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4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症的分类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3-17 10: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鉴于有些诊断为神经症性抑郁的病例后来发展为反应性抑郁症,国外有些学者认为,两种病病并非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同一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的表现。在我国的诊断习惯中,本病仍称为抑郁性神经症,继续留在神经症这一类别之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经研究发现,患者病前性格多表现缺乏自信和自尊,对他人过分依赖和自我强求。思虑多,心理承受力差,常因小事陷入忧愁、苦闷状态。虽然具有上述人格特点的人不至于都发展成抑郁性神经症,但临床所见抑郁性神经病者一般都具有上述抑郁人格特点,如家庭不和、工作困难、事业受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种种社会心理因素,常是促发因素。遗传在本病中亦起一定作用,本病患者的家族中患重症抑郁症的比率明显高于一般居民、有人格障碍、自杀等情况及患神经症的比率也较高。
  临床表现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日常活动和娱乐的兴趣明显减退,体验不到乐趣和愉快。他们常常回避热闹的场合,也无意留恋美丽的风景。
  ②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工作和事业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个人前景暗淡,认为一切事物都毫无希望。
  ③感到精神疲惫。精力明显不足,打不起精神,想振作也振作也不起来。对生活和事业缺乏动力和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动。
  ④无助感。对自己的痛苦处境感到无力自拨,即使别人帮助自己,也感到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
  ⑤自我评价下降。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常自卑、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有些病人埋怨他人,感到委屈。
  ⑥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认为活着已没有任何意义,常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遇事老往坏处想,甚至企图自杀,但在具体实施上,则又显得顾虑重重。
  此外,患者意志活动是减低的,虽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处处表现被动与依赖。患者常用空虚、孤独、与人有隔阂来表述自己的处境。常感到思考问题困难,脑子反应迟钝。常述脑子空了、不会想事情了。
  除了精神症状以外,不少患者多伴有失眠、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主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
  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诊断。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焦虑、躯体不适等神经症性症状。病程持续2年以上,人格完整。日常生活不受显著影响。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
  ②鉴别诊断。
  a.内源性抑郁症:抑羟樾餮现兀?宰铩⒆栽鸫锏酵?氤潭龋换蛴星苛业淖陨逼笸迹?钟糁⒂忻飨缘某恐匾骨岬慕诼杀浠?怀S忻飨缘木?裨硕?砸钟簦?踔脸鱿只镁趸蛲?耄蛔晕胰鲜赌芰θ彼鹧现兀怀中?氖秤?跬撕兔飨缘奶逯丶跚幔患易逯醒粜跃?癫∈罚?偈?±?性昕癫∈罚??崾灸谠葱砸钟糁⒄锒稀?ltBR>  b.反应性抑郁症:由明显的精神应激因素引起,抑郁情绪的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体验强烈,常含泪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病程较短,一般不复发;抑郁性神经症虽由精神因素诱发,但其抑郁心境与精神因素联系不密切,病程常迁延。
  C.神经衰弱:部分神经衰弱患者可伴有抑郁情绪,但程度较轻,并不持续出现在整个病程;以繁多的躯体不适主诉及易兴奋、有较明确的病程;而抑郁性人格多起病于幼年时期,他们并不是呈现持久的忧郁情绪,正常时同样有欢乐和兴奋高涨的时刻,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遇风吹浪打容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
  治疗
  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疏泄疗法、音乐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抑郁药物。临床常用一环类抗抑郁剂,如多虑平、阿米替林,剂量为每日50-300毫克;也可选用四环类抑郁剂,如马普替林,剂量为每日100-250毫克,均分次服用。
  苯二氮草类药物有效改善焦虑状态、躯体不适感和失眠等症状,可配合应用。可选用佳乐啶每日0.8-1.6毫克,分次服。
  ②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主要在于提供安全感,弥补受创伤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生活的乐趣。假如挫折的来源属于外在性质时,可帮助患者排除或减少这些外在性的困难。并协助患者善用各种外来的支持资源,包括家人、朋友或社会可供给的帮助。
  在患者忧郁减轻,心情较稳定之后,心理治疗可推进另一层次,可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包括促成心情抑郁的可能心理因素,纠正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正确协调现实境界的自我与理想化自我的矛盾,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48:11 | 只看该作者

