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抑郁症?——对抑郁症形成原因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7-14 21:2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窗户 于 15-7-14 21:51 编辑




导言        3
关于抑郁症        3
抑郁症在医学上的表现        4
对医学症状的解释        4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状态        5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极其变化        5
抑郁症对大脑神经和激素的影响        6
关于抑郁症患者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丧失        7
关于病情的躯体化        7
抑郁症的一般预防措施和恢复方法        8
关于药物治疗的好处和缺陷        9
抑郁症的常用药物介绍及使用效果        11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1
2、三环类抗抑郁剂        11
3、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s)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11
药物的服用及药物的负面作用        12
——摘选《走出抑郁》中<药物治疗的负面消息>一章        12
抑郁症患者精神世界的致病方式        14
抑郁症恶性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        15
1、抑郁的遗传        15
2、人生早期与父母之间的问题        15
3、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差,变弱        15
4、缺乏社会的支持        15
5、脆弱的自尊        16
6、抑郁 悲观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16
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端逻辑方式        16
1、 认知过程中以偏概全        16
2、 认为自己对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负有责任        16
3、 以自我作为参照        16
4、 对不利事件中消极的一面进行极端的放大。        16
5、 两极化的认知        17
生活中维持抑郁症的恶性循环的行为        17
1、自我伤害、自我抑制的行为        17
2、自责、自罪        17
3、害怕自身情绪的失控        18
4、生活的各个方面运转困难        18
5、稳定而且恶劣的人际关系        18
6、病人角色的固定        18
7、大脑神经及内分泌物质的改变        18
8、身体的变化        18
9、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19
什么事件会导致个体患上抑郁症        19
1、人生早期的心理创伤        19
2、个人的疾病        19
3、失业        19
4、重要的社会关系的丧失        20
关于中国的家庭与个体早期性格的形成的关系        20
总言结论        21

        导言

关于抑郁症


当今社会是一个抑郁症流行的时代。抑郁症的患病方式多种多样。恶劣的家庭关系,失败的人际交往,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创伤等等。如果同时还有一些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在社会残酷的竞争中,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会有一些自卑。这些早期的自卑心理在长时间的外界压力下会不断的进行演变,最终会在某一天成为引发抑郁症的导火索。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记忆力,空间思维等各种大脑功能都会下降。并且有研究表名:反复的抑郁发作会导致大脑萎缩。
所以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力不但在远比普通人脆弱的多,而且在支持大脑神经活动的 神经的健康程度也远不如正常人。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其他所必须的能力,由于受到了抑郁症极大的损害极大地损害,他们会很难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工作、收入、家庭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很大的可能是终身的。

患上抑郁症后,一个人原本的生活会被破坏,自信心会被击垮。每天的生活如同形势走肉。看不到未来。

抑郁症的治疗极其困难,即使得以治愈,但是在脱离抑郁症的十年内仍旧会有75%至80%的人复发。在长期患抑郁症的人群中,15%的人会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并不是懦弱与轻生的表现。更多的是在经历长期黑暗痛苦的这折磨后的无奈选择。抑郁症患者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的竞争中,他们始终处于劣势。工作中他们不比普通人优秀,生活中他们没有普通人经验丰富,而社交更是他们的劣势。
中国的社会和老百姓并不同情弱者。“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已经把他们排除在社会之外。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致人残疾和死亡的心理疾病,只是这种致残和致死不是瞬间的、突然的,而是长时间的、慢性的,它将生活变成对人的折磨,在漫长的、无尽的折磨中将人杀伤或是致死。

近几十年来年来患病患者的低龄化是一个显著的趋势,抑郁症群体中不乏青少年和在校的大学生。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人数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明白自己的病症,更少有人主动的去需求治疗。长期的抑郁症的患者中只有很少的人尝试使用药物来治疗自己。极其少数的人拥有足够的治疗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治疗,甚至根本没有得到过治疗。并且因为中国的心理医生及相关的医疗资源极其稀缺,普通患者难以寻找到这些资源,即使找到了可能也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费用。

抑郁症患者有着独特的思维及行为习惯。这些思维和行为是形成抑郁症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抑郁症之后的现象。




抑郁症在医学上的表现
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甚至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可以发现其主动的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尝试性的自杀、消极悲观思想深重且长久、自责自罪,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将这种自杀念头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身体不适可以牵动各器官,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

        普通人生存会有一个无意识的信念即:“我一定要活下去”,但是抑郁症患者却没有这样的信念和意识,因为他们认为活着是痛苦的,活着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被自己极端的想法和现实的阴暗无时无刻的纠缠和折磨着。
抑郁症患者会有一种持久的疲惫感和疼痛感。他们总会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是沉重没有活力的,并且,他们会认为所有的困难都是不可逾越的,无论做多少都不会有所改变,对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没有做事情的动力。

对医学症状的解释

抑郁症是由显著而且持久的心境低落引发的。
“心境”不同于“心情”。心情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而心境则是一段长的时间。 这段时间一般是三至五个月。
当一个人在极其恶劣的心境下生存三至五个月后,由此会引发的大脑神经活动的抑制和神经功能的衰退。最后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功能(包括知觉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能力等等),慢慢蚕食一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伴随着生活能力的不断损失,他们渐渐的变成一个真正的 无用、无价值的人。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状态

抑郁症患者思维速度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陷入停滞的状态。抑郁症患者喜欢绝对的安静和绝对的心理平静,所以他们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
他们认为生活中充满着未知的危险,任何的困难都足以让自己恐慌,让自己敏感的神经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为了避免遇到这些困难,为了不再经历恐慌和恐怖的感觉,他们做一切使自己能够保持绝对安静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大多数是有损于自己长远的利益与身体的健康。
正是因为喜欢绝对的安静和宁静,抑郁症患者把自己的生活打造的近乎于与世隔绝,患者做出减少甚至断绝与他人的联系。又因为自身社交能力的受损,使抑郁者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往,所以更加成就了患者与世隔绝的“堡垒”似的生活。或许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他人恶意的诽谤和伤害做出的保护措施,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行为做得过头了,已经引发了可怕的后果。

抑郁症会引发的疲惫感和精力的丧失,使患者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行动。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抑郁症患者因为情感能力的丧失而不能与他人完成感情上的感知和表达,也就不能和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他人交流时,思维僵化、思路闭塞、生活常识缺乏,使抑郁者与他人难有共同的话题。
         
任何人受到伤害时都会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即使是抑郁患者也不例外。在世界上,动物会保护自己,人也同样会。一个群体中,任意的一个人受到了伤害,都会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但是,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保护行为的程度会有深有浅。但是,在所有的受伤害的人当中,有的人重新回到了社会。有的人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而这些隔绝社会的人性格大多敏感、多疑、懦弱、极端。
一个人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不可否认会很好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是同时,也隔绝了来自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常识、知识、技能等一切用来生存的东西和信息。 从此,这些隔绝社会的人,无论从智力、心理还是生理上的发育就处处落后于同代的人。并且这些人应对风险和困难的能力极其差。在内外交困、孤立无援的生活中,慢性的死亡就已经开始了。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极其变化

