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大家自备茶具,席地围成一圈泡茶,倘若约定每人泡茶四杯,泡好茶就把三杯奉给左邻的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这样每人就都有四杯茶可喝。喝完约定的泡数,如泡三道茶,收拾好自己的茶具,结束茶会。
座次到了会场才临时抽签决定。茶会进行的程序、方法已经写在事先发给大家的“公告事项”内,所以茶会进行间并没有指挥司仪,一切依排定的程序进行,大家也都安安静静地泡茶。茶具的种类与泡茶的方式不受任何流派的限制。
喝完最后一道茶,可以安排五分种以内的音乐欣赏,烘托茶味并回味茶会情境,也可以在茶会结束后进行其他活动。
以上就是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无我茶会180条”的一~六条就是将上面的叙述整理成条文:
001.
围成一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002.
抽签决定座位。
003.
依同一方向奉茶。
004.
自备茶具、茶叶与泡茶用水。
005.
事先约定泡茶杯数、次数、奉茶方法,并排定会程。
006.
席间不语。
007. 抽签决定座位——无尊卑之分
茶会开始之前,要到会场安排座位,标示座次,与会人员到达后,抽号码签,然后依抽到的号码就坐。事先谁也不知道会坐在谁的旁边,谁也不知道会奉茶给谁喝。不但无尊卑之分,而且没有找到座位的烦恼,就如同我们的出生,如果可以挑选自己的父母,烦恼可就大了,不是吗?在亲子一同参加的茶会场合,抽签的结果,小朋友不一定奉茶给自己的爸爸好妈妈,爸爸妈妈也不一定倒茶给自己的孩子喝,呈现出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景象。
008.
依同一方向奉茶——无报偿之心
泡完茶,大家依同一方向奉茶,如今天约定泡四杯,三杯奉给左邻的三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那就依约定把茶奉出去。第一道是端着杯子出去奉茶,第二道以后是把泡好的茶装在茶盅内,端出去倒在自己奉出去的杯子内,意思是被奉者可以喝到您泡的数道茶汤。奉茶的方式也可以改为奉给右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侣;也可以约定为:奉给左边第五、第十、第十五位茶侣,后者在大型茶会时可将交叉奉茶的幅度扩大。
同一方向奉茶是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奉茶方式。这是无我茶会想要提醒大家“放淡报偿之心”的一种作法。“奉茶”本就是茶道很好的一种作为,若能再忘掉报偿,那就是无牵挂了。
在以盲友为主的茶会,可以作这样的建议:每人奉茶给左右两位茶友与自己一杯,这时的“互助”取代了“报偿”,无需离座就可以完成奉茶的动作。
009.
接纳、欣赏各种茶——无好恶之心
无我茶会的茶是自己带来的,而且往往在公告事项上是注明“种类不拘”,因此,每人喝到的数杯茶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茶,茶道要求人们以超然的心情,接纳、欣赏各种茶,不要有好恶之心,因为好恶之心是不好的,会把很多“福气”排除在外,您不喜欢的东西往往并不是坏的东西,只是您不喜欢它而已,所以无我茶会提醒人们放淡好恶之心,广结善缘。
从绿茶、乌龙茶到红茶,各种茶有各自不同的色香味与个性,我们应该尊重它们,并以它们的角度冲泡它、表现它、欣赏它。
010.
努力把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每一个人喝到的数杯茶不一定都泡得很好,往往会喝到一杯泡得又苦又涩或淡而无味的茶,这时可能会有两种情绪反应:“哪一个人泡的?那么难喝。”或“泡坏了,我可要小心。”茶道上当然尊崇后者的态度,因为“泡好茶”是茶道最基本的要求,茶都泡不好,遑论其他大道理,有如学音乐,连琴都没能弹好,还谈什么以音乐表达某种境界?学美术,连彩笔都应用得不好,还谈什么以线条、色彩表现艺术的境界?所以无我茶会开始泡茶后就不准说话了,以便专心把茶泡好。
无我茶会奉茶时会为自己留一杯茶,就是便于了解自己的茶泡好了没有,有何缺失,下一道赶紧补救。把茶泡坏了,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茶。长辈常告诉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为人最重要的修养。
011.
无需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无我茶会是依事先排定的程序与约定的做法进行,会场上不再有人指挥。例如排定八点半布置会场,负责排放座位号码牌的茶友就要开始到场工作,九点报到,负责抽签的茶友就要将号码签准备好让与会的茶友抽签,抽完签的人依号码就坐,将茶具摆放出来,然后起来与其他茶友联谊,并参观别人带来的茶具。九点半开始泡茶,大家自动回到自己座位,负责报到抽签等工作的茶友这时也归队。泡完第一道茶,起来依约定的奉茶方式,自己被奉的数杯茶到齐之后开始喝茶。看大家大致喝完了第一道茶,开始冲泡第二道,泡妥第二道茶,持茶盅出去奉第二道茶,接着喝第二道茶 ……,喝完最后一道茶,若排定有品茗后音乐欣赏,则静坐原地,聆听音乐,回味回味刚才的情境,音乐结束后,将自己用过的杯子用茶巾或纸巾擦拭一下,持奉茶盘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不用清理茶渣,将自己的茶具收拾妥当,结束茶会。这期间没有人指挥,大家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依计划进行。
事先都已经排妥约定好了,为什么还要指挥?经常参加无我茶会,可以养成遵守公共约定的习惯。
012.
席间不语——培养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一过,开始泡茶后就不可以说话了。等待茶叶浸泡期间,让自己平静下来,体会一下自己存在于这个空间的感觉,体会一下自己与在大地、与周遭事物结合的感觉。奉茶间,大家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下,您奉茶给我,我奉茶给他,彼此间有如一条无形的丝带牵引着,展现一波波律动之美。这时的话语的多余的,甚至连“请喝茶”、“谢谢”的声音是不必要的,大家照面只要鞠个躬,微微一笑就够了。
这一节的“无声”、“默契”与上一节的“无需指挥”,让茶会的进行有如宇宙的运转、季节的更替那般自然,那么不露刀斧味。
013.
泡茶方式不拘——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无我茶会的泡茶方式是不受限制的,这包括因流派、地域而造成茶具、茶叶的差异,如茶具可以是壶,可以是盖碗,茶叶可以是叶形茶,可以是粉末茶,以及泡茶方法、风格等都不受任何限制。
茶具不同、茶叶不同、服装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国度地域不同,但大家在同一茶会方式下努力把自己带来的茶泡好,泡好了茶,恭恭敬敬地把茶奉给抽签遇到的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
014.室内以什么场地为宜?
举办无我茶会的场地并无特殊的要求,只要有一空旷的空间,让大家围成一圈泡茶即可。原则上无我茶会希望席地而坐,因为没有桌椅的阻隔,人与人间的关系更直接、更亲切,即使一个或三两个人在家里进行无我茶会方式的泡茶,不用桌椅也更能促进彼此情感的交流。但若是地面不宜就坐,或是与会人员不便席地而坐,使用桌椅,围成一圈泡茶也可。
这里所说的围成一圈并不一定是圆形,四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皆可,只要头尾相接连续性的一圈即可。只有两人时,一圈就是两人对坐。
015.室外以什么场地为宜?
室外也如室内,只要有一适当的空间,让大家围成一圈泡茶即可。在室外进行无我茶会更是要席地而坐才好,否则还要准备桌椅不方便;为了席地而坐,就应该选择有草坪、或铺石板、水泥的地方。
一大片草坪或广场最好,但公园里的小径,虽然曲折,也可以沿着它围成一圈,这期间或许被一座小桥隔开了,或者头尾两端无法紧邻,但只要彼此看得见,走得过去,就可以视为接续。遇到地形高高低低时也无妨,只要走起来还方便,爬几层石阶上去奉茶有何不可?
如果是一大片空地人数又多,如五百人,围成一大圈会显得空荡,这时可围成两圈或三圈,也可以排列成如变形虫般的凹凸队形。
016.一定要在幽静与风景优美的地方举办吗?
举办无我茶会能在幽静与风景优美的地方最好,但有几个状况例外:其一是为了推广,必须选择人多的地方举办,配合解说,让更多的人了解何谓无我茶会。其二是为了训练大家的定力,挑选嘈杂的地方举办。有次我们在台北火车站前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的门前广场举办,车水马龙,再也没有更喧嚣的地方了,六十个人席地围成一圈泡茶,并奉茶给围观的路人。这样的地方都能够静下心来,还有什么定不下来的呢?其三是为了特定目的所举办的无我茶会,如到养老院奉茶、为某个纪念日举办活动,就只能迁就既有的环境。
017.下雨怎么办?
在户外举办活动最担心的就是天候不良,如刮风、下雨等,小型或是一群熟朋友间的活动还可以临时改变地方或延期举办,若大型对外公开举办的活动,最好在策划时就拟订下雨时的第二方案,如附近就有可以避雨的场所或顺延到什么时候。
018.举办夜晚无我茶会时,场地需要多亮的公共照明?
夜晚无我茶会是每个人自备“个人照明设备”,所以场地的公共照明不能太亮,如公园的路灯、球场的照明,太亮了,个人自备的灯具将显现不了功能,夜晚星光点点的效果也无法达到。但场地也不能一片漆黑,否则人员走动时不方便,且易生危险。
019.地形特殊,无法达成连续性队形,怎么办?
例如我们想办一场赏荷无我茶会,但荷花池是那么的大,人员无法围着绕成一圈,而且两头的人员相距颇远,要他们视为“连续”,必须走很多路才能奉茶,这里可临时告诉抽到头尾座位的人:前面数位会少掉几杯茶可以喝,因为他们的右边没有足够奉茶给他们的人。后面数位可以少泡几杯,因为他们的左边没有足够让他们奉茶的人。这样调整一下游戏规则,无我茶会照样可以运行。
020.在舞台从事规范性表演时的座位排法
在舞台上以小型无我茶会为例子向大家说明无我茶会的进行方式与其精神所在时,若将座位排成完整的圆圈,除非是圆形剧场,否则靠近台下的一面会是背向着观众,而且挡住观众的视线,所以最好是将靠近观众的一边留出一个缺口,但还是让观众看得出是围成一圈的样子。
021.作为纪念性无我茶会时,场地如何应变?
例如我们为纪念茶祖陆羽一千三百周年纪念,在礼堂塑立了一尊他的铜像,茶友们就从铜像的两旁延伸出去,围成一个圆圈泡茶,每人第一杯茶奉给陆羽,陈放在铜像前的桌面上,剩下的三杯奉给左边二位茶侣与自己(假设约定如此),陆羽铜像两边的人视为相邻。
022.席地而坐时,一个人的空间需要多少?两人相隔的距离该多少?座位前面应保留多少活动空间?(参阅25.26条)
席地而坐时,要有一块坐垫,坐垫前方是泡茶与放奉茶盘的地方,坐垫后方是放鞋子与站立的地方,坐垫的右方是放茶具袋的地方,这样的空间,大约需要160公分(前后)×80公分(左右)。
左右侧相邻两人的中间大约需要空出40公分作为走道,如果场地太小,可仅留一边作为走道,也就是每两人紧靠在一起,右边的人从右侧出去奉茶,左边的人从左侧出去奉茶。每个座位前方应空出80公分以上作为别人前来奉茶的空间,也就是说:无我茶会围成的一圈或二圈,两排泡茶位子间的距离不得小于80公分,否则蹲下来奉茶会有困难。80公分也只能容许一个人奉茶,如果两个人要同时奉茶给相对的两个人,必须有160公分以上的空间。如果受到场地的限制,无法保留足够的80公分,那两排间就不要一个对一个地排列,而是错开来,这排的“人”对着另外一排的“空档”。
023.这个场地能容纳多少人?
一个场地能容纳多少人来参加无我茶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量量准备排座位的那一圈有多长,将长度除以120公分或100公分,得到的数字就是可以坐得下的人数。第一个数字是坐起来比较宽松的人数,第二个数字是坐起来比较紧靠的人数。如果准备排成两圈,那就将两圈的人数加在一起。
场地的深度也要考虑,一个人坐下,需要160公分的前后位置,它的前面还要有80公分以上奉茶空间。若先准备一条24公尺的绳子,在20公尺的地方打个结。24公尺的一条绳子(长度)可以宽松的20人,20公尺的一条绳子长度可以坐紧靠的20人。
024.茶会在野外举行,卫生问题如何克服?(野外厕所的设置)
无我茶会在时候举办,附近没有住家可以借到厕所,主办单位就必须准备临时的设施。租用“临时厕所”是简便的方法,若在深山里无法租借到,只好找个适当的地方,在地上挖个小洞,用芦苇等筑成掩体,并备一只小铁铲在旁边,以(得)利使用后,铲一些土掩盖。会后再行复原成原来的样子。
无我茶会有一项基本原则,就是简单,举办茶会的行政工作力求简便,包含人力与物力,而且以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为优先考虑。
025.“场地规划图”的制作(参阅22.26.146条)
50个人以上的无我茶会,在勘察完场地后,最好画一张“场地规划图”,确定座位的排法(还包括音乐欣赏时,表演者的位置;设有对外解说时,解说员的位置;以及报到的地方、音乐主机与喇叭设置的地点等),这章规画图还可以作为正式茶会时,放在报到处,方便大家找座位的“座位标示图”。
场地规划图是在纸上画一张场地平面图,依比例缩小,然后将一个人所需座位的空间“160×(80+40)公分”(其中40公分是每两个人间的走道,若是仅留单边走道,就是较靠紧的情形,则改为20公分)也依同样比例缩小,在平面图上规划出适当的队形。若场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单凭座位的尺寸不易规划,可将每人座位缩小后尺寸裁剪成一张张的小纸片,纸片上划出座位的空间与走道的距离,例如未缩小前的尺寸是160×(80+40)公分,缩小成1/100,那张纸片的长度就是16公米,宽度12公厘;在宽度的12公厘面画出左右各2公厘的空间作为走道,(这2公厘的空间与左右邻居的2公厘就形成了4公厘的走道)中间8公厘是坐下泡茶的地方。在中间座位的地方划个“↑”。如果场地够大,可以加大走道的空间。利用这些纸片在场地的平面图上排列,设法得出理想的泡茶队形。等队形确定后,将纸片贴在平面图上,并标上号码(从靠近报到处的地方作为编号的起点)。
026.座位如何标示?(参阅22.25.75条)
席地而坐时,一个人“座位”的空间有如22条所述,如何排列,主办单位负责场地布置的人会有计划,但实际的会场上,不会标示出每一个人的座位空间,那样做太费事了,只要用号码标示出每一个人“坐垫前缘”的“中心点”,而参加的每一个人铺坐时,都将坐垫前缘中间对准号码牌,就位后,自然就是原先规划好茶会队形。
“坐垫前缘”是在每一人所占空间最前端向后退约50公分的地方,退后的这个地方是泡茶与放奉茶盘的地方,至于“中心点”,就以座位宽度的中心点计划算即可,因放茶具袋在右侧造成的一点偏差不去管它。
027.号码牌的排列方向
无我茶会是围成一圈泡茶,所谓号码牌排列的方向是指“依顺时钟方向”还是“依逆时钟方向”?理论上都可以,但人们经常有跟着号码的次序行事的习惯,所以如果这次茶会约定向左(有)奉茶,号码牌最好依顺时钟方向排列,如果约定向右奉茶,则依逆时钟方向排列。
028.“向心坐”
与“背心坐”的差异
无我茶会原则上是围成一圈泡茶,不论这一个圈是圆还是方,只要大家是面对面,朝着中心点就坐的就称为“向心坐”,相反的,大家是背对背,背着中心点就坐的就称为“背心坐”。向心坐的方式,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茶会的全景,容易体会到大家泡茶、奉茶的律动之美。人数众多,围成二圈或三圈以上时,有人会建议让相邻的两圈面对面,也就是外圈的人向心坐,内圈人的背心坐,这种做法,背心坐的人只能看到某一角落的人,看不到无我茶会整体的运作,所以还是大家都“向心坐”比较好。有人担心数圈一起向心坐,外圈的人会看到前面人的背与脚,但在两相比较之下,整体性感觉还是比较重要的,两圈间的距离拉达一点,就可以减弱上述考虑到的问题。
无我茶会在公共场所举办时,是可以事先预定某几道茶奉给围观的人,这时也会有人建议“背心坐”,理由是:一方面增加与群众的亲切感,二方面让围观的人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如何泡茶。但如果这样做,不只自己体会不到整体茶会进行的感觉,同时也分散了围观者对茶会进行的完整性认识;他们体会到的是“别人奉茶给他”大于“一场特殊的茶会正在进行”。所以我们主张不论是否有奉茶给围观的人,一律向心坐。
号码牌摆置的方向是引导大家“坐向”的重要因素,要大家向心坐,号码牌的摆置方向就要让人“面向圆心”看,这项引导功能再不规则队形时倍显重要,因为参加者在某个区域内不容易弄清它应该的坐向。
029.茶会场地内有外人走动时,怎么办?(参阅30.155条)
若无我茶会在公共场所举办,而且又位于人潮经过的地区一定要在会场的外围留出明显的走道供人们通过,而且以较醒目的物品作为座位号码牌,或以其他方法标示出会场的范围,否则来往的人们会不自觉地穿越会场。
派人站在四周当警卫有违无我茶会简便的原则,最理想的方式凭借场地的规划,自然造成外人的警觉与尊重。除上述的预留明显走道与强调会场范围外,让大家坐得密一点,而且尽量缩短摆设号码牌的时间,让号码牌摆设完毕后,很快地就有与会人员报到、就坐。在公共场所举行无我茶会,最难掌控的是会场布置期间与会人员尚未到齐的时候。此外,让与会人员佩戴明显的表示,以别于其他广场的人们,因为“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段,也是外人比较容易掺入的时间。让外人也参与茶具观摩不是不可以,但是应避免茶具的破损与遗失。
030.与围观群众的区隔方法(参阅29.155)
在公共场所举办无我茶会,不论只是会内人员自行泡茶、奉茶,还是约定好还要奉茶给围观的人,总会有人围观,如果仅以上条(29条)所述的方法就足以维持秩序当然最好,如果还嫌不足,可用绳索或其他方法围出一个范围,提醒围观者不要超越。如果使用绳索,不要围得太高,若超过膝盖的高度,会显得很不亲切,而且反而有“把与会者围在里面表演”的错误效果。
031.号码牌如何制作?(号码牌的种类。)
与会者开始报到前,就应该将会场的座位以号码牌表示清楚,方便与会者凭抽到的号码就座。如果地面平整,又无风吹及闲杂人走动,用厚纸片写上号码是最简便的方法。若怕风吹或闲杂人走动时踢散了,可用非污染性的粘剂粘在地面。也可以使用木片、小石块……
若在草地上举行,就得使用重一点的材质,如果地面不是很平,还得考虑体积大一点的牌子。如果这次活动准备有送给大家的纪念品,也可以直接把号码标示在纪念品上。
032.座位标示图的应用
在场地的准备上,我们谈到“场地规划图”的制作,这张规划图在茶会当天可以作为“座位标示图”的使用,让与会人员报到、抽得号码之后,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尤其在百人以上的大型无我茶会上。有人建议设置座位引导人员,但违背了无我茶会简便的原则,只要将“座位标示图”制作好,公布于抽号码牌的地方,人多时制作几份使用,而且让与会人员都能看到,不难有效地协助大家找到座位。
这张座位标示图还是场地布置人员很好的施工蓝图,举办大型无我茶会时,如五百人,可在座位标示图上,将座位依方便性划分十个区域,并在现场标示出这十个区域的分界点,请十位茶友每人负责摆置一个区域的座位号码牌,号码牌亦分成十袋分发给他们。这样每人只在自己分配到的区域摆置大约五十个号码牌,很快就可以完成,如果每个号码间的距离分配得不够平均,调整起来也方便。
033.茶会名称如何标示?
