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5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orwarding Articles related to Non-depressio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5-11-29 17: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整理书桌的时候, 竟然搜出了五张花花绿绿的地铁票,才恍然意识到已经生活在这个城市五个月了. 想想自己从来也不是个有耐心搜集东西的人, 曾经兴致勃勃开始搜集各个州的quarter, 一边往小盒子里放着一边又往外拿着去喂洗衣机,所以几年下来攒的还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州. 搬来波士顿的时候,整个城市还是灰蒙蒙的, 买了第一张地铁月票就胡里胡涂的开始了新生活. 当时就想把所有的地铁票都留着,将来可以计算在这个城市呆了多久.

八十多岁的爷爷听说我搬到了一个和吉林一样冷的地方,着急的不行, 虽然爷爷也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吉林有多冷.于是就安慰爷爷说, 这地方好啊, 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可以去海边, 还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呢. 可是滑雪的季节过去了, 出海的季节也到了, 还是哪儿也没有去. 当然文化气息也没感染上

于是找到了生活网, 偷偷的羡慕大家热火朝天的生活, 偷偷的感叹为什么认识新朋友这么难呢. 今天回家的路上终于自我反省了一翻, 努力认识新朋友,积极的生活就要从今天做起. 特发次文以自我鼓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5-11-29 18:03:58 | 只看该作者
Most of forwarding articles are from Harvard or MIT or Bost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students' and visiting scholars' websit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5-11-29 18:06:01 | 只看该作者
查尔斯河畔四月的冷风细雨里,吉他手以缥缈的Czechoslavakian dobro(一种钢铁吉他)开场,随之而来的是缓慢而强劲的鼓点,贝司手加入紧凑的弦音,象是一颗心在颤抖。Jakob Dylan 唱起Wallflowers乐队的主打曲《One Headlight》, 中间时不时回荡着键盘手奇妙的管风琴合成音伴奏。

直接下载:
http://hyuncopy.cafe24.com/songs/headlight.wma

----
So long ago, I don't remember when
在我已记不清楚的很久以前

That's when they say I lost my only friend
人们说我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Well they said she died easy of a broken heart disease
他们声称她因心碎而随风而逝

As I listened through the cemetery trees
我置身墓地树林中聆听

I seen the sun comin' up at the funeral at dawn
拂晓的太阳在葬礼进行中冉冉升起时

The long broken arm of human law
人类的规则早已被打破

Now it always seemed such a waste
如今实在痛惜

She always had a pretty face
她美丽的容颜

So I wondered how she hung around this place
怀疑她如何能在此地滞留


Hey, come on try a little
唉,总得尝试一下

Nothing is forever
世间没有永远

There's got to be something better than
In the middle
该会有些事情好过昏昏噩噩吧

But me & Cinderella
We put it all together We can drive it home
With one headlight
但仍想和我的灰姑娘驾着只剩一盏头灯的车回家


She said it's cold
她说觉得孤冷

It feels like Independence Day
即使是在独立日时

And I can't break away from this parade
熙熙攘攘的游行中

But there's got to be an opening
Somewhere here in front of me
Through this maze of ugliness and greed
在充满丑陋和贪婪的迷宫里,我苦苦找寻出路

And I seen the sign up ahead
At the county line bridge
Sayin' all there's good and nothingness is dead
我看到前面郡界桥边的标志,安慰道“一切安好,谁也不用死去,

We'll run until she's out of breath
我会和你一起跑到无力再跑”

She ran until there's nothin' left
She hit the end it's just her window ledge
于是她跑到精疲力竭,可仍无法摆脱最终的结局

(chorus)
重唱 (唉,总得尝试一下... 回家)

Well this place is old
这地方很陈旧

It feels just like a beat up truck
象是一辆破烂不堪的卡车

I turn the engine, but the engine doesn't turn
怎么打火,引擎也不会转动一下

Well it smells of cheap wine & cigarettes
还充斥着廉价葡萄酒和香烟的恶味

This place is always such a mess
什么时候都是一团狼藉

Sometimes I think I'd like to watch it burn
有时我想把它付之一炬

I'm so alone, and I feel just like somebody else
我孤身一人,和路人没什么不同

Man, I ain't changed, but I know I ain't the same
伙计,我没改变,可觉得自己已有所不同

But somewhere here in between the city walls of dyin' dreams
I think her death it must be killin' me
我感觉到在正在枯萎的梦境中的某处,她的逝去令我痛不欲生

(chorus)
重唱 (唉,总得尝试一下... 回家)


-----

曲终人散,我踏上longfellow bridge, 依旧肆虐的冷风细雨夹杂着机车呼啸而过。明亮的车灯晃过捏紧衣领的我。眼角似乎瞥见一盏孤独的头灯,蓦然回首,只看到划出两道霓虹的尾灯...

--路痴写于二00五WBOS Earthfest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5-11-29 20:28:18 | 只看该作者
hi 07/10/2005 16:17
最近简直玩疯了。就差party from dusk to dawn.