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素水平通常是比较高的。
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肾上腺素原本的作用是身体准备战斗或者用于求生逃跑的。是身体为了应对危险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可以瞬间给人强大的身体机能的提升和恐怖的爆发力,但如果分泌量过高,超过机体可承受限度,会使毛细孔和血管紧缩,阻塞输送血液至心脏等效果,出现心悸、头痛、激动不安,呕意现象或体能障碍。

肾上腺素会激发身体强大能力的效果,但是同时会消耗身体巨量的能量。在激发身体潜能和消耗身体能量方面,肾上腺素都会使人体逼近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如果肾上腺素分泌量过高,就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

抑郁症患者比其他人敏感、警觉,更容易的感受到危险和压力,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神经已经产生变化,会不断的为身体发出危险信号,为了应对危险,身体会不断地产生应对危险的激素。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激素会消耗巨量的能量。长期处于这种由激素引发的紧张状态会导致我们处于筋疲力尽、精力衰竭,并且身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身体的感官都会由于缺少能量而受到损害。结果就是,长期的抑郁会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相关机能受损。

引用《走出抑郁》一书的数据:“一向对几乎2万人的调查显示······在那些含有抑郁症的人当中,40%的人报告称患有慢性疾病。”
这也就证明了为什么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不但有精神上的疾病,而且疾病缠身。抑郁症经常和各种慢性的身体疾病伴随产生。而产生的慢性疾病会和抑郁症产生的作用交织在一起,进一步损害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及肉体。 慢性疾病产生的各种问题会在抑郁症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并且与抑郁症交织在一起的慢性病会强化抑郁症患者一直坚持的观点——“自己是无用的,自己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

不良的行为及信念引发的抑郁症影响身体,引发病变,进而不断地损害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使他们患上了许多额外的、真实的慢性疾病,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而这些令人沮丧又痛苦的慢性病增加了抑郁症患者生存的困难,让抑郁症患者一直感受到不仅是心理上还有自己身体上上糟糕的状态。当抑郁症患者认识到自己身体上疾病缠身时,会引发患者沮丧和失落的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会引发抑郁症患者自身原本就存在的恶劣心境。这就是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相互影响方式。这种相互强化引发恶性循环式的方式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远大于单一疾病对人造成的破坏,因为它损害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是全方位的。

抑郁症对大脑神经和激素的影响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部的内分泌物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通过试验发现,如果人缺少多巴胺的受体,就会抑制兴奋。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外界刺激都有一定关系。当一个人患上抑郁症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受体会减少。

爱情就是因为相关的人或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产生愉悦,最后导致的结果。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治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德国研究人员称, 多巴胺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这一发现或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

所以,可以知道“多巴胺”是大脑中掌管兴奋、愉悦、快乐的激素,主要负责大脑中情欲、开心的信息传递。吸毒、吸烟和恋爱都会促进多巴胺的产生。
但是患抑郁症则会抑制“多巴胺”的产生。使我们感受到愉悦的缺乏。当我们有了悲观、抑郁的想法时,由于“多巴胺”的产生被抑制,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的都是令人痛苦和沮丧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这种感觉没有办法缓解。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的受到极端不良情绪一遍一遍的侵蚀,直至感觉毫无希望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就只剩下悲观与绝望,而且这种感觉会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精力、脑力、身体健康状况一天一天变差。使我们从身体上与心理状况逐步的接近抑郁症,最终掉入无边的深渊。


关于抑郁症患者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丧失

抑郁者在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感觉中,一切都是支离破碎和毫无关系的。如果一位患抑郁症的工人站在高处梯子上,那么他很有可能摔下来,因为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会因为抑郁症而变得极差。人在高处,当身体出现倾斜,普通人的大脑的平衡能力和身体肌肉的协调能力会在瞬间共同做出反应,维持身体的相对静止,使自己尽力免于危险。
但是抑郁症患者在高处时,平衡的感觉和肌肉的调节会很迟钝。有可能身体已经无法维持平衡,可是大脑却还没反应过来身体的失衡现状。或者是大脑已经明白了身体上的异常,但是肌肉却无法做出相应的动作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抑郁症患者在高处作业,会对他有生命的威胁。因为他很可能会在作业时受抑郁症的影响,逝去身体协调能力,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

关于病情的躯体化

什么是躯体化?自我感觉有很严重的症状:头痛、乏力、失眠、身体不舒服等。但是相应的医学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病情。或者,临床检查中发现的症状不足以解释有自身解释的病情的严重。但是被人普遍接受的含义是:有些人的病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躯体化与心理创伤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儿童期的创伤,对躯体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创伤导致心理与身体分离,从而产生躯体化症状。在癔病的研究中也有相似观点。受严重虐待的儿童及青少年人群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躯体形式障碍。并且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免疫系统受损等和压力有关的疾病的人,似乎都会受早年的心理创伤的影响。

以下的几个案例或许可以从一些角度说明躯体化的产生原因。



案例一:
女性、35岁,公司职员,因为胸闷、腹胀、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紧张不安一年,在综合性医院做过多次检查,排除了器质性问题,印象极为友好、谦虚。乡下的母亲一年前中风瘫痪,她接母亲到自家照看,不久就出现上述症状,因为自己患病不能照顾母亲,不得不请小保姆帮助照料,但因有时保姆回家,只能靠她照料。一进母亲的房间就出现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为此困惑不解。病人告诉:她父亲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出世,母亲一直多病,她是老大,下面一个妹妹,一家的负担都落到了她身上。接下来的多次治疗病人很少谈到母亲,只关心她的身体症状,希望医生帮她治愈后好照顾母亲,治疗处于停滞不前。大概在治疗三十多次时,病人一谈到母亲就出现胃痛、焦虑。接下来的几次出现了转机,病人对母亲有很多愤怒的情绪,甚至一度谈话不能自持,病人自懂事起就一直要照顾经常生病的母亲,可母亲因为生病变得脾气暴躁,常常责骂她,她只能忍气吞声,周围邻居都夸她孝顺。曾有一次母亲愤怒的把剩菜泼在她身上,她当时闪过一念想杀了母亲,随后感到恐惧不安,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暗暗发誓再决不让母亲生气。在病人大量暴露愤怒和表达情绪后,她的身体症状开始明显好转。
这个案例显示:病人在友好、谦虚的背后蕴藏着强烈的愤怒甚至杀母之心。因为母亲生病使她不得不压抑愤怒,并且为自己的愤怒感到自责,她的躯体症状是她回避愤怒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用躯体症状来置换不能表达的愤怒之情。