一群朋友相约在某个地方举办无我茶会,可以不需要在会场上标示任何茶会名称,但如果为某项事件举办的无我茶会,如某人的结婚、某单位的同年庆,或是利用无我茶会作为追思性仪式,在会场上有个茶会名称较具纪念性功能。这时的名称标示最好能考虑到摄录影的效果,也就是大家坐下来泡茶时,还能将茶会名称收纳在(书)画面上。
通常茶会名称标示的地方不能太高,如果大家围成一圈或二圈泡茶,内圈中心点的地方是很好的考虑位置,名称可以双面书写,这样两面拍照都可以看得见。
034.音响的设置
大型茶会,且会中安排有“品茗后活动”;或在有围观群众的场合,希望透过解说让大家了解无我茶会的做法与意义所在时,必须设置扩音设备,使在场的人能清楚地听到品茗后的音乐与解说的内容。
音像的设置除要有足够的音量外,还要避免四周环境可能造成回音的干扰,而且音量要力求平均,免得有些人因音量太大受不了,有些人因音量太小听不清楚。
035.解说员与表演者的位置(参阅43.51条)
因需要对外解说而设的解说员,其位置除音响需要的考虑如麦克风的适当地点外,以不凸显、不干扰整体和谐画面为原则,站或坐在最外圈的泡茶者后面是适当的考虑。站在中间是万万不可的。
品茗后安排有音乐欣赏时,表演者必须安排在泡茶的队伍里面,视为泡茶者的一部分,不应该另设表演区。至于安排在泡茶队伍里的什么位置,第一要考虑与音响设施的配合,第二要考虑风向,若是逆风的位置,不但对演唱者的喉咙不利,声音的传播也受影响。
036.仪式性或纪念性无我茶会,需要全体人员向特定对象奉茶时,如何避免杯位混乱,并节省排队奉茶的时间?(参阅105条)
仪式性或纪念性无我茶会,若安排第一道茶都要奉给特定对象,而且与会人数众多时,可将奉茶的地方分成数区,若是三十个人左右使用一区,当不至于排队等待太久。
大家奉茶的杯子若担心随意放会显得零乱,或怕收杯时会找不到自己的杯子,可在奉茶地方铺上画有杯位的垫布之类的东西,让大家依杯位放置,若还担心弄不清楚自己是哪一杯,还可标上号码。但编号若不是与座号一致,只是便于识别,则编号的方式要避免让人误以为:“坐哪号放哪号”。
037.如何控制座位,以免不够或缺席的空位太多?(参阅40.41条)
为避免座位不够或空位太多,在座位规划时,尽可能设计成最后一些座位可有可无的状况。如“凹”字形的队形,人多时,凹进来的这部分增加出来;人少时,凹进来的部分取消,变成“口”状的队形。后面这些号码要告诉负责“抽签”工作的人,并配合他,机动地增、减这部分座位。
多圈式座位设计也是调整座数较容易的方式,内圈随时可增可减;而且内圈座数较少,调整“间距”作小幅度的增减也比较容易。
038.抽签、签名等报到手续
无我茶会的报到手续包括注册、抽签与签名。
注册是查明与会者是属于事先报名还是现场报名的?需不需要缴费?然后发给识别证。如果约定奉茶给围观者,还要发给一定数量的临时性纸杯或作为纪念品的特制杯子。这些动作应力求简便,可省略的尽量省略。抽签是抽座位的号码签,用以决定每人的泡茶的位置,一般以小纸片写上编号折成小方块放进签袋里即可。但也可以将此签制作得具有记念性,会后留作回忆。签名是为了留下记录,由于无我茶会以抽签决定座位,所以签名最好以座次为序更具有意义。
039.人多时,如何缩短抽签与签名的时间?
大型无我茶会可多设几处抽签的地方以省时间,签名的方式也可以改为在“在号码签条”旁设“签名条”,签名条上也现时打上编号,签完名将签名条撕下,丢回“签名条回收袋”,茶会结束后,再将签名条依编号贴成一份签名簿。
这样的作法可能因找不到签名用笔而耽误时间,解决之道是在抽签处的地上竖立数根杆子,每根杆子用较长的绳子绑上六支或十支原子笔。这样大家就可以很快地拿到笔签名,但签名条要厚一点的纸张制作。
040.报到人数的掌握(参阅37.41条)
人数多,而且是许多单位集体报名,又是部分事先报名部分集体报名,这种情况,人数的掌握变得重要,一定在设法让与会者都通过注册,取得识别证后再参加抽签入座。但这时注册处的工作很重,且容易耽误时间,所以事先已报完名,确定出席者尽量提前发给识别证,且将这部分视为已报到的人数。
041.人数与座位的控制(参阅37.40条)
报到时段,注册、抽签与场地座位安排人员必须密切联系。例如预计三百人的茶会,当天的种种迹象显现会有不少临时参加人员,于是座位规划了三百五十人,其中五十个可以拆掉不影响整体美观的号码签暂时不放入签袋内,待注册组人员发现确实需要时再通知抽签组人将签条放入。若发现无此需要,报到时间的尾声就可以通知场地组人员拆掉那五十个座位。如果场地规划上无法做到头、尾整批五十座位的增减,可以从三百五十个座位中,抽掉较不影响队形美观的五十个号码签借用。
042.想让没带茶具的朋友也一起参加茶会,怎么办?
在路上遇见朋友,他听说您要去参加茶会,吵着也要去,怎么办?只好带他去;另外也难免有与会者带着家人一同前往,这种状况下,他们都没准备泡茶,也没带茶具。照理讲只好让他们一旁参观,但也可以让他们抽签,坐在队伍里面接受奉茶,只是他与他左边的三位朋友少掉一杯茶而已(若每人泡茶四杯)。
这种情形如果人数不多,就如同上述,视为与会人员即可,但如果人数太多,(但仍不宜超过三分之一),应避免二个以上未带茶具者坐在一起,否则他们左邻几个人的被奉杯数会变得太少。万一抽签后发现有这种现象,场地组的人应主动将第二个未带茶具者往左对调一下,使间隔的人数平均一些。
043.“不泡茶者”入座的方法(参阅35.51条)
与会者都要泡茶,这是无我茶会的基本原则,上面42条陈述的那种状况是临时性的变通办法。但如果我们以无我茶会的方式欢迎或庆祝某些人,而这些人又都不熟悉泡茶,这时就可以从全部座位号码牌中平均提出“不泡茶者”的张数,由“不泡茶者”抽签入座。这时不泡茶者的人数即使三分之一也无妨,因为大家都知道本次我茶会有特殊的任务,但如果不泡茶者超过二分之一,就要考虑到有人只有一杯茶可喝,如果泡茶者少于不泡茶者,两组号码签的排列就要特别小心,以免有人喝不到茶。
044.带着幼儿一起参加,应否设置“母子签”
这里所说的“带着幼儿一起参加无我茶会”是指小朋友也参加泡茶的意思,经验告诉我们三岁的小朋友就可以参加泡茶。如果小朋友有能力照顾自己,让他们独自抽签入座最符合无我茶会的精神,如果尚需要大人的协助,可以事前准备一些“母子签”,由大人代表抽取。所谓“母子签”就是连续二个号码的座位签绑在一起,可依报名情形,酌量准备一些,多出来的还可以解开作为普通签使用。
“母子签”只适合幼儿使用,若有大人要求使用是不可以的,因为那违背了无我茶会的基本精神,抽完签后与别人对调位置也是不对的。
045.“对时”如何实施?
无我茶会是依事先排定的行程进行,期间没人从事指挥,所以大家的手表有一致的时刻,是很重要的。报道的时候可以在注册处旁放只时钟,或由一个人拿着,上面写着:“请对时”。
046.要设“引导人员”吗?
有人建议在大型无我茶会时,应派些义工在各角落指导与会者怎样做。我们认为应尽量透过各种“事先准备”与“训练”,让茶会在极简单的人力与物力之下顺利进行,才是无我茶会所要表现的境界。况且参加无我茶会的人一定参加过茶道训练与无我茶会的说明会,不是任何人初次见面就可以参加的。
047.茶会进行间要不要有专人负责会场临时发生的事情?
无我茶会开始泡茶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回到自己的座位参与泡茶,除了摄录影与音响的人员之外。但大型的无我茶会,尤其是国际性的场合,可保留一两位在服务台上负责临时发生的事情。
048.缺席的座位号码牌如何处理?
“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过了一半,场地组的人负责收回自己区域(即摆座位号码牌的区域)内缺席的座位号码牌,这样会场看来会整洁些。
049.工作人员何时入场?
除了摄录影的工作人员外,其他如场地报到处的人员都要参加泡茶的。报到处人员应提前抽好签,将自己的茶具摆设妥当,然后开始执行任务,等“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过了一半,报到停止作业,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泡茶。
050.迟到的人怎么办?
“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过了一半,报到停止作业后,迟到的人就不可以再加入泡茶了,免得影响会场秩序。迟到的人只能在旁参观或者自动作为“留守”人员,协助解决会场临时发生的事情。
051.表演者、解说员等特殊情况的座位安排(参阅35.43条)
无我茶会设有对外解说时,解说员的位置不在泡茶座位之列,依第35条的原则安排即可。至于表演者,由于风向、音箱设备等考虑,所以座位应该事先安排,不必列入抽签的范围,也就是座位号码照编,但号码签不必放入签袋内,而是由“注册组”工作人员直接交给表演者。表演者拿到签条,依旧完成签名的手续,免得在茶会纪念簿上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与会者中若有行动不便者,可以保留一些较近报到处,或就座比较容易的位置,这些座位的号码签也直接交给注册人员,由他们发放。
052.因无可奈何的原因使得茶会无法依原定时间进行,如何补救?
依事先排定的时间进行,是无我茶会的基本原则,但若遇到无可奈何的原因,如某与会单位班机误点等,判定已无法依原订的时间进行,这时主办单位可依延误时间的长短做不同的处置:延误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尽量通知与会人员,修改茶会时间;若延误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只好在注册处公告延误的原因及修改的时间;若已有人开始就座,就得透过广播或逐个补行通知,特别说清楚“开始泡茶”的时间改在什么时候。因为泡茶前的“茶具观摩与联谊”可以先进行,泡茶以后的“品茗后活动”等也只是跟在泡茶之后。
053.无我茶会茶具“精俭”的要求
无我茶会不仅行政工作要力求简便,个人携带的茶具也要简便,是以“旅行用茶具”作为准备的原则,因为简便才不至于把很多时间花在茶具的准备、操作与收拾上,才有多余的时间可以体会、享受茶会的气氛与意境。
无我茶会还要求不带珍贵的茶具,虽然珍贵的茶具在“茶具观赏与联谊”的时间会造成热烈的效果,但也容易引起竞争,出发前就思量着应带什么茶具才能够在会上夺得光彩。携带珍贵的茶具,一路上也会提心吊胆,失掉了许多参加茶会的乐趣。再说,简便也是吾人处事很好的一种态度,包括对名、对利、对物,以及方法与手段。
054.无我茶会的基本道具
无我茶会若是席地而坐,应该准备一块“坐垫”。无我茶会是人人泡茶,所以要有泡茶的“壶”或打末茶的“碗”。无我茶会是人人奉茶,所以要有“杯子”,杯子的数量依“公告事项”所订。如果用壶泡茶,还要有容纳茶汤的“茶盅”,以便将茶分倒入杯;因为即使第一道可用平均倒茶法直接将茶倒入杯中,然后端着杯子出去奉茶,但第二道以后呢?必须将泡好的茶全部倒入盅内,然后端茶盅出去奉茶,因为这时你的杯子是分散在客人那边,如果直接以壶出去倒茶,先倒的必淡,后倒的必浓,要来回倒以求浓度平均是不方便的。为了端杯子出去奉茶,或者第二道以后端茶盅或茶碗(打末茶时)出去奉茶,都需要一个“奉茶盘”。
为了简便,以壶泡茶时,可以在出门前将准备的茶叶放入壶内,这样就不必另行携带放茶叶的“茶罐”;但如果是打末茶,就必须准备装有末茶的茶罐,打末茶时,还要有舀末茶的“茶杓”及打末茶的“茶筅”。
不论泡茶或打“末茶”,都必须有热水,所以必须配备热水瓶,装妥所需温度的热水。泡茶需要控制茶叶浸泡的时间,所以携带一只读秒的“计时器”或以手表代替。泡茶、奉茶时,难免有茶水滴落,有条茶巾比较方便,这条茶巾在喝完最后一道茶后擦拭杯子时也可以派上用场。
泡茶时(包括打末茶),应该有条“泡茶巾”铺在地上(桌上泡茶时则铺在桌上),上面放置茶具,并作为(打)操作的地方,其靠外侧的前缘还要留出空间作为别人奉茶给自己的地方。这条泡茶巾可以用包裹茶具的“包壶巾”代替,也可以另行准备。
以上这些茶具用个“茶具袋”装着,就可以参加无我茶会了。
055.无我茶会的“茶具”应注意哪些使用上的功能?
