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6-29 14: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淄博市第五医院
路英智 张勤锋 田明萍

摘要 目的 研究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 将门诊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森田疗法组26例和药物治疗组12例,疗程10~12周。均于疗前疗后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森田疗法组SAD总分比药物组下降显著。半年后随访时,森田疗法组SAD总分继续呈显著下降,而药物组下降不明显。疗效评定见森田疗法组痊显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结论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 森田疗法 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形式,临床应用单纯药物治疗效果难以确认。为此,我们应用森田疗法原理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做了专题的治疗和对照研究。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94-98年本院心理门诊的病人,均符合CCMD-2-R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择取材料完整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26。67±6。7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11例,高中20例,大专7例。
2.方法:按就诊时间为顺序将病人随即分为森田疗法组(26例)和药物治疗组(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并建立治疗及随诊档案。
门诊森田疗法组治疗方法:病人每周一次来本院心理门诊接受森田疗法谈话交流和治疗指导,每次1-2小时,其余时间回到社会中实践。指导患者的内容:讲解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基础、精神交互作用、顺其自然的治疗原理,目标是使病人对精神自我冲突的发病机理产生“顿悟”,其后以主动的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处社交活动,使其在症状不知不觉消失的过程中恢复自信。要求患者对社交中“拘紧、胆怯”这一既定事实原原本本地接受下来,明白这是常人均有的正常心理,明白对于症状越是想摆脱则越被其纠缠的道理,并试图发掘这样一种个性心理的优点所在。如:与人交往拘紧些,也会给人留下诚实、规矩的好印象,“紧张点也不错,并且非要带点拘紧与胆怯交往不可,因为傲慢的,得意洋洋的去做,会被人讨厌”。自己高贵的品德、才智、信念的展现,不单纯以“气质”
而取胜,何故与其纠缠?随它紧张把。这顺其自然和主动顺其自然的态度是治疗的关键。
并要求患者对自己认知行为过程作笔记,以便于治疗者随时掌握其心理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指导,疗程一般为10-12周。
药物治疗组12例,针对其社交焦虑针状,用阿普唑仑1.2-2.4mg/日,有情绪抑郁者并用
氯丙咪嗪75-150mg/日,两组均于半年后随访。
3、疗效评定: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用其焦虑分量表和回避分量表的总值,评分制用五级分制取代“是-否”分制:按“无”为1分,“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
4分,“大部分时间”5分评定。两组均于疗前、疗后及半年后随诊时各评定一次并进行比较。
疗效按198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五级疗效标准由治疗外的医师评定。
                               结果
1、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及随访时的SAD自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及随访时的SAD自评分比较*

                疗前            疗后           随访         疗前疗后比   疗后随诊比     疗前随访比
森田组(n=26) 105.69±14.32   73.52±10.56   62.28±9.47    P<0.001     P<0.001         P<0.001
药物组(n=12) 103.72±12.43   88.49±11.23   90.57±13.66   P<0.01       P>0.05         P<0.05
组间比较       P>0.05           P<0.001         P<0.001
*t.检验
    表1可见,入组时两组SAD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疗后SAD总分均显著下降(P<0.001, P<0.01),又以森田疗法组下降为著(P<0.001)。森田疗法组SAD在半年后随访时继续呈显著下降(P<0.001),而药物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随访时的SAD总分均比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 P<0.05)。
2、疗效评定结果:疗程结束后,森田疗法组痊愈22例,显效4例,药物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半年后随访时见森田疗法组无一例复发,显效的4例也已获得痊愈;
药物组显效的2例SAD总分依然同疗后水平,有效的5例有3例退回疗前水平。
                                   
                                  讨论
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符合森田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患者具有内向、内省力强、完善欲望高、敏感等神经质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以偶然的社交挫折为契机导致病态,在精神交互作用下,愈来愈烈。其发病机制的关键在于“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环节,只有切断这一交互循环过程,让病人接受症状以顺其自然的心态与人对处,其病自愈,为此我们对38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了门诊式森田疗法的治疗研究。从研究结果看,森田疗法组和药物治疗组在疗后SAD总分均呈显著下降(P<0.001或P<0.01),但森田疗法组比药物组减分更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说明森田疗法组疗效更优,五级疗效比较森田疗法组也明显高于药物组;森田疗法组随访时SAD总值继续呈显著下降(P<0.001),而药物组无明显改变(P>0.05)。半年后随访时,森田疗法组无一例复发,并且在疗后获得显效的4例病人,在社交实践中已达到痊愈水平。药物组获显效的2例病人依然停留在疗后水平,有效的5例病人有3例退回到疗前水平。这说明患者接受森田疗法后,不仅症状消除,人生观也得到陶冶。在社交实践中,更加锻炼了自己,使人格更多趋健全,预防了复发,药物组则无此功效。
本疗法的指导思想就是接受社交中的“胆怯、紧张、心理不安”,这一既定事实,不再把其当作身心异物加以排斥,不再关注体察心理症状,而是要带着紧张、胆怯象正常人一样交往,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使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本疗法易实施,病人易接受,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4-86
2、大原浩一,大原健士郎.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
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9-211
4、大原浩一,大原健士郎.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
5、森田神经质.主义神经质实践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