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格勃最后一搏:准备25万手铐抓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3-13 16:4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克格勃最后一搏:准备25万手铐抓人
【导读:莫斯科这边忙活起来,克格勃从工厂订购了25万付手铐和30万份逮捕表格,克留奇科夫将所有克格勃成员薪水加倍,从休假叫回并置于警戒,列福尔特监狱被事先清空预备接收囚犯。……苏联成了个历史名词。令观察家多少有些惊异的是,莫斯科十分平静,人们该干嘛还干嘛。出了首都,大城市和小地方也一样,从百姓到官员甚至感到一丝轻松,就像一个卧床多年而且把家属折腾的不善的重病号终于离去了。】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
   / 冯精志
    叶利钦生性好斗,1991年1月发生立陶宛事件,他抓住了戈尔巴乔夫的一根粗粗实实的大辫子,指责戈尔巴乔夫“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要求戈尔巴乔夫立即辞职,宣布与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彻底决裂。本文摘自《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作者:冯精志。
    叶利钦挑破了一个政治脓包,延绵既久的上层斗争造成了群众对立,群众中分为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传统派”和支持叶利钦的“民主派”。前者又称“主流派”,因为维护联盟统一是苏联社会的主流。
    3月中旬,戈尔巴乔夫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建议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分代表是支持我的。叶利钦当时摘下耳机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显而易见他是反对的。”
    除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外,有1。47亿人参加了投票,3月下旬揭晓,全苏有投票权的公民80%参加了投票,投赞成票的占76%,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要求保留联盟。
    叶利钦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在俄罗斯联邦的投票中另外插入一个问题:俄罗斯联邦是否应该设立总统职位?参加投票的选民中,七成赞成设总统职位。
    4月下旬,戈尔巴乔夫同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阿塞拜疆、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领导人发表“9+1声明”,决定制定新联盟条约。联盟仍然保留,但不是过去那种搞法,要用顺乎人心的联盟条约取代早先的联盟条约,把苏联这个整体拢住,把联盟的大架子支撑住。
    新联盟条约肯定是与1922年的条约大不相同的,将赋予加盟共和国更多权力,是松散的联邦。戈尔巴乔夫说,那也没有办法: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宣布独立;在立陶宛和阿塞拜疆,流血冲突频频发生;在叶利钦带领下,俄罗斯正在要求获得对苏联预算的更大控制。事情只能做到这步了。
    1990年2月下旬,经戈尔巴乔夫倡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建立总统制。第一任总统由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以后总统再直选。1990年5月14日,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6月12日召开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叶利钦以57%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鲁茨科伊为副总统。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903票赞成,13票反对和9票弃权)通过《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宣布准备继续成为更新后的联盟的组成部分。
    草拟中的新联盟条约并非没有反对派。在传统派看来,不说列宁过渡到单一制国家的构想了,按照新联盟条约构建的苏联,是兜不住鸡蛋的破草篮子。
    传统派的领军人物是生于1937年的根纳季·亚纳耶夫,他1968年任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主席,1990年7月进入苏联:)政治局,12月出任苏联副总统。
    早先,戈尔巴乔夫认为传统派仅是要解决叶利钦。6月,老布什给戈尔巴乔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有人要发动叛乱,甚至报出了准备发动叛乱者的名字,其中有克留奇科夫。老布什诚实地告诉戈尔巴乔夫,情报不是中央情报局获得的,而是来自莫斯科市市长加夫里尔·波波夫。老布什提供的情报引起了戈尔巴乔夫的警觉,他迅速与叶利钦冰释前嫌,又拽上了政坛新星纳扎尔巴耶夫。
    克留奇科夫利用克格勃的工作便利,把戈尔巴乔夫列为严密监视对象,代号110。克格勃一天24小时不间断监视110的言行,并终于有所斩获。
    7月29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开会,商量近期开除强硬派,诸如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和内务部长普戈,用自由派人物取而代之的可能。他们的谈话被克格勃全部窃听。
    8月4日,戈尔巴乔夫前往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度假,计划在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时返回莫斯科。
    8月17日,亚纳耶夫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宾馆召集会议。亚佐夫后来谈到了这段:戈尔巴乔夫去福罗斯休假之前警告大家,紧密跟踪形势,如果出什么事就实行紧急状态。克留奇科夫提议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总理帕夫洛夫和副总统亚纳耶夫表示支持。委员会成立后,我得到命令:向莫斯科调遣军队,守住克里姆林宫、水源等重要设施。当时莫斯科军区正忙着储备土豆,每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里就只有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发动进攻。
    8月18日是星期日,国防理事会副主席奥列格·巴克兰诺夫等人飞往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的对外联络被切断,栅门增设了克格勃警卫。
    莫斯科这边忙活起来,克格勃从工厂订购了25万付手铐和30万份逮捕表格,克留奇科夫将所有克格勃成员薪水加倍,从休假叫回并置于警戒,列福尔特监狱被事先清空预备接收囚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3-3-13 16:50:01 | 只看该作者
巴克兰诺夫等人从克里米亚匆匆赶回来,在克里姆林宫聚会,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和巴克兰诺夫签署了《苏联领袖宣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管理这个国家和能在紧急状态下维持政权。成员包含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克留奇科夫、亚佐夫、普戈、巴克兰诺夫。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苏联农民协会主席瓦西里·斯塔罗杜布采夫,另一个是国营企业和工业、运输和通讯集团协会总裁亚历山大·蒂贾科夫。

