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lease Hel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1-4 17: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北男子陈尸美国:亲属急盼在德大哥回国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6年01月03日 10:00 PM  

【万维读者网】新闻回放:据报道,44岁的中国男子李晓波在2005年11月23日被发现在美国休斯顿东南一小时车程的盖文斯顿岛自杀,原因不明。怀疑可能是生意遇到困难,但迄今无人认领尸体。当地官员表示,循线所得的盗料很少,因而对李晓波的情况所知有限,只知道他来自吉林省,1998年之前移居休斯顿,来美之前曾在欧州生活过,可能在瑞典。
2005年12月29日,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侨务组发出呼吁,请认识李晓波的人与该馆联络。

李晓波的事情一经报道后,立即引起省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日,某媒体报道说,李晓波的老家在伊通,其父亲曾在伊通满族自治且招待所(现伊通满族自治县宾馆)任会计,为了进一步了解到有关李晓波的情况,昨日13时,记者来到了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宾馆,找到了与李晓波父亲曾经同为宾馆会计的隋女士。

李父同事 李晓波排行老三是位儒雅学者

在隋女士的脑海中,李晓波依旧是1982年大学毕业时的那个略显单薄的儒雅青年,他品学兼优,意气风发。作为出国学者的他,是众人眼中的骄子。隋女士说,她万万没想到李晓波竟在异国他乡选择了自杀,而且最后的身份竟是一名商人。


在此工作10多年的隋女士对记者的突然造访并不感到诧异,“你们是来要他家电话的吧,昨天就有记者来找,今天报纸刊登的也不准确,在长春市财产保险公司上班的实际是他姐姐,并不是妹妹,她叫李琼。”

隋女士说,他不但是李晓波父亲的同事,还是李晓波一家的邻居,李晓波的父亲名叫李儒先(音),育有两男两女,李晓波排行老三,哥哥李晓影在德国留学,姐姐李琼在长春工作,另外还有一个妹妹。

“他那个时候不太爱说话,但成绩很好的,我们都挺佩服他爸爸妈妈的,能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先是上大学,后来又读博士、又出国。”隋女士看着报纸上登出的李晓波的黑白照片,努力将破碎的记忆织补在一起。

然而,在仔细端详了片刻后,隋女士连连摇头称照片上的容貌变化太大,但从美国警方公布的消息和报纸透露的内容看,基本可以确定是李晓波。

“在我印象中他学的就是这个物理勘探方面的专业,他们家的孩子都挺有出息的,谁成想出了这样的事情。”20余年未曾谋面的故人只能用一声哀叹表示自己的同情。

李的表姐 李的情况他在德国的大哥最清楚

随后记者在伊通县中医院找到了李晓波的表姐聂丽清。作为医生的她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有关表弟的消息,然而,她自始至终没有与李晓波的亲姐姐李琼联系上。

“你看我也是刚打完电话,但那边一直没人接听,我这儿也是干着急。”聂丽清说,自己看到报纸知晓此事后,试图联系李晓波在长春工作的大姐李琼,但一直没联系上。

聂丽清表示,现在李晓波的姐姐肯定也知道了这件事,但由于李晓波出国多年,他在国外的具体情况只有他大哥李晓影和李琼家中居住的李儒先最清楚,所以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联系上他在德国的大哥。

“必须得让他大哥回来料理李晓波的后事,他父亲身体不好,一直在省医院住院,绝对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他大姐因为骨折现在也拄着双拐,所以这事还得晓波的大哥来办。”

而对李晓波本人,聂丽清表示,自己因为多年未与其联系,一直不知道他的近况如何,但她称,在李晓波出国前,他的感情生活并不是很顺利,出国后妻子是否陪在身边,她也不清楚。

“我知道他的大学同学,包括班长在内都在多方面寻找他的消息,希望你们在报道时不要接触他的父亲,因为老人身体实在很虚弱,我怕?蔷?蛔〈蚧鳌??蹦衾銮逯龈兰钦咚?

李的同学 李晓波性格内向是班里的高材生

据某媒体报道,长春市民李志(化名)表示,报道中的李晓波可能是他大学时的同桌,年龄、姓名、所从事的专业都那么吻合。但自从1982年毕业分开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李晓波本人。

据介绍,李晓波于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8771班(物理师资班),当时班里有31名同学。李晓波当时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学习却是最好的。他性格有些内向,但非常勤奋,是个很有天分的人。1982年他们毕业后,李晓波便留校继续考研,考入本校的物理勘探系。上世纪80 年代被公派出国到瑞典,后来从瑞典到的美国。

昨日,记者来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希望能找到有关李晓波20年前在此的生活片段,但因学校放假,档案室一直没有开放,只得在无奈中离开。

目前李晓波在长春地质学院的同学也在为自己已故的同学奔波,尽量将其详细信息汇总到中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

探查死因 生意遇到困难可能是他自杀主因

对于李晓波的突然死亡,他的亲戚朋友在看到报道后还有点不敢相信,出国多年的他,突然在异国自杀,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44岁的李晓波,原独自住在休士顿西区一处公寓,于2005年11月23日被发现在盖文斯顿死亡。据了解,李晓波系自杀。

而对自杀的原因,知情媒体透露,李晓波是自雇者,从事地球物理方面的生意。由于他曾被公寓退租,据分析可能生意遇到困难,自杀原因是否与此有关则不能确定。

记者连线

昨日21时30分许,记者与中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侨务组取得了联系,总领事馆工作人员说,目前他们已派出专人对李晓波的事件进行调查,并争取尽快与其家属联系,但还未取得任何收获。目前已有多家媒体关注此事,如果他们得到最新情况,一定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哲骞)

