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球风光(印度专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3-11-16 09: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旅人的朝圣地:印度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途人

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在《窥看印度》里这样写着:“印度的面貌是什么?你问一百个人会得到一百种说法。但就算把他们都加起来,也不能说那就是印度的全貌……”而我只想告诉你,印度,一旦你看了一眼,就会难以忘怀,刻骨铭心……是的,印度是旅人的朝圣地。如果你已经是身经百战,却未涉足印度,下一个目的地就应该是印度了。印度绝对不是容易旅游的国家,现在我想告诉你印度真实的一面。


  没想到机场戒备竟如此森严


  在印度,除了德里附近的“金三角”我们是乘旅游巴士往返以外,其它城市之间我们都是搭乘飞机前往的,不知道是否因为美国“9·11”事件的影响还是印巴关系的紧张,感觉起来印度机场的戒备特别森严,不仅新德里这样的国际机场,就连内陆一些偏僻的小机场都由荷枪实弹的军队把守,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登机安检非常“恐怖”,最少都要经过两次搜身式的检查,一次由荷枪的军队检查,上机前再由航空公司的人检查,男女分开,几乎是能摸到的地方都摸遍了。而在喀什米尔机场,这种搜身式的检查更是多达四次。随身携带的行李、手袋不仅要经过X光机,而且要底朝天的翻开逐一查验,最可怜的是贪靓的女士,一件件化妆品甚至要当面试用,证明安全。同行的一位团友带了一个苹果,被扳开检查后递回给她,她懊恼地说这我还能吃吗?电池、火柴都是绝对不能随身携带的,包括纽扣电池、手机电池在内,在喀什米尔机场甚至连相机里的纽扣电池也要取出才行。


  没想到新德里没有高速公路


  汽车不装倒后镜 就连巴士车顶也挤满人


  在印象中印度还是比较发达的,起码在第三世界,她的计算机软件、她的导弹卫星、她的航空母舰。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在她的首都新德里竟然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从德里到阿格拉200多公里,旅游巴士竟走了5个半小时,而这还是一条旅游的黄金线路呢。导游说印度的高速公路只有在孟买和加尔各答才有。也许为了说明印度的交通并不落后,他想想又说,新德里现在正在规划修地铁了。


  其实包括德里在内,印度城市的交通真不敢恭维,道路狭窄,行人、汽车、三轮车和“神牛”都挤在马路上。在瓦拉纳西,马路中间也摆上了店铺货摊,导游笑曰这更成安全岛了。而路上看到的几乎都是一个牌子的汽车“TATA”。从小车、公共汽车、旅游巴士到重型卡车,虽然显得样式陈旧、性能较差,但印度的民族汽车工业绝对保护得不错。不过很多车都没有装倒后镜,偶尔有的,也只是司机一侧装,就连导游也不免调侃地说,印度的司机从来都是勇往直前的。


  在印度乘公共汽车还真要有点勇气才行,车门从来不关,上下车也总是在慢驶中跳上跳下,而且车门外总会看到乘客就一只手拉着车门而将整个身体露在车外的情形,担心吗?就连车顶也坐满了人。


  没想到印度女人穿纱丽这么漂亮


  纱丽应该是印度人的“民族服装”了,但印度人穿莎丽绝不像中国人穿传统的民族服饰那样,只是节假日或有特别的节目做做“秀”。而是随处可见,随时可见,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白领还是乞丐,不论老妇还是少女,只要是女人,就没有不穿纱丽的。纱丽色彩亮丽,穿着轻盈飘逸,印度女人本来就很漂亮,穿上纱丽就显得更加动人美丽了。我见过穿着纱丽的白领小姐、新娘和表演歌舞的印度少女,也看过穿着纱丽打牛屎饼的村妇和抱着孩子乞讨的女人,而穿着纱丽、顶着水罐、沿着马路行走的女子就更是一道让影友大量谋杀胶卷的风景。最后纱丽也成了我们同行女同胞购物时最关注的选择,尤其是在盛产纱丽的瓦拉纳西,从100多美元到100多卢比。有的就干脆穿起纱丽,在印度古建筑前摆着匍士留影,拍出的照片还真像那么回事。


  没想到印度有这么多的乞丐


  我不知道印度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但是有这么多的乞丐则是我始料不及的。在豪华的酒店外面、在知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在偏僻的村庄,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成群的乞丐。真的,是成群,不是一、两个。只要我们的旅游车一停,很快就会围上许多乞讨的女人和孩子,那场面常常使人不安,但是你只要给过一次,马上就会接着第二次向你伸手,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向你围过来,直到你害怕,不敢再施舍。在瓦拉纳西,蓬头垢面的乞丐从恒河边一直排到街上;在菩提伽耶大菩提寺前,拖家带口乞讨的女人更是成群结队,在旅游车上看到那黑鸦鸦的一片使得同行的女同胞连车都不敢下。我不知道这么多人,这样乞讨她们究竟能讨到多少东西果腹;也不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还保留,乞丐是否都属于种姓等级最低,必须以乞讨为生;当看到几乎是顽强地跟着你一遍又一遍乞讨的孩子,我真的担忧在他们的眼中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没想到印度嫁女这么难


  在印度,我们有幸参加了两个婚礼,一次在阿格拉、一次在瓦拉纳西,都是在我们下榻的五星级酒店,载歌载舞热闹的场面和漂亮的印度新娘都让人羡慕,但导游说,这花的都是娘家的钱。在印度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卢比,要把女儿嫁出去还真难呢。在巴特那,导游邀请我们去到他家乡的小镇做客,他漂亮的姐姐热情地为我们煮奶茶,有的团友“不怀好意”的问他姐姐什么时候出嫁,他打趣地说要多赚点钱才行,虽都是笑话,但感觉到现实的存在。谈到他自己的女朋友,他说决定不向女方要钱,但是他后来补充了一句说,通常男的可以不要,但女方必须有。想想真庆幸自己不是印度人,而且只有一个女儿,否则……


  印度必游之地


  1、喀什米尔:位于印度最北部的喀什米尔,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雪域山谷,环绕着一座座连绵雪峰的清新山谷中布满了油菜花田、果树和白杨树,美丽的高山湖泊犹如明镜一般。早在古印度蒙卧儿帝国时代,这里就已是印度皇家的避暑胜地;而到了英国殖民地时期,更成为欧美人士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当时这片山水秘境甚至被誉为可以媲美欧洲瑞士的人间天堂。


  2、古印度辉煌的“金三角”:阿格拉、斋浦尔和现在的印度首都德里,是印度最著名的三座古城,也是印度历史遗迹最集中的地方。古老的皇宫、恢弘的古堡和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几乎比比皆是,犹如一座庞大的古建筑博物馆,而其中最为辉煌的,便是享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称誉的泰姬陵。也许因为这三座古城的地理位置恰成三角形,而且相距都在200公里左右,所以被称为今天印度旅游最热门的“金三角”。


  3、恒河朝拜的圣城瓦拉纳西:如同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源自喜玛拉雅山的恒河自古就是印度人心目中的一条圣河,就像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他的“遗言”中所写的那样,“整个民族的历史、希望、恐惧、凯歌、成败,莫不与恒河息息相关,她是印度古代文明的象征,不断变化着,不断发展着,却永远保存着原来的模样”。到印度不能不游恒河,而恒河游览最好的去处便是瓦拉纳西,它是印度教的中心,是印度人恒河朝拜最伟大的圣城。


  印度旅游情报


  ●航空:前往印度可从香港转机,印度航空公司每天都有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航班,一般下午5:30起飞,大约4个多小时的航程(印度航空公司香港办事处的查询电话是:(852)25221176)。从新德里每天都有飞往阿格拉、斯利那加(喀什米尔首府)、瓦拉纳西、克久拉霍、巴特那等旅游城市的内陆航班,十分方便。德里有两个机场,一个是国际机场,一个是内陆机场,机场检查都非常严格,日用品最好都打在行李包里托运,包括食品、电池、火柴、香烟等,随身只能携带一只手袋,包括钱包、相机等贵重物品在内。


  ●时差:印度实行全国统一的新德里时间,它与北京时间时差为2个半小时,即比北京时间晚2个半小时。


  ●气候、旅游季节与衣着:印度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般气候炎热干燥,每年的3至6月为暑季,非常炎热,有时气温超过40摄氏度。7月至9月为雨季,而10月至翌年2、3月则是冬季,气候凉爽宜人,最适宜旅游,新德里、阿格拉、斋浦尔的气温大约在9至20摄氏度之间,一件衬衣外带一件夹克或外套就可以了,十分舒适,是印度最佳的旅游时节;但这时的喀什米尔却比较冷,气温在2至8摄氏度,如果这时去喀什米尔,最好要带羽绒服。


  ●货币:印度货币单位是卢比(Rupee),相当于我们的“元”,下面是派士(Paise),相当于我们的“分”,1卢比等于100派士。目前1美元可兑换40卢比,在机场和酒店都可兑换,但最好保管好兑换的单据,出境时印度政府是不允许携带大量卢比出境的,可凭单据兑换回美金。1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5个卢比,但人民币在印度无法兑换。


  ●电讯:奇怪的是我们在国内的“全球通”手机在印度只有新德里有信号,一离开新德里就根本没法用,所以你尽可将手机打到行李包里,免得机场安检时一下取电池、一下又装电池。印度电信的国家区号是91,而国内公共电话并不普遍,打国际电话必须在饭店或电信服务中心。除了大城市外,很多地方电话都无法接通。从印度打电话回中国的方式为:0086-××-××××××××