    8月19日凌晨5时。塔斯社收到文告,要求紧急播发。7时,国营俄罗斯电台和俄罗斯电视台播送《苏联领袖宣言》、亚纳耶夫的行政命令和国家紧急委员会的文告。副总统亚纳耶夫发表声明,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全权移交给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

    俄罗斯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和坎捷米尔第4近卫装甲师的坦克、装甲运兵车陆续开往莫斯科。两个师的362辆坦克向莫斯科运动。11时,大批坦克开到莫斯科中心。当时适逢暑假,大批学生最先走上街头,后来市民也出来了。市民包括广泛阶层,知识界、教育界、商界和企业界都可以涵盖其中。他们质问坦克兵:你们干什么来了?有人企图阻止坦克,有人开始修筑街垒。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莫斯科,美国政府始料未及。消息刚传开,立即引起股市波动,纽约道·琼斯指数大幅度下跌。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戈尔巴乔夫,谴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英国新任首相梅杰紧随其后,表明英国政府谴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西方国家趋向一致的看法是,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代表了苏联的传统势力,如果这些人掌权,苏联将回到与美国对抗的轨道,冷战还得延续下去。

    白宫是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一幢白色大楼,始建于1965年,于1981年完工。它是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办公场所。

    事发时,叶利钦缺乏思想准备,不知所措,后来反应过来:事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着他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到了险峻时刻。怎么办?叶利钦也没招儿。塔曼摩托化步兵师的一个坦克营受命防卫白宫,这个营的参谋长叫谢尔盖·叶夫多基莫夫,他宣布向俄罗斯联邦的领袖效忠。临阵倒戈的少校救了叶利钦。

    叶利钦这才走出白宫,爬上坦克,掏出讲稿读了一遍,大意是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违宪,向落水的戈尔巴乔夫抛去一个救生圈。完成这一壮举后,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罢工。随后,他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戈尔巴乔夫热情澎湃地捐弃前嫌。他因此成为平息八一九事件的大英雄。

    8月20日下午,被亚纳耶夫指派为总指挥的加里宁将军宣布,晚11时到早上5时宵禁,即日生效。这个宣布被视为对白宫的进攻即将开始的征兆。

    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和普戈决定进攻白宫,由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执行。指挥官维克托·卡尔普欣将军着便衣,到白宫附近看地形,发现这里无法开打。白宫附近积聚着声称保卫白宫的五六万志愿者,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学生,只要打响,不知要死多少人,最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是那些乳臭未干的中学生。阿尔法小组被迫放弃了任务。后来叶利钦的喉舌把事情说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说阿尔法小组热爱叶利钦,拒绝执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