家庭

李晓波的父亲叫李儒先,李晓波排行老三,哥哥李晓影在德国留学,姐姐李琼在长春市财产保险公司工作,另外还有一个妹妹,出国前,他的感情生活并不是很顺利,出国后妻子是否陪在身边亲属并不知晓。

轨迹

李晓波1982年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便留校继续考研,考入本校的物理勘探系。上世纪80年代以学者身份被公派出国到瑞典,后来从瑞典到的美国,2005年11月23日,被发现在美国盖文斯顿岛自杀,死前一直从事地球物理方面的生意

 个性

李晓波性格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但非常勤奋,是个很有天分的人,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一直是父母的骄傲

 现状

李晓波姐姐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其父亲身体不好,一直在省医院住院,目前李晓波在长春地质学院的同学正在四处奔波,尽量将详细信息汇总到中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希望对案情有所帮助。 (东亚经贸新闻)


易尚购物网圣诞大优惠,高容量DVD电视剧全面下调6%,每集只要$0.37,全美最低价,欲购买从速  
特价$39 - 汉英、英汉电子词典,真人发音,40本专业词典;语言复读机,五级变速  
天天养生,保健礼品,物超所值,疯狂现金折扣,直销美加,港台,大陆,东南亚  
美国-中国电话卡,1.3美分;加拿大-中国电话卡,1.3美分;质优价廉,音质卓越  
西洋参、羊胎盘、鱼油卵磷脂200多种送礼自用健康佳品,全部特价!由此进入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新东方3980快译通- 独家授权使用新东方核心教材, 超强辞库, MP3式储存及播放


【欢迎到天下论坛】

  相关新闻:
  中国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入境墨西哥须注意四事项  (2006-01-03 22:29:26)
  英国女移民与移民官上床 换取签证  (2006-01-03 10:28:04)
  毕业生薪水期望值略低 “海归”正在退烧  (2006-01-02 11:17:48)
  北美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急增  (2006-01-01 15:47:21)
  明年申请赴美签证中国学生将近3万人  (2005-12-29 19:19:5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1-11 19:09:42 |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痛
   近日情绪极为低落。昨夜梦见父亲,醒后竟也想不起同父亲说了些什么?想着元旦将近,先是弟弟的忌日,接着是父亲的忌日,心中的痛便也就无休止地牵扯着每一根神经。
   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元旦,我和父亲在西下的夕阳中垂钓。也不知怎的,那天的鱼特别容易上钩,忙得我不亦乐乎。上来的鱼再放进水中,因为那是朋友包养的鱼池,我们钓的只是一份乐趣。难得有空同父亲在一起,父亲还是那样的健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从父亲直率而善良的性格里,获益甚多。所以,我非常珍惜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突然一个电话,是一个朋友打来的,说我的小弟出事了。从他那低沉的语气中,我感到我的心也随之下沉了。可我还是平静地对父亲说:“小毅遇到了一点麻烦”。我让父亲坐上我的摩托车,直奔出事地点。大约一小时的路程我只用了四十分钟。一路上我不敢多言,在医院工作的我平时见得最多的就是车祸。而小弟的“风速”其车速一直放得很快的,我怕到了极点。
   当我们赶到出事地点时,那里已空无一人。我们又直奔当地医院,打听了好久才有人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前一个小伙子可能已去了天国。我不信,我一定要见到他!“或许还有救”!一直沉默不语的父亲流泪了,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见父亲流泪,我更怕了。这时好端端的天突然间飘起雨来,那天空的雨莫非是小弟的眼泪?亦或是呼救?我很理智也很固执地拨通了一个又一个相关的电话,我一定要见上小弟一面。 一直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我第一次感到了世态的炎凉。为了见躺在殡仪馆的小弟一面,我费了很多的周折,更难以让人相信的是,我不得不付出一些小费!冰棺里的小弟依然是那么潇洒漂亮。那一身广州开会时为其购买的全毛西装没有丝毫的破损,领带上的别针仍然显示着它的生命力。小弟只是睡着了。我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有些凉有些硬,可能是穿少了吧。唯一变化的是小弟的头发,不似平常那么柔顺了,有点乱。就是这一点点的乱将小弟送去了天国!小弟的双耳留有凝固的血,那是从颅内流出来的,那是罪证!我恨它,恨它好好的为何不呆在血管里!我托起小弟的头,想叫醒他,无奈小弟睡得太沉。我哭了,是那声嘶力竭的哭。同我相亲相依了二十几年的小弟呀,你就这样永远地睡着了?没留下一句话!一旁的父亲强行拉开了我。我无力地依偎在父亲那久违的怀抱,那感觉不再是幸福的,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小弟走后的日子里,我很坚强。家中的一切大小事情,我安排得有条不紊。可我从父亲的目光中并没有看到常有的那种赞许。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目光不再清晰,步伐也有些晃了。时过不久,父亲开始酗酒,常常是醉酒后独自来到河边,喃喃自语,也不知他在说什么?在想些什么?我曾努力过让父亲走出那份悲伤,无奈父亲陷入太深。我这才明白平时对小弟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的父亲其心里是深爱着我的小弟的。此后一年,父亲患上了无法医治的绝症,这不能不说与酒和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以我强烈的爱都未能留住父亲的生命。这次是我的步伐开始摇晃了,我生命中的二大支柱突然间相继倒下,将我送到了崩溃的边缘。伏在先生的肩上,我默默地流着泪,连嚎啕大哭的劲也没有了。
   多病的母亲,年幼的小侄儿...我明白我肩头的重担。也正是这沉重的担子让我学会了该如何面对生活。走出低谷的我脚步更加坚定了。迎面的一阵秋风拂过,它使我记起了昨夜的梦。梦中的父亲并没有同我说什么,只是我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肯定和赞许。
  