  ●购物:有意思的是印度没有大型的百货公司或超市,几乎都是规模较小的商店、店铺或一些专卖店,但有很多传统的集市,购物时尽可讨价还价。印度最值得购买的是丝织品,包括披肩、纱丽等,其中尤以瓦拉纳西为最,品质、价格都比较好。另外斋浦尔的皮革制品,包括各种皮鞋、凉鞋和拖鞋都十分漂亮;喀什米尔的羊绒披肩、地毯和银器、木雕,以及各种首饰、民俗手工艺品也是购物的首选。


  ●餐饮:印度虽然是美食天堂,但是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国人对印度的餐饮几乎没有多少恭维的,甚至宁可吃带去的方便面,也不愿吃印度餐。尤其要提醒的是不要品尝或模仿印度人的手抓饭,不要随便饮用印度人习惯的饮用水,因为大多是生水。有人戏曰,“到印度不拉肚子就等于没去过印度”,就是指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餐饮最好在下榻的酒店,而矿泉水最好买“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生产的。


  ●小费:印度几乎是到处都要付小费的,包括旅游景点内的卫生间都要给小费。一般来说酒店的行李员一次付10个卢比,餐后一次10到20卢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04:46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洗罪酿死伤 “圣浴”踩死39名香客
??来源: ??潇湘晨报

★在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纳西克地区举行的一个宗教活动中场面失去控制,至少有39名香客在混乱拥挤中被踩死,170人受伤。新华社

本报综合消息 印度27日再次传出悲剧:该国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纳西克地区当天举行的一个宗教活动失控,造成至少39名香客被踩死,另外170人被踩伤。


  遇难者:多是妇女儿童


  来自现场的消息说,事发时,100多万名印度教徒正从四面八方赶往只有80万人口的纳西克城,准备参加在城外戈达瓦里河中举行的“圣浴”。突然,一些人冲破了设于一条狭窄街道上的路障。纳西克警方说,150万至160万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由于太过拥挤,救护车不能进入现场向伤者提供急救。纳西克市长德什拉特·帕蒂尔说,目前已有39人死亡,至少170人受伤。由于还有失踪人数,估计死亡人数还将上升。来自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查曼·考希克对法新社说:“安排非常糟糕,我们当时只有一条路线前行和离开。大多数遇难者是妇女和儿童。”


  原因:路障还是硬币  



  “当时一个路障后面有大约5万人,他们往前推,路障突然坍塌,他们就倒下了,”马哈拉施特拉邦副首席部长切根·布杰伯尔说,“后面的人就开始踏着他们向前走,这是蜂拥发生的原因。这是一场悲剧事件。”


  纳西克城选出的联邦议员乌塔姆·拉奥·迪克莱说:“警方当时不能控制人群,他们冲倒了路障。人群都试图赶往同一地区。”


  马哈拉施特拉邦内政部长克里帕申克尔·辛格说:“地方当局已经接到确保朝圣者排队的严厉指令,但是突然有一群人推挤路障,不少人因窒息而死。”


  然而,纳西克市警务专员P.T.洛哈尔另有说法。他说,局面失控并非由路障引起,而似乎是香客抢夺刚刚完成“圣浴”的“圣人”抛下的硬币所致。


  朝圣:6000万人参加


  “圣浴”是印度宗教节日“昆梅拉”的组成部分。“昆梅拉”每12年举行一次,这也是太阳和木星连成一线的时间间隔,因而这个节日被认为是神圣的日子。印度教徒认为戈达瓦里河是神圣的,在特殊的日子里去那里游泳,能够免除罪恶。所以每一个“昆梅拉”节日,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圣徒前往戈达瓦里河进行“圣浴”的宗教活动。今年“昆梅拉”节开始于7月30日,计划9月1日结束,参加各种宗教活动的先后大约会有6000万人。


  “昆梅拉”主要活动在印度教圣地——北方邦的安拉阿巴德举行,纳西克的活动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05:4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三天四夜
??来源:南方周末??王轶庶


面前是一块3米见方的纯黑大理石,石头非常光洁,在太阳下反着黝黑的光,晒得温热,像坐着的人刚刚离去。黑石镶嵌在红色的石头上,环顾周围,到处都是红色的石头,这儿是阿格拉宫,正前方,是在雾霭下蒸熏的朱木拿河,恒河的上游。300多年前,莫卧尔国王夏杰罕被政变的儿子囚禁于此,落寞与绝望之中,他的日子就是每天坐在这块石头上,远远地望着河对岸的一个建筑发呆,那个建筑我现在也能看到:离黑石1.5公里的远处,白色的弧形反射着好看的光,即使是白天,隔着雾气萦绕的河流,仍有月亮般的皎洁与神秘,那是夏杰罕亡妻的墓地———泰姬陵。


  印度,一个对中国人而言依然颇为神秘的国家,但从小到大,印度就总是在视野里晃动,有关歌舞,美女,香料,瑜伽,核武器,这是个不能不被重视的国度。我站在这里,意识仍有些恍惚。这个地图上看像母牛乳房的国家,有喜马拉雅山挡住北方的寒流,有印度洋暖流温柔的包裹。这是一个色彩鲜艳、历史复杂的国家,像那块黑石一样,光滑,有巨大的体积,在深邃中也饱含着悲怆、落寞。站在这里,面对泰姬陵,我只有三天四夜的时间浏览印度。


  第1夜 天气,让人不快的话题


  傍晚7点从香港起飞,直飞新德里,直线3800公里,飞行时间5个小时,飞机上有节目看,时间很容易打发,屏幕上不停告知现在的高度、位置、机外温度,看着地图上的小光标移动,知道脚下已是印度洋,心里又激动起来。“印度”,从小到大,这个字眼总在视线之内,真实触摸的感受究竟会是怎样呢?飞机开始下降,渐渐地,德里的轮廓已看得见,郊区的大片黑暗中会突然迸出一小丛密集而昏暗的灯光,像密林里的蜂窝,黑黑的吓人。这个城市出奇得大,在市区上空,夜里的灯光像沸腾的大海,往远处看整个视线内全是灯海,却没有高的建筑物和高速路的灯光线条可循,像一个平摊的大饼,印象中只有曼谷的上空夜色是这样的。


  出飞机就是一股热浪。朋友们建议我最好不要跟人聊天气,在印度,这是个让人不快的话题,一条喜马拉雅山脉,让印度从不知寒冷为何物。在我来的前一个月,印度正遭遇4年来最强烈的热浪,多处出现50度的高温,死了1000多人。印度7月是雨季,但依然酷热,印度的公交车和火车都没有空调,印度人对热的耐力超群,能做的就是多喝水,但水是外地人来印度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卫生状况和水土不服,饮用当地水闹肚子的可能性极大,藿香正气水属于贴身法宝,我甚至还带了威露士消毒液。


  我们住的宾馆陈设很好,该有的都有。我的朋友早前来印度时却挨了不少麻烦,一下飞机被印度司机用出租车拉到德里外的一个小镇,整整一天,他都以为自己是在德里,自然他的住宿条件也值得商榷。接待我们的是古马尔,一个爱笑的印度人,1983年在中国国际关系学院留学两年,回国后曾在印度总理办公室任职,后来“下海”做导游,这在当地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宾馆马桶边放着一个方形水桶,一个水杯,来前做过的功课告诉我这是解手时用来清洗的,这是印度人的习惯,以至于印度人对手的分工很明确,我右手拿相机,伸出左手与印度的朋友握手时,对方迟疑了一下,我这才反应过来。左手不能用于正式场合,被认为不洁。


  第1天 活在18世纪  ?


  终于快被热昏过去,才早上10点,烈日已经让人睁不开眼,看不清这就是德里。德里有900万人口,但只能算印度第三大城市,印度是人的海洋,他们也为人口问题苦恼,但由于宗教和信仰,他们不能像中国那样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当地人坦言,印度的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人口问题,但又能怎样。像很多城市一样,德里分新旧德里两部分,新德里路宽楼高,旧德里是一座古城,那儿有印度七个王朝的遗迹。但我们没时间去旧德里,于是被介绍到印度的标志———印度门附近来转转。


  车一直在印度门的总统府、国会大楼附近打转,印度门是1921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印度阵亡的7万名将士而建的。一战时印度并未参战,但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却有9万人上了战场,战后印度人越想越窝囊,英国为了抚平印度人身心的创伤修了这个纪念门。这里是禁区,不能停车,以前并不是这样,直接原因是2001年12月印度国会袭击事件,几名恐怖分子冲进印度国会打死了12个人,看得出来这里至今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印度空军司令部前摆设了几架仰天欲飞的战斗机,处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军人和警察。这是印度政治的核心地带,不过跟天安门广场不同的是,这里仍然可以见到手扶拖拉机慢悠悠地开过去,远处的水池里有不少光着身子的少年在嬉戏。军人看到我拍照并不制止,还友好地跟我笑笑,每个人的枪械都磨得陈旧。


  从没在一个首都里见过这么多动物:狗、牛、猪、羊、骆驼、猴子、大象、孔雀……早就听说印度的牛是一景,所言不虚,我相信全世界的牛做梦都想投胎到这里。离开印度门不久,就看到一头牛悠闲地趴在马路正中间,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小心地绕道而行。80%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牛是神圣的,印度人有杀戒,吃肉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有越来越多的素食者。杀戒体现在动物都会受到优待,从到处啄食的乌鸦到四处溜达的野狗,新德里的街头像一个自由的动物园,从动物保护协会的角度看,这里生机盎然春光普照,而在初来印度的游客看来,离印象中的首都稍远了点。听说不久前德里高等法院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德里市政府必须在未来的4个月内将所有横行在德里街头的流浪动物扫荡干净,其中主要打击对象就是流浪牛。命令中说,由于街头流浪牛和流浪狗的存在,德里在游客眼里像是一座18世纪的城市,全无一点现代化的气息。