    8月21日凌晨,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的步兵运输车被路障所阻,德米特里·科马尔等人爬上车,企图用帆布堵塞观测孔,三个人被射杀,多人受伤(死者后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史上最后3位“苏联英雄”)。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主要是对着叶利钦来的,两个师开进莫斯科是为了造成压迫态势,而后解决叶利钦。亚佐夫和克留奇科夫接到报告,有几万人拱卫在白宫周围,阿尔法小组无法行动,顿时心灰意冷了。不能活捉叶利钦,部队在莫斯科已经失掉意义了,没必要继续滞留,于是下令部队在早上8点离开莫斯科。部队撤退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在国防部开会,不知该怎么办,只得派代表团前往克里米亚与戈尔巴乔夫商议,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蒂贾科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飞往克里米亚,下午5时到达福罗斯别墅,戈尔巴乔夫拒绝会面。别墅通讯恢复后,戈尔巴乔夫宣布废除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有决定,免除其成员职务,苏联总检察署开始刑事调查。

    8月22日,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结束了度假别墅里3天软禁生活。凌晨2点15分,飞机抵达莫斯科。那时,数万志愿者聚集在白宫前。电台告知戈尔巴乔夫已回到莫斯科时,他们高喊“总统!总统!”然而,戈尔巴乔夫并没有从机场去白宫看看志愿者们,而是一溜烟回了家。

    戈尔巴乔夫不理会志愿者,也不能怨他,这位党务工作者完全乱套了。他是顾家的人,这时主要关心的是老婆。苏联第一夫人赖莎为这3天的梦魇付出了沉重代价。她是躺卧在航班上返回莫斯科的。眼膜血肿,口齿不清,半身失去知觉。医生们先是诊断为中风,之后又判为高血压严重反应。

    戈尔巴乔夫心乱如麻,而在8月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还是说了几句得体的话。他声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变革的决定性阶段。权力在变化,所有制关系在变化,联邦在变化。已经接近签署新联盟条约了,已经做了的事情,即在签署条约前夕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争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并且是尖锐的。”他不得不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并且美言了几句:“最近几个月和最近几天,我同叶利钦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有人企图破坏这个立场,但是,局势已经锻炼了我们。”

8月23日,戈尔巴乔夫会见俄罗斯联邦议员。会上,叶利钦说:“苏共和俄共参加了政变,所以我现在签署俄联邦总统令,暂停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领土上的活动。”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的苏共中央办公大楼被查封。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前途。

    叶利钦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打劫机会。他发布命令,将苏联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斯联邦所有,接管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

    统一国家随着苏共组织的垮台而轰然瓦解也是很自然的。1991年8月决定脱离苏联(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的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达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9月,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再早些时候,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已决定脱离苏联。这样,到1991年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诸位同仁当然没有好果子吃。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和蒂贾科夫前往机场迎接戈尔巴乔夫时,在机场被逮捕。8月22日上午,亚纳耶夫在办公室被捕,普戈和妻子8月23日自杀,帕夫洛夫和斯塔罗杜布采夫同日被捕,巴克兰诺夫、波尔丁和舍宁在8月24日被捕。

    其实,经过了八一九事件的闷头一棍,戈尔巴乔夫还是缓了过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已处置了,签署新联盟条约就是。戈尔巴乔夫也信心满满,认为联盟能够维持下去。既然是这样,过程为什么终止了呢?转机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3-3-13 16:50:2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卡特总统时期的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说:转机“正是乌克兰的行动,包括1991年12月它宣布独立,它在别洛韦日森林关于应该用更自由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代替苏联的重要谈判中表现坚决,尤其是出乎意料地类似政变式地指挥驻扎在乌克兰领土上的苏联军队,阻止了独联体成为比较联邦化的苏联新名称。乌克兰的政治独立震惊了莫斯科,并且成为榜样,虽然起初其他苏维埃共和国还没有把握,但后来纷纷效仿了。”

    乌克兰独立,被认为是对联盟中央的致命一击。戈尔巴乔夫的沮丧自不待言。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大节目还在后面,更严酷的事实即将发生。

    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横跨波兰与白俄罗斯,是欧洲大陆仅存的荒野低地。乌克兰独立后没几天,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应白俄罗斯舒什克维奇总统之邀请(起码叶利钦是这样告诉戈尔巴乔夫的),来到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的维斯库里,商讨苏联的后事。