  2002.10.15
  
   1996年2月2日那天的夜里,父亲偷服了私自攒留下的“舒乐安定”,他以为他是真的长眠了。
   我同妹妹一边一个依靠在父亲的身边,我搭着父亲那游丝般的脉搏,知道父亲还没有离开我们。
   这是父亲行“食道癌”术后的第二年。父亲是个性格开朗的男人,虽然我们对他隐瞒着诊断,可他从我们的神态中早就明白了一切,只是装着不知。从手术到术后的放疗,父亲一直是积极地配合着,他知道他的生命对我们姐妹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小弟刚离开一年,我们还没有走出悲伤)。所以我们千方百计买来的药,他总是艰难地服下去。说是艰难,是因为他的食道越来越窄了,而每顿药丸加在一起将近一小碗,服药便成了他最艰难的工作。看着父亲吞咽药丸时的痛苦表情,我的心快要碎了,父亲却笑着说:你们吃的饭哪有我的“饭”漂亮!
   经过痛苦的放疗、化疗以及那些新研制的抗癌药的服用,父亲的病情并未得到控制。很快,癌细胞转移了,日见消瘦的父亲再也无力与之抗争了。于是,他叫了我与妹妹,眼泪不停地流着(这是我第二次见父亲流泪,第一次是得知小弟噩耗时,父亲流出了让我害怕的泪)。我明白他是舍不得我们,当时我刚工作不久,翅膀还不够坚硬。小妹还小且又任性调皮,小弟走了,小侄儿刚会走路。最不放心的是多病的母亲,她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我和妹妹陪着曾经坚强的父亲流泪至深夜。
   我们小息了片刻,醒后见父亲睡着了,多日的疲惫使我们伏在父亲的床边一直沉睡到中午。母亲叫我们吃饭时,妹妹高兴地说:老爸睡得真沉!(那段日子父亲一直是靠“舒乐安定”入睡的,每次睡着的时间极短)听了小妹的话,我不由得紧张起来。我再细瞧,父亲几乎都没有呼吸了,脉搏弱得如游丝般。我大声地呼唤他,他只是不理。我使劲推他,晃他,他怎也不醒。我这才想到父亲是不是偷吃了镇静药!想着他几番同我商议“安乐死”,都一一被我否定了。可爱的父亲呀,我们知道您是舍不得我们陪着您一同消瘦,可是您这样做我们会不伤心吗!
   醒后的父亲第一句话就是:素素,你为何不帮我?!我的眼泪涮地涌出了眼眶。我快疯了!看着皮包骨头的父亲受着癌痛的折磨,真想让他即刻离去。可是,我是他的女儿呀,即使国情允许“安乐死”,我怕我还是做不到的!这以后,父亲看我的眼光越来越让我害怕,我心中明白父亲对我的怨恨。接着几次的自残仍没有让父亲离开我们,我一边为父亲输血一边流泪,父亲头上用沉重的铅(为了防止他自杀,我们收起了一切他够得着的锐器)所撞击的伤口已停止了流血。父亲,你别怪女儿,女儿只能这样,让心头的痛陪着你肉体的痛,直到你无奈地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6-1-11 23:02:03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女生11年前离奇铊中毒 最大嫌疑人首度辩解
假使意识能有片刻清醒,朱令或许仍会选择那一幕作为此生记忆的最后落点:金色聚光灯下,一曲悲壮的《广陵散》呜咽着从她指间滑落,端坐古琴旁的她身着白衣长裙,静默的空间是她一个人的世界。
  这之后11年的经历在她脑海中是个空白。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和基本语言能力丧失是她的真实状况。
  她曾是中国首位利用互联网向全球寻求拯救的病人,一次离奇的“铊中毒”,11年前美丽的清华女生朱令被硬生生拖向深渊。
当初到底是不是有人“蓄意投毒”,警方至今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外界对此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至今发展到网络热议,这其中,朱令同宿舍的一个女生一直被朱令父母认为是“最大嫌疑人”。而多年来一直为朱令筹款募捐的国内国外同学会也在近日再次发出呼吁,希望社会重新关注这个不幸的女生。
  半个月前,一篇发布在网上的文字,被认为是“最大嫌疑人”终于打破了11年的沉默,首度公开为自己辩解。
    最大嫌疑人首度打破沉默

  悬疑:只因她太优秀,室友故意投毒?
  11年来,吴承之夫妇除了在寻找让朱令康复的治疗方法外,他们还在试图探究一个真相---“这么大剂量的稀有金属铊,究竟是怎么进入我女儿体内的?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
  在吴承之夫妇试图找出幕后真凶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在他们的怀疑范围之内,她就是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苏荟(化名)。“因为清华大学校方告诉我们,苏荟一直在跟一位老师做课题,她是清华内唯一可以接触到铊的学生。”
因嫉妒,室友故意投毒?
  据吴承之说,朱令病发后,协和医院也曾经怀疑过她患的是中毒性疾病。


       