泡茶用的茶壶,其出水孔要有滤网,免得被茶叶堵塞而出水不良。滤网要细,否则茶汤中细渣太多,喝茶的人无法将茶汤喝光,每次留一些在杯内,不但影响下一道的水温,最后擦拭杯子时也颇不方便。在茶盅的盅口加一个“滤网”可以弥补茶壶滤渣功能的不足。茶盅最主要的功能是分茶入杯,盅嘴要能“断水”,否则倒茶时会有茶水滴落到外面来,出去奉茶时会把别人的泡茶区弄湿。(如果在地毯上泡茶,应立即以茶巾或纸巾将茶汤尽量吸干,否则染上茶色后不容易去除。)
壶、盅的大小应配合杯数的需要,无我茶会使用的杯子不要超过50cc,所倒茶汤也以30cc左右为佳,因为往往要喝数位朋友的数道茶。杯子太大,壶盅也要大,保温瓶也要大,还导致茶具携带上的不便。杯子最好厚重一些,薄胎的杯子,在户外使用,一遇风大,容易被吹倒。底部细小的盏形杯也不适宜,不但风吹易倒,奉茶走动时也容易倾倒。
奉茶盘不要太大,放得下奉茶的杯子即可。奉茶盘的表面不要太光滑,否则起身奉茶,杯子容易滑动。
056.如何携带茶具才好?
无我茶会的茶具必须有携带上防破损的包装。壶、盅或碗可用“包壶巾”包扎,杯子不论是叠在一起包成一包,还是扣在壶身上包成一包,都要有“杯套”将杯子保护好,否则直接接触挤压,陶瓷器很容易破损,保温瓶放置的地方要能固定,避免撞击到茶具。
装茶具的袋子要能规划成数个区域,例如一个区域放热水瓶,一个区域放壶、盅、杯等主茶具,一个区域放奉茶盘、茶巾、计时器等物品,一个区域放坐垫,一个区域放相机等个人物品。如此摆设茶具,收拾茶具时才不致于乱成一团。茶具袋若能背在身上,行动起来较为方便。
出国或远地参加无我茶会,若将茶具作为托运行李,除行李箱要硬壳式外,每件茶具还要以衣物加强保护,且避免在箱内碰撞。若没有把握最好作为随身行李携带。
057.保护茶具的包装器材有何应注意的地方?
无我茶会茶具的包装物除安全性外应注意卫生、无味与美观。卫生包括材料、印刷的无污染与便于清洗。包材若有气味会附着于茶具或被茶具或茶叶吸收。包材的要求美观是因为它要与茶具同时在茶会进行间被拿出,而且包装与解开的过程势将成为“泡茶”的一部分,顺利、美好与否都会影响到参加茶会的心情。继续使用商店卖东西的包装材料,或用家里的毛巾、餐巾包裹,虽然卫生、气味可能无虑,但“过程”难免显得粗糙。
058.带什么“茶”好?
这个问题包括带何种茶与什么等级的茶。“带何种茶”首先要看主办单位在“公告事项”上怎么约定,是写“种类不拘”或请大家要带哪一类茶?若是不拘,那就随自己的高兴与方便携带,一个原则是:“希望与大家分享”的茶。至于“带什么等级的茶”呢?不必特意去买高品级的茶,但放坏了的茶、自己不喜欢的茶是不可以带去参加无我茶会的,因为那已经不是“无好恶之心”诉求的范围,基本原则仍是:“希望大家分享”的茶。
在什么场合主办单位才会指定带一定种类的茶呢?如这次无我茶会在“早春”召开,茶会的目的又在提醒人们注意春天的到来,公告事项上可能会要求大家都带绿茶来,当然何种绿茶就不拘了。另一种状况是为追念某某人的无我茶会,此人酷爱某种茶,于是主办单位下令大家都带那种茶。
059.“茶”如何携带?(什么时候将茶放入壶内携带才好?)
除非是冲泡“粉末茶”,否则可以在出门前将茶放入壶内,无需另行携带一罐(或一包)茶叶,因为无我茶会要求“精俭”。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如果茶会就在当天进行,茶叶放在壶内是无妨的;若茶会是在隔天以后举行,那就准备一罐茶叶放在行李箱内,当天出门前才将茶叶放入壶内。
粉末茶一般都在碗内调打而成,而且无法事先放置碗内,所以只得另借容器携带。
060.泡两种茶叶时,茶具如何准备?(参阅101条)
由于无我茶会讲求精俭,所以当主办单位要求泡两种茶时,我们不会往“去渣、清洗、再放第二种茶”的方向思考,而是在准备茶具时多准备一把壶,装另外一种茶,单独包成一包,茶杯只用一套,不做更换。
会做此“泡两种茶“的规划,一定是主办单位认为要在会场上停留较长的时间,原因或许是环境适合较长时间的逗留,或因一群阔别多年的老友相聚。第一种茶与第二种茶中间大概会安排一段休息或其他活动。
061.泡茶用水的准备及对保温瓶的要求
无我茶会有一条规则,即是“万事自备,不求主办单位为你做些什么。”所以泡茶用水也是自己准备妥带去。现代旅行用保温瓶制作得不错,半天内水温降得不多,不会影响泡茶效果,但如果超过半天,就要考虑途中有什么地方可以加水,倘若在旅行中,半天总会遇到吃饭时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装水。
装入保温瓶的水温要依泡什么茶定,而且比所需要的高三~五度(C)左右,因为途中会降一点,而且无我茶会的简便泡茶法是不温壶的。将保温瓶先用热水涮过再装,可减少保温瓶本身吸掉的热量。若装入热水后,发觉保温瓶外表热热的,表示保温瓶的隔温效果出了问题,应行更换一支使用。
保温瓶以旅行用的形式为宜,家庭用的大把保温瓶不方便。旅行用保温瓶的大小则视该次茶会泡几杯茶?泡几道?将用掉多少热水而定。保温瓶以摔倒不破的材质以佳,倒水时不必拔掉整个瓶塞,只按一下盖钮者更好,因为这种形式的保温瓶,冲水泡茶时较方便,万一倾倒时也不至于热水一下子大量渗出。
062.无我茶会就坐方式的探讨
无我茶会除特殊情况使用桌椅泡茶外,最方便的是大家席地而坐、席地泡茶。若是席地而坐,用何坐姿呢?跪坐、盘坐、单盘坐,都可以,但我们鼓励跪坐,因为这种坐法比较美观,而且起身奉茶比较方便,只是未曾习惯的人必须预作练习,逐次增加跪坐的时间。这种坐法对筋骨的健康也有帮助,如果因为身体的状况如膝盖不好无法席地而坐,借把小凳子或小折椅都是被允许的。
无我茶会鼓励席地而坐,除了方便外,没有桌椅的阻挡,人与人间更加亲密,即使家人一起泡茶,也是同样效果。席地而坐还可以深刻体会人与大地结合、互通的关系。
063.坐垫的功能要求
由于无我茶会鼓励席地而坐,所以坐垫成了必备之物、室外地面常会有小石子,所以坐垫的质地要具弹性又要坚韧,太松软的海绵不适宜。
无我茶会经常外出举办,所以使用旅行用茶具,坐垫也要考虑方便携带,可以折叠者。将坚韧的海绵垫裁成四块,装在缝成四方组全的布套内,就成了可以折成四折的坐垫。摊开后的面积,要足够让您坐下,如果是采取跪坐的方式,其长度要稍大于跪坐后膝盖到趾间的距离,宽度要微大于坐下后臀部的宽度。
064.茶会前下过雨,或预防抽到泥地,应增加什么配备?(参阅82条)
地上潮湿,或是晴天,但会场上有部分泥土地,这时若有一条防潮的薄布铺在地上,上面再放置坐垫与茶具,就克服掉这个难题了。
为什么强调“薄布”,因为若用塑胶布,除非制作得像布料的质感,否则不好看,而且容易滑动。经防潮处理的布料看来较美观,厚度薄一点容易携带与清洗。这块垫布的面积要能涵盖坐垫与自己泡茶的地方,但也不能太大,免得占用的面积超过了主办单位的规划,也避免别人走动时踏到或绊着。
065.无我茶会的服装与鞋子
参加无我茶会的穿着要配合茶会的性质,若正式的茶会,穿着正式一点的服装,若一些好友相聚,轻松一点无妨。但不论正式与否,方便“就坐”与“泡茶”都是要考虑的,胸前的领带与饰物要固定在衣服上,免得泡茶、奉茶时撞击到茶具或浸泡到茶汤。
如果茶会在室内必须脱鞋子的地方举行,要注意袜子的颜色与厚薄,透明太强的丝袜,看来会像赤脚的样子。
鞋子要挑选“穿”、“脱”方便的款式,否则脱鞋坐上坐垫,泡好又要穿鞋出去奉茶,每次都得松绑鞋带划以手拉扯鞋子,既不方便又不雅观。
066.茶会间安排有茶食享用时,如何准备?(参阅103条)
茶会间若安排有茶食享用,参加者就必须准备茶食与供应的设备。
所谓茶食是指喝茶间搭配的小点心,份量不要多,因为每人都要享用数位茶友带来的茶食。味道不要太强,太咸、太辣、太酸皆与茶味不和谐。不要准备吃了尚需吐渣的食品,也不要准备不易咀嚼的食物,这些茶食皆为茶友带来困扰。为携带与拿取的方便,最好每份茶食皆有独立的包装。
携带多少份数呢?同泡茶的杯数。公告事项上写明带四杯,就带四份茶食。若此次茶会尚奉茶给围观的来宾,则依公告事项的约定携带额外的茶食。
除茶食外,尚需准备供应茶食的设备,主要是指放置茶食的食具而言,可带二个小盘子,但为简便,可用二张餐巾纸代替,一张放在奉茶盘上放置茶食,一张放上泡茶区适当的地方供别人放茶食。若您供应的茶食尚需竹刀之类的器物,可另行准备。
067.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一:小壶茶
无我茶会是携带旅行用茶具,以简便泡茶法泡茶,但茶具的形式与泡法不拘。现在提到的“小壶茶法”与后面提到的“盖碗茶法”与“末茶法”仅供参考而已。
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先将坐垫摊开铺妥,站在坐垫的后方,将鞋子脱下,坐在坐垫上,茶具袋放在身体的右侧。若地上潮湿或泥沙太多,而且带有垫布,则先铺上垫布,再对齐垫布的后缘放置坐垫。若未携带垫布,在不影响座位秩序下,稍微挪一下位子,以避开不便的地面是被允许的。
取出奉茶盘,放在坐垫的前方,与坐垫空出“泡茶巾”的位子。取出茶具,若您的包法是二杯与壶包成一包,另二杯与盅包成一包(假设约定泡四杯),则先取出“壶”的那一包,打开后将杯子与壶移放奉茶盘上,收起包壶巾与杯套;再取出“盅”的那一包打开包壶巾后就铺在坐垫与奉茶盘间作为泡茶巾使用。将奉茶盘上的壶拿回泡茶巾上,将新取出的二个杯子放上奉茶盘,将四个杯子在奉茶盘上排妥,将壶与盅在泡茶巾的中间部位摆好。泡茶巾的前端留出空间,作为别人前来奉茶时摆放茶杯的地方,泡茶巾的后方腾出放置茶巾与计时器。(茶巾可用纸巾代替,计时器可用手表代替。)若由于场地的关系或小朋友泡茶,端取奉茶盘不方便,可将泡茶巾稍微向左移一些即可。
拿出茶巾与计时器,放在壶、盅的下方。拿出热水瓶,放在泡茶巾的左侧。(一般习惯以左手冲水,以右手持壶。)
标准的作法是茶叶已放在壶中,到了约定的时间,打开热水瓶,于壶内冲入适量的热水(因杯子的大小与数量而定),计时,静坐。这时不必操心别人到底怎样了,让自己安静下来,可利用呼吸的次数测定茶叶浸泡的时间,到了差不多该倒茶的时候,核对一下计时器,将茶全部倒入盅内。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双手端起奉茶盘,起身出去奉茶,最后一杯等回座后放下奉茶盘,才能放在自己的泡茶巾上。
看大家大致喝完第一道茶,开始冲泡第二道,依旧计时、静坐、倒茶,然后将茶盅与茶巾移放奉茶盘上,双手端起奉茶盘出去奉茶,持茶盅将茶倒于自己奉出去的杯子内,万一有茶水滴落,用茶巾擦干,回座位后也为自己斟上一杯。
收茶具时,先将自己喝过的杯子用茶巾擦拭一下,端奉茶盘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回座位后自己的一杯也放回奉茶盘。
将热水瓶盖妥(每次冲水后不必盖上外盖,只将内塞出水口关上即可),收回茶具袋内。将茶巾与计时器收起,从奉茶盘上取下二个杯子,放到泡茶上,泡茶巾上的茶壶暂放到奉茶盘上,从茶具内取出另一条杯套,将二杯与盅包好收回袋内。从袋内取出另一条包壶巾与杯套,将剩下的二杯与壶收好,接着收拾奉茶盘,最后起身收拾坐垫与垫布。
068.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二:盖碗茶
如果您是以盖碗作为冲泡器,而且将盖碗、茶盅、杯子分成三部分包装(也可以将杯子分散与盖碗、茶盅一起包装),在铺好坐垫,放妥奉茶盘后,先拿出“杯子”的一包,打开后将杯子放于奉茶盘上,并二个二个叠放在一起,以便留出部分奉茶盘的空间。接着拿出“茶盅”的包,打开后将茶盅暂放到奉茶盘上。最后拿出“盖碗”的一包,打开包壶巾后就铺在地面上作为泡茶巾,将茶盅拿到泡茶巾上,与盖碗在泡茶中间排成一列,泡茶前端依然腾出作为别人前来奉茶的地方,泡茶巾的后方放置茶巾与计时器。
茶叶是事先放在盖碗内的,泡茶时依旧冲水、计时,浸泡到适当浓度,持盖碗将茶汤一次倒于茶盅内,再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端奉茶盘出去奉茶。第二道以后则端茶出去,将茶倒于自己奉出去的杯子内。
泡完茶,收茶具时仍依取出时之相反次序,将之一件件收回茶具袋内。
069.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三:粉末茶
如果您准备在无我茶会时冲泡粉末茶,最好采用“末茶小杯点茶法”的方式,也就是在茶碗内将末茶打妥后,分倒于小杯内奉茶友们喝。这时茶碗与杯子可以包成第一包,末茶罐第二包,茶杓与茶筅第三包。依前述放妥坐垫、奉茶盘,逐次拿出第二包与第三包,将末茶罐与茶杓、茶筅放于奉茶盘上。拿出第一包,将包壶巾铺在地上作为泡茶巾,茶碗放在泡茶正中央,末茶罐拿到茶碗的左侧,茶杓与茶筅拿到茶碗的右侧,茶杯放于奉茶盘上。
泡茶时,取适量的末茶于碗内,冲水、打茶,持茶碗将茶分倒入杯(这时的茶碗应是“有流茶碗”,也就是设计有倒嘴的茶碗),端奉茶盘出去奉茶。第二道以后,将茶打好,以奉茶盘盛碗出去奉茶。
泡完约定的次数,擦拭杯子前,倒些水涮一下茶碗,涮碗的水再冲一下自己喝末茶的杯子,免得碗与杯内粘附太多的末茶。冲完杯子的茶汤作为“回味汤”喝掉,一杯喝不完,喝二杯。被奉末茶的人也可以这样做,倒一些热水于装末茶的杯子内涮一下,喝下茶汤后再擦拭杯子。
070.上述泡茶法举例,为何都没有提到温壶、烫杯等动作?