今天下午难得清闲。

练车又吓自己一跳,不小心将油门当刹车踩下去。上周五呢,没有将倒车档换成前进就开车了。还好都在无人区,车也完好,没什么事故。可怜我的教练,跟着提心吊胆。还要回答我无数愚蠢问题,一遍遍重复要领。唉,我这学费交的真值。

回家路过88,买了n多好吃的。主要是水果:草莓,李子,水蜜桃,鸭梨,油桃。看到有blue crab, 3.25/LB,应该找两个朋友一起品蟹黄,论英雄。呵呵,有兴趣得快报名。

回家烧了两条croak,味道不错。就着lettuce心吃。奇怪,Shaw卖的lettuce心就甜甜的,一点苦味也无。

明天还有皮蛋拌豆腐,卤鸡翅,鹌鹑蛋。生活多么幸福!饮食男女,呵呵,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5-11-29 20:41:1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手机怎么过? 07/05/2005 19:55
唉,一大早冲到cINGULAR门店,居然没开门,FT! 营业时间10am-7pm. 一看表,还差15分钟。算了,只好下午从Worcester回来再说。

二进宫,告诉店员手机进水不能用,他一点也不意外,说上午也有位小姐来过,同样的情况,手机掉进游泳池。唉,看来我不用太自责。

他要了我的号码,差了纪录,说我qualify for upgrade. 也就是可以折扣价购买手机,但要续合同。我心说,早就知道了。没门!你们给新客户那么好的免费手机,还给rebate。老客户不但不免费,还要花大把银子!如今换carrier还可以保留号码,Amazon上那么好的deal,我要不换carrier是傻瓜。

于是说我要最便宜的手机。他指着笨笨的Nokia 6010说,200$!!我快晕倒。这种破机子,网上至少倒贴100$,我还得考虑要不要呢。我装模做样犹豫一番,掏出Credit card结账。确认3日内可退换。

唉,Sim卡还可以用,可惜我的号码全都存在手机上了。这下,谁也找不到了。谁叫我从前懒呢?

回家,马上order from Amazon. 哼,周五我要去退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5-11-30 16:39:13 | 只看该作者
国首个公开承认患艾滋病女大学生讲述自身经历
2005年11月30日8:19:38(京港台时间)


  朱力亚,目前中国惟一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大一时,她遇上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然而,这段异国恋情却无情地将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她的生命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让她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她痛苦、迷茫,想到过自杀和逃避,然而,最后,她选择了公开自己的故事。(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得知可能感染艾滋病毒,朱力亚第一感觉就是“一切都结束了”。(chinesenewsnet.com)

  2004年4月3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朱力亚来说,这天却成了她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这天下午,她听到了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即将消逝的声音。(chinesenewsnet.com)

  “现在感触最深的就是说那天老师找到了我,他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吗,他感染上艾滋病已经发病了,就这么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chinesenewsnet.com)

  “他”就是朱力亚的男朋友,某医学院的外国留学生。(chinesenewsnet.com)

  “第一感觉就是说一切都结束了,过去的快乐也好,或者说是自己得到的一些成绩也好,都没有了。对我生命来说一片空白,过去的一切已经终止了,现在面临的就是死亡吧。”(chinesenewsnet.com)

  让朱力亚感到恐惧的是一种叫HIV的东西,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它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迅速复制,而且终生传染,最终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彻底崩溃,直至生命的死亡。性接触是其中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朱力亚很有可能会因为这段恋情,遭遇上可怕的艾滋病病毒。(chinesenewsnet.com)

  朱力亚2002年刚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这位外国男朋友,2003年10月成为他的女朋友,然而享受爱情的甜蜜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令朱力亚一辈子都预料不到的事情,她的男朋友被查出艾滋病发病,接着被遣送回国。(chinesenewsnet.com)

  为了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朱力亚想到了自杀和逃离。(chinesenewsnet.com)

  一种对艾滋病的恐慌气氛,迅速笼罩在了朱力亚的周围。“因为从那一天晚上开始我的一切自由都被限制了,不要我到教室去上课,不让我跟我同学接触,说话。其实我也知道我不愿意去伤害别人,我知道被伤害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但是学校每天基本上都在无形地监视我,甚至我的一些言行或者我的去向他们都很关心。他们那天就监视我去买了一次性的碗和筷子,而且用完了,我的垃圾也不能四处丢,他们让我放好,他们做处理,虽然当时都是在不知道情况的情况下,我的自由就严重被局限了。”(chinesenewsnet.com)

  随后,学校安排朱力亚去做了艾滋病病毒检测。朱力亚心里很清楚,她和男朋友之间发生过性关系,而且没有使用安全套。而艾滋病毒主要是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像血液、精液和其他分泌物当中,很显然,这种无保护的性关系很容易把病毒传染给朱力亚。(chinesenewsnet.com)

  朱力亚曾经想到了自杀,然而,却因为安眠药用量不足,没有成功。高度的精神压迫让她喘不过气来,于是,她选择了逃离,她到了西藏。希望这里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险峻的高山,美丽的花朵,能帮助她摆脱艾滋病所带来的恐慌,找到一个能够寄托自己灵魂的地方。(chinesenewsnet.com)

  然而,朱力亚的逃离并没有让她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她想到了回家。以往每次回家都是快乐的,然而,这一次却不同,她是背负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回家的,而她又必须掩饰自己。她的内心躲避着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她不想让父母看出破绽。朱力亚的内心非常压抑,于是,她又一次选择了离开。(chinesenewsnet.com)