虽然自己是化学系学生,但是朱令仔细回忆过后非常明确地否定了她曾经接触过重金属,“况且作为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品,铊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接触到的,那么剩下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人故意投毒!”
  一位曾经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过的老师也向记者证实,校方对于毒品柜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钥匙分别掌握在两个人手中,两人必须同时到场方能打开。”
  “而且检验结果证明,朱令是先后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时间是在第一次中毒康复后她回到学校时,也就是1995年2月20日至3月3日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朱令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宿舍的床上,这就说明她不大可能在宿舍以外的地方第二次铊中毒,中毒的地点显然就在宿舍内。”
  吴承之说,1995年4月28日朱令“铊中毒”的检验结果出来后,他们就通过校方向清华派出所报了案,但几天后朱令的宿舍就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
  “据当时勘察现场的民警后来跟我们说,钱撒了一地,其他同学的东西都没丢,唯一不见的是朱令曾经用过的一些洗漱用品。”“朱令用过的不锈钢杯子也被扔到了床下,我们怀疑凶手在消灭投毒证据。”
  “我后来回忆起在发病前朱令曾经跟我谈起过苏荟。”朱明新说,据她了解在宿舍里朱令和苏荟的关系比较好。“但有一天她心事重重地问我,为什么关系好的朋友有时候反而感觉也不好呢。”“还有一次朱令生气地跟我讲,校乐队开课,苏荟跑到老师面前说朱令的音乐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用再学了,老师因此把朱令安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1997年4月2日警方将苏荟带走询问,但是在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苏荟的嫌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朱令中毒有关。
  尽管如此,11年中,关于苏荟是投毒凶手的说法却一直在流传着。
  “嫌疑室友”11年来首度开口
  面对外界的传言,作为当事人,苏荟却从来没有公开为自己辩白过。然而就在2005年12月20日,一篇署着她名字的声明出现在了网上。这份声明里解释了苏荟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且就外界最关注的“苏荟是清华唯一可以接触到铊的学生”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说明。
  “许多人一直在想方设法帮助朱令,同时也愤怒地要求缉拿和惩罚凶手,其中关于我的流言很多,但多年来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我相信清者自清……但是最近网络上关于我的谣言愈演愈烈,不断有身边的朋友、熟人向我询问……使我不得已决定针对看到过的流言作一些必要的声明。”
  “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声明中说,1997年4月2日苏荟接受了警方的询问,询问8个小时后警方通知苏荟家人将其领走,之后再也没找过她。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苏荟的嫌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朱令中毒有关。
  “我4月2日被讯问时第一次从公安那里了解到的情况竟然是:我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但这完全是谎言!”
  声明中说,苏荟每次帮老师做实验使用的铊溶液是别人已经配好了放在桌上的。“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有毒试剂没有严格管理,铊溶液和其他有毒试剂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几年,实验室有时也不锁门。很多同学课余时间下实验室帮老师做实验,实验室也对外系学生开放。”声明中称,为了验证,1997年4月苏荟的哥哥在白天工作时间进了化学系实验楼,先后去了几个实验室,并从其中一个实验室里拿了一大瓶有骷髅标记的有毒试剂,把它带出实验楼,然后又送回原处,并拍摄下整个过程,但每次都无人过问。
  11年后的今天,朱令铊中毒的真正原因仍旧扑朔迷离,也许确实存在着一个“幕后真凶”,也许没有。但是一个现实的情况却是朱令的病情正在一天天恶化,她的家庭也因为巨额的医疗费陷入了窘境。“我们也没办法陪她一辈子,总有一天我们都要离开她,等到了那一天,瘫在床上的她该怎么办?”朱明新的声音哽咽了。

是什么将优秀的她推入地狱

  如果不是“铊”,朱令的人生可能会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充满着玫瑰色:也许她正在海外求学,也许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或是早已为人妻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6-1-11 23:04:09 | 只看该作者
但1994年12月11日晚,朱令人生中的全部精彩随着她在北京音乐厅舞台上的完美谢幕戛然而止。
    铊毒已向她的全身侵蚀
  “你抵住她的腰,别让她往下沉。”吴承之边高声指挥着妻子朱明新,边躬着身子费力地从轮椅上架起女儿朱令的双臂,一点一点地把她挪到了客厅里一部简陋的用于训练站立的康复机上。
    朱令站稳的一瞬间,吴承之顺势用康复机上的带子牢牢绑住了她的腰,就在此时,女儿发出了一声声低沉的呼喊声。“她这是感到疼了,以前住院时她的肚子上开过刀,每次上康复机都会碰到伤口。”“但是即便如此也得训练,否则她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
    吴承之直起身子擦了擦前额白发下渗出的汗,“这样的训练每天要进行4次,过不了几年我们两个就没力气抬动她了。”说这话时,声音低得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站在康复机上的朱令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从歪斜的嘴角流出的口水打湿了胸前的衣襟。被绷带固定住的双腿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着,似乎随时都有瘫软下去的可能。她的头摇摇晃晃没办法摆正,始终向左歪着。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听见声音便艰难地四处张望,然而事实上她却什么也看不见。由于卧床11年,她的身形已经完全变形,像怀了孕的中年妇女。
  在给朱令海外同学的回信中,母亲朱明新这样描述女儿现在的情况:大脑开始萎缩,智力下降到幼童水平;体重已经达到100公斤,腰部肌肉能支撑背部,可不靠椅背独立坐着,但平衡控制功能差,重心稍有偏离就会倒;视力很糟,只可辨别不到一米远的手指数。
  “现在的情况更糟,她已经查出患了糖尿病,而且肺里有一个皮球大小的囊肿,大小便不能自理。”“铊毒已经开始慢慢向她的全身器官侵蚀,走到哪里毁到哪里。”
她曾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人
  朱令的班长张利这样回忆朱令:“她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


       

