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女人:香气、霸气、小布尔乔亚之娇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7-5 22: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女人:香气、霸气、小布尔乔亚之娇气
人间网     (2003-03-12)
  
   
  
  从张爱玲时代起,上海这个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城市天生带着脂粉香和奢华感。这是一座天生的小资城市,一个动感女人的城市,时髦、精致、高情商、高情调、热爱消费文化,骄傲、现实、浪漫、有情调将这座城市的女人们装点得洋味十足。小布尔乔亚滋味当是她们与其他地方的女人最大的区别。  
  
  生 养  
  
  上海女人,生得细皮嫩肉,白净水灵。上海微湿的气候,好过最昂贵的肌肤保养品。北方姑娘,大大咧咧,有种野性美;南方亚热带女子晒得黑里透红,好比那里的天气,巴辣着呢。上海女人是精致的,有着北方人的爽快,也有江南女子的娇柔妩媚。  
  
  上海女人追求时尚,她研究品牌的历史、格调和走向,也主流设计师的来头、代表作等等的来龙去脉。每个女孩的书柜里都会有一本《Elle》或者《Show》之类的时尚书籍,虽然不一定去尝试,但喜欢让感觉沉浸在有一点小资的都市韵味里。阳光下粲粲地笑着的女孩,像一个明媚的季节,走进去连自己都会开花。  
  
  处 世  
  
  “拎得清”和“讲实惠”是上海女人在外抛头露面、待人接物时的准则。她们深知“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名牌不拒绝,减价最欢迎,蹩脚东西免谈。说她们精打细算,不如说她们“便宜要贪,亏吃不得”。  
  
  去中国餐厅吃饭,碰上个上海女招待,问她某道菜可好味,你猜她怎么答?“蛮入味的,不过今朝,A菜新新鲜鲜的,又嫩。活蟹也刚刚来,吃一磅送一磅,两个人吃正好。”听得食客食欲大开,速速点头。她又顺势介绍了汤与凉拌菜。最后加一句:“好了,两个人吃尽够了。不够吃再加,快来兮的。”一餐下来,菜式、价钱均合心水。的确很实惠,对这女招待徒增好感。  
  
  情 感  
  
  上海女人的难缠似乎很有名。尤其是“作”起来,最吃不消。其实,她是“会得作”。她不兴“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江北腔”。她“作”起来,分寸拿捏得好,倒成了一种风情。所谓,多了嫌烦,少了不够味。她是有选择性地“作”,和特定的人“作”,在特定的时间“作”。特定的人,通常是指关系密切的,比如男友,老公。稍稍“作”一下,耍耍小脾气,时时提醒着男人她的重要。特定的时间,通常是指她觉得男人对不起她的时候。男人在气头上,则千万“作”不得,反要安慰。但她可记着这“气”,下回一道“作”回来。  
  
  所谓“女人红,因为有男人捧;女人坏,因为有男人宠”。怪不了“会得作”的女人。  
  
  总之,上海的女人,绝对是与众不同的,她们享有相当高的女权,那表现在对男友的主动权和对老公的支配权,那是其他地方和国家的女人所羡慕的。  
  
  深圳女人眼中的上海女人  
  
  15岁:自习课上,穿着波鞋的女孩子和班上的男生一起“嘘”那个穿着格格响的皮鞋进来的上海籍小姑娘,因为只有她才会穿和那些女老师一样的钉了钉子底的皮鞋,害得我们又虚惊一场,以为老师来查教室。  
  
  16岁:我们回家听香港翡翠台粤语的劲歌金曲,看明珠台的930,但是实验学校规定,全体师生在校应该讲普通话,不过那几个上海来的女孩子在一起还是旁若无人地讲上海话。  
  
  17岁:我们在课余谈论王杰和齐秦,而那几个上海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居然是黎明和费翔,多“奶”啊。  
  
  18岁:我的中学同学都报考那个建校只有9年的深圳大学,因为不想离开这个城市,而我的复旦同学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放弃北大、浙大的保送,却一定要留在上海读大学。城市的吸引力在这时候出奇的一致。  
  
  彼时复旦的新生要在南昌军训,在那个12个女孩子中8个来自上海的一间宿舍,我还没到上海就听懂了上海话,就知道复旦的位置是上海的“下只角”,“杨浦工人大罢工晓得哦?就是在那个工厂云集的五角场旁边。”“上只角?要在静安,徐家汇,淮海路才可以的。”  
  
  19岁:我和我的中学同学在深圳的麦当劳N次聚会,讨论我们应该用假期去旅游还是打工。我的上海同学则在讨论是要去南京路那家新开的肯德基排队尝鲜,还是留在宿舍打80分、拱猪。我想上海女孩子之所以显得“小家子气”,大概就是因为见识不够吧,这一点从上海女孩子吃零食、睡懒觉、逛大街的业余爱好就可看出苗头,她们几乎没有几个出过上海市。典型的上海女孩子通常比较实际,没有很特别的梦想。她们好像没打算自己赚大钱似的。  
  