  对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说,来自社会的歧视远比艾滋病本身更加可怕。(chinesenewsnet.com)

  2004年9月,朱力亚回到了武汉。不幸的是,她被告知正式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打击接踵而至。学校除了保留朱力亚的学籍外,没有让她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朱力亚发现自己突然被这个世界抛弃了。(chinesenewsnet.com)

  “到9月份的时候,什么压力都承担在我身上了,经济来源没有了,学校也不让我住了,我觉得九月份是我从学校往社会走的那一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我不够坚强的话,很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了。”(chinesenewsnet.com)

  1981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人类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药物和疗法。然而,人们对艾滋病却存在许多歧视。因为当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并不会马上发病死亡,而是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与正常人毫无异样,但仍然会传染病毒,这是艾滋病最令人恐惧的,人们也由此对艾滋病产生了许多歧视。然而,对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说,这种歧视却比艾滋病本身更加可怕。(chinesenewsnet.com)

  桂希恩教授是我国着名的艾滋病防治专家,首次发现国内因为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桂教授说:“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一个绝症,其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实际上它是可以治疗,得到控制可以长期活下去的,是一种慢性感染,但是这一点没有被社会上认识,社会上一听见艾滋病就怕。”(chinesenewsnet.com)

  在朱力亚的周围,这个歧视还没有消除,朱力亚不得不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包裹自己。而只有跟桂希恩教授的交流,她的心灵才能够得到放松。恰巧,在与桂教授的一次通话中,她遇到了一位从此改变她心态的人。(chinesenewsnet.com)

  在经历各种痛苦之后,朱力亚最终选择公开自己的故事。(chinesenewsnet.com)

  白志艺,艾滋病志愿者,在了解到朱力亚的事情之后,便准备帮助朱力亚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白志艺说:“要改变一个人其实也很容易,只要让她看到比她更差的一个人,她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强者。”(chinesenewsnet.com)

  文楼村,许多人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2004年10月,在白志艺的安排下,朱力亚来到了文楼村,这里许多人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朱力亚开始走进这些与她有同样命运的人。(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我也想好好地生活,可是我就是做不到,等到我去到那里的时候,我才觉得我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弱者,我真的比他们还强,因为他们才是一无所有。”(chinesenewsnet.com)

  文楼村之行让朱力亚深感触动,使朱力亚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虽然艾滋病病毒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包括生命的长短,但是她认为自己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应该在剩余的时间内多做点有益的事情,让生命展现得更有意义。(chinesenewsnet.com)

  后来,她应聘到一个外语培训机构,开始安静下来做点实事。“让健康人能够更多地了解艾滋病知识,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不要看到艾滋病人幸灾乐祸,不要去歧视别人。其实灾难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说不定你在对别人幸灾乐祸的同时,你自己会加入这种不幸的行列,如果自己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是被其他病魔折磨的话,多乐观一点,要想开一点,很多时候,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chinesenewsnet.com)

  在经历了各种痛苦之后,朱力亚愿意公开她的故事,这是她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第一次以正面的身份面对媒体来讲述她的故事,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她这里吸取教训。(chinesenewsnet.com)

  “把自己血淋淋的教训告知每一位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朋友,挽救每一个年轻、鲜活、充满希望的生命。”在日记中朱力亚这样写道。(chinesenewsnet.com)

  【转载自:《北京科技报》;供稿/央视《走近科学》】
  
电邮本则新闻给您的朋友:
请填入E-Mail址:   








民意调查 更多>>

    谁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党  中共  中国人民  美国  不知道

查看民调结果  


即时新闻 更多>>

中国首个公开承认患艾滋病女大学生讲述..
博导终身制遇"地震" 吉林大学45名博导..
心肺复苏术操作略加修改 救治率可望提..
朝鲜指责韩国军方纵容驻韩美军出入朝韩..
美在哥伦比亚招聘前军人作为雇佣兵赴伊..
加拿大前国防部长:美国做好与外星人作..
只吃竹子不吃肉 中国南方3米巨猿灭绝之..
先有蛇还是先有毒液?蛇毒有2亿年的历..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13年总花费不到20..
“不争论”的背后 以最夸张姿势展示医..
中国将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
珠江毒鱼虾蟹铅镉劲超标
哈尔滨水质清污“仍需数年”
健康操简单举手动作改善肩颈僵硬
公卫学者忧心台湾未参加世卫 恐成防禽..
首届中华慈孝文化系列活动将举办
特写:永州禽流感疫区见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5-11-30 19:37:29 | 只看该作者
生死一念间 09/07/2005 00:35
上个礼拜一个朋友一直处于惶惶不安中,因为他的女友沦陷在了新奥尔良失去消息。

小姑娘刚来美国一个多月,对新的生活方式仍处于茫然之中,时常怀念家里的好,相比之下美国的日子艰苦无望,哭着喊着要回国。谁知道就在这还没调整过来的时候碰上了飓风。

飓风警告时常有,风呢却大多数时候是虚晃一招绕城而过,次数多了大家都狼来了失去警惕性。这次警告来让全城撤离的时候虽然有不少人真的撤离了,小姑娘和她的同伴认为仍然象上次一样,不以为然,看到惶惶然有多远走多远的例子还嘲笑人家大惊小怪。

