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卫·塞尔旺-施莱伯 要在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必须在交流中注入情绪。 我喜欢赞美别人,也喜欢被人赞美。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让自己开心,也让别人开心。然而,我们是如此笨拙,尤其是在被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我跟玛莉说我喜欢她的裙子,她会貌似谦逊地回答我:“这条裙子很便宜,在家乐福买的?” 她的话,拉开了我和她的距离。当我跟安妮这么说的时候,她的回答听起来有些洋洋得意:“那当然,这可是个大牌子,Sonia Rykiel的。” 其实,她这么说,可能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说好。我的夸奖,对她也只是耳旁风。而伊萨贝尔呢,她如果听我这么说,她会躲在一贯的调侃后面:“看来你也想穿这条小裙子,是不?” 幸好,还是有人善于接受赞美,也教会我这一点。一个赞美,本应该是赞美者和被赞美者的共同节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保持心灵的敏感。比如,当一个女人向我讲述她的生活时,如果我有一颗敏感的心,我就会感到离她很近!当我赞美她的花园时,如果她善于接纳,她就会跟我说:“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因为我费了好多功夫,才把花园弄成这样。你能注意到它,我很开心。” 当我说起开心的事情,而另一个人也有回应时,我们的情绪脑就有了共鸣。所有关于交流的研究显示:要在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必须在交流中注入情绪。我们注入的情绪越多,就越能体会到真实的共鸣。交流的两个人变成彼此的共鸣箱,任自己的情绪流淌,奏出美妙的音乐。就如同两把吉他一唱一和,奏出完美的乐章。可惜,很多人不会弹奏这种情绪的音乐。我听过很多次类似的感叹。有些人说:“哎,我爸死了,可我还没来得及跟他说,他对我非常重要。”另一些人说:“我为我丈夫做了那么多事,可他从来没谢过我。” 赞美需要良好的回馈。否则,赞美的人很快就会学会沉默,不再赞美别人。我很幸运,奶奶教会了我如何接受别人的赞美,尽管她只向我示范了一次。奶奶话不多,很少谈起自己。她伴随我度过了童年的每个重要阶段。她临终之际,我刚刚成年。我去看望她。她穿着白色睡衣,安静地躺在床上。我握着她的手,跟她说她对我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说着说着,我就哭了。我被自己的眼泪弄得不知所措。她温柔地笑了,伸出手来,接住了我的一颗泪珠,一边给我看一边说:“你知道,对我来说,你说的这些话,还有你的眼泪,就是珍贵的珍珠?”这一刻,就是我跟她的最后一个节日。
来自群组: 阳光咩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