因为无我茶会是使用简便的泡茶法,所以省略了置茶、赏茶、温茶、闻香、烫杯……等动作。置茶改在出门前将放入壶中。赏茶、闻香除供冲泡者作为判断茶叶冲泡法的参考资料外,不请客人为之,一方面是因为若全面实施,过程太过繁琐,二方面是加重“泡茶者要把茶泡好”的意念。泡茶前应对茶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必须仔细观赏,尤其对置茶量的判断;二、三道以后对浸泡时间的掌握很重要,可利用每次冲泡前的“闻香”判断所需浸泡的时间。温壶的主要目的在减少壶身吸收水温,省略后只要提高备水时的温度或稍微延长茶叶浸泡的时间,就可以补救过来。烫杯的目的在于减少茶汤降温的速度,但以无我茶会的距离与所需时间来看,端到客人面前,等到客人饮用时还不致于变得太冷,所以省略无妨。
071.无我茶会对“夜晚茶会灯”的要求?(参阅80条)
晚上举办无我茶会是要提醒人们欣赏夜色之美,每人自备一盏个人照明用灯,这盏“夜晚茶会灯”的要求如下:
a.
便于携带,而且安全无虑。若是搭乘飞机,应考虑所准备的燃料是不可以获准上机。
b.
每人自行准备,甚至自己创作,避免大家采购同一形式的灯具。
c.
考虑到防风的功能,尤其是使用蜡烛与油灯的时候。
d.
灯光要能朝下照射到茶具,尤其是冲水时的壶口,否则看不清水冲到多满了。不要依赖手拿着灯具照射(如使用手电筒),否则放下后,一不小心就照射到别人的脸上。
e.
续燃力要在一个半小时以上,因为从备具起就要点燃,不能到了要泡茶的时候才打开,否则“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太黯淡。若使用小电池,可多带一个,以便半途更换。
072.参加无我茶会应达成多少目的?
参加无我茶会的主要目的是透过茶会的进行,体会如无尊卑之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求精进之心等的茶道精神,并享受无需指挥、静默不语等的群体律动之美。若能专心于如此境界的把握与体认,茶会目的足矣。
若能于会前的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会后的其他活动里认识更多的朋友,与老友叙叙旧,当是参加茶会的另一项收获。
有些人认为老远带着茶具来泡这么几道茶太不划算,尤其是参加无我茶会不久的人,若再遇上他所参加的茶会没能将无我茶会的特质表现,更是无法体认与分享。
为使茶会更加丰富,可在无我茶会结束后继续举办一些活动,如演讲、歌唱、登山……。
073.如何轻松愉快地享受无我茶会?
要能轻松愉快地享受无我茶会,除要理解上述所说的“单一社交性目的”的意义外,还要有下列的准备工作:
a.
熟知无我茶会的规则。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而影响心情。
b.
备妥所需的道具,而且功能完善。如果茶盅断水功能不良,奉茶时难免茶汤滴落;滤渣功能不佳,不是茶汤倒的不顺畅,茶汤里的茶渣很多;坐垫坚韧度不够,坐得小石子刺痛了脚。这些也会让您无法安心参与茶会。
c.
熟练泡茶技艺。知道冲多水方够所需杯数的汤量;怎样的温度、如何泡法才能得出高品质的茶汤……,否则把茶泡坏了,抱歉都来不及。
d.
让自己坐的舒服。不论采取何种坐姿,都要预作练习,使自己起坐自如,否则双脚麻痛,如何轻松愉快。
074.无我茶会的茶具就是“旅行用茶具”
为自己准备一套“无我茶会茶具”,不但可以参加无我茶会,也是一套“旅行用茶具”,出门旅行就可以带着随行。
如果只是一个人旅行,还可以将组件简化成“一壶二杯一热水”,二个杯子用杯套套着,倒扣在壶嘴与壶把上,用包壶巾包扎起来,热水以小型旅行用保温瓶装着。
在飞机上、火车里,或拜访朋友时,将包壶巾打开,铺在桌面上作为泡茶巾,壶摆在泡茶巾的中央,两个杯子排列在壶的前端。茶叶已事先放入壶中,打开热水瓶冲水、计时(用计时器、手表、现场的挂钟或心算),适当浓度后,来回两次将茶汤全倒于两个杯子内(要先知道冲多少水才可一次将茶倒光,来回两次倒茶的目的在使浓度平均)。一人独饮时,先喝第一杯,再喝第二杯;拜访客人时,一杯奉给客人;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位陌生人,另一杯就奉给他。这样泡个三回茶,将茶具收好,继续前程。回旅馆后,将壶杯清洗、晾干,第二天出门时,再放一些茶叶入壶,“一壶二杯一热水”放入手提包,又是一天有茶为伴的日子。
075.每人的坐垫应如何放置才会整齐?(参阅26条)
由于座位号码牌的放置位子是以坐垫前缘为基准,所以参加无我茶会就位时,要将“坐垫”(不是垫布)前缘的正中央切齐号码牌,这样每人就位后就会很整齐。
076.就坐后号码牌如何处置?(参阅123条)
如果号码牌是用纸片制作的,坐垫放置妥当后就把号码牌收到袋子里面,这样看起来比较整洁。号码牌若是一作纪念品,就将它摆置在适当的位子,与茶具一起展示出来,等到收完茶具,才将它带走。
在报到处抽到的号码签,不论是简单地标示号码或设计得可以收集作为纪念,在茶会进行间都是将它收藏起来比较好,陈放在座位上容易显得凌乱。
077.杯子正放还是倒扣的好?
抽签、就位,摆茶具时,杯子放在奉茶盘上,一般是将之倒扣,理由是基于卫生原则,但如果您的杯子正放时更加好看,而且现场没有风沙等卫生上的考虑,将之正放亦无妨。开始泡茶前,将杯子打开放正。
078.向围观者奉茶时,纸杯要陈列出来吗?
若本次无我茶会决定向围观的来宾奉茶,一般是由主办单位统一于报到处分发小纸杯。每人领到的小纸杯先放在茶具袋内,摆设茶具时也不陈列出来,等到奉围观者的茶泡妥,才取出纸杯分茶。理由有三:一是为了简洁美观,免得泡茶区上太多东西。二是为了安全,免得纸杯被风跑了。三是增加神秘的气氛,到了奉茶给围观来宾时,居然每人都暗藏了纸杯。
079.安排有“供应茶食”时,带来的茶食要不要摆放出来?
若本次无我茶会安排有“供应茶食”,会于“公告事项”内说明,并注明在第几道茶后供应,此时大家就必须携带茶食。在茶具摆置时,茶食不要先摆放出来,主要原因是卫生问题,等到供应时才从茶具袋内取出。
080.夜晚无我茶会时,茶会灯放哪里比较好?(参阅71条)
天黑后举办的无我茶会都要携带个人用的茶会灯,摆设的地方以能照射到壶口或碗内为原则,另外考虑到不妨碍冲水、倒茶、奉茶等动作,而且整体看起来很美观。
如果茶会灯使用蜡烛或油灯,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如一阵风后,泡茶巾、茶巾、坐垫等会不会被吹到灯罩上而引起燃烧。若使用瓦斯,应留意携带过程中又没有造成漏气。
081.户外风大时怎么办?
户外举办无我茶会,遇到风大时,最易被掀起的是铺在地上的泡茶巾、坐垫以及直立式的瘦高型热水瓶。热水瓶可以改成躺着放,并藉它压着泡茶巾的迎风面,坐垫可以用茶具袋镇压,或者其它较重的随身物品及场地上的石块,都可以派上用场。
082.茶会前下过雨,场地湿泞怎么办?(参阅64条)
出发前就知道场地可能湿泞,应该带一块防水垫布以便铺在地上。若半路上才下一阵雨,只有随机应变了。如果在野外泡茶,在不破坏景观的情况下拔些草、摘些叶子铺在地上;若在水泥或铺石地上泡茶,可将地上小面积的积水设法拨开,大面积的积水则避开。克服困难、随遇而安是这个时候应有的处世态度。
083.户外昆虫的问题
户外举办无我共会,席地而坐后难免有昆虫前来参加,或爬到坐垫上,或嘴馋到奉茶盘上。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在武夷山的玉女峰山草坪举行过的检讨会上,有茶友就反映这个问题,甚至抱怨小虫跳到杯子里面。主办单位直觉地回答:那下次若要在草地上举办时,前几天先喷洒一交农药。停了一下子马上有人反对:一些昆虫有什么关系,难道喷农药比较好吗?大家思索了一阵了,结果支持昆虫的声音陆续出现:有只螳螂爬到我的奉茶盘上,我就带着它一起去奉茶,回座位后它才慢慢地离开。另外一位茶友说:有只小虫跳进我的杯子里,我就避开它把茶喝到剩下一些,然后把虫倒掉。
讨论到后来,大家似乎不再反对小虫的参与,反而说起了小昆虫们与会的趣事。
084.“茶具观摩与联谊”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有何替代方式?(参阅113条)
“茶具观摩与联谊”经常是无我茶会的第一项活动。茶具摆设妥当后就可以起身与周遭的茶友打招呼,参观他们带来的茶具,不认识的朋友也要相互自我介绍,“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是没有明确的起点。
但是“何时开始泡茶”却是重要的一个时刻,每位参加无我茶会的人都要知道,泡茶开始的时刻就是“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的结束,必须主动回到自己的座位,开始泡茶。如果是一群相知甚深的朋友,茶具观摩与联谊变得不重要时,可改为大家静坐数分钟。主办人发觉大家都已到齐,而且都摆好了茶具,主动引导大家静坐,预定的时间到后,可有意以打开热水瓶,发出声音来告诉大家开始泡茶。
085.茶具观摩与礼节
无我茶会是每人自备茶具,所以茶会的举办就如同茶具的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无我茶会,各国的茶具聚焦一堂,实在热闹。再说,每人携带的茶具也或多或少代表了本人的个性。从茶具的欣赏有助于茶友间的认识。
欣赏茶具时,不要用手触摸,或是拿起来观看,一方面是基于卫生的要求,二方面是避免失手打破,除非茶具主人正好在坐,由他主动拿起茶具介绍或授意您取壶欣赏。
走动时脚步宜轻,免得引起灰尘,而且小心不要踏到或踢到别人的茶具。别人还忙着摆设茶具的当儿,不要打扰他,免得耽误他的进度。交谈间,不要盯住一个人说个不停,否则这个人就没有时间欣赏茶具与从事其他联谊活动了。注意还剩多少时间可以从事茶具观摩与联谊,把握时间回到自己的座位泡茶。
086.如何发挥联谊的效果?
无我茶会明显发挥联谊效果的时段是前面的“茶具观摩”与茶会结束后的“会后活动”,为增进此“交朋友”的效果,可安排一些“联谊人员”负责与会茶友们的相互认识。如果本次茶会有数个团体的人员参加,“联谊人员”必须由熟知不同团体成员的人士担任,而且能够主动促成大家的认识。
087.如何对围观群众发放说明单?
若选择在公共场所举办无我茶会,多半带有推广的用意,除了设置解说员,将无我茶会的作法精神介绍给围观的群众之外,还可以分发“说明单”。分发说明单的方法有二:一是在报到处设置服务台,明显标示有说明书备索,且于茶会进行间持续为之。二是安排发放人员,手持说明书游走于会场周围,让有兴趣的围观者自行拿取。
088.无我茶会使用“简单泡茶法”
无我茶会不只使用简便的茶具,而且尽量使用简便的泡茶方法,如茶叶能于出门前就放入壶内,则不必在茶会现场才行备茶动作,温壶、烫杯可省则省,去渣、清洗茶具等回去后再实施。因为毕竟是在户外,而且只带简单的用具,简便的泡茶法可以避免慌乱,让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心情把茶泡好、仔细体会茶会的进行。
089.何时开始泡茶?何时开始奉茶?
无我茶会一开始,大家抽签就位,把茶具摆设完毕,起身茶具观摩与联谊,联谊一段时间后,人员也陆续到齐,接下去是回座位开始泡茶。开始泡茶的时刻会明确标示于主办单位事先分发的“公告事项”内。泡完第一道,起身奉茶。奉完第一道茶,喝第一道茶;接着泡第二道,奉第二道……,这以后的动作一个接一个,就不必太在意进度上的时刻,只要与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即可。
090.第一道如何奉茶?杯子放在哪里?
第一道的奉茶是将泡好的茶分倒于自己带来的杯子内,以奉茶盘端出去奉茶。奉茶时是将杯子放在被奉者于“泡茶巾”前端腾出的“奉茶区”。至于杯子应放在“奉茶区”的什么地方,请依下列规定为之:
将被奉者的泡茶巾前端“奉茶区”分成四个等份,(假设约定泡四杯茶),奉第一位茶友时,将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区之第一个位子上,(从奉茶者的右边算起),奉第二位茶友时,将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区的第二个位子上,奉第三茶友时,将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区之第三位子上,第四人位子留给他本人放置自己的一杯。这里所说的第一位或第二位是指您奉苛对象的座位次序,如“奉给左邻三位茶友”,则从左算起分别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如果您先奉茶给第三位,还是要将本子放在他的奉茶区之第三个位子上。
由于奉茶的时间并非依座位而定,先泡好茶的人就先奉茶,所以您将杯子放在第二个位子时,或许第一个位子还是空着的。
091.奉茶时,杯子由谁拿取?走动不便的人如何奉茶?盲友的茶会如何应变?(参阅92条)
奉茶时,不论被奉者在不在座位上,杯子都是由奉茶的人自己端放。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奉茶的人才清楚杯子要放在哪里,若是被奉者也在座位上,还是无需关心哪个杯子是哪位茶友的茶。
如果有走路不便的朋友参加泡茶,可由他左边的茶友代劳。若连续两位皆不便起身奉茶,右边的那位由右边的茶友代劳,左边的那位由左边的茶友代劳。
如果有少数的盲友参加泡茶,可依上述方法由邻座的茶友协助;若是以盲友为主的无我茶会,建议将奉茶方式改为:每人泡茶三杯,二杯奉给左右两位茶友,一杯留给自己,而且将座位排行靠近一点,让大家伸手就可以将茶奉给别人,伸手就可以接受到别人的茶。杯子摆放的位子也上被奉者主导,也就是右边奉来的茶放在右边,左边奉来的茶放在左边,自己的茶就留在原来的中间。
092.第二道以后如何奉茶?(参阅91条)
第二道以后,是将泡好的茶盛放在茶盅内,以奉茶盘端茶盅出去奉茶,(泡末茶时直接端打末茶的“有流茶碗”奉茶)。奉茶时,将茶分倒于自己第一次奉出去的杯子内。若是盲友为主的茶会,将茶盅递给左边与右边的茶友,由他们自行将茶倒入杯中,再将茶盅还回。有人质疑为什么第二道以后的茶不换个对象奉茶,让大家都能给更多的人喝,大家都能喝到更多的人茶?理由之一是:杯子不便清洗,不同种类的茶容易相混。理由之二是:连续喝某人的几道茶,更容易清楚地欣赏到它的真味。理由之三是:每次奉茶都更换对象,喝太多种茶了,而且每种只喝到一杯。理由之四是:这种奉茶方式的“交际性”、“应酬性”味道太重。
093.奉茶时要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者要不要说“谢谢”?