幸而到后来还是决定流俗,打点了一些常用物品和两天的干粮带着证件躲到了学校教学楼。飓风来了又走了。周一的时候小姑娘听说飓风已去便想着可以回家了,之后就了无音讯。

当决堤全城处于一片汪洋中的时候,朋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怕她出来该带的东西没有带,担心她食物没带够会饿到,又着急停电停水了怎么办,当然最怕的是如果那天她真的回家了怎么办。她住的是平房,水位已经五米多了,她若回家了,想都不敢想。

就这样一有时间就看新闻,查找新奥尔良的最新消息,一边抱怨美国的办事效率太低。终于在周四下午看到要营救她那幢教学楼的消息。周五的临晨总算接到了电话,长吁一口气。

连忙给她买了机票接过来才问清细节。她们带了两天的干粮,吃完之后学校有发救济的,很快也就物资紧缺了,还好救援及时到达,她有幸坐上了直升飞机。教学楼开始的时候有备用电源,后来断电,还好也是时间不太长没造成恐慌。出来之后先在难民营待了一个晚上,虽然大房间通铺还算有食物有水有电还有电视看。

回想起来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她一着急就回家了,后果真不堪设想。有的时候,关乎生死的决定,就在一念之间,或者,就在那一瞬间的小小的运气。人生无常,活着并不是一件必然的事。曾经离死亡那么近,以后再看这个世界,或许会有些不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5-11-30 19:39:46 | 只看该作者
寂寞 07/15/2005 11:12
昨天,有事给我一个同学的老婆打电话。刚报上姓名,那边就开始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以后,才让我有机会说明意图。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之后,她又继续讲了半个小时才挂机。

其实,我只和她见过一面,或许在和她老公通电话的时候顺带聊过几句,也实在不多。印象中,她并不是那种自来熟或者非常健谈的人。所以昨天那阵仗真有点让我发蒙。

依稀记起她老公似乎提过让我有空给她打电话。因为和她不熟,也就不十分在意,一直都没有打。没想到,他是认真的。也难怪,老公不在身边,又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城,人少节目少,难免会寂寞。

