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社恐咨询案例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4-24 09: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基本情况

男,大四在读, 23岁。

二.            主诉

1.症状  大概从初中开始,就害怕跟人交往,主要原因是,在跟人说话的时候无法自然的对视对方的眼睛,每当跟对方视线接触时就浑身不自在,并不由自主的避开对方的目光。这异样的目光经常使自己和对方非常尴尬,严重的影响了和他人的正常交流。一开始是和女生,后来再发展到和女老师,男老师,进而是全部人。甚至一度讨厌上学,害怕去学校。到了要回学校的时候,就变的非常焦虑。从此开始寡言少语,变得很孤僻,一直到现在。

现在已经大四了,这种情况到现在越来越严重,几乎无法和任何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尤其和女生。每当跟女生说话时,就浑身紧张,视线不知道看哪里。然后面红耳赤,甚至会语无伦次。以致于即使是同班的女生也会感到陌生。因为很少跟她们说话。和他人说话时脸红,冒汗,紧张的时候语无伦次;自尊心强但是又非常自卑胆小;很怕跟人打交道;基本上不敢主动和陌生人说话。这种情况在越是正式的场合(如讲台,面试)和异性面前更加明显。

2.成长经历   在初二以前,跟人交流的时候没有任何困难,成绩也非常不错,而且性格温和听话,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也有很多的好朋友,和他们相处良好。^^^^^^^和父母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目前关系还可以,家庭还算和睦。在目前的学校里社交圈子非常之小,仅仅是同班的一些男生,关系尚好,但较为亲密的只有一个。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寝室和教室,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3.曾经接受过短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复用过抗焦虑的药物如赛乐特等,但是症状依然存在,无法消除,严重的影响了来访者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不敢去谈女朋友,虽然心里很渴望。而且因为这样,情绪经常不好,难以有效率的学习,又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不是很好。想到现在很快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和适应社会等事情,需要和更多的人打交道,焦虑情绪越发加重,症状也是更加的明显和难以自控。认识到自己的症状已经是一种病态了,并且上网查询的资料,知道得了严重的视线恐惧症,一直在试图改变自己。使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但是真的很难。如今变得很自卑很压抑,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勇气,害怕和任何人直接交往,怕跟别人说话,怕很多很多。觉得自己一直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挣扎却看不到解脱的希望,觉得再这样下去真的要崩溃了。内心感到极度的痛苦,因此有很强烈的求治愿望和改变自己的决心。

三.            分析和诊断以及治疗

1.分析和诊断这是社交恐怖症中的一种――视线恐怖症。症状产生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和性有关――自认为自己的视线有问题,害怕视线流露出内心对性的想法和欲望。由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某些误区,在心性的环节发展上出了问题。无法正确处理和性相关的想法和情绪,导致行为上出现退缩和回避。

2.治疗首先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性有关  对这类来访者,是不会主动谈及性这个话题的,内心对此还会讳莫如深。因为害怕和恐惧的情绪已经牢牢的控制了他们,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已经是一片茫然,一心只希望能够消除症状。要想早日解决问题,只有依靠咨询师先发挥主动性。以科学和自然的态度坦然和他们谈性,慢慢矫正他们的一些认知偏差,使得他们能够谈论和性有关的往事和记忆。



.采取的是改变认知偏差而化解阻抗的方式  解释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性心理的一些特点,说明在认知,情绪和行为这些基本心理活动上的常见变化。并且以坦然的心态简单说明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一些看法,以便通过适当的自我流露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和打消顾虑。阅读相关的材料,增进来访者对性的科学态度等等。从而使他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性有关。在此过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他感到不管他对性有什么想法和认知,都是可以被同理,原谅的,创造出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在咨询师的强烈的同理和认知领悟的治疗下,来访者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性有关,并且回忆起当时引起症状的相关诱发事件。对自己视线的问题不再关注。

3.深层次领悟症状的产生原因,从而改变自我挫败的行为和认知方式。由于性只是一个诱发因素,自身人格的不够健全才是症状出现的真正原因。因此在领悟的基础上逐渐改变自己人格中不够健全的方面才是治愈的关键。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下面是根据来访者提供的各种相关资料给出的一份人格特点和视线恐怖症相关性的分析报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4-24 09:14:03 | 只看该作者
一.与父母互动关系对你的影响

1.你一直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这是极其重要的,是你能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你的父母未能满足你在犯错时需要原谅,受伤害时需要安慰,能力不足时需要支持和激励等几方面的需要。

