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显示过半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
炎炎烈日下在庄稼地里拔草;攀登弯弯的山路识别各种草药和植物;给菜地浇水、包饺子、洗衣服、洗碗、做饭,还有各式的体能训练……
暑假里,很多城市里的家长送孩子走进了主打“吃苦”特色的夏令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为何希望孩子去“受苦”?作为父母,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55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52.9%的人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河北省某高校学生李肖对刚入学那一幕记忆犹新,她自己拖着大包小包走进宿舍时,室友小宋正坐在椅子上喝可乐,边喝还边喊热。她爸在床上给她挂蚊帐,她妈蹲在地上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什么时候该穿哪件衣服,要多久换一次衣服,衣服脏了就送到洗衣店去等等。
“都上大学了,还什么都不会干,难道要父母照顾她一辈子吗?”李肖说,后来大家轮流宿舍值日,每次轮到小宋,就嫌桌子不好擦,地难扫。
调查表明,59.1%的人认为在财富过多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60.8%的人认为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前不久,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
调查中,73.5%的人赞同财产不应该全部留给孩子,12.4%的人持相反态度。此外,67.5%的人认为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62.7%的人认为财富过多会让孩子坐享其成,不思进取,54.2%的人认为家庭富裕会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也缺少对社会的了解。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没有经济上的顾虑,只要肯努力,他们就会比同龄人站得高,走得远。”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小夏说。
调查显示,44.3%的人认为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27.7%的人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思维活跃。
“我一直在努力,上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然后孝敬父母。”在北京市丰台区工作的高贝贝说,虽然家境富裕,但是父母一直教育她要独立,她从上大学开始就不用家里的钱了,自己做兼职“养活”自己。
调查中,对于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22.6%的人认为父母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孩子存钱,44.5%的人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教育“买单”,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也有21.6%的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尽力给孩子提供蜜罐似的生活。
中华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中心首席专家席忠华说,父母努力挣钱没有错,这本身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但是再富不能让孩子富,要教孩子学会理财,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这样他们才会珍惜生活,并且积极地为生活打拼。
“小时候就记得听爸妈唠叨了,他们说什么,就得照着去做。”在北京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田亚坤说,“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你该干什么了,你接下来要去干什么,总是一副命令的口吻”。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诊所对近千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家长被孩子认定为“不合格家长”。不合格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过分保护型,家长包办代替太多,有这种倾向的家长比例占到总数的30%左右。二是过分干涉型,其表现是喜欢画框框、定调调,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种家长也占到总数的30%左右。三是严厉惩罚型,占总数的7%~10%。
本次调查表明,75.1%的人认为应该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69.7%的人认为父母应该少一份强制,多一份引导激励,62.0%的人认为应该让孩子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变“要孩子做”为“孩子要做”。
“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席忠华说,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办?他总有自己一个人去生活,去工作的时候,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也不可能总能帮得上忙,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各种各样的生活,这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调查中,66.0%的人认为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65.7%的人认为应该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64.5%的人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