  下午去德里以南200公里外的阿格拉市,泰姬陵所在地。车出德里,哪儿都是平原、田野,印度这个大平原养育了太多的人,走到哪儿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印度的司机是最顶尖的司机,没有高速公路,却能在人群中高速杀出一条血路,看得人心惊肉跳。7月的印度是雨季,天很快黑下来,大雨瓢泼而下,奇怪的是街上倒没有鸡飞狗走,卖货的卖货,骑车的骑车,难得的是每个淋得透湿的人都还很悠闲。


  第2天 泰姬陵:晴天下的一个梦


  因为泰姬陵,阿格拉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但这个城市依然简朴、直接,没有人为的迎合或粉饰。我们在黄昏的时候进入阿格拉市,眼前的这个城市仍然是乱哄哄的,满街的摊点显然方便购买,火车通道前也没有保险栏,一干车队就紧挨着飞驰的火车等待通过,城里车辆拥堵,但很少看到交警,按理说一个国际闻名的旅游城市应该有一些特别的地方,不过印度人似乎不太讲究面子和形象工程,一切以方便省事为指导方针,能凑合着用就成。惟独这个泰姬陵,极尽奢华与心血,成就一个建筑奇迹。来到印度不看泰姬陵就和来中国不去长城,去埃及不去金字塔一样。


  泰姬陵附近建有不少宾馆饭店,因为不少观光客都是慕泰姬陵的月色和晨曦而来,1631年始建的这个建筑当时是纯白色的,但近几年由于污染,白色的大理石渐渐变黄,许多地方已经出现片片黄斑。这是酸性烟尘侵蚀的结果。周围的两个热电厂、200多个翻砂厂和一个火车编组场每天排放出来的烟尘数以吨计,还不算附近公路上行驶的数万辆汽车排出的废气。威胁最大的要数40公里外的马图拉炼油厂。当地政府于是开始限制机动车的排气量,进泰姬陵参观也是严禁吸烟。泰姬陵是印度一个创汇大户,门票大约是人民币200元,安检非常严格,几道门搜身检查,这倒不是为了防外宾,在印度,由于国内和周边局势复杂,常有恐怖分子威胁要对泰姬陵下手,古马尔说有一次当地保安部门曾用黑布把整个泰姬陵包扎起来,伪装以防止空袭。


  我们去的时候,那儿人并不很多,泰姬陵像晴天下一个梦一样,让人有点晕,这种感觉我在罗马斗兽场时也曾有过,也许亲临这些大名鼎鼎的建筑奇迹难免会有这样的反应,有点穿越时空的荒唐感,他们历经多年,代表着一代人的荣辱悲欢,隔着时间传递到自己手上时依然带着温热。其实对泰姬陵已经是预热了太久,面对这洁白的神话尚能保持镇定,真正让人意外和震动的是和泰姬陵隔着一道朱木拿河的阿格拉堡,那是蒙古人的后代莫卧尔王朝阿克巴大帝在1573年建成的一个固若金汤的石头堡,整个堡是用红砂岩建成。正午一个人站在行人稀少的阿格拉堡,周遭一片赤红,人去楼空,铁锈一般的石头城上有猴子嬉戏,有乌鸦飞过,站在回廊上即可看到1.5公里外的泰姬陵,印度的山水往事挡都挡不住地扑上来,当年国王夏杰罕本想在泰姬陵的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黑色陵墓,以便死后可与泰姬陵里的爱妃相对而眠。谁知泰姬陵刚刚完工不久,他的三儿子奥朗则布就弑兄杀弟篡夺王位,并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里。8年里,夏杰罕每天只能在古堡的八角楼里,透过一小片窗玻璃,遥望远处朱木拿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不堪亲子凌辱,夏杰罕最后终于忧郁而死。古堡里门廊门洞众多,曲径通幽,直至进到一个门里我呆住了,大花园里正中是一个百余平米的纯白大理石平台,在正午的光线下发出刺眼的光,眼睛习惯了红色,突然面对这刺目的纯白,设计者一定得意于这种突然的眩晕感,的确,这种感觉真的像是到了仙境。


  并不是所有的印度女子都能有泰姬这样的宠遇,相反,在现在的印度,妇女境遇并不是很好过。车离开德里时路过一个工地,我惊奇地看到所有头顶大堆砖石的建筑工人竟都是披着纱丽的女性,而在一边说笑的指挥则是一群男士,古马尔跟我们说,在印度,妇女的就业相当艰难,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在印度,成亲的时候女方要向男方提供大笔嫁妆,如果嫁妆不好,嫁过去的女性往往会受到虐待甚至被杀。印度的女人多穿着华美的民族纱丽,面对镜头拍照时大多羞涩躲闪,在历届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中,来自印度的美女总是名列前茅,这有点矛盾,中国人对印度美女的印象多来自早年的电影,印度人能歌善舞,姑娘们婀娜多姿,但古马尔的介绍和自己的所见,似乎有一点出入,其实和想象有出入的又岂止这一点。


  第3天 粉红之城


  车一直在不太好的路面上颠簸,但这是前往心中的凤凰城的路上,斋浦尔,著名的粉红之城,光这个名就足令所有背着相机的人消解所有的疲惫了。


  这次一共带了四个相机,胶片数码中幅一堆,过海关时朋友看到我那一大袋子胶卷告诫说,印度海关对胶卷数量是有限制的,我只好化整为零,让每个朋友都分头带些,还好并未检查。来印度之前,徘徊在脑海里的全是SteveMcCurry的印度影像,这位马格南摄影师曾以拍摄国家地理封面阿富汗女孩照片闻名,许多摄影的人都惊叹他的照片,为什么他的镜头下的南亚有如此神奇的色彩,在网上常能看到关于他的器材和胶片的讨论,去年我在斯里兰卡粗粗领略了南亚的色彩,很难说清楚那是因为纬度的关系还是其他的什么,南亚总是能提供出超出肉眼判断外的色彩和质感,绝对有别于中国或欧洲。如果说莱卡相机最能精确表达欧洲所在纬度的影调,那印度就是世上所有品牌彩色胶卷的广告片场。记得看过一张SteveMcCurry的工作照,在孟买大雨中的街道,他穿着印度人最常见的衬衫,站在齐腰的水里,有一个当地助手打着伞,他的胡子都蓄得很像印度人。遗憾的是我缺的正是这个,三天四夜我没有深入生活的可能性,每次肩上四个相机进入人群,印度人都会报以热情的微笑,印度对每个摄影人都是天堂,如果你能隐身进入,几乎遍地好照片。印度人对彩色的迷恋让人吃惊,一路上到处都是色彩的狂欢,他们从不吝惜夸张颜色的涂抹,明黄色的店铺,明黄色的纱丽,湖蓝色的墙壁,大红的头巾,经过的印度乡村,常常可以看到一袭白袍的老者头顶彩色的头巾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聊天,土黄色的地,厚重的乌云,百无聊赖的动物,印度的乡村画卷是真正的田园诗篇。


  斋浦尔、德里、阿格拉被称之为印度“金三角”,盖因这三地凝结了印度历史人文的精华所在。粉红之城的由来是18世纪的当地邦主杰邦·辛格对全城实行了色彩控制,下令把全城的房屋涂成粉红色,造屋也必须用浅红砂岩,那时遗留下来的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老城,而现在的斋浦尔新城是印度珠宝中心,城中富人云集,车水马龙,那些对我们不构成兴趣。进了粉红色的老城,一幅生机勃勃的印度人市井生活画卷马上展现在眼前。


  一个变魔术的少年挡在我的面前,他背着一个褡裢,脸漆黑,眼睛却很亮,没容得我表态,他便忙活起来,他的手法的确纯熟,让人目瞪口呆,他站在街道中一堵蓝色的墙前,手中的铁球眼睁睁地消失了,我又开始眩晕,感觉这是梦境,他变走了我的30卢比,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这个城市是极有质感的城市,且不说满眼的粉色,而是街头有大量的手工业者,修鞋,雕刻,铁铺,染坊,理发,他们都在用简单的工具认真地做一件件手艺活。一个印度烤饼铺很吸引人,顶篷的烟火布像一个天然的有色柔光箱把里面的场景映得极其好看,广州也有印度薄饼,但实在和眼前的无法相比,面就摊在炉火熊熊的铁锅上,里面的两个小孩子很吸引人,快门按个不停,年长的姐姐不让我拍照,却在我拍照的空当中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出来,却依然不让拍。从一般观光者的角度看,印度的一些角落生存状态堪忧,但即使隔着车窗也能看到他们心满意足的表情,印度的衣食住行有颇多不便之处,但人们也都习以为常,生活的幸福感指数其实就是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乐观是印度留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我坐在一个椅子上,一个老人帮我打着伞挡光,一架老式的4×5相机对准我,一个摄影者进入印度,得到一张印度人为其拍的照片,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我仅需为此付15卢比,相当于3块人民币,这个相机是用相纸直接拍照,就像摄影术刚诞生时的干板,的确15分钟后我拿到的照片也是充满了历史感,模糊且有划痕,这正是我想要的。相机旁摆放着另外一些人的面孔用以广告,这些面孔由于相纸的缘故无一例外地看着像祖父祖母年轻时的老照片,认真地端详着镜头,注视着我。


  气喘吁吁地爬到郊区山顶的琥珀宫,16世纪当地藩王的宫殿,天上一群黑压压的东西便飞了过来,那是不计其数的鸽子,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鸽子,以至于恐怖得像希区柯克的《鸟》,山下隐隐可以看到粉红之城,下雨的时候,这些鸟在电线上几千只密密麻麻地排成几排,不像轻盈的鸽子,更像铁铸的乌鸦。