案例二:
一个妈妈带着10岁的孩子来看心理医生。妈妈说,最近半年,孩子经常喊头晕、头痛,家长带着他看了许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医生在仔细询问了孩子及其家庭的情况后明白了原因:原来,半年前,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被判给了母亲。孩子和父亲关系一直很好,在父母离异后,孩子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上父亲一面。但自从孩子头痛发作后,父亲每次都会很关心地跑过来,和妈妈一起陪他上医院检查,然后再陪他玩。
心理医生经过分析认为:孩子偶尔的头痛使他无意中获得了好处,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的行为又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症状,孩子便有意无意地借着躯体症状,来唤起父亲的注意,经过心理医生的悉心指导,孩子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这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孩子希望借由自己生病的事情,见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想借由自己

在第一个案例中这名女性产生躯体化的原因是:个人对外界压力产生的情感的压抑,由于自责,这种压抑转变成对自身的痛恨,进而产生了,为了表达这种痛恨,她使自己的身体承受了痛苦,产生了病变。由此可以知道了,心理可以利用身体来表达某种信息,并且我们的身体确实出因此现了某种变化。

有意无意的借着病症获得好处,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方式之一,通过疾病达到不上学、不上班,获许病退,得到劳保,避免指责和批评,免除某种责任和义务,寻求别人注意和同情等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并非病人完全的有意伪装,但是人们却在有意无意中玩着这种游戏。
但是象玩物丧志一样,我们沉迷于这种游戏的后果以致不能自拔,甚至自我哀怜、怨天尤人,执着在玩生病的游戏上,那么看医生及检查和治疗就会成为他重要的工作。

躯体化并不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特有的,至少不是抑郁症患者所特有的现象。它普遍的存在于社会的普通大众当中。
据南京的一项调查,在综合性医院每天接待的病人中,大约有30%—50%的人声称自己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胃部不适,且多次检查都得不到明确的结果,这类患者中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儿童和青年较少。如果患者过多地接受检查和诊治,反而增强了医源性暗示与自我暗示,从而会加固病者的躯体化症状,造成躯体化症状的明显化。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较普通人或精神病人要深。因为抑郁症患者会由于处于长时间的抑郁状态,身体器官的功能和免疫能力会大大下降,容易患病。心脏病和慢性疾病的患病几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由于由心理疾病会导致身体患病的原因,身体疾病的产生原因是身体本身的脆弱患病还是心理中躯体化在起作用已经无法分辨。抑郁症已经模糊了这其中的区别。有40%的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同时患有慢性疾病,所以抑郁症的躯体化非单纯想象出来的疾病。


抑郁症的一般预防措施和恢复方法

一般认为运动的效果和抗抑郁药的效果一样的好。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轻快运动的效果和服用左洛复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成年人坚持锻炼的话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抑郁症的发作。
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家中锻炼、团体锻炼以及服用左洛复逗比服用安慰剂的效果好。锻炼和体运动是一个人重要的组成部分。锻炼的越多,感觉也就越好。并且锻炼似乎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增长。抑郁症抑制了大脑新生细胞的增长,而锻炼和心理治疗都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这对于那些长期患有抑郁症的人是一扇走出抑郁的门。也证实了抑郁症并非无法治愈,一个人因抑郁症受到的损害也并非无法挽回。
如果心理治疗的资源缺乏,且所需花费十分昂贵的话。身体锻炼则不会受此困扰,与此相反,锻炼随时随处可以进行,而且所需的成本十分小。
当我们在通过找到的方法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出新的神经元,供我们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我们的恢复之路就会因此开始。

但是真正的难在于如何使长期不锻炼的抑郁症患者加入到锻炼之中。抑郁症患者会认为:锻炼对我这个活的十分痛苦的人有什么意义呢?锻炼又不能使我脱离抑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抑郁症患者会认为:既然锻炼没办法解决我所处的问题,所以锻炼对我没什么意义,锻炼是没用的。最终抑郁症患者就会放弃锻炼。

美国有的一个精神类互助团体,团体中有十八个人报名参加了健身俱乐部。但是这全部的十八个人却去从来没去过健身房。这就可以说明,坚持锻炼虽然很廉价,但是想要坚持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锻炼不是立刻见效的医用药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就从根本上改变抑郁症患者的一切。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一次就必须见到明显的效果和改善,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话。那么这样的想法是否太过于急功近利?是否是唯结果论?以及是否不切实际?

改变抑郁,走出抑郁,确实是一件非常困哪的事。我们或许会在这条路上失败,但是,改善是一点一点进行的,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即使我们注定会在改变的路上失败,那么也请让我们倒在真正困难的事情脚下,而不要让自己倒在自己的偏执面前。

我们在自身锻炼这件事情上远不如普通人的原因是:思考的太多而行动太少。而且就算是思考,我们也常常陷入到偏执于恐惧当中。最终的选择的常常是放弃。

其实坚持锻炼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自己可以做的,无需过多的思考。我们可以只锻炼五分钟,也可以坚持锻炼半个小时。我们可以在心情平静的时候锻炼,提高效果。也可以在抑郁悲伤的时候锻炼,排解不良情绪。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器械进行锻炼。
也许抑郁症患者根本不知道。那就是,当一个人开始锻炼的几分钟后,你的感觉会变得很不错:身体会变的活跃,血液流动会变得流畅,思维会变得平静,情绪会变得稳定。消极的想法也会渐渐的消失。抑郁症患病者会明显的感受到一切都向好的方向转变。
锻炼的效果在于每次的运动都会产生一些改善,每次都会改变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千万遍的锻炼,使每次一的改善效果进行累积,最终产生质变。或许长久以后我们仍未完全脱离抑郁,但是却已经见到了生活的阳光。


关于药物治疗的好处和缺陷

虽然本人并不喜欢药物的治疗,但是不得不承认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最好还是尝试服用一定量的药物来缓解自身的痛苦。一个被抑郁症折磨的要自杀的重度抑郁患者是可以通过适量的药物缓解自身的痛苦,最终摆脱自杀的困扰的。
药物总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但是相比于抑郁症造成的持续不断的伤害,药物作用下的损害还是要更小一些。抑郁症会损伤一个人的大脑,持续的时间越长,破坏越大。更可怕的是,抑郁症会摧毁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这个人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志。抑郁症会破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让一个人失去社会生存的支持系统。我们使用药物是为了保留最后的一点生存能力。

但是药物的缺陷也不容小觑。如果一个人只是依赖药物,而不去采取实际的行动来解决问题,那么一旦有事情发生,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用药物来暂时缓解自己的症状,而不是在根源上去解决,这种药物的依赖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形成躯体化的症状,长时间后形成对药物的过度依赖。二、助长自身的不良性格,不利于抑郁症的治愈。



抑郁症的常用药物介绍及使用效果

治疗抑郁症的几大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这类的药物是在治疗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的,是最早发现的抗抑郁剂,曾广泛应用,经过长期观察,疗效不很理想,且副作用大,所以已经很少使用。但对恐怖、焦虑状态可能有效。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大脑自然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单胺氧化酶”的产生。提高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单胺的浓度,造成对行为的刺激,从而表现出抗抑郁性,并有降压作用。
这类药物除抑制单胺氧化酶,对肝脏的药物代谢酶也有抑制作用,它的副作用较多,可产生中枢兴奋。诱使精神病发作,对肝脏有毒性,高血压。因疗效不如后来出现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且有较多不良反,所以在抗抑郁领域是次选药物,应用稀少。

