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琭琭 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风姿灼人的名妓中,柳如是当首屈一指。柳如是的名,不仅仅在于她的美艳、她的秦淮名妓身份,更在于她过人的才气和超凡的胆识。与其说柳如是是一个名妓,毋宁说她是一个巾帼女杰,她以自己的才华和奇节卓行征服了那个时代的文坛,被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叹为“女侠名姝”。
柳如是(1618-1664),晚明嘉兴人,本姓杨,初名隐,后名爱,字影怜,婚后称河东君。她自幼聪颖绝伦,入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婢,能琴、善画兰草的徐佛,“虽僻居湖市,而四方才流履满其室。”柳如是深受熏染,自是“博览群籍,能诗文,间作白描花卉,秀雅绝伦。”(《虞山画志》)后卖入崇祯故相周道登家,因年幼明慧,主人常抱膝上,教以诗词歌赋。十四岁时离开周府,流落为妓,往来吴、越间,与高才名辈交往,她婉媚俏丽,格调高绝,才名甚噪,于是江左之地,“一时喧誉,独推章台”,遂成一代名妓。柳如是才气恣肆,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言,她不但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在整个名妓史上,也很少有超越她的。她不仅精通史书典故,慧解文字,而且能诗善词,工书擅画,在晚明名士名姝中享有盛誉。明人邹流绮每每评论闺阁名家诗词,必以柳如是为众家之首,赞她的诗作“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而日侍骚雅钜公,扬扢古今,吐纳珠玉,宜其遗众独立,令粉黛无色尔尔。”(邹流绮《柳如是诗小引》)陈寅恪读她的诗词,曾有“瞠目结舌”之感。她一生著述甚多,流传下来的诗集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诗》《红豆村庄杂录》《河东诗文集》《梅花集句》《东山酬唱集》等,此外还有三十一篇文藻清丽的尺牍和不少风格独特的书法、绘画作品。她的尺牍步追魏晋江、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不仅清丽婉词,且用典匠心独运,含英咀华,字字珠玑,颇有晚明小品之风。汪然明说“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藴藉更风流”,概非虚言。其书、画在当时同辈诸名姝雅士中也颇负盛名。她的字深得虞、褚之法,书势险劲、洒脱,人称“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的画“淡墨淋漓,不减元吉、子固”,娴熟简约,清丽有致。喜画山水,尤工白描花卉,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幽远的意境。
柳如是才高绝伦,豪宕自负,她常常一身儒服,洒脱无拘,来往于众名士间。对于高才名流之辈,以弟相称,书札来往,而于那些才疏学浅之徒,严辞拒绝。与其深交的人中,先有陈子龙、李存我、宋辕文松江三才子,再有复社盟主张溥,又有嘉定四耆老程孟阳、唐时升、娄坚、李长蘅,还有杭州学问淹贯的名儒、富商汪然明辈,其他尚有陈继儒、施子野、吴梅村、张鲁生等名辈。这些人或以书画盛,或以诗文掩,皆学有根柢,照映海内。柳如是以一妙龄女子,造诣超绝,与当时江南胜流诗酒酬和,相与比并,所到之处,诸名士皆以极高的礼遇待之,倾心结交,可谓“不世出之奇女子。”她还能慧眼识英雄,不以身份论人品,体现出不凡的卓识。柳如是在云间,与李存我、宋辕文、陈子龙酬和来往,情同知己,而徐文贞之后徐三公子以三十金求见一面,她怒而入内,诘问鸨母:“得金多少?乃命此奇俗人见我!”又将从徐公子那里得到的金钱与此三人挥霍。丐人石达曾向柳如是乞讨,柳如是见他身体魁梧,声若洪钟,不嫌其乞丐身份,遂延之以酒食,与之交结来往,激励他立功名于万里之外,并向黄毓祺引荐石达,使石达得以在左良玉手下立下奇功。如此见地卓识,不可不为一奇。
