亲眼泪已经出来了。虽然我母亲只打了我两下,我这辈子都会记得,「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有这分感受,真的不愿意再让父母为我们的事这麽样的焦急,这麽样的难受。教孩子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

  「多一些读书声」,我们来到孔庙的诸位朋友、诸位家长,都是懂得请古圣先贤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怀,少一些零用钱」,听说华人的(尤其台湾、大陆华人)下一代的零用钱比日本、韩国多。日本的经济比我们还要好,但是他们孩子的零用钱却比我们少。而当孩子的零用钱愈多,反而他的欲望会愈开愈大。我那时候在教书,看到(我教的是六年级)这些孩子在九点多,十点左右,我们在讲台上都看到他们脸色有点发青,在那里好像很饿的样子,一问之下:来,早上有吃早餐的举手?差不多只有一半,一半都没有吃早餐。那你妈妈?妈妈还在睡觉。

  妈妈做早餐,传递的不是只有那一杯豆奶,不是只有那一个面包,而传递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我们的印象当中,自己从房里下楼来,睡眼惺忪的时候,都看到母亲在那里很用心的帮我们准备早餐。我们会想,我才刚起床,那妈妈什麽时候起床?又想想,妈妈除了做早餐以外,还洗了衣服。对母亲那种感念自然就提起来。而这些影像都已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人生当中源源不绝的动力。你看,母亲这麽爱护我们,我们以後要好好的有成就,让母亲觉得以我们为荣。

  结果这些孩子没吃早餐,那你妈妈没有叫你吃吗?他说有,就拿了几十块钱放在那里,那几十块叫早餐。诸位朋友,那几十块变早餐了吗?那几十块就在走向学校的路上,进了电动玩具店去了,或者进了买一些零食去了,根本没有买真正有营养的早餐。所以现在孩子的体质愈来愈下降。真的,要冷静,一个孩子体质不好,他这一生又要花多少医药费?对孩子的精神,对孩子的生理、身体,对孩子的人格,我们现在的付出都是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这个算盘要会打。我们用心付出几年,孩子一辈子都受益。但是我们这一段时间不用心教育孩子,不用心照顾他的身体,那他一辈子都会很难过。现在因为我这段时间没有在台湾,在北京耳鼻喉科一天要看几百个孩子,然後都要看到超过半夜十二点,你看排队排多少?那孩子的身体都一直在下降,孩子的德行在下降。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心里想想,在我们的眼前有一个天平,天平的这端是孩子一辈子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另外一边是我们一辈子能赚到的,多赚的钱。比方说是一千万,诸位朋友,一千万比较重,还是孩子一辈子健全的人格?到时候一千万能买回来健全的人格跟健康的身体?这我们要会秤。而且说实在的,这一千万耗在多少医药费、耗在多少孩子品德不好惹出来的祸当中,我们不知道要担忧多久?听说还有一个家长,孩子不认真学习,他必须请两个家庭教师,一个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另外一个是体育老师,跟在旁边,因为他的孩子很强壮,一个不注意就跑到网路店去了,所以这个体育老师是专门追他回来的。你看有再多的钱能留得住吗?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一点零用钱。

  「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孩子犯错了,我们再给他落井下石,他很难受。所以孩子做错了,「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这都是做人的态度。我的师公曾经讲过一段教诲,让我的印象也很深,这一段是讲到,「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当我们跟人相处,在公司里面、在学校里面服务的单位,人家表现得好,我们就酸溜溜的,还批评、还嫉妒,旁边的同仁看到,更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的心量太小。所以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赞叹。

  「见人有恶」,见到人家有不对的地方,有缺点,「不批评」,要规劝,你看很厚道!因为《弟子规》教诲我们,「善相劝,德皆见;过不规,道两亏」。面对同学、面对同仁,他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只是私底下还说他的坏话,都没有去规劝他,我们为人同事的道,这分道义没有尽到,这损了自己做人的分寸,折了自己的福。「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这守默就是不讲,他为什麽不讲?因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还不够。所以孔夫子讲「君子信而後谏」,信任以後才规劝他。很多人很热心,常常会规劝他人,但是人家都很难接受,他都觉得你看我那麽有爱心,大家都不体谅我。那很可能是别人对他信任不够,他太早规劝。「未信」,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他会觉得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则以为谤己也」,就觉得你是在毁谤他。

  所以规劝他人有一个前提,就是建立信任。有没有人第一天去上班,然後上班一天之後,写了一张纸对着老板说:老板,我告诉你,我是很难得的人,因为我很正直,我有魏徵的古风;所以今天上了一天班,我发现公司有十个问题,我跟您提出来,您看一下。才工作一天,领导信不信任?很难!所以领导看完之後说:不错,不错,你明天不用来了。人情练达皆文章。所以君臣关系是这样,朋友关系亦如是,应该是守默。这个「守默」不是视而不见,这守默是我当榜样,我自己先做好,对方看了很佩服,自自然然我们就好规劝他。所以不管是规劝或守默,都是一分要成全他人的心。我们可不要看到的是一个是劝,一个是不劝,不是的,连守默都是为了要当榜样给对方看,让他跟我们的缘愈来愈成熟。