继发性抑郁症

在使用某种药物后或在患器质性脑病、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除情感性精神病之外的精神病基础上发生的抑郁症叫继发性抑郁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医学受到重视,人们发现许多患有内科疾病的病人常诉有抑郁心境,其中内科门诊病人有抑郁征象者占12-36%,住院病人约三分之一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所以对继发性抑郁症要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按照产生抑郁症状的原发病因,将继发性抑郁症如下分类:
  躯体疾病性抑郁
  为各种躯体疾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癌症、内脏器官疾病,以及流感、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伴发抑郁。躯体病史和检查资料可以鉴别。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可有继发性抑郁症,病人往往行动迟缓、语流不畅、精力不足较为突出,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较为突出。
  癌症病人伴发抑郁是常见的,至少有25%的住院癌症病人有抑郁症状,癌症病人具有复杂的心理因素,癌症一经确诊,对个体而言是突然的应激和灾难和灾难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绝望、疼痛、因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家庭矛盾,成为病人在患病后产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抑郁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感病人在发热期或恢复期,可出现抑郁症状,病人有头痛、失眠、头晕、疲乏、嗜睡,同时伴有抑郁寡言、情感反应迟钝及精神运动性迟滞。
  药源性抑郁
  多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如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长效氟奋乃静等。此外,甲基多巴、普萘洛尔、口服避孕药、激素、阿的平等也能引起药源性抑郁。
  近年来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抑郁症状,有的是由于强效安定剂引起的,这种抑郁状态往往在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时出现,而且还可以伴有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出现,抑郁的特点为极度苦闷、易激惹、睡眠障碍、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常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尤其当静坐不能时,患者有焦虑恐惧感,情绪抑郁、激越、甚至出现自杀。这些药源性抑郁有下列特点:发生抑郁前有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尤以静坐不能为多;病人常出现波动性的焦虑、烦燥、情绪不稳,随后出现消极抑郁,自伤或自杀;大多数患者诉有严重的内感性不适,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体内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患者一般能说出他们内心体验;停药后随着躯体反应减轻,一周后抑郁症状也同时逐渐改善而消失。减少或更换药物、增加抗胆碱能药物后,抑郁症状可以减轻。
  脑器质性抑郁
  脑动脉硬化、脑变性、脑肿瘤、癫痫等脑器质性疾病,均可伴发抑郁;但大多数不到严重抑郁的程度,多有焦虑、疑病和神经衰弱症状。病史和检查中有脑器质性病变的表现。
  脑动脉硬化的病人约有三分之一在不同阶段出现抑郁发作,本病初期患者的人格较为完整,智能损害不重,病情呈波动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中有5%-10%的患者呈现比较严重和持久的抑郁状态,并伴有意识混浊、情绪不稳,严重时可有出现自责、自罪的表现,部分患者有自杀行为。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兴趣减退、思虑过度、情绪易激惹等;另一类是重度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还有紧张焦虑、早醒、兴趣丧失、思维迟缓、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濒死感及自杀意念,自杀企图是脑卒中后抑郁最危险的症状,可出现在脑卒中后的早期或恢复期,应引起高度注意。
  癫痫性抑郁可以在癫痫发作的间隙期出现,称间发性抑郁,患者可以无任可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抑郁,陷入愁城,常常伴有苦闷性焦虑。此时患者常有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持续数十小时病程外,还可见癫痫的其他表现。在这种心境恶劣的情况下,如有发作性持续饮酒的,称之为间发性酒狂。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发病前可先出现抑郁症状,也可以是同时出现,震颤麻痹所伴发的抑郁表现为苦闷、对前途悲观、易激惹及自杀观念,焦虑症的发生率也很高,但很少有内疚、自责、失败感及被惩罚感。这类病人有较高的自杀意念,但实际自杀率很低。本病的抑郁症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但它可以加重震颤的发生,所以必须加用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治疗。
  继发于精神病后的抑郁
  精神分裂症可以继发抑郁症状,例如继发于幻觉、妄想等,但同时也可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病程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也有的精神分裂症在缓解期出现抑郁,其中不少是面临现实问题的心理反映。
  治疗原则
  继发性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是主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配合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48:46 | 只看该作者

内源性抑郁症

抑郁症一般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下面介绍的就是这种抑郁症。它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并常常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躯体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可参见有关内容。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人而异,所幸多数情况下并不妨碍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内源性抑郁症根据其病程特点可分为双相障碍和单相障碍。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期。躁狂发作期患者表现情感高涨、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能、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单相抑郁是指病史中只有抑郁发作期,没有任何躁狂和躁狂发作史。临床中见到的内源性抑郁症绝大部分属于此类,故下面主要介绍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情绪症状。主要特点为情绪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患者常感到心情沉重,失去对生活和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前途悲观失望,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并伴有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思维改变。思维明显迟钝,感到思考问题困难,常诉脑子变笨了,不会想问题了。说话声低微、缓慢,语量少,对过去和将来存有歪曲的认知,过分贬低自己,总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随着症状加重,有的会在自责、内疚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自罪妄想,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受到惩罚。也可有贫穷、疑病和虚无妄想。
  3、行为改变。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然继续进行,但机械被动。生活中的他们多远离热闹场景,喜欢安静独处。严重者可不语不动,拒绝进食,无法完成日常生活。
  4、躯体症状。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体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如心慌、胸闷、憋气、恶心等。
  诊断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境低落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想死,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9、性欲减退。
  鉴别诊断
  1、神经衰弱。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或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但神经衰弱起病前有一定心理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易兴奋、易疲劳及肌肉紧张性疼痛。自知力良好,症状波动大,求治心切。而内源性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缓慢、自责、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昼重夜轻,食欲、性欲下降)、自知力丧失、多不主动求治。抑郁性神经症的抑郁症状比神经衰弱更突出。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情感不是抑郁而是平淡或淡漠为主,表情呆板,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不协调。另外,其妄想内容较荒谬,多与心情无关。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性木僵相似,但当深入反复接触抑郁症患者仍有可能得到某些应答反应,患者可流露抑郁情绪。
  3、反应性抑郁。虽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但其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体验强烈,常反复向别人哭诉自己遭受的不幸,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病程较短,一般不复发。而内源性抑郁症除情绪低落外,常有罪恶妄想,运动明显减少,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往往搞不清楚。另外,以往多有类似发作史,症状有昼重夜轻的变化规律,病程可迁延数月。
  4、双相障碍(躁狂--抑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
  5、单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反复发作。重性抑郁者约一半左右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部分在首次后可能慢性化。值得一提的是,约有15%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最终因自杀身亡。
  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根据不同的抑郁情况,合理选择使用。
  1、药物治疗。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作应用。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2、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采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与步骤可参见本书有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49:17 | 只看该作者

