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0:17:00 |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110周年诞辰有何不同寻常?

今天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从八月初到现在,举国上下的各种纪念活动络绎不绝。习近平20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如果仔细研究这些纪念活动,就会发现它们绝非一盘散沙,而是在密集呼应“改革”和“传承”两大主题,其中那些不同寻常的细节,更是意味深长,耐人琢磨。



2014.8.22/ Vol.1476


纪念紧扣改革主题 时间规格都不寻常提前两天进入“邓小平时间”


中共中央8月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七常委悉数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纪念邓小平的座谈会与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8月22日)相差2天,与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的座谈会时间有些许不同。这或许与习近平将于21日至22日外访蒙古有关。



情理之中的“超规格”纪念

就规格而言,中共中央纪念同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邓小平诞辰活动并无二致,均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系数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如果按照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发布的《关于举办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的通知》,只有对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活动,在逢十、逢五十、逢百周年时由中共中央主办。

依照邓小平生前职位等衡量,他的“逢十”纪念,按照规定,应该是发表纪念文章;中央有关部门召开纪念座谈会,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并讲话。但当初相关规定下发之时,邓小平还健在,因此,邓小平作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为他举办“超规格”纪念仪式在情理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央不受以往条条框框的束缚的改革精神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而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纪念”密集登场,紧扣改革主题

在中央纪念座谈会召开之际,48集大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热播。这部纪念之作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追捧,是因为它对改革进程真实再现,对敏感人物不回避,华国锋、胡耀邦在里面都有所呈现。而重政治人物从“不可见”到“可见”,无疑预示着主流政治叙事至少在符号层面上,具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包容性。这无疑具有改革与进步意义。

《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等官方媒体的纪念文章近日也络绎不绝,多缅怀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将国家带回正常发展道路,并奠定此后36年一系列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用意均在于肯定当下领导集体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更是直白道出“不改革就死路一条”。

《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1904-1974)》等几年图书也紧跟纪念时间抢闸出版,地方举行纪念座谈会、展览、大型晚会等活动,无不紧跟“改革”的主题。有独立历史学者表示,如此高调纪念邓诞,体现当下领导集体希望创造“第三个30年”,“继往开来”。



习近平对邓小平做出了“新评价”地位:邓小平的两个“新角色”


对比之前国家领导人发表的纪念邓小平的讲话,此次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对邓小平的历史评价增加了两点:其一是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这一评价。其二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这一说法,调整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就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而强调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说明对邓小平功绩的概括注重全面之余,也更加严谨客观。



功绩:首次提及“世界性的贡献”

此次习近平讲话中,在评价邓小平的贡献时,也有一处细微变化。他在讲话中提到,“邓小平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和“屹立于世界东方”是在纪念讲话中,新出现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既强调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也说明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位置。



重点:突出改革和政治勇气

在详述该如何纪念邓小平时,习近平用了六个排比段落: “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

在排序上,习近平首次将“信仰”提到第一位,增加“政治勇气”部分内容,正是在这里,他展开关于改革的论述。并在很多地方直接引用邓小平的原话,如“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加入了自己对改革的总结与思考。他说:“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提出要学习邓小平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不寻常的纪念只为“唤醒中国”两代最高领导人的传承正被大书特书


过去数日中,以邓小平、习近平这两代中共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传承关系为核心,中央媒体奉上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频次与力度创数十年以来之最。新华社在《更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的稿件中,称“历史已经证明,30多年前开启的改革,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还将证明,30多年后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为中国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而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没有公平就失败了》,将这一代际接力传承关系表达得更加清晰:“伟人未竟的事业,是后辈政治家建立历史功业的起点...今天,人们有理由期待,新一轮改革能够像36年前一样,凝聚亿万人心,释放改革红利,再一次激发出整个中国社会的强大内生动力。”

各大门户首页头条位置力推的外媒文章《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也同样在演绎这个主题,这篇由参考消息网带头转入内地的稿件,由周永康案说起,强调“反腐只是习近平所领导的这一届中央最能直接体现政绩的一个表象。在其背后,一个负载着宏大蓝图的庞大车轮正滚动前行”“在这样一个破旧立新、时代交替的‘艰难时刻’,中国需要一个魄力与使命感并存、坚毅与睿智兼具的新政治领袖式人物的出现,引领这个曾经几度辉煌的东方之国,在历史的又一个转折关口走向自己新的梦想。”



