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06-5-28 13: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缘木求愚 的帖子
关于人际关系的一些讨论
1.自我界限/秘密
??“从前,我很害怕我与别人是不一样的;现在,我庆幸,哦,原来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立的存在性,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原则,意志和信仰,这确定了你这个人的基本结构。这里面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秘密,就象荣格所说的:“任何被隐藏的事情都是秘密,保守秘密的行为就象心里的毒药一样,使秘密的拥有者和集体疏远开来,这几剂毒药如果剂量小,可能会成为一副治病的良药,甚至可能成为某种个人分化的必要前提,这是一种异常普遍的情况......对于秘密的拥有使他免于融化在集体生活的无意识中,因此也使他免于致命的心理损伤。”但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如果隐藏的太多,那可能的情况是:“我们所隐藏的东西,比起我们压抑的对象来----或者比起我们根本不知道还有所压抑来----损害要小的多......我们不仅是将一个内容有意识的保存在秘密当中,而且将它们还对自己隐藏起来。”
??这里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没有秘密,但是又不能有太多秘密,秘密可能是你个人分化的基础,也可能是一剂毒药。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要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秘密是什么,不要把这个秘密对自己也隐藏了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荣格的这句话“对于秘密的拥有使他免于融化在集体生活的无意识中,因此也使他免于致命的心理损伤”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另外的东西:那就是关于隐藏。中国有一点想法的人,特别是文人,都有过退隐山林的想法,但是在这个发达的资讯时代,真正的山林已经不复存在。前人说:“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便是这个道理,真正的影藏是对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隐藏,其实这很简单,在集体的生活中,只要你学会不断的去附和别人,用“是”、“对”、“很好很好”、“不错不错”这样一些言简意赅的词语来应付一切,那么你就可以很好的隐藏起来,“把自己融化在集体生活的无意识当中”。当然,我并不反对你在心底嘲笑某些人的无知和幼稚,这也是我奉行的无知主义,这也是我心底的一个秘密:-),或者说它是一种生存的伎俩吧。
2.过度付出/投射
??
??在我们讨论人际关系的困境的时候,“付出”这个词语被不断的提出来,而且逐渐成为一些人交往最大的障碍。付出可以是时间上的、情感上的、经济上的,它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这手段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风险。或者说,任何手段都存在着风险,一旦你使用不当的话。一种普遍的反映是:我们更加愿意付出,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付出。我们在付出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关系有一种控制感,而且同时获得了道德上的优势,比如说让人觉得你是热心肠的、善良的、体贴的、更加有力量的人,而接受付出的人无疑会产生道德上的焦虑:不劳而获的、需要照顾和被保护的、不坚强的、无法独立的等等,于是这中间便存在一个矛盾,愿意付出的和不愿意接受付出的。
??如果我们用过度付出来描述这种障碍,我的意思是指:在你交往的过程中你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别人的需要而给另外一个人造成困扰并深刻的影响了你们关系。有一句俗话说的是:“一碗米养一恩人,一斗米养一仇人”,就是这个道理,人家本来就只要一碗米,但是你偏偏给人家一斗,别人可能会感觉到你的目的并不是在帮助他度过难关,而是在彰显你的富有和乐善好施,你在利用别人的痛苦为自己谋取道德上的利益。他得到了你的帮助,一方面他存在感激,但是他同时对你也存在仇恨和由仇恨带来的愧疚。而且过度付出可能导致接受付出的一方在那一方面能力的丧失,造成一种更复杂的心理情况:感激、依赖、自卑、仇恨、愧疚等情绪的纠结最终使他无法与你坦然相对。所以我们的付出应该止于别人的真实需要,止于“雪中送炭”,避免“锦上添花”,这自古以来就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法则。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前一段时间关于对丛飞的事件的讨论,我注意到有媒体报道有几个丛飞资助的大学生,在丛飞住院期间从来没有表示过慰问,甚至对丛飞也没有好感,认为:“他那样做是有目的的。”有个家长在丛飞命悬一线的时候还打电话来骂他说话不算话,没有把孩子的学费寄过去。这足以显示付出者与接受付出者的复杂关系。虽然我们敬仰丛飞的为人,但是理性的来分析,他的做法难道就没有一点失误的地方吗?或者说他自己也要承担一些这种局面的责任。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这样的事情也很多,一个女孩子,她觉得她的一个好朋怯懦、软弱、单纯友处处受人欺负于是她就想方设法的保护她,照顾她,要她和自己形影不离。结果弄的那个朋友见了她就躲,她感觉好委屈,因为自己对她那么好,她怎么就对自己这样呢?
??我们可以模拟几个问答来寻找真正的问题:
??Q:(付出者)你为什么要为她付出那么多?
??A:我觉得他需要我的帮助。
??Q:他向你求助了?
??A:好象没有。
??Q:那是他需要帮助还是你“觉得”他需要帮助?
??A:我“觉得”…
??Q:那你觉得到底是他需要帮助还是你自己需要帮助?
??最后一个问题通常会让来访者感到震惊并且难以回答,因为作为付出的一方,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在付出的过程中的需要。但是这需要是存在的,而且决定着他对某些人的行为。我们看到的一种普遍现象,除了别有用心的特殊的付出除外(这些付出一般是有意识的阴谋,比如贿赂),人们总喜欢帮助那些看起来和自己有一样困境的人,或者和曾经的自己有一样困境的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哪个人的帮助总是倾尽心力,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在他身上看见了从前的自己。”他把自己当时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帮助全部付出给这个人,把当时或现在自己的需要当作别人的需要,并不断的付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投射: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荣格说:“我们毫不犹豫,轻松愉快的选择了一条对自己保持无知的复杂道路,却同时忙着去管他人的毛病和罪孽。这种做法使我们表现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由此欺骗了我们自己,也欺骗了我们周围的人。”所以我们看见贫穷者愿意去帮助更贫穷的人,缺乏支持的人拼命的去支持别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有这种倾向),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却忙着为别人的未来勾画蓝图,一个软弱的人却热中于帮助一个比他更加软弱的人。
??所以我们的原则是:痛苦是每一人的权利,学会尊重别人的痛苦。对于那些不需要帮助或者没有向你求助的人,要保持谨慎。告诉他我不是万能的,无论我怎样帮你,你都要靠自己。最后,尊重比付出更容易获得一个朋友!