反应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症又称心因性抑郁症,是由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紧张等应激因素作用起病的。临床表现以突出的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存在认知、行为和躯体调节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其症状表现容易被人理解,且与精神刺激因素有明显的关联,病程可长可短。
  病因
  一般认为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后,在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下,当超过了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心理障碍,通常认为未被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发病的基础。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离婚、丧偶、失业、自然灾害等可以使人患反应性抑郁症。慢性的应激也可使人发病,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活节奏加快,激烈的竞争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这些慢性的紧张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人持久的精神紧张,并发现这些人发病后以焦虑性抑郁者为多,因中年人遭遇的生活事件最多,他们要负责家庭的经济来源问题,又要负责照顾老人和孩子,所以中年以上患此病者较多。例如一位中年女性由于长期与婆婆不和,经常吵架,然而家中住房紧张,又不能与婆婆分开居住,久之她觉得生活没意思,不愿意回家,一回到家中就焦虑不安。随着病情的发展,她觉得什么事也没兴趣,心里总有忐忑不安的感觉,她不能上班工作,连家务活也不想做了,她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和婆婆吵架时哭喊着说是婆婆毁了她生活。
  但是,人们在经受同样的应激事件后,有的人未出现明显的精神异常,有的人却患了反应性抑郁症,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对外界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通常是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软弱、依赖性强的人容易发病。面对应激源,人的应付方式也与是否发病有关,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对应激事件自我评价时,往往认为应激事件超过了自己能力所能处理的范围,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普遍存在着非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否认、逃避、认识歪曲,对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往往是带有情绪指向性的,这些人往往是怨天尤人,对别人是愤懑怨恨和谴责。另外,在冲突性生活事件面前,是否发病还与人格、社会的支持、本人的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是否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缓冲心理压力,减少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症状与类型
  反应性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烦闷、懊恼乃至愤恨,还伴有焦虑症状和紧张激越,即使刺激因素时过境迁或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抑郁情绪仍不能缓解。它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最多见的是抑郁一癔症型,可以产生于癔症性激性发作之后,有抑郁激情,如大声嚎叫、哭泣、抓自己的头发、打自己,有时有夸张的疑病倾向,他们少有自责,通常以责备周围的人来为自己辩护,并可过渡到癔症性木僵。其次是抑郁一妄想型,系逐渐发展产生被害或关系妄想,还可有人格解体、非现实感。第三类型是虚弱-抑郁型,以虚弱和无力为主,也可发展为木僵状态,病程较持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因性抑郁症与正常人表现出的忧伤、苦恼、气馁等悲伤情绪不同,正常人的悲伤情绪往往在短时间的发泄后迅速恢复正常;而反应性抑郁症则不同,它是以未被克服的心理冲突为基础而发病的,抑郁情绪严重,持续时间长,其严重程度必须达到使其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才能诊断。
  反应性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亦不同,反应性抑郁是由现实冲突引起的,而抑郁性神经症是由过去的、持续不断的、自身的心理冲突引起的,且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程长。反应性抑郁症与内源性抑郁症不同,前者缺乏内源性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它是在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下起病的,其临症状充分反应心因内容,与现实刺激联系密切,其情绪波动性大,易受环境的影响,患者表现悉眉苦脸,悲伤欲绝,反复倾诉内心的痛苦,对所遭受的不幸少有自怨自艾,反而怨恨及谴责他人,失眠多以入睡困难为主,无早醒表现。内源性抑郁症发病无明显诱因,在严重的心境低落的同时还出现活动减少,思维缓慢,并可存在自责、自罪等思维内容障碍。精神症状的内容与环境无联系,其抑郁症状有朝重暮轻的特点。生物学症状包括失眠及早醒,食欲及性欲减退,体重在短期内明显减轻。
  治疗
  主要以心理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或配合电针治疗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50:40 | 只看该作者