3.从上述两种情形整合起来看,你形成以下的观念:

(一)父母对你的爱和赞赏是有条件的,即你必须达到他们的期望。

(二)不要指望你表现不好时能企求谅解,因为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三)上述(一)(二)会让你一直有一种紧张不安感,你需要表现好,又怕出错。

(四)你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追求成功的愿望(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赞赏),又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不容许出错)。

(五)一种基本的情感----丢脸的感觉也伴随着你(不能做到表现好就是丢脸)。

二.上述情形对初一事件的影响

1.初一的事件发生后,虽然父母眼中你还是好孩子(这是你心理健康的源泉之一),可你内心已认定自己不是好孩子了。

2.你情感上还是力图维持自己是好孩子的形象,可认知上已经做不到,尤其你的一系列行为更让你在认知上觉得无地自容----一直就伴随的紧张,害怕,不安的情绪这时大大加强(因为担心他人知道你是多么……)

3.你无法平息上述情感和认知上的冲突,并担心起自己的视线泻露了你的秘密,所以在认知上认定自己的视线怪异,给自己不明白的内在心理冲突找个原因。(视线恐怖症形成)。

三.以上一,二的共同作用下对你在人际交往上的影响

1.它们都伴随着紧张不安的情绪,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不能放松,自如地表现自己。

2.表现不好时不是被原谅而是让你丢脸,故你与人交流时认知上要求自己表现良好,以避免丢脸的感觉。总而言之,在与人交流或任何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认知上告诉自己要表现好,情感上却做不到(主导情感是紧张不安)。才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四.关于你认为自己缺乏主见和自主性的问题(略)

五.一些补充

1.你的父母已经尽他们的所能来爱你,我们的分析是为了明确问题,不是要挑父母的错。

2.你的母亲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对你有良好的影响,你小时候是个活泼的孩子。即使是现在,你跟我说,你在与人开玩笑时感觉轻松些,说明这个影响并未消失,只是太多的负向情感限制了它。而且你能与人开玩笑,说明你的性格中活泼的一面仍然存在,这是你应该发挥的一个力量。







四.效果和点评

1.效果  这是我们咨询一段时间以后,来访者的一封来信:

看完你的来信我也有抑制不住的喜悦,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到你的分析说我在进步,我才更加的确信自己确实在变化。在此之前我只是尽量按照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并不能完全的确信自己身上的变化是否真实存在。而你给了我信心,你让我清楚的看到自己是在进步。我要谢谢你,在我看来,要不是你的帮助和影响,要取得哪怕是一点点的改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遇到你之前,我如同处于一团迷雾里,分不清东南西北,我只是凭着自己的猜测和想象来认识自己。是你为我慢慢拨开遮住双眼的迷雾,你使我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眼前逐渐清晰的呈现。所以我才能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直至最终去治疗自己。



就象你说的一样,问题会反复,路还很长,我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仍然离不开你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我一遍遍的看你给我的那些分析报告,随着我对自己问题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在你的分析中存在一个真实的我,你把我的心理结构几乎没有偏差的用文字刻画出来。那些文字犹如一把手术刀,把我存在的心理症结一一打开,毫无保留的展示在我眼前。真的,我说的这些话完全不是浮华的赞誉,而是我真实的感受。所以我欣喜的看到我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我明白了自己一直是一个现实逃避主义者,我逃避着一切我没有勇气去面对的事情。我逃避周围的人群,逃避和异性接触,逃避别人的视线。我甚至逃避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并且用自己的意志极力的克制着这些感受的正常发泄,。所以我变的异常,在逃避中,心理的负向情感开始积累,那些逐渐增强的负向情感又开始控制着我继续去逃避现实。我完全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使是现在,我还是在不由自主的逃避一些事情。很多别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我必须鼓足勇气才能去面对,而正是因为这样,往往我就退却了,再次充当一个逃避者。当然,我明白,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你说过我的发展螺旋性循环已经从负向转为正向,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我现在开始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我要在你的帮助下对症下药。相信我终将不用在“逃避”中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的最重要的表现是:毕业论文的面试已经顺利通过,工作也找到,很快就要去上班了。

2.点评  很多来访者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是障碍,与他们被不明原因的东西所控制有关,所以只能采取无效的应对方式。一旦他们能够意识到是什么东西在影响自己,大多数的人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不会再继续重复错误的自我挫败模式。从而做到了在充分发挥来访者的力量的基础上――助人自助。这时来访者已经是不知不觉的在运用森田疗法改变自己了,有目的的改变,在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的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