无我茶会在开始泡茶后就准说话了,为了保持宁静的气氛,为了每一个人能专心泡茶,为了大家体会群体律动之美,所以奉茶时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者也不要说“谢谢”,但行个礼、笑一笑总是要的。
094.奉茶一定要依前后的次序吗?
奉茶不一定要依前后的次序。如果约定奉茶给左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友,不一定非先第二位、再第四位、再第六位不可,如果第二位正有人奉茶给他,可先到第四位去奉茶。
095.奉茶时从座位的哪一边出去?
起身奉茶时,原则上是端着奉茶盘站起来,穿上鞋子(室内原已脱鞋则不必),从自己的左侧直到圈内奉茶,因为右侧放着茶具袋。但如果因为场地的关系,左侧空间太小,从右侧出去出无妨。
096.奉茶时遇到“空位”及“不泡茶者”如何奉茶?
奉茶时遇到“空位”,就当它没这个位子,以下一个有人使用的位子为计数的单位。如约定奉茶人左邻三位茶友,紧邻的一位没人就坐,那就以下一位出席者作为您的第一位奉茶对象,并以此类推。
若遇“不泡茶者”,仍然要作为奉茶的对象。如约定奉茶给左边第一、第三、第五位茶友,左邻的第一未带茶具朋友,仍然要列为奉茶的“第一”人。为便于“不泡茶者”的“被奉茶”,右边的茶友可以借一条包壶巾给他铺在座位前面作为“奉茶区”。(奉茶结束,杯子收回后,“不泡茶者”应主动将包壶巾折妥还回,并行礼致谢。)
097.若“品茗后活动”的表演人员未能一起泡茶,如何让他或他们的茶喝?
品茗后活动的表演者最好也是无我茶会泡茶的一员,但若无法兼具,就要规划奉茶给他们的方法,如果表演者只是一个人,就当作是一位“不泡茶者”在席上即可。若两三个人以上,主办单位就要准备一些杯子,分发给附近的茶友,并指定哪几个人要多泡一杯给哪位表演者。因为只是增加一杯,临时告知不至于造成茶友们的困扰,再说,因为是抽签决定座位,也无法事先安排哪些茶友多带个杯子作额外的奉茶;即安排了,也很容易因为座位离得太远,奉茶者要跑很远的路。
作以上的安排时,最好将这些表演者摒除在约定奉茶之外,也就是告诉坐在他们右边的一些茶友(假设是向左奉茶):把“表演者”都视为“空位”。这样比较不容易发生错误。
098.若设有解说员,如何奉杯茶给他?
一般说来,设解说员的无我茶会都会奉茶给围观的来宾,若是这样,就在奉茶给来宾时再奉茶给解说员即可。万一不奉茶给围观的来宾,就当他是一位“不泡茶者”,负责座位安排的人特别提醒“解说员”旁边的茶友:有位“不泡茶者”站在那边。
099.如何奉茶给围观的人?
若打算奉茶给围观的人,在公告事项的“奉茶规则”上要说明清楚,如:一、三道奉给左邻三位茶友,二、四道奉给围观来客,纸杯由大会统一供应。若是如此,则第一道茶泡好后,以奉茶盘端杯,奉给左邻三位茶友,最后一杯给自己(假设约定泡四杯):
第二道茶泡好后,从茶具袋内取出大会发给的四个纸杯,将茶分倒入内,端奉茶盘将茶奉给围观的来宾这;第三道茶泡好后,持茶盅(或有流茶碗)出去奉茶,将茶倒于左邻三位茶友与自己的杯内;第四道茶泡好后,持茶盅(或有流茶碗)出去奉茶,将茶倒于围观者手中的纸杯内(这时的对象不一定是第二道茶时的对象,因为围观的来宾会到处走动)。奉茶时依旧是行礼、微笑而不说话。
报到时发给每个人的纸杯数不一定要与每人所携带的杯数相同,例如公告事项上写明“泡四杯”,但临时发觉围观的人并没预期的多,可每人只发三个纸杯。若五十个人参加茶会,每人奉三杯茶给围观的人,就会有一百五十位围观的来宾可以喝到茶,相反的,如果发现围观的人很多,加发到五个纸杯都还可以应付,每杯只要少倒一点茶,或是多冲一点水就解决了。但不能增加到六杯以上,否则不是每杯的茶汤少,就是泡茶的热水不够用。真正遇到这种围观人数特多的情况,又不想让部分人没茶喝,可再加四个纸杯,也就是第四道时再拿出四个纸杯,将茶倒于杯内奉茶,这时当然针对第二道未曾喝过茶者优先奉茶。
100.泡茶杯数与泡茶次数如何决定?
泡茶杯数与泡茶次数都会注明在“公告事项”内,以便参加茶会的人决定携带多大的壶、多大的热水瓶。主办单位在决定“杯数”与“泡数”时要考虑到茶会当天的天气与活动量,天气热,活动量大,如夏天登山后的无我茶会,杯数与泡数可以加大,例如四杯三道,那每人会有十二杯茶可喝。这样的杯数在冬天室内活动以后的无我茶会就显得多了些,可改为四杯二道,那每人就只有八杯茶可喝,若改成三杯二道,那每人就是喝六杯。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四杯四道,因为超过四杯,不但杯子不好(事)带,壶也要变大,若再超过四道,热水瓶还要变得更大,一切都会显得不方便。
练习性无我茶会一般都设定在四杯二道,因为有了四杯,练习放杯位时比较有效;泡两道以上的茶,才能练习到用杯、用盅奉茶的状况。
101.泡两种茶时,如何操作?
事先约定泡两种茶时,如果是泡小壶茶,标准作法是另备一把单壶放入第二种茶叶,若是泡末茶,可多带一种末茶或第二种茶改为小壶茶。泡完第一种茶约定的泡数,休息过后(一般都会安排休息时间或插入另一种活动),原来泡小壶茶的作法是:把原来那把壶与新壶对调,倒些水涮盅,用涮盅的水涮杯,将涮杯的水喝掉,重新泡茶。原来泡末茶,再泡另一种末茶的作法是:将原来茶罐与新末茶罐对调,倒些水涮碗,用涮碗的水涮杯,将涮杯的水喝掉,重新打末茶。原来泡末泡,改泡小壶茶的作法是:收起茶筅、茶杓与末茶罐,取出新茶壶,倒些水涮碗,用涮碗的水涮杯,将涮杯的水喝掉,重新泡茶,以“有流茶碗”作为茶盅,盛装泡好的茶汤。
102.泡茶用水不足时,如何补充?
若安排泡两种茶,就考虑到泡茶用水使用量增大,在公告事项上应提醒大家多带热水,或说明现场有热水可以补充。
如果是现场补充热水,应于中间休息时间为之。主办单位备热水时,应留意水质是否适于泡茶以及容器是否有异味。装热水的人应注意安全,不可手握热水瓶直接接水,应将热水瓶独自站立后再加水,以免热水因满溢或喷溅而烫伤。
103.茶会间若有安排茶食享用,如何进行?(参阅66条)
若安排有茶食享用,从公告事项的“时间配备”栏可以看出,而且知道是在第几道茶之后供应茶食。供应茶食时,先取出两张纸巾(或茶食盘),一张铺放在泡茶巾的奉茶区,以杯子压住四角,作为别人供应茶食的地方。从茶具袋内取出茶食,依奉茶的对象供应茶食。
若本次茶会也奉茶给围观的来宾,则茶食的供应也应该包括来宾,这时会友与来宾的茶食供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先供应给会友及自己,再供应给来宾,因为若是先由来宾拿取,较不易控制保留给会友数量。若来宾数量颇多,为使每位来宾也有二、三样茶食可以享用,可规定单数或双数座位的人不供应茶食给会友,全数供应给来宾,这样会友的茶食数会变为每人两件。这种变通的供应方式可事先载明于公告事项。也可于报到时通知。
茶食供应后,将置于奉茶盘上的纸巾或茶食盘收起来;茶食享用完毕后,将放置茶食的纸巾或茶食盘收起来,以便继续泡茶。吃不完的茶食可带回家,余留下来的残渣用纸巾包起来放入茶具袋内。
享用果茶食后,最好安排再泡一道茶,此清洁一下口腔。
104.茶会没安排供应茶食,可因自己泡末茶而提供茶食吗?
主办单位没安排供应茶食就不要准备茶食,但如果您认为茶食是您所供应的茶之一部分,而且要与您所供应的茶食一起食用才能体现茶的美味,那您就在奉茶时同时供应茶食。
105.佛堂、教堂与纪念性无我茶会等特种场合的奉茶法。(参阅36条)
所谓特种场合的无我茶会大都有特定的对象需要强调或纪念,而且这个对象的奉茶只是象征性的意义,所以只奉第一道,第二道以后的奉茶只对会友或来宾。由于每人都要奉茶给特定对象,所以不论是否分区奉茶,总是需要排队,这排队奉茶正也表达了崇敬与追思之意。
喝完最后一道茶,可安排一段“讲经”、“追忆”之类的时间作为“品茗活动”,加强这种无我茶会的效果。
收杯子时,先收奉茶给特定对象的那一杯,再收其他人的,回到自己座位上,把奉给特定对象的那一杯喝了,再继续“收拾茶具”的动作。喝掉奉给选定对象的那一杯,为这次“一饮同心”的茶会画上圆满的句点。这时的这杯茶若已变得太冷,喝了身体会感不适,可调些热水再饮用,所以奉茶时,这杯不要倒得太满。
106.对围观者的询问及要求,如何因应?
在有外人观看的场所进行无我茶会,不论是否奉茶给围观的人,难免有人会问您一些有关茶会或泡茶方面的问题,这时如果与他谈起来了,会影响茶会的进度与完整性,所以只能以简单的话语回答,或告诉他在哪里设有服务台,可以得到详细的资料;或是事先带些说明书在身边,这时送给他观看,若还无法满足他,可请他稍候,等茶会结束后再与他详谈。总之,要让他知道,现在正进行着一场不能说话的茶会。
107.奉茶间的礼节
如果大家席地而坐,奉茶时要蹲下来,把茶杯端放在规定的位子上,或将茶倒于先前奉出去的杯子内,若被奉者在场,则看他一下,微微笑,行个礼,起身离开。
被奉者在别人前来奉茶时,不要径自离席出去奉茶,应等到别人奉完茶,回过礼后才可离开。若这时正值要倒茶的时候,可一面接受别人奉茶一面倒茶,因为若等别人奉完茶再倒,茶汤一定太浓了,在「把茶泡好」的原则下,这样做并不失礼。如果已经站起来,穿好鞋子正要出去奉茶,还是站在原地,等别人奉完茶,行过礼才离开,这时的行礼是等对方奉完茶站起来后为之。如果奉完茶回来,遇到别人正也来奉茶,赶紧坐下来接受奉茶;若回来后还来不及坐下,奉茶的人已奉完茶,就站着等奉茶的人起身,双双行礼后再坐下。
108.什么时候开始喝茶?从那一杯开始喝?
无我茶会不设指挥与司仪,一切以事先的约定来做,但进行间彼此要相互协调,不让进度相差太多。自己出去奉茶回来后等到别人奉来的茶到齐了,就可以开始喝茶。从哪一杯喝都可以。
但有两种状况可以不必等到奉来的茶才开始饮用。第一是等太久了,再不喝会影响整个进度,而且或许哪个人弄错了呢,再等下去还是等不到,这时只有先喝了。第二是这场无我茶会的座位排得很开,或许在山顶上为求景观或避阳光,每人必须走上一段路才能奉着茶,这种状况的「进度一致性」变得不太重要,所以来一杯喝一杯,免得茶汤冷了。
109.喝茶时应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
原则上,无我茶会是很闲静的一种喝茶方式,所以应该慢慢地喝,这里所说的慢慢地喝是指不赶、不匆促,而不是喝到茶汤都冷了。严格说来,无我茶会在本质上是属于积极、有所为,而且是带点严肃性的,所以不宜显得散漫。
110.茶叶浸泡期间,做什么才好?
泡茶时间开始后,如果是用小壶茶的方式,打开热水瓶、打开壶盖、冲水、盖上壶盖,接着是茶叶浸泡的时间,这时除了留意茶叶须浸泡多久外,应让自己放松下来,并体会一下您与“大地”、您与“茶友”、您与“茶”间的关系,体认一下您“存在”于当时那个时空的感觉,不必东张西望,操心着别人到底做得怎样了。
分担这次茶会工作的人难免会挂念着是否一切顺利进行,而难于让自己宁静下来,所以事先的准备工作尽量周详、切实,在无我茶会的各项规划上也力求精俭,唯有如此,才能让包括主办单位在内的全体人员轻松、愉快地享受茶会。
111.泡茶进度超前或落后时,有何调节的方法?
泡茶的进度太快时,要提醒自己放慢一点,甚至于静坐一下。如果太慢了,要加紧速度,加紧速度除动作加快外,还可以在喝茶间就开始泡茶,省掉茶叶浸泡的时间。进度的一致是无我茶会显现群体律动之美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要像军队操练一样地整齐,只要不相差太远,自然情况下显现规律即可。甚至于在空间显得拥挤的地方,大家一起出去奉茶反而不方便,这时宁可有些人慢一些。
112.如何避免摄录影破坏气氛?
大家围成一圈泡茶,大家都能看到茶友们静静泡茶、奉茶、喝茶的情形,这是无我茶会完整的景象。如果有人跑到中间,尤其是长时间停留,就会破坏这个完整的图像,所以茶会进行间的摄录影除了“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外,尽量在圈外为之,即使要到圈内抢镜头,也是拍了就退到圈外。这种要求应该透过茶友充分让帮忙摄录影的朋友知道。
大家合照或摆个姿势别人拍照,只适合“茶具能观摩与联谊”的时间进行,泡茶开始后只能让非茶会人员摄录自己与整体茶会进行的情形。如果没有别人可以帮忙,自己又很想拍一张茶会进行的情景,只能利用空当,在座位上拍一下子。
113.何谓“品茗后活动”?如何进行?与“会后活动”有何不同?(参阅84条)
所谓品茗后活动是指喝完最后一道茶,大家静坐原位,听一段音乐,回味一下茶的滋味,回味一下刚才大家泡茶、奉茶、喝茶的情景,等乐声消失后,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结束茶会。这段品茗后静坐聆听音乐的过程是无我茶会“空白之美”的应用。
无我茶会的“品名后活动”是视为品饮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喝完最后一道茶,自动静坐与原位上,演奏或者演唱的人看到大家大致坐定,即开始他的音乐时间,不必有解说或介绍式的开场白,以免打断茶香、茶味与宁静氛围绵延;音乐结束后,也不要鼓掌,让大家在乐声的回响消失后,从静穆中觉醒过来继续收拾茶具。
由于是品饮后空白之美的应用,所以时间不宜长,三分钟即可,不要超过五分钟,否则气氛不容易连贯。品茗后活动除了音乐演奏及歌唱外,也可以安排大家闭目静坐,适当时间后,由主办人员(事先安排一人或数人,依茶会人数多寡而定)有意发出声响引导大家开始擦拭杯子。
茶会结束,大家收拾好茶具,主办单位还可以安排一些“会后活动”,如茶会在山上举办,继续登山、健行,若在室内举办,继续一场演讲活动或研讨会。所以“品茗后活动”是无我茶会的一部分,而“会后活动”是无我茶会后的另外一个活动。不论是“品茗后活动”还是“会后活动”,都要“公告事项”上说明清楚,请与会者知所遵循。
114.品茗后活动为什么不能太长?