  第4夜 英国人留下来的


  飞机早上7点起飞,我们3点钟便赶去机场,朋友们一再叮嘱别过分信赖印度的航班车次,提前或滞后是常有的。三天来经过的印度的几个城市,这种琥珀宫铁铸般鸽子的感觉时时穿梭在艳丽的色彩之中,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文明,“我觉得像印度这么伟大的国家,有如此昌盛而年代久远的历史,竟让一个远方小岛把它的手足捆绑起来,是一桩荒唐绝伦的事。”———尼赫鲁谈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而事实上,此前的印度,在抵御外敌入侵上的确总是力不从心,从公元前雅利安人的入侵到蒙古人创立的莫卧尔王朝,现在的印度处处遗有英国人的痕迹,从电线插头制式到交通规则,印度人其实对英国人情感复杂,古马尔说英国人留下来的教育体系让现在街边的孩子都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英国人留下来的印巴自治又让这片土地总是弥漫硝烟味。


  在从亚格拉去斋浦尔的路上,一位路边的老太太吸引了我,她佝偻着背,眼里满是混浊的老泪,身上却穿着极为鲜艳的黄色兰色纱丽,我端起了相机,她向我讨钱,我付了30卢比,她看起来很满意,捧了一把豆角要给我,这时周围的人开始呵斥她,我注意到她离开的时候周围的店铺也是不让她靠近的,问古马尔,于是说起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乡村,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依然存在,他们彼此间不能通婚,限制接触,事实上,从印度的几个城市观感,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不同阶层的反差极大的生活环境,大片的赤贫村落不远处有富丽堂皇的别墅。


  这是一幅内容庞杂的画卷,离开印度时你还能趴在舷窗上为自己列举很多再来印度的理由,其实不用想,印度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最充分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06:36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未曾离去已经怀念

?来源:南方网??May

南方网讯 喜欢印度的人们简直无法抑制对印度的热爱之情,一再重复对印度“未离去已经怀念”的感觉;与中国同样是有着些许神秘色彩的古国,同样又是地处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不同的古代文明赋予印度不同的人文形态。

如果是热爱人类古代文明,喜欢人文历史的游客,印度将是一个令心灵盛开的地方,让人一品文化盛宴的地方。印度最适合有较高文化内涵、能够欣赏历史沧桑之美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常规的旅游团在印度活动范围大多数在德里、斋浦尔和阿格拉三地之间,印度人称三地为金三角,因为三座城市成三角形分布,三者间距离约200公里,旅游者由这片黄金三角地区展开探索印度古文明之旅。

在德里咀嚼千年文化

探索印度的足迹,最理想的起点是首都德里。德里有新旧之分,且两者对比强烈,新德里新式高楼大厦林立,居民多为富人,中央政府机构多聚集在此,最引人注目的是仿巴黎凯旋门而造的印度门,是德里的市标。而旧德里街道狭窄、建筑老旧,显得拥挤脏乱,住民多为穷人。旧德里城内红砂石筑成的红碉堡、印度最大最优雅的清青寺————迦玛寺,展示了印度的伟大建筑成就。在郊区的胜利塔是印度最古老的建筑。有名的胡默庸大帝陵,讲述着它的创办者蒙兀儿王朝曾有的辉煌。从新到旧,让人咀嚼到千年文化的穿透力与时空跨越的劲力。

阿格拉去泰姬陵领会爱情

阿格拉曾是称霸一时的蒙兀儿王朝的首都,这里融合登峰造极的建筑和刻古铭心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泰姬陵是天才横溢的沙迦罕王为纪念爱妻,用尽毕生心血建筑而成。泰姬陵历时廿二载方才完工,一流的工匠在这座云石陵墓镶上无数珍贵宝石,并在四周围上如薄纱般的通花石雕屏风。如今,这座白色的建筑物仍保持着昔日的风采,它在月色下的绰约姿容、破晓时分的艳丽魅态、或是它在园中池塘的倒影,无不令人心神俱醉。而国王后来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用红色砂岩建造,所以又称红堡。他每天由窗口凝望着爱妻的陵墓,直到生命终结。

斋浦尔赏中世纪风情

众所周知,斋浦尔是一座色彩缤纷的城市。当年殖民地政府为了迎接英国艾伯特亲王到访,下令将全城漆为粉红色,固有“粉红城市”之称。自此以后,斋浦尔一直保持着粉红色的面貌。市内古老的城堡,七彩的集市,穿长裙、披面纱的女士,裹上头巾的威武男子,无不弥漫着一种如梦似幻的中世纪情怀,令人有时空倒流的错觉。

斋浦尔市中的“风之宫殿”,是专为皇宫中妃嫔而建的,这座宫殿有近千个窗子却没有门。当年,齐浦尔皇后及宫中妃嫔经常从窗子观看街上载歌载舞的流行队伍,这里留下她们的欢欣与憧憬。建于山上的琥珀堡依山而建,富丽堂皇,其中一个名为“万镜之宫”,四墙嵌有精妙的镜面图案,即使是一根小小的蜡烛经过万镜的反射后,就像满天星辉火舞跳动,美轮美奂,目不暇接。

□五月卖点

印度一线刚刚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在许多人的心中还不熟悉。目前,从各旅行社的反映看,五一期间大多旅行社推出印度一线,但据介绍,咨询印度旅游的人数很多,但价格上,黄金周的印度游与其它线路不同,没有太高涨幅,价格与往常基本一致。

□贴心提示

1.衣着: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2.餐饮: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如需热水或茶可唤服务生送来(但需付小费)。印度以素食为主,口味偏咸和辣,但当地也有不少中餐馆。值得一尝的印度美食有“郭杜里鸡”、“羊肉汁拌饭”、印度烤饼等。

3.习俗: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及佛寺规则,如切莫抚摸小孩的头;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若有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4.时差:印度全国仅一个时区,较中国慢2小时30分钟。

5.货币:印度的货币是卢比。1美元=50卢比(仅供参考)

6.特产:印度丝绸、羊毛、艺术品、金器饰物、孔雀羽毛制成品等是当地特有物产,值得一买。但在印度旅游途中所购金器、宝石及孔雀羽毛制品有所限制。

7.气候:印度有三个季节:冬季、夏季和雨季。11月至3月属冬季;4月至6月是夏季,普遍炎热;6月至9月为雨季。现在去印度正是夏天,可着棉质轻松衣物。

8.小费:印度是个流行小费的国家。通常请人搬运行李、打的士、上厕所、酒店房间整理甚至在景点拍照都要支付一定的小费。一般在10至50卢比之间。

□线路直击

两条游线均为经典

广东中旅:印度金三角、斯里兰卡八天团

第一天:广州—香港—科伦坡。乘直通车前往香港,赴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第二天:科伦坡—康堤—科伦坡。参观斯里兰卡中世纪的古代王城康堤。返回科伦坡。

第三天:科伦坡—新德里。参观科伦坡的历史名胜,下午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

第四天:新德里—亚格拉—泰姬陵—亚格拉堡。前往亚格拉。此城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宗教色彩浓厚。游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和亚格拉堡。

第五天:亚格拉—胜利宫—斋浦尔。游胜利宫,继而前往“印度沙漠之邦”的斋浦尔。参观皇宫博物馆。

第六天:斋浦尔—琥珀堡—风之宫殿—斋浦尔。前往琥珀堡。游万镜之宫,前往参观“风之宫殿”。

第七天:斋浦尔—新德里—印度门—旧德里—甘地墓—科伦坡。往新德里,游览新、旧德里市,参观酷似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的“印度门”、印度教的乐斯美神殿、印度圣雄—甘地之墓。

第八天:科伦坡—香港。

广东铁青:印度6天黄金三角地之旅。

第一天:广州前往香港,乘机往新德里;

第二天:新德里往阿格拉皇朝全盛时的首都,参观遗留大量的皇宫城堡古迹;

第三天:阿格拉—泰姬陵—阿格拉堡—胜利宫—斋浦尔;

第四天:斋浦尔—琥珀堡—斋浦尔;

第五天:斋浦尔—新德里—市区观光—印度门—加德古塔—旧德里—甘地墓;

第六天:抵香港。

□线路评点

从以上线路看,在印度境内旅游的行程安排比较接近,都是集中在印度北部的德里、斋浦尔和阿格拉三座城市,行程上也基本都安排了三市最经典的名胜古迹,应说是看到了印度最有特色的地方。广东中旅的行程增加了斯里兰卡,有效地利用了单程车票的价值。

但是有些可惜的是,这一种行程中没有了南部城市孟买,孟买可说是个人种的大熔炉、国际色彩极为浓烈的摩登城市,新旧混合、中西合璧。虽然有些脏乱的感觉,但却融合了多种文化。

□大家游记

印在心中的国度

孟买真大,作为印度最繁华和商贸最发达的城市,仅人口就有1000多万。破旧不堪的公共汽车乐颠颠地跑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车窗一律大开,而更多的车子根本就没有车窗;印度人喜欢乘车时将头手伸出窗外,而公共汽车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停站,人们总是习惯了跑着上车,跑着下站。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见识了孟买的“洗衣集市”。上千个洗衣作坊集中在一个场里,就在大桥下。洗衣匠们在早以辨不出颜色的池槽里用力摔打着衣服,蒸汽浮动,洗好的衣服一样在床单像风中飞扬———一个洗衣匠一般有50—70个家庭客户,为这些家庭洗衣,能为他们带来8000卢比左右的月收入,这在孟买是不错的收入,他们有了钱也不愿接受教育,只想守着这份祖业,洗衣、晾晒、送还,过简单的日子,有简单的快乐。

印度是一片大陆————真的,印度确实是一片大陆,它古老,神奇,这片大陆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和传统,又焕发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印度旅行的日子,拍了许多温厚善良的印度人,也常常成为别人的拍摄对象,一路旅行,心中常有很温暖的感觉。

印度人,给我的感觉,既有亚洲人的纯朴、善良、聪明和勤奋,又有英国式的教养和礼貌,更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面对苦难的从容自得其乐的天性。这种品性不仅体现在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像我们在加尔格答的导游德安先生,他本身就是加尔格答大学的老师,20多年教龄修得的那份儒雅和不辞劳苦惟恐我们少了解印度的那份热忱让每一个团友都深深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07:2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舞蛇人 人蛇情未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杨孝文 任秋凌
走进任何一个有名的印度旅游景点,你都会发现戴头巾的舞蛇人在吹着木笛,柳篮中的眼镜王蛇则闻乐起舞。然而,舞蛇这种古老的职业有可能随着印度政府一道养蛇禁令的生效而消失……


  最近,印度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私人拥有某些种类的蛇,结果引起了很多舞蛇人的不满。阿詹·纳斯便是舞蛇人中的一员,他蓄着胡子,穿着藏红袍,坐在德里以北90英里查基庄的一座寺庙旁,他抱怨说:“这是我们祖传的职业,世代就靠它维生。我们没有土地,没有工作,现在连什么活都没了。我们可拿什么糊口呢?”