想起前阵子鲜桔号召关心寂寞的老人。在美国,寂寞的又何止是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5-11-30 19:40:57 | 只看该作者
语言 07/13/2005 11:12
昨晚,一个朋友说她在翻译一篇校长的采访,都快疯了,让我帮帮眼。
发过来一看,我不得不承认,面对这样的句子,不疯很难,很难。一个句子一条msn的message都放不下,从句套从句,修饰加修饰,得读三遍才搞清楚逻辑层次。这,简直不是人写的嘛!
原本以为自己的中文还算过得去,至少能够表达想说的意思,可看看这些句子,就是读通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表达,很是打击自信心。我们两个就费劲地在那里挤牙膏啊。经常是一个人读明白了直译,另外一个根据译出来的句子顺成较正常的中文。有时一次还不行,需要来回反复好几次。
其实呢,也不是不可以把生涩的句子放在那里丢给编辑去搞定。可人家校长毕竟是校长,文字功底了得,句式那么美,用词那么准确到位,如果不译得顺畅一点,很有对不起原文的感觉。一篇英文,让你翻译之后感觉连中文都有所提高,不服不行啊!
最后我提议,回头翻译完,把这篇文章裱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5-11-30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灿烂下雨天 10/14/2005 13:20
中午外出吃午饭,细雨绵绵。忽然看见一金发一黑发从我眼前闪国。我追望过去,金发妹妹身材修长,五官清秀  。和她拉着手的是一个中国/韩国哥哥,也是长的一表人才,帅呆了  。他们相视一笑,笑容明媚灿烂,从眼角一直荡漾开去。转头收回视线,正前方一个亚洲妹妹和一老米哥哥共撑着一把伞,笑嘻嘻地在雨中速走。看来在这阴雨绵绵的星期五,大家的心情一如既往的阳光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5-11-30 23:43:37 | 只看该作者
水中的一滴水 10/21/2005 16:15
波士顿最美的季节是夏天,冰凉灿烂,每个街道都是放松的,和这里的人们一样,摆出来者不拒的姿势。每个角落每个广场每颗树每个台阶每个屋顶,都是温情的,像好身材的多情公子,你不想爱他,只想尽情地占有几次。谁都知道,10月之后,寒气来得很快,像别人老婆的一个电话。然后是漫漫的残酷寒冬。
波士顿的夏天是用来告别的,我每年都会在夏天送朋友走。这个城市学校太多,毕业了,回国的回国,找了外地工作的搬迁,在一起喝酒乱混了好几年的朋友们,在夏天离开。走之前,我们总会去一些地方呆一会,重温这个城市给我们的好日子。
搞环保的莎拉回伦敦之前,我们到Beacon Hill瞎逛。那是市中心一片修在坡上的维多利亚式红砖建筑群,在石子路上走,树木遮天,花园无语,细长的巷子优雅得不忍心进入,就在街角吃冰激凌,不说再见。前阵子伦敦爆炸,我满世界找她,她安慰我说自己是骑自行车上班的,没问题。她又去了重庆,帮市政府解决垃圾问题。垃圾不能排长江之后,这个城市处理垃圾成了一大难题:就近没地皮埋,每天用车运成千上万顿垃圾去远郊,花费巨高。莎拉说她天天出入重庆的垃圾场,灰头土脸,并忧心忡忡。环保分子有两类:激进分子和忧虑分子。我是前者,莎拉属于后者。
好友伊利莎要去南非了,我邀她去Fenway的私家花园散步当告别。所谓“私家”,其实是政府把城市中心地带的土地拿出来,割成等分,20美元一年租给市民种花养草。有人的花园一搞就是十几年。看着这些半亩大的地皮被修得小桥流水花径深深,会觉得这些人对生活很有信心,会感到他们坐在被都市围困的角落里翻土除草,野心勃勃。会不会有人因为这些花园而不肯离开这个城市?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爱人转战南北,怎样带着自己的花园远走高飞?伊利莎今年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先到印度关怀爱滋妓女,接着去安徽阜阳调研一个援助爱滋孤儿的项目,现在要长住南非帮助怀孕的爱滋妇女。她每次去一个美国人匪夷所思的地方,都会开个大party,向亲朋好友一大票人骄傲地宣布自己即将投入的工作和它的崭新意义。理想算不算一座花园?
我在这个夏天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开始读印裔美国女作家Jhumpa Lahiri的《Interpreter of Maladies》。所谓“开始”是因为这个阅读期拉得很长,虽然都是短篇,我还是无法一口气把一整篇读完,我的情感配置让我无法在拉赫瑞与世无争的叙述中连续正常运作;而读完一篇后我得等几天,缓一缓,才敢继续读。我后来发现,她的书应该在地铁上读,她那些若无其事的锋利,隐忍的忧伤,外乡人的惶惑,在陌生人的来来往往中得到缓冲与和解。其实,即使在人最多的地方读Lahiri,还是会被她所制造的隔绝气氛弄得穷途末路。她少谈爱情更没有曲折的故事,只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把我每一根神经末梢梳理一遍。我在对她的阅读当中,常常大哭,没有原因,只是无缘无故地难过。
Lahiri2000年得普利策奖时才30出头,在波士顿呆了多年,她故事里的地名都是波士顿的,她的人物到波士顿人都去的自由市场买菜,到我喜欢看夕阳的查尔斯河边跑步,到梵林百货艳遇。现在她也离开了波士顿和老公儿子住在纽约。当年采访哈金时,他表示很推崇这个作家,又刚得了奖,我是个天然不买大奖帐的人,就没理会。这次读她,便又对普利策奖的文学取向敬佩一番。
她怎么可以把印度移民在这里生活的点滴写得那么有普遍性那么入骨?而中国的海外英文作家,一开笔就是旧中国,文革,64,包括哈金在内(好在他已开始转了),我不反对用历史和政治为背景,只是太多了,失去了意义。我更佩服Lahiri,就用移民的当下生活琐事沾满异国的文化背景,来做文学,严肃文学,这没有高超的功底很难完成。
整个夏天,我再无所作为,终日在海边来路不明地游荡,像“水中的一滴水/失去自身的形态”(引自一个23岁女孩的诗)。夏天结束时,如果还生活在波士顿,是忧伤的,像旅行到了尽头,不得不返回起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5-12-1 14:56:21 | 只看该作者
7/9 Tanglewood游记 07/11/2005 00:51
Train半路抛锚,半晌才不情愿的跑起来。来到MIT Sloan parking lot,本来准备了一迭声的对不起。没想到进门就看到一大群GG站左边,mm聚右边,好像有什么三八线,泾渭分明。我当然立场坚定,直奔ppmm打招呼。


一径找路,其间曲折惊险掠过不提。且说到了Tanglewood,宽敞美丽的大草坪映入眼中。真是夏季躺在夜空下,听仙乐数星星的好地方。可惜方才路上压城的乌云不是做样子的,雨点已经毫不留情砸下来。我们临时改变方案,买了室内票。

接下来要严肃批评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居然

Continue      

居然没有考虑到哪解决民生问题,还撇下广大群众,做鸟兽散。害得大伙象孤魂野鬼,三三两两在这个安静美丽的小镇游荡。在此若干同志热切思念谨谨有条,无微不至的伟大组织者sunflower  

且说我们一车3个mm,再加司机,本想跟车靠拢组织,奈何不受眷顾。我们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朝来是路上热闹处开。终于看到霓虹灯上Restaurant向我们招手,呵呵,小院的Parking已经满了。好在这条街上不只一家,找到街边的停车位,继续向前。唉,这一家也太受欢迎了,排队的人都站到了门外。对面是快餐,想来也不甘心,继续朝前走,啊,一家小店挂着Fine Cuisine的招牌。推开厚重的木门,迎接我们的是意外惊喜!  静谧的厅堂,幽暗的灯光,讲究的陈设,旁边椅子上白发苍苍长裙优雅的老太太,都告诉我们这是家有点格调的餐厅。洗手间摆了一瓶干花,陪着小巧的仿古红漆木几。果然,菜单第一页简单介绍了逾百年的历史,颇有几位名人在此Inn住过一阵。

