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6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症,身体信号会告诉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10-22 15:3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众多因精神问题就诊的人群中,抑郁症是占比最高的。所谓抑郁症,医学上的定义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三低,包括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滞、意志活动减退。
  一般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如家庭关系不和谐、职业上的升迁不顺利、亲人去世等,心情会低落、郁闷,都属于正常的反应,有别于真正的抑郁症。当然,抑郁情绪也可转为抑郁症,而判断的标准一要看不良情绪反应持续的时间,二要看反应的强度。假如这件事很小,但这个人反应很强烈或这种不良情绪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已经与这件事本身不相称了,就属于病理性的精神心理问题了,此时就需要给予干预。
  抑郁症只是精神疾病或心理上的疾病,这是公众对抑郁症的普遍认知。其实不然。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心理和情感精神方面的,如焦虑、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责、悲观、自我评价过低等,常常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另一种是躯体不适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失眠,有人总感觉喉咙处有异物感、吞咽时喉咙痛,总感觉喘不上气或过度换气、心慌、食欲减退、乏力等。也就是心里不舒服,身体来“说话”,这部分人多去综合医院就诊。消化科更是常见,因为肠胃是我们最大的情绪反应器官,这也正是为何生气、着急了不想吃饭。心乱,身体就会乱。功能性腹泻、嗳气、恶心、打嗝等,这些症状检查时看不到胃肠有什么实质性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胃肠疾病。这部分人群在消化科几乎占到一半,往往合并抑郁症。
  由于认知不足,很多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躯体的各种不适跑遍医院的各个科室,却找不到真正的病因。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浪费医疗资源和增加了医疗支出。随着医疗模式以及整体健康和医疗观发生改变,临床医生重视心理问题是面临的新课题,在未发现患者器质性基础时,多种躯体不适,要考虑精神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伴发的躯体不适越多,其对抑郁症的指向性越明显,提高意识是识别的基础。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社交功能良好,性格看起来总是很开心、很快乐,旁人根本看不到他们身上有任何抑郁的苗头。但是当他们回到家里独处的时候,抑郁症状就会全部显露出来,有强烈的压抑感、心情低落,甚至会有“活着没意思”的感觉,这类人群瞬间冲动自杀的风险往往也最大。临床上对这类抑郁症患者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阳光型抑郁”,这类人群虽然表面开朗,掩饰得非常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透过这个人的肢体语言,有时会觉得与表现出来的“快乐”不协调,独处时表情中有一种淡漠、不开心。这些都可能透露了阳光型抑郁患者的“秘密”。
  无论你是一个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还是抑郁症患者的亲人、朋友,在面对抑郁症时,正确的心态很重要。传统观念中,抑郁症往往和精神病画等号,因此,很多抑郁症人群及其家人会刻意隐瞒或者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一方面和人的表达情感含蓄,不愿意透露自己一些负面东西的性格特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认知误区有关。
  抑郁症并不是少见病,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的生存压力巨大,抑郁症在临床上其实很多见,而且以教师、有业绩指标压力的人群和医务人员、演员等为高发人群。抑郁症其实并非“不治之症”,通过药物治疗,大约33%左右的患者可以痊愈,67%左右的患者可以达到好转。应积极就诊治疗。同时,家庭和社会给予宽容和理解也同样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4-10-22 18: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4-10-22 20:20:28 | 只看该作者
又是楼主原创的么!
不好意思上次PRESCILLA揭穿你,这次我又得揭穿你了,我在网易新闻看过这篇文章的标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25:56 | 只看该作者
飞一般的遐想 发表于 14-10-22 20:20
又是楼主原创的么!
不好意思上次PRESCILLA揭穿你,这次我又得揭穿你了,我在网易新闻看过这篇文章的标 ...

不一样你看不出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29:50 | 只看该作者
飞一般的遐想 发表于 14-10-22 20:20
又是楼主原创的么!
不好意思上次PRESCILLA揭穿你,这次我又得揭穿你了,我在网易新闻看过这篇文章的标 ...

我没有什么值得你揭穿的,难以理解你的这种行为!