    传播最广的说法是,叶利钦带着在莫斯科起草的协议文本来到维斯库里,准备强加给那两位总统先生,这倒符合叶利钦行事的风格。另一种说法是叶利钦是空着手来的,既没有文本,也没有软盘,在维斯库里驻地甚至没有电脑。几位专家拉了一份手稿,是用电子打字机打出来的,并用电传机复制成三份。

    独联体的诞生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创始国确认自己建立的苏联死亡的事实;第二部分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以创始国的身份宣布建立新的联合体,这就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来由。

    纳扎尔巴耶夫收到了3位总统的邀请,却按兵不动,而是留在了戈尔巴乔夫的官邸。据说,戈尔巴乔夫当时许诺他担任苏联总理。

    没有等到纳扎尔巴耶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关于建立独联体的协定。协定签署后,他们决定打电话告知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

    戈尔巴乔夫这才知道,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叶利钦已经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克里姆林宫的行政部门负责人向总统建议,即刻派几架直升机飞到维斯库里,把那三个胡闹的家伙带回莫斯科,软禁起来。戈尔巴乔夫说:“这种措施不会导致国内战争,但是会导致分裂。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取的。”

    戈尔巴乔夫每天仍到克里姆林宫上班,与西方领导人通电话,签署包括授予苏联勋章和奖章的命令。12月20日,一大批演员授予“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2月21日,他签署了28项命令,其中大部分是授奖命令。

    而在同一天,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关于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随着独联体成立而停止活动。

    戈尔巴乔夫不再能泡蘑菇了。独联体签字仪式都举行过了,他也得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没他什么事儿了,到他离开的日子了。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露了露脸,告诉电视观众,他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在那个晚上,严冬的刺骨寒风掠过,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徐徐落下,随即俄罗斯的三色旗升起。国旗仿佛挂着冰碴子,在风中飘拂得很不自在。

    举行了电视告别演出后,戈尔巴乔夫去一个朋友那里赴宴,吃了一通自助餐。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认联盟解体的事实,并表决通过停止联盟国家权力机关职权事宜。

    苏联成了个历史名词。令观察家多少有些惊异的是,莫斯科十分平静,人们该干嘛还干嘛。出了首都,大城市和小地方也一样,从百姓到官员甚至感到一丝轻松,就像一个卧床多年而且把家属折腾的不善的重病号终于离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3-3-16 18:50:16 | 只看该作者
克格勃也是人民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3-3-29 19:28:49 | 只看该作者
金雁:如何对待专制时代的秘密警察和告密行为 (2013-02-10 07:46:52)