  20岁:上海的报纸还在讨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思想弊端,但是女孩子们依然用自家居住的地段来分三六九,细着呢,一个在徐家汇附近的弄堂里烧老虎灶出身的女孩子感觉远比杨浦区一个千人工厂负责人的女儿要好许多倍。更不用说彼时的浦东还在叫川沙县呢。所有的外地人更都是“乡巴子”。在深圳,四海皆姐妹,都是各城市移民的后代,就算是关内、关外也没有什么两样的感觉。只有上海的同学才会问,你是住在关外还是关内?  
  
  21岁:上海女孩子的眼光永远看着比上海更好的地方,精明起来,一个照面就能估量出对方身价几何;他们肯给日本人和欧美人做中文家教,韩国人则次之,至于上海本地的小孩就留给外地来的大学生吧。大学里流行考托和G出国,但是这种吃苦的事如果上海小姑娘没有在中学阶段做,断不会在大学阶段补,那是乡巴子才做的,他们一等一的做法的是嫁给老外,最差就做F2好了,所以那几年很多留美的学生流行回上海找女大学生相亲,通常灵光得很。上海女孩子好像一落地就是不天真的,说得好听一点是人情练达,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世故。  
  
  22岁:上海的女孩子做事喜欢扎堆,“小姐妹”是断不可少,但彼此之间攀比的多,一块难为那个准备做人家毛脚女婿的多,一起讲口头禅“你看看人家”的多。她们最讲究平等交易,不喜欢欠人家点什么,也不喜欢平白无故给人家点什么。不像深圳的女孩子,平时都特立独行,偶尔聚会也是一起吃东西来排解感情,从早茶、下午茶到夜茶直落,绝对不会像上海人那样搞AA制,谁买单都很自然。  
  
  23岁:上海的女孩在工作的问题上远没有深圳的女孩那么重视,在那个年纪他们更渴望一份爱情。上海女孩的聪慧是没有人会否认的,她们考托福不一定能全国第一,不过那腔美式口语和一手漂亮的report,别地的女孩就没得比。所以她们打起工来,千伶百俐,比较游刃有余,那是她们的本事。上海人称这种本事为“拎得清”。“拎得清”是上海女人待人接物时的准则。想想也是,在五方杂处的上海生存,从小就得学会看人脸色。嘴甜是一回事,讲话知轻重,时机抓得准,才是高招。  
  
  24岁:这个年纪无论哪里的女孩子一定是在谈恋爱。据说上海介于20至35岁年龄组的男女人口分布,男的比女的多出10万人。从这一点看,上海女孩子比深圳的实在幸福得多。不过在我看来那些被误认为最前卫的上海女孩子生活也并不是真的让人羡慕。其实她们大都来自一个小康家庭,至多有一个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上海。很多人不结婚的话就一直跟父母住,哪怕已经30岁;她们相信单身女人买了房更嫁不出去;不结婚就不同居;没有男朋友就压根没有性生活;她们之间流传着男女收入比例3∶1最利于家庭和睦,并为了这个比例甘守“清贫”至今……上海女人把男友当成自己手足般地“调教”,希望有朝一日,他将是“完美”的化身——有着她欣赏的优点与可接受的缺点,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今生的新娘。  
  
  25岁:到了上海就知道,那些眉清目秀、吴侬软语、爱穿旗袍、爱吃雪菜炒毛豆、话梅、肉粽的上海女孩随处可见,断不是卫慧那种毕业后才混迹于上海的没钱的大学生所描写的《上海宝贝》的类型。她们的行止极为小心,不会有忘情的哭和笑,甚至脸上的表情都很标准。其实如今正到“养眼”年纪的那些上海女孩,从小就是在弄堂里的普通人家长大的:在住房没有改善前,夏天穿旧睡衣坐在马路边的躺椅上聊天的是她们,穿上花裙子逛淮海路的也是她们;冬天里穿着缩水毛衣在公用龙头上洗头的是她们,在没空调的亭子间里试裙子冻得抽气的也是她们。但是到了花季时能一下子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也是她们。  
  
  26岁:上海女人最讲究穿,装扮是属于典型的“淑女型”风格,穿长裙,高跟皮鞋,一副婀娜多姿的样子。想想也是,上海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虽然中间休息了几十年,差一点凉了。但是那种骨子里的优雅和小资毕竟不是能够轻易消失的,也不是别的城市可以一蹴而就的。她们一直有怀旧和崇洋的情结,所以她们非常挑剔,精致而贴近时尚,华丽又注重细节。在无论多乱的人群中,上海女孩子必定是最先被人分辨出的,原因是她们有自己的神态。她们的妆大多化得淡淡的;衣着多素雅,她们没有一眼就看破的潮流,但决不落伍,尤其小饰品,更是上海女孩子的撒手锏。  
  
