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关注全面放开二胎的问题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5-11-8 16:27 编辑

外媒:“单独二胎”改革占天时地利 将重塑中国[size=11.666666030883789px]




[size=11.666666030883789px]2013年11月18日08:21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二胎的政策意味着中国最年轻的夫妻可以有两个子女,只要他们乐意。”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这句“乐意说”只是众多外媒议论“单独生二胎”新政的一个角度。“单独生二胎”政策在历时5年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后出炉,被外界解读为“顺应民意”,也是中国为保持“人口红利”最大化和持续性采取的还算及时或“略晚了点”的调整。过去三十多年,外媒对中国的计生政策褒贬不一,但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独生子女政策已重塑中国社会。当然,中国也频繁地被与进入“超老龄少子化社会”的日本相提并论。如今,在新一轮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议论中,又出现了“必要说”、“危机说”、“天时地利说”等不同的新视角。
  人口政策微调需“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调整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理念:这对中共保持经济增长和掌控政权不可或缺。”美国《周刊报道》11月12日发表了这样一番具有“前瞻性”的评论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常被国外媒体称为“独生子女政策”。连日来,有美国媒体猜测说,独生子女政策的调整不仅会给中国带来房价下降等社会现象,甚至连美国农场主也将感到随之而来的变化,因为中国未来会从他们那儿进口更多粮食。俄罗斯《报纸报》16日在题为“中国兄弟姐妹合法化”的文章中评论说,放松独生子女政策可以帮助中国保持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环球网“第一话题”17日进行的网民调查显示,认为“单独生二胎”新政意味着计生工作松动的人占76%,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放松的占24%。《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5日在题为“中国为何现在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报道中,援引一名中国专家的话说,“这是中国走向允许所有夫妻生二胎的中间步骤”。但文章评论说,尚不清楚的是此举将如何改变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念,因为“在某些试点地区,出生率仍低于预期并保持稳定”。也有外媒认为,在中国,适合“单独生二胎”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预计该举措不会让中国出现婴儿潮。
  对于中国“单独生二胎”新政,《日本经济新闻》16日评论说,中国目前面临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不足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等问题。放开“单独生二胎”有助于增加年轻人口,缓解将来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单独生二胎”政策能否实现劳动力人口增加尚不明朗,因为在中国城市地区不想生孩子的夫妇在增加。报道还称,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之前一直以人口多作为国力象征,最高领导人鼓励多生孩子,导致中国出现全国性粮食危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政治与预测中心高级专家叶丽娜·巴热诺娃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她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像硬币的两面”,中国在控制住庞大的人口规模时,也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等棘手问题。因此,她认为,“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中国为解决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问题的正面决策。
  在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看来,中国“微调”独生子女政策的意义重大。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要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实现“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三位一体”。江原规由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说,人口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当中国意识到“人口红利”可能减少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这就是“天时”;政策调整关系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等问题,这就是“地利”;但从日本提供的“少子化”教训看,中国“既有希望生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也有不想要孩子的家庭”,因此,实现“人和”很难。
   “中国人口政策更深思熟虑”
  在“单独生二胎”新政明确之前,有关中国官方宣布“实施计划生育政策40年来少生4亿人”的报道也引起过国际关注。乌克兰通讯社12日分析说,这表明中国政府还不打算完全放弃计划生育政策,毕竟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美国《商业周刊》近日报道了“中国计生官员谈少生4亿人口的好处”,同时也提到“中国人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人口老化、劳动力萎缩、性别失衡等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压力”。文章说,中国即使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也可能为时已晚,与其他国家极为相似,大部分中国人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较小的家庭,甚至70%的农村家庭也只想要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决定人们生育选择的关键因素”。美国《石板书》杂志网站刊文称,中国出生率降低不应完全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由于避孕技术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性上升以及浸淫于全球的流行文化,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出生率都已急剧下降”。
  不可否认,有一些国家的媒体和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依旧对中国推行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缺乏了解。《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在刚果共和国马里安·恩古瓦比大学校园采访时,一群研究生主动问起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有的说:“有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国在生育上提出的限制是不尊重人权的。”但这样的疑惑或误解也正在减少。一直关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英国人口老龄化学会学者皮尔·波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说是中国人口战略史上的成功一步,它通过降低生育率,保障了国民的基本生活,也让中国女性有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
  马达加斯加特别选举法庭庭长弗朗索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仅北京的人口数量就接近马全国的人口总数,中国的人口密度让人难以想象。”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豪登省爱库鲁莱尼市秘书长莫亚义说:“中国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在内的许多长期计划非常值得南非等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中国政策的优越性体现在其连续性上,在实施家庭计划方面,非洲国家应向中国看齐。”非洲目前有近10亿人口,在11月12日至15日于埃塞俄比亚举行的国际计划生育大会上,不少非洲国家代表表示控制出生的家庭计划在非洲越发重要。坦桑尼亚食品和药品局代理局长尤古鲁姆说:“采取措施确保国家适龄人口合理分布可以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创造更多经济机会,促进经济和人类发展,而计划生育为之提供了手段。”
  俄罗斯学者巴热诺娃在谈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时表示:“我本人认为中国的这项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解决贫困问题、节约资源和粮食并将腾出来的物资用于发展生产的角度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她认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之间保持理性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印度的人口政策就不太成功,贫困人口规模过大。相比之下,中国是“在国家层面实施深思熟虑和相对平衡的人口政策”。
  同为人口大国并享受“人口红利”的印度非常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新德里电视台、《印度斯坦时报》等主流媒体都对中国“单独生二胎”政策进行了报道。与中国类似的一个社会现象是,现在很多印度大城市的家庭由于经济压力也开始选择少生,一到两个孩子的情况在印度开始变得普遍起来。实际上,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也曾实行过计划生育,采取包括绝育等强制措施,但由于引起社会强烈反弹最终不了了之。
   “有必要向中国百姓解释国家将来的样子”
  谈到中国的人口问题,日渐进入“超老龄少子化社会”的日本成了一个参照体。西斯摩尔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查尔斯·西斯摩尔近日在美国福布斯网站撰文说,未来几十年,不可避免的人口崩溃将危及中国经济繁荣,“这并非一场瘟疫,而是日本式的经济萎靡不振”。西斯摩尔担心,一旦某个社会已适应低生育率,就很难使这艘“战舰”迅速调头,“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对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大型家庭在经济上已不可行”。
  美国《周刊报道》认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国家能源压力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也随之产生各种拖累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人口迅速老化。美国CNBC网站10月27日曾援引花旗集团研究人员的话说,中国将从改变独生子女政策中获得推动力,“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改变人口政策将提升中国经济,中国已达到人口红利成为负担的拐点”。
  俄罗斯《共青团莫斯科报》12日援引俄社会学家阿列希娜的话说,由于中国的养老制度还不完善,许多居民养老还主要靠儿女。阿列希娜表示,现在中国居民的生育率甚至低于俄罗斯,他们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养老,目前中国的中年夫妇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养活双方父母,还要养活双方的爷爷和奶奶。
  英国学者波特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一成不变,其负面效应将是显见的,一旦中国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就会在国际上越来越缺少竞争力。他举例说,北京、上海等城市数以千万计的老龄群体越来越依赖国家的养老金生活,这让政府的公共项目开支不得不进一步缩减,让社会公共福利质量出现下降。同时,现有人口政策会导致城乡人口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重。伴随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家庭会被一个个小家庭所替代,因为这些小家庭更愿意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福利更好的地区生活,这将直接使大面积的落后地区人口外流、耕地荒废。波特建议,中国未来的人口政策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地区进行适时调整,在户籍管理上也要有魄力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并从政策上鼓励人们去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发展。
  中国现有总人口为13.54亿人,根据规划,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对此,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必要向老百姓解释国家将来的样子,国家实现这种样子后,人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以及为此必须要负担什么样的责任等。”【环球时报驻日、印、南非、英、美、俄记者 刘军国 吕鹏飞 张建波 纪双城 丁雨晴 李亚龙 柳直】