作者简介:金雁,女,1954年生于西安。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剧变前夕,罗马尼亚警察局、内务部和情报局档案资料被最高机关授意的便衣烧毁。这样既可以使过去罪恶的历史无据可查,又可以嫁祸上街示威的学生,给镇压制造借口。其他东欧国家也都存在大量销毁档案的现象。东德民众从剧变一开始对保护档案就有一种自觉的意识。1990年1月东德的示威民众占领了前东德国家安全部的总部大楼,迫使秘密警察解散,阻止他们销毁档案。目前保存下来的告密档案大约有185公里档案柜长,大约1.55万麻包被撕碎的档案,现在都存放在马格德堡,还有47公里长的胶卷,照片160万张。大量卷宗详细地记录了告密的“线人”被招募、领取薪酬、跟踪、窃听、汇报的种种行径。
在东欧国家,如何对待那个时代的秘密警察和告密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些国家考虑到秘密警察的活动范围涉及的人群广博,唯恐档案公布以后导致社会波动、人际关系要重新洗牌,所以销毁、封存档案,试图既往不咎。但也有一些国家主张清算此种行为。2009年4月10日在“黑色星期六(002291,股吧)”罹难的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1981年因团结工会事件被秘密警察告密而关押,这段经历让他对共产专制国家的秘密警察制度深恶痛绝,他甚至不惜在此问题上与主张“既往不咎”的瓦文萨分道扬镳。他当选总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重新审查当年的秘密警察和告密者。他发誓要清除前制度的残余,要求公务员、大学教师、媒体人员等公开声明当年是否与秘密警察合作过,并促使议会通过《清查法》。此举涉及甚广,据说牵扯到70万余人,一时间在东欧引起很大震动。
剧变以后,德国在整理和使用斯塔西档案过程中摸索出一条不同于波兰的独特经验,在东德遗留下来档案基础上于1991年成立了第一任斯塔西档案委员会。起初它只有52名员工,现在已发展到1600人。委员会的第一批信息被用于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对职员进行核查。1991年12月底《斯塔西档案法》开始实施,该法律至今已进行了七次修订。从1992年1月2日起,公民可以查看自己的卷宗。斯塔西档案委员会的任务是将斯塔西的结构、任务和职能公之于众,为从历史、政治、司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处理红色专制遗留问题做出贡献。档案委员会通过公开提出如何处理历史问题,促进公众参与对集权主义及其结构的讨论和反思。从此开启了“正视历史”的过程,把斯塔西变成一个唤醒记忆的场所。1991年底生效的《斯塔西档案法》为如何获取档案信息提供了法律框架,受到斯塔西监视的个人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档案,从而了解斯塔西是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命运。此外,档案还有助于对重要岗位的官员和职员进行核查。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也可以申请查阅卷宗,以便从事历史研究和公民教育项目。
由于斯塔西侦听、跟踪、摄像和私拆信件、档案严重地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这些档案文件与普通档案不同,是要依据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谨慎处理的,档案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而且要遵循《斯塔西档案法》中的规定。档案委员会总部在柏林,在前东德的各区首府设有12个办事处,分别保存当地的档案。2011年 9月30日联邦议会通过了《斯塔西档案法》修正案,其中第33条a款规定,禁止前斯塔西雇员在档案委员会中任职。修正案还对公务人员的核查规定进行了修正。
2011年11月上旬,我们在德国朋友的安排下走访了德国的一些单位和个人,专程去前东德的国家安全部进行了参观和座谈。在11月7日前苏联十月革命节的这一天,我们来到了东德人曾谈之色变的“斯塔西”。斯塔西档案馆馆长杨·罗兰德先生带我们参观这个曾经畸形发展的庞然大物。下面一些数字可以形象地描述斯塔西的性质:斯塔西是东德最大的部委,甚至超过其他部级机关的总合。有的国家部委只有1栋大楼,而斯塔西却有49栋建筑物,约9万正式员工和19万的“线人”队伍,其中1万人是未成年人,2万人在西德,甚至很多人原来就是纳粹人员。这两项相加约占总人口的2%。它在国家的地位绝对是支配型的、不可一世的“主角”,其他部委的工作都要为它让路。
在斯塔西展馆里有一种特殊机器叫“拆信机”,它的主要功能是把邮局里分拣出来的可疑信件拆封拍照。一般来讲,出入境的信件要全部拆开拍照,国内的信件受到怀疑的要拆开拍照。在机器的协助下,东德国安每天约要打开9万封信。
坦率地说,在来到斯塔西之前,我已经有相当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毕竟已经看过斯塔西的母体——苏联的克格勃总部机关卢比扬卡。但是在参观完斯塔西后,我仍然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寒而栗的心灵震撼。这一套无可匹敌的精确、结构严谨、完备、庞大的秘密警察系统,真是叫人叹为观止,东德人的工具理性在特务活动方面真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看了斯塔西才深深地理解到,为什么说“专政机器是万能的”。