老年期抑郁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大众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类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正在高速地增长,1999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预计2025年我国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可达15%。经调查发现近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情绪障碍发病率占12%-25%。流行病学调查0.03%老年人有抑郁情绪,其中1/3的人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临床上以焦虑症状为突出特点,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沮丧、行动迟缓以及躯体不适感。一般来说老年期抑郁症发病期比青壮年要长,间歇期较短,有的呈迁延病程,多数患者疗效不满意,预后较差。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多有固执已见、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办事认真等特点。多数人发病前有社会心理诱发因素,最常见的诱因往往在退休后社会生活范围缩小,住在与邻居相隔的单元房内与邻居间不相来住,环境改变,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与同事间的交往中断,人与人之间阻隔,有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家庭中子女已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学习,甚至婚后分家单过。加之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同老年人在一起生活时间减少,使老年人感到寂寞孤独。离、退休后或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减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改变,同时老年人特殊的年龄阶段,生活负性事件会不断出现,如丧失配偶、亲朋好友死亡以及家庭矛盾、意外事件等诸多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社会环境因素和病前性格、以往痛苦遭遇和原有的健康情况等潜在因素,促使其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老年期郁症起病多较缓慢,病程比青壮年患者要长,老年期抑症与遗传关系不密切,仅有很少部分患者家庭中有精神病患者,脑CT检查也未发现脑结构上的特异性变化。开始多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主诉到综合医院去就诊,患者的主诉与临床躯体检查结果不相符合,各种治疗方法也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患者的躯体主诉主要集中以下几种。
  (1)心血管系统。多诉说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背痛等心脏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2)消化系统。自诉腹部胀满、胃口不好、反酸水、食欲下降、腹疼、便秘、腹泻、体重减轻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症状。个别患者也有出现饥饿感或贪食相反症状,曾遇见一例7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先是出现饥饿感,逐渐加重,最后在看病时也带着馒头、点心等食物,她不停地进食,经过检查躯体无异常体征,到后来慢慢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经过抗焦虑抑郁治疗后病愈。
  (3)睡眠障碍。是很多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他们多声称自己整夜睡不着觉,服用过多种安眠药物也不起作用,对此感到很痛苦,急切要求医生提供治疗。而家属所反映的情况却不像患者所说的那样严重,他不是睡不着,而是睡眠较多,就是你从睡眠中把他叫醒,他也不会承认自己睡着了。因患者睡意不够,反映其对失眠有焦虑情绪之敌。
  (4)植物神经系统。有些患者的主诉是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以及感觉异常,如皮肤烧灼感、出汗多、身上有气四处乱串等。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以抑郁情绪为主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过分担心,往往把问题看得复杂化。行为方面表现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又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长此以往家人对病人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患者觉得患了不治之症,感到家人讨厌自己。在此基础上怀疑家人为摆脱包袱而伤害自己,患者感到周围的人也都议论自己,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暗示自己去死等精神病症状,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患者自认为患有严重疾病,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家庭成员又不理解,这样在抑郁情绪和病理性恶劣心境的基础上,以及妄想体验的影响下产生悲观厌世、无助感、无望感,而发生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老年期抑郁症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却顾虑重重,把自己死后的各种可能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考虑好,一旦采取自杀,态度坚决,自杀的成功率一般比青壮年的抑郁症患者要高。
  总之,当老年期出现躯体不适感而纠缠不休,经过详细检查而检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疾病体征,特别是出现抑郁情绪障碍后,应当想到有老年期抑郁症的可能,可去专科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期抑郁症治疗的药物选择要特别慎重,应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开始小剂量应用,缓慢加重,治疗剂量要比青壮年患者低,当出现药物副反应,特别是对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
  老年期抑郁症很容易漏诊,抑郁情绪常被身体其他不适症状所掩盖,心理学家提出一种自我评估法,依此法可以进行自我评定。新西兰医生根据临床观察资料总结了10个最敏感的因素,设计成10个对话式的问题,每个问题有4个备选答案供选择,根据本人情况,在其中选择1个最恰当的答案。判断方法是把总分(所有答案的分值相加)除以40再乘以100计算出抑郁指数,指数大于70分,可判断为抑郁症(见表7)。
  表7对话式抑郁症自我评估标准
  问卷内容  很少或没有  有时  很多时间  大部分时间
  感到抑郁不乐或烦闷
  1分     2分  3分    4分
  睡不好
  1分     2分  3分    4分
  早晨感觉很好
  1分     2分  3分    4分
  和以前一样能吃
  1分     2分  3分    4分
  无缘无故全身无力
  1分     2分  3分    4分
  遇事优柔寡断
  1分     2分  3分    4分
  对未来充满希望
  1分     2分  3分    4分
  感到社会需要我
  1分     2分  3分    4分
  生活有些空虚
  1分     2分  3分    4分
  仍喜欢以前所爱好的东西
  1分     2分  3分    4分
  评分法:对话式检测法指数计算公式为:总分÷40×100
  判断:如果指数大于70分,可判断为抑郁症。