  27岁:懂得用最合适的价格去装扮自己的上海女人更充实。周末她们会经常出现在一些富有情调的咖啡书店,茶房,或是各种各样的吧,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朋友们聊天或是干脆钻进陶吧、布吧。这个年纪的上海女人如果走在街上,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察觉她是从洋房里出来还是从弄堂里出来。这就是她们最动人的地方。其实上海女孩之所以为人艳羡,除了气质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瘦,给人的感觉像是清秀的桂林山水,上海微湿的气候氤氲得上海女人个个白净水灵。  
  
  28岁: 毕业5年,我的大学同学大都结婚了,结了婚的上海女孩子女人味更足,而且很“帮夫”。她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东方女性的禀性。即使像毕业于复旦这样学校的上海女孩子也并不是非常在乎自己的事业,反而把丈夫的事业看得很重,我的同学中有博士毕业也甘心去美国做F2,留守家里的他更多,颇有牺牲精神。骨子里,大部份的上海女人更希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所以一旦丈夫的事业有了起色,她们大多能任劳任怨,做贤妻良母。所以有人说,上海女人是将感情当成一生事业来经营,用情之深,无人能及。  
  
  29岁 被卫慧哄得以为上海女人极其前卫,性解放,其实上海女人最保守。有调查显示,对“家庭的本来形态是男主外女主内”赞成度最高的是上海女人,有65%的上海女人希望依赖丈夫,所以在择偶时上海女人才最以地位、收入、家庭条件为依据。相比其他城市,她们赞成未婚同居者最少,赞同独身主义也最低,“周末夫妻”也远比深圳少,离婚率也低。想来也是,在高度算计、谨慎考虑基础上产生的婚姻当然会在统计的意义上相对稳定,即使这样可能显得功利些、平庸点。所以,你注意一下各种报道,那种因为婚姻问题“要死要活”的事,很少发生在上海女人身上。  
  
  30岁 上海的女人在30岁前后显示了巨大的差异。30岁前的上海姑娘,差不多都是嗲妹妹;30岁后的上海女人,却蜕化为“老菜皮”。有人说婚前的上海女人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她们的美带着香气,也有点霸气。但是这些娇滴滴的美女楷模一旦成长为妇人,整个事情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时候她们就变成了一杯豆浆,过了30岁的上海妇人在穿着打扮上都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豁达,也许是她们年轻时候实在过于风光了,所以到了中年穿什么都无所谓。一条睡裙屋里屋外随便穿,甚至能够穿了去坐公共汽车,这也要算上海一景。但是这也是我们抗拒承认的上海女人,我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外延和内涵都优美的上海美人,记住的是阮玲玉和张爱玲这样的上海女人,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女人中的极品。  
  
  上海女人在深圳  
  
  15岁:爸爸说我们家要搬去深圳了,那是什么地方啊?我只知道那毗邻香港,是经济特区,全国人民都往那里跑。不过我还是喜欢上海,我在这里生活了15年,我习惯这里的一切,我不敢想像即将去的是什么样的地方,遇见什么样的同学。虽然我有些期待,但是我想什么地方也没有上海好吧。  
  
  16岁:第一次见到我的深圳同学,天!怎么能和我上海的同学相比啊?有的人连英文发音都不准,普通话讲得老难听哦。还有女孩子们,大声笑闹,疯疯颠颠的,一点女孩子样也没有,一天到晚穿着运动鞋,她们叫作“波鞋”,女孩子就应该穿皮鞋,说话轻声细气的啊。  
  
  17岁:真不明白我的女同学怎么会喜欢王杰那个小瘪三,歌唱得粗声粗气,人长得一塌胡涂,衣着毫无品味,不是运动服就是牛仔裤,还说自己是什么浪子,难道是因为她们也是从各个地方来的,也有浪迹天涯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也可以喜欢费翔啊,干净,漂亮,眼睛大大,还是混血哎。  
  
  18岁:我和我的深圳同学都报考了深圳大学,那所大学的教学质量怎么能跟上海的比啊?不过爸爸妈妈不希望我离开家。好像我的同学并不介意,特别是女孩子,最主要的是能留在深圳,好像深圳慢慢地已经成为她们的家了。  
  
  19岁:深圳开了全国第一家麦当劳,老实说,麦当劳的广告我在香港电视上看得多了,深圳受香港的影响很深,电视是看香港电视,说话是说粤语,唱歌也唱粤语歌曲,女孩子们的衣着流行也跟着香港。  
  
  20岁:暑假我去麦当劳做waitress了,虽然这在父母看来很不必要,不过我的同学们让我学会了应该经济独立。我很多同学在打工,建筑系的帮人做设计,金融系的去银行,还有炒股票的,做买卖的……这是深圳的学生跟上海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如果还在上海,我一早就和朋友逛淮海路了),她们太有经济头脑了。  
  