点评

mal
难以理解你的这种行为!!!!!!!!!  发表于 14-10-23 00:51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41:55 | 只看该作者
飞一般的遐想 发表于 14-10-22 20:20
又是楼主原创的么!
不好意思上次PRESCILLA揭穿你,这次我又得揭穿你了,我在网易新闻看过这篇文章的标 ...

什么网易新闻?我怎么没有查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4-10-22 20:42:2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原创是摘抄,都是从一篇文章里摘录的东西,不能算原创。楼主,咱们需要实事求是。尤其作为版主,更是咱们论坛风气的标杆。
给您个建议,你若愿意帮助病友,可以直接回复病友的求助贴啊,这多直接啊!

点评

mal
不能算原创!!!!!!!!!  发表于 14-10-23 00:51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4-10-22 20:45:20 | 只看该作者
心理疾病 身体会告诉你
北京晨报 |2014-10-22 10:54:13
作为一种众所周知、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类疾病,抑郁症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好莱坞喜剧明星因抑郁症自杀的极端案例也在提示,对于抑郁症,我们说得够多了,但所知其实依然很少。
健康观在变:精神健康比重在上升
现代社会,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仅仅是躯体没病就能算健康吗?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中心马惠姿主任纠正,这其实是人们传统上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认知误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概念时就曾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精神心理在一个人的健康整体概念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精神疾病对你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工作能力、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精神和心理疾病,会导致一个人的社会环境的不适应,降低或丧失工作能力,甚至他伤或自杀,成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马惠姿主任强调,心理疾病在综合医院并不少见,有研究统计,门诊中,大概1/3的病人是单纯性的躯体疾病,1/3为心理疾病,另有1/3是有心理疾病的同时伴有躯体疾病。更新健康的观念,重视心理问题是实现健康的前提。
情绪与事件本身不对称需警惕
在众多因精神问题就诊的人群中,抑郁症是占比最高的。所谓抑郁症,医学上的定义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三低,包括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滞、意志活动减退。
一般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如家庭关系不和谐、职业上的升迁不顺利、亲人去世等,心情会低落、郁闷,都属于正常的反应,有别于真正的抑郁症。马惠姿表示,当然,抑郁情绪也可转为抑郁症,而判断的标准一要看不良情绪反应持续的时间,二要看反应的强度。“假如这件事很小,但这个人反应很强烈或这种不良情绪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已经与这件事本身不相称了,就属于病理性的精神心理问题了,此时就需要给予干预。”
心乱,身体就会乱
抑郁症只是精神疾病或心理上的疾病,这是公众对抑郁症的普遍认知。马惠姿表示,其实不然。“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心理和情感精神方面的,如焦虑、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责、悲观、自我评价过低等,常常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另一种是躯体不适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失眠,有人总感觉喉咙处有异物感、吞咽时喉咙
痛,总感觉喘不上气或过度换气、心慌、食欲减退、乏力等。也就是心里不舒服,身体来‘说话’,这部分人多去综合医院就诊。”
“消化科更是常见,因为肠胃是我们最大的情绪反应器官,这也正是为何生气、着急了不想吃饭。心乱,身体就会乱。功能性腹泻、嗳气、恶心、打嗝等,这些症状检查时看不到胃肠有什么实质性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胃肠疾病。这部分人群在消化科几乎占到一半,往往合并抑郁症。”
由于认知不足,很多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躯体的各种不适跑遍医院的各个科室,却找不到真正的病因。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浪费医疗资源和增加了医疗支出。马惠姿表示,随着医疗模式以及整体健康和医疗观发生改变,临床医生重视心理问题是面临的新课题,在未发现患者器质性基础时,多种躯体不适,要考虑精神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伴发的躯体不适越多,其对抑郁症的指向性越明显,提高意识是识别的基础。
阳光型抑郁“潜伏”在身边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社交功能良好,性格看起来总是很开心、很快乐,旁人根本看不到他们身上有任何抑郁的苗头。但是当他们回到家里独处的时候,抑郁症状就会全部显露出来,有强烈的压抑感、心情低落,甚至会有“活着没意思”的感觉,这类人群瞬间冲动自杀的风险往往也最大。马惠姿表示,临床上对这类抑郁症患者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阳光型抑郁”,这类人群虽然表面开朗,掩饰得非常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透过这个人的肢体语言,有时会觉得与表现出来的“快乐”不协调,独处时表情中有一种淡漠、不开心。这些都可能透露了阳光型抑郁患者的“秘密”。
正确对待抑郁症
无论你是一个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还是抑郁症患者的亲人、朋友,在面对抑郁症时,正确的心态很重要。传统观念中,抑郁症往往和精神病画等号,因此,很多抑郁症人群及其家人会刻意隐瞒或者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马惠姿说,这一方面和亚洲人的表达情感含蓄,不愿意透露自己一些负面东西的性格特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认知误区有关。
“抑郁症并不是少见病,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的生存压力巨大,抑郁症在临床上其实很多见,而且以教师、有业绩指标压力的人群和医务人员、演员等为高发人群。抑郁症其实并非‘不治之症’,通过药物治疗,大约33%左右的患者可以痊愈,67%左右的患者可以达到好转。应积极就诊治疗。同时,家庭和社会给予宽容和理解也同样重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45:52 | 只看该作者
Prescilla 发表于 14-10-22 20:42
不是原创是摘抄,都是从一篇文章里摘录的东西,不能算原创。楼主,咱们需要实事求是。尤其作为版主,更是咱 ...