天生丽质的她有着明亮的双眸、白皙的面庞,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举止,举手投足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辅导员甚至曾经建议她参加礼仪大赛。”
  “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她优秀的压力,则是在有机实验课上。每次她都是来得最晚,而又走得最早。在匆匆瞟过实验步骤后,她便一气呵成地开始操作。其动作熟练、麻利。我曾经试图追赶她的速度,但总是徒劳无功,即使有时在速度上接近,可是在质量上又有悬殊的差别。在她身边,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我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是否选错了专业。”
  朱令的同学童宇峰在2004年11月10日的文章中回忆了他第一次见到朱令的情景。“朱令第一次亮相时,带来了一架黑色的古琴。古琴由于难度高,会演奏的人很少……朱令的双手细长而灵活,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自如而精确地滑动,让人叹为观止。乐队的指导老师都惊喜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朱令不仅会演奏古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也很好,还是游泳健将,在校级比赛中拿过名次。我对朱令的钦佩油然而生,甚至有了一些微妙的敬畏。”
  然而现在看来,所有的描述似乎都像在说另外一个人。记者眼前的朱令,却是一个瘫在床上,五官扭曲、神情痴呆的中年妇女。
  被疑铊中毒,生命精彩戛然而止
  朱令人生中的全部精彩随着她在1994年12月11日晚上在北京音乐厅舞台上的完美谢幕戛然而止,那次她作为清华大学民乐队的成员参加演出,并进行了古琴独奏,可是就在第二天,铊毒开始在她体内全面发作。
  “我当时在台下就觉得她弹古琴时是在强忍着疼痛。”朱明新说她几乎是含着泪看完了朱令的演出。
  朱令的父亲吴承之是上海人,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退休前是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他有两个女儿,这对夫妇原本可能会比其他父母更幸福,因为两个女儿先后在1987年和1992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可是他们却遭遇了别的父母难以想象的苦难。大女儿吴今在考入大学后第二年的一个周末与同学春游时失踪,3天后在一个悬崖下找到了她的尸体。
  大女儿意外身亡后,朱明新祈盼厄运到此为止了,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其实在演出之前,朱令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异常。她吃不下东西,直喊肚子疼。”朱明新对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我们估计可能是她忙于准备演出,过分紧张引起了肠胃不适。”直到4个月以后,朱令被正式确诊为“铊中毒”,他们才知道“肚子疼”是这种中毒的典型表现。
  演出后的第二天,剧烈的腹痛让朱令不得不回了家,朱明新急忙带她到同仁医院就诊。“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近一个月,病因始终无法确诊,头发全部掉光后病情好转出院。2月20日回校上学,仅过了一周,她再次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再次脱发。”
  1995年3月9日,朱令前往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初诊“高度怀疑铊中毒”,并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与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的张寿林大夫会诊,张提出可能是“铊中毒”或“砷中毒”,但因为条件有限始终没能做相关化验。
  因为没办法确诊,朱令的病情日益严重。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收入ICU,靠呼吸机生存,1995年3月28日,朱令进入长达两个多月的深度昏迷。
SOS!有个中国女孩需要帮助
  “她几乎全身赤裸地躺在ICU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我的第一反应是拔腿想走,但是双腿已经不听使唤。”11年后,贝志诚向记者回忆起那一幕时语气依旧沉重。那是贝志诚中学毕业后第一次见到朱令,当时他正在北京大学力学系读大三。贝志诚决心为朱令做点什么。
  “既然国内没办法确诊,那我就向全世界求救。”贝志诚想到了当时正在北大进行试验的互联网,他决定利用这个向海外发送求救邮件。
  “这里是中国北京大学。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死去,医生没办法确定她的病因,我们需要得到你的帮助。”贝志诚在邮件的开头这样写道,他在信中详细描述了朱令的症状。1995年4月10日,贝志诚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3个小时后我收到了第一封回信,紧接着第二封回信到了,来信人明确指出朱令是典型的铊中毒症状,解毒药是普鲁士蓝。”贝志诚说前后他总共收到了约3000封回信,“这其中有60%认为是铊中毒。”
  贝志诚以最快速度将这些邮件送给了朱令的主治大夫和朱令的家属。“然而,大夫们根本不看这些资料,并且说我在给他们治疗施加压力。”
  吴承之带着朱令的脑积液、血液、尿液、指甲和头发来到了北京职业病防治所做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专家很明确地告诉他,朱令体内的铊含量超标一千多倍,足以致人死亡,必须立刻服用普鲁士蓝解毒。
  “我们发了疯似地四处寻找普鲁士蓝。”吴承之在协和医院的配合下,终于在中日友好医院库房里找到了仅存的20针普鲁士蓝化学剂,后来又在北京市劳动卫生所找到了十盒普鲁士蓝,“你知道吗?只要3毛钱一支!可是朱令发病50天以后我们才知道它能救朱令的命。”
  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含量降为零,中毒症状消失。“但是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毒物已经侵害到了她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2000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协和医院)不作为的行为导致被鉴定人朱令病情被诊断延误”为由,终审判决协和医院补偿朱令医疗等损失1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6-1-11 23:10:40 | 只看该作者
十年了!!凶手竟然还没被绳之于法!!法网恢恢,疏而有漏--而这漏却是人为的....
什么也不想说,只希望朱令能好好活着,一定要等到正义被伸张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6-1-11 23:41:39 | 只看该作者
哎,阿弥陀佛
缘孽缘孽,罪业罪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6-1-13 18:31:46 | 只看该作者
怀旧,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送交者: 繁体鱼 2006年1月12日17:12:12 于 [恋恋风尘]http://www.bbsland.com  

  

突然想起儿时的露天电影,岁月就像外婆家里那部老式的留声机,在咿咿呀呀地摇曳着刹那芳华。残阳如血,我爷爷牵着我爹的手站在村口,身影被拉得长长的。而我却在那时就牢牢地记住了那几句话: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听爸爸说,这部片叫《红高梁》。

小时候跟奶奶一起住在乡下,爸爸妈妈去在城里工作,一个星期才回去看我一次。那时候村里经常隔三岔五的放电影,一放就是四五天,一天晚上要放两部片,通常第一部是“战斗片”或者“武打片”,第二部才是文艺片。下午放学回家,一听说村里有放映电影,就会自动自觉地洗澡吃饭,催促奶奶一起搬着小板凳到晒谷场上去看电影。有时候等不及奶奶,就自己先跟小伙伴们一起到晒谷场去,可以见到,在晒谷场上跑来跑去的都是我们那些小孩,气氛就像过年一样,别提多高兴。