2、三环类抗抑郁剂

曾经是治疗抑郁症的标准药物。这类药物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去郁敏”,“多虑平”等。由于三环类抗抑郁剂是非专利的药物,所以成本较低,价格便宜。
这类的药物与“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有着近乎相同的治愈率,40%-60%的病人在服药的头三个月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药效在服用几周后才会有发挥,并且有很多的副作用,包括:尿潴留,对阳光敏感,口感,体重增加和便秘。
三环类抗抑郁剂非常容易服用过量,服用几个星期就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这类药有镇静的作用,有睡眠障碍的病人可以在睡觉时服用。这些药物不会上瘾。但是有心脏病的人慎用。

3、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s)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 包括:百忧解(氟西汀),左洛复(舍曲林),帕罗西丁,依地普仑(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包括:
欣百达(度洛西丁),郁复伸(文拉法辛),去甲文拉法辛,阿托莫汀。
其中,欣百达可以缓解抑郁症伴随的身体疼痛。百忧解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帕罗西丁可以使人镇静。

这种药物比三环类抗抑郁剂的缺陷还要多,但是却被广泛的应用。这类药必须服用几周后才会见效,而且必须一直服用。偶尔服用一两次是没用的。
SSRIs不会致命,相比于三环类药物,SSRIs的副作用少,耐药性更好。
SSRIs普遍的会导致体重增加,并使得性欲和其他的一些机能丧失。几乎每一个服用SSRIs的男人都必须服用“万艾可”和类似的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通常对抑郁症还是有效果的。
大脑中有两种化学物质: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他们与大脑内的神经细胞间的神经冲动传导有关,也与抑郁症有关。相比与普通人,这两种物质在抑郁症患者的体内消耗的更快。
SSRIs被认为是可以使血清素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会显著的减少焦虑感,增加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在所有的抗抑郁药物中,儿童永远不应该使用此类药物,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类药物会对大脑的发育有着怎样的长期影响。
青少年使用此类药物也应十分谨慎。因为这类的药物可能是青少年产生自杀的倾向。


抑郁症和焦虑
有研究显示: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有51%的人在同一时间患上了焦虑障碍,4%的人患有心境恶劣,18.5%的人患有物质滥用。当重度抑郁症伴随有焦虑和物质的滥用时,病人的康复概率就大大的下降了。
在重度抑郁症的第一阶段的病人患有严重的焦虑。抗焦虑药不像抗抑郁症药见效慢,它的见效很快,让人的负担感可以很快的消失。心跳剧烈,出汗,躁动不安等现象也都会减缓。抑郁症病人可以立刻感到安全感增加。通常的是,抑郁症病人可以在几个月里第一次的睡个好觉了。

抗焦虑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镇静剂,可以迅速的缓解焦虑。这种药对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许多人自杀是因为他们处于非常严重的焦虑与恐慌当中。而抗焦虑药不仅会缓解症状,还会给予患者希望。但是服用过量的抗焦虑药是致命的。每一次的服用都必须是极少的剂量。只有这样,风险才会大大的降低。

药物的服用及药物的负面作用

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第一次药物治疗的尝试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就会强化“没有什么能够帮助自己”的这种观念,强化抑郁症的症状。
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坚持第一次的三个月的药物试用,也很少有人会进行第二次的尝试。因此最好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进行药物的正确选择。
如果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在服用的第一种药物没有效果,就应该试试另一种药物。因为每一种药物大约只会对服用它的人群中的50%-60%的人有作用。
        对于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患病的时间越长,服药的时间就应该越长。越早的停药,复发的可能性越大。现在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有过一次的重度抑郁发作,那么再次抑郁发作的可能性为50%,如果经历过三次,那么再次发作的可能性超超过90%。所以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应该在症状变小时候,再继续服用六个月。如果患者经历了多次的反复症状,服药的时间应该还要长一些。如果副作用不是很大,就应当考虑到终身的服药。
        
        有一项对心境恶劣的研究发现:只有一半的人得到了完全的康复,而另外一半的病情复发了。并且许多人的病情发展成了重度的抑郁症。


        ——摘选《走出抑郁》中<药物治疗的负面消息>一章
        “......在所有的这些实验中,药物只被证明只是比安慰剂的效果稍好一点——在大部分的案例中,40%的人在服用了安慰剂后病情有所好转,大约50%-60%的人在服用了SSRIs类的药物后病情有所改善。此外这些研究大部分预先做了安排,去除了那些对安慰剂反应最强烈的人。
        随后研究采用了更大的背时群体,花了更长的时间,但是得到的确是同样令人失望的结果.STAR*D研究采用的被试群体是一群真正的病人,没有去除对安慰剂有反应的测试。结果发现,大约50%的病人会对药物有显著的反应,大约只有30%的人达到了研究者对于病情得到缓解的定义标准。在随后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病情都复发了。总之康复率只比偶然的概率稍微高一点而已。STAR*D研究是由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资助的,因此可以认为这项研究没有收到制药公司的影响。......”

        当抑郁症患者服用的SSRIs类药物停止服用后,会产生很强烈的停药反应。停药的症状包括:极度的焦虑、皮肤皲裂、神志不清、肠胃不适、失眠及焦躁不安。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停药也许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持续几周的痛苦,例如:发烧、呕吐、重度抑郁甚至精神错乱。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逐渐的减少药量,直到不再服用。        

        SSRIs类药物的副作用还不止如此。有一项对非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服用SSRIs类药物一周以后他们感知面部表情的能力,尤其是对愤怒和恐惧的感知能力大大的下降了。
        尽管我们不知道SSRI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病例,但是从以往的药物反应也许可以推测出,这类的药物是通过使抑郁症患者对感情变得迟钝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的。特别是一些对消极情绪的感受。
        这种降低对情感感受敏感度来达到效果的药理是有利有弊的。首先抑郁症患者确实对情感过于敏感,造成了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了对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上。这样的作用其实是保护了患者,使自身精神能量处于正常的状态,患者不会每天都因为消耗了巨量的精力而活得筋疲力尽。但是,这种阻隔情感交流的办法不是一种长久且有效的办法。情感交流是人类社会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一个人如果要在社会上生活,就必须了解其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但是做出正确的情感反应的前提是有正确的情感感知。重度抑郁症患者如果终身服用SSRIs类的药物,那么伴随他的将是终身的情感阻隔,使他始终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患者可能会因为对外界反应迟钝,使他人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丧失耐性,阻碍他们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最终的结果就是抑郁症的治愈遥遥无期了。