最难得的是柳如是作为传统社会一介女子,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这是她独步千古成为绝代名妓的重要因素。与柳如是来往的名士中,张溥、陈子龙、李存我均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反对阉党余孽,富有正义感;嘉定四耆老皆一时名流,关心时局,尤其是唐时升,壮志慨然,喜谈兵事,每自言曰:“当世有用我者,决胜于千里之外,吾其为李文饶乎!”(《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唐处士时升》)受他们影响,柳如是也关心时局,纵论天下兴亡。如是在盛泽时,与张溥交往,常对张说:“朝纲失纽,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钱文选《柳夫人事略》)张溥以奇女子称之。柳如是常常以妓女出身而能破敌救国的梁红玉自比,希望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她更崇拜那些胸怀豪情之士,在《戊寅·朱子庄雨中相遇》一诗中有几句写道:“天下英雄数公等,我辈杳冥非寻常。嵩阳剑器亦难取,中条事业皆渺茫”;“高山大水不可见,骚士杰人真我谋。……吾欲乘此云中鹄,与尔笑傲观五湖。崇拜之情溢于文间。柳如是的另一首《赠友人》诗也体现了一个女子少有的政治豪情:
我闻起舞更叹息,江湖之色皆奔驰。
即今天下多纷纷,天子非常待颜驷。
丈夫会遇讵易能,长戈大戟非难为。
一朝拔起若龙骧,身帅幽并扶风儿。
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躍马称精奇。
……
……
诗中充满了男儿建功立业的豪气,显示其不凡的政治抱负,非寻常女子可比。
清军南下,明廷失祚,在家国巨变中,柳如是的这种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支撑了她的信念,她义无反顾地坚守民族气节,令许多须眉男儿黯然失色。崇祯乙酉之变后,柳如是屡劝其夫钱牧斋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斋遗事》)牧斋踯躅不前,有投靠新朝之心,如是既恨又怒,奋身跳入池中欲独自殉国,被众人阻拦;钱降清赴任至京,柳羞于与之同去,坚留常熟家中。而此前钱谦益赴任南京弘光朝廷礼部尚书时,柳如是曾戎服控马,与钱并肩前往。两次态度强烈对比,表现了柳如是鲜明的立场。在事实面前,久负盛名、文坛领袖的钱谦益的民族心理防线被冲破了,倒是风尘出身的柳如是最后坚守下来,此恰如徐天啸所评价的,“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钱谦益在清朝做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得不到如是的支持,受其态度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不久被牵涉到反清重案中,“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钱谦益《有学集》卷一《秋槐集·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柳如是力挽狂澜,不顾病疴沉重,“即束装挈重贿北上,先入燕京,行赂于权要,曲为斡旋。”钱谦益在南京系狱40天后即被释放,足见柳如是的社会活动能力、其胆略才智,“庻几女流之侠,又不当以闺阃细谨律之矣。” 之后,柳如是协助钱谦益联络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以及南明永历势力共商抗清大业,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据陈寅恪考证,柳如是和钱谦益自顺治四年至十三年,先后多次和抗清势力联系,从事复明活动。这些活动虽以失败告终,却都表现了柳如是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显示出她卓越的胆识不但超过其夫君,而且当时社会也不多见。 1664年,钱谦益病死,发生家变,族人汹汹相逼,要求分割钱家资财。柳如是在钱死后35天,为了保全钱氏家产和自己的尊严,自缢于家中荣木楼,香魂一缕追随夫君而去。一代才妓柳如是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柳如是在两首诗《咏梅》《咏竹》中写道:
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晕一枝枯。
千秋知己谁人在,还赚师雄入梦无?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这正是她傲洁不屈个性的自我写照。柳如是虽身落红尘,却才情出众,见识非凡。她以过人的才华、果敢的胆识同男性交往,在王朝末世和家国沦亡历史中表现出可风的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政治情怀,与她低下的社会地位相对照,与动荡社会中衮衮诸公的表现相映衬,自塑了一个熠熠生辉的才女、巾帼女杰形象,在中国女性史上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