  接下来提到(这是考验我的声量能不能让大家都听到)。所以人生都会有变化球,变化球来了就要接。也让我们突然想到,当初在南宋的时候,朱熹朱夫子讲学,几千个人来听,听说那个白鹿洞书院旁边有一个湖,因为来听课的人太多了,所以那个湖都喝乾了。那时在书院听课的人,有几千个人,结果人家都不用麦克风,这告诉我们什麽?告诉我们,我们的能力一直在下降。能力假如保持了,根本不用麦克风。

  真的,我们在这个时代(这个麦克风通人性)。其实,我们冷静的来看,不要说古代,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比较就知道,我们现在的食物比起三十年前比较差还比较好?你看三十年前,那红萝卜、白萝卜多香?现在连物质都退步了。人的能力也退步,以前的古人,孔夫子在教学的时候,哪还要带小抄,是吧?引经据典,「诗曰」、「书曰」,都不用查,能力这麽好,你看我们能力都下降。连身高都下降,孔夫子九尺六寸,周文王十尺。在秦朝的时候,那个兵马俑都是依据人的身高做的,他们那时候身高都很高,我们都退步了。依据经典来讲,人为什麽会愈活愈矮?因为心境上愈来愈傲慢,所以傲慢就长不高,因为傲慢会得内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刚刚讲到了,我们在学圣贤教诲,都应该去体会圣贤人立身处世的态度,不要只是看一个动作,规劝跟守默不一样,不对。(我现在是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所以人要多积阴德,不然连麦克风都会得罪)。我们「慕贤当慕其心」,所以规劝也好,守默也好,那个存心是一样的。所以用麦克风也好,不用麦克风也好,都是希望大家都能听得清楚,都能受益,不要听得很吃力。因为这个麦克风有一时没一时,大家听了也心里不舒服。

  第三句「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当人一犯错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念头起来:你在干什麽?他已经做错,很难过了,我们又踹他一脚,不厚道。这时候不是指责他,先协助他,把错误的事情先善後。比方我们办一个活动,倒一杯水要拿给贵宾,他一不小心把它打翻了,假如当下我们在当场指责他,他打翻了已经很难受,又指责他,那他不是都想找个洞钻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没有指责,马上陪他赶快收拾一下,我去倒,他会觉得很温暖,他会觉得我任何事情都有这麽多好朋友帮忙。他对我们如此信任,等事情过了以後,我们再告诉他,如何在办这些事的时候都能够处理稳妥。我们协助完之後,再告诉他做事的方法,他直觉感觉你处处都是在为我着想。所以不只是对自己的同仁下属,对自己的朋友,甚至对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先是协助,不要指责。之後,我们协助好了他,再告诉他:这下一次,前事不忘後事之师,今天这个过错,我们学到了经验,我们有所成长,那以後你就会做得更好。有些孩子因为父母老师指责太多,所以不敢做事。因为他一做事他就怕错,所以他那个自信心就一直下降,都有可能,怕这个又怕那个。所以这是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些打击、指责。

  「多一些与老师交流,少一点与赌友交流」。赌友,大家听不懂?牌友。这个也告诉我们,当我们跟家长多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愈熟悉,他愈使得上力。像我们在教学当中,那些家长常常来跟我们沟通的,我们对他的孩子都比较了解状况,比较能用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帮他的孩子。我们这一点一滴的用心,都在成全我们的孩子。但是很奇怪,大部分的家长,整个学期过去了,老师长什麽样有时候还不知道;甚至於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现在念几年级、念几班?所以有个大明星他去小学接他的孩子,结果居然遇到孩子的老师:你儿子都念国中了,你还来这里干什麽?那就太夸张了。

  「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多一些跟孩子相处,孩子都能感觉到我们那分爱心。真的,当他觉得父母很爱护他的时候,这样的孩子绝对不会自卑,有爱的孩子绝不自卑。自卑的孩子都是时时需要爱的时候,要不到,他愈来愈没信心。我们家,我父母是公务员,家里的经济情况不算很好的,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觉得我们家很幸福,甚至於我的同学统统都觉得我们很幸福。我们家很幸福,不是因为我们家很有钱,也不是因为我们家当大官。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的心中都觉得,我随时有什麽情况,父母都会来帮忙我们,都会来爱护我们,所以很有自信。一回到家里就觉得什麽事都化解掉,就觉得天底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这都是从父母的这一分关爱来的。

  有一个家长,他跟我们交流完之後,他就想:对!我再怎麽忙,也要每天花个一、二十分钟讲讲《德育故事》给我孩子听。结果真的有效,他才打开孝道,讲了前几个故事,讲到闵子骞,「闵损芦衣」。结果讲完的时候,他的孩子就掉眼泪,父母问他:你怎麽掉眼泪?这孩子才三年级,他说:闵子骞他的後母这样对待他,他还这麽样孝顺。爸爸要把後母赶走,闵子骞马上跪下来,爸爸不能把後母赶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我两个兄弟都要受寒。所以他听了太感动了,他说人家闵子骞这麽孝顺,结果我还给父母顶嘴,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你看花了时间,孩子的善良都被唤醒。所以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些社会的应酬。所以人生要学会拒绝,要学会取舍,真正靠大吃大喝,得靠上一些声色场所才能谈下来的生意,那种生意不会长久的,做生意还得看得深远。好,这个父母教育孩子「十多十少」,我们下个月大家再一起来研究。好,谢谢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