品茗后活动是品茗后的一段“回味”时间,时间只宜三、五分钟,太长了气会断掉。要把这种安排的意义充分让演唱的人知道,否则他会觉得怎样让他表演那么短的时间!尤其是特别邀请来参加的专业性音乐家更觉得很委屈。
如果让邀请来的音乐家只做品茗后短暂的演出会觉得遗憾,可在收拾完茶具,茶会结束后再以“会后活动”的方式安排一次音乐会,大家轻松就坐,好好欣赏一下美妙的音乐。
同样这种观念,如果有其他如插花、书画、舞蹈等团体参与无我茶会,为让大家也能欣赏插花、书画、舞蹈之美,将之作为会后活动,也比安排在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更恰当,因为较易保持无我茶会的完整性。
115.品茗后活动要不要设置表演台?
品茗后活动是视为品茗的一部分,所以尽量不要有凸显的作法。演奏者或演唱者最好就在泡茶的队伍里面,如果参与泡茶,就在泡茶席上演出,如果乐器必须另外有个空间摆置,则放在泡茶席的旁边,等到要演奏的时候才移到乐器放置的地方。表演者有数人时,只要让他们坐在一起即可。若是脱离泡茶者的座位,在中央区设置表演台是不恰当的,容易将品茗与表演分割成两部分。
大家席地而坐时,表演者也席地表演是最佳的方式,有所不便时才起立或坐在椅子上。但不论以何种方式表演,都不可以于表演时才入场,即使不泡茶,也要于茶会开始时就参与。至于“会后活动”就可以设置表演台或演讲台了,不再受“品茗后活动”的种种限制。
116.泡完茶,要不要清洗茶具?
无我茶会是采用简便泡茶法,不但省略温壶、烫杯等动作,泡完茶后也不当场去渣、涮壶,等回去后才清洗茶具。
旅行中,晚上清洗茶具,如果第二天又要继续泡茶,壶、盅等可用高温热水烫过,借着热气的蒸发,很快就会干燥。出门前将茶放入壶内就没什么问题了。
117.如何预防收拾茶具后,壶盅的残水外流?
由于泡完茶没当场去渣清理茶具,所以最后一道茶的“倒茶”要将茶汤倒得特别干,这样收拾茶具后,才不会有残水流出弄湿了杯套、泡壶巾等物品,包扎后,也尽量把壶正放于茶具袋内。最后一道的奉茶,也要留意有没有把茶盅内的茶倒完,如果还留有一些,自己将它喝掉,免得等一下不小心就这样把茶盅打包起来。
118.收拾前之擦杯动作,意义何在?
品尝完最后一道茶,如果安排有音乐欣赏,也聆听过了,这时把自己用过的杯子用茶巾或纸巾擦拭一下,放在原来的地方让别人前来收回去,自己也出去收回自己奉出去的杯子。
将杯子擦拭一下,一方面是表示礼貌,一方面是预防自己的杯子上留有口红或杯内尚留有一些残水,别人收拾时不方便,但这毕竟只是初步的清理,回去后大家还是会撤底清洗一次,所以茶会上擦拭杯子只在轻轻擦拭即可,不要太用力而显得粗糙。
119.何时开始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
喝完最后一道茶,如果大会没有安排“品茗后活动”,就可以开始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如果安排有品茗活动,则在“品茗后活动”时结束后才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
在没有“品茗后活动”时,如果自己的动作稍慢,别人前来收杯子时自己尚未喝完茶或尚未擦拭完杯子,应优先将前来收杯那人的杯子清理出来(如果您知道是哪一杯的话)。在安排有“品茗后活动”时,如果自己的动作稍慢,在活动开始后尚有茶未喝完,可继续喝完它。
120.收杯礼节
无我茶会所谓的“收杯”是指出去收回原先自己奉出去的杯子。收杯时是端着奉茶盘,自行取回杯子,即使被奉者也在座位上。平日茶道的礼节是由被奉者端杯与还杯,但无我茶会是由奉茶的人自行为之,因为只有奉茶的人才知道自己的子放在哪里,被奉者也被要求不要特意去知道哪杯是哪个人的。
收杯时如果被奉者也在座,收完要相互行礼致意,若自己正要出去收杯,巧遇有人前来收杯,应稍候一下,等对方收完杯子,行礼致谢后才离开。收杯时如果发现尚来不及喝茶或擦杯子,可先收拾下一位的,免得对方心慌。收杯子时若发现对方将杯子擦拭,可能他忘了,或许他未带茶巾或纸巾,依旧将杯子收回,回座位后自行擦拭。
若曾奉茶给围观的来宾,收回会友的杯子后出顺便将来宾手上的纸杯收掉,这时不一定是收回您原来奉出去的那些,多收几个、少收几个也无妨。
121.茶具如何收拾?
茶具的摆置与收拾并没有一定的程序,只要有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即可,因为杂乱无章地摆置与收拾会破坏宁静的心情,所以妥善地规划、事先的演练是必要的。
122.泡茶结束后还剩有茶汤怎么办?(参阅130条)
应该带多大的茶壶,应该冲多少的水方能恰好供应所需要的杯数?这是事先需要作准备。临场操作,万一汤量少了,每杯可以少倒一些,或是不足的一杯留给自己。万一多了,下一道少冲一点水,若是到最后一道还剩有茶汤,那就自己多喝一些把它喝掉。不要忘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足够的准备,将汤量控制得刚刚好是无我茶会的要求。
123.个人泡茶位子的复原(参阅76条)
收拾完茶具,自己的座位与周遭环境应该是干净、整洁的。座位号码牌如果是纸片做的,就坐时就把它收掉,连同报到时抽到的号码签一起放入茶具袋内;如果号码牌是件纪念品,泡完茶收拾茶具时一并收拾起来。在室内泡茶,收拾完泡茶巾,发现地板或地毯弄湿了,要用茶巾、纸巾擦干或吸干。若曾奉茶给围观的来宾,检查一下有没有遗留下来的纸杯。
茶会开始前,若发觉场地不够整洁,负责场地布置的茶友与到达会场的与会人员都应该及时清理。茶会进行间,有一块纸屑在走道上是错误的。
124.茶会如何结束?
茶会在收拾完茶具,若没有安排全体合影,就算结束;若安排有合影,则拍完照后结束。若没有安排合影,个人收拾完茶具,看一看有没有可以帮忙收拾的公共物品,如果没有,与邻近的茶友打打招呼,然后回家。离开会场的路上,遇见会友,不论熟与不熟的都要打招呼,因为奉茶给陌生人都要恭恭敬敬,哪能见面不打招呼?自己收拾完毕,邻座只是开始收拾,不妨陪他一下,免得大家都走了,留下他一人显得孤单。
125.公共设施的收拾
无我茶会要求各项行政工作尽量简化,桌椅等不便搬运的设备尽量不用,如抽签时不用签筒而改为纸袋或布袋,签名簿改以“签名条”回收粘贴的方式,座位标示图平躺于地面而不设“立式看板”……,所以公共设施的收拾应该不太费力气,但原则上还是由负责该项工作的茶友负责回收。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办好活动是无我茶会的一项考验。
126.茶会后全体合影
茶会后大家全拍一张纪念照是很有意义的,把茶会名称的标示也移过来拍摄进去作纪念。会后合影、以及在什么地方拍摄,最好也注明于公告事项上。
127.有些“人”或“事”需要特别感谢或说明时,怎么办?
无我茶会并没有在茶会间安排主办单位说话的时间,有什么“人”或“事”需要特别感谢或说明时,可利用大家拍团体照,集合好,拍摄前为之。如果人数众多,需要扩音设备时,刚才品茗后活动的音响可移作这时使用。
128.奉茶的规则错了怎么办?
我们希望每位参加无我茶会的人都熟知茶会规则,但若临时发生了错误,在不影响大会顺利进行下,可修正就修正,不知如何修正,或修正会影响茶会进行者则不修正。例如前来奉茶的人把杯子放错地方,用手笔划一下,他就意会到了,这是可修正的状况;若这个人连奉茶的对象都弄错了,而且不是一下子可以调整过来的,就让它去了,这是不修正的状况。
129.别人奉给你的茶少了一杯,怎么办?
出去奉完茶回座位,等别人奉过来的茶到齐后,就可以开始饮用,但等了半天还是缺少一杯,眼看进度就要落后了,这时就不要再等了,可能对方的动作太慢,也可能弄错了,为顾全大局,先把茶喝了,继续前面的进度。
130.所泡的茶倒不完怎么办?(参阅122条)
每一道茶的冲水量要以自己所带杯子(或奉茶给围观者的杯子)的数量与大小而定,使能一次恰好倒满所需的杯数与份量,若冲水太少,或茶壶太小,则每杯少倒一些,若冲泡的茶量太多,一次奉不完,可留待下次再奉,若已到了最后一道,只好自己将它喝完。
有些人将奉不完的茶倒于热水瓶带回家,这样热水瓶内的茶味不容易清除;有些人将之倒于热水瓶的外盖上,茶会结束后拿去倒掉;若在野外泡茶,有人直接将它倒掉。以上这些处理方法都不好,毕竟茶是您用心带来,且尽全力将之泡好,用以呈献给茶侣们的“珍贵之物”,这样糟蹋,总与前面奉茶心意格格不入。所以用心地把茶泡好,把茶量控制好,万一多出来了,将它喝掉,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131.遇到自己喝不下的茶怎么办?(参阅132,133,134条)
这里所指的“喝不下”大概是指泡得太浓,难以下口,若只是量太多,喝了顶多肚子撑一些而已,不至于“喝不下”。若遇到泡得太浓,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还是喝了。如果担心身体会因此不舒服,可加些水稀释,如果杯子倒得满满的,无法稀释,可倒一半到已喝过的杯子内。
喝了这样的茶,应更加要求自己把茶泡好,免得同样给别人造成困扰,而且辛辛苦苦地带茶、带茶具、带热水来泡茶、来奉茶,居然还泡得别人喝不下去,如何对“自己”、对“茶”交代?
132.今天不能喝茶,但又参加了茶会,怎么办?(参阅131,133,134条)
这是很特殊的例子,不容易发生,但也不排除“并不是爱茶,只是爱这样的活动”的人参加,或是因为身体的关系,这段时间不宜喝茶。遇到这种状况,可在喝完第一道茶后,把每只杯子都用热水占满,这样别人前来奉茶时,就知道您不能再喝了。若连第一道茶都不能喝,那就茶原封不动地放着,到了大家喝完最后一道茶,要擦杯子时,把每杯茶倒于热水瓶的外盖上,茶会结束后拿去倒掉。
无我茶会是一群爱茶人的茶道活动,“爱茶”应是喜爱这项活动的基本要素,纯粹只是爱茶的“活动”,无我茶会将推动它之所以为“无”的光彩。
133.奉茶时,发现自己的前一杯茶尚未被喝掉,怎么办?(参阅131,132,134条)
泡完第二道以后的茶,持“盅”(或泡末茶时的“有流茶碗”)出去奉茶,发现自己的前一杯茶尚未被喝掉,这时若被奉者也在座,应观察是还来不及喝呢?还是已不想再喝?如果还来不及喝,等它一下,若不想再喝,就不要给他了。这时不要只想到是自己把茶泡坏了,别人喝不下去,应考虑到或许是因为对方身体不适的关系。
如果是在家里待客,遇到这样的情形,茶道老师会教我们问对方一下:“还想要喝一杯新泡的茶吗?”对方如果说要,那就备一只水盂,把原来那杯变冷了的茶倒掉,再为他倒一杯新的茶。但在无我茶会的场合,因为它的行为、精神基础在“俭约”,所以不再有这段后续的动作。
134.收杯时,遇到剩有茶汤怎么办?(参阅131,132,133条)
为“特定对象”而举办的无我茶会,第一道茶的第一杯都会奉给“特定对象”,这杯茶在收回后是自己将它喝掉。但如果是一般性的无我茶会,收杯时,遇到剩有茶汤,那是属于对方的问题,如何说呢?不论是难喝、喝不完、忘了喝……,都应该将茶杯清出来,以便别人收回去,但如果确是遇到了剩有茶汤怎么办?就当他未弄清无我茶会的游戏规则,将杯子收回,将汤倒于热水瓶的外盖上(野外泡茶时,直接倒于不影响的地方),收拾好茶具后再拿去倒掉。但检讨自己是不是把茶泡坏了,或是其他的原因造成对方无法将茶喝掉是必要的。
135.茶没泡好,可以做些补救措施吗?
把茶泡好,这是茶人必须有的修养,如果在奉茶之前发现茶淡了或浓了,应尽量补救:淡了,再倒加壶内浸泡一下,浓了,倒些热水稀释。无我茶会上,这些补救措施依然可行。若属太浓,想稀释,但装茶汤的茶盅已满满的,可先倒一杯出去,这杯就留给自己。到了饮用时,先将别人的茶喝完,倒一半到别人的杯子上,再稀释。
您说:那我怎么知道太淡了还是太浓了?若在倒茶时无法察知,可先倒一点在自己的杯子内试饮一下。
136.泡茶时发现水量或泡出的茶汤明显不足,有何应变方法?
这两种可能发生在事先的准备不足或奉茶给围观来宾时,杯数临时增加时。泡到最后一道,发现带来的热水已不敷使用,现场又没有热水供应,这时可轻声问一下,左右邻座的茶友是否有多余的热水,把热水瓶借您使用一下。若泡完茶,发现茶汤少得太厉害,不是每杯少倒一点可以解决的,这时可以再补泡一次,冲水量视需要补充的茶汤而定,就这样两泡当一泡共用。
137.可以倒一杯给反方向的芳邻喝吗?(参阅140条)
喝完茶会,发现盅内还剩有茶汤,今天约定向左奉茶,右邻又是一位很想跟他攀谈的朋友,能不能趁他喝完茶,杯子有空时,倒一杯茶给他喝?同一个问题的延伸:不远处坐着一位久仰的前辈,能不能也趁这个机会走过去奉一杯茶给他?答案都是不可以,因为每一件事物、每一项活动都有它的规则与限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
138.杯子的卫生问题
无我茶会是个自携带茶叶、茶具,一起泡茶,饮用的是别人的茶杯与茶。有人担心卫生问题,建议改为将自己带来的杯子摆在泡茶巾前的“奉茶区”上,奉茶时是每人以自己的茶盅(或有流茶碗)将茶倒到被奉者自己的茶杯内。这样子是省却了“别人的杯子是不卫生”的那一半担心,但同时也割去了人们交互奉茶的那份亲切之情。人在交往中往往不能那么“卫生”的,否则相互握手、相互拥抱等行为都要检讨。无我茶会想要推动的就是人际间自然、真诚的那份情感,所以采取这样的奉茶方式。当然每人要把自己的杯子、茶具、双手、身体洗得干净,并携带高吕茶叶、洁净的水,以精湛且认真的技术泡茶招待别人,还要把自己的身心修养得健康、快乐与进取,以便与大家共享。
139.不知道喝的是什么茶,可以问吗?可以赞美他泡得很好吗?
