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9月28日
主持人:本期讲的题目是《大学》,在金老师讲课前请孔子学堂的小朋友为大家背诵一段。有请小朋友。
主持人:谢谢小朋友,下面请金老师讲解这一篇的内容。
金海峰:心情有些激动,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背诵《大学》篇,让我仿佛看到当年当汉武大帝进行交际的时候,从汉初立国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武帝,不仅政治、经济、军事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文化也需要有一种在和平时期适合于当时社会发展的文化,也就在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提出了儒家要“杜阅诸子,定于一尊。”(音译)那么也就是基于董仲舒他所提倡的儒家叫“杜阅诸子而定于一尊。”(音译)形成了我们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其中有一件事就是武帝在祭天祭地郊祀的时候,当时组织了一百多名童子,在祭天祭地的时候,那时候是歌唱,按照音乐按照古诗一起歌唱,那个情形有点象我们今天的小朋友,那种稚嫩的童声,感天动地,我觉得我们今天社会发展,要是用历史来读的话有一点像汉初,正是从文景之治向着雄视百代的汉武帝的那个时期发展的。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从《大学》到《礼运》篇,上一次课在《大学》讲述中我们把《大学经》给大家做了一个分析。最后我们形成了这么一个图表,大家把刚才小朋友背诵的《大学经》那一段掌握住了、理解透了,整个《大学》的精神实质有大半的就掌握了。所谓大学者是“大人之学也”。这个大人年龄上说,当然也有从年龄上的一个趋势。古礼,八岁人生入小学,到十五岁的时候一些优秀的青少年开始如大学。但是我们现在强调的《大学》说是“大人之学”,是什么呢?是君子切磋琢磨,最后终别于萧小(音译),终别于庸人,终别于小人的学问。因而现在来审视《大学》,《大学》首先是大人之学。另外一个理解,《大学》是大学问。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它是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发愤图强、积极有为的那种人生理想蓝图。它实质上是给我们的人生从做学习出发最后道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么一个境地的这么一个高度的人生理想。因而是大学问。我还要强调一点,《大学》是什么呢?《大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儒家成功学,成功学这个理论实质上是行为中的一个分支,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得具备几个因素。哪些因素呢?西方人总结成功有三条铁律,有17条法则,有22条军规,但是你要是看成功学的话你分析来分析去你会发现它有五个要素,这是做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五个要素,哪儿五个要素呢?人要是想获得成功必须得给自己的人生建立一个目标。那么目标是第一个要素,我得给我自己树知道自己向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在目标建立的基础上,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那种心劲,我得有着向目标努力的心劲,所以心劲、这个心态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那你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还必须得设计出一条道,没有道儿能行吗?说我的目标今年十·一的时候我要到北戴河区旅游。好,目标我建立了,从心劲上想去,心态也有了,但是我就不设计道,咋不知道,不知道就实现不了你的目标,最后就不能成功。你是坐飞机去,你是徒步旅行去,你是走高速去、自驾车去,不管怎么样得有一个方式、得有一个途径、得有一个路。所以道也是想要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我们说要建立于一个目标,还要有一种心劲,然后要设计出一条道儿,还缺什么呢?还缺一个起点。起点是什么呢?起点是一种自我认识。你得认识自己,比如说,我们的儿童,说我一生的理想就是到月亮上去,不是刚过了中秋节吗,我们说那里面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好了,小孩子说我的理想是上月亮上去,我们谁听了都觉得是小孩子的梦,这是在开玩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所建立的目标没有去参考他自己的这个起点,这样这个目标也不容易实现,但是如果这句话要是我们中国航天局做了一个规划,说我们下一步我们的航天任务就是奔月,那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现在看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为什么?因为起点在那儿呢,因为它是航天部门,它就是要做这些事,所以你要是想在人生的路上获取成功的话,你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起点在哪里,根据你的起点,规划你的目标,根据你的起点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设计出一条道儿,然后要调整你的心态,培养你的心劲,给你的汽车加满油。
四个要素:起点,目标,道路,心劲。还缺一个,什么?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做、行,你得去做,不能把目标做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得把它付诸于行动。付诸于行动,不管这个目标多么艰难,终有实现的可能。中学古文里面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两个和尚,一个穷和尚,一个富和尚,两个人准备到南海去一趟,富和尚说完了放下了,穷和尚说完了起身就走了。第二年穷和尚回来了,富和尚还没动呢。要按条件看富和尚肯定比穷和尚的家境好,但是穷和尚敢于去做。历史上的唐僧也是如此,当他告别了太宗李世民,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和皇上谈我三四年时间就回来,可是没想到,一走就是14个春秋,十万八千里的路程,14个春秋,艺术和现实真是有惊人的相似,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走了14年,西游记的小说里,唐僧的小部队去西田取经走了14年,但是目标很明确,不管征程中遇到什么妖魔鬼怪,有甚么艰难险阻,只要是信念不改,终究会获得成功。那么《大学》我说它是成功学,就是因为在《大学》里边把关于成功的五个要素都给你分析得非常的明确。大家看黑板,先建立起一个光辉的人生、一个美好的人生、一个健康的人生、一个积极的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明明德,要亲民,要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到哪儿停止,好了,那就是个目标,你知道到哪儿停,那就是你要到哪里,止於至善,这是一个目标。 为了达到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的目标应该怎么做呢?要有六个要素,就要知致而后有定,方向要定,不能南辕北辙,知致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就静下来了,心静很重要,因为它是你的一个内在的思想的情绪上的调节,其实我们人生的修养一个很关键的要诀就是修心,宁心见性,动心忍性,都是和心有关,心一定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所以要静心,知止而后有静,静是心静。静而后能安,安是什么呢?安是身安,心要静了,身就安了,心不妄动,身体就不至于瞎忙活,今天站在这里,明天在那里,东一趟,西一趟,最后就稳下来了。心静而后身安,安而后能虑,好了我心也静了,身也安了,我就朝着我要努力的方向,怎么样实现呢,我就要经之营之,我就去思虑,我就去琢磨,这种虑,即是思考也是行动。思想也是一种行动,是内在的行动,心在动。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儒家文化中这个“得”其实就是成功,最后的收获,所以要想达到明德、亲民,止於至善的目标必须具备的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它给这个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它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知道先后,知道顺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那你就合乎于道了。止於至善,至善是明明德于天下,能够把我们自己祖先的留给我们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今天的社会人都能有所了解,让我们民族的传统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一点一点地丧失。让这种思想不仅进入到我们的脑海,还能落实到我们的行为中去,这就是明明德于天下,这就是一个大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