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医体系--《黄帝内经》真气摄生保健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16 21: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真气摄生保健说

     

  吕 直





《黄帝内经》论摄生,调摄真气是精髓,《内经》首次提出“全真”的理论,其重点是在摄养固全真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云:“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故刺(治)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至于“补弱全真”的原则方法,《内经》从燮理阴阳、摄养精神、养生锻炼和饮食起居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并把它提到“道”的高度。《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二阴阳,和二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也,以酒为桨,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  ,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内经》的这一论述,可视为全真摄生的纲领,对后世医家、道家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养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法于阴阳,保养真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生之本,本于阴阳”。《内经》指出世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新生和消亡都取决于事物本身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同样是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气通天论》);“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同上),这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内经》中善于养生、道生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都是善于把握天地四时的规律,“提挚阴阳,把握天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法天则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而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素问》的《生气通天化》《四气调神》《阴阳应象》《上古天真》等篇章对人体阴阳交通天地之气、遵循天地变化规律调养脏腑神气、顺应天地阴阳变化则生气不竭,以及四时阴阳 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等都有深入的论述,从生理、病理和养生的方面阐明法天则地、顺适阴阳、保养真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同时,这亦为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建立了理论基础。




     调畅精神,从顺真气




精神情志是人体内在精气的外观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精神面貌和情志的常异直接影响着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活动,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一脏化一气,以生喜怒悲忧,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明确指出七情一志过烈对脏腑真气的损伤而有害健康,所以告戒“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只有“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俱,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如从其欲,皆得以愿”(同上);“恬淡无为,乃能行气”(《灵枢·上膈》),才能更好地保养、运行真气,促进脏腑的生机,有益于健康。这种无欲无求、安然自得的精神风貌,“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俱于物,故合道,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同上),也有助于道德修养。天地无为而无不为,故能长久,人熟能为之?《内经》强调唯有道之士,能行无为之事,“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以天地终,此圣人之养生也”(《阴阳应象大论》)。精神风貌之与道德修养,全则两全;修身之与修性,缺一不可。孔子也云:“仁者寿”。诸多长寿之士皆是和善仁慈、修养出众之辈。可风全德合道、长生久视,圣人之教不我欺也。




     和于术数,运炼真气




术数,古之炼养法术之概称也。张景岳《类经》注:“术数,修身炼性之法”。《内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素问·移精变气篇》)、“导引按矫”(《素问·异法方宜论》)等皆类也。“呼吸精气”即吐纳,“独立守神”即精神内守而不外驰。《类经》注:“呼接于天,故通乎气;吸接于地,故通于精”;“有道独存,故能独立;神不外驰,故曰守神”。“移精变气”即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导引营卫,归之平调之谓。明代医家吴昆注:“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如悲胜怒,恐胜喜,思胜恐,喜胜悲,思胜怒,导引营卫皆其事也”(《吴注黄帝内经素问》)。张志聪也说:“移精变气者,移益其精,传变其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也类似于五脏相胜精神疗法的应用。“导引按矫”更是古代保健养生的常用方法,王冰谓:“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按,谓抑按皮肉;矫,谓捷举手足”(《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张志聪更明白地解释导引按矫具有运炼真气的作用:“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按矫者,乔足以按摩也。盖中央气化不能充于四旁,故宜导引按其四肢,以引气血之流通也”。此类呼吸吐纳、精神内守、动摇肢体之法也是古代炼养运行真气之大法。古代医家对“和于术数”之养生内涵认识颇深,内容也极为广泛,如明代医家马莳说:“术数所赅甚广,如呼吸、按矫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灵枢·本神》长生久视,本篇(《上古天真论》)下文饮食起居之类”,以及《内经翼注》运算气候之法,即调于四时也;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之类,皆术数也。所以和于术数、运炼真气,是“保生之大伦,故修养成者必先谨之”(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食居有常,补养真气




    真气既“根抵于先天,而长养成于后先”,故人之后天饮食起居的调理,对充养真气具有重要意义。《内经》对此论述颇详,如《灵枢·玉版》云:“人之受气者,谷也”。《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脏腑之气有赖于谷气的滋养,其中“和调于五谖,洒陈于六腑”、“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的营气、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灵枢·决气》)所化生。故《灵枢·营气》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又“起居者,动止之纲纪”(《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人以后天养先天,谷气充真气,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起居有惊,神气乃浮”。故古代医家十分重视饮食起居的调理,张景岳《类经》说:“节饮食以养内,慎起居以养外”。吴昆也说:“饮食有节,则不伤其肠胃;起居有常,则不殃其精神”。《内经》论饮食有节,既不能太过,也不可缺少,人不得食则气损。《灵枢·五味》云:“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出三之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且缺饮食过久,常能致人死亡,故《灵枢·平人绝谷》又云:“人之不食,七日而死”;“平人不饮食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不妄作劳,免耗真气




妄作劳者,即《内经》“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之谓,也她酒、色、烦劳者也。马莳注说:“以酒为浆,异于上古之人饮食有节者矣;以妄为常,异于古人不妄作劳者矣;醉以入房,以情欲而竭其精,以竭精而耗其真”。酒者,湿热之气也,“酒能伤脾,脾气伤则不能宣五谷味,而生气伤矣”(张志聪《素问集注》);“酒能乱性,若以酒为浆,则心不由理,而以妄为常驻矣”(高世式《素问直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不妄作劳,则能养其精,安其神,益其气。广成子亦云:“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持满者,王冰注:“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御神者,统摄、治理精神之谓。“不时御神,则不能四时调养其神”(《素问集注》)。如此则都能“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故欲保养真气,烦劳、酒、色者,是其大患也。






    公元七六二年,唐氏太仆令启玄子王冰在《素问序》中指出:“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不能致之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即“三圣道”在祖国医学的结晶,全真导气则是臻仁寿、济羸劣,保证健康长寿的关键。大力开展全真导气的养生保健实践和研究,必将进一步系统、完善祖国医学的理论学说,促进养生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顺利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