(责任编辑:UN635)原标题:外媒:“单独二胎”改革占天时地利 将重塑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1:37 | 只看该作者
环球时报:允许生二胎还需让普通家庭生得起
正文我来说两句(69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3年11月19日07:40来源:环球时报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放开单独家庭生二胎,这使大量中国的年轻夫妇面临生不生二胎的选择。他们大多是城市家庭,有些三十多岁的夫妇已经有一个孩子,突然获得了合法生二胎的可能性。
  然而留给那些三十多岁夫妇做决定的时间已经不多,此外他们周围是只生一胎的社会大环境,要生二胎,他们将成为中国城市里第一批普通双子家庭的主力。毫无疑问,他们将经历特殊的育子压力。
  中国城市当下的实际育子成本大体触及了普通独子家庭承受力的底线。中国家庭都望子成龙,孩子的教育投入在家庭经济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是各种昂贵的育子项目纷纷出台,孩子上学有偿择校成为普遍现象。这耗尽了很多年轻家庭的财力。
  以目前的独生子女养育成本,将它们乘以2,是很多城市普通家庭承受不了的。这肯定会抑制部分单独家庭生二胎的愿望。如果今后大量城市家庭生二胎,中国的教育产业就需做出调整,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选择,独生子女社会特有的很多风尚和消费习惯都要随之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独二胎”政策只是中国城市重新过渡为双子及多子家庭社会的开始。这个过渡很可能是漫长的。
  “单独二胎”政策是允许和开放单独家庭生二胎,这与全面鼓励生二胎还不是一回事。如果采取鼓励的态度,国家就应投入财力或做更有力度的政策调整,帮助生二胎的家庭。而现在的情况很可能是,生二胎的成本需要自己承担,这些家庭将成为推动中国生育政策再过渡、再改造的市场力量,他们大概会付出比以后养育二胎更高一些的成本。
  《决定》在要求放开“单独二胎”的同时,也表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客观来看,计划生育国策的确没有被放弃,中国重新成为“随便生”的国家或许还要等很多年,成为全面鼓励生育的国家将是更远的事。
  中国面临人口总量过多,然而少子老龄化又已经袭来的独特尴尬,这一困境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调整生育政策不得不统筹兼顾这两个难题,同时把握好方向和节奏。我们认为《决定》做出的调整是正确和稳健的,它是中国走向更为完善生育政策的过渡性选择。
  然而由于国家只是“放开”,而非“鼓励”,现实育子环境会让很多年轻家庭纠结,也会让生了二胎的普通家庭面临生活艰难。国家有必要对教育市场进行一定干预,减轻城市双子家庭的养育负担,从而让普通的单独家庭能够实际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而不是使这项政策成为富裕家庭的“特权”。
  有学者计算,放开“单独二胎”后,中国预计每年多出生100万的孩子,对中国人口结构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其实这种影响具有突破性意义,因为它是中国人口政策的转折点,而且将触动中国社会结构的大量连带变化。如果多出生的孩子过少,将既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失败,也是社会公平建设的新缺憾。
  国家越庞大复杂,致力于社会公平的改革就越是它的生命线。然而现实是,公平常常被权力和财富买走。我们希望“单独二胎”不会在城市贫富家庭之间划出新的界限,我们知道做到这点决不像喊个口号那么简单,但政府推出一项社会政策,就需有一些相关调整的跟进,再难也需是这样。▲
(责任编辑:UN635) 原标题:环球时报:允许生二胎还需让普通家庭生得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3:0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不敢生二胎,说出了众多妈妈的心声!
[size=11.666666030883789px]发布时间:2015-09-24 09:37:53   来源:搜狐母婴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摘要: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符合条件的妈妈都为生与不生而犹豫着~来自各方的声音都在影响着妈妈们的判断。小玉怀孕前立志要生上一窝,生了才知道养育孩子绝非儿戏。让给我们携手为母婴及幼儿的健康,教育等保驾护航!
[size=14.166666030883789px]
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符合条件的妈妈都为生与不生而犹豫着~来自各方的声音都在影响着妈妈们的判断。而在我看来,正因为生育宝宝的辛苦只有妈妈们自己知道,所以妈妈们不应该被别人左右,而应该牢牢把握自己的生育权,在我看来,有几个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给孩子,他所需要的~
1.自从国家放开了二胎的政策,几乎所有符合二胎条件的人都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2.我自然也不例外~
3.但我每次听到都只是笑笑,或者干脆反驳,因为嘛~我并不想要生第二个呢~
4.养孩子并不像养小狗那么容易~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到死都要坚持的事业。
你要再经历一次孕育新生命的痛苦~
再经历一次生育分娩的痛苦~
再坐一次可怕的月子~
再度过无数个没日没夜忙碌的日子~
你将不停地忙着输出“爱”,直到某一天,你忙着忙着~忘了自己~
5.亲爱的,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在要第二个宝宝之前,你真的确定自己做好准备了吗?
你是否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
你是否能提供他们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是,如果没有别人帮忙,你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他们吗?
养育孩子是这样一件内耗巨大的事情~
我们固然从中得到了许多的爱和欢乐~
但一个被透支的你,要怎么抚养几个孩子成长?
6.所以,请在生第二个宝宝之前,先考虑清楚。不要被他人的意见摆布,请牢牢把握自己的生育权。
7.要知道,在现如今的社会,并不是“多子就多福”~
生几个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给他们,他们需要的~
特别提示:
1.年轻父母在考虑是否生二胎时,还应将自身经济情况与孩子的成长综合起来考量,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理性看待二胎在孩子未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丁克一族、独二代依然是不少80后双独家庭的选择。究其原因,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成本激增是生二胎面临的“不能承受之重”。
2.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所以生二胎的小家庭也不少。对于正在备孕或已经怀上二胎的妈妈来讲,尽管你有经验,但由于人类对于生育痛的特殊遗忘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依然还是“新手”。仍然需要严谨对待。
小玉怀孕前立志要生上一窝,生了才知道养育孩子绝非儿戏。生孩子不像下蛋,生下来就是一辈子的责任,请各位妈妈考虑清楚。当妈妈总是在人生中面临各种艰难的选择,希望各位能有一个明智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3:46 | 只看该作者
允许普遍二孩 是否生二胎三大问题引关注!
发帖人:鹰男 2015-11-01 10:22:52
[url=]0[/url]