  抑郁并不是衰老的一部分。和其他年龄组一样,有许多老年人患抑郁症。权威调查指出:老年期的抑郁日益多见,正在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调查表明:曾患抑郁症的老年人中,5%的人能独立、健康地生活,15%稍多点的老年人可能会患抑郁症,但他们的疾病常趋于慢性化。另外,近25%的老年人将经受两周以上持续性的悲痛,20%以上的老年人会常常想到死亡。在那些患有癌症、心脏病、中风的老年人中,抑郁更是普遍存在。
  但老年期抑郁症常常得不到诊断、治疗,因为有些因素的影响,使老年期抑郁症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伴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大,患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如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使人感到无能为力,沮伤,甚至抑郁。但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其他疾病会掩盖抑郁症的表现,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经常难以将清楚其他疾病如何减轻,抑郁症何时开始。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退缩,失败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希望死亡,想到自杀。帕金森病和ALZHEIMER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合用药物。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心血管药(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个体差异性很大,难以预测,老年人吃会引起抑郁症状。
  认知损害。抑郁症常引起精神恍惚、错乱,这使得诊断老年期抑郁症更困难,因为正常的衰老会使人思维的敏锐性下降。另外,象ALZHEIMERS这样的疾病还能引起持续的精神损害。象ALZHEIMER及其他的痴呆性疾病,近记忆力严重损害,远记忆力保留完好;而在抑郁症中,远近记忆力都受损害。
  较少出现悲哀、无无望感,较多躯体主述。典型的抑郁症是深在的、持久的悲伤,想见的只是暗淡苍凉的未来。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不出现这些症状,没有自杀的念头,而代之以持续的疲乏,无故的体重下降,睡眠紊乱,没有胃口,注意困难。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老年人的抑郁症被家人和医生忽略。许多人将躯体不适看作是衰老的一部分。;同时,许多老年人也强调他们只是疲乏、消瘦,睡眠差而已,没有抑郁。
  个人丧失。年老意味着与丧失相伴:工作的丧失,精力、体力的丧失,亲人、朋友的丧失。丧失是令人痛苦的,可以导致抑郁。不幸的是,家人和医生只是想到近来的丧失,尤其是丧偶,而忽略了抑郁症。丧偶后,患抑郁症的危险性包括:健康状况差,紧接着出现的严重抑郁症状,以前有抑郁症的患病史或家族史。
  如果你认识的老年人表现出抑郁,那么你应该:
  因为老年期抑郁症很难诊断,如果60岁以上的人出现表明是抑郁症的持续症状,应该对他们进行几个月的抗抑郁治疗,以观察是否有改善。
  许多医生因顾虑副作用的发生,在确诊之前不愿进行抗抑郁药的治疗。但因确诊很困难,漏掉真正抑郁症的治疗也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许多研究显示:与精神健康者相比,心情抑郁的癌症、心脏病、中风患者存活率要低;即使存活下来,抑郁症也会严重干扰进一步的康复。
  最后,未治的抑郁症使患者深陷在自杀的危险之中。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人的自杀率要高两倍;其中,老年男性占81%。美国NIMH的调查表明:老年自杀者中,70%在自杀前一个月内与医生有过接触,39%在死亡前一周内因病看过医生,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抑郁症并未得到诊断、治疗。
  如果你熟知的老年人显得抑郁,建议他进行医学的检查和治疗。许多老年人把抑郁症看作是自己的道德失败,不愿相信自己患了抑郁症。应使他们相信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且很容易治疗,并不反映个人的道德状况,而且NIMH的报导认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对老年患者都有效。不要等到老年患者到了自杀的地步才开始治疗。与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较少谈论自杀,而是采取行动。
  抗抑郁药物:老年期的特别方面:
  除了非药物方法外,抗抑郁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能改善60-80%患者的抑郁。THE NIMH建议首次重性抑郁症恢复以后,治疗应维持使用6个月;复发性抑郁症恢复后,应巩固治疗12个月。但少有人坚持做。
  老年人对药物比较敏感。对抗抑郁药的反应也是如此。老年患者的治疗要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你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抗抑郁药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服药情况一定要与医生讲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51:15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忧郁症

儿童忧郁症通常可分为急性忧郁、慢性忧郁、隐匿性忧郁三种。
  急性忧郁
  这一类儿童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而离开父母等。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忧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有时可流露出绝望感。
  慢性忧郁
  这一类儿童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的突然的诱因。病前适应能力差,忧郁症状呈逐渐加重,表现为胆小、害差异、容易受惊、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等。
  隐匿性忧郁
  这一类儿童的忧郁症状常常相当隐匿,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也可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厌食、过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问题。多数儿童忧郁不明显,但有的儿童可周期性地出现忧郁症状。
  儿童忧郁症的病因
  1.大多数患忧郁症的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2.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无法承受,从而情绪不佳。
  3.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否认忧伤、喜悦、痛苦或欢乐,都无法充分发泄。
  4.有些孩子因身体有关,家庭不幸,学习成绩差,而心理上承受沉重负担,认为这一切无法挽回,因而意志消沉。
  家长正确对待有忧郁状态的儿童
  1.要改变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态度。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
  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太厉害。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4.症状明显的忧郁症儿童,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及麦普替林。其中,以麦普替林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深受家长欢迎,唯价格较高。对于有强迫症状的儿童忧郁症,则以氯丙咪嗪效果最佳。
  近年,国外已研制出许多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忧郁药,如速维多(Sarector)等。
  5.儿童忧郁症有时伴有危及生命的消极言行,尤其是对于已有自杀企图或有过自杀行为的儿童,家长必须高度警惕,严密监护,以防其自杀。
  必须强调,抗忧郁药物,尽管效果良好,但是服药后,一般要在两周后出现明显的疗效,约一个月才能控制症状。因此,在服药的最初阶段,仍须家长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护。此外,凡有自杀倾向的儿童,必须请儿童心理医生作较长期的心理治疗。
  