  其他数百名穷困潦倒的舞蛇人围着纳斯,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专为舞蛇人的守护神———印度杜什拉节的古拉伯嘎纳斯领袖修建的一座白石庙寺前。但这些没带蛇的舞蛇人不只是前来祈祷,他们还将举行集会,准备拟定计划游说政府为他们提供其他就业机会。


  “政府在出台禁令前从未替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过。”一位舞蛇人愤怒地喊道。他来自德里,这时正坐在寺庙的台阶上,空气里香雾缭绕,烟雾弥漫。“他们禁止我们干这一行,但即使现在,当某位部长家里有蛇出现时,他们还得电话找我们前去处理。”


  自古以来,印度人对舞蛇人一直是心存敬畏的,舞蛇人戴着与众不同的琥珀耳环和珠链,被尊奉为印度神话中的“瑜伽修行者”或圣人。在印度,蛇也极受崇拜。印度有许多寺庙供奉着蛇,许多节日专门为蛇而设,有的神的塑像的脖子上也缠着蛇。


  印度于1972年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舞蛇人仍然时来运转,开始跻身高消费阶层,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很多人为之着迷。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在各大饭店以及在迪拜和新加坡等国由政府资助的文化节日上表演印度传统的舞蛇节目。


  但当一些舞蛇人交上好运,享受一流服务、快乐时光时,大部分舞蛇人仍在乡间徘徊,吹响木笛,让他们篮子里的眼镜蛇和毒蛇闻声而动,随乐而舞,进行着街头表演,每天最多也只能挣50卢比(1.10美元)。头发花白的舞蛇人德哈纳斯是从查基到德里来庆祝这一年一度的节日,他说:“当时,政府就已管得非常严,并开始查抄我们的蛇。今天,再没有一种职业像我们的职业一样遭到中伤诽谤。我们不得不整日小心翼翼,以防被抓。否则,我们就得挨打,挣的那点活命钱还要被人夺走,连装钱的口袋也剩不下。”


  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却表示,舞蛇人削断蛇的毒牙,剖开它们的毒腺,并经常与偷猎者勾结。偷猎者常宰杀蛇一类的爬行动物,将它们的皮剥下,拿到国际市场上去销售,牟取暴利。


  但舞蛇人拒绝这种指责。巴哈·泰哈尔纳斯和他的同事在查基发誓说,他们从未杀过蛇。巴哈说:“我们尊重蛇,就像尊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把蛇放到肩上带着。我们从不会虐待它们。我们用蛇只用40天,尔后就将它们放回森林。其实我们是在替暴富的偷猎者们受过。”


  大多数舞蛇人都想在政府负责林业事务的办事处谋得一份工作。他们认为这种机构能用得上他们掌握的动物与传统药草,尤其是治蛇咬伤药草的知识。一些人为他们的孩子寻求就业机会,这些孩子本可以受到教育,但常常被迫从军,因为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


  印度野生动植物信任会的巴哈·杜特称:“舞蛇人已经在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主动地努力适应这个变化不定的时代。”他正牵头一个项目,旨在帮助这些舞蛇人找到其他工作。他们自己已组建了乐队,在结婚和出生庆典等吉庆场合进行演奏。


  但仍有一部分人拒绝放弃他们祖传的本行。一些舞蛇人回忆起过去那一段令他们难忘的时光。有一次,印度和巴基斯坦要举行一场板球比赛,强硬的印度族领导人威胁在体育场释放毒蛇。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印度政府把舞蛇人召去,让他们保卫体育场的安全。但这毕竟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挑战。


  苏里什·纳斯坐在圣火旁,和同事们一起吸着大麻叶,显然,他有疑问:“一条眼镜王蛇要花掉我们10000卢比,你怎么能希望我们放弃这样一个价值可观的职业?”仍在守护这份大势已去的职业的人决非纳斯一个人,另一位舞蛇人表示:“政府完全可以给我们发放舞蛇许可证,哪怕一家中只准许一人舞蛇也行,这样我们的传统就不会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09:32 | 只看该作者
女背包孤身闯印度之一
--------------------------------------------------------------------------------
http://travel.tom.com?? 2001年12月04日??来源:北京青年报??林坚儿




在印度背包游,最无奈的是所到之处总有热情的印度人向我问好:“Hello,Japan!”他们都认为我是日本人。在德里的月台上,一群印度人不厌其烦地猜测我来自何方:“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我忍无可忍朝他们大吼:“中国!”他们都惊讶地瞪大了眼。印度人都认为中国比印度落后,万料不到有中国的背包族出现,这使我常有种英雄般的得意。

至少,在中国还没有听说过印度的背包族来过。而背包族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民族素质的。

旅途中虽然我的英语差劲,但印度人仍喜欢跟我谈话,他们连写带划,问题总离不开:“你一个人不怕吗?在印度没有亲戚朋友吗?”连你的婚姻也要过问,当我回答未婚时,围上来的印度男人则越来越多,问题也就更古怪:“你喜欢印度男人吗?”有了一次经验后再有人问我便答已婚,轮到印度女人惊讶了:“你丈夫怎会让你出门?你生孩子了吗?”印度女人社会地位之低可见。尤其见到那些要蒙着脸的伊斯兰女性,更觉自己作为中国女性的幸运了。

在孟买最便宜的旅店,IndiaGuestHouse的老板一见到我便翻开登记本,指着几个日本人的名字和国籍说:“这里有很多日本人来入住。”我说我是中国人,他一听竟非常高兴:“中国?!太好了,我这里从未有过中国人来,你是第一个!”孩子式的笑容。当我登记完后,又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背包族。老板又翻开登记本,竟指着我的名字和国籍:“我这里连中国人都来入住!”满脸的自豪感。这使我感到惊讶和好笑,我,一个来自中国的女背包,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如此自豪和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10:01 | 只看该作者
女背包孤身闯印度之二
--------------------------------------------------------------------------------
http://travel.tom.com?? 2001年12月05日??来源:金羊网??林坚儿




在学生时代,每次听到老师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坐立不安,总觉得这话离自己太遥远,太过于沉重。小小年纪的我已认识到人生的无奈与压力,总想逃避,成长中也就不断对自己说:生命苦短,做人嘛,应尽量使自己过得快活些,何苦去背负那么多重任呢?

当我站在孟买威尔斯王子博物馆,看到西藏的文物时,才顿觉以往的我是多么自私而无知!

眼前的一个小金佛,足有半米高,脸上带着哀愁,可怜的小金佛,为何让我一见到你,就让你的忧伤重重地感染到我?我知道这一刻它也和我一样想回家,毕竟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心中悲愤莫名,中国的文物竟在印度的博物馆,看着佛像那一双双忧伤的眼,无法控制的乡愁伴随泪水一滴滴地落到了异国的土地上,从未想到自己的中国情结竟是如此的浓,如此的重,祖国我的母亲,我们这一代人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你摆脱这种屈辱?中国何时才能强大到夺回自己的民族宝物?身边的印度人惊异地看着泪流满面的我,我背转身抹干眼泪,深吸一口气发誓再也不会在印度人面前流泪!在印度的中国文物,我们这一代人将会为你的回归而努力!

9月11日来到PAIGHAT小镇转火车,早上起床发现自己的鞋子不见了。真不懂那双帆布球鞋并不值钱,而且粘满牛粪,自己都觉得恶心,居然还会有人偷!这下惨了,我没有带拖鞋。到站了,为免损伤脚我套上白袜背上行李下车。小站的月台倒也干净,未见有牛粪等物。路上的印度人纷纷看着我,一中年妇人见我没鞋穿,以气愤的语气跟同伴议论,大概为自己同胞做出这种事情而感到丢脸吧。而一出火车站,路面就破旧不堪了,碎石、牛粪,垃圾到处都是。很快脚就开始抽筋,拦住一行人问哪儿有鞋卖,他指着前边说要过8时商店才开门,一拐一拐地走去,看表才7时30分,唯有呆呆地站着等开门。孤独无助,彷徨向我袭来。这一刻很想回家,拼命忍住眼泪,不想让印度人再次见我流泪。中国人,不能哭,为鞋子而哭太软弱了。在国外,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绝对不能让印度人笑话我,眼泪终于没有流。8时商店开门,卖鞋老板狮子口大开,一双拖鞋190卢比(约人民币40元),这种情况唯有任宰了。在火车站的招待所住下,关上门,便忍不住大哭特哭起来,今天是最想家的一天。

