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主观抑制是强迫观念的不治之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6-23 13:5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没法用直接的主观抑制的方法来克服烦恼。当你在头脑中想着去摆脱各种妄想杂念的时候,此时也正是你将它们带进你的意识的时候。越是注意这些烦恼(包括思维和感觉),你越是给它们分配能量。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在制造束缚自己的烦恼,因为我们的大脑是超级梦工厂。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扫除烦恼,就好比小狗追自己的尾巴一样。
可以用思辩来纠正自己不合实际的想法、观点,但是想“直接”在主观中扫除负面的思虑及情感是绝大的错误,是不可能的,就像坐在椅子里想用手把自己抬到天上去一样不可能。
禅宗有“眼不自眼,心不自心”的提法,这里所说的心当是指思虑、情绪、言行发起的地方,对自己来说是主体,是自变量,是原动的一方,活泼而变动不拘;而意识到的思想、情绪、动作相对的来说是客体,是从动的,一旦生起,不能马上改变,有惰性。主体不是直接可见的,只能于主体的应用上印证它自身(自觉);若主体是直接可见的,那所见的也成为认识的对象——客体了,而不是主体了。
但是毕竟思想、感觉等是相对的客体,不同于身外之物一类的客体;思虑等是“自我的异化”(挪用黑格尔语),是主体的最直接的产物。从自己主观的角度来看,思维是客体,外物是另一类性质不同的客体;去观察别人的思维活动,用仪器可以检测到脑电波等生物物理量、化学量的变化,但无法直接明白它们具体代表的意义和感觉(虽然可以用归纳分类的办法大致推测其内容)。从主观看,思维、感觉等在具有客体的性质的同时又直接反映主体且不能与之分开。这是思维等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矛盾。简言之,从主观来看,意识的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性质决定了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用电影的模型来说明一下:主体像磁带和放映机,思想、情绪和感觉像荧光屏。光照到屏上,屏上显出各种正面的和负面的形象,一定的形象能保持一段时间以后逐渐消失。当屏上显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形象的时候,执着的人总想在荧光屏上投射出压制、扫除它们的画面,但是无论你怎么扫,这些恼人的落叶也总是在荧幕上出现。其实你不管它,它也会慢慢褪去。或者换换喜剧片看,情况就好多了。
总之,思想、情绪和感觉这些主观的东西,它不是外物。不能用对付物的办法来解决心理问题,你不能用锤子去把它砸个粉碎!
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是跳出死胡同,转换注意力。将注意转向正在做着的事上,转向积极的方向去。怎么转换,先要学会,能随意集中精神就能很自然的切换注意了。怎么集中注意力,靠练习,日常做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观察自己心思是否在事上,如果心不在焉,马上转回到事上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同样对待,集中精神,想明白。和别人交谈的时候,看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都要专心、集中精神的去做。总之,看东西要看明了,听要听仔细,想要想清楚。(专心做事,简单,但是平实有效,取自理学和禅学,并非笔者的创见。)
要想比较容易的做到专心,还要注意:与人交往,真诚才能专心;对于工作,要有兴趣才能专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事符合道德的要求才能减少“常规”的烦恼,进而减少形成顽固烦恼的机会。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宽广心胸,减少自我(Ego)聚焦,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勇敢的实践,就能建立良性的循环了。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真的去专心做事,去实践,仅仅懂得道理是绝对不够的。
笔者相信,自认为有无尽烦恼的人,只要多学多思,笃实行之,总有一天会摆脱困扰,积极的面对生活的。
附: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精神集中时脑电波比较和缓(9-12HZ左右),身心放松,思维敏捷;而当心事重重,焦虑急躁时脑电波频率较快(大于14HZ),身心紧张,长时间处在这种状态容易生病。就是说,适度的集中注意力和身心舒畅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