    抑郁症是一种恐怖的精神疾病,是会对一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巨大损害的疾病。而相关的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也会对人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我们在治疗抑郁症和服用相关抗抑郁药时一定要谨慎。尽管这些抗抑郁药有着不小的副作用。但是相比之下抑郁症的对一个人造成的破坏会更加的巨大。所以我们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
    自身的病症对自己有着巨大的伤害,而可以治疗的药物对自己仍旧是有着一定的损害。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最为痛苦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的去改变,我们仍旧是在一天一天的失去着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无论是伤害我们的,还是“拯救”我们的。

(安慰剂(placebo)是一种"模拟"药,其物理特性如外观、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味道和气味都要尽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同,但不能含有试验药的有效成份。由于此药物并非真的试验用药,又称空白剂.安慰剂是无药理活性的伪药剂,外观相同于药物,为无活性成分的糖类或淀粉剂型。 安慰剂可作为药物对照剂用于科研中)



抑郁症患者精神世界的致病方式

抑郁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病症,患病的人不分年龄、地域、文化、性别。无数的人都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似乎所有的人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但是即使如此,人们对抑郁症也是所知甚少。
最了解抑郁症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长期关注抑郁症并且专注的去研究抑郁症的人。另外一种是亲身经历过抑郁症的人。
第二种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对自己所患病症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一致的答案:一、抑郁症不是“单一方面”的病症。二、抑郁症是一种使自身状况得以“恶性循环”的病。


恶性的循环

巨大的压力会使一个人身心分裂,对一般人如此,对于精神上过度敏感的人更是如此。当巨大的压力作用在这些人身上时,他们几乎没有改变自身糟糕处境的能力,并且使自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恶劣的处境又演变为更大的压力作用于这些敏感的人群。就这样恶性的循环就这样展开了。
组成这个恶性循环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抑郁性的思维,抑郁以及自我破坏的行为,神经化学的变化,自责与自罪,外界的歧视与排斥......以及其他使恶性循环维持的因素。这些因素互为因果并且相互强化。  
这个恶性循环的一般运作如下:由一些原因导致的抑郁的思维会引发个人的自责与自罪,长时间的自责与自罪不但会使人产生自我破坏的行为,还会改变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例如;多巴胺、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身体系统逐渐衰弱,导致易患病,形成躯体症状、慢性疾病、脑功能丧失,最后使个人劳动能力与社会生存能力丧失,受到外界的歧视与排斥。进一步丧失生存意志,产生自责自罪。
这种恶性循环永不停止,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恶化。除非采取正确的手段,否则抑郁症患者很难从中走出来。而这种恶性循环最坏的结果就是自杀。
那么,这些恶性循环的因素是如何形成的呢?



抑郁症恶性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

1、抑郁的遗传

这种现象听起来让人难以理解,但是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遗传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明确的。试问:精神上的疾病为何会有基因上的遗传作用呢?精神疾病不是后天才形成的吗?但是研究表明:如果同卵双胞胎的其中一个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个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很大。而且,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里,其成员的大脑皮层相较于普通人薄了很多。


2、人生早期与父母之间的问题

早期的童年经历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性格的形成。至青年及成年就会形成一些问题和障碍。如果主要的抚养者和被抚养者在情感和精神上不能取得一致。那么在被抚养者身上就很容易的形成扭曲的自尊。
如果抚养者在肢体上和情感上虐待抚养者,那么被抚养者就会形成仇恨或者是忧郁失常的精神状态。
在个人的人生早期,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上一代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做事风格、秉持的人生信条,无一不会对下一代产生巨大的影响。


3、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差,变弱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所有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合作与协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能力等组成的。它是一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的总和。
人际交往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以他人为中心,太在意别人是否满意和高兴。一种是以自己为中心,凡事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他人怀有敌意。这两种不良认知都会导致交往发生困难。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差同时也伴随着个人性格的极端化。
个人性格变的极端,就会对他人的表达意思发生曲解。就会变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外界。会事事以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对其他的事物做出歪曲事实理解。而这种极端是不利于群体生活和社交的。会加剧个体融入群体生活的困难性,也难以改变自己极差的社交能力的事实。


4、缺乏社会的支持

一个抑郁症患者,自己本身的疾病会使自己渐渐的远离社交的环境。无论他自己是否愿意。社会都会抛弃抑郁症患者。如同丛林法则中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中描述的一样——作为弱者,作为适应性极差的一个个体,即使自己不愿脱离社会,社会也早就把弱者抛弃了。
这些被抛弃的、孤立的个体,他们或许只从事收入很少的社会工作;他们的亲友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病症而尽量远离抑郁症患者;或许抑郁症患者结了婚,但是,他们的配偶能否理解和忍受他(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5、脆弱的自尊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极度敏感,同时也极度怀疑自己的生存价值。他们极其需要外界的肯定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如果外界对抑郁症患者的要求产生了拒绝,那么会对他们的精神产生极大的破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他们的自尊。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在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来维持自己的精神世界。


6、抑郁 悲观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关于自我: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非常苛刻。由于常伴随一些精神或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条件,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完美和有缺陷的,是缺乏成功所需的关键的因素的,因而自己无法达成成功的条件。所以,自己肯定无法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正是因为如此,抑郁症患者更加倾向于贬低和指责自己。以上的原因也为抑郁症患者的另一条重要的行为——“自责与自罪”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现实:
抑郁症患者更加的敏感。如果现实给予他们的一直是挫败,那么他们会认为现实中只存在压抑和失败。即使是感受到了少些的欢乐与成功,也会认为现实中:痛苦、压抑与失败是永久的,而欢乐与成功是暂时的。经受了多次的失败之后抑郁症患者就会认为认为:自己是渺小的,现实是无法改变,自己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承受现实的一切。

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端逻辑方式

1、认知过程中以偏概全

对接收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提取和接受:在整个发生的事件当中挑选和截取一个方面或是一小段信息作为自己认知理念的证据。如果在一次对话和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的细节没有处理好,那么抑郁症患者就会不断地回忆有关这个细节的所有负面的记忆,并把整件事和这个小细节的负面记忆联系起来。这样,这个失败的细节就会成为整件事情失败的证据。而抑郁患者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自身极端的思维逻辑。不惜以扭曲屏蔽现实世界来维护自身的理念。

2、认为自己对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负有责任
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抑郁症患者在第一时间不是去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而是认为自己应该或者是不应该做哪些事情。当事件发生时,抑郁患者在第一时间不会根据客观的现象作出判断,而是认为如果此事与自己有关,那么自己对所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是负有责任的。
工作中会遇到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事情,如果牵扯到了患者,并且责任被推到患者身上,那么他们会认为责任确实是由他们引起的,因此并不去辩解。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会为此事背负他(她)本不应该背负的责任。

3、以自我作为参照
抑郁症患者在自己的思想中会放大自我,认为自己是所有人指责的焦点。如果做错了事情,所有的人都会指责自己。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会把恐惧无限放大,会使抑郁患者做事情畏惧不前,并且会为借口和懒惰提供一个虚无的原因。