民间热传了多时的“普遍二孩”重大利好消息终于在五中全会上尘埃落定。据英文消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媒体解读

从中央决定到政策落地要多久

不过,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在经历了中共中央决定之后,也可能还有三个程序关要走。



第1关

中共中央的决定

无论生育政策如何调整,计划生育始终被奉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还要由中央来敲定。

例如,"单独二孩"政策敲定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此前,多位人口专家曾向南都记者表示,经过1-2年的"单独二孩"过渡和评估,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做好准备,"十三五"期间推开"全面二孩"可期。

而根据中国的政治惯例,每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五中全会)正是以定调"十三五"为主题。南都记者查阅十六届与十七届五中全会,均提及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内容。

第2关

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单独二孩"政策在2013年11月敲定之后,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决议。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向社会发布的,可见规格之不同。

事实上,中央层面并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政策细节和配套措施出台,更多是象征意义的"走程序".

不过,《意见》确立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政策三步走的方案: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随后,就进入了各地准备实施方案并报批以及等待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5:2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胎女孩  更欲生二胎

  本科以上学历申请者占大头  

  三成人申请指标但还没想好几时生

  2014年3月,广州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一年半来,陆续有家庭生二胎。近期的摸底调查显示,广州市目前符合生育“单独二孩”条件的目标人群有14.3万,但目前提出申请的只占约21.4%。

  到底要不要多生一个?很多家庭还在纠结。什么样的夫妇会选择生二胎?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医师唐运革等三人,从广州市2014年3~11月 “单独二孩”申请登记的数据中采取匿名方式随机抽取2100对(有效数据 2099 对)夫妻资料,分析了“单独二孩”登记夫妻的特征。

  数据会说话,调查数据显示,高学历且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更愿意选择生二胎;第一胎是女孩,选择生二胎,想追生儿子的人,比第一胎是男孩申请二胎的人要多不少。此外,拿了指标还没想好什么时候要第二个孩子的人占三分之一以上。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练情情

  年龄分布特征:

  男方申请者最大已62岁

  与人们的印象相符,申请二孩的主力军是80后。调查显示,男、女双方各2099人,其中,男方平均年龄为34.16岁,90 %以上集中于31~40岁阶段,21~30岁者占人口总数的19.49 %,31~40 岁者占人口总数的 72.27 %。

  女方平均年龄为32.08岁,年龄在 21~30 岁者占人口总数的32.00%,31~40岁者占人口总数的66.90%。

  高龄产妇风险大,压力大,35岁成为很多妇女决定是否要生二胎的一个坎。时间不等人,70后的妇女如今最年轻的也超过了35岁,她们往往一旦决定了生二 孩,就立即备孕。调查显示,35岁以上仍决定生二胎的占了16%,其中年龄最大者已经47岁。而男性最大年纪的申请者则达到了62岁。

  据广州市卫计委介绍,从2014年3月27日起至2015年5月31日,广州市受理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30614件,批准了29608件,有7995人已经生下“单独二孩”。

  受教育程度特征:

