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悦然清净 于 21-7-24 18:12 编辑
生活需要真实,而不是完美
一天,禅院里的弟子刚刚将地上的落叶打扫干净,他问师父,自己的劳动成果如何。禅师看了看,使劲地摇晃那棵树,于是枯叶再次落了下来。在禅师看来,太完美的都不够真实。我们的生活需要的是真实,而不是完美。
我们往往对生活有个误解:在命运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生命里发生的一切。其实我们必须先接纳了生命里的一切,然后才能谈得上进行创造。想想看,如果生命里的所有经验都是完美无缺的,那我们还要创造什么呢?只是尽管享受就好了。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创造之中吗?
在现代社会,一般人的心态是尽量地享受人生,尽量地忘记人生中的烦恼痛苦。但是,烦恼痛苦是忘不了的,就好比我们的影子,随时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所以,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忘记烦恼痛苦,而是当它们袭来时,能够安抚好它们。
我们在生活里总是喜欢给自己设限:只要怎样,就一定会如何。只要得到了爱情,人生就一定幸福;只要有了财富,生活就必然有趣味。如果我们不做这种限定的话,我们的人生说不定还会活出其他的可能性。对人生的一切限定都是我们自己套上去的,要解开这个绳索,那自然也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在等待未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总是躁动不安的,这种等待的滋味不好受。禅教给我们,为什么要等呢?在未来还没有到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或者从容安排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在等待的时间里会焦灼、会躁动?那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等,而没有在生活。
人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喜欢预知明天的烦恼、明天的痛苦和纠葛。但是,明天会有什么样的烦恼,你能预料吗?既然不能,那就老老实实地活好今天就可以了。这就好比一则禅宗公案里的一个禅门弟子,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明天的烦恼,终于有一天,他的师父呵斥他:“你总是想着明天的事,今天又用来做什么呢?”
由于缺少人生经验,我们总是想着及早地摆脱烦恼。可人生里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摆脱的,比如时刻都会出现的烦恼。但是,如果不努力,就肯定会被烦恼吞噬掉。禅门说的努力,就是要时刻地留意情绪波动,注意到每一个心念的生灭、起伏。这也是调控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人人经过后天训练都可以拥有,而且它理应成为一种人生技术。
“自我是从内在认知自己,而不是外在。”如果我们对现实人生有一个清晰的观察,那么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凭借外在的身份、地位等等来更深刻地认识一个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人与人的区分还是内在的,那种心怀善意、对生活有着独特感悟的人,往往是比除了追求金钱和享乐便一无是处的人更易受到尊敬。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于,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忽略掉了内在,而关注极易变化的外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