虽然不断地警告自己要注意小偷,然而去恒河的火车上,美金和港币还是被偷光。摄影包的卢比则幸存下来,虽然换成人民币只有几百元,倒也可以支撑剩下的一个星期。心中不免懊恼,为了省钱,总是找最便宜的地方住,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必是抓痒,身上尽是跳蚤、狗虱留下的红斑,头发也时不时一阵狂痒。心中害怕的是再丢钱就别想回家了。唯有守财奴似的抱紧摄影包,在火车上再也不敢入睡,疲倦困着我,真的想就此回家好了,这般折磨何苦来着?但是就这么放弃吗?不,决不!来自中国的背包族,决不轻言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女背包孤身闯印度(三)

 http://travel.tom.com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文/图 林坚儿



在印度,每当日本人误以为我是他们的同胞向我打招呼时,我总是丢下一句:“我是中国人。”便扬长而去。对日本人一向不喜欢总觉得他们傲慢虚伪。未料在恒河边,眼前的三个日本人得知我是中国人后仍热情地邀我同游恒河。面对他们真诚的微笑,我无法拒绝,也困惑:“不是说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吗?”同时也为自己的无礼感到惭愧。日本人的英语少有流利的,而我的英语更糟,随身带的快译通便成了我们沟通的工具。渐渐喜欢上了眼前这三个年轻的日本背包族。他们热情有礼,路上印度人丢了东西,他们会拾起并双手递回,没有傲慢没有偏见。新一代的日本人着实让我吃惊。尤其看到他们一有空闲便捧着日语版的《三国志》阅读时,也就明白了日本人为何特别受欢迎,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了。谦虚、好学、有礼是日本背包族给我的印象。

坐在餐厅吃饭,又遇到这三个日本人,其中一个会说点中文的走过来跟我聊天。他叫古川,头上盘着一块亚麻布,头发烫得卷卷的,扎成一团,打扮古怪。

右图:印度风宫

他曾在中国呆过8个月,游遍中国的名山古迹。对西藏新疆的美景赞不绝口,爱吃川菜。他在日本身兼多职,赚够旅费便周游世界。当他们得知我一个月内走了那么多个城市时,深感惊讶。无法理解这种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因为路上遇到各国的背包族,均在印度呆上至少半年,唯独我是停留一个月的。有限的签证时间,有限的费用,我又能如何?而这正是中国背包族的悲哀。

当古川得知我一个人闯印度时很吃惊,在路上他从未见过其他中国的背包族,好奇心使他问起了我的职业和婚姻。当他得知我明年打算去埃及时,他问:“还是一个人吗?”“有可能。”周围的日本人沉默了。古川看着我,认真地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都难忘的话:“你,不像中国人!像我们日本人!像韩国人!”这一刻我火冒三丈,却又无处可发。这能怪古川吗?我凝视对方的眼睛,在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欣赏和肯定。我不语,心中有的只是悲哀。中国穷我承认,但说中国人无胆量,软弱无能,打死我也不会认。

这使我想起旅途中见到一位来自捷克的背包族,他的右脚是残废的,背着重重的行李,走路吃力地一拐一拐,所到之处无不得到世界各国背包族的敬佩,包括散漫的美国人。捷克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而残疾青年却以他的身残志不残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他以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尊严。

中国的背包族,请拿出你的勇气走向世界。向世界证实,来自中国的背包族,决不是软弱无胆量的一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3-11-16 09:12:04 | 只看该作者
纱丽般绚烂的南印度风情

 http://travel.tom.com 来源:四川在线??



去年我有机会到印度南部游历了近20天。除了孟买,我在西南海岸喀拉拉邦的柯致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然后便到了东海岸的马德拉斯。

在印度,无论是古意盎然的孟买,还是娟秀精致的柯致,无论在马德拉斯,还是在西高止山,一眼望去,那里的人文和自然景致虽颇多现代西方的意味,可一旦你去触摸、品尝,你便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完全的东方意味。犹太教堂里的中国瓷砖印度南部城市柯致气候炎热,盛产香料,印度的香料局便设在这里。从海上贸易时代开始,贵比珠宝的香料,就吸引着欧洲人远涉重洋,进行旅行冒险。

柯致是座典雅的老城,谧静安祥,远处传来的微微的海浪声,仿佛是海洋在呼吸。1502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抵达这里后,就一直在此传教,因此16、17世纪的欧洲教堂在老城随处可见。到了大航海时代,这里成了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地,如今,这里还能见到一些中国文化的痕迹———小吃店里,有人把典型的英国早餐,盛在中国瓷器里。

一个宁静的中午,我走进一个16世纪建造的犹太教堂。除了两个看守的印度犹太人,教堂内连我在内只有三个人。华丽的教堂里,满地铺着一块块20多厘米见方的青花手绘瓷砖,没有一块是损坏的,有1100块之多;瓷砖上的花纹,也没有一块是重复的,中国的塔、湖石、垂柳、花卉、飞鸟……清淡文雅,栩栩如生。它们从18世纪开始就已经静静地躺在那儿了。印度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瓷砖上,望着那些花纹,我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中国的艺术、中国的痕迹呵,哪一个中国人见了,不会在远隔重山的异域动情呢?

南印度几乎没有穿西服的女人,她们有纱丽——那是世上最美丽的装束之一。一个印度男人对我说:“你知道什么是纱丽吗?纱丽就是一块四五米长的布!”

纱丽的价格因料子不同、花式各异而高低不一,从200多卢布到几千卢布,各种价格的都有。光买一块纱丽是不能穿的,你必须到专门的缝衣店里去做胸衣,因为胸衣的底部必须完全与胸际尺寸相等,多一分少一分,穿出来都会很尴尬,所以不可能有成品卖,另外还得买一条衬裙,然后就可以穿纱丽了——把四五米长的布裹在身上,半遮前胸,再在后背折叠出一个拖曳的披肩,就算穿好了。在印度,我曾穿过两次纱丽,都是在印度妇女的帮助下才穿成功的。拖在地上的纱丽下摆,不能太露脚趾,但又不能太长。穿纱丽走路,下坡没问题,上坡时就得时刻提防别被纱丽绊倒。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纱丽和胸衣颜色的搭配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印度妇女在这方面有天生的感觉,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都显得恰到好处。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

印度人的婚礼气氛热烈,不亚于中国。那天是个黄道吉日,在孟加拉湾的马德拉斯市结婚的人还真不少。他们有的在庙宇中举行婚礼,新人似乎是从附近乡下来的,看上去很年轻,有些羞羞答答的样子;有的在热闹的广场上举办,新郎一派古装打扮,骑在高大的白马上,军乐奏得震天响,后面簇拥着几十个穿红戴绿的妙龄少女。这一天,有好几对新人在我下榻的酒店里举行婚礼,有一家邀请了500人参加,包了许多房间,客人从早吃到晚,我也应邀去吃了一顿婚宴早餐。米饭、炸果、酸奶、鲜果放在一张芭蕉叶上,咖喱汤真是好喝!接着,一个会念诗的长者主持祝福仪式,他不时地把水、鲜花洒向新人……

这对新人年近30岁,新郎叫帕纳西尔瓦姆,已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住了3年,新娘阿巴尔娜也在美国的计算机公司工作。按照风俗,印度人嫁女儿时,女方得备好大量的金银首饰和嫁妆,这样,女方和男方才会觉得有面子。我问新郎:“你受西方教育,是否在乎女方的嫁妆?”他说:“不在乎。”话虽这么说,但新娘手上仍带着许多金饰。我又问他,“你在西方久住,是否有可能娶西方女子?”他说:“不可能。我还是要娶印度姑娘,在文化上,我和西方女子永远不可能相通。”他们的英语十分流利,没有一点泰米尔口音。我最后问他:“结婚后,是否会因为文化上的问题而返回印度?”他说:“不,我们愿意在美国居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3-11-17 20:34:10 | 只看该作者
刻骨铭心印度之旅 穿着莎丽工作的女郎  
10月24日16:12:04   文章来源:作者:萌佶  
  印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那么神秘、陌生、传奇。我向往去印度旅游已经很久了,终于在今年,公司有一个出差印度的机会,让我如愿以偿。可以说印度之行是我海外旅行中最辛苦劳累、触目惊心,但也是最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

  穷人和富人

  孟买是印度第一大港,受英国人统治的时间很长,到处可见带有英国风格的建筑。
  这里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无数迷惑不解的疑问,就是它的贫富差别实在太悬殊了。马路的一面是高档豪华的酒店和住宅,但几米之遥的另一面就是贫民窟。你可以在印度看到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酒店装饰、生活得极为奢侈的有钱人和大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业人士、软件专家。然而,你也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乞丐和一群群穿着破旧、游手好闲的大男人。

  马路边的帐篷
  在孟买、包括后来的新德里,都可以看到马路街边随地搭起的大小帐蓬,许多印度人就这样安营扎寨过日子。好像没有什么机构(如我们这里的居委会)去管他们。真不知他们是靠什么为生的,他们为什么会活得如此平静、心安?随行的一位法国友人对我的疑问却不以为然。他说,不要看他们过着穷困肮脏的生活,但据一份调查报告说,这些人感到很幸福、很满足,他们对物质的享受并没有太大的欲望,这也许是与深受印度教的影响有关。

  孟买有条数公里长的海滨大道,面对着阿拉伯海。这条观光道路的一边站着黑压压的人群,大部分是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光着脚。他们好像整日都坐在海堤边无所事事,显得很优哉,脸上的神情让人捉摸不透,在等待什么,还是什么也不等。

  马路上不时还可以看到眼睛红红的狗,像疯狗但不是,也有温顺的牛在路边睡觉。人与动物、现代与传统、富裕与贫困就这样相安无事和谐共存。

  穿莎丽的白领小姐

  新德里毕竟是印度的首都,相比孟买,显得十分气魄,街道也干净整齐许多,让人想起北京以前的使馆区。它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古老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城市。

