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本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3-22 18:4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欲诉诸文字表达,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受想与同类沟通,经一番构思与炮制直至今日,愿望才得以实现。希望读来有几许人同此情、心同此理的感觉。
  (一)  因 为 有 爱
  爱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它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动力,是人们亘古未变的话题。当爱与被爱成为个体的需要时,它便是人们追求真爱、获得被爱的动力,当爱的感觉与观念在生物、遗传、历史、文化、宗教、道德、政治的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步发展成一种或明确或隐晦的人类追求与取向时,即使得“爱”的内涵具有了群体认同、大众意识、文化价值、社会属性的特点。纵观人类关于爱的话题与行动可以得知:个体追求与获得爱的方式或高尚、或低下,或坦率、或含蓄,或热烈、或缠绵……,这种与爱相关的情绪、情感、方式广泛存于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没有脱离生活背景凭空存在的超现实的爱,没有与爱无关的选择,没有不包含爱意的行动。即便是恨、是冷漠,是无情,可追逆其根源最终还是由于爱的不满足、爱的变态、或是对失去爱的过度反应所至。因此说,爱的能力需要习得。即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去爱,学习对自己的爱负起责任。当爱将我们带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中时,当爱将我们置身于忠诚与背叛、浮华与永恒的十字路口时,当爱需要我们选择而自己还在举棋不定时,记着对自己说:因为有爱。只要是坚信有爱,我们就拥有了理直气壮、义无反顾去爱的力量。
  (二)学 习 表 达
  生活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表达大多通过言语信息的交流,还有一部分通过非言语信息。人们往往凭借自己对言语、非言语信息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和感知世界、事物和他人,即“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随处可见,于是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理解”便有可能招致误解。上级与下级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间,太多的爱不被理解,太多的想法、愿望无法沟通。一次不经意的忽略、一次不准确的表达、甚至是一句诠释不准的幽默,都会招误解甚至是敌意。因此准确表达是增强自信、消除误解、达到沟通的必要途径。准确地表达可以增加自己、他人的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使交往、沟通成为人类的自主、积极行为。因此学会“准确表达”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对自己语言、非语言能力的训练,既体现一种修养,更体现一种能力。用心学会表达吧!
  (三)直 面 人 性
  人性有善、人性有恶;人性有时渴望亲近、有时回避与冷漠,有时充满爱与关怀,有时充满敌意、竞争与对抗;人性会贪婪自私、永不知足,人性也会善良奉献无私升华;人性有时坚韧、有时懦弱;人性有时坦荡彻底,有时变幻莫测。人既是复杂的动物,充满野性、残忍甚至是血腥,表现在个体身上会是冲动、虐待、侵害、攻击的动为;表现在群体、族类的精神层面时就会引发人类的恐怖、战争与黑暗等灾难性、毁灭性结果;人又是充满理性的精灵,文明宽厚、温情浪漫,在个体身上形成善良、勇敢、正直等人类美好的品质,在群体身上则表现为气节与灵魂,……这些复杂而丰富的人性并存于世界,构成了人间善与恶的两个极端。无论如何,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人类群体、种族的一分子,无一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文明、宗教、道德、家庭教化的结果,无一不是生活塑造的结果,无一不是个体自我在社会化过程中实践与学习的结果。
  我们能否敏锐洞察人性?我们如何面对人性?如何理解人性?我们如何作为?面对自己是坦然,接受自己是真实;面对现实是明智,接受现实是达观;面对他人是勇敢,接受他人是仁慈。心理学意义上的健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与这种接纳程度相关的。为了健康我们是否能够把心放到最宽,接受与面对生活所有的给予。
  (四)独 守 宁 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不安。这些都是由真实的事件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冲突事件本身而引发的焦虑情绪,并由此造成的恐惧感带给我们的情绪、情感反应。当我们突然遭遇意外打击和伤害而感到万分悲伤时,当我们理想中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当我们面对孤独缺乏自信时,当我们处在期盼这样又等待那样,担心这般、又惧怕那般的两难境地时;我们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就有可能因能力与现实成就之间存在的越来越大的差距而产生痛苦,就有可能面对自己绝望地陷入困境而产生痛苦,就有可能面对他人微不足道的轻慢而高度敏感而产生痛苦,或者因自己神经质一般的自轻自贱的而痛苦。当他人并不心甘情愿地动接受我们的控制时,当我们的竞争目标不能得以实现时,当我们对他人的谴责、愤怒情绪无力实施时,我们将被置于一种或有或无的失败感、挫折感之中,或被置于一种潜在、可能的危机感压迫之下。我们通常尝试压抑、认同、投射、强迫重复、回避、退缩、升华等方式进行解决。这些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防御机制,而在这些所有的防御机制中,除了“升华”的机制能够产生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外,其他的防御机制多少都显示出消极和负性的作用,当这些消极防御反映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力量,最终容易导致病态心理,这将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当我们的努力使期望由可能变为现实的时候,便会感到自己是坚强、充实、有成就的;而当我们的努力化为泡影时,会觉得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类在它的面前竟是无能、脆弱与无奈的。当我们明白了所有的事物都处在对与不对、正确与错误的相对状态中,当我们体验和领悟了所有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爱与恨、得到与失去,等等,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漫漫人生旅程的一个阶段或过程。于是我们便学会让自己真正安静下来,获得真正意义的内心宁静,并独守这份宁静,选择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与境界,这就实现了心理学意义上“成长”的目标。
  (六)指 向 未 来
  无论我们曾经是多么辉煌荣耀,还是多么苦难与不幸;无论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受是消极抑或是积极;无论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显赫与尊贵,或是多么的卑微与渺小。每一条生活之路无一不是我们自主或是被动选择的结果,而每一种选择又有着它必然如此的理由;因此说人是在以自己的性格展现命运、创造生活,而生活又以其固有的力量主宰人的命运。
  我们自始至终渴望激情,更想挽留永恒,我们常常与自己或是与自己的爱产生与死的分离感,任我们的心被撕裂般的疼痛牵扯;任自己不时地处在或强迫、或重复、或自虐、或自恋的状态,但最终将会让自己消融而投入群体,目的是寻求一种忘我的体验,于是我们便理解了醉酒、贪杯、狂欢、药物成瘾的原因与根源。
  人类需要忘却,生活需要忘却。忘却是聊伤的需要,是轻装的前提,是走向未来明天的必然。忘却是人类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而融入群体的过程,是内心经过千辛万苦、千愁百结、凤凰涅磐、自我成长与完善的过程,是人生苦难的历练与总结,是大彻大悟、神圣膜拜的祭祀与活动。因此忘却不是简单的遗忘,而是将自己的生活指向未来的智慧与感悟,于是这种忘却便具有了建设性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3-22 22:25:1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非常好的贴子,不过不明白为什么要弄成那样一小条,看起来好累,编辑了一下,方便大家阅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3-23 15:55:46 | 只看该作者
太多的苦与痛,也许只因不懂接受现实,接纳苦痛,不愿面对.其实,逃避不是方法,面对才是第一步,积极而坦然的心态中再长的路,再深的坎,一步一步,坚持之下,总归会有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3-29 10:34:15 | 只看该作者
TAI DUO LE .YU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8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