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06-4-22 09:27:23
|
只看该作者
文武经营伐商计
与帝辛的勇武自负相比,姬昌可以说是另一个极端。从史书的描述来看,他文质彬彬,谦逊小心而又深藏不露,若非如此,岂能安然脱困归国?这两个人颇似近代欧洲的查理十二和彼得大帝:一个专注于武功,虽称霸一时,终于身败名裂;一个致力于文治,最终翦灭强敌,建立了不朽的事业。
姬昌治理周国前后垂五十年,选贤与能,招徕重用了谋略过人的吕尚(即后世传说中的姜太公)、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贤才,建立起一个团结而高效率的政治统治集团。他归国后,并没有立即出兵四伐,而首先在国内修整内政,宣扬德教,巩固了统治基础,也在诸侯间赢得了“仁义”的美名。不少邻近的方国都来请周国调停争端。姬昌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史称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虽然不免夸张,但也反映出周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和商朝分庭抗礼的地步。
同时,姬昌及其幕僚又开始抓意识形态,为灭商大业奠定思想基础,商王宣称自己的王权得自“天命”,周人就讲“天命无常,惟德是辅”,说商王无德,西伯有德,所以天命已经转移到姬昌身上,前1056年就是姬昌“受命”元年,于是姬昌也对内称王,是为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今天,在周原还有相关的甲骨文出土),以麻痹帝辛的耳目。文王据说被关在里的时候作了《周易》,自然深谙与时变化之道,知道如何把握出兵的最佳时机。
对此,帝辛并非完全没有警觉。《左传》载,帝辛曾移兵西陲,在黎(今山西长治)举行军事演习,明显是针对日益扩张的周国而发。然而时机不巧,东夷再次发动叛乱,帝辛不得不调兵东向,去弹压东夷。商的西部边防空虚,文王出兵的时机到了。
前1055年,文王“受命”第二年,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二者皆在周国的西北部,远离商朝中心地带。文王征伐它们,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随即,文王在东方开始了一连串军事行动,揭开了灭商战争的序幕。前1053年,文王出兵东向攻黎,前1052年,攻于阝(今河南沁阳),前1051年,攻崇(今河南嵩县),三战皆克。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几个据点从北到南呈扇形将商的王畿包围起来,切断了商王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时,也据有了出关中的崤函狭道(后来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抢占了伊洛一带作为桥头堡,此后就可以直插商朝的心脏—朝歌了。同年,文王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角),这里较岐下的周原,更不受戎狄的侵扰而有利于出兵东向,至此,文王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尚书》载,文王克黎后,商臣祖伊向帝辛告急,帝辛颇不以为然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哎呀!我不是生来就有天命么)!”帝辛刚愎自用的性格在此暴露无遗。不过,帝辛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主要是因为陷入东方战争的泥淖,无力在两线同时作战。他此时无疑已经清楚了西伯的野心,目前的问题只是何时能腾出手来收拾对方。
正在这关系微妙的节骨眼上,前1050年,文王忽然逝世,世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继位后,破例没有改元,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
前1048年,文王受命九年,武王出兵崤函,到中原与其他诸侯国会盟。会盟的地点在黄河北岸的一个渡口,后来因此被称为“盟津(今河南孟县)”。《史记》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什么“不期而会”,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从牧野之战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国。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这次伐商的实质是东西方两大族系的斗争。
“盟津观兵”时,武王自导自演了不少好戏。他出兵时,将文王的灵位摆在中军的战车上,自称“太子发”,说是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主。在到达盟津后,周军与诸侯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其间祥瑞屡出,在渡黄河时,白鱼跃入武王舟中,据说象征商军落入武王之手,后来又有一道火焰化为赤鸟,飞到武王的营帐上鸣叫,又象征周德的昌盛。后来,不少诸侯都建议武王乘机一举灭商。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到灭商的时候。”于是各诸侯班师回国。
武王何以不趁此时一举攻下朝歌?从史书中的蛛丝马迹推测,一方面,似乎武王掌握朝歌的重要情报,得知此时殷商尚有一定实力,不可轻伐;另一方面,威德素著的文王已死,嗣位的武王威信未立,其他诸侯未必听话,所以武王不敢改元,甚至连出兵都要奉文王的灵位为主,都是在打“文王牌”。这场会盟中周人大搞“祥瑞”,无非是为了确立武王“天命所归”的至高地位,这也需要时间才能巩固。从敌我双方来说,都还没有到正式交战的时机。不过,这个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奇袭牧野布阵急
一年后,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无疑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去年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兵。