冬天是旅游印度的最佳时机,上海零度的时候,这里的气温也有25度,空气潮乎乎的。

  不少印度人还保存着穿传统服装的传统,男的长袍女的是一种叫莎丽的长裙。马路上,穿现代服装和穿传统服装的人几乎对半,在公司里,我看到不少女职工穿着莎丽坐在电脑前处理业务,那对她们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决不像我们这里,女孩子作秀似地穿穿唐装。

  堵车的经历

  印度人说,来印度没看过泰姬陵,就等于没来过印度。
  从新德里出发坐旅游大巴到泰姬陵,这点路程按常规2个小时足够,但我们足足走了有5个小时,实在是交通太堵。这里基本没有进口车,国产车好像还是英国三四十年代的车型,圆圆的脑袋,让喜欢怀旧的英国人很开心。夏利车在这里都属高档车,我的一个律师同行,在印度属于高收入者,开的就是夏利车。


  其实车况不好是一方面,但印度人开车太随意又是一方面,那些车有空档就钻进去,会车时两车对开,直到最后一秒才各自转向。

  世界7大奇迹

  虽然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但到达目的地,见到那通体透白、美轮美奂的泰姬陵时,你会觉得再遥远再辛苦的旅途都是值得的。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杰汗的传世杰作,是他为皇后泰姬玛哈修建的陵墓。当时请来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工匠,历时22年,每天动用2万民工建造。

  到底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到底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征。站在它面前,你会为它的美而心颤、心醉,静静地屏住呼吸,感受它的崇高、庄严、纯洁和肃穆。


  在新德里,遇见一位英国学者,她曾经来过上海、北京。当我津津乐道地以上海的现代化、摩登大楼为自豪时,她却说:上海变化太快太大了,但很可惜老的建筑越来越少了,都让人抚摸不到历史的痕迹了。

  也许,这也是许多欧洲旅游者热衷于到印度旅游的根源吧。
印度之门

  建于1911年的“印度之门”是孟买的标志,是为了纪念英国乔治国王和玛丽王后访问印度而造的。这是一座东西合璧凯旋门式的建筑,融合了印度和伊斯兰的风格,它耸立在海岸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电影城

  在孟买的近郊有一座著名的电影城,始建于1947年,占地615公顷,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好莱坞,当地人称之为“孟莱坞”。印度和国外的艺术家每年在电影城要拍几百部故事片、电视剧和纪录片,此地周围有山岗、湖泊等自然景观,也可搭建大小不同的人工布景。印度的电影和音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被世界所关注。

  红堡


  这个气势宏伟的皇宫在新德里城内,是17世纪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杰汗建造的。长约915米,宽518米,因为它的城墙和内部是用红砂石砌成,所以称为“红堡”。它的城墙很高,外部有条护城河,由内宫和外宫两部分组成。当年的红堡金碧辉煌,到处镶着钻石珠宝、悬挂着绫罗绸缎。今天的红堡已失去往日的华丽,显得陈旧没落,但其结构基本良好,昔日的雄伟还依稀可见。印度人并不考虑修复红堡,更没有在其周围强占地盘、开发房地产。


  特别提醒

  ●水
  印度的卫生状况不好,水质很差,偶尔到印度去的人会不适应,一定要喝瓶装水(最好刷牙也用瓶装水),带些黄连素之类的药以防万一。

  ●庙
  印度是个宗教王国,有数不清的神,看不完的庙。参观清真寺要遵守脱鞋的习俗。

  ●吃
  印度菜最大的特色是咖喱。除此以外还会放很多种类的香料,如胡椒、花椒、桂皮等,很远就可闻到香味。还有一种抛饼,有点像山东人的烙饼,很香很有嚼头。

  ●手
  印度人吃饭喜欢用手把米饭和菜、汤拌着抓着吃,叫手抓饭。如果你入乡随俗,一定记住以右手进餐,因为左手被视为不洁。

  ●头
  印度人摇头Yes点头No。那次我对一个印度人说:“我晚上要租车。”印度人摇着头在本上记。我以为他没听懂,说:“是今天晚上租车出去。”他仍旧摇头。我就问:“你听得懂吗?”他摇着头说:“当然。”

  ●乞丐
  遇到马路上讨钱的人,不要随意当着许多乞丐的面给钱,一旦给了一个,立即围过来几十个人。但可以个别给那些可怜的小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3-11-17 20:34:54 | 只看该作者
一窥南亚古文明 漫步印度新旧德里  
8月18日14:14:11   文章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随着印度航线的开通,带动了国人一窥这个文明古国的观光潮,要深入印度全境,德里可以是个方便的起点,而最热门的旅游路线,所谓德里──阿格拉──杰布尔的金三角,也是由德里出发。

  德里是个极大的城市,1200多年漫长的建城过程反映了印度繁复的历史变迁,它包含了七个前身城镇,当今首都所在的新德里只是它1931年来向南延伸的部分,但几十年来的发展,新都的面积早已超过七个古城的总合。观光客置身新旧城中,古迹漫游,似宜对历史稍知一二,免得走马看花,徒见表象,这就辜负了一趟千里迢迢的古文明之旅了。

  德里以传统的工艺品制造著称,包括金银器皿、首饰、宝石、象牙雕刻、乐器及棉毛纺织品等,摊位林立,夹杂在老街和破旧的民宅间,穿梭其中采购杀价,别具异国情调。异国情调的浪漫和对当地人民沉重生活负担的感受,不一定要在你内心里交战,反正只是个观光客,不用太认真,比方说,所有官方印制的观光导引小册都会谆谆告诫,不要施舍乞丐,因为会引来更多的乞丐,你争我夺,后患无穷,但你若有几个闲钱,不必倾囊而出,但求量力而为,在施舍的同时比乞丐更要眼观八方,给了就跑,一天或一地限制几个配额,利人不损己,也算是对世界的贫富不均略作补救,何乐不为?

  新德里则是一座规划有致的花园城市,市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广场,布以花坛、草坪和绿树,林荫大道和环形大道由广场成放射状或环状格局。穿越中央街心公园的东西向大道,东起国家体育场,经纪念拱门、中央秘书处,西止于总统府,绵延数公里,大道两旁,排列着外交部、国防部等主要政府及科研机构。以此干道为分野,北部为现代商业中心区,各商店围绕康诺特圆形广场布置,颇为繁华,南部为住宅区,绿林掩映,环境宜人,其间传统宫室雄伟瑰丽,西方式的高级邸宅也极尽豪华,外国使馆均坐落在此,总统府则是英国建筑流派和印度传统式样结合起来的建筑,国会大厦又是中亚式建筑,但柱梁和屋檐雕饰却呈现印度艺术的特色。 (刘蓓蓓)

  印度旅游小注意

  圣牛霸道有理 按爆喇叭也没辙

  印度的牛特别多,都市乡村到处可见牛只在街道或高速公路上活动。受宗教影响,牛在印度地位崇高,领有“执照”,人车与牛只交会,只有人让牛,不可能牛让人。印度人开车通过路口,喇叭响的时间比不响的时间多;若遇到其他车辆,按喇叭也许有用,遇上牛只就完全不管用,喇叭按到烧掉,霸道的牛也充耳不闻甚至慢慢回头瞄你一眼,感觉好像在说:“我就是要站在这里,你按喇叭也赶不走我。”僵持的结果,最后只有人车移位让牛。

  避免小贩骚扰 交易最好上车谈

  印度幅员广大,乡村仍大量依赖骆驼车和马车等交通工具,体积庞大的大象不用拉车就是最好的载具,运货物的数量绝对不会比其他动物少。游客乘坐的冷气巴士驶过,要闪避无所不在的牛只,也要与骆驼车、马车或大象争道,此景只有印度乡间独有。印度观光景点充斥着小贩及乞讨人,一见游客蜂拥而上,进出景点路程最好结伴而行,不想购买特产要态度坚定地拒绝对方。如果看中特产想要购买,不要进入景点时交易,最好等回程而且人先上车再谈,比较安全;印度人视杀价为理所当然,小贩出的价格一定要杀,依各地情形不同从三折到五折开始杀起,杀声震天,成交后,注意先拿货再交钱。

  饮食切记小心 惨痛教训不上身

  印度部分饮食条件欠佳,即使是顶级旅馆也不一定能保证食物及饮水的安全。前往印度工作或旅游的许多人都有惨痛的经验,千万不要存有“不信邪”、试试看的心态,才能确保身心健康。

  后语:

  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旅行,如果仅仅对当地的景物感兴趣,心中却充满了对“非我族类”的偏见和排斥,没有丝毫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心态,不要说理解,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则家中摆设或个人收藏的各国奇珍再多,其品位大概也不会高于对一堆虎皮象牙或黄金马桶的崇拜玩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3-11-17 20:36:25 | 只看该作者
海阔天空印度海神庙 在赤道阳光下看海  
11月4日14:33:33   文章来源:金羊网-陶然  
  那就是印度鼎鼎大名的海神庙﹝TanahLot﹞了,这个下午时分,还没有涨潮,我们便在湿漉漉的滩涂上漫步,到处都是人,踏海水的,嬉戏的,拍照的,还有法师在海神庙下给前来祈福祛邪的游人举行头上洒水的印度教仪式,海阔天空笑声飘荡,这赤道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踞于簔里岛西南海岸外一块岩石上的海神庙,是十六世纪为印度教圣贤尼拉塔﹝Naratha﹞所建立,用于祭祀海神。它是簔里岛最重要的海岸庙宇之一,甚至可说是簔里的标志;难怪当我们步出簔里机场,迎面便望见马路那一边竖着一块大大的海神庙彩照,上面用英文写着:欢迎到簔里来!此刻那平面图变成为眼下的立体画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混合成一丝迷惑悄悄潜来:我真的来到海神庙了吗?