我们被安排到里间一张小圆桌坐下,烛光摇曳,我打量周围,墙上挂了好几幅油画,壁炉墙纸都不新了。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我的心也沉静下来。大部分客人都预先定位,我猜都是镇上的长者。侍者很温和的压低了声线殷殷问候,匆匆穿梭于座位间。全麦面包是新鲜出炉的,应该是店里自己烤的,松软可口。菜也上的快,比起同桌鲜美的蒸鱼,汁多肉嫩的牛肉,我要的烤火鸡就逊色了。土豆泥好吃极了,我都送进五脏庙,只好委屈火鸡片留在盘中了。要了一杯light and fruity red wine,跟同桌的mm分享,结果回头几个人都说闻得出我身上的酒味。

酒足饭饱,我们不急回音乐厅,沿着街看这小镇风景。六七点钟,大部分店铺都已经关了门。一家小小的首饰店,橱窗里美丽的蝴蝶展翅欲飞。对面教堂的尖顶高出周围建筑许多。联络其余司机,一个居然叫了外卖。一个去中餐馆- 我们付了慷慨的小费,人均消费只多了2美元。不禁为我们的运气和美味沾沾自喜。

我大致算五音不全的人,可是全场白礼服的演奏家气势摆那呢。首席小提琴是唯一穿黑色的乐手,他不仅用音乐,也用头,肩等身体语言,淋漓尽致表现他的激情。难怪谢幕时观众一而再,再而三挽留。乐声渐起,悠扬婉转引人入境时最吸引我。门外汉不敢妄加菲薄,只能说,音乐很适合那个浪漫的夏夜。

曲终人散,意兴阑珊。人们驱车离去也不急着抢道。在黑暗笼罩的公路上驾驶了2个钟头后,看到灯火璀璨的波士顿,我们到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5-12-1 15:06:52 | 只看该作者
恐怖分子在广州的不幸遭遇


送交者: dn 2005年11月29日16:11:30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回 答: 安全经过广州火车站完全攻略 由 dn 于 2005年11月29日15:12:49:

  
恐怖分子在伦敦埃及得手之后,也想来广州干一票。

某日,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早晨,恐怖分子计划在广州实施多次连环爆炸……。经路人指点,第一个恐怖分子来到了广州新商业中心的天河北。我*,发现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到处是高楼,居然还有一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正当这位恐怖分子表情紧张地穿过马路走向中信时候,他的紧张表情和黑色的包引起了某些长期守侯在马路两边的人民的注意。当他距离中信还有那幺10米距离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马达轰鸣,一阵转速高达10000转摩托发动机声音从背后响起,又旋即从前面掠过。仓皇间只有两个头盔给他留下深刻影响,广州人们驾车安全意识就是tnnd强!然而,他马上发现包被抢了!!

第二天,新闻报道昨日在芳村某出租屋发生一次爆炸,死伤者多名,疑为违章使用液化气所致……

第二名恐怖分子试图寻找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凭借其敏锐的职业嗅觉,他很快来到了传说中的流花火车站。我*,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高度密集,高度拥挤。虽然真的很难挤,但是作为敬业的恐怖分子,他依然见缝插针地挤了进去。目的即将达到,他已经将手伸向起爆器。突然间,四名彪形大汉围住他,一记闷棍打在头上。醒来以后,包包已经不见,身上只剩袜子。远处有几辆警车在平静地巡逻……中午,东圃传来一次巨大爆炸声,几人死伤。警方初步怀疑电路短路造成爆炸。


第三名恐怖分子准备实施袭击广州交通枢纽,目标初步定在区庄立交。在堵了2小时车之后,他终于上来到目标立交,但是发现找不到地方下去,好不容易转下去,又不知道从哪儿上去,这样不好,不利于自己撤退。最后他决定步行上立交。和第一名恐怖分子一样,他的紧张表情和黑色的包引起了某些长期守侯在马路两边的人民的注意。当他走上区庄立交时候,发现包包被偷了,而远处几个卷头发、高鼻子的人在盯着他。当天下午,石牌村发生一起爆炸,几名新疆人死伤。

警方消息﹕××地下鞭炮厂安全事故……

第四名恐怖分子准备袭击某大型居民区,选来选去,觉得还是某某这个发展商比较NB,就是他了。背上包包,来到某某房产商的楼盘。我*,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楼房高耸如云,密不透风,高度密集,高度拥挤。想到这里,恐怖分子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突然,不知哪里,窜出几个手拿警棍保安,劈头盖脸一顿乱打﹕"叫你丫维权,叫你丫上访……"
作为物证,包包被没收。当日傍晚,该房产商总部一声巨响,死伤多名,公司称修建人防工事过程中发生事故。

第五名恐怖分子准备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在拥挤的体育中心汽车站苦苦等待了几十分钟后,好不容易等来一部bus。然而,并不太拥挤的汽车,却怎幺也挤不上去。有人一直在车门那里,似乎在掏钱,又似乎在问路……。不得已,恐怖分子掏出2元钱帮忙那人付了车费,结果,那人却下车而去,莫名其妙。上了车,即将成功的恐怖分子准备在口袋按动遥控器,却发现口袋已经被划破一个大口子,里面的一切一切都已经不见,再回过身,包包已经失踪。半小时后,花都传来巨响。幸无人员伤亡,据称乃伪劣手机电池充电不当引起爆炸