4、对不利事件中消极的一面进行极端的放大
《走出抑郁》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今天上班的路上,我的车胎瘪了,我必须更换新的。他们将会全部坏掉,那样我就没法开车上班了。我见不得不辞职。我永远也不会找到新的工作。我会挨饿的”
以上的一段话在抑郁患者看来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普通人却可以看出,这种想法未免也太偏执了。        如果车胎是因为漏气瘪了,那么,只要把车胎用打气筒打足就可以了。即使需要换新的,车里一般也会有备用的轮胎和相关的工具。如果,更换轮胎太费时间的话,也可以将车停在可用的停车位,随后打车上班。这是普通人的一般思路和解决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当抑郁症患者碰到问题时,会将所有麻烦和问题的原因都归结在自己的身上,给自己施加没有原因的压力,而不是从客观的事实出发,找出原因和责任。并且麻烦出现时,抑郁患者还没有解决麻烦和问题的方法。只把一切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可是问题依旧存在,麻烦依旧存在,焦虑、压抑和痛苦依旧一直在纠缠着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看待问题眼界狭隘,解决问题的手段单一甚至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客观看待事实,遇事只把一切归罪在自己的身上,这种“圣人”的行为虽然看似伟大,但是其实是另一种极端,不害人但害己。

5、两极化的认知
认为一切非黑即白,世界上的人不是好就是坏人。好人一切都是好的,坏人一切都是坏的。
抑郁患者看不到好人身上的缺点,也看不到坏人身上的优点。抑郁患者认为自己是与优点相对的那一面。是一切缺陷的综合。他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不愿承认自己是有优点的。
极端化的认知对抑郁症患者伤害最大,它直接限制了抑郁患者进行自身思维的突破。也引发了其他的一些畸形的认知理念。
如果抑郁症患者可以从极端化的思维中走出来。那么,我们就会客观的分析自身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才可以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也会大大的减少抑郁症对身体的负担。从而为以后抑郁症的恢复打下基础。


生活中维持抑郁症的恶性循环的行为

1、自我伤害、自我抑制的行为
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做事拖延不决、遇事害羞、做事优柔寡断、嗜睡、等其他症状。我们会因为过度的内疚和自责而进行自我的伤害。我们会因为害怕自己失控而进行自我的抑制,敏感的内心和传统文化上的糟粕会促使我们使用“压抑”这个工具进行自我的破坏,使自己一直维持在贫弱的标准上。我们的精神会因此停止发育,我们的情感一直得不到释放,我们因为积贫积弱而一直得不到社会上和周围人的帮助,我们的健康会因此受损,自理能力差。我们的所作所为会使自己一直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

2、自责、自罪
责怪自己能力不足,责怪自己犯了错误。不但责怪自己还认为自己是一切不成功的原因。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被关心的。这是一种长期的非常糟糕的感觉。无论怎样的作为,都无法消除这种感觉。这种自责与自罪促使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我牺牲。最严重的是,如果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是群体当中的累赘,那么为了不拖累自己身边的人,他们最终的选择是自杀。
“自责与自罪”的行为不是没有现实根基的:情绪容易失控,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身体和大脑神经的改变,使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能力大大减弱,几乎成为废人。而情感的表达与感知能力的丧失,使人际交往成为不可能,而被群体排斥。更加困难和耻辱的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利用。生活中犯了错误,工作上能力不够,或者被他人刁难,都会引发抑郁症患者的“自责与自罪”。

3、害怕自身情绪的失控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困难,普通人都会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生存环境而经常性的郁闷和发火,何况是精神敏感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害怕“精神崩溃”,害怕自己“情绪失控”。害怕自己会因为生活中突然的事件而引发自己精神上的不稳定,导致自己犯下大错甚至是自杀。
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抑郁症患者才不远和人交流。与人交往是对人身心、精神和智力的全面考验。抑郁症患者显然不具备这种素质。
生活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没有可以信赖的人。这些现实中的因素是引发这一条的重要因素和现实原因。

4、生活的各个方面运转困难
抑郁症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它会损害一个人的认知、记忆、交流等能力。使我们在集中注意力、做出决定、分析事物、交流感情方面出现极大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所导致的一些后果更加有害。例如:放弃学业、伤害亲友、交友困难、受人欺凌等。生活能力变差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生活能力变差引发的后果。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几年里也许会恢复的很健康,但是在患病时期所遭受的羞辱、唾弃、歧视、欺凌这些事情却会伴随一个人很长很长的时间。
抑郁症患者会伴有嗜睡、拖延等症状。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高效的完成生活必须完成的工作。缓慢的生活节拍让他们无法处理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长久以后,抑郁症患者就会变的十分懒散。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变的极差。

5、稳定而且恶劣的人际关系
如果抑郁症赶走了那些真正对自己好的人,那么剩下的人就是利用抑郁症病人的人了。那些利用抑郁症病人的人期待并且强求抑郁症患者是自我牺牲的、是努力工作的、是从不抱怨的、是照顾每一个人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并且接受最少的回报。
当抑郁症患者开始慢慢的恢复时,就会发现,身边许许多多的人都是这种情况的人。这些人利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全然不顾这种病症有多么的可怕。总是要求和抱怨抑郁症患者给他们增添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和不便。从不顾及抑郁症患者的感受。

6、病人角色的固定
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就无法承担社会的责任了。并且,周围的人也不会以一个社会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来要求他。
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在自身成长之路上并不想获得那份责任,所以其中的一些人会将这种“病人的角色”当成是一份理所应当的礼物。
为了逃避这份责任,从而把自己当成“病人”,这种行为是有它有利的一面的。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只认为自己永远是这个样子,再也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同时,我们自己和外界也都承认了这样的“精神病人”身心上永远“矮”其他人一截。从此,我们或是被自己或是被他人当成了“二等公民”。

7、大脑神经及内分泌物质的改变
在文章的前一段我已经努力的做出了相关的探讨和解释。我认为,大脑的神经与我们的生存能力有关。当我们的大脑能力减弱时,神经的回路和神经细胞必定会改变和减少。这些改变必定会对抑郁症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反过来又会阻止我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这些影响我在上面也已经提到过了。

8、身体的变化
主要是慢性疾病和抑郁症产生后伴随的生理改变。

9、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当今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激烈到近乎于“弱肉强食”的地步。在一个领域中,占有资源多的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机会,也会更多的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而占有资源少的人,则会被社会歧视和侮辱。这是一个以金钱为度量单位的社会。患抑郁症后,大多数人的生活、工作都会变得一团糟,收入方然也会下降。这肯定不会受到外界的“尊重”,甚至,依照当今中国人的性格,也许会将自己与抑郁症患者比较一番,最后,以打压病患的方式达到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抑郁症患者的过度敏感,可能会将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认为是对自己的歧视。