村里灯火通亮,远远地就看见晒谷场上一端的戏台前左右竖起了两根柱子,宽大的帆布质地的白色电影布,边上镶着黑边,被拉扯开成长方形的电影布四个角分别绑在两根柱上的上下方。放映机(投影机)的投射光线照在电影布上,如果这时电影还没开映,小伙伴们就会对着投射光线用手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影子投射在电影布上,但是我从来没有学会用手势做出小狗的影子在电影屏幕上走来走去。放映机下的那几个铁盒子是我最感兴趣的,里面装着的就是当天晚上要放的片,我总是会猫在那儿研究盒子边上写的是什么字,以求第一时间知道当晚的片子叫什么名字,好在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可惜我总没能威风一次,因为那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

在电影开始播放的半个小时前,播放员就会在大喇叭里广播当晚播放的电影名,那会儿我才会停下与小伙伴们的嘻戏,认真的听着心里面暗暗地记住,然后就会一溜烟跑回家去告诉奶奶,可是还没回到家就已经忘了之前牢牢记住的电影名,而每次总是跟奶奶说,今天晚上的电影听说很好看很好看。急急地拖了奶奶就往晒谷场上去,因为我早早已将两张小板凳搬到场上去占有利位置了。

晒谷场上人声沸腾,邻村的卖零食的老头儿总会提着篮子坐在晒谷场边沿,有葵花瓜子,有拌了糖粉的山梨,一颗颗的串起来,一串只卖五分钱,还有话梅。而我总喜欢跑去跟一个骑着单车的哥哥买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单车后架上的那个方形冰棍箱,里面装着的冰棍最让我谗,而奶奶却骗我说冰棍吃了会肚子疼,所以,我总会赶在奶奶出现在我视线范围内之前,把奶奶当天晚上专门为看电影而给我的五分钱去跟那个骑着单车的哥哥换冰棍。如果正惬意地用舌头舔着冒气的冰棍时看到奶奶出现,把冰棍藏着身后立马就开逃。

农村最喜好放的影片就是抗日战争的片子,也是黑白的。记忆中,机关枪到处扫射,最后赢的总是我们。我总分不清红军与敌人,奶奶就会告诉我,帽子上有五角星的就是“我们的人”(红军),那些鼻子下面有一小撮胡子的就是敌人,然后我就牢牢记住了。最经典的场景就是:红军躲在鸿沟里,而敌人在他们跟前走来走去却不曾发觉,每每出现这个场面的时候,我就会兴奋地抓着奶奶的手说,日本眼,什么都看不到。当真的,因为那时的战争片总少不了这个场面,以至于小小的我总能够记住。

有时候,我会早早地睡着奶奶地怀里,因为播放电影前的热身运动总让我疲累。在半梦半醒之间,听着炮火声连天,“我们的人”激昂地叫喊着:“同志们,冲啊!!”电影放完了,村民们都各自散去,手上提着小板凳,而妇女的肩膀上则多了个熟睡的小孩,我也一样趴在奶奶的肩膀上,回去时如有碰到没有出来看电影的邻居,则会问一声电影播得怎么样,好看么?那时我就会从奶奶的肩膀上抬起头来说,我们赢了……


《少林寺》里的觉远提着两个尖底木桶,《第一滴血》的史泰龙血流满面(在我懂得谁是史泰龙时与记忆对号入座的),《游侠黑蝴蝶》中那个披着黑色斗篷蒙着黑色面罩的黑蝴蝶,还有《侠女十三妹》,《海市蜃楼》里在沙漠中咬了男人肩膀一块肉然后喝其血的卷发女子,还有无数的根本就记不住名的抗日战争片……

被爸爸接到城里时,那一年九岁。《红高梁》是我在城里看的,也是露天的。露天电影这种乡村文化,给儿时的我带来的却是那种永不磨灭的记忆,小孩子眼里只有黑和白,“我们”和敌人,最后赢的总会是我们的人。

怀旧,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也只有在失落于现代钢筋丛林的时候,在某个天空阴雨绵绵的午后,看着雨水檐前点滴,品一杯红茶,伤感地怀念起从前,与记忆一起时光倒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6-1-22 17:20:51 | 只看该作者
给打算回国工作和定居的朋友提几条建议

--------------------------------------------------------------------------------

作者: 佚名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6年01月21日    http://www.creaders.net
  
   1.尽早在国内买好房子。自己暂时不住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先享受起来。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大连广州等大城市(相信这些城市是‘海龟’们回国的首选地)的房子已经不便宜了,好一点的150-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要100到300万人民币左右,合美元20-30万左右吧。房价还会涨。

安居才能乐业啊。回国谋个位置挣点钱在衣食和行方面过上食有鱼出有车的小康日子是不难的,但是单凭工资要买栋好房子还是不容易的。我认识的那些在国内能买得起好房子的人要么是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要么是有合法或不合法的外快收入的,要么是沾了大学研究所银行公司等单位的政策的光,用自己以前的工龄折抵部分房价买房的。这几样,大部分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人都不具备。所以要早作准备。

2.尽量让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如果有条件的话,把孩子送回国去上两年学。要么,干脆晚点生小孩,等你回国时他刚好上小学。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

按中国大城市的标准,美国一般的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实在是太差了,五年级的学生的数学水平还不如中国三年级的学生。而且,对社会上的事儿,国内的孩子比国外同龄的孩子要精明的多。另一方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搞得也太过火了,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年更辛苦。我们这些人算是幸运的,不管是轻松还是费力,过五关斩六将我们是过来了。想想我们的同学中那些苦苦用功但学习成绩并没有显着提高的人吧,他们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里是多么地痛苦。