  本科以上申请者较多

  过去,人们有种印象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以为只有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才会生一大堆孩子。如今80后的父辈,很多都是兄弟姐妹六七人,还时常在孩子面前忆苦思甜,讲述祖父母如何拉扯多个孩子长大的艰辛历程。

  然而,时代真的是变了,如今申请单独二孩的家庭大部分是学历高、经济条件好的。不是怕不让生,而是担心生了养不起或者生了教不好。在2099对被调查的 申请者中,企业员工占到申请登记人数的40 %以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自由职业者三类人员占申请登记人数比例都处于10 %~15 %。

  申请者中还是农民的已经少之又少,连0.1%都不到。非农业户口的申请者占96%以上。

  此外,申请登记者中,本科学历占最大比例,约占四成,大专占三成,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两成,硕士及以上学历申请者比例相对较低,约一成。这说明,申请者中,无论丈夫还是妻子,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都差不多占了一半。

  现有子女特征:

  现有女孩者申请二胎的多

  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存在,很多家庭有男丁情结。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孩,申请再生二孩的意愿会大大增多。而第一胎是男孩的,有些家庭认为就已“足够”,或者生怕第二胎也是男孩,负担不起,不敢再生了。调查数据也反映了人们在生育二胎时的“性别偏好”。

  唐运革的这项调查显示,2099 对申请“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中,现有孩子中,男女孩的性别比例100∶106.6,女孩多余男孩。2099对申请夫妇 中,现有子女平均年龄为4.70岁,其中,最小为 3 个月,最大为 27 岁;约 90 %的小孩处于0~8岁,其中0~3岁的占42.7 %,4~8 岁的占46.9 %。

  上海的情况与广州类似,但二胎性别偏好显示更加明显。根据复旦大学对上海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的一项调查,去年 3-9月,上海夫妻双方均为初婚的再生育申请中,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4740人,占45.1%,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5760人,占54.9%,一孩男女性 别比达到100:122,远远低于正常的出生性别比。

  而事实上,上海市历年的一孩性别比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育龄夫妇在生育一孩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选择,而在申请生育二孩时,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单独夫妇更倾向于生育二孩。专家分析,这可能与子女养育成本存在性别差异有关,也有“子女双全”观念的影响。

  几时要二孩:

  三分之一还没想好

  比较意外的是,申请登记的2099对夫妻中,仍有36.5%的夫妇未确定生育第二胎的时间。但“现孕”及计划一年内生育的夫妻数分别为639对、577 对,合计占分析群体的57.9%。由于2014年很多人申请了指标,或者怀孕了,孩子还没来得及出生。有专家预计今年会是“单独二孩”出生的高峰年。

  唐运革认为,广州市“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目前并没有出现许多调研和专家预测的“人口暴增”现象。虽然广州“单独二孩”政策在近一两年可能带来出生“小高峰”,但由于登记群体数量总体并不庞大,并不会给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带来太大的压力。

  2099对夫妻中,有129位妇女有过流产经历,占女方总人数的6.1%,仅有一次人流史的占5.6%。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是一个特殊群体,对 这个群体进行生育力的评估非常重要。这些夫妇一般处于高龄生育阶段,尤其是女方,本研究中30 岁以上妇女占妇女总人数的68 %,35岁以上占15%。 这部分人生育力普遍降低,要及时给予生育指导,把握生育时机,避免错过生育年龄。同时,由于高龄生育,围产并发症明显增多,生育风险高,要特别注意高龄产 妇生育风险的评估和预防。”www.tyc-88ms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5: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孩子确实少,孤僻性情很糟糕 二胎开放想添丁,其乐融融肯定好 三思之后断此念,消费不起费用高 四十之人年岁大,身体精力没得耗 无有开放二胎策,穷看富生还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7:17 | 只看该作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二孩”政策来的并不突然

在五中全会开始前,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下称“人口报告”)已经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建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报告是应决策层要求上递的,显示了决策层对人口这个重大公共政策的关切,也传达出一个信号,生育政策有可能在一个很近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又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按钮,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人口政策的重大转折必然要发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认为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上述知情人士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4左右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2015年10月29日允许普遍二孩!

“单独二孩”没人生尴尬了谁?

不愿生育致使人口下降的状况,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很普遍,如欧洲各国及俄罗斯,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降低的大趋势。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的《人口报告》,享受高度现代化生活的日本青年人,有20%将一生不婚不嫁,低生育率将导致日本人口减少三分之一,50年后全国仅有8千多万人,使日本降为二流国家。



中国、印度及日本生育率对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在急速改变。《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呈现出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在80年代是以1、2孩为主,90年代以后则是以1孩为主。而据2010年的统计,北京市育龄男女中约有10%选择不要孩子,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经有60万个“丁克”家庭。这些“单独二孩”的适用夫妇主要就来自城市。若干年后,对生孩子的妈妈恐怕还要鼓励奖励,台湾地区、日本的现实状况就是最好的借鉴。

可见,简单把人口当作一个国家资源在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而欧洲各国及俄罗斯,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降低的大趋势。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是将生孩子作为一项应该归于“家庭”的权利。

  “人口论”代表人物马尔萨斯后来也提出,只要私人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则个体与社会层面的人口抑制机制就会自然地发挥作用,从而使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供应的增长完全适应。关于人口,国家可以看整体层面的,例如儿童教育问题,但生多少个孩子则完全是家庭的决定。

70后非独夫妇的渴望

  35岁被认为是医学上的生育高龄,越往上风险越大。在现行政策下,60后非独夫妇几乎失去了生育的希望,80后“非独”夫妇则相对较年轻,尚在等待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夹在中间的70后,成为受政策波及最大的一群人。

目前尚无准确数据显示中国有多少70后非独家庭。他们目前的年龄集中在35-45岁,其中公职人员受生育政策的限制较明显。他们经过几十年打拼后,事业正处于转折或巅峰,不得不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做出抉择。为了抓住最后一次生育机会,他们通过网络等渠道传达生育诉求,并试图引起大众和媒体的注意,成为全面放开二孩呼声中的最强音。

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焦灼等待和努力后,全面放开二孩终于来了!

