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育——民族的灵魂
——论语文教学价值体系的稳定性
莫天
一
这里说的语文教学,是广义的语文,不仅仅指大学,还包括中小学。
语文教学是目前争论较大的一门课程,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多多,积重难返。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也较高,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除了高考制度对语文课的影响之外,语文课从教材到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从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鉴赏等综合能力来看,应该说语文教学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语文教育被过分工具化,政治化,结果是目前学生普遍的存在是非观念混乱,道德观念单薄,对生活的态度比较功利,性格扭曲,狭隘,自私,惟利是图等问题。从容,优雅,宽容,博爱,审美情趣几乎谈不上。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的过于紧密,致使语文教育的价值判断体系严重的扭曲与不稳定,以及将不属于语文课的内容强加给了语文课。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始终缺乏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比较一贯的,比较恒常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和终极目标。在“反应时代精神”以及“为什么服务”的精神指导下,语文教育与现实政治、经济、时尚文化等结合过于紧密,紧贴时代。结果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不论教材还是对教材的解释,都是最不稳定的,有时甚至是颠倒的。反映在具体问题上就是:
其一,是教材编选的短视行为和过分功利的目的性。用时尚的话说就是“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精神”。
其二,是对教材的理解上,表现的泛政治化,泛道德化,泛说教化,过分的功利和实用性,导致急功近利和价值判断体系的颠倒。
我们总是强调语文教育的时代性,工具性。但现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时尚等是最不稳定、最多变的元素。在一个时期里,最革命、最正确、最道德、最爱国的文章,在另一个时期可能就是最不革命、最不正确、最不道德、最不爱国的文章。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沉痛的历史经验教训。过去几十年中,我们的语文教材和对教材的理解发生了多次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语文教材朝令夕改。我们的语文教材总是被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时尚文化所纠缠,不能脱身。“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几乎随时都在变化,而且是颠覆性的变化。其他历史时期也是如此,只不过周期稍长一点而已。从大跃进,到反右派,从到歌颂文革,到批判文革,再到歌颂改革,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当我们指责现在的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观念淡薄,人文素质低下的时候,我们是否首先应该反问;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就是这样教的吗?表现在语文教材与理解上,语文教育的是非观念就分明了吗?道德观念就明确了吗?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推而广之,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是我们的教育造成的,而语文教育又是首当其冲,充当了工具的角色。
目前,语文教育与现实政治等的距离似乎稍微远了一点,但是,我们依然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在语文教材和对教材的理解上表现出泛道德说教,泛阶级分析等倾向,用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体系等来统摄语文教育。在我们的教材和教学中不免充斥着无法解脱的矛盾和混乱。比如,在一般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材中,说到唐朝,总是唐朝的伟大、唐朝的开放、唐朝的繁荣、唐朝的诗歌艺术如何辉煌等等。但是,具体论述到诗人与作品时,教材中的表述是,几乎每一个诗人都是生活在封建黑暗之中,他们不被恶势力所容,远大理想不能实现。他们被贬职,被发配,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封建历史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这种概念化的评述,苍白无力,充满了自相矛盾,造成观念上的混乱。一方面,我们告诉学生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唐朝呢?另一方面,这种功利的实用的是非混淆的态度,又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
现实政治、经济,以及时尚文化是多变的,特别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变化就更迅速。其中,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在短时期内产生激烈的变动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由于我国的语文教育的工具化和功利化倾向特别严重,语文教育过分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精神,必然对语文教育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无论从教材还是对教材的理解上,都不能够从容地反映人性、美德、崇高、优雅、高贵和人类的文明,以及超出功利目的的审美活动。要么将语文课几乎上成政治课;要么就要得出一个主流话语认为“政治正确”的结论,道德判断功利、短视、混乱;虚假的课文,以及对课文的虚假诠释比比皆是;要么将语文课上成考试课,将课文肢解的残不忍睹。
在语文教学中,这种价值判断体系的不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使学生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或者几乎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甚至到了是非颠倒的地步。
二,失去了对语文课的兴趣,因为语文已经不是语文了。
现在的学生,普遍的不喜欢语文课,不是语文课不好,而是我们的教材和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们丧失了对语文课的兴趣。
现实的政治、经济、时尚文化和意识形态,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比较功利的、实用的、多变化的。时代精神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时代流行的,就是时髦的,时髦的就是多变的,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语文教育怎么能紧跟在这种时尚后面不断地变化摇摆呢?
三
相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时尚文化等等来说,语文教育应该更加具备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和审美标准。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要求语文教育在教材和对教材的理解上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实政治、经济、时尚文化的变化,尽量不要立竿见影地影响到语文教育。因为语文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德判断的传承,应保持相对的超功利性和稳定性,不能过分功利和实用化,不能随着现实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摇摆不定。
语文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就会产生经常的变化,这是语文教育的致命危险。容易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变,混乱。语文教育与现实结合的越是紧密,其价值判断体系也就越是不稳定,变化也就越快、越混乱。结果就是使人类文明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判断出现错乱和颠倒,民族文化传承就会出现断裂。
所以,语文教育的改革,首先应当确立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层,使语文教育保持相对的独立与稳定。
语文教育承载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比较恒常的,比较永久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生观。总之,语文教育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对语文教育应该保持敬畏的态度,而决不仅仅将其看作是工具。语文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保持其独立性和比较超脱的姿态。所谓语文教育要“反映时代精神”,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特点的践踏,是“工具论”或者“为社么服务”的惯性和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