第六个恐怖分子来到了广东郊外的一个矿场,发现这真是一个tmd绝佳的实施爆炸的地方,这里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和预警装备,一个小小的爆炸就能将整个矿井埋葬,里面的数百人全都会被埋在里头。这可是制造爆炸性新闻、向全球展示恐怖分子威力的好地方。半天后,矿井爆炸。恐怖分子等了整整三年,也没有等到有关此次爆炸的任何新闻报告,只是在偶尔听国人聊天时才听到﹕大陆发生的矿井灾难多不胜数,早已经无所谓了,而他的那次爆炸矿主隐瞒没有上报,在官方更没有任何统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5-12-1 18:05:22 | 只看该作者
转自http://bbs6.news.163.com/board/rep.jsp?b=zhongmei&i=109067&p=0
了解四种美国人,了解美国

延平天风海涛注:该文首发于网易的海阔天空论坛。

在美国呆了一些年之后,慢慢对于美国的国民性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尤其觉得下面四种美国人在几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了美国的国民性和美国精神、“美国特色”:

1.商人、企业家:逐利,创新。

美国是一个很商业化的社会,商业活动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5年说,“美国的要事就是商业 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商业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和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商业靠商人来推动,而推动商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利润。只要有利润,任何法律不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法律禁止的也有人试图去做,只是在美国这要稍稍难一些就是,因为它的法制相对比较严密,执法相对比较严格,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比较完善)。为了逐利,商家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而激烈的竞争刺激着创新,无穷无尽的创新:产品设计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销售方式/渠道的创新、顾客服务的创新。。。可以说,商业和商人是美国社会这架大机器的“发动机”,推动美国在创新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因此不断前进。

2.小城镇居民:保守,传统,务实。

虽然美国人自己也承认,真正统治美国的是华尔街, 但是,华尔街只是提出美国的方向并试图推动影响美国走向华尔街所希望的方向。至于他们的推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在美国文化和心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群人:小城镇的居民,尤其是中部地区小城镇的居民。在美国报刊上,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一般被称为“主街Main Street”(类似中国说的“城关大街”,因为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Main Street)。例如常讲的一句话“从华尔街到主街From wall Street to Main Street”意思就是“从最顶层的金融巨头到最普通的老百姓”。这些Main Street上的(广义地:小城市里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信基督教,大多数星期日上教堂,思想比较保守,生活方式和观念比较传统,大多数生活的阅历很简单,视野很局限—只知本城本地而不知(不屑于去“知”)外地、更不用说外国。他们同时也很务实。小城市的报纸的头条一般绝对不会是全国或国际新闻,除非发生了像“9/11”这样的事。这些Main Street上的老百姓,却是美国的基础和根底:美国价值、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国民性的最根本点—自由,不受他人(包括政府)的干涉,自我的空间很大,贴近自然,好心、天真无知、傲慢(Good will, Naïve, Arrogant -- 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我的美国室友Roommate阿伦Alan在差不多十年前说的)等等—都植根于小城市里(“Main Street上”)的居民。不管在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发生了和正在发生什么,小城市尤其是中部小城市永远是美国基本价值、基本生活方式、基本精神和基本国民性的保持者。也正是因为这样,政治人物对于内陆小城市的居民高度重视,激烈的选战往往是在那些地方展开。可以说,不了解内陆小城市,就不了解真正的美国。正像一个外国人到了中国的上海、广州、深圳走一圈远远不能说了解了中国、必须到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乡下和小城市去才能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一样,一个中国人到了美国如果只是居住在(更不用说只是访问)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这样的大金融、大工业中心,而没有居住在(更不用说没有到过)南北达科他(South Dakota, North Dakota)、内布拉什加(Nebraska)、堪萨斯(Kansas)、俄克拉何马(Oklahoma)、德克萨斯(Texas) 等内陆地区(心脏地区“Heart Land”)的话,是不能说他了解美国的。我有幸曾经在上述的心脏地区(“Heart Land”)、在两个5万人以下的城市生活了很多年,体验到了很多一般在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纽约、洛杉矶之类)所看不到的民情和风俗,深深体会到小城镇居民之于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的重要和精神及文化上的“基因模板”式的作用。可以说,小城镇居民是美国这家大机器的重要“支架材料”。