前1047年,文王受命十年年底,周师出兵前按惯例用甲骨占卜,本来只是走走仪式,不料结果居然大大不利,同时暴风骤雨忽然而至,更加动摇了周国君臣的信心。
正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吕尚一把抓起龟甲兽骨扔在地上,大喝道:“枯骨朽龟,知道什么天命!”在吕尚的坚持下,武王恢复了信心,出兵仍然按原计划进行。
伐商的战略计划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诗经·大明》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偷袭进攻)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三千年后的“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照这一计划,文王受命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周国无疑已经倾巢出动。
二月二十一日,周军渡过黄河到前年会盟的盟津与友军会师。第一批赶到的,有庸、蜀、羌、、微、卢、彭、濮八个方国,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总兵力达到五万人左右。从盟津到朝歌,是商王经常巡猎的区域,道路状况良好,因而此后几天,联军能够以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军,比平常的速度要快一倍。二十六日,联军赶到朝歌城外的牧野。这里是通向朝歌的要道,同时也是商朝戍卫部队的驻扎地。联军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停下来开始布阵。从关中出发到兵临朝歌,总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这一速度可说是惊人的。
人们或许会奇怪,为什么商朝没有“边防部队”前来阻拦,而让周军长驱直入到都城之下?其实上古国家由于人口稀少、技术低下,不可能沿边防守,也没有发达的情报系统,大都只能占领一些重要城市作为据点,周围有一些乡村,此外都是野兽出没的森林和荒野,在其中行军往往根本无人知晓。直到春秋时期,野地行军突袭别国腹地,甚至穿过几个国家远攻的战例也不胜枚举,更不用说殷周之际了。
二月二十六日夜,联军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后来冒雨完成了布阵。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第二天拂晓,武王在众军面前进行誓师,即《牧誓》,在开头,我们已经听到了开场白。接着,武王慷慨激昂地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
顿时,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欢声雷动,响彻云霄。然而,此时天已经大亮了,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也渐渐显出轮廓。本来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商军黑压压地,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像森林一样一望无际。虽然不知道对方确切有多少人,但是瞎子也看得出来,要远远多过己方。联军将士刚刚鼓起的勇气又快要低落了。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去年,帝辛已经听说了周人因未得天命而从盟津退兵的消息,这更增强了他对天命在己的信心。可是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快就卷土重来,而且迅速兵临城下。站在帝辛的位置,目前可能的选择有三:一,坚守朝歌城,让敌军疲于坚城之下,等待四方勤王之师到来,内外夹击,发动反攻;二,弃城撤走,到东方去和自己的主力军会合,然后回师讨伐叛军;三,乘周军立足未稳,立即在城外进行战略决战,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第三种选择当然最为诱人,然而难度也最大。朝歌城内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第一、二种选择虽然比较被动,但是却更具有可行性。然而自负的帝辛却决定采取第三种方案。后世的一些军事史家因而批评此举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愚不可及。但是平心而论,帝辛的这一选择也有不得已之处:正如武王所指出的,目前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离心离德,外部对东夷等部族的征服也并不稳定,如果朝歌的战事长期拖延下去,必然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变乱,威胁自己的统治乃至生命。只有一举克敌,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统治维持下去。以帝辛暴烈勇武的个性,恐怕是宁愿赌一把的。
何况,帝辛还有一张不小的底牌:朝歌城内有大量奴隶和战俘,把他们武装起来,许以利害,在数量上仍然可以对敌军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点足以抵消周军素质和装备上的优势。于是,帝辛迅速武装了一批奴隶和战俘,亲率少量禁卫部队押送,奔赴前方战场。据《史记》,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无疑过于夸大,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似较为合理。虽然牧野前线究竟有多少人仍然是一个谜,但商军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则无疑问。
《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商军的强大阵容,令联军出现了军心动摇。面对形势的微妙反转,武王高呼:“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为我而前进,“上帝”正在看着你呢,千万不要改变心意)!”重新鼓舞了士气。武王还宣称,如果不努力向前,就要施加严厉的刑罚。恩威并施下,联军的战鼓震天般擂了起来,战斗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