回国去的确有个再适应国内环境的问题,这对我们这些在国内长大又曾四海飘荡白手起家的人来讲不是什么没法克服的问题(对那些出了几年国就猩猩作态地表示国内的人太多空气难呼吸水没法喝阳光不够明媚的‘高等华人’也许是个没法克服的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真正的挑战。我自己小的时候从南方到北方,还是在自己的国家里面,适应新环境还适应了快两年呢。生活环境变化对孩子的影响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的朋友里面,有人因为从小跟着父母在国外生活过几年,后来回国后适应不了国内学校的竞争环境以致于他们已经当了‘老海龟’的父母又放弃了国内的工作重新出国。想回国的人应该把这些可能的问题想清楚,并准备好应对措施。

3.平时和老婆在这方面多沟通多交流思想,在回国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在考虑自己回国后的前途的同时也得考虑好老婆回国后的前途和生活。

大多数女人是比较感性的,而且更注重平时的日常生活和物质方面的东西。光棍一条的时候,弟兄们尽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成了家就没那么容易了。

更重要的是,做人得有点哥们儿义气,老婆也是你哥们儿中的一个,而且是最重要的之一,是和你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你生孩子的‘哥们儿’。总不能在追小姑娘时花言巧语信誓旦旦,一到了要改变生活的时候就不顾老婆的想法了吧。而且,大部分来美国的老婆们也是在名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家也有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不应该让她们为男人牺牲太多的东西。所以,在回国前好好沟通思想和考虑老婆的将来对于是否能顺利回去和回去后是否能生活愉快是很重要的。

4.千万不要自我膨胀。回国去别兄弟我在美国如何如何,硕士博士头衔,10万8万收入什么的。更别指望回国一下子就会有相当于10万8万美元的年收入。

我不是要大家自卑,而是希望回去的人能踏踏实实地生活。胡吹乱泡容易招人烦。来美国留学然后又在公司做技术工作的人,基本上在物质生活方面过比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还高一点的小康生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拿几个学位也不难。但这些都不应该是拿来炫耀的东西。实事求是地讲,即便是在美国,年薪超过10万的也只有在硅谷和华尔街比较多点,在其它地方也是不很容易的。在吹10万8万收入的同时别忘了吹吹硅谷和曼哈顿的房价和高昂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在美国每年1/3左右的收入要交税,花钱时还要交6%-8%的税,买了房子还有房地产税和保险要交。而且,在美国挣1美元只能当1块钱花,并不会自动膨胀8倍。别老是想着到国内去也一下子弄个70-80万花花,中国不是冤大头,也没欠你什么。实事求是地讲,在国内一年能挣70-80万人民币的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比在美国一年挣10万8万美元的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强得多。


从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娱乐旅行等基本的生活消费来看,除了买房子的花费之外(这是为什么我第一条先单独谈房子的原因),目前国内大城市的每月1.5万人民币收入的人的生活水平一点都不比在美国年收入7-8万美元的人的生活水平差。所以若是回去能谋个月薪2万人民币的工作,我觉得就很正常也很不错了。如果一回去就想弄个年薪50-80万人民币的工作,我反到觉得是非分之想。在国外都没有年薪20-30万美元的收入(在国外有这样的收入才能保证有和国内50-80万人民币年收入的人相当的生活质量),凭什么一回去就要有那么高的收入?!撇开是否是回国工作(应该有一点服务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不谈吧,就算是跳个槽,经济好时加1万2万美元年薪是有的,但没听说一下子加10万8万美元年薪的。

5.有针对性地练点真本事或者干点好项目,多积累点技术技巧和工作经验,或者在国外多建立些生意关系,回国才能有好位置,或者自己搞起个公司来。光会讲两句英语或编两行程序是没法在国内混上好日子的,混个中等的日子还差不多。

要是没有特别的本事回去就应该安心过普通的日子挣一般的钱。不然的话,人家就会骂你是个眼高手低的‘海龟’(若如此,实际上你也就是。)要是没什么本事又想回国去混比国内本事差不多的人生活质量高得多的日子,怕是只有象胖子加骗子吴征那样去骗了。

在国外的人其实是有很多优势的,关键看自己怎么开发了。(网络文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6-2-9 07:00:53 | 只看该作者

救 救 孩 子 ! ! ! ! ! 鲁 迅 呐 喊 ! ! ! !

北京美女作家赵波跳楼自杀 传闻被证实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6年02月08日 11:33 AM  

【万维读者网】“美女作家赵波6日在北京跳楼自杀身亡!”四川新闻网8日报道,昨日一早,该消息突然在北京文化圈传开,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曾在两年前因出书《路上的露》与张朝阳传出绯闻,去年年底又因为新书《北京流水》描写与海岩、王朔等人的亲密交往而备受争议的女作家赵波真的跳楼自杀了吗?
记者经采访获知,赵波确实曾在去年11月17日因不堪评论压力跳楼,现在身体和精神正在康复中。

听闻赵波自杀身亡的传言后,记者迅速拨打了赵波在京圈中文友的电话,但所有人的手机都处于关机或无人接听状态。随后记者又拨打海岩的电话,海岩的秘书告诉记者,他没有听说这个传言。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与《北京流水》一书责任编辑于晨取得了联系。于晨进行了否认:“今天有别的记者问了我这个事情,一小时前我还与赵波通了电话,她正在南京看望朋友,一切都挺好的,情绪也很正常,说她跳楼自杀身亡绝对是谣传。”

就在记者以为赵波跳楼自杀的消息不过是无聊的传言时,于晨突然又打来电话:“这事情闹开了,赵波委托我发表她的个人声明,澄清此事。”

于晨说,赵波确实曾跳楼自杀,不过不是在2月6日,而是在去年11月17日,“赵波长期患有抑郁症,她的新书《北京流水》在某网站连载后,网友的评论非常激烈,有些不太善意,指责她出卖隐私。当时赵波的心情很不好,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跳楼自杀。”