什么事件会导致个体患上抑郁症

1、人生早期的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对抑郁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人生早期的心理创伤,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排解、治疗和恢复。那么当有急性的压力作用于一个人精神世界上,心理创伤就会像伤口迸裂一样,再次的复发并且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童年、少年、青年是人生不同的阶段。童年弱小、少年躁动、青年迷茫。每一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如果一个人从童年开始每一个人生的阶段都遭受过心理创伤,并且找不到出路,那么这个人很大的几率会患上抑郁症。
灾难、孤独、虐待、生理缺陷,这些因素都会给一个正处于人生早期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痛苦的情感。这些心理上的伤口会一直提醒着个体自身的这段难以忘记的遭遇。正如一只无形的手死死的抓住一个正在人生路上前行的人,使他无法离开过去,更无法走向未来。

2、个人的疾病
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也是使一个人坠入抑郁深渊的重要因素之一。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缺乏走向幸福的必要因素。这些因素里也包括身体因素。一个人如果有身体缺陷,那么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个体总是处于劣势的一方。从竞争开始至竞争结束。即便宣称“公平竞争”,可是在实际上,这些身体上处于劣势的个体从一开始就处于对自己不利的地步。竞争失败,留给自己的只有失落和他人的嘲笑。个人的身体带给自己的总是是失败和耻辱。长此以往,低落的心境就会发展成抑郁症。

3、失业
工作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大多数的人几乎只有一份工作。于是工作就成为了我们的唯一的生活来源。
今天,每一个生活在社会的人几乎背负着各种各样的负债——房贷、车贷、银行借款等。还包括交友、恋爱等各种各样名目的开销。如果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所有来源。
如果一个人已经成家立业,那么开销会更多,负担更重,自身的压力也更大。也许,他(她)的孩子在奶粉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开销。也许他(她)的孩子上学需要一笔很贵的学费。也许他(她)的家庭里有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无论哪一种开支,作为生活的唯一来源——工作,几乎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第一重要的因素。
失去了工作,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停止。如果他(她)失去了工作,那么他(她)的日常开销从哪里来?她如何支付养育子女的费用?他(她)如何赡养老人?又如何应对患疾病的风险?在当今在开销增大,工资减少的情形下,“月光”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所以,当一个人失业后,巨大的压力就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向一个人,如果个人心理素质差或者压力过大,个人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陷入到抑郁当中。

4、重要的社会关系的丧失

人注定不能孤独的活着。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的支持是必要的。而组成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关系则是由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
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安慰、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等等行为。这些行为使个人能力在遭遇困境时可以安全的走出困境。当遇到危险时,相互的帮助可以使人安全的脱离危险。重要的社会关系其实是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要的保障。没有这些保障,当我们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我们也许不会“全身而退”。
亲密的关系不常有,而困难和危险却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当我们接到一个诈骗电话却无法明白其中的危险时,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大多时候可以给予最真诚的忠告。当个人生病时,第一时间关心并且照顾自己的也许就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当个人重要社会关系丧失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失落,悲伤甚至是绝望。这不仅是一种惋惜脆弱生命的感情,更多的包含了个体自身对未来未知危险和困境的恐惧。因为当自身最亲密的人逝去后,可能再也没有人在困境的时候帮助自己了,再也没有人在我们身处危险的时候提醒自己了。而这其中过度敏感的人就可能因为过度的思念陷入到悲伤的心境之中,也可能同时会陷入到对未来的持续不断地恐惧当中。由此,造成短时间内就会陷入到抑郁症当中。


关于中国的家庭与个体早期性格的形成的关系

家庭在人早期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的早期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当中度过的。受家庭影响最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中期支配的作用。对内,家长制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事事由长辈做决定,事事顺从长辈,这种现象对社会的稳定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代价却是以严重损害下一代的思维能力,行动力,创造力为代价的。使得后代难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的发展十分有限。并且在一些精神状态不好的家长的家庭的影响下,下一代人精神上有缺陷,性格上不完整 是极其普遍的。
对外,父母要求子女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保持敏感,以免一不小心惹祸上身。要求对外界保持怀疑,时刻防备外来的危险。这些文化因素会导致个人精神敏感、压抑,为抑郁症的产生创造条件。

中国社会提倡“做错了事,先想想自己,再想别人。”更可怕的是:那些独自背负一切责任的人被看成拥有者罕见的美好品德和人格。这使许多人养成了独自承担大大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后果与责任的习惯。并且无论事情真实的情况是怎样,总是把事情的失败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这是抑郁症患者有自责自罪习惯的文化原因所在。





总言结论

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状态差的时候,但是患抑郁症病人的精神状态之差,却可以改变自己的生理状态。
抑郁症可以改变人大脑的神经,使脑功能衰退,大脑的部分会萎缩。所以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会因此大大受到影响。
我们知道,丧失亲友、丧失生活来源、个人的身心有先天缺陷都可能会使一个人患上抑郁症。
社会经济的不稳定会使大量的公司破产倒闭,许多人会因此失业;亲友的离世也是不可避免,因为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死是所有人都跨越不过去的一道坎。而个人的身体缺陷也同样不可避免,人无完人,身体上的遗传病或者是先天的缺陷并不是每一个人可以掌控的。
每一个人都会因此遭受苦难,而每一个人都会因此或多或少的留下心理创伤。

失业让人焦虑,丧失亲友让人痛苦。身心缺陷会遭人嘲弄,时刻备受煎熬。而其他的重大灾难则更让人难以承受。所以现实永远是困难与压力的来源。外界的压力永远是巨大的,困难永远是艰难的。但是,在面对着压力与困难面前,人却并不是毫无办法的。毕竟,这世上还是有人做了正确的选择,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成功的克服了艰难和困苦。而被困难和压力压垮的永远是做出了错误的想法和行为的人。
                                                      
人的一生总归是要受到伤害,每一次受到伤害,我们都要回忆当时的情形和状态,为的是找到避免自己再次再次受到伤害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远离伤害选择了封闭性自己,隔绝外界,那么,我们也许做出了最坏的选择,因为短时间内的隔绝外界或许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一旦我们过度保护自己,长时间对外界不闻不问,个人的身心发展就会与社会脱节,自我的封闭会造成个人身心发育的缓慢,使得身心滞后,学习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 因为身心发育缓慢脱节,自我保护能力变差,来自外界的歧视和排斥会使一个人承受永无休止的伤害。

受到伤害的人大多会变的敏感多疑,常会拒绝他人,喜欢独处。这些或许不至于让一个人陷入到抑郁当中,但是却在人生的早期为抑郁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因素,埋下了隐患。

前文所列举出的维持抑郁症的各种因素,如:人际交往能力匮乏,缺乏社会的支持,脆弱的自尊,抑郁 悲观的观点,极端的思维方式,自我伤害、自责、自罪,生活的各个方面运转困难,大脑神经及内分泌物质的改变,社会的歧视与排斥,人生早期的心理创伤,个人的疾病,失业,重要的社会关系的丧失,等等这些抑郁症索引起的症状(或是形成的因素),都可以拆分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外界不可控因素(或外界压力),自身物质水平(或身体状况),内在精神状态。这些因素有的只涉及到一个方面,有的涉及到两个方面,有的是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