3.家庭无意识/代际牵连
??
??前几天和弟兄一起喝酒的时候他突然问我是否知道“家庭无意识”这个词语,我说没有,他说自己以前也没听过,是一个学机电的人告诉他的。我们除了感叹大学四年荒废了以外,对这个词语的内涵进行了无知者无畏的揣测。在我们看来:家庭无意识描述的是一个家庭的习惯,氛围,父母的情感、人格特质等无意识的情结对孩子的影响。很多人,特别是我接触的来访者,在他们报告的生活史中,我们看见他童年的经历,特别是他的原生家庭,是怎么的在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他本人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当然我不否认这影响有着很积极的一面,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积极的,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看到的总是那些极坏,极消极的影响。
??有另外一个描述这种状况的词语叫做“代际牵连”,它指的是上一代人的情结,仇恨对下一代人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会持续几百年,形成一种家族无意识。比如海灵格先生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部落,长年交战。一开始是为了争夺猎物和领地,一方把另外一方打败了,杀死了他们几乎所有的青壮年,而失败一方的孩子长大后为父辈报仇又打败了先前得胜的一方……于是这形成了一个以仇恨和复仇为主题的恶性循环,这个循环持续了几百年,以至于后来他们的子孙根本就不再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和对方打仗,也不明白自己的父辈为什么要去打仗,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报仇。在他们一生下来的时候,看起来他们的命运都是自由的,可以自我选择的,其实他们的命运早就被仇恨决定了,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在一个家庭里面,孩子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暗示和被改变的,所以我常常想:一个不幸的人后面,总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现实中“代际牵连”有很多种形式,我们不无痛心的看到父母之间是怎样的滥用他们的子女,比如让孩子来实现他们自己实现不了的意志,对孩子进行控制以获得权威感,把孩子当作伤害对方的武器,咒骂和嘲弄,遗弃……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就其中一些来进行简单讨论。
??1>,控制----以爱的名义
??特别是在专制型家庭中,控制孩子成为家庭教育最为突出的一部分。这种控制包括很多方面:
??行为控制:不允许孩子做某些事情,比如玩的内容,交往的对象,做事情的方式;逼迫孩子做某些事情,比如你必须怎么做,和谁在一起。
??情感控制:不准哭,不准拉着脸,不准发脾气。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的一方因为伴侣的损失把全部的爱加在孩子身上,过度的保护孩子,期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密无间的连结,以代替他在婚姻和人际关系上的失败。并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强化这种连结,不给孩子任何独立的生活空间。迫使孩子的能力,认识婴儿化,永远长不大,这是一种更加秘密的隐性的控制。
??所有控制都伴随着强烈的惩罚和条件化的爱。如果你做了不允许做的事情,可能会遭到父母严厉的谴责甚至暴力对待。其次,他们会在无意识中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是:你只有做到了什么,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你才是乖孩子,才是值得父母爱的。否则,他们另外一种惩罚的方式就是冷漠,在情感上疏远孩子,由于孩子的弱小和孤立,通常是不得不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意志。而且所有的控制都是以爱的名义进行,以对孩子好的名义进行。这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孩子在内心恨父母,但是由于这种恨是不道德的,所以通常这恨就转向自己,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懦弱的。孩子会丧失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并且在精神上处于一种停滞和疲惫的状态。通常是长大之后极度不适应社会,唯唯诺诺但是内心充满矛盾和对社会的不满。
??2>.倾诉----爱的倒流
??在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破裂,那么孩子要承担的一种风险就是父母会把原来对伴侣的爱寄托在对孩子的爱身上。其中一种就是父母把失败的感情向孩子倾诉,比如告诉孩子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对方是怎么样的伤害和不忠于自己,自己是多么的难过,既而会告诉孩子自己多么爱他,他已经成了他唯一的财产,一定要争气之类的话。可能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是他这样做是在向孩子索取感情,理解和爱。这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焦虑,因为他本身应该是被爱的,可是现在他确不得不去付出他那弱小的感情无安慰父母。可是事实上他的安慰远远不足,这会造成孩子强烈的自卑,以及他对父母感情的混乱。事实上,每一个家庭里,爱都是有顺序的,父母爱孩子,支持、鼓励和接纳他,孩子向父母倾诉,寻求安慰和保护。若父母有了自己的问题,他们应该向他们自己的父母和朋友求助,而不是孩子。这种景况下长大的孩子社会角色混乱,过度的责任心和过度付出,但是内心极度孤独和苦闷,他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一个人可以安慰他。
??3>,冷漠----爱的失位
??家庭氛围如果太冷漠,通常是由于父母关系不好,或者条件拮据(父母忙于物质的东西),父母性格冷淡不善表露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家成为一个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地方,家人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温暖和关怀。这本身是父母的一种失位,特别是母亲。但是作为孩子,他容易产生的想法是我是不可爱的,所以我不被喜欢,他会做出各种行为来迎合父母的需要,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不断的去怀疑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内心充满了自卑,当然他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会一辈子寻找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价值,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要么由于自卑极度封闭要么极度追求荣誉和权利并且不择手段。其实他需要的仅仅是爱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