邓小平的“未竟之业”需要继承者

而“传承”这个主题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回顾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从现代化角度说,乃是使中国走向了国家发展的常态。邓小平作为这条道路的主要创立者,为它搭建了框架,并提出了方向。而由于年龄和实践的关系,以古稀之年出山的邓小平不可能去完成一场“完美改革”,改革只能留给他的继任者去完成和完善。

曾有声音指出邓小平当年改革步子迈得不够大,存在很多问题。但必须要看到,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从一个思想垄断、政治垄断的顶峰,转向一个正确的航道,而且没有翻船,这就已经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成就。

中央此次高调纪念邓小平。在习近平的讲话中,评价邓小平留给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中共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对政治人物的纪念,从来都是“古为今用”,习近平纪念邓小平,更多的意涵是通过纪念,表明他决心完成邓未竟之业,带领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政治抱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0:17:15 |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有诸多贡献,后世之人,不能指望邓公设计的路线方向,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更不应该把后面发生的新问题,推诿于前人。唯有继续改革,才是缅怀这位伟人的最好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0:17:3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血雨腥风的幸存者,他犯过错误,支持过错误的政策和路线,他自己和家庭都付出过沉重代价,但无论起落,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追求。在他古稀之年,有机会得以掌舵这个国家时,他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以坚强的意志,务实的手段,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冲破重重阻力,终结了给国家民族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文革路线;拨乱反正,推动了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推动执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一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焕发了活力,赢得了相应的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2:04:59 | 只看该作者
三代最高领导人评“邓”的同与异

智谷趋势研究中心 | 元淦恭

在中国,重要领导人诞辰逢整数往往会有高规格的纪念活动,这成为观察趋势风向的一个窗口。昨日(20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举行,习近平发表讲话。自1997年邓小平逝世以来,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三次对邓小平的生平作出阐述和评价,其中透露出若干重要的信息。

1. 对“文革”表述较温和
比较三次讲话,在邓小平和“文革”的关系阐述上有一点变化值得注意。习近平提到邓“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这一提法在2004年诞辰100周年讲话时没有出现。

强调邓不否定毛的历史功绩,展现出习近平在党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打通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三十年”,不以前一个三十年否定后一个三十年,也不以后一个三十年否定前一个三十年。习近平的讲话中,还谈及邓小平“客观公正对待党的历史”,显然也是肯定邓小平没有因“文革”而对前三十年全盘否定。

2. 首提邓小平的贡献是“世界性”
习近平讲话称,邓小平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世界性”一词在最高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中,是首次出现。

当前,中国在外交舞台上正在逐渐弱化“韬光养晦”的成分,强调“有所作为”,谋求在全球化体系中具有领导力的新位置。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的讲话中谈及邓小平贡献的“世界性”,实质上是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崛起意义的“世界性”,表明了中国已采取更加积极和进取的外交战略。

3. “邓小平理论”内涵或扩展
相较于1997年江泽民所作的悼词和2004年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此次习近平对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阐述有细微变化。

习近平说,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此前江、胡的两次讲话中并无“主要”二字。虽然按照中共党章的表述,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创立的,但习近平本次讲话专门在“创立者”前加冠“主要”二字,实质上更进一步地强化了“邓小平理论”的集体性创造,对邓小平作用的表述不如此前那么突出。

此外,较2004年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新增了一个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4. 强调反对照搬外国
相较于2004年胡锦涛的讲话4次提到“对外开放”,习近平只提到了1次。

习近平讲话更强烈、更明显地谈到了中国不做西方附庸,“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将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民族独立”概念紧密糅合。更明确地说,只要中国放弃了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就会陷入到民族不独立,国权、国格丧失的地步。这一表述的意识形态立场,非常坚决。

在谈及邓小平个人品质时,习近平首先提到的是“信念坚定”,而在10年前胡锦涛讲话中,首先肯定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侧重之处完全不同。

5. 纪念邓公不忘反腐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邓小平同志一贯反对特权、反对腐败,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总是严格要求。”