北京娱乐信报综合澎湃新闻、一财网、新华社、腾讯新闻综合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39:23 | 只看该作者
全面二胎放开 70后如何赶上生育末班车
来源:搜狐 类型:女人新闻 时间:2015-10-31 17:06:29 分享到



  随着“全面二胎”决议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对外公布,我国的生育政策再一次做了重大调整。它是继1978年3月计划生育政策以法律形式载入宪法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作了四次调整。据报道,第一次为1984年计划生育进行细微调整,对农村稍作放开,所谓“开小口,堵大口”;第二次调整为2002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依法制定“双独二胎”陆续在全国推开。第三次调整为2013年11月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时隔不到2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外正式发布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作为多年在北京天伦不孕不育医院从事不孕症临床的首诊医生感概万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的“全面二胎“终于有了国家政策支持,这对于70后一代人,始终有着生育二胎想法的人群来说,他们终于赶上了“生育的末班车”。

全面放开二孩,70后如何赶上生育末班车

  一、全面放开二孩,70后抢生会挨罚吗?

  2015年10月31日,正当“全面放开二孩”引发热议之时,一则“允许普遍二孩政策落地至少经历4程序, 抢生属违法”的新闻也同时被各大门户网站推上了头条。据报道,这则新闻并非危言耸听,根据单独二孩早期实施阶段,一些单独二孩家庭“抢生”被罚也是常见报端。为什么要抢生呢?这是因为新的生育政策落地一般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以及各地实施方案报批和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等。这中间需要的时间并不短,大多数省份是在3-6月才将条例修订完毕,虽然看似短短的6个月,但对于有二胎想法的70后一代,他们在这次生育政策调整中受益最大,是最等不起的一批人,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赶在自己生育能力丧失之前生育二胎。 如果“抢生”依旧受到惩罚,必然会出现比单独二孩“抢生”更严重的混乱。

  令我们高兴的是,日前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在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行之时,也就是“全面两孩”正式实施之日,“我觉得性子急的,现在就开始怀孕也不影响孩子符合政策。”对于广大准备生二孩的父母来说,算是一个明确的好消息,对于70后一代无疑不失为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二、全面二胎放开 70后为何要“抢生”

  在生殖健康和不孕不育医院门诊,笔者也时常遇到类似的咨询,男性或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什么时间?看似很平常,但从优生优育角度讲,注意年龄的作用是必要的,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也是科学的,可以提高生育的质量摒除不利因素。从临床来看,生育年龄和不孕不育发病率成反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年龄越大,生育成功率月越低。

  据北京三甲孕育名医指定会诊中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院长,现北京天伦医院卵巢疾病研究专家罗世芳介绍,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3~30岁之间为最佳时期,男性为30~35岁,女性最好不超过30岁,男性不超过35岁。男女生育的优化年龄组合应是前者比后者大7岁左右为宜。

  根据罗教授的观点,笔者认为,女性在35岁以后,自然生育力开始下降,虽然很多40岁以后的女性还在生育,但是通常,大部分女性在绝经前数年就已经完全失去生育能力。尽管辅助生育技术(ART)可以在一定程度能够解决很多不孕夫妇的生育相关问题,但是并不能弥补所有家庭的遗憾,接受试管婴儿的女性年龄过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试管的成功率较低,这也是是试管婴儿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一部分70后家庭“抢生二胎”,笔者表示理解和同情。

参加人民大会堂第十二届科学家论坛

  三、全面二胎放开 70后如何快速怀孕

  1、怀孕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不管你的年龄多大,怀孕都需要四个基本条件,他们分别是 (1)要有成熟的卵子,并且能够正常排卵;(2)要有足够正常精子;(3)通畅及其功能更健全的输卵管功能;(4)正常大小的子宫和子宫内膜。因而70后一代到综合性医院或者不孕不育医院做一切检查均应该围绕怀孕的四个条件来开展 。

  2、70后女性选择那种途径怀孕

  根据笔者在北京天伦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自然怀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是怀孕的三种主要途径,对于大多数来说,自然怀孕才是第一选择!无论自然怀孕还是人工受孕,高龄意味着“好孕”大敌。例如试管婴技术,女方年龄越大成功率越低。一般的情况下,33岁左右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能达到40~50%,而女性如果跨上40岁,成功率明显下降,往往要做多次次移植失败。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可想而知。因为过了30岁这个最佳生育期限,女性卵子质量开始下降,成功几率当然随之下降。即使“造人成功”,母体可能 引发并发症的几率也更高,易流产难产,胎儿畸形的可能性也更高。

  试管婴儿作为一种辅助生育技术,主要帮助对象女性输卵管不通,男性精液量少或质量差等原因的不孕症者,是目前不孕症的最后解决手段。并非高龄者的最后救星和心理安慰。如果有怀孕的能力,当然还是自然怀孕、适龄生育最好。

  3、选择不孕不育医院试管婴儿优势

  (1) 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需要试管婴儿,对于这个观点,我很想送给哪些着急怀孕的年轻夫妻,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需要做试管婴儿的,就拿我们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疾病来说,绝大多 数人是可以通过促排卵治疗怀孕,而一部分需要寻求手术的帮助,仅仅一少部分人是需要试管婴儿。同样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输卵管堵塞、积水、粘连和通而 不畅,同样可以采样微创手术来复通后自然怀孕。

  (2)在北京天伦不孕不育医院,有这也的一群患者,他们之前有过多次试管婴儿失败的经历,不甘心无子的尴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北京天伦医院治疗,希望能通过专家的精心治疗后自然怀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患者竟然通过我们的科学治疗成功自然怀孕。