外界不可控因素(或外界压力)可以理解为自身无法或无法完全掌控的事件,如,社会关系,薪资水平,工作压力,贷款,养育花费这些事情不是只靠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 身体的状况是个体生存的物质基础,有些是先天就有的,而有些事后天形成的,这里的物质基础包括:大脑神经是否正常,身体内的各种激素状况,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状况,身体是否拥有先天的缺陷,是否拥有慢性疾病等。个体精神状态 是属于个人可以掌控的因素,也是个人可以改变的,它产生的原因包括:家庭的遗传,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人的经历等等,可以由此形成懦弱,极端,冲动,暴力等不利于甚至阻碍个人成长的性格。

所以我认为,强力的外界压力,有缺陷的身体状况,个体不良的性格形成抑郁症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以下是抑郁症形成的过程:
强力的外界压力会使不良的性格发生畸形并且朝着极端的方向改变,这些改变会使个体形成极端的生活习惯,这些极端的生活习惯会反过来塑造和固化一个人极端的性格和生活做派。对于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就是豪无生气和十几年千篇一律的的生活方式,这些会导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的空虚和单调,精神变的敏感,解决方式单一,遇事很容易陷入到偏执当中。

由以上的篇章可以知道,早期心理的创伤会对一个人性格上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离异,性格变会变的敏感多疑;遭受虐待,会对人产生极强的戒备心理;受到欺凌,会使人自我防御心理增强,并且会变的沉默寡言;遭受巨大的挫折,会使人畏难,并且会使人养成懦弱、懒惰的性格。无论是哪一种,都对人生的成长不利。而我们在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下,压抑成为了性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切都为将来的抑郁症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因素。

伴随着应对外界压力的不力,个体其他的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事业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上会很轻松吗?他必然会很焦虑,会很悲伤,会变得很不理智,在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上都会受情绪变化的影响,自己得出的结论与真实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偏差。
个体偏激,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困难的。如果一个人陷入偏执的话,那就会离正确的解决方法越来越远,这样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再不能有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怨天尤人,会变的更加敏感和偏执.....循环往复永无休止。长此以往会形成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恶性循环。
抑郁症也类似,但是在经历一些事情后的挫败后,自责、抑郁,退缩会成为了一个人的核心情绪和思维方式,使个体陷入到偏执的思维方式当中,找不到或者根本不想找到走出抑郁的方法。在内在精神的迷茫和外在压力的共同夹击下,自身变得孤立无援。经历这种长期的状态后,身体和神经会被严重的抑郁状态摧残,自身的大脑功能会受到损害,社交、学习、认知、记忆等生存所需要的能力全面的衰退,慢性病增加,身体激素失衡,生活习惯变差,生存能力变差。
在抑郁症形成和持续的过程中,外界压力增大,内在精神世界变得混乱和极端,身体状况和大脑功能每况愈下。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和强化,直到击垮一个人的精神,拖垮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大大的损害个体的智力和大脑的其他能力。使一个人全面的陷入到死亡的威胁当中。

所以我认为,抑郁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感受到的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体验,其实就是死亡的感觉,这是一个人身心全面的慢性死亡带来的恐惧和痛苦的感受。

现实的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严酷的事情,对人造成难以磨灭的记忆和伤害。
人生路上,我们会因为心里的创伤不停的回想起受伤害时的记忆和情感,这种记忆是痛苦的,情感是令人恐惧和悲伤的,如果我们不断的回忆这些负面的记忆与情感,我们就会一直陷入到痛苦和悲伤当中,我们的精神世界上的土地浇灌的是痛苦和悲伤。这片精神土壤已经不适合健康心灵的成长。
如果土地上的植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成果。那么吸收了过多有毒物质的植物不是一株正常的植物。如同锂金属在人体内富集会破坏肝脏功能一样,这株植物的各个生存系统必定会在高浓度的盐碱性中大受影响。
在这种痛苦、悲伤的环境下我们的心灵会不断的吸收悲伤和痛苦,高浓度的悲伤和痛苦不但不会帮助成长,还会损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在被痛苦和悲伤的记忆折磨的过程中,个人的想法和性格会慢慢的变的偏执而又极端。这种极端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慢慢的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直至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使我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变的不去最终不能理解外界,同时还会改变外界看待我们自己的看法。
我们的身体也在进行慢慢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透支我们的身体健康,使我们患其他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最终,身心都会受到巨大的折磨。

患上抑郁症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被各种极端和偏执的想法困扰,但是极端的想法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它只会令我们纠缠于无意义的大脑活动,虽然我们并非不知道这样想的后果是什么。一切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损害我们的各项生存能力。还会因此做出极端的行为,可是结果却是大多数的时候受伤害的是自己。

在漫长的患病期内,我们不断的被悲伤和痛苦折磨,但是同时我们却又不断的适应着悲伤和痛苦,不断的吸收着悲伤和痛苦给予的一切:失落、失望、绝望,直到认为一切都不可能改变,直到固执与惰性习惯的不断产生和形成。
悲伤和痛苦折磨着我们,使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艰难而又痛苦。可是,我们却又认为自己的存在是一切不幸的根源,自我的责备,自我的惩罚,时刻担忧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强迫自己,担心自己无法控制自己而压抑自己。所以其实我们自己一直在进行着自我的伤害、自我的破坏,进行极端的思想、进行着极端的行为。抑郁症本来就使我们陷入到了悲惨的境地,而自我的破坏更加加速了自我的毁灭。

如果我们一直用痛苦和悲伤浇灌自己,用极端和强迫来控制自己,那么我们永远在进行着自我的破坏直至死亡,我们永远都走不出抑郁,甚至有一天我们可能再也没机会走出抑郁了。抑郁症患者很少会受到帮助,所以,如果我们想走出抑郁,我们至少要做到不再进行自我的破坏了,让脆弱的自身得到休整。

也许我们经常受到群体的指责,我们或许认为是自己错了,但是一件事情的对错并不是由数量决定的,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受到群体指责,那么也许是因为这个群体有共同的利益,而受指责的人也许只是触犯了这群人的共同的利益而已,而不是因为做的事情是错的。也许个人做的事情是对的,但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群起而攻之”,欺凌弱者,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社会并不是一个整体,更像是一个又一个相互角力的小群体,身处其中,个人就像是一粒沙子在利益的争夺中被人碾来压去,各个群体里的人为了各自的目的相互指责、谩骂、欺诈,这其中令人气愤、惊讶、受损害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且几乎没有人不犯过错误,所以在社会中,所谓的“正确”是一个让人听起来非常陌生和不确定的词语。正确不是绝对的,多数人所说的不是“正确”,少数人所说的也未必是“正确”。
抛下那些偏执的想法,抛弃那些自我破坏的行为和习惯,选择一个活着相对“正确”的方式。如果可能,再去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也许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回归到真正的生活当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5-7-14 22:58:52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5-7-15 09: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5-7-15 18:12:15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5-7-22 18:57:1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 已经达到相关书籍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5-7-22 19:57:1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棒很专业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2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