在1997年的邓小平悼词和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胡锦涛都没有谈及这个问题。习近平在此时专门强调邓小平“反腐败”,显然与当前强力反腐的背景密切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2:06:08 | 只看该作者
[url=]邓诞“规格:参照毛泽东还是参照周恩来[/url]智谷趋势研究中心 | 元淦恭

对于已故领导人的纪念活动,中共中央在1996年曾发布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举办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的通知》,这一通知将领导人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为毛泽东。

第二等是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在党的历史上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第三等是周、刘、朱、陈之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的同志”(即“正国级”领导人)。

第四等是“已故的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顾委副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中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的同志(即“副国级”领导人)。

上述通知发布时,邓小平尚在世,对于邓小平的纪念活动到底应该参照毛泽东,还是应该参照周、刘、朱、陈,外界多有不同的理解。

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发现,虽然名义上对毛泽东和周、刘、朱、陈的纪念活动规定不同,但事实上差别并不大。

根据《通知》精神,对毛泽东的诞辰纪念,逢十、逢五十、逢百周年时“由中共中央主办”。而对周、刘、朱、陈等,在逢十年份,“中央有关部门召开纪念座谈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就是说可以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政治局委员及以上的领导人发言即可),只有在逢五十和逢百周年时,才由中共中央主办纪念活动,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即中共中央总书记)讲话。

从1996年7月《通知》发布至今,中共中央除毛泽东诞辰外,举行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诞辰纪念活动各两次、陈云诞辰纪念活动一次。其中既有逢百的,也有逢110周年、120周年等“逢十”年份的,但无一例外,均由中共中央主办,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讲话。

从1950年任弼时逝世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领导集体(也就是中共八大选举的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这6位领导人被视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最重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历史上来看,在毛、周、刘、朱四人中,除对朱德的纪念规格稍低,毛、周、刘纪念活动规格相似。

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邓小平是按照“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比照“毛泽东”;还是按照“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人物”而比照周恩来、刘少奇等,纪念活动规格在实质上并无太大差别。今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完全符合之前其他领导人既有的规格,外界对邓小平110周年诞辰的部分“高规格”“超规格”的解读,都不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14-8-22 22:08:19 | 只看该作者
翁永曦:邓小平的政策使几亿人解决温饱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观世变》特别策划
网友评论(61279) 2014.08.22 《观世变》第77期 主持人:唐智诚
有个很高层的美国人,曾任过前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说你们中国邓小平了不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过。我觉得这个评价十分中肯。
分享
任何一种政策选择都有利有弊,包产到户不是没有弊端,但眼前迫切的是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存在的弊端要逐步去完善,眼下不要为一些枝节、支流所干扰,老百姓要求包产到户,你硬去拦他,不得人心。
分享
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容不得批评,鸦雀无声、死水一潭,不可能有进步。80年代改革搞得风声水起,首先有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分享