3.运动员:竞争、攻击性,规则至上、积极参与、接受竞赛结果。

美国国民对于运动有着比多数亚洲国家的国民远远高涨的热情和兴趣。运动明星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常常要高过政商要人。一到周末,常常会发现原来某个时段的节目不见了,因为正在播放某场比赛(通常会是美式足球Football或是垒球Base Ball)。刚刚过去的感恩节(11月24日星期四), 亲人朋友们在团聚共进感恩节火鸡大餐和南瓜派后,大多数人就是围在电视前看美式足球比赛。运动本来就是竞争性的,而美国特有的美式足球更是充满了攻击性, 整个比赛外行人看上去就像是在打群架似的。自己感到,美国的运动以及美国人对运动的几乎狂热的爱好,很是对于美国人的竞争性和进攻性的一种潜移默化和一种心理强化。但是同时,体育运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美国人服从规则、积极参与、接受比赛的结果(竞争的结果)这样的习惯和心理素质。美国人常说,“规则就是规则Rules are rules(没办法你就是得服从)”,“做一个好选手,按规则比赛Be a good player; play according to the rules”。这种按规则公正竞争的习惯和观念也很大地影响了美国人处理生活和政治的方式和心态。一方面,美国人很强调参与,“都下去玩”, 你常常可以看到在一场美式足球的赛前或者赛后,在赛场周围(尤其是在中部的大学城里)人们在自己的泊着的车前后扔橄榄型的球来娱乐,小学、初中、高中的种类繁多的体育队里小孩们要么下去打要么做拉拉队Cheer Leader 的情形,这很好地训练了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团队精神,于是反映在政治上便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积极参与和有组织地参与。另一方面,强调按规则的观念反映到了政治生活当中来便是有组织的宣传造势、有规则有时间限制的竞选辩论等等。如果有人违反这些规定搞小动作,譬如贿选、或者更严重一些像尼克松指使特工人员破门进入对手的竞选总部偷窃材料等,那那样做的人就要身败名裂了。尼克松就是那样下台的。第三个受到体育运动文化熏陶的政治文化(也表现在商业以及个人生活上)就是,输要输得起,输的有绅士风度,输了之后不抱个人恩怨。美国的选举开始时先要有党内初选Primary,同一个党内部的若干候选人先要对本党选民作宣传,说服他们自己才是最好的代表本党出去与对方竞争的人选,自己的政纲最能服务本党选民的利益。在党内初选Primary阶段,同一个党内的竞争者几乎也像对待另一个党的候选人一样,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少数还有时也会去挖对方的老底以让选民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本党代表人选。但是一旦党内初选Primary结束,所有的原来互相竞争的候选人都会站在胜出者背后,为他背书(要求原来支持自己的选民来共同支持这位胜出的本党候选人)。在两党竞争阶段也同样:双方的战火更加猛烈,互相攻击也升级。但是一旦美国人民用选票决出谁是他们属意的领导之后,败选的一方就向胜选者致电致贺,并发表讲话要求本党选民放弃竞选期间与对方的岐见,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团结努力。这种“输要输得起,输的有绅士风度,输了之后不抱个人恩怨”的习惯和风度是美国民主得以一直延续下来的重要保证。个人认为,他们的体育运动中的服从规则、君子之争是一种久远的潜移默化。

4.教师尤其是大学教授:理性、良知、进步方向。

美国的大学无一例外地强调学术自由,教授有完全的自由要讲什么、用什么教材、以各种观点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也有完全的自由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哪怕与教授的相冲突,条件是学生的表达要按照教授要求的格式、要体现自己的逻辑或者论证(而不能光是发表一下自己与教授不同的结论)。探索未知、理性和分析、独立思考和批判,是美国大学所全力追求的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对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保持标准, 也是美国社会对于大学在社会中英奇的作用的期望。同时,美国的各级学校、尤其是大学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理想主义情怀。作为教书育人的教授们(虽然美国没有“教书育人”这一个具体的说法,但是他们的确很重视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Role model), 绝大多数是很追求理性的、有着高度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群人。以他们的理性和良知,当然伴随着他们的很好的教育背昂椭橇λ?剑??浅3D芄环⑾趾图岢终?錾缁嵊Ω米叩牡缆泛头较颍?」苣堑缆泛头较蚧蛐砘嵊肽掣鍪逼诘恼?瘟煨浠蛏探缌煨涞目捶ɑ蚍较虿幌嗤?ㄔ诒冉险?5氖逼谡?塘煨涠杂谧魑??踅绱?淼拇笱Ы淌诘囊饧?3J呛芴?拥模?但是当然有例外的时期和例外的具体事例)。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布什决定入侵伊拉克前后,美国有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几百位其他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反对入侵伊拉克。这些教授、科学家们以他们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站出来指出政治领袖的错误,要纠正他们的方向,使社会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美国的历史上,学术界的理性、良知的力量不止一次地发挥这样的纠正错误方向、导引正确方向的作用。所以可以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美国教师和整个学术界是美国这架机器的“数控中心”—不是指他们有能力控制这架机器的运转,而是指他们以他们的“计算”来发现“偏差”,来指导正确的“工序”,给这架机器一个“反馈”,从而使得这架机器有可能(如果为政商领袖们接受了的话)回到正确的“工作状态”并且进而达到更好的状态。

以上介绍的美国的四种人对于美国社会机制的运转和美国精神、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国民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网友们了解美国提供一个“窥豹”的“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5-12-1 20:20:31 | 只看该作者
12/01/2005 01:28 发表主题: 不戒网不行了   

--------------------------------------------------------------------------------

本职工作都没怎么干!太堕落了!  

其实那些没网络的日子也挺好的。放一张CD, 泡牛奶芳香浴,敷面膜。早睡早起,瑜珈,看书和杂志。

都是网络惹的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7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