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oiyez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6-10-24 14:49:3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 -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庄子游学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份、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06-10-24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话虽如此。我刚刚得知师母过世的噩耗,导师从此形影相吊,言语间无比凄凉。实在不知从何安慰。

老聃的话虽有理,可实际生活中,特别是老俩口,相依为命,早已不是一般的伴儿,而是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了。我们至亲的人又不是哲学家,怎么去平息这哀痛呢?

向大家求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6-10-24 16:28:18 | 只看该作者
多一些寄托会好些,比如子女、亲友、朋友、琴棋书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06-10-24 23:07:42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

对现实的承受能力,有时是纯粹靠本能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6-10-25 13:09:58 | 只看该作者
老子过函谷关

   老子李耳五十多岁的时候,在东周做官。他五十岁那一年,因王子朝与周敬王和周悼王内讧,他失去了官职,就骑青牛,离开家乡西行,过函谷关,到秦国去讲学。

   过函谷关这件事,在李耳的故乡流传甚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连骂人都会用上这个传说。

   据说有一回,一个姓刘的人问一个姓李的人姓啥,姓李的说: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姓刘的一听,知道自己吃了亏,赶紧问姓李的说:“你知道我姓啥?”姓李的说“你姓啥呢?”姓刘的说:“斩常蛇兴汉室高祖姓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06-10-25 20:18:4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听过的版本是:“斩青蛇入五关高祖是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6-10-26 17:53:12 | 只看该作者
老子的预言

     李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
   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一个叫老大,一个叫老二。老二长得聪明伶俐,老大呢,看着不但不伶俐,还一脸老实相。
   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一边问老聃:“先生,你看,这两个孩子,我以后能拿到哪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说:“当然是能享老二的福。你看这老二,聪明伶俐,以后会有很大的本领。”
     老聃从喜手里接过元宝,用一只手拿元宝向老大说:“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
     不管咋说,老大总是睁着两只大眼,不打也不接元宝。
     老聃又把元宝递向老二:“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
     老二高兴地瞪着小眼,伸出小手,照他爹嘴上打一巴掌,老聃把元宝递给了老二。老二得意地接过元宝,擦巴擦巴地走了。
     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有办法以后我光剩享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以我说,以后能让你享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笑着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若中国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这样发展下去,会是这样的。
     事过以后,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告老还家,卧病在床。这时他的大儿子成了一个穷人,二儿在外经商,手里很有钱。老大整天守在他爹喜的床头。家里东西因给爹治病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老二听说爹爹病了,连理也不理,老大给这个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爹快要死了,要他回来看爹一眼,得到的回答是:“我作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他一眼少赚好些钱,谁包赔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时间回去睬他。”
     这时候,喜弟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老聃先生说过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