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6-4-28 16: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事”:赶着完成任务、一件事紧接着另一件事,不
然就是几件事同时处理——试图在同一时间兼顾多项不同任务。

生活常常过得紧张不已,让我们极度渴望突破当下这个时刻,迅速迎来未来的某个美好
时光。我们在白天核查待办事项,晚上累瘫了倒在床上,隔天早上又爬起来开始相似的一天,日复一日。我们被人际间成长过速的期望所驱使,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它们随处可见,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于是,本就紧张的生活如今更加恶化——如果这还能被称为“生活”的话。

稍不留神,我们很可能会变成“做事的人(human doing)”,而不再是“存在的人
(human being)”,而且不再记得自己究竟是谁,为什么做出这种种行为。

现在,是正念登场的时候了。正念提醒我们,借由留意与觉察,我们可以将自身从行为
模式(doing mode)切换到存在模式(being mode)。如此一来,行为从存在流出,它将
变得更加完整和有效。而且,一旦我们安住在身体当中,安处于所拥有的唯一时刻——当下,也就逐渐止息了种种自我耗竭。
——《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电子版第20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16-4-28 17:29:11 | 只看该作者
当心理觉察到事物并非它所希望的那个样子的时候,行为模式就被激发了。当心理记录下面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时,就开始进入行为模式了。一种观点是事物是怎样的(或者说事物被预期为什么样子),另一种观点是希望事物是怎样的,或者事物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两件事情:第一,他们会自动的引发某种形式的消极感受;第二,他们启动了特定的心理习惯模式,这种习惯模式旨在减少现在的(或者是预料的)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

如果行为模式能够直接减少矛盾并取得成功,这时候心理就会退出行动模式。但是,如果行动的效果并不明显,或者行动不能立刻产生作用,这时候心理就会继续在“行动”模式中加工所有的信息,循环往复,不断思考着差异并且练习减少差异的可能的方法。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差异的减少。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基于差异的问题解决,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到所适用的问题上,那么他当然就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这也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所以会被用来作为优先使用的思维模式。但是对于那些强迫症患者来说,这种思维模式是强迫症状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强迫思维的循环呢?此刻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存在”模式。我们很难用语言去清楚的描述,通过经验或者是间接的方法可能能更好的理解它,这里我们试图先用语言去描述它,大多说情况下,它与行动模式是相反的,即它并不是被一个目标所激发的。有两点含义,第一,不需要对“我怎么做才能达到我的目标”进行不断的监测和评价,第二,不需要强调以差异为基础的加工过程。相反,存在模式的关注点是“接纳”并“许可”当下的事实,而不需要强加即刻的压力来进行改变。在存在模式中,心理什么都不做,哪儿都不去,他只专心对此时此刻的体验进行加工,使个体全身心的关注现在而不管发生了什么。强迫症患者如果练习这种思维模式,慢慢的也可以接纳这些闯入的强迫思维,就像此时此刻听到的声音或者其他体验一样,它们只是心理中正在过去的暂时事件,先是成为了心理意识的内容,之后就消失了。

另外,在存在模式中,想法和感受关系的转变包括将这些想法和感受与目标相关的行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感受并没有立即激活心理或者身体中自动的行动模式。这其中必然包括一种忍耐令人不适的情感状态的强大能力,因为不能够立即激发习惯的思维模式或者是身体上的行动以逃脱或者改变当时的这种状况。那么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这种想法与行动的分离对于仪式行为和强迫思维之间的分离有着釜底抽薪的效果。

最后存在模式可以用自由的、新鲜的、不打折扣的新的方式来解读体验,不再像行动模式那样将思维集中在狭窄的解决差异的目标之上,这样可以中断心理状态的长时间的循环往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16-6-2 16:41: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分享,觉照。学习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