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经中关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论述
比如镜子,
笑脸来照显笑脸,
恶脸来照显恶脸,
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
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
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
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
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
比如眼睛看见可爱的色相,
心知可爱,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
看见不可爱的色相,
心知不可爱,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
向来,我们身临清净环境,便想多待一会儿,这已经生起贪爱欢喜心,
如果处在污秽环境,行动自然快捷,巴不得赶快离开,这已经生起厌恶心。
当我们看到俊男美女,习惯性的多看他一眼,这是情欲之心
当我们和面目可憎的人在一块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这也是欲心在作祟,没有欲心不会有厌恶之情绪。
还有,我们见钱眼开,见宝物便想要拥有,
布施时心生不舍,
都已经生妄想心,住物质现象上,处在凡夫境界,
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你自己背离迷失,昧却了菩提。
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思想记忆等现象上生起妄想心,
比如耳朵听到悦耳的声音,心知声音悦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
听到聒噪声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
悠扬的音乐令人情绪波动,所谓陶醉,已经堕在妄想境,
如果听到刺耳的声音,心烦不安,都已经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
平日最常面临的是听到动心的异性声音,
你如果觉得好听,想多听他(她)一句话,
当心,你可能已经堕入欲心,
如你觉得某人说话令人厌恶,佰不必有厌恶的情绪产生,
你如果心生厌恶,所发露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
在这个时候,你自己背离迷失,昧却了菩提。
又比如鼻子闻到香气,心知好闻,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
闻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
假使我们闻到异性的体香,食物香气,心生喜欢,即时已经落在妄想境界,
如果闻到恶臭心生厌恶,也一样已经住心妄想境界。
又比如舌头尝到美味,心知可尝美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多吃它一口,
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尝,但不要心生厌恶。
又比如身体碰触细滑,心知细滑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
碰触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厌恶心。
又比如心里想起美丽的往事,心知追忆往事,但不生起贪爱喜欢,
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厌烦。
乱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难,几乎都是迷失在乱想中,所以要修习禅定,
不要染著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妄想心,应当远离种种贪欲,
不贪爱色声香味触法,现前一念清净心,
也不染著清净味,便是应无所住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如果心有住相,以为应无所住是住在一种无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所谓「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见闻觉知便被约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
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识便被色欲所困,
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
霎那间堕入痴迷无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
欲念炽盛,歌诵人间真善美,
下焉者邪淫无所不用其极,上焉者诗歌文章,美术图腾,音乐舞蹈。
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俊男美女固然赏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乱想淫欲,
无非是循业发现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则显无上正等正觉心,
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见,也一样赏心悦目,心包太虚,无一不是如来。
又比如往事回忆:
儿时嬉戏、欢笑同学、初恋滋味、颠倒爱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养等等,
胡思乱想,霎那间忘记正在听课,正在和亲友交谈,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务,
面对著师长、亲友、客户,
彼所言说断断续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
散乱无明,整日如此,经年如此,终身如此,累世如此。
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梦如幻,历历所现皆是等正觉心。
但如果以为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却住在不住相的清净境界,
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净境界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见,
已经昧却「应无所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