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了施教授一堂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想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走出各种怪潭,重回阳光下。
开始是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深受强迫折磨的患者向大家介绍了她的症状。有一次她与自己两岁的孩子一起坐公交车,窗户是开着的,突然她就有了把孩子扔下去的念头。她也知道这样想是非常不应该的,但就是摆脱不了。为了自己不伤害孩子,所以她就不单独和他在一起了。但症状并没有消失,各种各样伤害孩子的念头不断地出现在她的脑子里,包括“把孩子扔出去”、“用刀砍他”。。。。。。她非常痛苦,后来症状泛化了,不光是对自己的孩子,只要看到小孩她就有那些伤害他们的想法。在这些想法的折磨下,她走上了到处求医的道路,诊断非常明确——强迫症。各种药物都用到了最大量,但安宁是短暂的,强迫的想法始终没有停止折磨她,使她痛苦非常,想着放弃。。。后来北大六院院长介绍她来找施教授,在施教授这里她了解到了森田疗法,知道了还有很多和她很象,甚至比她还重的患者都走回了正常的生活,她重新看到了希望。。。。。
后来施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历史来源。森田正马教授,也就是森田疗法的创始人,出生于日本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望子成龙,对他严格要求。但他的成绩却不理想,因此父子的关系很差,父亲从来不给他好脸色。后来到了大学阶段,家里出不起学费,父亲为了让他继续深造就把他送给了一个富人,这样森田教授的压力就更大了,自卑感也就更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又发生了一些事,使得森田教授出现了很多躯体的不适,后来他觉得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感到过快乐,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死了算了!但在写遗书的时候,他想自己应该好好考一回试,“教训一下父亲”,证明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开始用功学习,也不去管别的事了,终于他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自信像一个圣人一样,重新回到他的身边,然而他也惊奇的发现所有那些症状都销声匿迹了!他明白了原来那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其实根本不存在。后来他把这些总结深化,最终发展成了现在的森田疗法。
施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对森田疗法非常重要的人物——冈本常男(一位企业家)。他在二战中受过一段苦,总觉得自己的肠胃不好。后来由于经营企业的压力使得自己慢慢的失去了胃口,什么都不想吃,也考虑到肠胃不好,什么都不敢吃,以至于全身消瘦,皮包骨头,连走路的劲都没了。而且各大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导致“胃口不好”的病因,他也就走到了放弃的边缘,卧床不起。。。。后来他的一个下属向他推荐了森田疗法的书,在病床上他仿佛觉得那些书就是针对自己写的,于是他开始“为所当为”,一日三餐的吃饭,营养补上了,身体也就康复了,“他又活过来了”,就开始大力推广森田疗法。。。。。
三个典型病例,有两个都悟出了其中道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另外一位也能在不久的将来重返阳光下的。
在这三者之中我看到了那个“万恶之源”——“想,极端的想”!母亲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在不断地思考着孩子可能会受到怎样的伤害,然而极端的想使得她失去了判断的能力,连自己都不相信了!森田教授也非常渴望让家人看得起,埋在心底里的自信,然而穷思竭虑的“想”让他不能自拔,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冈本先生出乎常规的看重自己的身体,哪怕是一杯咖啡都想着会不会伤了自己的肠胃,因而什么都不想吃了,什么都不敢吃了,以至于骨瘦如材,差点把自己饿死!
其实中国早就有了“物极必反”的哲理,只是人们经常忽略其存在,再加上追求完美的性格,便使得这一哲理不断的在现实的人身上得以体现——强迫症!
人活着为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完美的东西比缺憾的东西能强多少呢?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数不清的哲人已向我们揭示了人之渺小,但真正能悟此道理者少矣。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一个人发现一口大锅,出于好奇他便爬上了锅口往下看,里面是如此的熟悉,原来那就是他所在的城市缩小一百倍后的样子。里面的人是如此渺小,但又是如此傻,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弃了宝贵的友谊、美好的家庭,以至于浪费了本就渺小的生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一元与一百元之间选择,我想只有傻子会选前者,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在扮演着傻子的角色,浪费着可贵的生命、短暂的时间去干着、想着毫无意义的事情!
呵呵,可能我们也在一口锅里,外面有一个人在边看边笑。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切都会回到起点,形成一个圆,但人们总还是会不断地努力,就像线一样——————,但线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圆中线 于 07-4-28 17: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