请你把文章复制在这里,我好看看,你的行为真叫人不可思议!

点评

mal
你的行为真叫人不可思议!!!!!!!!!  发表于 14-10-23 00:5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48:11 | 只看该作者
Prescilla 发表于 14-10-22 20:45
心理疾病 身体会告诉你
北京晨报 |2014-10-22 10:54:13
作为一种众所周知、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类疾病,抑郁 ...

这篇文章我没看过!

点评

mal
这篇文章你没看过?????????!!!!!!!!!  发表于 14-10-23 00:49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0:54:02 | 只看该作者
  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信息是很平常的事,但美国贝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对那些总是疑神疑鬼的人来说,网络搜索反而会加重在线焦虑症或疑病症。
  有心理学和神经学教授指出:“如果我是一个容易疑神疑鬼的人,上网寻找健康信息后只能会让我更焦虑,然后去找更多信息,更关注自己的身体,更频繁地去看医生,接着就开始分析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如果我浏览一个有关创伤性脑损伤的网页,而我恰好又是一个容易多虑的人,那么我可能更加担心头上鼓起的那个包是这种病导致的。”
  一项研究表明,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8名习惯在互联网上搜索医疗健康信息。研究包括一系列评估手段,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对如“我总是想知道自己在未来将发生什么”之类的描述作何反应,以及有关健康的焦虑水平测试,以了解研究对象无论 当前健康状况如何,是否认为自己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上,还包括对研究对象上网搜索健康信息后对焦虑状况产生的影响的评估。
  尽管在涉及健康问题上人们总是想到最坏的结果并不新鲜,但互联网上过剩的医疗信息——其中一部分的来源还非常可疑——还是比从医疗手册上或直接就医得到的信息要堪忧的多。“在一本医疗书籍上,并不会同时出现所有的可能性,但在网络上就有可能。”
  另一项研究指出,在网络上搜寻医疗知识更多的是源于人们的焦虑,而非对医生的不信任。很多情况下,病患上网找信息是为了获得更多相关知识,并在自己的治疗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一些性格敏感多疑的人,上网搜索有可能加重在线焦虑症或疑病症,因此,这类性格的人在利用网络时应该多注意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4-10-22 21:0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10-22 21:04:59 | 只看该作者
慎闻 发表于 14-10-22 20:48
这篇文章我没看过!

您在哪儿看见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各大网站都有。您的这篇"原创"是其中的节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4-10-22 21:09: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为什么偏偏要把别人的文章,复制过来标题自己原创呢?
难道就不可以实事求是的把标题为转帖么?为什么呢?不是让人误会你的为人么,而且为什么现在证据确凿,你还要狡辩,真的让人觉的你很不可思议!

点评

mal
为什么现在证据确凿,还要狡辩,真的让人很不可思议!  发表于 14-10-23 00:53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4-10-23 00:45:3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行为真叫人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