  21岁:人家说大学里的拍拖是必不可少的,深圳大学也是一样,别看这些女孩子做起生意来头头是道,真碰到感情的事情也还是一个孩子。她们的“经营IQ”跟她们的“情感EQ”还真不成正比。她们没有上海女孩的精明世故,也不太讲究对方的家世财产,喜欢就是喜欢。  
  
  22岁:大学的最后一年,每个人都在忙着推销自己,这个时候深圳女孩子的张扬就起作用了,不打算出国的就去银行、证券公司,或者外企。频繁地面试,每个女孩子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职业女性一样,跟香港电视学的吧。  
  
  23岁:工作了,见识的人也多了,身边的人仍然是那些曾经疯疯颠颠的女孩子,不过她们好像多了点女人味。工作和事业成了她们的中心,考这个职称考那个资格的,忙碌而充实。  
  
  24岁:这个年纪无论哪里的女孩子一定是在谈恋爱。深圳在全国是性观念比较开放的城市。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而无力成家、贫富两极分化及金钱的诱惑、港澳生活方式及道德观的影响、个人自由空间的相对宽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深圳女人活得比谁都累。我在上海的女同学们有的已经结婚了,即使没有结婚的,也有了固定的男朋友,而我的深圳女性朋友,大部分还在感情的大门外挣扎呢。据说深圳的男女比例是1∶7,在深圳做女人,似乎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25岁:一晃,在深圳生活了10年。眼看着一片片荒地变成了高楼大厦,这个城市的精彩绝大部分来自城里的女人。她们忙忙碌碌地来回于大街上,匆匆的脚步是不变的特征,而职业性的笑容总是让你看不出她的喜怒哀乐。即使在她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也不会把情绪带到朋友中,她们很会安慰自己,你完全不会相信她正遇到了烦心的事情。这也是在深圳这个“居不易”的城市里锻炼出来的吧。  
  
  26岁:时间洗涤青春的岁月,再美丽的容貌十年也消失了,所以说风韵犹存就显得更伤感。深圳接近北回归线,气温比较高,更容易伤害到皮肤,身边的女性朋友每个星期就会做一次美容,至少能够维持面容的娇嫩吧。深圳女人的美是适合的美,她们的装扮新潮但不粗俗。不过在穿着上还是比较马虎。即使有讲究的,那就买牌子货,省心。深圳毗邻香港,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对外来时尚也就见怪不怪,北方的女人喜欢的大红大绿,南方女人喜欢的标新立异,在深圳都可以找到。但是深圳仍然不能跟上海相比,还没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条件,许多的国际牌子就在深圳找不到。好在她们可以去临近的香港啊。所以也没有吃什么亏。  
  
  27岁:相对于穿来说,深圳的女孩子更喜欢吃,深圳是一个美食之都,这是全国很多城市都没有办法比较的,虽然人说“吃在广州”,但是那是指粤菜,深圳是由全国各地移民组成的城市,据说这里的地方菜系比出产地还正宗,再加上广东人天生的注重口腹之欲,深圳的女人们口福不浅,守着一个正宗的美食城市,不吃才笨呢。突然想到张爱玲说过:“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无论是女人在面部上的“骨感”和“肉感”,还是肤色的差异。真是入木三分,虽然这话有着上海人才有的刻薄。  
  
  28岁:这辰光流行旅游,我深圳的朋友们没有出去旅游过的少之又少,虽然我一直不觉得旅游有什么乐趣,尤其不喜欢到那些很穷困,所谓自然的地方,不过她们还是乐此不疲,一放假就往外跑,而且越远越好。她们就像这个城市一样不安分。  
  
  29岁:深圳的住房真的好贵,比上海贵多了,这个年纪的深圳人,男男女女都要买房子了,不过那价钱真不是工薪阶层能承受得起的,我身边的朋友绝大部分都买房了,女孩子结婚的就跟老公一起供房,没有结婚的就自己供房,她们认为即使不住,用来做投资也不错,她们真是什么时候都改不了经济独立和善于经营的本性啊。  
  
  30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隔离了前30年的青春,纯真,冲动,承接后面人生的成熟,平实,安分。深圳的女人就在这浮躁与沉静之间造就了自己的遗憾和满足。有时候我觉得典型的深圳女人就像了一个女人的前30年,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活力,也不乏浮躁与不安。看过繁华、经过独立奋斗的深圳女人虽然脸上没贴标签,却极易不动声色而魅力四射。她们踏着一级级平庸的阶梯,百折不挠地朝向不平庸的峰顶努力。(Amarylli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7-8 11:49:42 | 只看该作者
我靠~这篇文章这么强。好深刻好细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