斯塔西橱窗里有三句话让我们这些中国的参观者心领神会,哑然失笑:第一句是“作为秘密警察应该无所不知”;第二句是“这些内容不能在电话里讲”;第三句是“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定”。
“斯塔西是我们反思历史的宝贵财富”
下面是我们在与斯塔西档案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座谈时的问答:
问: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国安的拨款是多少?东德政权的最后一年国安费用占GDP的多少?肩负有特殊使命的“线人”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答:数字至今不明,但是非常庞大,因为秘密警察的很多经费都是用民用的名义来支出的。总之秘密警察队伍的开支无疑是国民经济支出中很庞大的一项。线人的密集程度在各个领域有所不同,国防、军工、涉密单位、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线人分布比较密集。
问:红色专制时期“线人”的人数是多少?被监视对象的人数是多少?与1930-1940年的法西斯监控犹太人的行为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答:1989年时大约有占总人口1/95的线人,共18.9万人,具有线人行为的人数量会更大,但各个时期会有不同。盖世太保时期告密的人多于斯塔西,那个时候的人口基数也要远远大于东德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在种族优越论的大肆宣传下,1930-1940年代大约有60万线人。但是东德很多人是主动告密的,所以才发展了这么庞大的线人队伍。
问:斯塔西档案的可信程度如何?1989年是如何发生逆转的?
答:斯塔西的档案是完全可信的,因为国家建立这样庞大的系统是在为自己服务,它不可能自己骗自己,所以绝对具有可信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得到当事人的证实和大量的信息正反馈。
1987年国安和秘密警察就给德共中央上书说,我们现在还可以抵挡一阵子。但是,控制“公共话语”的能力在不断递减,投入和产出越来越不成比例,所以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否则我们就抵挡不住了。斯塔西向来称自己是国家的矛与盾,是最坚强的铜墙铁壁。他们发出这个信息说明国安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好,专政机器已经运转不灵了,只有他们知道这个表面上坚固无比的体系内部是多么脆弱。
东德最大的屏障是“柏林墙”。从1961年柏林墙建立以来,逃亡问题就一直无法根治。国家花了很大的物力人力控制人口外流,最后几年东德甚至不惜花费大量外汇保证柏林墙的屹立。1980年代末,整个东欧都动起来了,我们的人民也走上了街头要求自己的权利。他们使统治者意识到不能照样维系下去了。 1989年我们这里发生了感人的和平革命,当年的中国让我们震惊。我们认为,这场公民运动一定要进行理性的非暴力抗争。
问:斯塔西与克格勃相比有什么特点?它的这套工作是否得到克格勃的指导?
答:克格勃是斯塔西的母体,它当然是从那里派生出来的。共产专制国家或多或少都从苏联学到一些东西,按它的体制建立的,就主导思想来说没有什么不同。但东德也有自己的特点,德国人发达的工具理性在斯塔西的工作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显现出来的缜密、严谨、管理细致、记录完整、档案资料庞大且井井有条是其他同类国家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所有的侦听、私拆信件、监视、拍照、录像和跟踪工作环节以及领取报酬都有完整的记录卷宗。
但是东德杀人不多。从1956到1965年因为告密而获罪被杀害的有67人,不像苏联大肃反那样大规模杀人。档案的完整性对剧变后的甄别工作也非常有用,可以还原出更为真实的历史。比如像波兰、捷克之类的东欧国家,剧变以后的档案遗留不完整,尤其是那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工作档案被大批销毁,很多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当然东德也把最关键的部分给毁掉了。之所以一定要还原撕碎的档案,说明它的价值意义非凡。在人类历史上很少为了控制人而制造出这样庞大的监视系统,制造出这样一种不信任自己人民的管理模式。
问:有没有关于普京的档案?
答:在苏式体制中苏联人是老大,东欧国家中有许多铁杆“亲莫斯科人士”或者“双料间谍”,他们会把国内的情况率先通报给苏联人。一般来讲,兄弟党都不敢搞苏联人的情报,因为这样弄不好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问:东德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的运用比较普及,在秘密档案中是否如此?