无我茶会从泡茶开始后就不可以说话了,所以喝茶时,想知道那是什么茶,是不可以开口发问的。那憋在心里不是很难过吗?所以我们喝茶时,只要专心品赏,不必管它什么名字,就如同我们奉茶给左邻第一、第三、第五位茶侣,也不必管他叫什么名字,我们欣赏一座山,也不必管叫什么名字,我们欣赏天上的一朵云,也不必管它叫什么名字。当然,如果您在很自然的情况下知道那杯茶是谁泡给您的,茶会结束后,可以当作谈话资料一般地问他。喝到一杯泡得很好的茶,在这种情况下赞美他一番也无妨,但若一面品饮一面操心着这杯茶是谁泡的?这杯茶叫什么名字?这杯茶怎么泡得那么难喝……,就喝茶喝得太辛苦了。
140.最后一道茶奉完,可以走到景仰的人那儿要杯茶喝吗?(参阅137条)
过去举办国际性无我茶会时,曾发生奉完最后一道茶,有茶友跑到他景仰的茶人那儿要茶时,先是一个人,后来有人仿效,一时造成风气,影响了茶会半段的秩序,活动后检讨会有人提出讨论,最后咸认为不妥,虽然国际知名茶人难得一见,但尽可利用“造成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或“会后活动”的机会。否则对某些人的崇敬会造成对某些人的伤害,难免引起不愉快的情绪,这是茶人们不喜欢看见的。
141.会后可以与别人交换茶具作纪念吗?
前几届的国际无我茶会曾发生茶会结束后有人互相交换茶具以为纪念。检讨会上,起初有人认为很有意思,尤其是国际性的茶会,交换得异国茶友的茶器很有纪念价值,但讨论到后来,反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担心此风盛行后,出发参加茶会前就得操心要带哪套茶器以便与人交换。虽然这套茶器不怎么名贵,但陪我半辈子了,万一有人要与我交换怎么办?所以后来大家有这么一个默契:无我茶会上不可交换茶具。
142.茶会结束后可以再约些人原地继续泡茶吗?
无我茶会以抽签决定座位,所以一些熟识的朋友不一定坐在一起泡茶,因此就会发生后这些人相约留在原地继续泡茶的情事。这种现象看在大家眼里,好像他们这一群才是好朋友,刚才奉茶给我只是形势不得不如此。
如果不是以抽签决定座位,一定是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国际性的场合,同国家、同地区来人坐一起,这样,无我茶会的精神如何推动?茶会时一幅无国界、无流派、无私情的样子,会后马上又成群结队,哪能成就“无”的境界?所以茶会结束后是不可再约些人在原地继续泡茶的。
143.无我茶会可以使用非茶的饮料吗?(参阅132条)
是因为“茶”的德性让我们以具体的茶会方式,将它体现出来而成就了“无我茶会”,并不是先有茶会形式才找到“茶”作为冲泡的饮料,所以要能深刻体验无我茶会的精神,非要“爱茶”不可,若只是喜爱“无我茶会”的形式与教条,只是浮面的利用而已。
据此推论,无我茶会上不宜使用非茶的饮料,但何种茶,是否调了味、薰了花就不受限制了。
144.举办无我茶会的时机(参阅166条)
1.为训练:为了茶道学习,举办无我茶会的练习课程。
2.为修身:以一次再一次的无我茶会作为修练身心的机会。
3.为时节:以无我茶会的举办提醒人们注意时节的变化,如枫叶变红了、下雪的夜晚、梅花遍开时……。
4.为庆祝:庆祝结婚、庆祝周年,庆祝升官发财。
5.为追思:为某某纪念日、为某人的离别、为崇拜。
6.为推广:为让更多人能够应用无我茶会。……
145.如何订定无我茶会的名称?
除练习性的无我茶会外,每外无我茶会都可以订定一个茶会名称,一方面便于称呼,二方面也点出该次茶会的主题。这要从举办无我茶会的动机着手思考,如为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可在绿叶初茁的枫树林下举办“新叶迎春无我茶会”,为让茶友体会天亮时光,可举办“破晓无我茶会”,为表亲情的珍贵,可于母亲节举办“亲子无我茶会”……。
146.勘察场地(参阅25条)
主办单位在决定之前或之后,必须实地勘察场地,确定下列诸多事项:
a.能容纳多少人?队形应如何排列?座位数量的伸缩性如何?
b.下雨时的应变方案。
c.人员走动的路线规划、报到处的设置地方。
d.若需扩音设备时,音箱、主机的放置地点及音效考虑。
e.与会人员的抵达方法及停车等问题。
f.厕所等其他配合设施。
g.非与会人员的走动路径与干扰的可能性。
h.若是夜晚无我茶会,公共照明设备的亮度控制。
i.会后全体合影的地点。
j.有何“会后活动”可以安排?
k.茶会名称的标示如何放置?多大尺寸方才适当?需要会场的指标吗?
147.茶会筹备与进行间有哪些工作需要专人负责?
无我茶会的“公告事项”,会把“工作分配”也列在上面,一方面让分配到工作的人知道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让大家感谢他们的辛劳。这也是“简化”的一种作业方式,不再有多重的通知与印刷品。
公告事项上的“工作分配”即是无我茶会筹备与进行间需要专人负责的工作,包括:主办单位、召集人、场地组(负责座位的安排、音响等设施)、会务组(负责报到、对时、抽签、分发纸杯、各项标示,或设置服务台)、联谊组(负责与会人员的相互认识、采访等外人的接待)、生活组(照顾与会人员,尤其是远地来者的餐宿、交通、健康等问题,与现场的秩序、安全)、纪录组(负责摄录影、茶会纪录)、品茗后活动(负责品茗后活活动的安排)、会后活动(会后合影与会后活动安排)。
148.谁是无我茶会的工作人员?
无我茶会的各项工作最好都由与会茶友担任,做完事就一起参加茶会。
但是大型无我茶会,需要专任人员担任摄录影,或需全程服务台以应急需,或需要维持秩序的安全人员,只好找专人负责。
149.如何让参加的人知道茶会进行的程序?(“公告事项”的制作)
无我茶会事先会发给大家一张“公告事项”,除上款叙述的“工作分配”外,尚会写明茶会的名称(即主题)、时间、地点、人数,以及泡茶上的要求(如泡几杯?带什么茶?泡几种茶?每茶泡几道?)、奉茶方法(奉茶对象?是否奉茶给围观的人?)、就坐方式、品茗后活动、会后活动、茶会进行的程序,以及天雨时的应变方案。
茶会进行的程序应包括“时间”的设定,而“程序”通常包括:工作人员开始布置会场、与会人员开始报到入座、茶具观摩与联谊开始、开始泡茶、品茗后活动开始、收拾茶具、合影、会后活动开始、活动结束。
150.如何使参加的人了解茶会的精神与做法?(“会前说明会”的举办)
让每位参加茶会的人都充分了解无我茶会的精神与进行的方法是办好无我茶会的先决条件。除了将无我茶会作为平时茶学教育的课程外,举办前为第一次参加的人举办“会前说明会”是绝对必要的。这项工作除责成各参加团体自行举办外,主办单位也可视情况自行举行。这样的“会前说明会”也应该刊登在“公告事项”上,内容包括举办的梯次、时间、地点与主持的“指导老师”。
会前说明会除口头解说外,最好能够实际演练。茶具可要求受训者自备,或由训练单位借用,但茶会举行时,就必须自备了,因为这样才不是只应付一下茶会的举办,会后仍然可以在生活中应用。
151.如何掌握各项会前的准备工作?(“工作检查表”的应用)
为掌握各项会前的准备工作,将各项工作列成一张检查表,逐项核对,比较不容易遗漏。这些工作基本上包括:(如上页检查表所列)
152.茶会纪录
依“主办单位”别将各次无我茶会做成纪录,基本内容包括公告事项、签名簿与重点照片或影带。
利用原来的“公告事项”修正、补充后即可作为茶会纪录的基本资料。签名簿则是签名条依座次张贴而成,人数少时,于报到时另设签名簿或单张签名纸亦可。
153.如何掌握参加的人数?
不论是透过某单位集体报名或直接向主办单位报名,都要掌握有报名者的姓名、地址与电话,只是笼统地报个人数是不可靠的,而且在靠近会期时还要逐个核对。如果设有识别证,确认后就可以发给个人,以减轻茶会当天报到处的工作负担。
如果是收费的无我茶会,尽量要求报名时缴费,缴费后就发给识别证,如何方便大家缴费是主办单位应考虑的问题,否则都等到了会场才缴,不但延误报到的时间,人数也不容易把握。
154.无我茶会的各项进度需要多少时间?
报到所需时间依人数与工作项目多寡而定,人数多,时间需要长(应考虑多设几个管道),工作项目多,如又要收钱,又要接受报名(不是事先报名),又要发放奉茶给外人的杯子,时间自然拉长。所以报到所需要时间是依上述各种状况而定,但不管人数有多小,即使上千人,也应设法在半小时内报到完毕,否则整个茶会拖得太长。
“茶具观摩与联谊”所需时间主要依人数与大家的熟悉度而定,人数少、熟悉度高、时间不必太长,如五十个人以内,二十分钟就够了,若大家都相当陌生,尤其是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又是不同国籍的茶友,看完每一个人的茶具就需要不少的时间,这时就不能以此估算,而直接将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定为五十分钟,因为超过五十分钟,会觉得整个茶会太过冗长。若是二、三十位常在一起的朋友,这段时间定为十分钟都可以,或是取消“茶具观摩与联谊”,而代之以“静坐”一段时间。
泡茶时间,如果是泡三道茶,大约二十分钟就够了,如果奉二道茶给围观的来宾与圈内二道,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这段时间的“人数”因素影响不大,倒是环境因素会影响一些,如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排列间隔加大的地方,时间必须加长,在密集的室内,时间就可以缩短。
“品茗后活动”,不论人数多寡,都应以五分钟为度,超过了这个时间,“品茶后空白之美”的效果就会降低。
收拾茶具,五十个人以内的茶会,安排五分钟就够了,百人以上,可安排十分钟。
从以上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看来,一场无我茶会,不管人数多寡,总是在一个小时左右结束,我们不喜欢一场茶会拖得太长,规模再大的茶会,也要在二小时内完成。
155.参加无我茶会的人,应如何识别?(参阅29.30条)
一小群熟知的朋友举办无我茶会是不需要考虑这项问题的,但人数一多,或彼此不相熟识,就必须依赖名牌等标示作为身份的识别,一方面便于大家的相互认识,二方面也避免闲杂人混入,造成茶具遗失等安全上的顾虑。这种识别,在人数众多,,或环境复杂的公共场所,要做得特别显著。
156.「无我茶会」推广工作如何进行?
为推广无我茶会,「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在各地方设置有「指导老师」与「茶道老师」,从事非定点式的教育与训练,并鼓励茶道老师进而设置定点的「茶道教室」,有计划地开班授课,除无我茶会的课程外,并衍伸至其他茶学领域。向政府正式立案的「中华国际无我茶会」订定有「师资推广甄选办法」,用以规范此项工作。
157.将无我茶会列入茶道教室课程之一
随着无我茶会的普遍推展,无我茶会已逐渐被列入各茶道教育单位的课程之中,这项活动也自行在世界各地展开。本“无我茶会180条”一书当被视为无我茶会基本教材。
158.“无我茶会道场”的设置
我们希望“无我茶会道场”在各地方设置,作为茶友们定期举办无我茶会的场所,每周星期几的什么时候都有一场无我茶会,茶会前后就是大家联谊的时间。定期无我茶会之外的时间则作为无我茶会演练场所,并可从事其他茶学教育。
159.无我茶会茶具完整性的重要
无我茶会的茶具并没有要求一定的款式,所以每人不难凑出一套可用的茶具,但在初学阶段,一套完整好用的茶具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引起兴趣,二方面在信心建立后比较愿意花心思去购置必须的设备。
所以各训练单位不妨预备一、二十套无我茶会的茶具供初学者练习时使用,但规定在什么阶段之后就必须自己购置。
160.无我茶会的机动性与扩充性
无我茶会鼓励席地而坐,所以无需桌椅。茶具、坐垫、开水都是每人自备旅行用品,不论室内外,不论国内外,到处可以举办,是机动性很强的一种茶会形式。
无我茶会无需指挥,所以队形拉得多长多远皆无所谓,甚至于中间被一栋建筑或一座小山挡住也无妨,人数可以无限制地扩充。无我茶会还可以奉茶给围观的人,一百人泡茶、每人奉四杯给围观的人,就有四百个围观的人可以喝到茶,若每人奉八杯茶(分二次)给围观的人,就有八百个围观的人可以喝到茶,这时若设有解说员从旁解说,很容易地就可以让那么多围观的人了解何谓“无我茶会”,所以说无我茶会是扩充性、传播力很强的一种茶会形式。
161.如何使无我茶会的风格与特性凸显出来?
一开始推动时,就要将无我茶会的几项特殊作法,如开始泡茶后不准说话,不设贵宾致词等彻底表现出来,否则大家不容易体会到无我茶会的独特风格。例如推广初期,有个单位不敢彻底要求,怕茶友们认为太严肃,就允许大家聊天,并且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结果大家觉得与一般茶友的聚会没有什么两样,还是聊聊天、吃吃东西,只不过是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罢了,以后也就不了了之。
要有效地推动无我茶会,就要彻底了解无我茶会的诸多特殊作法与其意义之所在,如此才有勇气彻底执行,也才能够说服参加者及配合各项活动的人们。例如联合主办的另一个单位要求泡茶之前让他们的主管说几分钟的话,您如何说服他那是不适当的。例如您邀请来于品茗后从事音乐演奏的音乐家,认为五分钟就太短了,而且要求做番介绍,您如何将“为什么如此安排”的道理完善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推动无我茶会很重要的准备工作。
162.无我茶会为什么不设贵宾席与长官致词的时间?
无我茶会不在围成一圈的座位上设置贵宾席供地方知名人士或长官就坐,也不在圈外或圈内设置这样的席位。我们欢迎地方人士与长官与大家一起抽签泡茶,而且这样所显现的效果绝不输给“一旁就坐”。如果他们无法一起泡茶,但有心了解或鼓励这样的茶会,我们欢迎;但只能请他们与其他围观者一样,站在圈外观看或接受奉茶。
同样道理,在茶会间安排长官致词,不但与无我茶会的风格不一致,而且效果也没有让这们长官一起泡茶、奉茶的好,依过去的经验,只要有耐心地将无我茶会的做法及其意义说明给这位长官了解,他都同意改致词为参与泡茶。如果需要传达一些讯息,可以在会后全体合影的时候拔出一点时间给他,或在茶会之后,另外为他安排一场“会后活动”。
163.无我茶会进行间为什么不放音乐?
无我茶会进行间,从报到到收拾茶具、结束茶会,是不播放音乐或有人从旁演奏音乐的,因为这样做徒然减弱茶会的“茶味”,也无益于音乐欣赏。有人认为若播放音乐相称,气氛会更好,但事实上,是部分心情与部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上去而已,若是一首大家熟悉的乐曲,更是厉害;如果没有了音乐,大家的精神全神贯注在茶上、泡茶上、人我关系上、茶会的精神上,无我茶会的风格会更加凸显,人们被茶道感染的效果会更加强烈。
与音乐的搭配是放在喝完最后一道茶的“空白之美”上,这时大家放下一切,专心聆听音乐,回忆茶味。如果尚需要增加音乐欣赏的时间,可在茶会结束后作为“会后活动”来安排。
164.“品茗后活动”演出人员最好也是参加无我茶会的人
无我茶会举办起来要很轻松、自然才好,尽量将行政工作化为无形。所以无所谓专任的工作人员,一切工作都由参加茶友来分担(除了摄录影等特殊的任务)。基于这项理念,品茗后活动的演出最好也是由参加茶会的茶友担任,泡完茶,就在原地或移动到邻座放乐器的地方,或高歌,或演奏一段乐曲。这样的安排,其空白之美的效果也最容易掌握,因为演出的人就是喝茶的人。
165.推广无我茶会的举办
如果只是一群朋友相聚,找个宁静的地方举办茶会便罢,如果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进而能一起参与无我茶会,那就要找有众多人群的(的)公共场所举办。推广性无我茶会必须设有解说人员,否则围观的人看不懂这群人在做些什么,若能同时奉茶给围观的人,更能将大家融成一体。
设有对外解说的无我茶会,最好能提供大家一分书画面资料,上面有无我茶会简介,并告诉大家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到这类茶道知识。若能在茶会之后举办一场练习性无我茶会则效果更佳,方法是公开征求愿意参与练习的人,有多少人参加,则原无我茶会的茶友就多少人当指导老师,一个搭配一个,将全套茶具借给新人使用,解说员一面解说,练习的人即一面操作,指导老师从旁协助。由于有茶具,而且刚才方看过、听过一次,这样学习的效果会很好。只不过事先要准备,如事先要求大家多带一支热水瓶(或现场可以补充热水)、多带一份杯子(或统一以纸杯代替)、茶叶多放一些入壶(继续冲泡原来的茶叶即可,若茶叶多放一些、前面的茶会少泡一道,练习时还可以泡个二道)等。
166.无我茶会在其他场合的应用(参阅144条)
无我茶会除了作为大家以茶会友的一种聚会方式外,尚可在下列场合中使用:
a.茶道教学中,作为“各种茶之认识”的供茶方法。例如每四个人一组,每人带老师事先约定的一种茶,奉茶时改为每组四人相互供茶。这样每人就可以喝到、认识到四种茶。
b.