嘉宾简介:翁永曦,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现为企业家,兼任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研究员。上世纪八十年代,翁永曦与王岐山、朱嘉明、黄江南一起被称为“改革四君子”。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翁永曦先生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转载请注明出处。
插队经历让知青产生强烈的变革现状的要求
凤凰历史:1982年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起草的“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海内外的反响很大。当时您已经是农研室的成员了,能为我们说说当初您进入农研室的经过吗?
翁永曦:1976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原来在内蒙插队的生产队务农。1979年国家对上山下乡的大学生重新分配,北京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给我发了个通知,让我到《农民报》报到。我是在1979年10月份去《农民报》上班的,工作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有一天社长苗沛石在记者部门口问,谁闲着?去给农委杜润生主任送一份明天报纸的社论,让他审查好见报。小翁干吗呢?我说没什么事。他说,那你骑自行车送去吧。
到了杜润生办公室,杜老正埋头在写东西,我说,杜主任,苗社长让我把明天的社论送给您审查。他抬头看看我说,没见过你啊。我说我是新去的。杜老问原来是干嘛的?我说原来在农村插队。杜老问在农村插队多长时间啊?我说前后10年头,8年整。杜老问这么长时间有什么体会啊?我说农村太穷,农民太苦,现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过大,国家农业政策应该建立在务农有利可图的基础上。杜老看我一眼说,这算一条,还有第二条没有啊?我说有啊,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其实到了农村以后才知道,无论经济还是自然,从来都是小河有水大河满。杜老又看我一眼说,你把社论留下,我看完了派人送回去。一个星期后,我接到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的调令,到国家农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凤凰历史:过去都是说社会主义好,结果您说您到农村待那么多年觉得农村很苦很穷。当时有没有想到说那些话会犯忌?
翁永曦: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是个高中生,那时候对中国现实情况并不真正了解,基本上属于万花筒里看世界,以为中国人民是最幸福的,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受苦人等着我们去解放。但是到了农村,长期的农村实践,明白了以往受到的教育和当时面对的现实有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促使很多知识青年在农村一面思考一面学习,思索问题出在哪里,产生强烈的想改变现状的要求。我想这大概也是20世纪70年代底、80年代初大批知识青年回城以后,一些有农村插队经历的年轻人,围绕在杜老周围积极参与农村改革的真实动因。
农村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是意识形态
凤凰历史:我们知道建国后关于包产到户有过长达30年的争论,在起草“一号文件”文件的过程中,面临的阻力主要有哪些?当时得到过哪些中央领导的支持呢?
翁永曦:农村改革的主要障碍是意识形态的障碍,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走集体化道路还是个人单干,涉及坚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因为以往形成一种固化观念,集体化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是否允许雇工。很多地方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后还有了余粮、余款,开办了一些小的作坊企业,出现了雇工。这就很敏感,雇工属于剥削性质。当时还有一个定义,雇工7个人以上就算资本家了,5个人以下算小业主,反正都带有剥削性质。而且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少是改革中的带头人,允不允许他们入党也是个问题。
第三,富裕起来的农民买了手扶拖拉机,或者脱谷机、面粉机等生产资料。那么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掌握是什么性质?个体农民允不允许拥有比镰刀、锄头和耕牛更先进的生产资料?
第四,包产到户后,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丰富,多余的农产品允不允许自由流通?当时《刑法》规定,长途贩运属于投机倒把。这些都是敏感问题,争论很大。
当时,整个农村改革确实得到了邓小平、陈云、万里、赵紫阳、胡耀邦、姚依林、邓力群这些党内高层人士的支持。一次万里同志叫我到他家里去谈事,我问万里同志,当时您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怎么就敢明确支持农民包产到户(那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包产到户是走资主义道路,而集体化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万里想都没想说,如果让我在饿死人的社会主义和吃饱饭的资本主义之间做选择,我选择让老百姓吃饱饭的资本主义。这就看出一个真正:)人的风骨,那真正是实事求是、执政为民,而不是空谈意识形态的概念,令人叹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08:59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1.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游行队伍行进中突然打出横幅“小平您好”,此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电视画面记录的瞬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09:19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2.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处于低谷,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一种沉闷、压抑、疑虑、无所适从的氛围中。1992年1月19日下午,邓小平悄然来到深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图为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游览仙湖植物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09:35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3.邓小平同志在国内国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以88岁高龄,前往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南方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09:51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4.邓小平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就喜爱上了桥牌运动,此后长年不辍,他认为打桥牌可以锻炼大脑,提高思维能力。世界桥联1988年10月在意大利召开的执委会上,决定设立一个特别奖:荣誉金奖,以表彰对世界桥牌运动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并一致同意把第一枚荣誉金奖授予邓小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10:12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5.1978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大庆和哈尔滨后召开了座谈会,明确提出要进行体制改革,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尽管行程紧张,但他总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大庆停留的10个小时里,先后到9个地方视察,同200多人握过手,同800多人合过影,大庆的职工群众有六七万人见到了邓小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10:37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6.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并亲自领导了香港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香港胜利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大政方针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10:58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7.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后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中美关系从此走上了一个新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11:29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8.卡特总统为邓小平准备的欢迎仪式上,美国政界重要官员悉数出场:国务卿、内阁重要成员、三军参谋长、众参两院议长。曾有美国记者大发感慨说,一个国家的总统举行正式仪式,隆重欢迎另一个国家的副总理,并陪同其检阅三军仪仗队,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14-8-23 06:11:57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9.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7年邓小平复出,立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并阐述道:“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