答:1980年代的时候斯塔西的人也在讨论,要不要搞电子化、数码化,这样从管理和节省人力的角度说,会大大提高效率。但是从保密的角度考虑,他们害怕泄密,害怕新技术的扩散面大,容易被人窃取,所以虽然也引进了新技术,但是进度很慢,使用起来也非常谨慎,也正是这种“落后优势”的手工操作才得以留下大批档案。在所有的碎纸机连续工作报废以后,人工撕碎毕竟要慢得多,留下了1.55万麻包碎片。计算机上一个指令“删除”就什么也留不下了。德国人都知道,第三帝国留下的是“如山的军队”,东德留下的是“如山的档案”。我们刚接手斯塔西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专业人士严重短缺,因为档案数量太庞大、种类太混杂了,既没有任何索引,也没有归类编排,刚开始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全靠我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目前我们档案管理委员会有1600人,联邦预算每年有9000万欧元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的工资和材料费用。档案的整理和碎片复原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工作,在这里工作人员心理负担很重,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突破人类心理底线的记录,心理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问:如何使用斯塔西档案?会不会有使用不当的负面作用?
答:我们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立法清晰,考虑到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政府机构不通过议会就无法使用这里的资料。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严守保密协定,进库必须是两人同时在场,有严格的登记手续,不能查阅他人档案,个人档案中涉及其他人部分都被涂黑,因此不会出现以档案敲诈他人的现象。
问:现在联邦的国安是否利用这里的资料?是否进入绝密档案要由内政部决定?
答:新的立法很快就会出台。在统一合约中提出一个说法:“我的档案是我的东西”。1991年东西德合并的时候,这句话被写进统一合约中去。2011 年9月30日联邦议会通过了对《斯塔西档案》的修正案,其中第33条规定,禁止前斯塔西雇员在档案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同时对前公务人员核查规定进行了补充修订。
1989年时有人提议在联邦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西德当时要求我们把档案搬过去,但是争议很大,最后同意保留在斯塔西的原址上成立管理委员会,建立“斯塔西博物馆”。现在有关纳粹历史的档案是可以借阅的,关于斯塔西档案的使用情况,议会中仍有不同看法,可能还会有所变更。我们的宗旨是既要有利于使用,又要保护个人的隐私。我们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网站,发表、出版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并定期发表信息,但是对媒体的报道不出面加以评论,不干涉公共舆论。
问:现在斯塔西档案在德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斯塔西的档案现在成为我们反思历史的宝贵财富。只有在过去的历史中公开质问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牢记它并不是强调仇恨,而是为了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前体制最大的特点是屏蔽真相,遮盖真相,歪曲真相,以记忆模糊叫人遗忘,以谎言代替真相,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让人们看到这一切,知道我们从什么样的历史中走来。
问:有些国家的《国家安全法》中,都提及国家安全机关有“采取技术侦察”进行调查的权利。怎样界定它与违法行为的窃听呢?
答:必须要有相应的细则规定,对所采取手段的限制和应用程序的司法根据。否则,任何违规的行为都可以在“国家安全”的借口下无限扩大,东德当初也是在“为了祖国”的名义下发展出庞大的线人队伍。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即便受到侵权被窃听公民的行为被发现,受害人也无法诉诸法律程序。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在这些在法律条文中严格划定了监听的主体、使用条件和程序,同时也明确了各种非法监听的法律后果,以规范执法部门滥用职权窃听公民的行为。
公开监听以及其他侦讯手段的伦理讨论对整个社会都有启迪意义。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就是以斯塔西为原型拍摄的影片。它揭示了在共产专制时期国安渗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缺乏法律支持的侦讯行为无视民众的基本权利,实行人与人背靠背的相互监督,导致社会伦理价值的崩溃和人际关系的“无底线”突破。众所周知,是柏林墙和斯塔西导致了东德的垮台。这种政府把所有人当作“敌人”一样防范,靠“圈禁”和“特务政治”的“维稳”手段一经公开,民德统一社会党的合法性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践踏人权的现象是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是经不起“公开性”考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前体制者”至今不能原谅戈尔巴乔夫、视他为“叛徒”的原因。另外,控制社会的成本越大,链条越长,就越不真实,分析辨别的能力就越差,体系便容易走入“情报误导、误判”的死胡同。