茶道教学中,作为“泡茶练习”的方式之一。例如统一带种茶,或由老师统一提供茶叶,依无我茶会标准方式奉茶。这样每人就可以喝到、体会到泡得好或坏的四杯茶(假设每人泡四杯)。
c.以无我茶会作为订婚或结婚的方式。“茶具观摩与联谊”的时间改为订婚或结婚的仪式,然后新人与茶友一起泡茶,新娘新郎奉茶给对方父母,其他人依无我茶会事先的约定奉茶(新娘新郎的位子不包括在内),“奉茶给围观来宾”时则是奉茶给其他参加典礼的亲友。品茗后活动可以改为新友合唱团的礼赞,茶会结束后进行餐会(或迳行结束)。无我茶会的许多理念是可以应用到婚姻生活中的,以无我茶会作为婚姻的仪式有其意义。
d.以无我茶会作为纪念某人的方式。这时的“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可以改为“纪念事项的陈述”,接着一道首杯全奉给所要追念的人,第二道以后才奉给圈内的茶友与其他参加追念的人,品茗后活动可以改为追念性的吟诗或合唱。这种纪念方式让大家与所追忆的人共饮一杯茶,此种“一饮同心”的体会将使纪念活动更为感人。
167.“无我茶会”的英、日、韩译
在中、日、韩三种语文里,“无我茶会”都可以通用,大家也都看得懂,但在英文里,尚找不到适当的字可以表达,所以暂时以音译为之,称为:Wu-Wo Tea Ceremony。
168.什么是“无我茶会”的国际组织?
无我茶会由茶友在各国与地区推展,目前每两年轮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举办大型的“国际无我茶会”,承接国或地区的无我茶会组织与相关机构即为主办单位。每届国际无我茶会的领队会议就是无我茶会的国际组织,讨论有关推展事宜,并决定下届的单位。
169.无我茶会需要统一的会旗与会歌吗?
无我茶会在有些国家与地区设有会旗与会歌,也有些国家与地区混着使用,但没有设置统一会旗与会歌的构想,因为那并不是很重要的。
170.“无我茶会”的字面意义是什么?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而“无我”是不自私、深知“无”义的意思。自私显得狭隘,无我变得宽广。“无”中才可以生“有”,心中充满了名利、知识、高贵、美丽与忙碌,幸福无从产生。无我的无不是白痴、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色,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粉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
171.一千人到千万人的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从一人独饮演化而来。一人中规中矩地泡茶,然后一人独自品饮,由于没有他人的干扰,最易体会茶味,最易了解泡茶过程、泡茶心情之影响茶味,最易让自己安定下来,最易看清楚自己。所以我们鼓励大家独饮,甚至于认为独饮是茶道之始。
当您能掌握自己一人独饮的状况后,再邀请您最亲密的朋友一起“二人独饮”,两人静静泡茶,泡好茶,我给你一杯、你给我一杯。从静静的泡茶、奉茶、喝茶间,逐渐加深彼此的交流,由于降低了其他的干扰,彼此会看得更清楚、体会得更多,而且学习与别人一起安静。熟悉了两人的“无我”,开始邀集了三五好友,将这种喝茶方式介绍给他们,与他们一起练习“空寂”之下的茶道,也学习多人之下的宁静与自在,就这样逐渐增加人数,直到千万人。
172.无我茶会的创办
无我茶会是台湾在一九九○年代前后的茶思想与环境下所研发出来的一种茶会形式,一九八九年由当时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担任总经理的蔡荣章先生创办,一九九○年正式推出。
173.为什么有无我茶会的诞生?
无我茶会诞生的内在因素已如171条所述,外在因素有二:一是原有茶道聚会方式都是一人泡茶、数人为客品饮,或是多人泡茶,更多人为客品饮,如此无法将茶道精神充分表达,所以及思一种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茶会方式。二是原有茶道聚会或表演方式难能大规模举办,导致推广效果受限,如何才能让众多人一起表演一场“茶道”,成了构思无我茶会的另一触媒。
174.第一次无我茶会的举办
这是在一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蔡荣章先生将拟好的无我茶会纲要在陆羽茶艺中心正在举行的第一期“陆羽茶道教室师资研习班”上念给大家听,并听听大家的反应与意见,研讨完毕,大家决定于下一个月的二日在离陆羽不远的万华区,由陆羽常客释妙慧住持的佛堂举行12人的实验性无我茶会。这是第一次无我茶会的举办,举办后于现场即席进行检讨,并决定第二无我茶会。如此进行了三次实验性无我茶会,也将茶会的基本架构确立了起来。
175.第一次公开举办的无我茶会
每次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后,都会有一次颁证茶会,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是第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在台北市中山堂的光复厅举行,这次即以无我茶会的方式进行,新旧泡茶师70人先进行无我茶会,会后举行颁证,由旧泡茶师分别将“泡茶师颁证”颁发给新泡茶师。这是无我茶会的第一次公开举办。
176.第一次国际无我茶会
利用茶文化交流的机会把无我茶会介绍给日、韩茶界友人,很快地他们也爱上了这样的茶会方式,于是利用文字、影带让他们带回去教其他的茶友。1990年12月18日就在“十方禅寺”的台北市修道场举办了第一国际无我茶会,共有中、日、韩七十余位茶人参加。由于佛堂或禅修道场比较容易有广大的室内空间,所以初期常以之为无我茶会举办的场所。
177.无我茶会专书的出版
为便于大家推动无我茶会,乃于1991年3月出版中、日、韩、英四种语文的“无我茶会”专书,简单、扼要地介绍无我茶会的做法及基精神。
到了1997年初,为了教学上的需要,将这些年来遇到的问题整理成了180条纲要,作为课堂上研讨的依据,1999年初,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应各茶道教室的要求,决定编印六本茶学基本教材,讨论的结果乃将“无我茶会180条”列为这六本基本教材之一。这将是无我茶会较为完整的思想与实践手册。
178.第一座无我茶会纪念碑在武夷山
1991年10月17日上午,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在中国东南部的武夷山幔亭峰举行。会前经大家的努力,尤其是武夷山庄刘彩华副部经理与林馨主任的协助,在幔亭峰下的武夷山庄庭园内设置石碑一座,正面刻上“幔亭无我茶记”,文曰:“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七日,百余位来自各方的茶人聚焦幔亭峰顶,各自携带茶叶茶具围成一圈,每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背面刻上“无我茶会之精神”,文曰:“座位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超然接纳四方之茶,无好恶之心,尽力将茶泡好,以求精进之心;依计划行事,遵守公共约定,无需指挥,培养团体默契。”
感谢名书法家黄美丰先生为我们书写碑文,名石雕师何双水先生为我们雕刻,以及赞助经费的诸位茶友。
179.从“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到“中化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
无我茶会创办后,除了陆羽茶艺中心作为基地,使其逐渐成熟外,并以“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的组织对外举办各项讲习与活动。到了1984年8月,经政府核准立案,成立“中华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组织成自主性的社团法人。会址设置于陆羽茶艺中心,办公室由陆羽茶艺中心拨用。
180.无我茶会大事年表(1989~1999)
1990.05.26 无我茶会初稿研讨。
1990.06.02 第一次实验性无我茶会。
1990.06.23 十三届泡茶师颁证典礼与无我茶会方式举办,为无我茶会首次对外公开举办。
1990.11.14 中日茶人20名于佛堂举行“清净无我茶会”,为无我茶会首次向国外茶人介绍。
1990.12.18 中、日、韩茶人在台北举行首届国际无我茶会。
1991.03. 中、日、韩、英四种语文之“无我茶会”专书出版。
1991.03.27 陆羽茶道教室从第50期泡茶讲座开始,加入无我会的课程。
1991.05.12 “母亲节亲子无我茶会”在台北中正文化中心举办,70人与会。
1991.08.04 100位各界茶侣在台北植物园的荷花池畔举行“观莲节赏荷无我茶会”。
1991.09.08 50位茶侣在浩然敬老院举行“返璞归真无我茶会”。
1991.10.17 中日韩百位茶人在武夷山举办“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并立碑纪念。
1991.10.18 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的成员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公园举办夜晚无我茶会。
1991.10.20 参加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的台湾团员在香港茶具文物馆举办无我茶会说明会。
1992.05.05 在宜兴第三届陶瓷艺术节上举行无我茶会说明会。
1992.05.07 在上海湖心亭举办无我茶会说明会。
1992.09.20 台北、高雄两地60位茶侣在高雄佛光山大雄宝殿内举办“佛堂无我茶会”。
1992.11.09 “第三届国际无我茶会”,中日韩200位茶人在金阁寺、长安寺、天桥立举办三场无我茶会。
1993.02.06 在茶友廖纯瑜家举办元宵花灯无我茶会中,蔡荣章先生提出以彩虹为无我茶会会旗的构想。
1993.06.24 天仁茗茶国内外主管五十余人于国际青年活动中心参加无我茶会研习与排练。
1993.10.13 “第四届国际无我茶会”于韩国故宫(景福宫)广场举行。中日韩茶人约350人与会。
1993.11.08 第三届武夷岩茶节安排了一场无我茶会,这是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在武夷山召开后,在中国大陆首次独立举办的无我茶会。
1994.02.27 无我茶会于各地甄选五十位指导老师,于陆羽茶艺中心举办第一次研习营。
1994.03.27 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研讨由具茶道老师资格的会友在各地成立茶道教室的办法。
1994.05.01 陆羽茶艺中心开辟“无我道场”,作为训练无我茶会的场地。
1994.05.08 五百人“甲戊母亲节亲子无我茶会”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广场举行。
1994.08.07 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召开成立大会。
1994.08.10 国际经济商管学生会亚太地区年会120位各国学生代表在台北中心来来大饭店举行一场无我茶会的讲习。
1994.09.28 高雄于中正文化中心举办250人的教师节无我茶会。
1995.01.14 泡茶师廖纯瑜与甘子煌先生结为连理,首次以无我茶会为婚礼仪式。
1995.01 介绍无我茶会的教学影带由传神公司录制完成,乃“现代茶艺大观”八集之六,标题为“茶道的应用——无我茶会”、有中、日文版。
1995.03. 从164期起,陆羽茶艺中心的《茶艺》月刊兼作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会刊。
1995.03.18 国立政治大学妇女联谊会举办无我茶会的示范与演讲,含校长、教务长、学员长在内五十多人参加。
1995.05.31 关渡基督书院茶道社完成首期茶学讲座,当晚举行颁证无我茶会。
1995.09.16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假日广场举办二百人“中秋夜晚无我茶会”,会后并有无我茶会的演讲会。
1995.10.27 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在武夷山召开,分别于“云窝”(27日)与“玉女峰”下(28日)举行两场无我茶会,各约二百人参加。从本届起,国际无我茶会改为二年举办一次。
1996.05.05 这年母亲节亲子无我茶会分别在全省十个城镇同步举行,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参加。
1993.08 中国湖南医科大学在曹进教授的领导下,从95年秋开始推动无我茶会,96年完成“茶艺使命与无我茶会”一文在《茶艺月刊》上发表。
1996.09.25 “吟诗邀月共饮”的中秋夜晚无我茶会在台北中正文化中心广场举行,300与会者各处携带灯具参加。
1996.09.25 台东武陵外役监举办“茶香飘武陵,邀月共饮之”的夜晚无我茶会,典狱长与五十位受刑人一同参加。
1996.09 依林瑞萱老师所作的词,李中和教授为无我茶会作了一曲,名为无我茶会歌。
1996.12.01 于石碇华梵大学阿育王柱广场举办二百人的“山野交响乐时间”无我茶会,会后于广场聆听音乐,并请专家讲解。
1996.12.15 淡江大学茶艺在宫灯大道举办120人的圣诞无我茶会。
1997.01.12 坪林乡茶业博物馆开馆典礼上举办一场以当地居民为主的百人无我茶会。
1997.01.12 香港茶艺大赛中,于艺术馆演讲厅有一场“无我茶会之举办与精神所在”的演讲与示范,随后在尖沙咀海边举办50人的无我茶会。
1997.01.14 于马来西亚吉隆坡茨厂街的陈氏画院举办“无我茶会研习营”。30位当地茶友参加。
1997.01.19 由邓公国小妇女学苑为基干的“百人岁末无我茶会”在淡水邓公国小大操场举行。
1997.02 将历年来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无我茶会180条”提纲,作为教学依据。
1997.03.08 联合晚报以三分之二版面介绍无我茶会及旅行用茶具,标题为“中国茶文艺复兴——无尊卑报偿无好恶……无我茶会开展茶文化沉静之美”。
1997.05.17 马祖地区茶艺文化推广活动在连江县社教馆举行两天,包括演讲、泡茶教学与无我茶会之举办。
1997.08.03 配合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茶的文化展”,“无我茶会与茶食品展”在馆外举行。
1997.08.20 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开始举办各茶道教室二年一次的评鉴工作。
1997.08 为增进大家对无我茶会的现场解说能力,“无我茶会解说稿”完成,并刊登于茶艺月刊上。
1997.11.22 “第六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台北中正文化中心举办千人无我茶会,并于26日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举办五百人夜晚无我茶会。
1997.12.25 法鼓山安和分院举办“无我茶会”与“茶与禅对话”的专题演讲。
1998.03.07 新加坡茶界联合当地各种族举办了一场跨种族的百人无我茶会。
1998.03.14 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在北、中举办两场“两岸茶文化演讲会”。
1998.05.04 北京大学东方茶文化研究会于北大百年校庆时,在校园举办了一场无我茶会。
1998.05.23 台北国立艺术学院主办的?渡艺术节,今年增加了一场三百人的无我茶会。
1998.10.10 杭州“第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二天,包括一场五百人的国际无我茶会。
1998.11.21 台湾精省前,省长的全省巡(巡)察中,台北县坪林乡举办了一场二百人的“省府与坪林乡亲联欢无我茶会”。
1999.02.20 国际无我茶协召开学术组会议,决定本年底前出版《制茶与识茶》、《泡茶原理壶茶》、《大桶茶、浓缩茶与宴会茶》、《陶瓷与茶器应用》、《茶文化概论》、《无我茶会180条》等六本茶道教室基本教材。
1999.03.27 于国立艺术学院举办“1999新人无我茶会”,由各茶道教室带领尚未参加过大型无我茶会的茶友百人与会。
1999.08.22 国际无我茶会中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召开第三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并举办五场舞台式茶道表演。
1999.10.16 第七届国际无我茶会在杭州、新昌、天台举行,由浙江省茶叶学会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