  海神庙所在的岩石,有个小洞穴,里面有几条有毒的海蛇,据说是海神庙的守护神,防止邪灵和其它入侵者来犯。我们没有去观看海蛇,倒不是因为要付小费,而是觉得毒蛇狰狞,没有甚么好看;尽管在传说中,这海蛇大有来头:海神庙在建庙之初忽逢巨浪,庙宇岌岌可危,圣贤见状,立刻解下身上的腰带,掷入海中,腰带顿时化为两条海蛇,终于镇住风浪。果真如此,这守护神之称也就并非“浪得虚名”。


  本来可以登上海神庙,绍弟说:等到涨潮,海水淹来,海神庙便成了孤岛,与陆地完全隔离,此时不上,更待何时?但终于也没有爬上去。欣赏海神庙的最佳时分,是在黄昏近晚之际,到那时,海神庙只剩模糊的轮廓,散发出朦胧之美;但眼下太阳虽然开始西下,但天色仍然明亮,我们走向海神庙对岸陆地悬崖边的凉亭。从这凉亭眺望日落景色,是簔里的一大胜景,难怪挤满了来自香港、台湾、中国内地、日本和东南亚及西方等地的游客了!

  我们是后来者,凉亭自然没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于是只好走向崖边,哪里知道此处另有绝妙风景,夕阳继续西下,把印度洋的海面斜照得金光闪闪,海潮在远方集结,积蓄力量,然后一排一排地呼啸着向崖边冲锋,舍身一撞,“哗”的一声,冲天白浪,溅得候在半崖上捕捉镜头的摄影者们只顾抱头弯腰如虾米。


  那白浪以自由落体的速度掉回海面,跟随海水退潮,与赶着前仆后继的第二冲击波迎头相撞,又是“哗”的一声,消解在茫茫大海中。那海浪就是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地运动,直到月亮从东方升起,鸟朦胧,人朦胧,连那海神庙也化入黑夜中,再也看不出它的身影了。

  同样在簔里,同样看海,那意趣又各不相同。如果说,在海神庙看海,是从崖上俯瞰的话,那末,在库塔海湾便是坐在海滩上平视了。或许角度不同,形成了视觉差别,虽然也都一样是潮涨潮退,但我觉得,在海神庙看海,意态万千气势磅礴;而在库塔海滩看海,却好象在做一场悠远的梦。


  认真回想,海神庙这里的海水确然更加澎湃,那海潮声一直就在我耳畔轰响;而库塔海湾的海潮大多在远处便同归于尽,即使冲到岸边,也已属强弩之末,哪有甚么拍天巨浪?那时正值中午时分,我记得在赤道阳光的直射下,我们虽然躲进海滩上的榕树树荫下乘凉,却都满头是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3-11-17 20:38:42 | 只看该作者
怜惜印度女子,美艳如花薄命如纸(多图)
6月18日14:04:35 


  在加尔各答(Calcutta),当我问起加人:“你们最敬爱的女子是谁?”十之八九皆回答:“卡里”(Kali)!当我再问:“谁是卡里?”这些面貌和善的印度男子顷刻间面露畏缩惊惧的模样,指着人行道上竖立的小庙宇内面目狰狞、口吐红舌的黑面女刹说:“就是她!主掌死亡、毁灭的女神。”

  这座洒满红色血迹的白色小庙宇的面积,与台湾街头巷尾林立的土地公庙相仿,庙内供奉着黑面獠牙、如毒蛇般吐信,伸着长舌的卡里女神;她戴着妖魔头骨串成的项炼,一手紧抓着妖孽的首级,一手拈着莲花,另两只手分持宝剑及剪子,张着血盆大口,大口大口地吸吮着妖怪的鲜血;凭着她这吃相,怎么也教我难以相信她就是印度掌管死亡与重生的“湿婆”(Shiva)神温柔美丽的妻子──帕华缇(Parvati)。

  原本帕华缇长得一如电影女明星林黛般美貌,因气愤世间人道沉沦、正义不张,一怒之下变成黑脸獠牙的复仇女神卡里;当她杀尽了世间所有的妖孽,喝尽了他们的鲜血以后,仍然无法平息她的愤怒,焦心的湿婆为了平息爱妻的愤怒,躺在卡里的脚下,当卡里发现脚下踩着的竟是丈夫的身体之时,又急又惊,一时气急攻心,变成今日这般模样。
  



  然而,长相可怖的卡里神在今日受市民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除了满街林立的卡里神庙之外,印度人家中的神盦,门槛边的磁砖图案,或是楼台装饰,都可以见到卡里神的图象,尽管印度男人内心对“卡里”又敬又惧,却也钟情于年轻貌美的电影女明星。

  她们个个貌美如花,有些还身手矫健,比美我们武侠片中的杨紫琼。从满街张贴的明星海报,地摊上陈列的明星照、明星年历,足见印度人对电影女明星迷恋的程度,已与对神祇的崇拜无分轩轾。

  原本身分比贱民阶级还低下的女性,在专司制造美丽梦幻的印度电影工业的巧妙包装之下,摇身一变成印度女神般神圣不可侵犯,并赋予现代女性独立、自主、坚毅、智慧的特质,甚至以‘悍妇’的姿态征服印度。 当我的印度好友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上正在演出的《娇夫悍妻记》,说起片中的女主角是全世界收入最高、最忙的一位喜剧演员时,我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当我旅游到哪儿都会碰到这位体型壮硕的“女强人”正在拍片以后,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贩卖女性的性感与美貌,充满性与暴力的电影海报,四处张贴在街头巷尾的电影广告看板上,引诱行人驻足观看;这些明眸顾盼、娇艳动人的女明星,摆出撩人的姿态以吸引苦力与三轮车夫前往戏院消费,如此的举止又使得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世俗神祇──女明星,沦为印度底层社会大众满足淫欲的商品。

  然而,无论是主宰死亡与毁灭的女神卡里,或是包装得完美如女神、淫荡如娼妇的电影女明星,都是印度社会的梦幻产物。真实的印度女人始终活在艰困的现实世界里,每天与命运缠斗,却永不放弃希望,我的印度友人法蒂娜就是这么一位女性。




  她有一头印度女人罕见的短发,一年到头总是穿着简便的西服,大学毕业以后并未一如她的大学同学般选择结婚生子,反而独立创办西洋女性内衣公司,为了让印度女人能够了解穿戴胸罩的好处,法蒂娜主动举办多场教学会,并且不断透过西洋流行杂志取得各国新款的内衣式样,再交由当地的裁缝师设计出与时代流行同步的内衣;虽然刚开始她面临同胞的异样眼光,但是,几年扎实的努力下来,她的事业已经大有起色。

  因商务的需要,她必须经常独自来往于印度各大城市,而在印度,一位女子单身旅行往往被当成风尘女子,或者是随便的女人,更不要提独自一人搭乘印度二等车厢,挤身于一群臭汗淋漓的印度男人之间,遭受男人愤恨的眼神与刻意亲匿的肢体动作,心中的难受,绝非我这外国女子所能体会。

  年过三十好几的法蒂娜,谈起印度婚姻,心中仍充满恐惧,她告诉我:“不要以为这儿是加尔各答,印度最文明的城市,就不会出现焚烧寡妇的暴行。在印度,女人已有太多的禁忌,更不要提已婚的女人。”
我想起英国殖民印度期间,曾经于一八二九年明文规定废止寡妇自焚,然而,当时的恒河河畔边,英人仍旧不时地可看到由寡妇的家属亲手为她们搭起的火焚堆,寡妇自焚的火堆飘起的烟雾,以及众人围着全身上下被烈火灼伤得无一处完肤的寡妇,群起鼓掌叫好的场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印度的寡妇自焚情形仍旧时有耳闻,并且藉由电视媒体的传播予以神化──寡妇自焚时面露微笑,因为她的自我牺牲换得神的庇护,身上因此无一处灼伤。反抗此种陋习的印度女姓虽所在多是,却遭受赞成此行为的女性团体强力地抗议,这背后潜藏着印度宗教与社会长久以来刻意塑造理想女性而造成的迷思。

  另一方面,行之几千年有余的“种姓制度”(Varnas),深刻地规范了印度人的思想、生活、婚姻、社交甚至饮食习惯,尽管近年来有心人士不断地大力奔走,呼吁从根本废除“种姓制度”及“贱民”阶级,但是古老的印度教早已深入文化根基,形成印度人民的生活模式,甚至思想行为,根本难以根绝。而不被归类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女性,仅有藉由婚姻,才能取得正式的社会地位,印度女人的虚幻处境由此处可见。

  在印度恒河畔,无论走到那儿,我总会看到长发飘逸的印度女子,穿着日常生活服饰──“纱丽”(Sari);她们的耳朵挂着金耳环、脖子上戴着金项炼,两只手膀子套着成串镶金细手环,以红色朱砂粉在眉心点上朱砂痣(Sindoor),或者贴上刺青图案(Kumkum),表示已婚,或者传达神明赐福、与神同在的涵意。

  清晨时分,妇女于恒河边沐浴过后,以恒河圣水洗涤“纱丽”,在河边晾晒,微风一吹拂,闪闪发光的河面辉映着的“纱丽”,发出耀眼的光芒,仿如来自神界,让人无法逼视。

  虽然印度女子穿上纱丽以后的曼妙身段使我久久无法忘怀,我仍然不能不心生疑虑:如此装扮的印度女子如何独自搭乘火车展开为期一个星期以上的长途旅行,甚至夜宿二等车厢?

  事实证明,在印度旅游期间,我一直从未在印度的二等车箱内看到穿着纱丽、单身旅行的印度女子,甚至连头等车厢里也难以见到她们的踪影;纱丽虽然使得印度女人成为美丽的化身,却也同时使她们沦为其俘虏,失去行动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7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