从这一点说保留斯塔西档案的必要性怎么估计也不过分。我们努力就是让我的档案只属于我自己,以后每个人都不再成为被斯塔西卷宗控制的工具。历史最容易重演的正是它的丑恶的部分。人类文明是一条羊肠小道,旁边充满了沼泽、陷阱和歧路,稍不留神就会走到岔道上去,所以我们要避免糊里糊涂地向前看,告诫人们不要不长记性地重犯过去的错误。对待过去历史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公共记忆”已经预设了未来的道路。
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的“民族警觉”
德国人的自觉反思和拒绝遗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看到了一种“民族警觉”的可贵品质。他们不断告诫自己,我们是从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中走出来,我们犯过什么错误。为了防止过去的悲剧重演,就是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自我质问、自我反省,因为这是自我拯救的唯一办法。他们说,后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把我们与其他民族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加以比较,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过去不能置身事外。对此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警醒,索尔仁尼琴曾说:“纵然谎言铺天盖地,纵然谎言主宰一切,我坚守的最起码一点,不让谎言通过我兴风作浪。假如我们连不参与撒谎的勇气都没有了,我们就真的一钱不值了,我们这个民族就无药可救了。”捷克作家克理玛说:“如果我们丢掉了记忆,我们就丢掉了自身,遗忘是死亡的症状,没有记忆我们就不再成为人,抗拒死亡就是抗拒遗忘。”这个社会稀缺的是真实和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一个民族可以抗拒遗忘,抗拒虚假、抗拒伪造历史、抗拒一元化史观,那它就能够战胜自己,就能够从自己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否则记忆不全的和缺乏集体反思能力的民族,就会重蹈覆辙。
已经成为“记忆博物馆”的斯塔西向人们警示,由于一个体制缺乏合法性,经不起自由认同的选择,就不得不把所有创造力用于恐吓和监视具有离心力人群身上。它像章鱼一样把触角伸向各个领域,所以它就会畸形发展,无限扩大,以至于发展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制度的国家机器。这种癌变般的国家机器企图利用个人的恐惧心理和自我保护的弱点来进行统治。它以潜意识的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诱饵,编织起一张把每个人都网罗其中的大网,以“告密文化”来衡量对现政权的忠诚度。
在这种氛围里,一方面政府鼓励人们大义灭亲,对身边的亲人、朋友、熟人“打小报告”,公开招募“告密者”,另一方面制造惊恐不安的恐怖氛围,迫使人们向强大的专政机关靠拢,把社会划分成“专政者”和“被专政者”,划分成盯梢者、窃听者、告密者的线人和被监视者。很多自愿告密者认为,只要充当了政府的眼线,最起码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孰不知线人背后又有线人,盯梢者背后又有盯梢者,所有人都生活在一种不可知的恐惧当中,每一个个体都成为装在档案卷宗里的“黑材料”。告密文化像毒素一样快速传染,人们彼此毒害。这是一个道德彻底崩溃的社会的末日景象,人人都深陷自保的泥淖中。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其中的一环,形成了公众与制度间的“共谋关系”。到处都可以见到人性的挣扎和自甘堕落的博弈,人们不断地发问:“是做螺丝钉还是做自己?以权力来决定对错和善恶的盲点在哪里?”
利用国家机器实行“红色专制”的恐怖气氛和丧失自我的秘密警察体系不但违反左派理论,也违反人性。窃听和私拆信件是对公民言论和通信自由的最大伤害,针对普通人的窃听触犯了法律的底线,这是公民维护人格尊严的必要条件,无论对个人隐私无论以何种方式窃听窃取,都是对公民生活的强行介入。它已经触犯了人权的底线。一个良性的社会可以诱发出人性善的一面,反之,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若是被告密文化所笼罩,就会激发人性恶的一面大行其道。制造恐惧的人本来是要使别人失去安全感,但令制造者始料未及的是,最后连他自己也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正常的社会在败坏着每个人的生活,统治者自己也概莫能外。东德的张牙舞爪的怪物“斯塔西”已经死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斯塔西在兴风作浪,对此我们要牢记斯塔西管理委员会的那句话:“在历史中公开质问自己的责任!”
把这段潜藏的记忆裸露出来,并不是再次把那些曾经迫不得已助纣为虐的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他们推上审判台。他们说:“我们努力就是让我的档案只属于我自己,以后每一个人不再成为斯塔西卷宗里的控制工具。让民众们记得我们所有的人都曾经生活在惊弓之鸟的环境中,要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就不能无视体制魔力下的罪恶。”
转自:经济观察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9: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