儿童忧郁症学习不好可能有客观因素
  一些比较隐蔽的、潜伏在孩子身上的精神疾病的因素也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
  一、儿童忧郁症。该病在小学生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常常是在亲人长期远离或突然亡故后发作。儿童忧郁症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对读书没有兴趣或丧失自信心,成绩陡然下降而且伴随着情绪低落、动作缓慢、不爱活动等表现,有些病儿可能在读书时还会感到身体不适(如诉说自己头晕、头痛或是腹胀等),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但是详细检查后,却未能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二、儿童神经官能症。这是一种神经机能(以心理因素为主)失调的病症,家庭教育方式不妥和心理矛盾调试不当容易引发该病,其主要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经过敏”(即对突然出现的刺激容易产生过度的惊恐反应)。例如,强迫性的怕动物、怕昆虫。他们在上课时会不停地数数字或重复做一些玩弄手指、衣角的小动作,导致不能专心听讲,影响学习效果。
  三、智能(精神)发育不全。此病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即轻度、中度和重度智能发育不全。中度和重度症患儿一般是不适合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轻度症患儿虽然能够接受文化教育,但因他们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落后于正常儿童,因此可能难以跟上普通的教育进度,这就需要家长或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反复、耐心的教育。精神发育不全的发病因素很多,如母亲孕期感染或被放射线照射过多等。患该病的孩子会出现分不清事情的主次、容易激动、克制能力较差等症状,因此容易受他人欺辱,乃至上当受骗。
  四、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这种病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孤独、怪僻,不易接受新事物,常避开周围的同学,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成绩不佳。而且上课时还要做一些单调的小动作,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情冷淡,严重者会发展到不注意个人卫生、换衣服、洗脸都需要别人催促。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以前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也会逐渐遗忘。
  此外一些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的患有癫痫病症的儿童,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因而学习成绩低劣。
  综上所述,小孩发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并非都是孩子贪玩等主观思想因素的问题,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可能有受精神疾病因素困扰的不得已之苦衷,家长或是教师发觉孩子经常出现上述病症时,应及时到精神卫生中心(或是心理咨询所)接受诊治,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



  焦虑抑郁呈低龄化,家长应注意教养方式
  刚刚闭幕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传出消息,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近日完成了对长沙市小学生焦虑、抑郁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焦虑、抑郁情绪在7~13岁儿童中存在较普遍。在焦虑性障碍儿童中,30.71%合并抑郁;在抑郁性障碍儿童中,44.33%合并焦虑。心理专家提醒,这种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苏教授介绍说,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包括分离性焦虑障碍、过渡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等,抑郁障碍包括重症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临床和追踪研究发现,造成前文所述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存在不良性格,影响了孩子,二是父母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儿童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儿童又不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苏教授呼吁,家长不要只顾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应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其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



  环境巨变儿童易患忧郁症
  在许多人的眼里,只有大人才患忧郁症。其实,儿童也能患上忧郁症,而且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由于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现在儿童患忧郁症的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研究人员表示,儿童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对其心理进行调整,这些儿童会因这些消极影响的日渐深入而出现忧郁症的前期症状。例如在一个父母已离婚的家庭里,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会经常思念如今已不在身边的父亲。这种家庭的不平衡状态有可能使得孩子变得孤僻起来,不愿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做作业时也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这样的儿童通常吃饭不香,对自己也总是不满意。
  统计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主流文化不断发生变化,以往被认为是成年人疾病的忧郁症也开始悄悄进入儿童们的生活中,儿童患忧郁症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左右上升到如今的8%左右。由于许多父母并不清楚儿童也能患忧郁症,所以直到孩子的病情已发展到父母自己都不能容忍的地步才就医,因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忧郁症的治疗而言,发现得越早,康复得就越快。对于那些已达到产生离家出走或轻生念头的忧郁症儿童患者,帮助其走出这种阴影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其中还有很大的复发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提高家长对儿童忧郁症的认识十分重要,因为家长一般容易将孩子的忧郁症病状归咎于日常发生的具体事情,往往喜欢说“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家长要学会识别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忧郁症症状,如孩子突然出现了尿床现象、睡不好觉、半夜起来在屋里徘徊、老说肚子疼或头疼,或老说一些想离家出走的话等。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们还会做出一些比较冒险的行为。此外,儿童忧郁症患者也有着一些与成人忧郁症患者相同的症状,如情绪持续低落、爱发脾气、没有力气、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总爱往坏处想、食欲和睡觉不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等。如果孩子连续两周出现5个上述症状,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医院就诊。
  研究人员还表示,当孩子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如身体受伤、老人去世或父母离婚等,家长应充分注意这些事情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引导孩子从一些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和思考这些变化。如果发现孩子仍持续处在一种情绪比较低落和不安的境况中时,则应及时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51:47 | 只看该作者