  4、70后选择试管婴儿要重视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在试管婴儿手术前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排除其它不利于怀孕的因素,同时也确保女性身体条件是适合试管婴儿手术的。选择在北京不孕不育医院做试管婴儿前检查,由于医院本身的专业性和专长性,它们能最大限度的排除影响试管婴儿失败的因素,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罗世芳教授正在会诊病例

  四、扩展阅读:35岁以上女性生育二胎的建议

  罗世芳教授曾指出,所有女性都应该知道高龄造成生育能力下降的客观事实,妇产科医生有义务对每一位打算在35岁以后生育的女性进行相关的科普宣教,告知女性身体生物钟的特点。

  1、35岁以上的女性需要知道,自己的受孕机会明显低于年轻人群的事实,40岁以上女性每个月经周期的受孕机会只有1/100,如果积极尝试6个月仍未怀孕,更加积极的方法是咨询生殖医学专家,接受必要的医学辅助。

  2、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医生有义务告知高龄母亲的妊娠风险、包括相对高的流产风险,妊娠并发症增高的风险,例如手术产、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等,并且在孕前需要进行某些疾病的筛查,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

  3、如果条件允许,双方都进行一次包括孕前检查的全面体检。妇产科方面应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筛查(目前主要是TCT),子宫和双附件的B超检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同时筛查高危型HPV病毒和TORCH检测。

  4、计划怀孕之前三个月开始每天服用一片0.4mg的叶酸直到成功受孕后3个月。如果是意外怀孕,没有提前补充叶酸,只要不是极度偏食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女性,也不要过度恐慌,及时开始服用就可以了。

  5、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从上一次月经干净后,保持规律的性生活(2-3次/周)有助于增加受孕机会。医学上将排卵之前的6天定义为“受孕窗”,如果能在这6天之内保持1次/1-2天的频繁性生活将获得最大受孕几率。

  6、如果性生活不那么频繁,或者夫妻两地生活、一方经常出差,建议适当掌握一些预测排卵的方法,例如测量基础体温、使用测排卵试纸等,对于提高受孕率会有帮助。

  7、一旦成功受孕,应该尽早进行产前检查,35岁以上女性怀孕在医学上称为高危妊娠,分娩有染色体异常/畸形胎儿的风险增加,在三个月之前就应该开始产前检查,给医生充分的时间和您讨论并为您提供产前诊断(例如NT测量,或者绒毛活检,唐氏筛查以及必要的羊水穿刺,及早发现染色体异常的胎儿)。

随着“全面二胎”决议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对外公布,我国的生育政策再一次做了重大调整。它是继1978年3月计划生育政策以法律形式载入宪法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作了四次调整。据报道,第一次为1984年计...更多相关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40:27 | 只看该作者
西安有医院开设“二胎门诊” 47岁女士去咨询体检..
来源:光明网 类型:女人新闻 时间:2015-11-08 08:25:33 分享到



  自从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以来,很多妈妈们都犹豫要不要再生一个。而省内各大医院也看准了这块“蛋糕”,筹备增加病床,或提供上门产检服务,有医院还专门开设了“二胎门诊”,为计划生二胎的大龄妈妈们提供贴心服务。

  儿子已经22岁了 她悄悄来做二胎体检

  昨日下午,在省医院产科门诊专设的“二胎门诊”里,十多位孕妈正在就诊咨询,其中年龄最大的是47岁的王女士,她的儿子已经22岁了。“我想要个老二,不知道还行不?”王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副主任医师惠军锋,医生开了一些检查单,让她先进行体检再看情况。

  王女士说,她在事业单位工作,儿子上大学了,年轻时特别想再要个女儿当“小棉袄”,但没政策,又担心影响工作,一直觉得非常遗憾。最近二孩政策放开了,她心里又活动起来了,但确实年纪太大了,很纠结。在妹妹的劝说下,她鼓起勇气来医院看看还有没有机会,都没敢告诉老公和儿子,“太羡慕30多岁的了,生二胎正合适”。

  惠军锋说,最近来咨询二胎的人很多,在他当日接诊的82人中,就有六七个是咨询二胎的。咨询者主要集中在30岁到40岁间,40岁以上的也不少。王女士算是他在门诊中见到的年龄最大的,这个年龄究竟能不能生还得看检查结果再确定。不过,在已经顺利生的产妇中也有44岁的。

  门诊逐渐增加 医院纷纷出招为“二胎”服务

  省医院产科主任王亚琴介绍,自从“单独”政策放开后,门诊量就逐渐增加,最近二孩彻底放开,每天门诊里约10%~20%属于计划二孩人群,40岁以上的也不少。相信随着政策落地,明年到后年门诊量会剧增。

  目前,省内多家医院都看好二孩放开带来的庞大市场,华商报记者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交大一附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产科了解到,近期来咨询、做体检备孕二胎妈妈都有所增加,各医院都计划增加病床和产科医护人员,为“二胎”服务。

  “你生二胎会不会死?”

  医生为你解读生二胎的那些风险和注意事项

  家住朱雀路的朱女士41岁,女儿13岁,有一双儿女是她多年的梦想。“我给女儿说还想要个孩子,她问我,妈妈你会不会死?”朱女士说,女儿从电视上知道35岁以上就是高危孕妇,因此很担心妈妈会因为生小孩发生意外。其实她自己也很犹豫,不知道到底还敢不敢生?

  二孩放开后,许多有生育二孩意愿的高龄妈妈都有这样的顾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能不能再孕育第二个宝宝?宝宝健康状况会不会受到影响?……省医院产科主任王亚琴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1.准备二胎的妈妈年龄有什么限制?

  从优生学上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8岁。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老化,容易造成死胎、死产或畸形,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会增高。因此,年龄越大越有风险,想要二胎要趁早。

  临床上把年龄35岁以上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年纪偏大的妈妈,孩子容易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高龄产妇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相对年纪轻的产妇,容易得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所以计划怀二孩最好不要超过35岁,提前做好孕育计划和准备。

  2.高龄产妇应做哪些检查?