于晨不愿意多谈当时跳楼的具体细节,只透露赵波受了伤,“这事已过去,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现在赵波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赵波希望通过自己的事情唤起更多人对忧郁症群体的关注。”

据于晨透露,赵波的跳楼自杀与《北京流水》一书引发的争议有很大关系。但当记者点开连载该书的网站时,所有页面和网友评论都已被屏蔽。

据了解,《北京流水》被称为“女作家的私人生活日记”,记述了赵波从上海到北京5年的生活与情感感悟,描写了赵波与海岩、王朔等人的许多亲密交往内幕。其中海岩给她发黄色短信等内容在读者中引发很大的争议,不少人抨击赵波靠出卖自己的隐私获取读者,哗众取宠。记者范东波

赵波,女,1971年生于江苏,现居北京。著有多篇随笔小说集。在杂志和报纸开设专栏,传统杂志发表小说多种。在网上以网络策划人面目出现,以网名波儿主持赵波和她的朋友们的客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6-2-9 08:3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Charlie Z. Song 的帖子

"《少林寺》里的觉远提着两个尖底木桶,《第一滴血》的史泰龙血流满面(在我懂得谁是史泰龙时与记忆对号入座的),《游侠黑蝴蝶》中那个披着黑色斗篷蒙着黑色面罩的黑蝴蝶,还有《侠女十三妹》,《海市蜃楼》里在沙漠中咬了男人肩膀一块肉然后喝其血的卷发女子,还有无数的根本就记不住名的抗日战争片……

被爸爸接到城里时,那一年九岁。《红高梁》是我在城里看的,也是露天的。露天电影这种乡村文化,给儿时的我带来的却是那种永不磨灭的记忆,小孩子眼里只有黑和白,“我们”和敌人,最后赢的总会是我们的人。 "

呵呵,作者所描述的这些场景对我来说真是非常熟悉,怎么感觉作者很象是我儿时的伙伴啊,看到的片子基本上都跟我一样,印象深刻的细节也差不多。另外,还记得当时《游侠黑蝴蝶》中那个披着黑色斗篷蒙着黑色面罩的黑蝴蝶和《夜半歌声》中那个在黑夜里蒙着白色面纱,穿着白色衣裙穿行于无人的街巷中的女子都曾经吓到我,让我在以后每一个熄灯准备睡觉的晚上都感觉心有余悸,不太敢一个人睡觉。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绿罗裙 于 2006-2-9 08:42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6-2-9 08:3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Charlie Z. Song 的帖子

“据了解,《北京流水》被称为“女作家的私人生活日记”,记述了赵波从上海到北京5年的生活与情感感悟,描写了赵波与海岩、王朔等人的许多亲密交往内幕。其中海岩给她发黄色短信等内容在读者中引发很大的争议,不少人抨击赵波靠出卖自己的隐私获取读者,哗众取宠。记者范东波”

“其中海岩给她发黄色短信等内容在读者中引发很大的争议”,是啊,作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这样的举动本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当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已经有所神化时,反过来就难以接受他们的这种凡人俗习了。我个人觉得赵波的这种所为没有错,她只不过是撕掉了生活的美丽面纱,让人们看到它庸俗本真面目罢了。

[ 本帖最后由 绿罗裙 于 2006-2-9 08:41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6-2-10 00:08:23 | 只看该作者
唉~~
我在想假如朱令不是北大学生而是一个普通学生或者仅仅是一个工人、农民死了就死了(甚至医院会因没有医疗费而见死不救-我亲眼所见),会有人关注吗?
现在到处声讨,我们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痛苦,假如是个普通人究没有这种社会关注了,也没有话语权,小姐(性工作者)被杀人狂一杀一堆,几乎无人问津,也无人声讨.....
故事虽然痛心,但是已成罗声门,各种媒体反复炒作提起,让人腻烦。
身为草根平民,每遇不平,必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6-3-15 06:16:01 | 只看该作者

Dear Israel: 我 们 山 东 人 火 暴 脾 气 , xiaoxiao 气 , 看 点 高 兴 的 !

发表于: 03/14/2006 16:14 发表主题: 呵呵,波士顿要建孔子学院!   

--------------------------------------------------------------------------------

日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艾方林代表中国国家汉语教学办公室与美国麻萨诸塞州大学就合作共建“波士顿麻萨诸塞州大学孔子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波士顿地区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麻州大学、威尔斯丽女子学院等众多名校,以及众多的公司、机构,文化氛围浓厚,对中文教学的需求也很大。为适
应该地区学习中文的需求,自2005年7月以来,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协助下,国家汉办与麻州大学就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一事进行了多次磋商,经过双方的努力,现已就开展中文教师培训、教材编写、中文教学、中文水平测试、教学辅助材料编写等业务达成共识。随着意向书的签订,“孔子学院”将在麻州大学安家落户,并将对该地区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两年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领区内开设汉语课的大中小学数量以及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所大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开设中文教学课程。2005年6月,国家汉办与纽约“华美协进社”签署了合作共建“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协议。同年9月,唐家璇国务委员出席纽约 “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揭幕仪式。“波士顿麻州大学孔子学院”即将成为纽约领区的第二家“孔子学院”。

  从2004年开始,中国国家汉办与有关国家的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共建旨在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和交流的非营利性机构——“孔子学院”。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国家汉办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境外为其分支机构。自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以来,已有40余所“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法国、乌兹别克斯坦等20个国家安家落户

返回页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6-8-31 22:13:17 | 只看该作者
顶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6-9-7 16:41:47 | 只看该作者
患了抑郁症之后,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是我??今天看了铊中毒女生的事情,才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并不是最不幸和唯一不幸的人,世界上还有许多苦难,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好好向上帝祷告,洗刷人类的罪,向着天国得方向仰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