更年期抑郁症

在医学上一般把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这个年龄阶段,称之为更年期。更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在人的生理上变化较大,抵抗疾病的免疫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常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和情绪上的变化,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婚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更年期的年龄在性别上有着差异性,这与躯体内分泌功能及性腺功能减退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男性内分泌系统和性腺的功能减退要比女性慢,因此男性更年期来的要比女性晚些。
  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更年期的常见精神障碍。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某些躯体或精神因素作为诱因,最更、意义事件及躯体疾病等;患者常常发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多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口干、便秘、腹泻、心悸、血压改变、脉搏增快或减慢、胸闷、四肢麻木、发冷、发热、性欲减退、月经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眩晕、乏力等。生理方面变化常在精神症状之前出现,往往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经过治疗后躯体症状消失的也比精神症状早。
  更年期抑郁症一般起病缓慢,逐渐发展,病程较长,开始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乏力、头昏、头疼、烦躁不安等各种躯体不适感。病人常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焦虑不安、过分担心发生意外,以悲观消极的心情回忆往事,对比现在,忧虑将来。认为自己过去年轻有为,工作很有成就,而现在年过半百,好似日落西山,已近黄昏,情绪沮丧、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是易疲劳,休息后也不能缓解,是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干事的废人。常感觉大祸临头,并有搓手顿足、纠缠他人的现象。反复回忆既往不愉快的经历,当回忆过去在某些方面曾有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错误时,常追悔莫及,认为自己给国家家庭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现在应受到惩罚,死有余辜。更有甚者,回忆以往一些生活琐事,如与某人发生过口角未曾道歉,这些都已铸成大错,无法弥补,在此基础上,患者认为自己不仅无用,而且有罪,周围的人也都在议论他,甚至有人要谋害他,即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自罪妄想。
  很多病人还具有疑病妄想和虚无妄想,即对自己躯体方面过分关心,对一些细微的不适感觉都很敏感,认为自已为脏已经腐烂,骨骼断裂,血液枯竭,罹患绝症,无药可治,为此恐惧焦虑。还有患者认为自己只剩下有形无实的躯壳,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变得不真实,虚无飘渺,无法捉摸。
  更年期抑郁症突出的症状是焦虑紧张,面容憔悴,两眼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神色,严重时病人坐卧不安,往返徘徊,搓手顿足,捶胸撞头,或痛泣悲嚎,喃喃自语,常听患者说我真的没救了!怎么办呀?!太难受了,还不如让我去死吧!之类的话语,惶惶不可终日。有些患者会发生自伤、自杀行为。自杀除了服毒、自缢、跳楼、跳井等方式外,还往往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自伤、自杀方式。
  总之,若处于更年期的年龄阶段,感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沮丧,整日紧张焦虑或不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有时候常有这样那样的痛苦,可是又查不出具体疾病,提示可能患了更年期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应到专科医院就诊,及早进行有效治疗。
  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常用的有阿米替林、多虑平、马普替林、百忧解、米安舍林、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罗拉、黛安神等。可同时用更年安、安雄等药物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更年期抑郁症的家庭成员应该疾病有所认识,注意从心理上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注意关心保护支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对疾病的严重性有充分的估计,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0:52:3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
  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
  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所以这种疾病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6-3-17 11:40:09 | 只看该作者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在产后3个月或6个月内发生的抑郁情绪,大约有10-70%产后妇女易于发生抑郁症状,因此,产后抑郁症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10-15%左右,这对孕妇和其家庭及孩子抚养有潜在、长期、严重的不利影响,大约有50%的产后抑郁障碍病例并未被及时发现和干预。
    那么产后发生抑郁症有哪些原因呢?
    ①生物学因素:多种生理性应激,例如:分娩后内分泌激素及生化的改变、产后失血、睡眠节律改变、疲劳、营养摄入不足、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激发原有躯体疾病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②近亲中有抑郁障碍的遗传史;③产妇自身曾有过抑郁障碍史;④病前性格具有敏感多疑、内向、焦虑等人格特征的易感素质;⑤社会心理因素,如丧亲、缺乏爱人关怀或家庭的支持、家庭经济拮据、怀孕的矛盾思想、婴儿性别与期望不符等;⑥人际关系紧张,如婆媳不合、邻居关系紧张、职业场合的冲突等。上述因素都可能是产后抑郁症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那么产后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的症状类似于重型抑郁症,主要表现焦虑和抑郁心境,疲劳、睡眠障碍、食欲异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内疚、羞愧、愤怒,没有能力或无望感,存在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有时出现强迫观念或行为,怕出门,对自己、小孩及伴侣过分关心,怕发生不幸事件等。
    产后抑郁症状常常持续几周甚至一年以上,如果不经治疗,抑郁可能转向慢性化,识别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甚至可预防复发。无论何种情况,产后抑郁症的母亲往往是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对婴儿健康过分关心或因无法应付而自责自罪。有严重抑郁症障碍的母亲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行为。甚至怕连累了孩子、怕孩子受罪而杀害孩子。另外,产后抑郁症可影响婚姻关系,导致配偶心理健康的损害,而对婴儿的认知、情感联络和行为也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产后抑郁症怎样预防与治疗呢?
    1、对产后患者进行心理支持:首先向病人解释什么是产后抑郁症,让她了解产后抑郁是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也有可能是人格缺陷所致。告诉她们“您并不孤单”或“您不是个坏的或有缺陷的母亲”。第二,倾听病人谈话,开放性谈论一些有关问题,如与丈夫的关系,作为产妇可能会遇到的失望或应激,对小孩的产后情绪如挫败、抱怨、不喜欢等,向病人说明这种情绪是常见的。第三,提供基本帮助:帮助产妇安排婴儿照料,鼓励产后妇女参加有人际接触的集体活动,利用来自家庭、朋友等支持系统的资源,推荐参加有关妇女心身保健知识的讲座与学习。
    2、心理治疗  ①婚姻咨询:告诉丈夫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以及他的妻子此期的心理需求;向丈夫明确提出妻子非常需要实际的感情支持;妥善处理夫妻关系方面的具体问题。②认知治疗:是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如“我是个坏母亲”或“全是我的错”,并安排活动计划,打破过去那种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最坏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现实,学会两分法看问题,既看到优点,又找到不足,减少用推理的方法歪曲的看一切问题。
    3、药物治疗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有效的抗抑郁剂,严重自杀倾向者可入院治疗。
    4、预防和早期干预  ①开展产前教育,包括产后抑郁情绪的知识,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②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方法:放松训练,认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训练是常用的方法。③产前治疗,与分娩与产后一样,产前妇女应接受情绪支持性的治疗,告知如何准备和适应新生儿的建议和产前心理指导,可减少产后6-8周产妇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为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必要在产前、围产期和产后向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必要的生理、心理知识,以便产后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6-3-17 11:41:32 | 只看该作者
wzhp兄弟辛苦了,我也找篇《产后抑郁症》来帮你一起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6-3-17 12:01: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兄弟辛苦了,这些帖子对帮助大家搞清楚抑郁症的类型很有好处,大力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6-3-17 15:42:24 | 只看该作者