  如果40岁以上也想生二胎,要提前进行全面检查。

  高龄初产妇应缩短检查间隔时间,从确诊怀孕开始,每半月检查一次,并要特别注意血压和尿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异位妊娠或妊娠期高血压等。自第3个月起,每周检查一次,发现胎位异常,应请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

  3.高龄产妇要注意什么?

  高龄产妇整个孕期要比一般孕妇更为谨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强保健。怀孕后严格按照要求产检:11~12周B超胎儿NT检测,14~16周唐氏综合症、神经管畸形筛查,22~26周三维或四维彩超检查。必要时,怀孕20周后做羊水穿刺。

  有些高龄初产妇自确诊怀孕后,就忧心忡忡,担心分娩时会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心理对孕妇和胎儿都很不利。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只要产妇积极与医生配合,听从医生指导,完全可以平安分娩。

  为确保母子安全,高龄初产妇应比一般孕妇提前几天到十几天入院待产,具体时间可根据孕妇不同情况,由医生决定。

  4.哪些人群不适合生二胎?

  人类有两个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若RH血型是阴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型,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建议不要生二胎。还有父亲或母亲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显性遗传病,或者母亲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等连锁隐性遗传病,也不可生育二胎。

  5.二胎一定比一胎顺利吗?

  二胎不一定比一胎顺利,二胎产程快但并发症比一胎高发。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逐渐减弱,生产时耐受力减弱,子宫平滑肌的缩复能力降低,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及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多发,所以要提前注意。

  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头胎是剖宫产,二胎瘢痕处妊娠的比例达到12.5%,最终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大大增加。但只要子宫之前恢复得好、胎儿体重控制得好,排除瘢痕处妊娠,选择自然分娩也是可行的。

  华商报记者李琳

自从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以来,很多妈妈们都犹豫要不要再生一个。而省内各大医院也看准了这块“蛋糕”,筹备增加病床,或提供上门产检服务,有医院还专门开设了“二胎门诊”,为计划生二胎的大龄妈妈们提供贴心服务。...更多相关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5-11-8 08:41:42 | 只看该作者
喜大普奔!放开二孩刷爆世界头条[size=11.666666030883789px]

作者:边驿卒

2015-10-30 第210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个消息刷爆了世界媒体头条。



[size=11.666666030883789px]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刷爆世界媒体头条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个消息在29日一公布就国内各大网站,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中刷屏。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刷爆朋友圈”。

不过“刷爆朋友圈”这个词显然无法表现这个消息的震撼程度,事实上,这个消息登上乱全世界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

英国广播公司BBC头条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头条以《中国结束一孩政策》为题报道了中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一事。

文中指出中国决定结束沿用数十年的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小孩的政策,而是把这个数字增加到二。BBC认为该政策不会在短期内显著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英国《金融时报》头条

英国《金融时报》的头条也是《中国放弃一孩政策》。

英国《卫报》头条

英国《卫报》的头条题为《中国在35年后取消一孩政策》

《卫报》认为放开二孩对于党和那些希望有第二个孩子的中国民众都是一个好消息,这对于大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该文章还指出放开二孩对于人口问题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因为城市地区的夫妇可能会由于过高的开销而对于生育第二个孩子持保留态度。

美国《纽约时报》头条

美国《纽约时报》的头条为《中国结束一孩政策,允许每个家庭生两个》,文章回顾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历程,认为放开二孩短期内不会改变人口比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头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现在他们是两个了……》为题报道了此事,CNN认为中国:)不容许中国在变富之前先变老,所以对政策作出了调整。同时CNN还关注了所谓“二孩概念股”,认为该政策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婴幼儿用品和教育行业,和二孩相关的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美国《华尔街日报》头条

美国《华尔街日报》头条为《中国尝试提高生育率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华尔街日报》认为此举显示出中国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担心,但是政策制定者还没有下决心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也有声音质疑放开二孩的时机显得略晚。

日本放送协会NHK英文网头条

日本放送协会NHK英文网头条也报道了中国全面放开二孩一事。NHK认为此举和中国谋求扩大内需进行经济转型相关。NHK还报道了五中全会中的其他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截图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在头图和首页要闻区报道了中国全面放开二孩一事。联合早报认为去年中国多地放宽一胎化政策,但实施一周年并未出现生育率激增的情况,突显中国城市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面临少子化的发展挑战。有分析认为,即使全面放宽生育政策,中国城市夫妇因为养育负担沉重不敢生育,因此响应政策的申请未必有“井喷式”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5-11-8 16:27:12 | 只看该作者
听到爸爸妈妈讨论生二孩 18岁儿子提出财产要多分
2015年11月08日 08:11
来源:中国江西网作者:叶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279人参与2158评论



5日,南昌市民李先生说道,此前买了一套房已经是在儿子名下,而如果真的再生一个,必将引来日后财产分割之争。


原标题:听到爸爸妈妈讨论生二孩 18岁儿子提出财产要多分
法律人士:有了第二个孩子后财产处理就变复杂了
“我家老大听到我们考虑要一个孩子后,他当时就提出‘要生可以,以后分财产时,我可要多分’,这让我和我老婆都很震惊。”5日,南昌市民李先生说道,此前买了一套房已经是在儿子名下,而如果真的再生一个,必将引来日后财产分割之争。
实际上,关于生二孩之后,多名法律人士也认为,财产的处理的确会变得复杂了,包括夫妻之间的一些财产约定,或将修改。另外,若两个子女之间的年龄相差较大,尚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如何保障,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语出惊人
父母想生二孩18岁儿子争财产
南昌市民李先生是一名公务员,儿子已满18周岁。前几天,国家出台政策说允许生二孩,他和年过40的妻子便在饭桌上讨论起来,看是否再生一个。
“我儿子一听马上不耐烦了,‘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生小孩,生出来和我相差那么大,谁会认为是我弟弟或者妹妹哈,说不定会说是我结婚生的,我怕误会。’”李先生说,当时听到儿子这种想法之后,夫妻二人都惊讶,随后,儿子更是冒出一句“如果你们实在想生,你们先保证到时候分财产时,要多分我一些。”
李先生说,儿子的这些想法让他和妻子都不敢再往下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庭开始酝酿生二孩,而更多的夫妻并未考虑到,二孩生下后,家庭财产问题处理的复杂性。
律师观点
二孩政策让财产分配变复杂
南昌律师肖文军表示,有了二胎后,父母应根据两个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差距,以及未来对父母照顾情况等,及时对家庭财产作出合理的调整安排。
“按照法律规定,有了第二个孩子后,父母所有的财产一般都会被平均分割为两份,大娃日后所得的财产自然会缩水一半。”律师肖文军说,子女的继承权是平等的,无论是男娃还是女娃,都有继承权的。
“在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后,财产的处理就变复杂了。”南昌律师罗久保告诉记者,已经通过遗嘱、保险、家族信托等方式对未来财产作出处理的父母如果考虑要二胎,则应考虑是否对上述约定进行更改。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房子已署名生二孩无法要求再分割
如今,很多家长因各种原因将房产办理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有的甚至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南昌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在内,许多朋友先以子女的名义购买房屋,将资金转移到孩子名下。
“现在麻烦来了,打算要二孩的夫妻如果要处理这些财产分割,是件头疼的事情。”罗久保律师告诉记者,根据法律规定,父母为未成年子女购房后,该房屋便成为其个人财产,父母无权擅自处理。即便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而出售或抵押房产,父母也须提供合法证据。否则,日后一旦孩子提出异议,认为父母侵犯其合法权益,父母和房产中介公司都要承担责任。另外,如果家长以孩子名字购买的房屋、存款或买大额保险均系生前赠与行为,即财产登记于孩子名下所有权应归孩子所有。根据《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规定,家长并非上述所列财产的所有权人,因此不存在遗产分配问题。
要生二孩婚前协议保证书等都要修改
要生二孩,不仅仅是要对财产进行事前安排,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需要提前修改。
婚前协议
婚前协议往往约定的是双方之间财产归属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细致考量孩子们和家庭需求变化问题。那个占据财富主动权的一方,或者潇洒约定AA制的夫妻双方,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重新定位彼此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责任,修正相关条款。
婚内财产约定
有这种约定的家庭并不少,原因五花八门,但总的目标是财产、情感都能规制好。现在决定再添一孩,家庭花销、子女抚养、教育筹划岂能回避?那么,就得重新把约定条款拿出来晒一晒,改一改了。
保证书

保险
这类《保证书》通常都是一方犯错后作的所谓惩罚性承诺,每一个条款是否有效还不一定呢!所以,借着商量生二孩,再把《保证书》拎出来重写写,说不定可以顺带矫正无效条款,从而真正成为保障。不要鄙视这种做法,谁的生活谁知道,谁的日子谁来过。
  如果你是个有风险意识和整体规划的人,势必早就给自己和配偶买了保险。现在新问题来了,记得更改受益人信息哦,未来的二孩宝贝需要你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追加些保险,也是必须的了。
信托
做了信托的,受益人是否考虑增加老二和孩她妈?或适时重新再做一份信托,不多说,你知道安排的。因为,你原本就是一个负责任、有财富管理意识和技巧的人。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叶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5-11-8 16:29:1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虽然是出于自私,但中年父母确实也不应该再生了,你们就有那么多的必要再一个小孩吗?小孩还没大自己已变老了,难道日后还要指望大孩子抚养小孩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15-11-8 16:29:42 | 只看该作者
70后80初支持,00后反对?70·80爱孩子!00爱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5-11-8 16:31:11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家庭经济一般,年纪父母四五十(甚至更大),孩子十几、二十岁;现在要再生一个,十多年以后父母老了,小的又没自立 大的没结婚就已经“上有老、下有小了”。脑补了一个场面: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小姑娘没成家呢 带个小屁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5-11-8 16:32:49 | 只看该作者
[size=11.666666030883789px]女子为生二胎写四言辞职信:养好身体 再生一娃社会万象北仑新闻网[微博]刘盈蓉2015-11-08 15:23
[url=]我要分享[/url]
352



[size=11.666666030883789px]
[size=15.833333015441895px]


图为吴女士“生二胎”的辞职信。(本人提供)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刘盈蓉)“二孩”全面放开后,不少准爸爸准妈妈都开始积极准备起来了。近日,一位北仑网友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政策放开,辞职回家,养好身体,再生一娃”全文就四行字的辞职信,立刻刷爆了朋友圈,不少网友看到后纷纷点赞,还留言夸赞吴女士“有勇气”。

  11月5日,记者联系上吴女士后得知,原来80后的她是北仑一社区的社工,这封“生二胎”的辞职信是她在朋友圈开的一个玩笑。“我觉得目前的工作可能不太适合我,正式的辞职信我早于半个月前就已经递交单位了。”吴女士告诉记者。

  吴女士称,自己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而她和丈夫非常想再要一个小孩,无奈夫妻俩都不是独生子女。“现在新政策出来了,我们非常兴奋。”吴女士想着自己已经辞职了,也很想生二胎,不如再顺势写一封“生二胎”的辞职信发到朋友圈来娱乐大家。“这个一发出,就有很多网友转发点赞的,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吴女士说道。

  据悉,目前,吴女士在原单位还处于工作交接阶段并未正式离职。“生二胎也要看缘分,只能顺其自然。在原单位离职后,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我也会继续把握的。”吴女士说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