警惕隐匿性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症也就是无抑郁的抑郁症。特点是抑郁症状大多不明显,主要是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为主,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早醒、便秘、厌食、消瘦、以及精神萎靡和性功能减退等。由于隐匿性抑郁症的症状缺乏典型性和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且与神经官能症、一些功能性疾病和亚健康的某些表现十分相似。所以,当患者在向医生述说病情时往往是以头痛、失眠、胸闷等躯体症状为主,很少能够讲清楚自己的内心状况,使得医生产生错觉;加之一般是去找内科医生并非去看心理学医生,更容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或其他功能性疾病。许多患者因此而病情反反复复,时好时坏,经久不愈,最终可能转为中重度抑郁症,增加治疗难度。

  

那么,如何提高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防止转为中重度抑郁症?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隐匿性抑郁症虽然具有不少躯体症状,但其本质仍是以情绪低落、消极和缺乏兴趣等情感障碍为主。患者往往具有这一方面的内心体会,但不清楚这种体会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故而在向医生述说时过多强调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感障碍的表述。也有少数患者不愿说出或有意识地回避自己的内心体会,担心被医生说成“精神病”。还有些内科医生从职业习惯出发,很少询问患者的情感问题,更多关心患者躯体方面的表现。这些都对正确诊断极为不利。因此,当患者存在内心不良感受和体会时,不要顾虑过多。放下思想包袱,坦诚向医生述说自己的内心情感方面的问题,以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判断。而医生更应当关注隐匿性抑郁症问题,学习和掌握其诊断要点和技巧,以便较好识别和减少误诊。

  2.抓住患者诸多症状中的特殊情感症状来与神经衰弱或其他功能性疾病加以鉴别。尽管患者述说的往往是这样那样的诸多躯体症状,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会说出情感障碍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早醒和清晨加重,晚间减轻的特点,遇此情况时决不可忽略了它,应当进一步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并了解有无其他方面的情感障碍表现,以帮助确诊。所谓早醒和晨重夜轻是指在半夜醒来后不能继续入睡,往往直到天明一直都处在清醒状态。白天无精打采,困乏无力,但到了夕阳西下时则突然之间感到精神好转,其他症状似乎也得以缓解,这种现象持续到睡眠之前,有时伴有失眠问题。

  3.对于少数长期按照神经衰弱或其他功能性疾病治疗,但始终疗效不佳,经久不愈的患者,应当考虑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可以试用抗抑郁药物进行观察治疗,依据观察结果以帮助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如果给予抗抑郁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2—3月)奏效,继续用药能使病情稳定时,可以初步诊断为隐匿性抑郁症并坚持治疗。近年多使用如多虑平、帕罗西汀、马普替林和安那芬尼等新的抗抑郁药物,可选择其中一种,辅以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联合用药,同时注意心理调整和治疗,积极消除产生抑郁的原因,方有利于改善症状,获得满意疗效,逐渐达到治愈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6-3-17 18:06:1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再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6-3-18 14:01:20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是乱码,看不懂诶

②鉴别诊断。
  a.内源性抑郁症:抑羟樾餮现兀?宰铩⒆栽鸫锏酵?氤潭龋换蛴星苛业淖陨逼笸迹?钟糁⒂忻飨缘某恐匾骨岬慕诼杀浠?怀S忻飨缘木?裨硕?砸钟簦?踔脸鱿只镁趸蛲?耄蛔晕胰鲜赌芰θ彼鹧现兀怀中?氖秤?跬撕兔飨缘奶逯丶跚幔患易逯醒粜跃?癫∈罚?偈?±?性昕癫∈罚??崾灸谠葱砸钟糁⒄锒稀?lt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6-6-27 20:28:18 | 只看该作者

hao

好文章,可我还是不明白我是哪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8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